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徐醒民老師:從《易經》談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時間:2018/11/27 作者:心愿

生死流變

易學以變為占,一卦六爻,無非解說變化之道。學易就其變易之義而言,自一己的身心,與人群社會,以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無時而不變動。這種變動,令人最感煩惱而又無可奈何的就是生死流變。此一無奈的問題,如不研讀卦爻,則不了解,雖然研讀卦爻,如不研讀繫辭傳,亦不了解。

繫辭上傳說:「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生死流變的意義,深蘊於卦爻之中,不經孔子闡明,無人能夠發覺。這幾句繫辭傳文就是闡發卦爻的義蘊。

系傳韓氏註:「死生者,終始之數也。」李氏集解引九家易說:「陰陽交合,物之始也。陰陽分離,物之終也。合則生,離則死。」又說:「交合,泰時,春也。分離,否時,秋也。」虞翻說:「魂,陽物,謂乾神也。變,謂坤鬼。乾純粹精,故主為物。幹流坤體,變成萬物,故遊魂為變也。」鄭康成說:「精氣謂七八也,遊魂謂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數,九六金水之數。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氣為物。金水用事而物變,故曰遊魂為變。精氣謂之神,遊魂謂之鬼。」京氏易有遊魂歸魂之卦,皆就卦魂而言。

諸儒解此系傳,不離卦爻,但是解說卦爻就是解說宇宙人生種種事實,因此系傳闡發卦爻的死生義蘊,就是吾人的生死問題,精氣遊魂與鬼神情狀就是人類與各種異類生死互變的意義。

就事實說,吾人生命始於父母陰陽交合之際,自己的遊魂投入母胎,藉父母的精氣而成身形,即「精氣為物」之義,此稱為生。吾人生命終於身體衰老,陰陽分離,由此魂失其所,此稱為死。魂既失所,再為遊魂,再遇陰陽交合,而感氣分相投,又是一生之始,此即「遊魂為變」之義。遊魂為變是死生之際的一大轉變,但這轉變後的新生命不一定是人生,這要看他生前是何居心而定,居心在人可以仍舊為人,居心在鬼神,在其他動物,則為鬼神或其他動物。

俗儒不知身死而魂不滅,更不知人與異類生死互變,往往將「死生之說」以及「遊魂為變」曲解其義,誤人不淺。學易須學君子儒,一則探索系傳原理,一則博採史事證明。如春秋昭公七年左氏傳:「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又據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大夫伯有在一場政爭中被人殺害,至昭公七年,以厲鬼出現,報復仇人,鄭國人群大驚逃避。又如淮南子俶真訓說,昔有公牛哀,病七日,化為虎。隋書韓擒虎傳說,韓擒虎死後作閻羅王。類似事實記在史書中,難以枚舉,皆足以證明人與異類互為轉變之理,亦皆可為系傳的註解。

研讀系傳,了解卦爻中的死生遊魂之義,就應該正視多生以來的生死大問題,進而探求解決之道,這才合乎聖人作易的本旨。解決生死問題,必須了解生死來源,始能對治。昔日子路問死,孔子答覆:「未知生,焉知死。」此意是說,知死必須知生。生死相待而起,如果尚未知生,何能真正知死。欲能知生知死,唯須原始反終。原始,則知遊魂趣入陰陽交合之境,始有生命。反終,既有生命之始,必有生命之終。終而復始,死後又生,猶如長流,水達不斷。所以繫辭不說生死,而說死生,即合生死不斷之義。誠欲了斷生死,則須解決遊魂趣境的問題。遊魂趣境是多生貪愛的習氣使然,遇境不由自主,必與所遇之境氣分相投而趣入。解決之道,唯在生前轉變心理,去其貪愛之心。此心去之實難,更須如孔氏正義所說的「原窮事物之初始。」原窮到極處,就是要研究「太極生兩儀」的意義,以明無生之理,方能徹底解決。太極是自心之本體,寂然不動,本來無生,其生兩儀,只是生起陰陽相對的概念而已,這是假說的生。生既是假,死又何嘗是真實。其實只有太極的一真本體,明此本體,則明無生,無生則無死。這是真正能知生死,唯有其知生死,方能了斷生死。

學易首須了解真假,然後即須舍假歸真。所謂假,即自陰陽兩儀以下,四象、八卦、六爻之位,一切皆是。所謂真,唯是太極。舍假歸真,不是離開兩儀四象八卦六位,而是就兩儀四象八卦六位認取太極。太極是體,兩儀以下一切是相。相假體真,不取假相,就是歸真。猶如水之與波不能分離,只要不取波相,不隨波逐流,當下即是見水。如此終日研讀卦爻,即是終日研讀宇宙萬有,終日不取萬有假相,終日所見無非太極。修學聖人由此可以成就,生死遊魂問題自然化為烏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