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因果佛經彙編之因果篇,今日來讀《佛說樹提伽經》


時間:2018/12/31 作者:定英蔣德英

佛經摘要:長者樹提伽,福報甚大,甚至遠超國王。國王嫉妒,欲率領四十萬人伐之,結果,樹提伽手下的力士手捉金杵一比劃,就讓四十萬眾人馬全倒地不起了。佛告訴國王:我前世修行在山中生病,樹提伽率領五百商主帶著財寶經過險路發現了我,給我提供房屋居住,厚敷床褥;供給各種生活用品,如水漿、湯罐、 米糧、燈燭等等。他當時就乞願,想要獲得天堂之供,現在的福報是他的善報。

佛說樹提伽經

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bá)陀羅譯

佛 言:

有一長者,名為樹提伽,倉庫盈溢金銀具足,奴婢成行無所乏少。

有一白?(dié)手巾掛著池邊,遇天風起吹王殿前。王即大會群臣坐共參論,羅列卜問怪其所以。諸臣皆言:「國欲將興,天賜白?。」唯樹提伽默然不言。王語樹提伽:「諸臣皆喜,卿亦無言。」樹提伽答言:「不敢欺王!是臣之家拭涕之巾,掛著池邊,遇天風起吹王殿前。以是之故,默然不言。」

卻後數日,有九色之華,大如車輪,遇天風起吹王殿前。王大會群臣坐共參論,羅列卜問怪其所以。諸臣皆言:「國欲將興,天賜金華。」樹提伽默然不言。王語樹提伽:「諸臣皆喜,卿亦無言。」提伽答言:「不敢欺王!是臣之家後園之中,萎落之華,遇天風起吹王殿前。以是之故,默然不言。」

王語樹提伽:「卿家乃爾。命卿約勅(chì)家中,廣作調度,朕須還歸,將領二十萬眾到卿家看。」提伽答言:「願王共臣相隨,臣家自然床褥(rù)不須人敷,自然飲食不須人作,自然擎來不須呼喚,自然擎去不須反顧。」

王將領二十萬眾,到樹提伽南門直入。閤(gé)中有一童子,顏容端正,肉色豐(fēng)悅,甚復可愛。王語樹提伽:「是卿家兒郎以不?」答言:「臣不敢欺王!是臣之家守閤之奴。」

小復前進至內閤,有一童女,顏容端正,肉色豐悅,甚復可愛。王語樹提伽:「卿家女婦以不?」答言:「臣不敢欺王!是臣之家守閤(gé)之婢(bì)。」

小復前進,至樹提伽堂前,白銀為壁,水精為地,王見謂呼水流,疑不得前。樹提伽即導(dǎo)王前以入,將王企金床,踞(jù)玉機。樹提伽婦,一百二十重金銀幃(wéi)帳里(lǐ)出,為王設拜,眼中淚出。王語樹提伽:「卿婦為我設拜,有何不?(yān),眼中淚出?」答言:「臣不敢欺王!聞王煙(yān)氣,以是之故,眼中淚出。」王言:「庶民然脂,諸侯然蠟(là),天子然漆,亦無煙氣,何得淚出?」樹提伽言:「臣不敢欺王!臣家有一明月神珠掛著殿堂,無晝無夜不須火光,王是煙中之王,是故聞氣耳。」

樹提伽堂前有一十二重高樓,將王上視,東望西視,南望北瞻,黯黯惱惱已經一月。大臣白王:「國計事大,事須還(huán)歸(ɡuī),料理人民。」王謂:「須臾,小復可忍。」

樹提伽復將王后園之中看流泉浴池,各皆可美甚復可愛,黯黯惱惱已經一月。大臣白王:「國計事大,事須還歸,料理人民。」王謂:「呼!須臾,小復可忍。」樹提伽七寶布施綾(línɡ)羅(luó)繒(zēng)綵(cǎi),二十萬眾人馬車乘,一時還國。

王即大會群臣共坐參論,羅列卜問怪其所以:「樹提伽是我之民,婦女宅舍過甚於我。我欲伐之,可取以不?」諸臣皆言:「宜可取之。」王將領四十萬眾,椎(chuí)鐘鳴鼓,圍樹提伽舍數百餘重。

樹提伽門中一力士,手捉金杵(chǔ)一擬(nǐ),四十萬眾人馬俱倒,手腳繚(liáo)戾(lì),腰髖(kuān)可(ē)婆,狀似醉容,頭腳跛(bǒ)?(wǒ),不復得起。樹提伽乘雲之車在虛空中,來問諸人:「來時何意,臥地不起?」「大王遣來欲伐長者,門中有一力士,手捉金杵一擬,令四十萬眾人馬俱倒,繚戾(lì)腰髖可(ē)婆,狀似醉容,頭腳跛(bǒ)?(wǒ)不復得起。」樹提伽問諸人:「欲得起不?」諸人皆言「欲得起。」樹提伽舉一神杖,令四十萬眾人馬俱起還國。

王即遣使喚樹提伽:「我共同車而載,往詣佛所。」問言:「世尊!樹提伽是我之臣,前身有何功德,女婦宅舍過甚於我?」

佛言:「樹提伽,五百商主,將諸商人齎(jí)持重寶經過險路。於時深山之中見一病道人,給其庵(ān)屋、厚敷床褥;給其水漿、鎢(wū)錥(yù)、米糧(liánɡ);給其燈燭。於時,乞願願得天堂之供;今得果報。於時,布施者是誰?樹提伽是也;病道人者,我身是也;五百商主人皆得阿羅漢道也。」

佛說經竟,王及諸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禮佛即退。

——佛說樹提伽經

《因果佛經彙編》介紹及簡要說明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道理是佛學的基礎。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曾多次開示強調因果教育的極端重要性,說它是一切人從薄地凡夫乃至圓滿佛果, 須臾不可脫離的:

夫因果報應, 乃世出世間聖人, 平治天下, 度脫眾生之大權。當此人心陷溺之際, 正宜倡明因果報應, 使中下之人, 雖欲為惡而有所不敢, 雖欲不為善而有所不能。……醫家治病, 急則治標, 緩則治本。譬如有人咽喉壅腫, 飲食難入, 氣息難出。必先消其腫, 然後方可按其病原, 調理臟腑。若不先消其腫, 則人將立斃。縱有治本之良方妙藥, 將何所施。因果者, 即今日消腫之妙法也。然因果一法, 標本統治。初機依之, 可以改惡修善。通人依之, 可以斷惑證真。乃徹上徹下, 從薄地凡夫, 以至圓滿佛果, 皆不能離者。豈徒治標而已哉。

但是,我們發現,許多佛子在學習因果的時候,往往不依佛陀金口親宣的佛經來學習,反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外道著作乃至各種偽經。雖然說,這些外道著作與偽經,也有可能讓信眾生起對因果的信心;但是,不可否認,這些著作與偽經對因果認識是淺薄狹隘的,常常充滿了錯解和迷信,往往在佛子進一步學修過程中產生嚴重的干擾作用。並且,佛子學習外道著作與偽經,容易在他們心念中混淆佛法與外道的差別,從緣起上說,非常不吉祥,很有可能種下了將來壞失三皈依的種子。

其實,幾乎每一部佛經都在以不同的角度來講解因果。毋容置疑,佛經對因果的講述是最為深刻、圓滿、透徹的。許多人誤以為佛經都很艱深,其實許多佛經對因果的闡述是通俗易懂的、甚至是有趣輕鬆的,初學者學習起來並沒有什麼障礙。可惜,過去我們沒有很好地流通這些佛經,所以許多佛子都不了解。現在為了便利初學者,我們蒐集了一些主要是論述因果的佛經,略作分類與介紹,希望廣大佛友都能深信因果,深入經藏,踏實修行,早證菩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