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沒有「煙戒」,佛弟子就可以抽菸嗎?


時間:2019/1/2 作者:理寧

新年在即,親友相聚,歡聲笑語、觥籌交錯後,難免有點點火光,絲絲青煙,撲向面龐,鑽入心肺。在氤氳的煙雲中,不少佛弟子都會心存疑問:佛陀雖然制定了「酒戒」,但似乎並無「煙戒」那佛弟子還需要戒菸嗎?

戒律,是佛陀根據弘法過程中出現的不合教義的情形(例如:某比丘犯了某種過錯、或是某些行為引發了社會的不理解),為了有利修行、方便教化而制定的準則。

而菸草是在佛陀涅槃後才傳到印度的,佛陀自然無法制定關於菸草的戒律,但這並不表示佛教對吸菸網開一面,恰恰相反,根據佛教的制戒精神及對修行的要求,佛教是反對吸菸的。反對吸菸有三大理由:

增貪嗔痴,聚大苦報

佛教根本教義之一就是要通過修行,息止貪嗔痴煩惱,達到心無掛礙的清淨狀態。而吸菸卻會導致截然相反的結果。

正如佛陀當年在祗樹給孤獨園的開示:若於結所系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則愛生;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當一個人開始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隨著吸入的煙霧進入血液,7.5秒後侵入大腦,直接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令吸菸者對香菸的味道與抽菸的感覺(於結所系法:色、受、想、行、識等)生起愉悅(味著)。

在30~60分鐘後,尼古丁對大腦就會產生抑制作用,讓吸菸者不斷回想先前快樂的滋味(顧念),準備再抽一根(縛著)來驅走抑制感,於是有空就抽(痴),抽不到就惱(嗔),這種起伏的情緒周期會把人束縛起來,「癮」就此而生,「苦」也隨之而來(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四大不調,生老病死

雖然佛教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成,如夢幻泡影般,微脆虛幻,不應去執著,但是在我們真正有這個境界以前,還是需要藉助身體去踏實修行的,也就是「借假修真」。而吸菸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顯然是一大障道因緣。

據調查,菸草在燃燒過程中可產生四千多種化學物質、四十多種致癌物或促癌物、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

就像濃煙經過煙囪,日積月累,煙囪壁上會堆積起一層厚厚的煙垢。人體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也是這樣,如果持續吸菸,在依賴尼古丁的同時,健康也不斷被侵蝕,並最終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心腦血管、慢性呼吸道、消化系統等多種疾病。

害己及他,減損福報

佛教一向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而抽菸不僅有損自身健康,二手菸還會繼續危害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據統計,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之中的成年人,肺癌發病率會提升20%-30%;心臟病發病率會提升25%-30%,兒童則更加岌岌可危。顯然抽菸這一做法非為佛教所提倡。

此外,佛教也崇尚儉約。正如印光法師開示:「鴉片香菸,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痴人可憐。」吸菸者,貪其滋味,在減損健康的同時,也在損耗著自己的福報。可能有人會問:吸菸只是花些小錢,怎麼會消減福報?

殊不知福報由過去世以及今生的點滴善行積累而來,享受一分便消耗一分。與其空耗福報、有損健康,不如把吸菸的費用,用於點滴慈善,利益眾生的同時,也為自己的福田播下善種。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玉佛禪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