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警官:楊旬賜子三錦囊,乃是陰德佑子孫


時間:2019/1/4 作者:心愿

這一段是講唐朝的『楊旬』的故事,楊旬也是了不起,他本身是有學佛,他有持《金剛經》。那么在《金剛經持驗記》,有一本書叫《金剛經持驗記》,裡面有記載楊旬的故事。它說「楊旬」是『夔州推司』,「夔州」是在四川奉節。「推司」就是在以前縣府裡面,他們還兼司法、行政、審判,所以「推司」就是專門偵查緝兇、審判的工作,就叫「推司」,有點像現在的警察跟檢察官。「夔州推司」楊旬,這楊旬很有意思,他持《金剛經》,他持到有感應了。他兒子二十三歲,他兒子叫楊椿。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看他這樣行善,他的兒子就非常優秀,後來當狀元。但是這個護法神也特別有意思,所以你如果是說,你真正有修行,他會真的是感應道交的。如果你沒有感應道交,我們一定要反躬自省。

那么這個楊旬他就修得好,他兒子二十三歲,楊椿要去考科舉考試的時候,護法神來託夢。那第一次託夢托什麼夢呢?他說,你兒子應該改成楊椿,香椿的那個椿,香椿面的那個椿。他說,你兒子中第六名,這個護法神也挺有意思的,還有跟他講第幾名。那么第二個,他第二年去省城會試,因為以前就是鄉試、會試、殿試。鄉試就是你在鄉鎮這樣上來,就先去參加鄉試,鄉試通過以後,就到省城裡面參加會試。所以鄉試中了以後,他就有第一名,好像是解元,會試叫會元。那么你會試一通過以後,再去京城參加殿試,那殿試就皇帝親自主持了,殿試第一名就是叫狀元。所以叫做三元及第,這個意思,連中三元,就是三關都過叫連中三元。

那么他兒子就第一關過了,那第二關就要去考省城會試。護法神來跟他講,衪說,明天晚上的論文題目,叫做「行王道而王」之。「王道」是什麼?以前皇帝用仁恕治理天下、仁愛治理天下,那個叫做「行王道而王」之。他說,但是他考九十六名。那么第三個殿試,就中狀元了。狀元的時候,但是他剛開始不是狀元,他中第三甲。他是這個護法神有給他幫忙,他因為他寫的那個論文,主考官不喜歡,因為他會有改分數的主考官。他說,「汝子策」,不合「主文意」,就是說他兒子寫的「策」,「策」就是論文,他的論文不符合「主文意」。主考官他覺得他寫的文章,好像跟題目主題不太接近。他說,目前考試卷放在皇帝的「榻旁」。「榻旁」就是他的床邊,就床的旁邊。吾改之,已第一名矣。護法神大概是讓皇帝突然間再把卷子拿出來,再來看一下,還是這個第三甲比較好,就把他改,這個第一名,就這樣。這個楊旬他的兒子楊椿,考試的過程有這么一個感應道交的一個奇蹟。

那么他考試中了以後,中狀元,那夔州太守就很高興,就會召見楊旬,因為他是他的部屬,楊旬跟他兒子楊椿。他說,楊旬你是怎么教育小孩的,怎么有辦法教到他得,因為當時得殿試第一名狀元,是不簡單。他說,你怎么教的?我們都會問人家這樣。所以楊旬就跟那個夔州太守講,他說,我家裡沒有什麼財產,我也沒有辦法留財產給子孫,我只有給他三個錦囊。真的,楊椿手上有三個錦囊。夔州太守就問他說真的嗎,他說,有,我爸爸只給我放三個錦囊。那三個錦囊拿起來,我們以為錦囊是什麼武功秘笈,對不對,師父交代什麼武功秘笈,他不是,他是積德在裡面。他就把那個錦囊三個拿起來給太守看,他說,第一個錦囊,放「大錢三十九文」。以前的錢叫做,類似我們新台幣、人民幣一樣,就是「文」,就是幣制。第一個,第一袋放「大錢三十九文」。那么第二袋,放「中錢」四千文。那么第三袋,放「小錢」萬數之,就是數萬,三、四萬,四、五萬這樣,這么多。太守就覺得很奇怪,就問楊旬說,奇怪,怎么錦囊放錢。

你看人家會行善的人,他就有這種智慧,你知道嗎。他就跟他解釋,他說,我在審查刑事案件的時候,如果要判死刑的,這些要判死刑的,如果他犯罪原因可以原諒的話,那我就把死刑把它改成流刑。流刑就是古代有這種刑罰,就是這個地方,譬如說你住在北京,給你派到新疆去。所以以前,有些當官都會被派到南方來,到廣東、廣西,對不對。像六祖大師的爸爸也是被貶到南方來了,那個是屬於「流」,就是「流」,判刑。有些是貶官,有些是犯人的話就叫「流」。那有些官是被貶,也是被派到邊疆去的。

那么他說,第一個,如果是犯死刑的,他情節可以原諒的,我把他改成「流」。「流」就是發放邊疆,等於救他一命,至少你命不該死,這樣我放了三十九個「大錢」。這樣什麼意思?他救了三十九個人的命。一個「大錢」代表一命,這不得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救三十九個人。

那么楊旬就繼續說,他說,如果他是犯流刑的,就是他本來應該派到邊疆地區的,我把他改成徒刑,就是我們現在講,判徒刑幾年幾個月那種徒刑,這樣一共放四千個「中錢」,他等於救四千人。這四千人本來要離鄉背井,本來應該要到邊疆地區去,我把他降徒刑,判刑一年、兩年這樣,這樣一共救四千人。

那么第三個,如果應該杖打的,杖打就是以前叫做打大板的,打幾大板的,打得那個屁股都很痛的。他如果是要杖打的,他就把他改成,譬如說應該打十大板,他就把他改成兩板,兩小板,接下來要不然就把他釋放,這樣一共數萬人,就放數萬個「小錢」。

你看楊旬他,公門好修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他跟六祖大師講的做的境界一樣。所以你什麼叫做菩薩行,你把你的工作做好,在你工作的職責裡面,你用佛的心、用菩薩的心,去做到愛護眾生、去幫助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那么這樣的話,你的工作就變成菩薩的工作了。那么這個楊旬,他就是做了這么一個好的修行,所以他的兒子楊椿中了殿元。

那人家就問楊旬,他說,哎呀,那你這樣的話,你做了這么好的德行來庇蔭子孫。楊旬就講了一句話,他說,「一命之士,苟存心於利物,必有所濟,況行之不倦耶。以陰騭得殿元,視為兒孫作馬牛者何如」。這個不是說,我們不要看到最後那句話,我們說他是做子孫的「馬牛」,牛馬,不是。我們前面有讀過說,你怎么為子孫培福,而不是求福。你要為子孫來積德,那就為子孫培福跟造福。他就是為子孫造福,你看他說,我「存心於利物」,我幫助別人,那么我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而且我會做到不疲不厭,那就是菩薩。「行之不倦」就是菩薩,不疲不厭。

那么以上這個楊旬的事跡,在《金剛證果》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楊旬的故事。所以我們從楊旬,我們就可以去想到司馬溫公講的話,他說,你積金子以遺子孫,就是你用錢留給子孫財產,積金子以遺子孫,遺就是遺傳的遺,積金子以遺子孫。或是你積書本以遺子孫,你留書本給子孫。那你給子孫金錢,子孫不一定給你守得住,他也許會給你花掉,也給你敗掉,搞不好你往生以後,他錢全部都用完了。那你說把這些藏書,好的書,全部留給子孫說,哎呀,子孫你要好好讀書,他不喜歡讀書。他說,「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為長久之計。他說,你要為子孫想長久點,那不如你積陰德。楊旬就是做到司馬溫公講的這個開示。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三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