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為何你要甘受輪迴


時間:2019/1/22 作者:淨山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故示苦樂兩土,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俾欣俾厭。勝心既發,淨業斯成。——《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段一方面指出了阿彌陀佛的悲心,同時也揭示了淨土法門這種方便教法的依據。 「激」就是激勵,「揚」就是鼓揚,激勵、鼓揚在生死裡面輪轉的凡夫,讓他們生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

這種「欣厭」就是淨土法門的「願」,是「信、願、行」中「願」的核心內容啊!

這個「願」怎麼發得起來呢?這是一樁很難的事情。難在什麼地方呢?

這裡揭示一個原因——「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

「諸眾生」就是指二十五有的眾生,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道的眾生,無量劫以來,都是沉迷的狀態。「沉迷自性」,我們本覺的佛性昏迷了,「沉」是修飾語,就是迷到了極點。

就好像在酣睡中,一個夢接一個夢,夢裡面你扮演了一個角色,就高度認同自己是那個角色,而忘了躺在床上的自己了。所以在這個沉迷的過程當中,眾生就「甘受輪迴」,在三界裡面不斷地輪迴。

這個「甘」就很痲煩了,心甘情願,認為就是這個樣子。他不知道輪迴是虛妄的業心所變現的境界,而認為是真實的,在這裡受苦受難,以為這就是應該的。

他甚至在妄心變現的境界中還在尋找一種樂趣、幸福,在這裡待久了還不願出去。就好像關到牢裡面,已經失去了自由,但關久了,還覺得很好。把他釋放出來,給他自由,他還不要,他害怕。他很樂意關在裡面!

這就很痲煩,痲煩就痲煩在這個「甘受輪迴」,沒有出離之心。

所以「曠劫至今」哪,就是曠劫以來,一直到今天這一期的輪迴中,沒有這樣地反省自己的生命:這種生命形式是不是我們應該有的?他沒有這種內省能力,他不明白這個真相。

沒有這種內省、不了解真相,當然他就不會振奮起來——想要離開這個地方。這就是我們這些業力凡夫在輪迴裡面的基本相狀。

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因地)觀察我們這些輪迴的、沉迷的眾生已經很清楚了,就要找一種度我們這種根機的方法,於是就施設了淨土法門。

為什麼我們甘受輪迴?就是還不了解我們在輪迴的生命狀態的苦難、無常。

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明白這個事情?法藏菩薩就要建立一個真實的、快樂的、本來的、清淨的世界,來跟我們這個世間產生一種對比。

用那個世界沒有眾苦、純一快樂的極樂狀態,來跟我們這個世間種種的苦——八苦、一百零八苦,產生一種比較。

這就必須要施設一個參照,沒有參照我們是不會醒過來的啊!於是就開出「折攝二門」。

「折」就是折伏,要跟我們講述這個娑婆世界的種種殘缺、不如意、災難、無常——就是五惡、五痛、五燒,來折伏我們這顆沉迷的心。

那「折」了之後,我們就會想:哎,這個世界是不好玩啊,是很苦啊。生出了苦的感覺,也許就會反省:我為什麼會這麼苦?這個苦能不能解脫?

當眾生有一念想要解脫的心的時候,攝受法門就派上用場了。你想離開這地方?好,我有一個好的地方給你安立。所以折伏用一種威的力量,攝受用一種慈悲的力量,這兩者要同時來施設。

光有「折」沒有「攝」的話是不行的。如果只是調動了他的厭離心,他覺得好苦好苦,但沒有給他一個安立的地方,一個安心的方法,他可能就要跳樓去了。所以一定要有個「攝」。

這樣,通過「折攝二門」就能夠激勵出眾生的厭離之心,透過極樂世界這個參照系的建立,揚起他的欣慕之心。這就有了「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願心。

這種願心是要靠這個法門、靠彌陀願力來把它激活的。這樣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就是「勝心」——殊勝的解脫心。

這樣就從輪迴的、五欲六塵的泥坑裡,綻放了一朵蓮華,綻放到虛空裡面來了。

這就超越凡夫的心。原來我們的心是名利的心、欲望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現在忽然生起了求往生淨土的心、出輪迴的心、得解脫的心、成佛的心、度眾生的心。這樣的心一旦發出來之後,它的力量很大。

這種心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但由於我們的無明,被嚴嚴密密地遮蓋在潛意識裡面了。

透過 「折攝二門」的施設,欣厭心發出來之後,就「若決江河,沛然莫御」,要趕緊把這個願心落實在持名念佛的行持當中,這樣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淨業就可以成就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