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第二章教相判釋


時間:2019/2/5 作者:清淨心

大安法師:第二章教相判釋

第二節華嚴判教系統

二、五教:內容的判屬【上】

華嚴五教小、始、終、頓、圓,與天台八教有同有異。華嚴判教是在繼承天台判教的基礎上,面對禪宗鼎盛、法相宗異軍突起的狀況,所建構的新的判教體系,以成華嚴宗之五教十宗(天台設化儀四教,華嚴相應立十宗),從內容到形式,更為完備。五教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頓教、圓教。

淨宗在五教中,正屬頓教與圓教所攝。淨宗念佛法門,信願持名,即得往生淨土,一生成辦佛果,疾超速證,非漸教迂迴屈曲可比,故為頓教所攝。

蓮祖基於賢首五教的立場,判釋《阿彌陀經》所示念佛法門正詮頓教,兼通終教與圓教。何謂攝於頓教呢?原由有二:其一,從取證佛果來看:通途法門靠自力斷惑證真,從初發心直至成佛,經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乃至歷三大阿僧祗劫方得成佛,其事甚難,其道甚遠。今此持名念佛,乘佛願力,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三不退(阿鞞跋致),可謂彈指圓成八萬門,一生取辦僧祗果。如將法王寶位,直接授與庸劣凡夫。不歷階級,頓超直入,非漸教迂迴屈曲之能比擬。其二,從修證方法來看:頓教之旨,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今此持名念佛正謂無念,良由一心執持名號,則不以有心念(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司得),不以無心念(能念之心惺惺不昧,所念之佛曆歷分明),不以亦有亦無心念(有處全空,空處全有,互奪兩亡,故非雙亦),不以非有非無心念(因有念顯無念,因無念顯有念,互成雙立,故非雙非)。離此四句,更有何念?雖然名為念佛,實乃無念之念(由體起用),念而無念(攝用歸體),是名一心。是故持名一心不亂,與一念不生無二尢別。是故《阿彌陀經》正屬頓教。

何謂兼及通教與終教呢?大乘終教開顯中道妙有,定性闡提皆當作佛,稱合大乘至極之說。今淨土法門以一切眾生(蠕動蝸飛乃至阿鼻眾生)念佛,定當往生成佛,即定性闡提皆作佛義。

圓教乃圓滿無缺圓融無礙之謂。《大方廣佛華嚴經》乃釋尊成佛之初,為法身大士稱性直談的大不思議妙典。事事無礙法界具攝十玄門(通過此十種玄妙之門,能契入華藏世界無盡性海),彰顯圓教秘藏精髓,為《華嚴經》所獨具。而《華嚴》十玄門亦體現在大小《彌陀經》中(《無量壽經》稱大本)。是故《華嚴經》全圓、《彌陀經》分屬圓教。會通二經圓融玄境,略有十同,分述如下:

1.無情說法同

華藏世界一塵一毛,有形無形之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天鼓法爾流出苦空無我之音,俾令華藏大士遠離塵勞,增進道業。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寶池德水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香風拂樹演暢妙法,悉皆宣演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諸法門。諸往生者聞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無情說法,妙德難思。彰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華嚴玄境與一切皆成佛的彌陀願心。

2.一含無量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善財童子讚嘆彌勒樓閣雲:「不動本處而能普詣一切佛剎而莊嚴者之所住處。」佛母摩耶夫人云:「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時,我身形量雖不逾本,然其實已超諸世間。所以者何?我身爾時量同虛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薩受生莊嚴諸宮殿故。」西方淨土亦復如是。於一一寶樹中,悉能顯現十方佛剎,猶如鏡中之像。又釋尊加持阿難及與會大眾,悉見阿彌陀佛淨剎無量莊嚴,諸菩薩眾宮殿隨身,遍至十方供養諸佛的景觀;大勢至菩薩天冠上的寶瓶光焰中,映現十方諸佛淨土,彼此都無增減,顯示空間廣狹自在的解脫境界。

3.不動周遍同

華嚴諸佛菩薩於寂滅道場本身不動,無量化身遍周法界,廣作上求下化的佛事。八住菩薩(童真住)即能現變化自在身,一剎那頃,遊行無數世界。又十行頌雲:「佛剎無邊無有數,無量諸佛在其中。菩薩於彼悉現前,親近供養生尊重。」西方淨土亦復如是。諸往生者,承佛威神,一食之頃,遍至十方無量世界,供養諸佛。昔覺明妙行菩薩,自極樂國來此土臨壇示偈雲:「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西方淨土諸菩薩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開啟諸眾生煩惱淤泥中的正覺蓮華故。其悲智德用與華藏大士無二無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