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調試我們的內心,以不卑不亢的姿態從容面對每個人


時間:2019/2/8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喜歡斤斤計較、攀比和炫耀,這種內心的表現,都是患得患失心理的一種直接體現。同樣也是不安全感的另一種表現。為什麼我們的內心會有沒完沒了的得失不確定感呢?這來源於我們對於自我的執著,和因緣聚會的無常碰撞,前者是執幻為實有,後者則是萬事萬物的真理,所以,無盡的痛苦,仍然是對於現實狀況的不明了所造成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明智,也表現在過多的斤斤計較之後,其實不屬於我們的仍然不屬於我們。無論我們多麼羨慕別人的擁有,或是感嘆自己的缺失時,這樣的內心起伏,除了引起一系列不善的心念以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誰擁有什麼或是無法擁有什麼,都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因果。面對過多得與失的內心,我們應該知道,屬於我們的早晚都會擁有,不是我們的莫要強求。如果能這樣去平衡內心,就會少了很多把時間浪費在暗自傷神或自我膨脹的虛度上。

人只有對生與死這類重要且必然的規律問題,沒有深思熟慮過,才會在生存過程中,對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糾纏不清和反覆的牽扯。話說,無論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有多少的不滿或多少的幸福感,其實那都只是人生過程中的一段心情「風景」而已。人的內心都有起起伏伏且沒完沒了的心念在作用,而且是剎那間的變化。可我們總是在心念的牽扯中,失去了很多意識重點的核心思考能力。

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而且但凡在因緣聚合的無常定律下,每分每秒都有很多不缺定性。我們的一生,把太多時間都浪費在患得患失的斤斤計較與攀比之中了,人之所以有很多俗氣的東西,也表現在這些無意義的互爭、互搶、互相攀比、互相傷害和不相容之中。無論我們多麼盛氣凌人、或是低人一等,其實這些姿態都不算什麼,就看我們怎麼去詮釋生命的意義了。傲氣凜然的人,看不懂生命的真諦,妄自菲薄的人,同樣也是不明了生命的真諦。因為,在人的一生當中,無論我們是高姿態的炫耀自己、還是低姿態的羨慕他人,歸根結底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百年之後當生命再一次歸零時,誰是誰,或什麼東西又屬於誰,又有什麼重要性可言呢?

作為人,凡事要看淡一點,把我們的姿態都靠中間平衡一點,一個人能活的不卑不亢是福氣,因為這是以一種適中的內心在看待萬事萬物,也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智慧面對生活。很多人,為自己暫時擁有的東西而過分炫耀、或是為了自己暫時沒有的而表現出心理的不平衡,這都是把所有的生活重心,放在沒法安適自心的狀態當中。其實可以發現,當我們過於計較生活的瑣碎和過眼雲煙的功名利祿時,當大病大災突然來臨時,絕對都是一樣的束手無策。

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如果說真正需要去計較或是當回事的,真的要看我們在生與死面前,以何種姿態去從容面對了,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在瑣碎的凡事當中,為什麼就不用同樣的熱情,去好好思維一下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呢?一個人,在自我膨脹或是自怨自艾當中度過,其實演員和觀眾都只是自己而已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和過分羨慕攀比他人的人,其實內心的痛苦是以同樣比重的分量而存在。所以,我們不用羨慕他人的擁有,也不用為自己暫時的生活富足而自我感覺良好。因為這些心態,從內心的根本都是一種無法完全釋懷的偏執而已。

內心中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分享和隨喜,來源於自私自利的不斷減少。少了比較、少了羨慕、就是把心不斷敞開的過程;少了炫耀、少了自我膨脹,就是讓心學會包容和平等待人的過程。這樣看來,倘若擁有不卑不亢的內心,不僅不會有太多的患得患失,這從根本上也是一種修養的體現。不去羨慕他人,是少了給自己找不痛快的可能,不去過分炫耀自己的擁有,也會減少給他人帶來不痛快的可能。如果大家都能學會把不太安適的內心,向中間狀態調試一下,那麼促成人與人之間和諧且心平氣和的相處環境,想必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