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蕅益大師:佛前十不求,一定要記住!


時間:2019/2/24 作者:仁德

每個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就應該視自己是佛的勤務員,是眾生的修行工具。要幫助眾生去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人呀,也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的呀!千萬不要執著,執著是不能了道的。

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識病因緣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注釋:在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希望永無病苦。身體無病,就容易產生貪慾的念頭。貪慾念起,就一定會破戒而退失無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來是空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么病魔也就無法折磨我了,因此病苦是對治貪慾的良藥。

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了難境界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注釋:人處於世間,不要求沒有磨難。無磨難則驕奢之心必起,驕奢之心起就會壓倒一切求法之心。經歷磨難會抵減人的驕奢心,要以磨難作為獲得解脫的資本。

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即障自寂不為礙。以障礙為逍遙。

注釋: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心,別去追求成功之路無障礙。如果沒有障礙,修行之心就會懈怠,就會停滯不前,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時而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要會解決障礙,讓障礙沒有生存的根基,障礙也就不存在了,要將障礙視為解脫的磨練。

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達魔妄有究魔無根。魔何能嬈。以群魔為法侶。

注釋:在日常修行方面,不要總希望太平無事,永無魔難。修行無魔難,就會逐步退失精進的願心。如果願不堅,未證悟到的,就會自以為已證到了。如果能知道魔難也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魔難也就不能惱亂我。因有魔難來鍛鍊我們的道心,群魔不就成了我們的法侶了嗎?

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成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注釋:做事不求容易達成。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練堅強的意志,意志不堅就會妄求,會隨心而走岔路。想成就就要認真努力、腳踏實地,不能逃避困難尋求易成,應該把困難當作精進的動力。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於情難強。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注釋:與人交往不求利於自己,事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失道義,虧失了道義就會引起人我是非,遇到是非要學會依緣解決,要以“不爭人我”作為修持的資糧。

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心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觀人妄為。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注釋:做人不求適順自己,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開佛慧。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

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照德非常。德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注釋:施德不能求回報。若求回報就是有所圖,有所圖就會貪心起,有貪心就會處處宣揚自己顯示自己,就會失功德。要低調做人,要把得失放下。

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惡利毀己。世利本空。欲利生惱。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注釋:見到利益不要貪求。貪求會生妄想,會為利益毀失自己的德行,世間的利益本來就是空,見利不要妄加追求,以不貪利為富貴。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受抑能忍。忍抑為謙。抑何傷我。以受抑為行門。

注釋:被人誤解不要執著於申明,執著於申明就會引起爭執。爭執會滋生怨恨,放下執著、爭執,謙和做人,退讓三分又何妨?以忍讓、謙和作為修道的法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