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何以安心?通過禪修來安心,心安了,萬事皆平


時間:2019/3/8 作者:清凡居士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每天都鋪天蓋地地為人們製造著「需求」,創造無窮盡的欲望,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壓力亦急劇增加。孩提的哭鬧,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自殺,成人的爾虞我詐…人們的內心焦慮、不平、怨恨等情緒塞得滿滿,在競爭和攀比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於是慈悲心不見了,笑容也消失了,負能量的肆虐削弱了善心,破壞了正常生活……怎麼辦?何以安心!

何以安心——禪修

我們應該通過禪修來安心。心安了,萬事皆平。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新書《今日簡史》中提到自從第一次參加禪修之後,他每天都會冥想,每年也會參加一兩個月禪修課程。他說「這不是逃離現實,而是接觸現實……如果不是憑藉禪修帶給我的專注力和清晰的視界,我不可能寫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當你有了壓力,整個人會變得浮躁、心緒不寧,那時候也最容易把事情搞壞。什麼原因?譬如透過平靜的水面,你才看得到清晰的月影,而當水面被攪動,月影就不見了。因此,當你心裡平靜時,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有效率,心不平靜就會出錯。

假如生氣的時候,你要向內觀察這種憤怒意念,看它的本體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能認識它的本體,並安住其中,狂暴的心態自然就煙消雲散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真實層面里,並沒有一個另外的「憤怒」存在。確實沒有。這就是禪,一種回歸自性的修行。

金字塔坐式

經常禪修會讓我們內心寧靜平和,其原因之一是因為精神專注,另一方面與打坐姿勢也有關係。

坐禪時,身體的外形酷似金字塔狀,上尖下寬,我們把釋迦牟尼佛的像與金字塔一對比就會看到,佛身與塔身相似。而這種金字塔形,科學界認為,是能聚集特殊能量的。考古學家證實,埃及金字塔有4700年歷史,而位於波士尼亞的「月亮金字塔」已經存在了12000年,這些在建築學裡都是奇蹟。

不僅是金字塔,就是它的模型也是如此,科學實驗證明:在模型里存放的鮮花長時不會枯萎,食品不易腐爛,人進去也能保持活力,傷口迅速癒合……這種不可思議的能量,人們稱之為「金字塔能」。目前科學家們很難解釋這種能量來自哪裡,不過他們一致認為,這種塔形本身有聚集宇宙波的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採集宇宙精華。

而常習打坐的人都有體會,一入座,你會感受到一種寧靜。寧靜的原因,一方面是心裡專注,一方面是打坐的毗盧七法呈金字塔形,你一進入這種狀態,自然就「天人合一」,宇宙能量直接融入到你的身心裡。

毗盧七法

一般來說,在印度瑜伽或佛教的修行里,採用最多的坐式是毗盧七法。這七法要求:

⒈雙足金剛跏趺或半跏趺坐:盤腿時最好雙盤,不行就單盤,或者坐在椅子、凳子上也可以。

⒉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拇指相觸,放在臍下。

⒊脊背端直:不論你怎麼坐,一定要把整個脊柱端直,佛教的修行竅訣里說,身端直則脈端直,脈端直氣便運行正常,氣運行正常,心自然就被調正了。

⒋頸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後仰,也不能左右歪斜。

⒌臂膀後展放鬆:不要向胸前內收,微壓腰間。

⒍雙目垂視鼻尖:不能睜得太大,也不是死死盯著,是微微地看著。

⒎舌抵上顎。

這種毗盧七法坐式,從外觀上看就像金字塔,調整好各個部位坐定後,你的心自然就靜下來了。打坐過程中會產生種種分別,這時候你要運用修行竅訣,放下分別妄念,截斷萬緣。之後便可自在完整地接受宇宙能量了。

鬼逼禪師造金塔

以前有一位"鬼逼"禪師,原是位專門去死人家念經的和尚,經常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歸去。

有天晚上他給一戶人家的亡人念完經,回程路上下起了大雨,於是他就跑到橋下避雨,順便雙盤而坐養神。這時候正好來了兩個鬼,一個鬼說:「這裡怎會有一座金塔?」另一個鬼說:「金塔內有佛舍利,我們趕快頂禮膜拜,以求超生善道!」於是兩個鬼便不停地頂禮。

這位和尚坐了一會兒,覺得腿痛,於是放下一條腿來,改成單盤。一個鬼就說:「怎麼金塔忽然變成銀塔了?」另一個鬼說:「不管是金塔、銀塔,皆有佛舍利在裡邊,禮拜的功德一樣不可思議!」於是繼續膜拜。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和尚感到腿痛難忍,於是把另一條腿也放了下來,散盤而坐。這時兩個鬼齊聲大叫:「怎麼銀塔變成土堆了?竟敢戲弄我們,真是可惡!」

和尚聽到兩個鬼生氣了,趕緊把雙腿盤起來。兩個鬼又叫:「土堆又變成了金塔,一定是佛在考驗我們的誠心,趕緊繼續叩頭啊!」

和尚心想:我結雙盤,就是金塔;結單盤,就是銀塔;隨便散盤坐,就成了土堆,這跏趺禪坐修行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從此之後,他再也不趕經懺了,只管專心、精進修行,不久便智慧大開,獲得了神通,自號「鬼逼」,因為是鬼的逼迫,而成就了自己的修行。

來一場心理按摩

《靜坐的科學》一文說:「當人在靜坐時,會增加35%的血液流到腦部。而提供給腦部的血量大小,與我們的心靈能力有密切的關係……腦部的功能也獲得改善。」我們身體疲勞酸痛的時候,就想做個馬薩基放鬆享受一下,其實心靈疲勞時更需要「按摩」。

西方國家很多有名的高等學府都設有禪修中心,搜尋相關的科學研究,也能找到許多禪修的好處,諸如減輕焦慮、抑鬱,延緩大腦衰老,令思維敏捷等等。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149人分成三組,第一組做禪修,第二組做慢跑,第三組任其自然,什麼都不做,主要是為了測試他們的抗病能力。八周後的結果是:和什麼都不做的那組相比,禪修組的病假率僅為其24%,而慢跑組的病假率為其52%。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從這個實驗中科學家看到,經常禪修的人,因為心平靜的緣故,身體也不易生病,免疫力強,甚至能抵抗傳染病。

佛教認為,現實中的一切都是心的造作,而當你的心完全處於一種寧靜、澄清狀態時,會形成強大的專注力。專注力可以讓管理者迅速作出合理抉擇,讓科學家一瞬間得到新的發現,而前輩的佛教智者們,更是以一種非同尋常的專注,開啟了智慧。

要想從禪修中獲得上述及更多的益處和體驗,並不是短暫修持就夠的。眾所周知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在接觸到禪修後也是長期修持。佛教的高僧大德們,因為常年禪修,即便高齡也依然思維清晰,行動敏捷。本煥老和尚是在106歲時示現圓寂的,在他圓寂前幾年堪布去拜見他時,讚嘆道:「老人家雖已年過百歲,但飯後繞佛殿時『跑』得特別快,我們要緊著追才能跟上。」

偶爾為之易,長期堅持難。如果能把握好規律性的禪坐,以及行住坐臥中隨時隨地的禪修行為,只要假以時日,不論是男士女士,我們終將迎來自己生命中的奇蹟。

《禪宗與心靈救助——蘇州科技學院演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