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下載: 經書

大寶積經第三十六卷至第四十卷


時間:2019/3/11 作者:明華居士

大寶積經第三十六卷至第四十卷

(全文完整版)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六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二金毗羅天受記品第二

爾時,世尊於彼中道不移其處,令諸長者建立聖果,以如來威勢入王舍城,四眾圍繞,容儀庠序。時,有護王舍城諸天藥叉大善神王,名金毗羅,作如是念:“今者如來形相殊異,於世間中最勝難遇,堪受人天之所供養。我等今當應以種種上妙供具奉獻如來。”作是念已,便以最勝飲食,具足香味,成就妙色,奉上於佛。

爾時,世尊愍其所獻,故為納受。時,金毗羅王所領大藥叉眾六萬八千,在虛空中鹹生隨喜,以清遠音唱言:“善哉!善哉!”時,金毗羅即以此義,告其眾曰:“我已奉佛上妙供具。汝等亦應以諸供養施苾芻僧,當令汝等於長夜中利益安樂。”諸藥叉眾受王教已,即以上供施苾芻僧。時諸僧眾,哀受其供。

爾時,世尊為乞食故入王舍城,既得食已將還所止。時,有無量千眾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及無量千人與非人,又有無量拘胝那庾多百千眾生,隨從佛後。爾時,如來往彼最勝寬廣之地,敷如常座而坐其上。時,金毗羅與其部從,即持種種天曼陀羅華、殟缽羅華、缽特摩華、拘貿陀華、奔荼利華,復持種種天旃檀末諸供養具而散於佛,所謂勝散、大勝散、妙散、大妙散;作如是等殷勤散已,合掌佛前,禮敬而住。

爾時,如來知金毗羅及其大眾心之所念,即便微笑。諸佛常法,現微笑時,從其面門出種種無量色光,所謂青、黃、赤、白、紅色,銀色及水精色。其光遍照無量無邊一切世界,日月威光掩蔽不現,下照地獄令彼悅樂,乃至上踴至於梵世。所應作已而復還來,右繞七匝,或於世尊頂上而沒,或從兩肩、或從兩膝而滅沒者。諸佛常法,若授地獄眾生記時,爾時光明兩足下沒,若授畜生光從背沒,若授鬼趣從身前沒,若授人道從左脅沒,若授天趣從右脅沒,若授聲聞從兩膝沒,若授獨覺從兩肩沒,若佛世尊授諸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爾時光明從頂上沒。

時,長老阿難陀,既睹世尊微笑光明,以七條衣覆左肩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足,以頌問曰:

“照世依怙者,何故放光明?

利益世間尊,何緣現微笑?

誰今下聖種,為佛菩提因?

今為誰授記? 誰應住解脫?

大雄猛導師,非無因而笑,

願牟尼當說,現光之所為。”

爾時,世尊即便以頌報阿難曰:

“金毗羅淨心,奉獻諸供具,

救世依怙者,故現斯微笑。

舍神王報已,往三十三天;

受彼天福盡,上生焰摩天;

又生睹史多,受諸天欲樂;

福盡生人中,興為智慧王;

王四洲人主,自在轉輪帝,

舍後人王已,便生梵世天。

天上及人中,數往來不息,

二十拘胝劫,常感諸妙樂。

最後舍王位,出家求佛道,

眾緣具足已,成究竟菩提。

三萬諸藥叉,由奉養於佛,

便舍藥叉報,生三十三天;

後見慈氏尊,復獲阿羅漢,

既蒙授道化,即各供諸佛。

滿千藥叉眾,為住大菩提,

由是善根故,不生諸惡趣。

或有千藥叉,當供佛導師,

求無上菩提,利益眾生故。

或有二三千,持香華鬘等,

當供養諸佛,為得佛菩提。

或有千拘胝,當供諸佛已,

修自體清淨,後證入菩提。

金毗子世羅,具大神通力,

亦發大願心:我當成等覺。

曾供養諸佛,遍起於弘誓,

今復供養我,心趣無上道。

由此善根力,舍諸弊惡趣,

當見慈氏尊,又獻拘胝蓋。

獻拘胝蓋已,復獻拘胝衣,

獻拘胝衣已,爾時便出家。

具滿五百歲,專修行梵行,

求最上菩提,利益眾生故。

當成彼願故,修行施戒等,

如殑伽沙劫,精勤常不斷。

如是汝當知,為示現故說,

彼修行勝行,倍增過上數。

如前說譬喻,殑伽沙劫數,

得見彼諸佛,當修大供養。

奇哉勝妙智,奇哉無上心,

諸眾大導師,名所不能顯。

後當成正覺,一切眾生尊,

號名曰醫王,普聞十方界。

七十拘胝歲,說法度眾生,

其兩足世尊,久當入寂滅。

二十大集會,調伏眾生心,

最後一大會,經二百億歲。

如所說大會,度無量聲聞,

如聲聞數量,菩薩眾亦爾。

利益眾生已,如來方涅槃,

正法住世間,經於百千歲。

滿五百劫中,是苾芻成佛,

於彼一一劫,千如來出現。

諸有智慧者,當思法水灌,

應生勇猛心,行多聞正理。

遠於非正理,常修正理法,

應修習多聞,由此慧增長。

四根本法義,濟度諸菩薩,

施戒聞舍法,賢善菩提道。

為眾說是法,最勝無上乘,

演布聲聞道,善斷諸疑網。

諸有請問者,我今悉開許,

能說深妙法,照世者難遇。”

爾時,金毗羅子世羅,即於佛前聞佛授記,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作如是念:“今者世尊將往鷲峰山王,我當復應於如來所植少善根。”作是念已,告其眾曰:“卿等當知,如來當發王舍大城升鷲峰山。卿等宜可發勇猛心,隨其力能辦諸供養。”

時,彼世羅即與官屬,從王舍城至鷲峰山中間道路,屏除草穢、甎瓦、礫石、株杌、毒刺,極令遍淨如明鏡面。又以香水沾灑其地,敷勝妙衣遍於中路,散布名華量與人等,燒妙堅香順路普熏,列樹幢旛懸諸寶蓋,於虛空中張施繒彩,條別間設羅布其上。又作種種天諸音樂,前後充滿。其路極廣盡一箭道,皆遍覆以水生諸華,所謂殟缽羅華、缽特摩華、拘貿陀華、奔荼利華。又以鴛鴦勝鳥間錯其華,行列道側。於彼道上,又以金縷繒彩而用敷之,上施七寶所成殊妙等網,遍覆於道。

時,彼世羅於佛由路,作如是等大莊嚴已,自化其身極令姝大,與諸官屬歡喜踴悅,倍生欣慶,發諸勝心,所謂暢適心、調善心、柔軟心、清淨心、離蓋心、充美心、歸依佛心、歸依法心、歸依眾心、不動菩提心、不退轉心、無等心、無等等心、超過一切三界心、於一切眾生起大慈心、起大悲心、起大喜心、起大舍心、起一切佛法器心、堅心、固心、不可壞心、不朽敗心、舍離聲聞獨覺地心、成立一切菩薩地心。彼住如是諸勝心已,往如來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合掌向佛,而說頌曰:

“我已為世依,辦無上供養,

佛為世間尊,演最上法者。

十力皆成就,安住諸無畏,

利益眾生事,如導師所作。

具相三十二,八十隨形好,

世怙猶如日,流光遍於世。

轉於妙法輪,最勝十二行,

宣布深妙法,利益群生故。

顯示諸神變,如佛之儀式,

為多拘胝眾,作諸利益事。

未來諸大雄,祐世間如日,

宣揚彼聖法,悟成無上智。

為舍為救拔,為道為歸趣,

為諸生盲眾,導之施慧眼。

五趣眾生類,我當作依怙,

解脫諸苦聚,如先佛所離。

我為兩足尊,天中天日月,

天帝那伽眾,阿素洛奉敬。

所設諸供具,世無有等者,

我作上妙業,無有相似者。

如法主世尊,具足三十二,

上微妙福相,世無與等者。”

爾時,世尊為金毗羅子世羅,而說頌曰:

“諸供大師者,為最上法因,

彼有情中勝,菩提不難得。

供養照世間,光性世依怙,

諸天龍及人,所應供養者。

悟上妙菩提,坐最勝道樹,

摧伏諸惡魔,為眾生說法。”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天、龍、藥叉、羅剎、健達縛、緊捺洛、牟呼洛伽、人與非人,復有無量百千那庾多拘胝諸眾生等,前後圍繞。佛於其中最居眾首,以如來大威德故,大神通故,大宗勢故,種種自在大變化故,放大光明,震動大地,雨大蓮華滿虛空中,鼓於百千那庾多拘胝天諸伎樂。時,諸大眾嘆未曾有,既睹神變,倍加恭敬。

爾時,如來足步蓮華大如車輪,隨莊嚴道往鷲峰山王。既到彼已,告長老阿難陀曰:“汝為如來敷置勝座,所謂最上之座、法座、微妙座、勝過一切三界座、尊勝座、佛座、如來之座。我當於此坐,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說大乘菩薩行所依經,名《微妙吉祥大菩薩藏》。此經能令一切眾生疑山崩墮,此經能令一切眾生疑網斷絕,此經能令一切眾生疑根不生。此大乘經利益安樂諸眾生故,哀愍大眾及諸天人,是故如來方為開闡。”

爾時,長老阿難陀,如佛所教,敷施法座。時,彼眾中有六十八拘胝天子,各舍上衣,為如來故敷法座上。佛於其上如常敷座,顧諸天子,而說頌曰:

“諸天敷衣服,最勝上微妙,

救世大導師,安處此法座。

到諸法彼岸,如來升座已,

大地六種動,令眾皆歡喜。

放光照佛土,並耀諸山王,

世尊現神通,濟度樂法者。

諸天龍及人,鳩槃荼餓鬼,

布怛那等眾,互相見無障。

百千那庾多,拘胝諸天等,

睹佛放光明,此時甚難遇。

頻毗婆羅王,諸大臣圍繞,

來詣世依怙,最勝如來所。

佛知天龍人,大眾皆坐已,

為利諸眾生,顧視於四方。

告諸有疑者,當問兩足尊,

我將導世間,善斷諸疑網。”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為聽法者,皆來集會。既聞如來說是法已,為聞法故,靜息外緣,心住一境,攝念而住。

爾時,世尊告長老大目揵連:“汝今當知有誰苾芻,住在遠處,未來會坐?當召令集!”

時,長老大迦葉,在大雪山南面而住。大目揵連憶念知已,以神通力往彼白言:“如來今者在鷲峰山,於大眾前,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阿素洛等,當說妙法。正待仁者,可共往彼,勿令我等於法障礙。”

時,大迦葉語大目揵連言:“汝且前往,吾尋後至。”作是語已,時大迦葉不起於座,化神通力入王舍城,將從四部導眾而行,往鷲峰山頂禮佛足,於大眾中對於佛前,不遠而坐。

時,大目揵連睹斯化已,以神通力來至佛所,乃見迦葉先已處座,白迦葉言:“尊者,成就速疾大神通分,乃能不起本座現斯神化。”

大迦葉言:“世尊說汝神通第一,吾今微現,未可涉言。”

試驗菩薩品第三

爾時,長老舍利子即從座起,以郁多羅僧覆左肩上,偏袒右肩,以右膝輪而置於地,向佛合掌,恭敬而住,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少問。唯願如來應正遍知,哀愍聽許,為我解說。”

佛告長老舍利子言:“恣汝所問!如來今者,當為解說,令汝心喜。”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成就幾法,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成就幾法,身業不動,語業不動,意業不動,不為天魔及魔軍眾之所嬈轉,從初發一切智心修行正行,地地增勝善巧方便,為一切眾生作勝導師,為普導師、為大照炬、為大梯蹬、為橋、為船、為濟度者、為彼岸者、為舍、為救、為歸、為趣,而能不捨一切智心?”

爾時,舍利子欲重宣此義,以頌問曰:

“菩薩何等義,能住大菩提?

何名德及法,由此悟無上?

又行何等行,利益諸眾生?

修習何法已,成佛人中勝?

云何伏惡魔,住最勝菩提,

震動拘胝土,悟無上正覺?

菩薩者何義? 如是句云何?

云何為菩提,及無上佛法?

云何行世間,利益群生類,

不染如蓮華,解脫拘胝眾?

云何為天龍,非人等供養?

我諸所請問,慈悲願為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子:“善哉!善哉!吾今當為分別解說。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一法,則能攝受汝所問法,及余無量無邊佛法。何者一法?謂菩提心及備信欲。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一法,則能攝受無邊佛法。”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信欲具足?復以何義名菩提心?”

佛告舍利子:“信欲具足者,是謂堅實不可壞故,是謂牢固不可動故,言不動者無蹶失故,無蹶失者能善住故,能善住者不退轉故,不退轉者觀眾生故,觀眾生者大悲根本故,大悲根本者不疲倦故,不疲惓者成熟眾生故,成熟眾生者善知自樂故,善知自樂者無希望故,無希望者不染資具故,不染資具者為眾生依故,為眾生依者觀待下劣眾生故,觀待下劣眾生者為救濟故,為救濟者為歸趣故,為歸趣者不卒暴故,不卒暴者善觀察故,善觀察者無怨嫌故,無怨嫌者善調信欲故,善調信欲者無所存故,無所存者善清淨故,善清淨者妙鮮白故,妙鮮白者內離垢故,內離垢者外善清淨故。舍利子,如是堅實難壞,乃至內離於垢、外善清淨者,是名信欲具足也。”

佛復告舍利子:“菩提心者,何相何貌?舍利子,菩提心者無有過失,不為一切煩惱之所染故。菩提心者相續不絕,不為余乘中所證故。菩提心者堅固難動,不為異論所牽奪故。菩提心者不可破壞,一切天魔不傾敗故。菩提心者常恆不變,善根資糧所積集故。菩提心者不可搖動,必能獨證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妙善安住,於菩薩地善安住故。菩提心者無有間斷,不為余法所對治故。菩提心者譬如金剛,善能穿徹佛深法故。菩提心者勝善平等,於諸眾生種種欲解無不等故。菩提心者最勝清淨,性不染故。菩提心者無有塵垢,發明慧故。菩提心者寬博無礙,含受一切眾生性故。菩提心者廣大無邊,如虛空故。菩提心者無有障礙,令無礙智遍行一切無緣大悲不斷絕故。菩提心者應可親近,為諸智者所稱讚故。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為能建立,建立一切喜樂事故。菩提心者發生諸願,由戒淨故。菩提心者難可摧滅,由住忍故。菩提心者不可制伏,由正勤故。菩提心者最極寂靜,由依一切大靜慮故。菩提心者無所匱乏,由慧資糧善圓滿故。

“複次,舍利子,菩提心者,即是如來屍羅蘊、三摩地蘊、般羅若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之根本也。又菩提心者,即是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

舍利子言:“菩提心者,謂以此心用菩提為生體故,名菩提心。”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成就信欲、菩提心故,是名菩提薩埵,是名廣大薩埵,是名極妙薩埵,是名勝出一切三界薩埵,是名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是名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是名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菩薩摩訶薩以具如是諸業淨故,不為天魔及魔軍眾之所嬈轉,從初發一切智心修行正行,地地增勝善巧方便,不為一切世法所動,能為眾生作大導師,作勝導師,作普導師,為大照炬、為大梯蹬、為橋、為船、為濟度者、為彼岸者、為舍、為救、為歸、為趣。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發一切智心故,魔及魔軍不能傾動。”

爾時,佛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由具如是淨信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心多淨信,樂睹賢聖,樂聞正法,樂不慳吝,開舒心手而行大施,欣樂大舍,樂均普施。於諸眾生心無掛礙,心無穢濁,心無憒亂,心不間雜。於業業報深心奉敬,無疑無慮,知黑白法果報不壞,乃至命難不起諸惡,永離殺生、不與取、邪淫行、妄語、乖離語、粗惡語、綺語、貪染、瞋恚、愚痴、邪見;為斷如是不善業道,受持奉行十善業道。由具信故,於諸沙門、若婆羅門,正至正行具德具戒,其心純淨成調順法,具足多聞,勤行咨問,修正作意,調善寂靜,親近寂滅,不起諍訟,非不愛語,善知信欲非不善知,善法相應遠諸惡法,不掉不高,性離躁動,性離粗言,語無浮雜,守念正住,心安妙定,善斷有本,不中毒箭,舍離重擔,超度疑慮;及以後有諸佛世尊、菩薩摩訶薩、聲聞、獨覺,於如是等善知友所,如實覺已,親覲敬仰,奉事將遇。行者如是於善知友身行奉事,復以法施而攝受之,宣說妙法示教贊喜,所謂若行柁那得大財富,若行屍羅得生天樂,若好多聞獲得大慧,若修諸定便離系縛。復為開顯種種微妙清淨勝法,此是布施、此布施報,此是慳吝、此慳吝報,此是屍羅、此屍羅報,此是犯戒、此犯戒報,此是忍辱、此忍辱報,此是瞋恚、此瞋恚報,此是正勤、此正勤報,此是懈怠、此懈怠報,此是靜慮、此靜慮報,此是亂心、此亂心報,此是智慧、此智慧報,此是惡慧、此惡慧報,此身妙行、此身妙行報,此身惡行、此身惡行報,此語妙行、此語妙行報,此語惡行、此語惡行報,此意妙行、此意妙行報,此意惡行、此意惡行報,此善、此不善,此應作、此不應作,此若作已感得長夜義利安樂,此若作已感得長夜非義非利非安樂果。

“舍利子,行者如是為諸善友,宣說是法示教贊喜。已覺知堪任大法器者,即為開示甚深微妙空相應法,所謂空法、無相法、無願法、無行法、無生法、無起法、無我法、無數取法、無壽命法、無眾生法。復為開示甚深緣起,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嘆憂苦身心焦惱,如是種種生起純大苦聚;又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

“舍利子,又應為說,此中無有一法是有可得而可滅者。何以故?由彼諸法從因緣生,無有主宰,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從因緣轉,又無一法流轉旋還,亦無隨轉。由痴妄故,假立三界,從煩惱苦之所流轉,但假施設。行者如是如實觀察痴妄之時,無有一法能作余法。若於是中無有作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無有一法流轉旋還,流轉旋還不可得故。舍利子,行者若聞如是甚深法已,無疑無慮,善入諸法無掛礙性。是人不著於色,不著受、想、行、識,不著眼色及以眼識,不著耳、鼻、舌、身、意法及以意識,皆不可得故。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信受如是性空法已,不退見佛,不退聞法,不退奉僧;在在所生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奉僧,面生佛前,猛勵正勤,志求善法。是人住正勤已,不戀居家、男女眷屬、奴婢僕使及諸資具。是人不為淫慾所嬈,速於今生舍盛年樂,以淨信心於佛法中出家入道。既出家已,得善知識、善伴、善友,善住思惟,善住信欲。由善住信欲故,善聽聞法,堅奉修行,不但言說以為宗極,覺慧成就,樂求多聞無有厭足;如所聞法以無染心為他廣演,於諸利養、恭敬、名譽情無希望,不捨正義妄為他說,如其所聞、如其所住而為說法,於聽法眾起大慈心,於諸眾生起大悲心。

“舍利子,行者如是有多聞故,不顧身命,少欲知足,寂靜欣樂,易滿易養,樂處空閒,如所聞法觀察其義,依於實義不依於文。為諸天、人、阿素洛界之所依止,不專為己,為諸眾生,求於大乘,所謂佛智、無等智、無等等智、勝出一切三界之智。舍利子,我說是人獲得第一不放逸法。舍利子,云何名為不放逸法?所謂諸根寂靜。何等諸根寂靜?所謂眼見於色不取相貌,如實覺知色味色患及色出離;如是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嘗味、身所覺觸、意所識法不取相貌,如實覺知法味法患及法出離。舍利子,如是名為心不放逸。複次,不放逸者,調伏自心,善護他心,除樂煩惱,趣樂正法,不行欲覺、恚覺、害覺,不行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不行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不行不如理作意,不行一切惡不善法,此則名為不放逸也。

“如是,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既不放逸,能勤修習如理作意,若法是有如實知有,若法是無如實知無。觀察此中何者是有、何者是無,即以慧力如實能知。正修習者,聖解脫有;邪修習者,聖解脫無。無業報者,此則是有;有業報者,此則是無。複次,眼為是有,有眼者無;耳、鼻、舌、身、意,意為是有,有意者無。複次,色為無常苦變異法,此則是有;色為常住不變不壞,此則是無;受、想、行、識無常苦變異法,此則是有;受、想、行、識常住不變不壞,此則是無。複次,無明為緣,諸行則有;若無無明,諸行則無。乃至以生為緣,老死則有;若無生者,老死亦無。複次,施感大財,此則是有;施感貧窮,此則是無。持戒生天,此則是有;犯戒生天,此則是無。聞生大慧,此則是有;諸惡慧者能生大慧,此則是無。修定離縛,此則是有;修定系縛,此則是無。複次,若如理作意而有系縛,不如理作意離系縛者,此二俱無。若諸菩薩發起正勤,菩提則有;若起懶惰,菩提則無。若無憍慢出家授記,是名為有;若憍慢者寂滅則無。複次,遍一切處,空性是有;遍一切處,有我、數取、眾生、壽命、丈夫等類,此則為無。如是,舍利子,若諸菩薩摩訶薩行不放逸,能善修習如理作意,世間智者同知是有,施設為有;世間智者同知是無,施設為無。舍利子,若定說有,非正了知;若定說無,是亦名為非正了知。何以故?諸佛世尊所說實義,能隨覺了故。

“舍利子,諸佛世尊具大智力總攝諸法,安處四種鄔柁南中。何等為四?所謂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舍利子,所演一切行無常者,如來為諸常想眾生斷常想故。所演一切行苦法者,如來為諸樂想眾生斷樂想故。所演一切無我法者,如來為諸我想眾生斷我想故。所演寂滅涅槃法者,如來為諸住有所得顛倒眾生,斷有所得顛倒心故。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若聞如來說一切行為無常者,即能善入畢竟無常。若有聞說一切行苦,則能興厭起離願心。若有聞說諸法無我,則能修習於三摩地妙解脫門。若有聞說寂滅涅槃,則能修習無相三摩地,而不非時趣入真際。如是,舍利子,若諸菩薩摩訶薩,能善修習如是法者,終不退失一切善法,速能圓滿一切佛法。”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七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三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一

爾時,佛告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善住如是清淨信已,復能信受如來應正遍知十種不可思議法,諦奉清淨,無惑無疑,不異分別,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舍利子,何等名為如來十種不思議法?舍利子,一者、信受如來不思議身,二者、信受如來不思議音聲,三者、信受如來不思議智,四者、信受如來不思議光,五者、信受如來不思議屍羅及以等觀,六者、信受如來不思議神通,七者、信受如來不思議力,八者、信受如來不思議無畏,九者、信受如來不思議大悲,十者、信受如來不思議不共佛法。舍利子,是名十種不思議法。若有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興起正勤,不怯不退,不生舍離,發如是心:‘我今未得不思議法,寧使風所轉身皮肉筋骨受大苦惱,或復血肉干枯竭盡,要必勤行精進,中無暫廢。’如是,舍利子,已得信解諸菩薩摩訶薩,若聞如是如來十種不思議法,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佛身難思議,為真法身顯,

無相不可觀,唯佛子能信。

諸趣雜種類,音聲不可思,

隨音為說法,信諸佛境界。

一切種群生,三世諸根異,

佛皆能覺了,信是不思議。

諸佛無邊光,光網不思議,

遍滿十方界,無邊佛土海。

佛戒超世間,不依止世法,

神足不思議,菩薩能信受。

眾生不能知,如來之境界,

如來常在定,解脫不思議。

法界不相雜,唯佛力能知,

大仙諸智力,猶若空無際。

為利一眾生,住無邊劫海,

令其得調伏,大悲心如是。

一切諸群生,種種問難海,

一音令悅解,無畏不思議。

成一切種智,隨覺於諸法,

及不共佛法,遍智皆能見。

一切難思議,諸佛法如是,

有能奉信者,是為善住信。”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身,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所謂如來身者,永斷一切惡不善法。何以故?由能成就一切微妙諸善法故。如來身者,遠離一切不淨洟唾、痰癊、膿血、大小便利。何以故?如來久已解脫一切骨肉筋脈故。如來身者,自性清徹。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如來身者,出過世間。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如來身者,無量功德,久已積集福智資糧,一切眾生慧命依止。如來身者,無量淨戒之所熏修,無量等觀及無量慧、解脫、解脫智見之所熏修。如來身者,諸功德華之所嚴飾。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又如光影之所照耀。如來身者,不可思議,等虛空界,極法界性。如來身者,清淨無染,遠離一切諸染穢濁。如來身者,即是無為,遠離一切諸有為相。如來身者,是虛空身,是無等身、無等等身、一切三界無與等身。如來身者,無譬喻身,無相似身。如來身者,清淨無垢,離諸煩惱,自性清徹。

“又舍利子,如來身者,不可以前際求,不可以後際求,不可以現在求,不可以生處種姓求。如來身者,不可以色求,不可以相求,不可以好求。如來身者,不可以心求,不可以意求,不可以識求。如來身者,不可以見求,不可以聞求,不可以念求,不可以了別求。如來身者,不可以蘊求,不可以界求,不可以處求。如來身者,不可以生求,不可以住求,不可以壞滅求。如來身者,不可以取求,不可以舍求,不可以出離求,不可以行求。如來身者,不可以顯色求,不可以相貌求,不可以形色求,不可以來求,不可以去求。如來身者,不可以淨戒作意求,不可以等觀作意求,不可以正慧作意求,不可以解脫作意求,不可以解脫智見作意求。如來身者,不可以有相求,不可以無相求,不可以諸法相求。如來身者,不可以力增益求,不可以無畏增益求,不可以無礙辯增益求,不可以神通增益求,不可以大悲增益求,不可以不共佛法增益求。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欲求如來身者,當應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自性求如來身。舍利子,如來身者,即是空、無相、無願解脫之身,無變異身,無動壞身,無分別身,無依止身,無思慮身。如來身者,即是安住善住得不動身。如來身者,即是無色色自性身,即是無受受自性身,即是無想想自性身,即是無行行自性身,即是無識識自性身。舍利子,如來身者,無有無生,無四大身。如來身者,即是希有希有法身。如來身者,非眼所起,不在色中,亦不在外;不依於耳,不在聲內,亦不在外;非鼻所知,不在香中,亦不在外;非舌所顯,不在味中,亦不在外;不與身合,不在觸中,亦不在外。如來身者,不依心轉,不依意轉,不依識轉,安住不動,非是旋還,亦不隨轉。舍利子,如來身者,等量虛空。如來身者,極於法界。如來身者,盡虛空界。舍利子,是名第一如來不思議身。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不思議身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拘胝那庾劫,行無量大行,

善淨身三業,獲無等佛身。

慈心遍十方,起大悲行施,

常離邪淫行,得勝虛空身。

於世尊福田,佛子廣行施,

舍淨珍服等,如無量殑沙。

奉持於淨戒,如氂牛護尾,

假使碎身苦,於怨大忍生。

正勤波羅蜜,修行極疲苦,

發弘大誓願,求常住佛身。

樂觀諸定境,樂廣慧方便,

樂觀於法界,願等法界身。

於佛行善已,成無等妙覺,

獲大虛空身,清白離塵染。

無我人性空,無相不可說,

證是牟尼身,過諸眼境界。

意淨離色聲,本空無起作,

見真如身者,則見十方佛。

如種種幻化,象馬狂夫等,

誑惑愚倒者,如是觀十方。

三世無量佛,同處法性身,

無等等虛空,極清淨法界。

“如是,舍利子,是名如來不可思議身。菩薩摩訶薩,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音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

“舍利子,如來出世,愍諸含識,敷演法化,所發音聲齊於眾會,由所調伏眾生力故;如來音聲普遍十方無量世界,令諸眾生心歡喜故。舍利子,然諸如來所出音聲,雖遍世界,不作是念:‘我為苾芻眾說法。我為苾芻尼眾說法。我為鄔波索迦眾、鄔波斯迦眾、婆羅門眾、剎帝利眾、長者眾、天眾梵眾,如是等眾,而為說法。’亦不作是念:‘我今演說契經、應頌、記莂、伽他、自說、緣起、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譬喻、解釋,如是等趣十二分教。’初未生念為之敷演。舍利子,如來隨諸眾集,所謂苾芻乃至梵眾,如其所聞種種正勤而為說法。是諸眾生樂聞法故,各自謂聞如來法聲面門而發。然是法聲於其所說,種類言詞不相障礙,各別悟解自所了法,是則名為不可思議。

“舍利子,諸佛如來先福所感,果報音聲其相無量,所謂慈潤聲、可意聲、意樂聲、清淨聲、離垢聲、美妙聲、喜聞聲、辯了聲、不鞕聲、不澀聲、令身適悅聲、心生踴躍聲、心歡悅豫聲、發起喜樂聲、易解聲、易識聲、正直聲、可愛聲、可喜聲、慶悅聲、意悅聲、師子王吼聲、大雷震聲、大海震聲、緊捺洛歌聲、羯羅頻伽聲、梵天聲、天鼓聲、吉祥聲、柔軟聲、顯暢聲、大雷深遠聲、一切含識諸根喜聲、稱可一切眾會聲、成就一切微妙相聲。舍利子,如是等如來音聲,具足如是殊勝功德,及余無量無邊功德之所莊嚴。舍利子,是名第二如來不思議音聲。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不思議音聲,具足無量殊勝功德,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導師演妙音,所謂梵音聲,

由是法具足,令諸梵歡喜。

牟尼演妙音,從大悲流涌,

謂與慈相應,喜舍亦如是。

如是具足音,滅眾生貪火,

息除瞋恚毒,壞裂諸痴暗。

假使贍部洲,無量種人聲,

縱獲遍聞已,終不悟解脫。

天地虛空聲,不悟亦如是,

若聞聖主聲,必能證寂滅。

二足及四足,多足及無足,

悉同彼音聲,悟之善惡法。

三千世界內,下中上音聲,

隨彼種類音,化令證解脫。

演無分別聲,無縛無攝受,

處定開真諦,聞者息煩惱。

無邊眾生聞,佛法僧音聲,

及施戒聞忍,如來聲如是。

彼聲非有量,聲智但無邊,

信佛聲無疑,唯聰慧菩薩。”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大智,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如來無礙智見不可思議,於一切法中依之而起,諸菩薩摩訶薩則能信受諦奉,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如來為生信故,依如來智波羅蜜多,廣說譬喻,諸有智者便得開解。舍利子,假使有人以殑伽沙等世界中所有草木、莖幹、枝葉,下至量齊四指積為大聚,以火焚之乃變成墨,擲置他方殑伽沙等世界海中,於百千歲就以磨之盡為墨汁。舍利子,如來成就如是無礙智見,以是智故,從彼如是大海之中取一墨滴,以智力故,分析了知是某世界如是樹成,某根、某莖、某枝、某條、華果葉等,類別所作皆悉了知。何以故?舍利子,由如來善通達法界故,而能如是了知此墨,從某世界某樹而來,如是次第乃至廣說。舍利子,是名如來應正遍知,具足如是大神通力,具足如是大威德力,具足如是大宗勢力。是故,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大智清淨信受,又於佛所起愛敬心者;彼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善根,叵知其邊,速盡苦際。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善通達法界故;由通達故,若有眾生於如來所起微善者,盡於苦際,畢竟不壞。

“舍利子,我今為汝復說譬喻,令有智者因此喻故,於義解了。舍利子,如有男子壽命百年,此人持一毛端,散分以為百五十分,取毛一分沾水一滴,來至我所,而作是言:‘敢以滴水持用相寄,後若須者,當還賜我。’爾時,如來取其滴水置殑伽河中,而為彼河流浪洄澓之所旋轉,和合引注至於大海。是人滿百年已,來至我所,而白我言:‘先寄滴水,今請還我。’舍利子,如來成就不思議智,由是智故,如來應正等覺,知彼水滴在於大海,便以一分毛端就大海內,沾本水滴用還是人。舍利子,此譬喻者,義何謂耶?所謂眾生曾以一滴微善之水,寄置如來福田手中,久而不失。如是,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不思議智,清淨信受,起愛敬心,緣念如來,興諸供養,又以名華散空奉獻;是人所有善根,叵知其邊,速盡苦際。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善通達法界故。若人於如來所起一念善心者,盡於苦際,畢竟不壞。”

爾時,長老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來不思議大智離識而轉不?”

佛言:“不也。”

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云何為智?云何為識?”

佛言:“舍利子,有四識住識。依此住故,名識住。何者為四?所謂色識住者,識緣於色,識住色中,由如此故,生喜住著,轉加增長堅固廣大;受識住者,識緣於受,識住受中,由如此故,生喜住著,轉加增長堅固廣大;想識住者,識緣於想,識住想中,由如此故,生喜住著,轉加增長堅固廣大;行識住者,識緣於行,識住行中,由如此故,生喜住著,轉加增長堅固廣大。舍利子,如是等相,名之為識。復以何等名之為智?所謂不住五受蘊中,了達識蘊,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謂能了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是名為識;所言智者,若有不住四大界中,能善通達識之法界不相離者,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謂能了別眼所知色、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是名為識;所言智者,於內寂靜,不行於外,唯依於智,不於一法而生分別及種種分別,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從境界生,是名為識;從作意生,是名為識。從分別生,是名為識;無取無執,無有所緣,無所了別,無有分別,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住有為法。何以故?無為法中,識不能行。若能了達無為之法,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住、生、滅者,名之為識;不生不滅,無有所住,是名為智。

“舍利子,如是諸相,若識、若智,是名如來第三不思議大智。若諸菩薩摩訶薩,聞如是不思議大智無障無礙,一切法中依之而起,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無量殑伽沙,十方界草木,

盡焚成墨灰,億載磨于海。

十力智深妙,取滴示含生,

如實分別知,此某界樹等。

如是十方界,塵水示如來,

佛智等虛空,遍曉無疑滯。

十方眾生心,發貪瞋痴行,

如實悉能知,無增減解脫。

十力世尊智,照明於法界,

無分別離思,佛子能信受。”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大光,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諸佛如來善通達法界故,不可思議;由通達故,一切如來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而無障礙。舍利子,譬如空中無諸雲霧,日輪炎盛,放大光明遍照於世。如是,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放大光明遍照一切,亦復如是。又舍利子,如世間中燈油之光,於螢火光為廣為大,顯照明淨超過最勝;燭炬之耀超勝燈光;庭燎火聚又勝燭炬;藥草發光踰於火聚;星宿之光倍過藥草;滿月流光又過星耀;炎盛日光踰超於月;四天王天身所發光、宮殿光、牆壁光、莊嚴具光,倍勝於前不可為喻;如是展轉,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宮殿、牆壁、身莊嚴具,皆發光明又倍於上;梵身天光、梵輔天光、梵眾天光、大梵天光,如是少光、無量光、光淨、少淨乃至遍淨、廣果、有想、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所有身光、宮殿光、牆壁光、莊嚴具光,比前諸光為最第一。如是色究竟天所有光明,比於如來正遍知光,而如來光超過於彼,微妙顯照最勝明淨,廣大第一,不可為喻。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光者,不可思議,從無量戒聚生,從等持聚生,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生,從如是等無量功德之所由生。又舍利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光,比如來光,百倍不及其一,乃至優波尼商倍不及其一,如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複次,舍利子,如贍部捺陀金置凡金中,令彼凡金,猶如墨聚,失於明照。如是,舍利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光明,若於如來光前不能明照亦復如是。又一切世間所有諸光,於如來光前不可說言,有光、有淨、有勝、有上、有無上也。

“複次,舍利子,汝今當知,如來不為憐愍眾生攝持此光令周一尋者,但以一分業所生光,則能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令日月光悉不復現。若如是者,不可分別有晝有夜,不可分別有月半月,及以時節歲數分齊;但為憐愍諸眾生故,現周一尋。舍利子,若如來應正遍知,發意欲以光明遍滿,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則能遍照。何以故?舍利子,如來以得第一般若波羅蜜多故。

“舍利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重明此義,諸有智者倍增顯了。舍利子,假使有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置衣襟中往至東方,過爾所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展轉盡此微塵,而此東方所有世界未盡其邊;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舍利子,於汝意云何?頗有人能得是世界諸邊際不?”

舍利子言:“不也,薄伽梵。不也,蘇揭多。”

“舍利子,是諸世界所有諸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而如來光最為第一,彼一切光於如來光百倍不及其一,乃至優波尼商分不及其一,如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舍利子,如來發意,欲以光明遍照一切世界,則能遍照。何以故?由如來得第一般若波羅蜜多故。舍利子,如來光者,無有障礙;所有牆壁,若樹、若木,若輪圍山、大輪圍山、乾陀摩達那山、目脂鄰陀山、大目脂鄰陀山、伊沙陀羅山、雪山、黑山及蘇迷盧山王,如是等皆不能障。佛之光明悉能洞徹,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子,少智眾生不能信解如來光者,或有眾生,見如來光唯照一尋;次有智者,見如來光照於二尋;次有智者,見如來光照拘盧舍;次大智者,乃至能見如來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子,乃至百千世界主梵天王,能見如來光明遍照百千世界;如是展轉,乃至已登上地諸大菩薩摩訶薩,能見如來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界。舍利子,如來為欲憐愍諸眾生故,又放光明遍照如虛空等諸眾生界。舍利子,是名第四如來不思議光。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說是大光不可思議如虛空已,無惑無疑,清淨信受,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日月等光明,及諸釋梵等,

乃至色究竟,無光等佛者。

色究竟天光,遍照三千界,

比佛一毛光,十六不及一。

如來所放光,遍滿虛空界,

諸大慧眾生,方能見如是。

佛光無有邊,量等虛空性,

隨所化眾生,見光有差別。

如有生盲者,不見日光明,

彼不見光照,謂日光無有。

下劣諸眾生,不見佛光明,

彼不見光照,謂佛光無有。

或見光一尋,或見拘盧舍,

或及一由旬,或滿三千界,

已住於大地,大慧光菩薩,

或住八九地,至於十地者。

如來超彼地,光輪無有邊,

不思議佛土,施作諸佛事。

諸佛不思議,佛光不思議,

信者及獲福,亦爾難思議。”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可思議淨屍羅眾及三摩地眾,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汝等應知如是正說。若諸含識在於世間,奉持屍羅,清淨無染;由清淨故,當知是人成就清淨身業,成就清淨語業,成就清淨意業。是人雖復常處世間,而不為彼世法所染。當知是人為婆羅門,為離諸惡,為沙門者,為寂靜者,是名第一修靜慮者,得第一三摩地波羅蜜多者。舍利子,如是含識則是如來,如是說者是名正說。何以故?舍利子,我初不見諸天世間,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及余天、人、阿素洛等,具有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清淨屍羅三摩地眾等如來者。何以故?舍利子,如來以得第一屍羅三摩地波羅蜜多故。舍利子,汝今欲聞佛說如來屍羅波羅蜜多譬喻不?”

舍利子言:“今正是時,薄伽梵!今正是時,蘇揭多!世尊,若諸苾芻聞佛所說如來屍羅波羅蜜多譬喻者,如所聞已,當共受持。”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諸眾生界與大地界,何者最多?”

舍利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眾生界多,非地界也。”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子,眾生界多,非如地界。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彼一切眾生於一剎那頃,或一牟呼羅多頃,或一羅婆頃,假使同時皆得人身。舍利子,彼一切眾生得人身已,於一剎那乃至一羅婆頃,假使同時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一如來復化作爾所如來,是一一所化如來各有千頭,是一一頭各有千口,是一一口各有千舌。時,彼一切諸化如來,皆悉成就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又成就佛無障無礙無盡辯才。舍利子,是諸如來以爾所舌,布演無礙無盡辯才,依一如來屍羅波羅蜜多眾無量稱讚,雖經拘胝那庾多百千大劫,如是稱讚而如來戒眾猶不能盡。舍利子,如來戒眾無量無邊,無有窮盡,不可思議。是諸如來無上智慧,無礙無障,無盡辯才,亦無窮盡,不可思議;乃至諸化如來未至,同時入大涅槃,贊說如來戒眾亦不能盡。何以故?如來戒眾及諸世尊,無上智慧,無礙辯才,此二俱是不可思議故,無量無數與虛空界平等平等。舍利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假使東方殑伽沙等世界中所有眾生,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殑伽沙等世界中所有眾生。彼一切眾生於一剎那頃,乃至羅婆頃,同時皆得人身,俱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廣說,乃至如來戒眾,及諸如來無上智慧無礙辯才,俱是不可思議無量無數,與虛空界平等平等。何以故?舍利子,由如來證得第一屍羅波羅蜜多故。”

爾時,佛告舍利子:“汝今欲聞佛說如來三摩地波羅蜜多譬喻不?”

舍利子言:“今正是時!若諸苾芻聞佛所說,如來三摩地波羅蜜多譬喻者,如所聞已,當共奉持。”

佛告舍利子:“假使有時於此世間,劫將欲燒,由第七日彼日出故,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燒燃,如是極燃、遍極燃、大洞燃。舍利子,當知如來於此大洞燃等世界之內,隨於一處,假使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若坐、若臥,當知此處成就十種甚希奇法,不可思議。舍利子,何等名為十希奇法?所謂如來游止之處,不加功力坦然平正猶如掌中。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一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高踴顯敞,無雜瓦石。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二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平博嚴淨,而為如來之所受用。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三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生諸香草,光色青翠卷軟右旋,具細滑觸如迦遮鄰地。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四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八功德水出現於地,所謂一輕、二冷、三軟、四澄靜、五無穢、六清淨、七樂飲、八多飲無患。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五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涼風和暢,輕靡相發,此是如來先業所感。舍利子,譬如極炎熱時,於日後分,有一丈夫,熱所逼故,奔趣殑河,投於水中沐浴身體,熱乏既息清涼悅樂,往返遊戲渡至余岸。經行往來遙見不遠,有大樹林,枝葉翠盛,陰影厚密,便往林中。復見施妙床座,敷勝氍毹,上加綿蓐,覆以迦遮鄰地之帔,輕妙鮮支重覆其上,排軟倚枕置床兩頭。彼大丈夫,升於此床若坐若臥,於床四面清風微動,輕扇相續。如是,舍利子,如來於此大洞燃等世界之中,行住坐臥,自然涼風,微扇相續,亦復如是。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六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江河池沼,有水生華種種出現,所謂殟缽羅華、缽特摩華、拘貿陀華、奔荼利華。其華芬馥,光彩映發,見者悅樂。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七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於中行住坐臥,其處自然原陸陵阜,皆生妙華種種出現,所謂阿底目多迦華、瞻博迦華、蘇末那華、婆使迦華、阿輸迦華、波吒羅華、迦膩羅華、怛羅尼華、瞿怛羅尼華。如是等華,開敷鮮榮,色香具足,眾生見者得未曾有。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八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洞燃等,如來於中行住坐臥,其處自然金剛為體,堅固難壞。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九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上三千大千世界劫欲盡時,乃至燒極、燒遍極、燒燃、極燃、遍極燃、大洞燃等。是諸世界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當知其處是佛靈廟,諸天世間,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天及人民、阿素洛等,恭敬供養尊重之處。舍利子,是名此處成就第十甚希奇法。

“複次,舍利子,汝今當知,如是十種甚希奇法,皆是如來先世業力之所成就。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善通達法界故;由通達故,如來應正遍知,入是三摩地,依此定心受樂不退。雖經殑伽沙等諸大劫住,然如來未曾退起三摩地心。舍利子,如來應正遍知,依此定心經一食頃,或住一劫、百劫、千劫,或住百千劫,或住一拘胝劫、百拘胝劫、千拘胝劫、百千拘胝劫,或復乃至過於上數。何以故?如來應正遍知,成就第一三摩地波羅蜜多故。由成就故,如來具足如是大神通力,具足如是大威德力,具足如是大宗勢力。舍利子,如彼非想非非想處,諸天子生識緣一境,經八萬四千劫住,乃至三摩地壽命未盡已來,此識不為余境界識之所移轉。舍利子,彼諸天子尚以世定之力經爾所時,何況如來三摩地波羅蜜多而無久住?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遍知,初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夜乃至入無餘大般涅槃界夜,於其中間,如來之心於三摩地未曾有起,故名此定無迴轉心、無所行心、無觀察心、無動慮心、無流蕩心、無攝眾聚心、無散亂心、無高舉心、無沉下心、無防護心、無覆藏心、無欣勇心、無違逆心、無萎悴心、無動搖心、無驚喜心、無惛沉心、無分別心、無異分別心、無遍分別心。又此定者,不隨識心、不依眼心、不依耳鼻舌身意心、不依色心、不依聲香味觸法心、不趣諸法心、不起智心、不觀過去心、不觀未來心、不觀現在心。舍利子,如來應正遍知住三摩地,如是離心無有一法而可得者,於一切法中無礙智見生,以無功用故。又舍利子,如來不起於三摩地,離心意識而能作諸佛事,以無功用故。如是,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不思議屍羅及三摩地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無量無等百千劫,昔有趣中行覺行,

戒聞定忍不放逸,導師能修妙覺因。

最勝業果淨如是,妙廣淨戒超諸有,

十力尊戒如空淨,難說無垢譬虛空。

從佛初得菩提夜,至後入於寂滅夜,

佛心無行無異行,大靜慮定未曾起。

十力戒聚無退分,解脫神力亦如是,

一心住經無量劫,大聖無思無異思。

佛智如空非思境,明達無緣照三世,

無心意思無改變,唯有佛子能信受。”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神力,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如來應正遍知所獲神通,不可思議,不可宣說,今當為汝方便開顯。舍利子,如來常說,我聲聞眾中得神通者,所謂長老大目揵連最為第一。舍利子,如是所得神通,若以稱量觀察聲聞神通,不見有與菩薩神通等者;若以稱量觀察聲聞、菩薩所得神通,不見有與諸佛如來神通等者。舍利子,是名如來不可思議神通。是諸菩薩摩訶薩,為欲證得如來神通者,倍應發起上品正勤,則能獲證。舍利子,汝等今者,欲於如來所,聞說不思議神通譬喻不?”

舍利子言:“今正是時!若諸苾芻聞佛所說神通譬喻者,如所聞已,當共受持。”

佛告舍利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舍利子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子:“於汝意云何?尊者大目揵連有大神通不?”

舍利子言:“我昔從佛受持是語,尊者大目揵連,於聲聞僧中神通第一。”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子,今當為汝廣說譬喻。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聲聞,皆得神通如大目揵連,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是諸聲聞以諸正勤,迅速勢力神通變化顯現之時,欲比如來神通變化,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不及其一,拘胝分、百拘胝分、千拘胝分、百千拘胝分不及其一,如是僧佉分、迦羅分、伽拏那分、漚波摩分、優波尼商分不及其一。何以故?如來應正遍知,以得第一神通變化波羅蜜多故。

“複次,舍利子,假使如來以一芥子投之於地,彼聲聞眾以諸正勤,迅速勢力神通變化大顯現時,終不能動所投芥子如毛端許。何以故?如來應正遍知,以得第一神通變化故。又舍利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東方乃至如殑伽沙等世界中所有眾生,如是十方殑伽沙等世界眾生,若卵生、若胎生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一切眾生俱是聲聞,成就第一神通變化,皆如尊者大目揵連。如是聲聞以諸正勤,迅速勢力神通變化大顯現時,終不能動所投芥子如毛端許。何以故?如來以得第一波羅蜜神通波羅蜜多故。舍利子,是名如來具足如是大神通力,具足如是大威德力,具足如是大宗勢力。”

爾時,薄伽梵復告長老舍利子言:“舍利子,汝頗曾聞風劫起時,世有大風,名僧伽多。彼風所吹,舉此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王、輪圍山、大輪圍山,及四大洲、八萬少洲、大山大海,舉離本處,高踰繕那,碎為末不?”

舍利子言:“我昔面於佛前,親聞受持如是之事。”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子,又風災起,更有大風,名僧伽多。彼風所吹,舉此三千大千世界,並蘇迷盧山、輪圍山等,及諸大海,舉高百踰繕那已,碎末為塵;或復舉高二百踰繕那,或高四百、五百乃至舉高千踰繕那,或高三千、四千踰繕那已,碎末為塵;乃至或高無量百千踰繕那已,碎末為塵。而此諸塵,隨風散滅,了不可得,何況山石當有存者?此風又上,擊散壞滅焰摩天宮,乃至諸塵散滅,何況宮殿當有存者?如是展轉次第而上,擊散壞滅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魔羅眾天、婆摩天、淨光天、遍淨天所有宮殿,乃至彼諸微塵,亦皆散滅,不可而得,何況宮殿牆壁而可存者?舍利子,假使如上大風卒起摧壞世界,即以此風吹如來衣,一毛端際尚不能動,何況衣角及全衣者?何以故?如來應正等覺,成就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威儀,不可思議妙行,不可思議大悲故。

“複次,舍利子,假使十方如殑伽河沙等世界,有如是等大風輪起,將欲吹壞此諸世界。爾時,如來以一指端,持此世界往至余處,或令風輪無力能吹,颯然還返。然於如來神通變化,及一切力無有退減。舍利子,如來神通,不可思議,難聞難信。唯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乃能信受諦奉,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假使三界諸含靈,一切變成聲聞眾,

盡得神通波羅蜜,譬如尊者目揵連。

獲大神通力如來,以一芥子投於地,

一切聲聞現神通,未能搖轉毛端量。

假使十方世界中,所有殑伽河沙等,

吠嵐僧伽大猛風,吹碎如斯諸世界。

如是諸風大猛盛,將吹一切智衣服,

盡其勢力不能動,乃至如一毛端量。

大牟尼尊以一毛,能障彼風令不起,

佛具如斯大神力,等彼虛空無邊際。

“如是,舍利子,是名如來不可思議大神通力。菩薩摩訶薩,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八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四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二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力,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諸佛如來俱足成就如是十力;由成就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等,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何等名為如來十力?所謂處非處智力、業報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種種根智力、一切遍行行智力、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雜染清淨智力、隨念前世宿住作證智力、死生作證智力、漏盡作證智力。舍利子,如來成就如是十力故,乃至於大眾中能轉梵輪,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是處非處智力?舍利子,如來無上智力處非處者,所謂於是處如實知是處,於非處如實知非處。舍利子,何等為是處?何等為非處?”

“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能感可喜、可樂、可愛、可意報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能感不可喜、不可樂、不可愛、不可意報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能感不可喜、不可樂、不可愛、不可意報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能感可喜、可樂、可愛、可意報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謂由慳故能感大富,由犯戒故得生人天,由瞋恚故感得端正,由懈怠故能得對觀,謂心亂者入正決定,由惡慧故永斷一切相續習氣,如是說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由慳故能感貧窮,由毀犯戒便感地獄、畜生、鬼趣,由瞋恚故感醜陋報,由懈怠故不得對觀,由心亂故不入正定,由惡慧故不斷一切相續習氣,如是說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謂由布施能感貧窮,由持戒故墮於地獄、畜生、鬼趣,由含忍故感得醜陋,由正勤故不得對觀,由心一緣不入正定,由聖慧故不斷一切相續習氣,如是說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由布施能感大富,由持戒故得生人天,由懷忍故感得端正,由正勤故能得對觀,由心一緣入正決定,由聖慧故永斷一切相續習氣,如是說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謂因殺生而感長壽,不與取者能得大富,行邪欲者感貞良妻,如是說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殺生者能感短壽,不與取者能感貧窮,行邪欲者妻不貞良,如是說者,斯有是處。又非處者,無所攝受,謂離殺者能感短壽,離不與取能感貧窮,離於邪欲妻不貞良,如是說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離殺者能感長壽,離不與取能感大富,離邪欲者感貞良妻,如是說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如是一切善不善業道、是處非處,今當略說,顯示其要。謂妄語者,不感誹謗,無有是處;若能感者,斯有是處。離妄語者,能感誹謗,無有是處;不感誹謗,斯有是處。離間語者,若能感得不壞眷屬,無有是處;不能感者,斯有是處。遠離間語,感壞眷屬,無有是處;感不壞眷屬,斯有是處。粗惡語者,若得常聞可意之聲,無有是處;聞不可意聲,斯有是處。離粗惡語,聞不可意聲,無有是處;若不聞者,斯有是處。若懷綺語,感說言教令他信受,無有是處;若不信受,斯有是處。若離綺語,所說言教令他不受,無有是處;若信受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貪著者,感財不散,無有是處;若感散失,斯有是處。若離貪著,感財散失,無有是處;若不能感,斯有是處。若心瞋恚,不趣地獄,無有是處;若有趣者,斯有是處。若離瞋恚,不生善趣,無有是處;若往生者,斯有是處。若興邪見受邪見因,能得道者,無有是處;不能得道,斯有是處。謂正見者受正見因,不得聖道,無有是處;能得聖道,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造無間者,心得安住,無有是處;若不安住,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戒淨者,心不安住,無有是處;若得安住,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住有所得見,能得順忍,無有是處;若不得者,斯有是處。若信解空,不得順忍,無有是處;若有得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住惡作,得心安息,無有是處;若不能得,斯有是處。若繫心者,不得心安,無有是處;若能得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有女人為轉輪王,為釋天主,為梵自在,無有是處;若丈夫作,斯有是處。若有女人出世作佛,無有是處;轉女身已,出世作佛,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第八人未證於果而出受者,無有是處;證果已出,斯有是處。若至聖流受第八有,無有是處;即此諸蘊而般涅槃,斯有是處。若一來人受第三有,無有是處;即此諸蘊而般涅槃,斯有是處。若不還人復還於此,無有是處;即於彼處而般涅槃,斯有是處。若阿羅漢更續生有,無有是處;若不更續,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諸聖人,更求邪師受邪標幟,無有是處;不求邪師及邪標幟,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得無生法忍菩薩,有退轉者,無有是處;定得菩提無有退轉,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若諸菩薩安坐道場,不證菩提中而起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若諸菩薩坐於道場,證佛道已而便起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言非處者,若謂如來習氣相續,無有是處;言是處者,一切如來習氣永斷,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謂如來智有礙者,無有是處;佛智無礙,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有能觀如來頂者,無有是處;無有能觀,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有能知如來心住,無有是處;若不能知,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言如來有不定心而可得者,無有是處;諸佛世尊心恆在定,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若諸如來行不實語,無有是處;若諸如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是諦語者、不異語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諸佛如來誤失可得,無有是處;由無誤失故名為佛及薄伽梵,斯有是處。舍利子,如是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亦應如是廣分別說。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乃至如來於現在世,有障有礙智見轉者,無有是處;言是處者,有所攝受,佛薄伽梵於現在世,無障無礙智見轉者,斯有是處。舍利子,是名如來處非處智力,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譬如虛空無邊無際,如是如來處非處智力,無邊無際亦復如是。若有欲求如來應正等覺,處非處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虛空際。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聞諸如來不可思議是處非處智力,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十方虛空無邊量,處非處智亦無邊,

如實知處非處已,為眾廣宣微妙法。

解脫道器成就人,佛知其行方為說;

若非解脫道器者,知非處已便舍離。

假使虛空可移動,十方大地同時裂,

世出世間大聖尊,處非處智皆如實。

“舍利子,此謂如來第一處非處智力。由成就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於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等,一切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業報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如實能知去來今業及於業受,若因、若處、若諸異報皆能了知。舍利子,云何如來如實知耶?所謂如來應正等覺,如實能知過去業受,得於善因遠離不善,於未來世當與善根為因;若於過去業受,得不善因遠離於善,在未來世當與不善根為因。如是等相,如來於此如實知之。若諸業受於未來世當順劣分,若諸業受於未來世當順勝分。如是等相,如來於此如實知之。又舍利子,若諸業受於現在世順下劣分,於未來世當順勝分;若諸業受於現在世隨順勝分,於未來世順下劣分;若諸業受於現在世順下劣分,於未來世亦順劣分;若諸業受於現在世隨順勝分,於未來世亦順勝分。如是等相,如來於此如實知之。又舍利子,若諸業受於過去世狹劣方便,於未來世廣大方便;若諸業受少有所作獲大勝進,若諸業受廣有所作得少勝進。如是等相,如實知之。又舍利子,若諸業受當得聲聞性因,當得獨覺性因,當得佛性因者。如是等相,如來於此如實知之。又舍利子,若諸業受現在世苦,能於未來感樂異報;若諸業受現在世樂,能於未來感苦異報;若諸業受現在世苦,能於未來感苦異報;若諸業受現在世樂,能於未來感樂異報。如是等相,如來於此如實知之。

“複次,舍利子,如來如實能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若業、若因、若諸異報。若即、若離、若有隨順不異分者,如是等相如來知已,為諸有情如實宣說。舍利子,如來應正遍知去來今業,及業受因處所異報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譬如虛空無邊無際,如是如來業異報智力,無邊無際亦復如是。若有欲求如來應正等覺,業異報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虛空際。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聞諸如來業異報智力,如虛空不可思議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如來善知因異報,明眼如實了諸業,

最勝三世無有礙,有情諸行如實知。

一切含靈於五趣,當得成諸苦樂因,

若能轉因所轉苦,明照善逝如實知。

黑白異報一切業,隨其所應因異報,

猶若掌中如意寶,善逝了觀如實知。

諸異報業因雖少,當來獲果無有量,

或無量因感少果,善逝遍能如實知。

若因當證聲聞果,及當證於獨覺果,

能感無上妙智力,善逝無餘如實知。

若業成熟因時苦,此業當獲于樂果,

若業成熟因時樂,當獲苦果如實知。

若業因果皆住苦,若業因果皆住樂,

若業自體因自體,善逝相應如實知。

苦果循環於三世,有情流轉五趣中,

最勝圓滿菩提智,皆能不異如實知。

“舍利子,是名第二如來業異報智力。由成就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於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等,一切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種種解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能如實知彼有情類,彼數取趣,非一欲解種種欲解,如來於此能並了知。舍利子,吾更為汝廣分別說。彼數取者,或住貪慾起瞋恚解,或住瞋恚起貪慾解,乃至住於愚痴起貪瞋解。如是等相,如來如實皆能了知。又舍利子,若數取者,住於不善起不善解,或住善法而起善解,是亦如來如實了知。若數取者,住於下劣方便起廣大解,或住廣大方便起下劣解,或由此解下劣方便當住勝進,或由此解勝進方便當住下劣,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由此解當植邪定種,若由此解當植正定種,若由此解當植正定解脫種者,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由此解當趣欲界,或趣色界,或無色界,若由此解遍趣三界,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由此解順下劣分當獲勝進,或得勝進當住下劣,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由此解當於來世受種種生,受種種類種種受用,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由此解當退墮頂,或由此解植解脫種,是亦如來如實了知。既了知已,如其所應,廣為有情如法演說。如是,舍利子,如來非一解種種解智力,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與虛空等。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種種解智力,如虛空不可思議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種種解,過現無有量,

彼種種解心,導師皆能了。

若有貪解者,復當住瞋恚,

或現住瞋恚,痴解如實知。

住痴起貪解,心注不思議,

間雜流轉起,導師悉能知。

諸下劣方便,而起廣大解,

或增上方便,導師悉能知。

隨入於邪性,復入所不趣,

解脫三界解,如來悉能知。

種種生及類,諸受用差別,

若退墮於頂,兩足尊能知。

知種種解已,導師如法說,

是第三佛力,最勝子能信。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三種種解智力。由成就故,如來應正遍知,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能轉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及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種種界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如實了知一切世間種種諸界。由此界故,世間含生,集起福行,集非福行,集不動行,或由此界植出離種。如是等界,如來於此如實了知。又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眼界、色界及眼識界。如是等界,云何知耶?謂如實知,由內空、外空、內外空故。乃至如實了知意界、法界及意識界。如是等界,云何知耶?謂如實知,由內空、外空、內外空故。又如實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如是等界,云何知耶?謂如實知,如空界故。如是欲界、色界及無色界如實了知,遍分別所起故。又如實知有為界造作相故,無為界無造作相故,雜染界煩惱所引相故,清淨界自體光淨相故。又如實知諸行界不順理無明相故,涅槃界順理明相故。如是諸界,皆能明了。是故,舍利子,若界能安立世間,此界世間之所依住,如是若界能發牽引,若界能興建立,若界能起方便,若界能生意欲,若界能起熾然,若界能為依止。舍利子,如是等界無量無邊,是亦如來如實明了。既明了已,如其所應,廣為有情如法演說。舍利子,如來非一界種種界智力,不可思議,無有邊際,與虛空等。若有欲求如來種種界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如是,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種種界智力,如虛空不可思議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含生,依止種種界,

隨其所流轉,最勝悉能知。

福非福不動,及順於出離,

住如是界已,證寂靜涅槃。

若眼界色界,及以眼識界,

耳鼻舌身意,諸界悉能知。

又知於法界,及以意識界,

內外界悉空,佛能如實知。

地界及水界,火界與風界,

四界同空相,如是悉能知。

若欲界色界,及以無色界,

遍分別所起,佛能如實知。

如虛空無邊,界無邊亦爾,

佛皆能照了,不謂我能知。

諸界本無生,亦無有滅者,

是謂涅槃界,勝丈夫能知。

如空量無邊,諸佛智如是,

由智慧型了知,變異於諸界。

已知種種界,調伏諸含生,

是佛第四力,最勝子能信。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四非一界種種界智力。由成就此力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能轉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及天魔梵,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非一根種種根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故如實能知,若他有情、若數取者,種種諸根差別之相,如來皆能分別了知。舍利子,如是等相,云何知耶?所謂了知鈍根、中根、利根、勝根、劣根。由隨遍分別根故,能知眾生起極重貪,起極重瞋,起極重痴。如是諸根,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由隨遍分別根故,如來能知,或起假立貪瞋痴,或起微薄貪瞋痴,或起顛倒貪瞋痴,或起摧伏貪瞋痴。如是等相,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若不善因所生諸根,若由善因所生諸根,若不勤因所生諸根,若出離因所生諸根,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憂根、喜根、舍根、信根、正勤根、念根、慧根、三摩地根、未知當知根、知根、知已根。如是諸根差別之相,是亦如來如實了知。又舍利子,如來如實知彼諸根,因於眼根當住耳根,而不住彼鼻舌身根;或因耳根當住鼻根,或因鼻根當住舌根,或因舌根當住身根,或因身根當住眼根。如是等根,如來於此如實知之。

“複次,舍利子,若諸有情住布施根修戒方便,爾時如來,以勝劣根智為說布施;若住戒根修施方便,為說於戒;若住忍根修勤方便,為說忍法;住正勤根修忍方便,為說正勤;住靜慮根修慧方便,為說靜慮;若住慧根修定方便,為說正慧。如是一切菩提分法,諸根差別如實了知,皆應廣說。又舍利子,若諸有情住聲聞根而返修於獨覺方便,如來以諸根智為說下乘;住獨覺根而修聲聞智方便者,以諸根智為說中乘;住大乘根而修二乘智方便者,以諸根智為說大乘;住下劣根修大乘行,以諸根智為說二乘。若諸有情無堪任根、無堪任相,如來如實知無堪任非法器已而便舍置。若諸有情有堪任根、有堪任相,如來如實知有堪任是法器者,即便殷勤鄭重說法,令其悟入。如是,舍利子,如來了知一切有情諸根純熟及不純熟,諸根出離及不出離。舍利子,諸有情根,如來如實一切了知,住如是相,如是方便,如是信解,如是本因,如是所緣,如是等流,如是究竟。舍利子,如來種種根智,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與虛空等。若有欲求如來諸根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虛空際。諸菩薩摩訶薩聞是根力,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到根彼岸含靈尊,善達有情意性行,

隨諸眾生根所堪,人中師子為說法。

下中上根所堪任,善逝勝智根中起,

觀彼解脫器心已,知行慧者為說法。

若人諸根能發起,至極相續微煩惱,

善達彼人所有根,知行隨順為說法。

若諸丈夫有善根,隨勤信欲廣開示,

又隨根行相差別,說諸勝義定慧等。

若人發起於信欲,慧者隨根說淨道,

知彼所行眾行已,為說勝法超諸苦。

有定住佛菩提根,迷倒誤轉聲聞智,

為說大乘成正覺,此佛難伏第五力。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五種種根智力。由成就此力故,如來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能轉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及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遍趣諸行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故,如實了知遍行諸行。舍利子,如是等相,云何了知?謂能了知有情性等,正定之性、不正定性及邪定性。舍利子,云何名為正定之性?謂由因力先世方便,開智利根之所生故。若諸如來為彼說法,若不說法,如來如實知彼有情前世因果堪任法器,隨應說法令速解脫。舍利子,云何名為不定之性?由外緣力而成熟相。若得如法教授教誡,可得解脫;不得如法教授教誡,不得解脫。如來為說隨順緣因相應之法,彼諸有情聞正法已,如理修行證解脫果。為如是等得義利故,諸佛世尊出興於世。舍利子,云何名為邪定之性?謂有情性,煩惱所蔽不修淨業,識性薄弱,愚痴深厚,住邪見網,非正法器。若使如來為彼說法,若不說法,終不堪任證於解脫。如來如實知彼有情非法器已而便舍置。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愍此有情作利益故,被弘誓鎧,入邪見軍教化摧伏。又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三種貪行,或淨美相起於貪行,或愛戀相起於貪行,或先世因起於貪行。又能了知三種瞋行,或損害相起於瞋行,委練觀察起於瞋行,先世隨眠起於瞋行。又觀了知三種痴行,或有痴行因無明生,或有痴行因妄有身見生,或有痴行因疑而生。如是一切,如來如實皆能了知。

“複次,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諸行。苦樂二行俱能速通,諸根利故;苦樂二行俱是遲通,諸根鈍故。又如實知,遲行遲通舍所緣故,遲行速通道不息故,速行遲通勇決進故,速行速通非彼性故。又如實知,或有諸行簡擇力滿,非修習力;或有諸行修習力滿,非簡擇力;或有諸行簡擇、修習二力俱滿;或有諸行簡擇、修習力俱不滿。如是諸相,如來如實皆能了知。又如實知,或有諸行信欲具足,非方便具足;或有諸行方便具足,信欲不具足;或有諸行信欲、方便俱不具足;或有諸行信欲、方便二俱具足。如是一切皆能了知。又如實知,或有諸行身業清淨,非由語心;或有諸行語業清淨,非由身心;或有諸行心業清淨,非由身語;或有諸行非身語心;或有諸行由身語心,而得清淨。舍利子,如是乃至一切有情所有諸行,或因流轉,或因不流轉,或因流轉及不流轉,如來以無礙智見故,於如是等一切處轉。如是,舍利子,如來遍教行智力,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與虛空等。諸菩薩摩訶薩聞是智力,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善逝如實了諸行,能知定因有情性,

又知不定成熟相,及諸根因相應法。

諸行三種貪相應,及與三種瞋痴合,

無邊廣惑相應行,緣因大師如實知。

諸有苦行而根利,及有此行而鈍根,

諸有樂行根利鈍,世大依怙如實知。

諸有鈍行及鈍修,或復行鈍而修利,

或復行速而修遲,或有俱速非彼性。

或有諸行簡擇生,不由修習道力起,

或修習生非簡擇,俱生別異共相應。

或有諸行信欲轉,清淨而非方便淨,

或有返此俱不俱,佛遍智者皆明了。

復有淨修於身業,非語非心業清淨,

或復語淨及身淨,而彼心體非清淨。

或有內心常清淨,身語二業非清淨,

或復語淨及心淨,而彼身業未嘗淨。

或身語心淨不淨,諸行流轉及寂滅,

遍智見者如實知,是為如來第六力。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六遍趣行智力。由此力故,如來自稱處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無有如法轉者。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發起雜染清淨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故,如實了知若自若他,一切靜慮、解脫、三摩地,及三摩缽底,發起雜染清淨之法。舍利子,如是等相,云何知耶?謂如實知,由因由緣,一切有情能令雜染;又如實知,由因緣故,一切有情能令清淨。舍利子,何因何緣能令雜染?舍利子,由不稱理作意為因,無明為緣,令諸有情發起雜染。如是無明為因,諸行為緣;諸行為因,識為其緣;以識為因,名色為緣;名色為因,六處為緣;六處為因,諸觸為緣;諸觸為因,受為其緣;以受為因,愛為其緣;以愛為因,取為其緣;以取為因,有為其緣;以有為因,生為其緣;以生為因,老死為緣;煩惱為因,諸業為緣;諸見為因,愛為其緣;隨眠為因,諸纏為緣。舍利子,由如此等諸因緣故,令諸有情發起雜染。如是等相,是亦如來如實了知。舍利子,何因何緣能令清淨?舍利子,有二因、二緣,能令一切有情清淨,所謂由他順音,及由內自如理作意;又奢摩他緣於一境,及毗缽舍那善巧方便。復有二因、二緣能令清淨,謂不來智及不去智。復有二因、二緣能令清淨,謂無生觀及證正定。復有二因、二緣能令清淨,謂行具足及明無明解脫作證。復有二因、二緣能令清淨,謂修解脫門及性解脫智。復有二因、二緣能令清淨,謂隨覺諦及隨得諦。舍利子,如是諸因諸緣,能令一切有情清淨,是亦如來如實了知。

“複次,舍利子,如來如實知諸有情雜染境界,知諸有情清淨境界。或有雜染境界入於清淨境界,或有清淨境界入於雜染境界,如是皆由如實觀故;或有雜染境界入於雜染境界,或有清淨境界入於清淨境界,如是皆由增上慢執故。如來於中,如實智轉。又舍利子,如來以如實知,於諸靜慮超越間雜差別中轉,所謂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安止最初靜慮。如來安住初靜慮已從滅定出,如是乃至入滅定已從初靜慮出。又舍利子,如來以如實知,於八解脫或順次入,或復逆入,或順逆入,或間雜入。舍利子,如是解脫,何等為八?謂有色觀諸色,是初解脫;內無色想,外觀諸色,是第二解脫;於淨解脫或於淨性起於淨解,是第三解脫;虛空想處定,是第四解脫;識想處定,是第五解脫;無所有處定,是第六解脫;非有想非無想處定,是第七解脫;若想受滅,是第八解脫。又舍利子,如來以如實智,或安住一三摩地中,而復示現餘三摩地及三摩缽底,又復示現種種觀解,而諸如來於諸等持未曾混亂。又舍利子,諸佛如來不緣三摩地故,入於三摩地;或依一三摩地故,成就一切餘三摩地;或不起一三摩地,而能遍入諸三摩地。又諸如來心常住定無展轉緣,又諸如來無不定心而可得者。諸佛如來住定深妙,無有能觀如來所得三摩地者。舍利子,聲聞所得三摩地,為獨覺三摩地之所映奪;獨覺所得三摩地,為諸菩薩三摩地之所映奪;菩薩所得三摩地,為諸佛三摩地之所映奪。如來所得三摩地,無映奪者。何以故?以諸如來無映奪智常現轉故。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如是教授,如是教誡,而能發起聲聞、獨覺諸三摩地;又以如是教授教誡,而能發起諸菩薩等妙三摩地。諸佛如來如實知已,便作如是教授教誡。舍利子,如來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雜染清淨髮起智力,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與虛空等。若有欲求如來定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是諸定智力,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由此有情興雜染,由此有情得清淨,

大雄如是了知已,廣為宣揚微妙法。

由彼違理作意因,無明為緣生雜染,

復因無明諸行緣,乃至展轉生諸苦。

違理作意及無明,為彼有支生根本,

諸佛如實了知已,隨其所應宣妙法。

一切雜染之根本,所謂業行及無明,

復從此緣生諸識,如是展轉興諸苦。

由彼所說隨順音,及由內懷如理觀,

如斯二因二緣故,一切含靈證清淨。

由奢摩他如理因,及由毗缽舍那緣,

如是含靈證解脫,大師如實皆能了。

行者安住淨屍羅,觀察諸法皆空寂,

已善修習解脫門,遠離諸有迫迮苦。

此皆諸佛如實知,一切有情清淨行,

空無相願解脫門,善逝隨根而顯示。

獨覺最勝及聲聞,順逆履游諸靜慮,

如來宣示彼所證,如有毒刺及怨仇。

諸佛所證定解脫,究竟無怨無毒刺,

當知第七如來力,不為異證所摧伏。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七諸定智力。由得此力故,如來自稱處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無有如法轉者。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宿住隨念作證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故,隨所憶念如實了知。舍利子,如來如是如實了知,若自若他一切有情無量宿住,或念一生、十生、百生、千生,乃至無量拘胝那庾多百千生,悉皆隨念而能知之。又隨念知劫壞劫成,或劫成壞,或無量劫壞,無量劫成,無量劫成壞。或復隨念百拘胝劫,乃至無量百千拘胝那庾多劫,皆能了知。又能隨念我於先世曾彼彼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類,如是飲食,如是色,如是相,如是形貌,如是壽量,如是久住,如是苦樂;我於彼彼處終,生彼彼處,復於彼彼處終,來生此處。如是若自若他並諸形相,處所流類,無量宿住,悉能隨念而並知之。又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隨其往因,以此因故,如是有情來生於此;知此因已,隨應說法。又能了知一切有情,於過去世諸心相續,此心無間緣如是境如是心生,由是所緣不具足故如是心滅。如是一切,如來如實隨念了知。又舍利子,若一有情心生展轉,從如是心無間次第如是相續,於如殑伽沙劫種種言說不能令盡。如一有情心相如是,一切有情其心亦爾,如來隨彼所有一切心相,隨念悉能如實了知。又舍利子,如來依諸有情諸心,展轉盡於後際,拘胝劫數說不能盡,而如來智亦無有盡。

“複次,舍利子,如來宿住隨念作證智力,不可思議,無有等者,無等等者,無量無數,不可宣說,又不可說有邊盡際。舍利子,如來以佛神力,加諸有情令念宿住,而告之曰:‘汝今應念於過去世,已種如是諸善法根。或於佛所、或聲聞所、或獨覺所、或於正法種諸善根,如是善根,悉當憶念。’彼諸有情以如來力隨念皆知。舍利子,如是如來以佛神力加彼有情,令知宿住無量善根所緣境已,如其所應而為說法。舍利子,若諸有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隨其欲解而求出離,或依聲聞乘,或依獨覺乘,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如來隨念智力如實了知。如是,舍利子,如來宿住隨念作證智力,不可思議,無量無數,無有邊際,與虛空等。諸有欲求如來宿住隨念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是宿住智力,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無惑無疑,乃至踴躍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不思那庾拘胝劫,照世明燈悉隨念,

亦念過往自他生,如觀掌內五庵果。

隨念名姓色分別,住壽命盡諸生趣,

含靈具足如是因,知時如應為說法。

諸過去世無邊際,眾生所有心心法,

是心無間是心生,最勝大智皆能了。

善逝了知一有情,過往無間心相續,

如殑伽沙拘胝劫,不能說盡其邊際。

乃至後際拘胝劫,演諸含靈往所行,

而不與等智無盡,是名諸佛智海量。

一切有情善信欲,已曾供養諸世尊,

佛威神力所加被,令緣過去修淨行。

大師隨念彼所受,過去曾修諸福行,

念彼所住三乘智,不退解脫所依處。

善逝稱往無邊智,諸有情界難思議,

無邊名稱第八力,最勝長子能信受。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八宿住智力。由得是力故,如來自稱處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天眼通作證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清淨天眼超過於人,觀諸有情死此生彼、若劣若勝、好色惡色,如其習業或往善趣、或往惡趣。如是等相,如來明見如實了知。又能如實知,諸含靈所造業行:如是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誹謗賢聖,起諸邪見;彼乘如是邪見業受因故,身壞命終墮諸惡趣,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鬼趣。如來又知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語妙行,成就意妙行,不謗賢聖,修行正見;彼乘如是正見業受因故,身壞命終往諸善趣,若生天上樂世界中。又復如來以淨天眼觀於十方,不可宣說過殑伽沙數,盡虛空際窮法界量,諸佛世界種種相狀。或復現見諸佛剎土有洞燃者,或見剎土有正壞者,或見剎土有正成者。又復現見一切含識死時生時。或復現見諸大菩薩從睹史多天降神母胎,或復現見出母胎者,或觀諸方各行七步,或復現見入處內宮,或見出家現修苦行,或見諸佛悟大菩提,或復現見轉大法輪,或復現見舍諸壽行入大涅槃。或復現見諸聲聞眾一切畢竟入般涅槃,或復現見一切獨覺示諸神通報淨施福而涅槃者。又諸有情非可現見,而為如來天眼所見,亦非彼外五通仙眼之所能見,亦非聲聞、獨覺、菩薩等眼之所能見,彼一切如來天眼悉能現見。如是非所現見微細眾生如車輪量,如來以天眼觀之,多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天。如是一切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如來悉能如實明見。舍利子,如來以淨天眼觀察一切無量佛土諸含靈性,何等眾生是如來化,何等眾生見如來已方調伏者,如來爾時隨應利見,即於前住令彼悟解,非餘眾生之所能知。如是,舍利子,如來天眼隨念作證智力,不可思議,無有邊際,與虛空等。諸有欲求如來天眼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如是力,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乃至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善逝天眼淨無垢,淨業修治無量劫,

最勝由是觀十方,無垢難思諸佛土。

或壞或成或成壞,乃至起住火洞燃,

或有佛住或無佛,自然尊眼悉能見。

有情性廣難思議,乃至有色及無色,

若墮惡趣善趣生,自然尊眼悉能見。

或多拘胝佛現在,或現如來入涅槃,

並及緣覺若聲聞,自然尊眼悉能見。

或為利生諸菩薩,或行近妙菩提行,

住諸如來無障處,自然導師皆能見。

善逝如是眼無垢,能見極細諸眾生,

第九眼力不思議,最勝聰慧了能信。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九天眼智力。由此力故,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不能如法而轉。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流盡作證智力?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以無上智力如實了知,為盡諸流無流,心解脫、慧解脫、自然通慧,作證具足而住,如實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舍利子,如來流盡智力,清淨無垢光潔圓照,永斷一切相續習氣。諸聲聞乘雖複流盡,唯能斷除少分習氣;諸獨覺乘雖複流盡,亦能斷除少分習氣,而遠離大悲及諸才辯;唯有如來諸流永盡,具一切種微妙佛法,斷除一切相續習氣,大悲所攝,無畏才辯之所觀察,一切世間諸有含識不能映奪,一剎那心而常具足相應無異。何以故?由如來無業、無煩惱、無忘失威儀諸習氣故。舍利子,譬如清淨虛空,不與一切煙塵雲霧而共住止;如是如來流盡智力,不與一切煩惱習氣而共住也。舍利子,諸佛如來住如是等流盡智已,復能為彼有流有取一切眾生說流盡法,及說永斷一切取法。一切眾生諸流諸取,皆從虛妄遍分別起;如來如實觀察是已,欲令一切不復起故,如其所應,以諸譬喻而為說法,令如實知諸流虛妄。由知是已,不取諸法;由不取故,則能畢竟入般涅槃。又舍利子,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流起滅、諸流趣行,如是知已,為諸有情如應說法。如是,舍利子,如來流盡作證智力,不可思議,無有邊際,與虛空等。若有欲求如來流盡智力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流盡作證智力,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心慮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導師流盡智無垢,無量廣大淨無障,

由成如是第十力,故說寂靜妙菩提。

諸聲聞乘流盡智,有量習氣隨系縛,

人中最勝大導師,無量結習同灰燼。

有證緣覺菩提者,遠離大悲才與辯,

唯薄伽梵諸流盡,大悲才辯無有量。

諸佛安住流盡智,了知眾生流取相,

皆從虛妄諸法生,彼未解斯真理趣。

如來起悲為敷演,無常不淨無我法,

彼觀諸法空無性,當證如來寂靜地。

無我無壽無數取,無人摩納作受者,

虛妄遍入諸法中,起大悲心說令脫。

善逝慈悲無厭倦,真智常流無忘失,

由是最勝恆方便,為利眾生開妙法。

能伏他論第十力,無有邊際等虛空,

世尊常住十力故,無等法輪恆轉世。

“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流盡智力。由成就此力故,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由聞如來功德不可思議故,於如來十力信受諦奉,心慮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九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五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三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無畏,信受諦奉,心志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有四種不思議無畏。由成就是四無畏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何等名為四無所畏?

“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於大眾中自稱:‘我是正等覺者。’此中諸天世間,不見有能於如來前立如是論:‘汝於此法非正等覺。’舍利子,云何如來名正等覺?舍利子,如來能於一切諸法,平等正覺無非平等。若凡夫法、若諸聖法、若諸佛法、若諸學法、若無學法、若獨覺法、若菩薩法,平等平等;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若有罪無罪,有流無流,有為無為,如是等一切諸法,如來悉能平等正覺,是故名為正等覺者。舍利子,云何名為平等之性?舍利子,諸見自體與彼空性其性平等,諸相自體與彼無相其性平等,三界自體與彼無願其性平等,生法自體與彼無生其性平等,諸行自體與彼無行其性平等,起法自體與彼不起其性平等,貪性自體與彼無貪其性平等,三世自體與彼真如其性平等,無明有愛自體與明解脫其性平等,生死流轉自體與彼寂靜涅槃其性平等。如是,舍利子,如來能於一切諸法平等正覺,是故如來名正等覺。

“複次,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又以大悲而為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不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諍性,由如是故光顯大眾,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眾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諍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諍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舍利子,如如來無畏,於一切甚深微細雜可知法,能正等覺。如是如來安住大悲,種種言音,種種法門,為彼有情開示妙法。若能依此修遠離行,速盡苦際。若諸含識,實非大師自稱大師,非正等覺稱正等覺,以如來不思議無畏故悉皆映奪,令彼眾生傲慢摧碎逃迸遠避。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歡喜踴躍,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一正等覺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於大眾中自稱:‘我今諸流已盡。’此中諸天世間,無能於如來前如法立論:‘汝有如是諸流未盡。’舍利子,云何如來流盡之性?舍利子,如來於欲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貪行習氣故;如來於有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瞋行習氣故;如來於無明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痴行習氣故;如來於見流中心善解脫,永斷一切煩惱行習氣故。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諸流已盡。舍利子,如是說法,依世俗故,非為勝義。於勝義中,無有一法住聖智前,可遍知、可永斷、可修習、可作證者。何以故?舍利子,所言盡者,未嘗不盡,性究竟盡,不由對治說名為盡。如實性盡,如實性盡故無法可盡,無法可盡故即是無為,以無為故無生無滅,亦無有住。是故說言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住法性,常住法界。即於其中聖智慧轉,雖如是轉,無轉無還。舍利子,由是法門故無有諸流,亦無流盡而可得者。如是如來住大悲已,為諸有情說流盡法。

“複次,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復以大悲而為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不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諍性,由如是故光顯大眾,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歡喜踴躍。舍利子,世間眾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諍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諍故。真如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不可思議、無量無數、無有邊際妙法成就。由如來大悲薰心,為諸眾生說流盡法,欲令永斷彼諸流故。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空邊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二流盡無畏。由成就此無畏故,如來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說障法決定能障。’此中諸天世間,無能於如來前如法立論:‘汝說如是障法不能為障。’舍利子,云何名為能障礙法?舍利子,謂有一法能為障礙。何等一法?謂心不清淨。復有二法能為障礙,謂無慚、無愧。復有三法能為障礙,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復有四法能為障礙,由貪慾故行所不行,由瞋恚故行所不行,由愚痴故行所不行,由怖畏故行所不行。復有五法能為障礙,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飲酒。復有六法能為障礙,謂不恭敬佛菩提,不恭敬法,不恭敬僧,不恭敬律儀,不恭敬三摩地,不恭敬建立施設。復有七法能為障礙,謂慢、勝慢、勝上慢、增上慢、邪慢、下慢、我慢。復有八法能為障礙。何等為八?謂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三摩地。復有九法能為障礙。何等為九?謂於我身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於我所愛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我所不愛於去來今而作饒益生惱害事。復有十法能為障礙,謂十不善道。是故略說,是十種法能為障礙。為欲止息寂靜,永斷如是障礙法故,如來為諸有情敷演正法。舍利子,乃至一切違罪作意相應諸結,若由諸法住愛味觀,顛倒相應違背出離,愛見執著於有味著,有所依事身語意業。彼一切相,如來了知皆是障礙;既了知已,如實說為能障礙法。

“複次,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以大悲為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如性、無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諍性,由如是故光顯大眾,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眾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諍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諍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與等者、不可宣說妙法成就。而如來大悲薰心,為諸有情說障礙法,欲令止息寂靜,永斷彼障法故。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說是不思議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三說障法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說聖出離所修,能正盡苦道。若諸有情修習此道,必定出離。’此中諸天世間,無能於如來前如法立論:‘汝所說道不能出離。’舍利子,云何名為聖出離道?舍利子,所謂一正趣道,能令眾生畢竟清淨。復有二法,能令眾生畢竟出離,謂奢摩他及毗缽舍那。復有三法能令出離,謂空、無相、無願解脫之門。復有四法能令出離,謂緣身生念、緣受生念、緣心生念、緣法生念。復有五法能令出離,謂信根、勤根、念根、三摩地根、慧根。復有六法能令出離,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復有七法能令出離,所謂念等覺支、擇法等覺支、勤等覺支、喜等覺支、安息等覺支、三摩地等覺支、舍等覺支。復有八法能令出離,所謂聖八支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三摩地。復有九種悅根本法能令出離,所謂悅喜安息樂三摩地如實智見厭及離欲解脫。復有十法能令出離,謂十善業道。如是如來為諸有情如實開示離聖出行。舍利子,乃至一切所有正善菩提分法,或戒聚相應,或三摩地聚、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相應,或聖諦相應,如是名為能出離行。又舍利子,能出離者,所謂正行。言正行者,於此法中無有一法,若增若減,若來若去,若取若舍。何以故?非行正行者行一種覺。若能如實知見諸法皆不二性,是則名為聖出離行。

“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以大悲為方便。真如平等,真性如性、非不知性、無變異性、無覆藏性、無怖畏性、無退屈性、無違諍性。由如是故光顯大眾,能令悅豫,遍身怡適,心生淨信,踴躍歡喜。舍利子,世間眾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諍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諍故。如性平等處法界性,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如是聖出離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與等者、不可宣說妙法成就。而如來大悲薰心,為諸眾生開示演說聖出離行。若有眾生如實解了修行正道,必能出離,速盡諸苦。舍利子,如來無畏,無邊無際,譬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聞是如來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舍利子,是名第四說聖出離道無畏。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

“舍利子,如來如是四種無畏,無邊無際,譬如虛空,一切眾生不能得盡其邊際者。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如是不思議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自然正覺悟,諸法平等性,

故遍見如來,說名正等覺。

若諸凡夫法,及學無學法,

最勝獨覺法,佛法悉平等。

一切世間法,及諸出世法,

善不善不動,涅槃路平等。

若空若無相,若離諸願樂,

無生無有為,悉見平等性。

覺平等性已,如所應宣說,

解脫諸有情,大牟尼無畏。

已解脫三有,復開示解脫,

諸人天聖尊,顯第二無畏。

最勝覺障法,習不證解脫,

非清淨下劣,不具諸羞愧。

未嘗有身護,及以語意護,

貪瞋痴怖畏,害命損他財。

行邪欲妄語,飲酒不恭敬,

七慢八邪支,悉非解脫處。

九惱害多過,十不善業道,

不如理思惟,愚痴無解脫。

顛倒修諸行,執虛妄放逸,

佛知說障法,是第三無畏。

清淨門無量,修習證菩提,

佛自然通達,說趣甘露法。

乃至諸所有,眾多妙善法,

助清淨菩提,最勝所稱讚。

若善修習已,不證諸解脫,

必無有是處,十力者誠言。

若如理思惟,息廣大煩惱,

觀諸法平等,善修習聖行。

不執著諸相,是法及非法,

解脫諸憂怖,大淨者所說。

善知種種法,虛廓如淨空,

又如幻如夢,解脫諸有海。

若放逸造業,輪迴諸有趣,

大悲愍眾生,欲令證解脫。

十力牟尼尊,處生死化法,

是第四無畏,清淨等虛空。

“如是,舍利子,是名如來不思議無畏。菩薩摩訶薩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大悲,信受諦奉,乃至發希奇想?

“舍利子,諸佛如來大悲常轉。何以故?諸佛如來不捨一切眾生故,於一切時為成熟一切眾生故,當知大悲常起不息。舍利子,此如來大悲,如是無量,如是不可思議,如是無等等,如是無邊,如是不可說,如是猛利,如是久遠。隨諸眾生乃至如來一切語業,於是大悲亦難宣說。何以故?猶如如來證得菩提,不可思議;如是如來於諸眾生大悲發起,亦復如是不可思議。舍利子,云何如來證得菩提?舍利子,猶如來入如是無根無住故證得菩提。舍利子,何等為根?何等為住?有身為根,虛妄分別為住。如來於此二法平等解了,是故說言,猶如如來入無根無住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眾生不能解了如是二法,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解了,如是無根無住法故。’

“複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寂靜。何等名為寂靜二法?舍利子,於內為寂,於外為靜。何以故?眼性是空,離我我所;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性是空,離我我所。若如是知,名之為寂。如實了知眼性空已,不趣於色;乃至如實了知意性空已,不趣於法。若如是知,名之為靜。一切眾生於此寂靜二法不能解了,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解了,如是寂靜二法故。’

“複次,舍利子,我證菩提,自性清淨。云何名為自性清淨?舍利子,菩提之性體無染污,菩提之性與虛空等,菩提之性是虛空性,菩提之性同於虛空,菩提、虛空平等平等究竟性淨。愚痴凡夫不覺如是自性清淨,而為客塵煩惱之所染污。一切眾生於是自性清淨不能解了,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解了,如是自性清淨故。’

“複次,舍利子,我證菩提,無入無出。何等名為入出二法?舍利子,所言入者,名執諸法;所言出者,名不執諸法。如來明見無入無出平等法性,猶如如來明見無遠及無彼岸。何以故?以一切法性離遠及彼岸故,能證是法故名如來。一切眾生於此無入無出法性不能覺了,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了,如是無入無出法故。’

“複次,舍利子,我證菩提,無相無境。何等名為無相無境?舍利子,不得眼識名為無相,不觀於色名為無境;乃至不得意識名為無相,不觀於法名為無境。舍利子,無相無境,眾聖所行。何等所行?謂在三界愚痴凡夫,於眾聖所行不能行故,於無相無境不能覺了,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了,如是無相無境法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非去來今,三世平等,三相輪斷。何等名為三相輪斷?舍利子,於過去世心無顧轉,於未來世識無趣向,於現在世意無起作。是心意識無有安住,不分別過去,不執著未來,不戲論現在。一切眾生不能覺悟,三世等性,三輪清淨,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三世三輪平等清淨故。’

“複次,舍利子,我證菩提,無為無性。何故名曰無為無性?舍利子,是菩提性非眼識所識,乃至非意識所識。言無為者,無生無滅,亦無有住,三相永離,故名無為。舍利子,知無為性,當覺有為。何以故?諸法自性即是無性,夫無性者即體無二。一切眾生不能覺悟此無性無為故,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無性無為故。’

“複次,舍利子,我證菩提,無差別跡。何故名為無差別跡?舍利子,真如、法性,二俱名跡;性無別異,性無安住,名無差別。諸法實際,名之為跡;性無動搖,名無差別。諸法空性,名之為跡;性不可得,名無差別。諸法無相,名之為跡;性不可尋,名無差別。諸法無願,名之為跡;性無發起,名無差別。無眾生性,名之為跡;即體性無,名無差別。是虛空相,名之為跡;性不可得,名無差別。其性無生,是名為跡;其性無滅,名無差別。其性無為,是名為跡;性無行住,名無差別。為菩提相,是名為跡;其性寂靜,名無差別。為涅槃相,是名為跡;其性無生,名無差別。舍利子,一切眾生不能覺悟無差別跡,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無差別跡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不可以身證,不可以心證。何以故?身性無知,無有作用,譬如草木、牆壁、琢石之光;心性亦爾,譬如幻事、陽焰、水月。若能如是覺悟身心,是名菩提。舍利子,但以世俗言說,假名菩提。菩提實性,不可言說,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不可以法得,不可以非法得,不可以真實得,不可以非真實得,不可以諦得,不可以妄得。何以故?由菩提性離言說故,亦離一切諸法相故。又以菩提,無有形相用通言說;譬如虛空,無有形處故不可說。舍利子,如實尋求一切諸法皆無言說。何以故?由諸法中無有言說,於言說中亦無諸法。一切眾生不能覺悟如是諸法理趣,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諸法理趣令其覺悟,如是諦實義旨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無取無藏。何等名為無取無藏?舍利子,了知眼故,名無所取;不觀色故,名曰無藏。舍利子,如來證是菩提無取無藏故,不取於眼,不藏於色,不住於識;乃至不取於意,不藏於法,不住於識。雖不住識,而能了知一切眾生心之所住。云何了知?謂諸眾生心住四法。何等為四?一切眾生心住於識,心住於受,心住於想,心住於行。如來如是如實了知住與不住。一切眾生不能覺悟無住實際,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無住實際法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空之異名。由空空故,菩提亦空;菩提空故,諸法亦空。是故如來如其空性覺一切法,不由空故覺法空性,由一理趣智故覺法性空。空與菩提,性無有二;由無二故,不可說言,此是菩提,此是空性。若有二者,則可言說,此為菩提,此為空性。以法無二,無有二相,無名、無相、無行,畢竟不行亦不現行。所言空者,遠離取執。勝義諦中無法可得,由性空故說名為空。如說太虛,名為虛空,而太虛性不可言說;如是空法,說名為空,而彼空性不可言說。如是悟入諸法,實無有名,假立名說,然諸法名無方無處。如名詮諸法,此法無方無處亦復如是。如來了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無生無起,如是知已而證解脫,然其實性無縛無脫。諸痴凡夫不能覺悟此菩提性,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菩提之實性故。’

“複次,舍利子,菩提之性,與太虛等。然太虛性無等不等,菩提亦爾,無等不等。猶如諸法,性無真實,不可說等及不平等。如是,舍利子,如來覺悟一切諸法,其性平等無不平等;如實覺悟,無有少法,可為平等及不平等。如是如來如實智量窮諸法量。何者名為如實智耶?謂知諸法本無而生,生已離散,無主而生,無主而散,若生若散隨眾緣轉,此中無有一法若轉若還及隨轉者,故說如來為斷諸徑說微妙法。一切眾生不能覺悟斷諸徑法,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斷諸徑法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即是如句。何等名為如句之相?舍利子,如菩提相,諸色亦爾,同彼真如,無有退還而不遍至;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彼真如無不遍至。舍利子,如菩提相同彼真如,四大之性亦復如是,如彼真如無有退還而不遍至。如菩提性同彼真如,眼界、色界及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及意識界亦復如是。如菩提相但假施設,一切諸法蘊、界、處等但假施設,亦復如是。知如是相,名為如句。又舍利子,如來一切如實覺悟,不顛倒覺,猶如前際,中後亦爾。何以故?前際無生,後際無趣,中際遠離,如是一切名為如句。如是一句,一切亦爾;如是一切,一句亦爾,非如性中一性多性而是可得。一切眾生不能覺悟此之如句,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真如法句故。’

“複次,舍利子,言菩提者,名入於行及入無行。何等名為行及無行?舍利子,發起善法,名之為行;一切諸法即不可得,名為無行。住不住心,名之為行;無相三摩地解脫門,名為無行。舍利子,所言行者,稱量算數觀察於心;言無行者,過稱量等。云何名為過稱量等?以一切處無有諸識作用業故。舍利子,所言行者,謂於是處觀察有為;言無行者,謂於是處證於無為。愚痴凡夫不能覺悟入行非行,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入行非行法故。’

“複次,舍利子,夫菩提者,無流無取。云何名為無流無取?舍利子,離四流性,故曰無流。何謂為四?離欲流性,離有流性,離無明流性,離見流性。舍利子,離四取性,故名無取。何等為四?離欲取性,離有取性,離見取性,離戒取性。舍利子,如是四取皆由無明,而為盲闇愛水隍池之所擁閉,由執我故受蘊、界、處。如來於中如實了知,我取根本自證清淨,亦令眾生證得清淨。舍利子,如來既證是清淨故,於諸法中無所分別。何以故?舍利子,由此分別起不如理思惟。此但如理相應故,不起無明;不起無明故,不能發起十二有支;若不發起十二有支,此即無生;若無生者,此即決定;若決定者,此即了義;若了義者,此即勝義;若勝義者,即無人義;無人義者,即不可說義;不可說義者,即緣起義;諸緣起義者,即是法義;諸法義者,即如來義。舍利子,若能如是觀緣起者,即是觀法;若觀法者,即觀如來。如是觀者,離真如外無有所觀。此中云何有所有耶?謂相及緣。如是二法,若能觀察無相無緣,即真實觀如來,覺悟如是諸法平等故平等。愚痴凡夫不能覺悟此無流無取性,如來於彼發起大悲:‘我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無流無取性故。’

“複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清淨,無垢無執。云何名為清淨,無垢及以無執?舍利子,空故清淨,無相故無垢,無願故無執。又舍利子,無生故清淨,無作故無垢,無取故無執。又舍利子,自性故清淨,遍淨故無垢,光潔故無執。又舍利子,無戲論故清淨,離戲論故無垢,戲論寂靜故無執。又舍利子,真如故清淨,法界故無垢,實際故無執。又舍利子,虛靜故清淨,無礙故無垢,空寂故無執。又舍利子,內遍知故清淨,外不行故無垢,內外不可得故無執。又舍利子,蘊遍知故清淨,界自體故無垢,處損減故無執。又舍利子,過去盡智故清淨,未來無生智故無垢,現在法界住智故無執。舍利子,如是清淨、無垢、無執之性同趣一句,言一句者謂寂靜句,諸寂靜者即極寂靜,極寂靜者即遍寂靜,遍寂靜者名大牟尼。舍利子,猶如太虛,菩提亦爾;如菩提性,諸法亦爾;如諸法性,真實亦爾;如真實性,國土亦爾;如國土性,涅槃亦爾。故說涅槃諸法平等,亦名究竟,無邊際相故,無有對治;離對治相故,如是諸法本來清淨,無垢無執。舍利子,如來於是色無色等一切諸法,如實覺悟觀有情性,遊戲清淨,無垢無執,發起大悲:‘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如是清淨、無垢、無執法故。’

“複次,舍利子,如是如來不可思議大悲,不由功用任運常轉,流布遍滿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舍利子,如來大悲不可思議,無邊無際猶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大悲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不思議大悲,同虛空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佛證菩提,無根無所住,

如佛所證已,為諸眾生說。

諸佛證菩提,寂靜極寂靜,

觀眼等內空,色等外空性。

有情不覺悟,寂靜極寂靜,

如來知句義,於彼起大悲。

菩提性光潔,清淨等虛空,

是眾生不了,於彼起大悲。

諸佛證菩提,無去來取捨,

是眾生不了,於彼起大悲。

諸佛證菩提,無相無境界,

眾聖之所行,非愚夫所履。

諸凡夫不知,雖知不明達,

如來於彼類,興起於大悲。

無為之自性,無生亦無滅,

於彼亦無住,三輪長解脫。

愚夫不能覺,諸有為自性,

於彼起大悲,開如是理趣。

菩提非身證,亦不由心證,

身自性無知,心如幻事等。

愚夫不能覺,身心自體性,

於彼起大悲,開如是妙理。

諸佛自然證,廣大勝菩提,

安坐樹王下,觀察含靈性。

登上生死輪,循環種種趣,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憍慢之所壞,見網恆纏裹,

於苦生樂想,無常起常想。

計諍我眾生,命者見所壞,

如來觀彼已,興猛厲大悲。

一切眾生性,覆障於痴膜,

無有慧光明,如重雲掩日。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以無垢智光,當為彼明照。

既入諸惡趣,常迷失正道,

或墮地獄趣,畜生鬼趣中。

過去佛已知,導開前正路,

今佛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佛知一切法,真如及實性,

清淨等虛空,證成真解脫。

諸眾生不知,如是淨妙法,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如是,舍利子,是名如來不思議大悲。諸菩薩摩訶薩聞是不可思議大悲已,信受諦奉,清淨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六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如來不思議不共佛法,信受諦奉,清淨無疑,乃至發希奇想?

“舍利子,如來成就十八不共佛法;由成就故,如來應正等覺,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何等名為十八不共佛法?

“舍利子,所謂如來處世無諸誤失,以無失故名為如來。何等名為無有誤失?舍利子,如來身業無有誤失;以無失故,一切世間若愚若智,不能立如法論,謂如來身有誤失者。何以故?佛薄伽梵身業畢竟無誤失故。舍利子,諸佛如來游步世間,直視於前,轉身回顧,若屈若伸,服僧伽胝,攝持衣缽,進止往來,行住坐臥,如來於中無失威儀,端嚴庠序。舍利子,如來若往城邑,若旋返時,雙足蹈空,而千幅輪現於地際,悅意妙香缽特摩華,自然踴出承如來足。若畜生趣一切有情為如來足之所觸者,極滿七夜受諸快樂,命終之後往生善趣樂世界中。舍利子,如來被服不著其身,如四指量吠嵐婆風不能披動。舍利子,如來身光極照無間,觸彼眾生令興樂受。舍利子,如是一切身無過相,故說如來身無誤失。如自所證身無誤失,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永斷身業誤失。舍利子,如來語業無有誤失;以無失故,一切世間若愚若智,不能如法伺求如來語業誤失。何以故?舍利子,如來為迦羅時語者,如來為實語者,為諦語者,為三摩耶時語者,為如語而作者,為善訓釋詞語者,為令眾生歡悅語者,為無重述語者,為文義莊嚴語者,為隨發一音皆令信解歡悅語者。舍利子,如是一切語無過相,故說如來語業無失。如自所證語無誤失,亦為眾生說如是法,令其永斷語業誤失。舍利子,如來之心無有誤失;以無失故,一切世間若愚若智,不能如法伺候如來心業誤失。何以故?舍利子,如來不捨甚深定法,而能發起作諸佛事不役神慮,於一切法無礙智見任運而轉,故說如來心無誤失。如自所證心無失故,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永斷心業誤失。舍利子,如是身、語、心業無有失故,是名如來第一諸業無有誤失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所發言音無有卒暴?舍利子,如來以無卒暴發言音故,一切世間若魔、若魔眷屬,及余天子、諸外道等,不能伺候如來便者。何以故?舍利子,如來言音本無卒暴,無隨卒暴。何以故?久已永離諸愛恚故。一切眾生雖加尊敬而心不高,雖加輕侮而心不戚。又舍利子,如來無有所作過時及不究竟,非由此事而起追悔,及隨前事起卒暴音。又舍利子,如來無有與世諍訟,是故如來無卒暴音。如來常止無諍深定,無我所執,亦無有取,遠離諸縛,是故如來無卒暴音。舍利子,如是無量音無卒暴,如來於中悉皆證入。如佛所證音無卒暴,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永斷諸卒暴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二言無卒暴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念無忘失?舍利子,如來正念無忘失故,不於一法而生愚亂。何以故?如來住於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中,不痴忘故;觀諸有情心行動轉,無掛礙故;如其所應宣說妙法,無忘失故;於諸義法訓詞辯才無礙解中,無忘失故;於去來今無礙智見,如是無量無忘失故。如自所證去來現在無礙智見無有忘失,亦為有情說如斯法,令其證得無忘失念。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三念無忘失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無不定心而可得者?舍利子,如來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食若飲、若語若默,常處深定中無出離。何以故?由如來證得甚深三摩地最勝波羅蜜多,成就無障無礙深靜慮故。舍利子,無有眾生處有情類,若定不定能觀如來心及心所;唯除如來威力加被而能得知。如自所證常處定心,亦為有情依三摩地說如斯法,令其永斷散亂之心。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四無不定心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無諸異想?何以故?舍利子,由異想故,可有安住不平等心。如來心常安住平等故,於一切無諸異想。舍利子,如來於諸佛土無諸異想,以彼佛土如虛空故。如來於諸有情無種種想,由彼有情性無我故。如來於諸佛所無種種想,由彼法性無有差別,平等智故。如來於一切法無種種想,由離欲法性平等故。如來於持戒者其心無愛,於犯戒者其心無恚,於有恩所無不酬報,於有怨所情無加害,於所調伏無不平等,於住邪定心不輕慢,於諸法中平等安住,故名如來無種種想。如自所證無異想故,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永斷種種異想。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五無諸異想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無簡擇舍?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已修聖道而證此舍,非未修道而有證故。如來已修於心、已修於戒、已修于慧而證此舍,非所未修而有證故。舍利子,如來舍者,隨智慧行,不隨痴行。如來舍者,是出世間,不墮世間。如來舍者,是聖,是出離,非為不聖,非不出離。如來舍者,能轉梵輪,悲愍眾生常不捨離。如來舍者,任運成就,不隨對治故。舍利子,如來舍者,無高不高,亦無下劣,得住不動,遠離二邊,超過一切思量簡擇,觀待於時亦不過時,無動無思,無有分別,無異分別,無修無損,無有憍逸,無有示現,真性如性,不虛妄性,非不如性,如是無量。舍利子,如來如是大舍成就,為諸眾生舍圓滿故說如斯法。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六無簡擇舍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志欲無有退減?舍利子,何等志欲而無退減?所謂如來善法志欲。復有何義名為志欲?舍利子,如來大慈志欲無減,如來大悲志欲無減,如來說法志欲無減,調伏眾生志欲無減,成熟眾生志欲無減,興於遠離志欲無減,教導菩薩志欲無減,紹三寶種令不斷絕志欲無減,一切如來不隨欲行,如來志欲智為前導。如自所證志欲無減,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彼證得圓滿無上一切智智之志欲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七志欲無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正勤無有退減?舍利子,何等正勤而不退減?所謂不捨所化眾生正勤,於聽法眾不懷擯遣正勤,以如是等無有退沒故,說如來正勤無減。舍利子,假使如來值遇如是,樂聞法眾堪任法器,若能聽法經劫無倦,如來亦隨經劫不起於座,不緣食飲,相續說法中無暫廢。又舍利子,如來為眾生故,假使過於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唯一眾生是佛化限;爾時如來躬往其所,為說法要令其悟入,正勤無厭。舍利子,如來身無疲倦,及以語、心亦無疲倦。何以故?如來身、語及心常安息故。舍利子,如來長劫發起精進,讚嘆精進,為諸眾生說如是法,令彼勤修是精進故證聖解脫。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八正勤無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於一切一法及一切種一切念,無有退減?何以故?由諸如來念無退故。舍利子,如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間觀察一切眾生,去來諸心相續知已,如來於中畢竟了知無有忘念。又如實知眾生行已,如來於中無復役智,而如來念曾無退減。又舍利子,如來安立三聚眾生,諸根悟入意解趣行,審觀察已更不憶念,無重思惟不復觀察,常為眾生宣說妙法無有斷絕。何以故?由如來念無退減故。如自所證無退減念,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永斷諸念退減。舍利子,是名如來第九念無退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佛三摩地無有退減?舍利子,佛三摩地與一切法,其性平等無非平等。何以故?由一切一法及一切種法無有不平等性故。舍利子,何因緣故佛三摩地復無退減?舍利子,以真如平等故,即三摩地平等;以三摩地平等故,即如來平等。以能證入如是平等性故,三摩地者名為等定。又舍利子,若貪際平等即離貪際平等,若瞋際平等即離瞋際平等,若痴際平等即離痴際平等,若有為際平等即無為際平等,若生死際平等即涅槃際平等。以如來證入如是平等性故,於三摩地而無退減。何以故?平等之性無退減故。舍利子,此佛三摩地非眼相應,亦非耳、鼻、舌、身、意相應。何以故?然彼如來諸根無缺故。又如來三摩地,不依地界,不依水、火、風界,不依欲界、色無色界,不依此世及他世間。何以故?由無依故無退無減。是故如來如自所證,諸三摩地無有退減,亦為眾生說如是法,令彼證得諸三摩地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三摩地無有退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智慧無有退減?舍利子,何等名為如來智慧?所謂了知諸法不緣他知,為他有情及以他人演妙法智,無盡善巧無礙解智,分別一切句智,悟入一句百千大劫說無盡智,如其所聞斷疑網智,於一切處無障礙智,宣說安立聖三乘智,能遍了達八萬四千有情心行智,如應開示八萬四千諸法藏智。舍利子,此如來智慧,無邊無際,無有窮盡。由此智慧不可盡故,隨慧而說亦無有盡,故說如來智慧無有退減。如自所證智慧無減,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其證得無盡智慧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一智慧無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解脫無有退減?舍利子,何等名為如來解脫?舍利子,諸聲聞乘隨悟音聲故得解脫,諸獨覺乘隨悟眾緣故得解脫,佛薄伽梵遠離一切執著二邊故得解脫,是故說為如來解脫。何以故?舍利子,如是解脫前際無縛,後際無轉,不住現在故。又舍利子,眼之與色二執解脫,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二執解脫,攝受無執依止解脫故。又舍利子,心之與智自性光潔,體無瑕穢,是故諸佛由剎那心相應慧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如來隨所證覺,亦為眾生說如斯法,令彼證覺如是法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二解脫無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何以故?舍利子,由能成就是身業故。一切有情若見如來即便調伏,或聞說法亦皆調伏,是故如來或現默然調伏眾生,或現飲食調伏眾生,或現諸威儀調伏眾生,或現諸勝相調伏眾生,或現隨形好調伏眾生,或現無觀頂調伏眾生,或現觀視相調伏眾生,或現神光觸照調伏眾生,或現游步舉足下足調伏眾生,或現往還城邑聚落調伏眾生。舍利子,以要言之,佛薄伽梵無有威儀而不調伏諸眾生者。故說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亦為眾生說如是法,令其證入如是智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三身業智導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何以故?舍利子,佛薄伽梵不虛說法故以智前導,所有記莂無不圓備,凡所宣說言詞顯妙。舍利子,如來語言隨現而轉,不可思議,今當略說。舍利子,如來語者,易解了語,易明識語,不高大語,不卑下語,非不勝語,不邪曲語,不謇吃語,不繁亂語,不澀鈍語,不粗獷語,不隱沒語,柔和聲語,可欣樂語,不虛羸語,不輕掉語,不調疾語,不繁重語,不迅急語,善斷約語,善調釋語,極妙和美語,勝妙音語,善唱導語,大清亮語,大雷震語,無遺逸語,飲甘露語,有義旨語,可親附語,廣大之語,可愛重語,無塵染語,離塵黷語,無栽穢語,無垢濁語,無魯鈍語,威嚴盛語,無障礙語,能教導語,明潔之語,有正直語,無怯憚語,無缺減語,非輕急語,能生喜樂語,令身怡適語,令心踴躍語,寂靜貪語,寂靜瞋語,壞滅痴語,吞啖魔語,調伏惡語,摧異論語,有表示語,天鼓音語,智者悅語,羯羅頻迦音語,上帝音語,梵天音語,海潮音語,雲雷音語,地山震吼音語,鴻鶴王音語,孔雀王音語,黃鸝音語,命命音語,鵝雁王音語,鹿王音語,箜篌音語,伐洛迦音語,缽拏縛音語,大螺吼音語,長笛音語,易開解語,易了別語,暢明曉語,適悅意語,可聽聞語,深遠音語,無喑啞語,悅可耳語,生善根語,文句無缺語,善說文句語,義句相應語,法句相應語,時相應語,時捷對語,不過時語,知根勝劣語,莊嚴施語,淨屍羅語,教授忍語,練正勤語,令樂靜慮語,悟入正慧語,慈善集語,悲無倦語,清淨喜語證入舍語,安立三乘語,令三寶種不斷絕語,安立三聚語,淨三解脫語,遍修諦語,遍修智語,達者不毀語,聖者稱讚語,隨虛空量語,一切種妙成就語。舍利子,如是無量無邊微妙清淨如來之語故,說如來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自所證如是語業,亦隨諸有情而為說法,令其證入如是語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四語業智導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舍利子,夫如來者,心意與識皆不可說故。舍利子,夫如來者,應以智求,智增上故說名如來。此如來智,隨至一切眾生之心,隨入一切眾生之意,不離一切眾生之識,焚盪諸法諸三摩地,不從他緣,超過一切所緣境界,遠離緣生,滅三有趣,超諸慢種,解脫魔業,離諸諂誑,舍我我所,除滅無明痴暗之膜,善修道支,與虛空等無有分別,與諸法界而無差別。舍利子,如來證入如是意業,為如是相,智為前導,隨眾生心而為說法,令彼證入如來意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五意業智導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於過去世,無著無礙智見轉?舍利子,何以此智名之為轉?舍利子,如來以無礙智,能知如是無量無邊過去世中,所有諸佛國土若成若壞。彼一切事無量無數,如來方便悉能數知。如是乃至諸佛國中,所有卉木、叢林、眾藥所攝彼一切事,如來於此悉能了知。如是乃至諸佛國中,諸眾生身眾生假立,彼一切相悉能了知。又能了知彼中所有若干眾生種種性、種種色,乃至廣說,如來於此悉能了知。舍利子,如是彼中所有諸佛出現於世,彼一一如來所宣正法,如來於此悉能如實分別了知。如是乃至爾所眾生,於聲聞乘已調伏者,或獨覺乘已調伏者,或於大乘已調伏者,是亦如來悉能了知。又諸佛土差別之相,苾芻僧眾、壽量、法住,入息出息受用飲食,如是等類差別之相,如來於此悉能了知。舍利子,一切有情過去世相,若死、若生、若界、若趣,如來於此悉能分別如實了知。又諸有情種種根性、種種行性、種種意解性,如是無量悉能了知。又能了知諸心相續,所謂如是如是心無間,如是如是心生起。彼諸心相若干非一,如來方便悉能數知。舍利子,如來或以現智,或種類智,證得如是過去謝往諸心相續。自既證是,智無不備,隨眾生心而為說法,欲令證入如是智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六過去無礙智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於未來世,無著無礙智見轉?舍利子,何以此智名之為轉?所謂未來世中所有如來,或當出現,或當滅度,或復當有,或復當無,彼一切相,如來於此悉能了知。如是乃至當來火劫燒,當來水劫壞,當來風劫壞,乃至一切諸佛國土,當住久近若干等異,如來於此悉能了知。如是乃至當來諸佛國土,所有地界若干微塵,所有卉木、叢林、眾藥等事,乃至當來星宿色相若干非一,如來於此悉能了知。如是乃至遍滿一一諸佛土中,當來諸佛、獨覺、聲聞,及以菩薩出現於世,所有受用若飲若食,入息出息,行住威儀,無量等相,如來如實悉能了知。如是乃至一一如來化行差別,觀有情性當證解脫,或乘聲聞乘、或乘獨覺乘、或乘大乘當證解脫,如來一切悉能了知。如是遍滿未來之世一一佛土,爾所眾生生處差別,諸有情心心所有法,如來一切悉能了知。舍利子,如來如是如實了知,非有來世遠心相續,然由如來觀於來世如實了知。自既證已,亦與眾生演說斯法,欲令證入如是智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七未來無礙智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於現在世,無著無礙智見轉?舍利子,何以此智名之為轉?舍利子,如來於現在世十方一切諸佛土中,所有三種方便數知如是了知。現在諸佛、諸菩薩眾、諸聲聞眾、諸獨覺眾,若干差別悉能了知。又能了知現在世中,星宿、色相、卉木、諸藥叢林等事,乃至現在十方一切地界微塵分量,如來如實方便數知。舍利子,十方國土一切水界不可思議,如來以一毛端舉滴令盡,如是無量悉能明了方便數知。又十方國土一切火界焰起差別,如來於此方便數知。又十方國土一切風界依色處起,如來亦能方便了知。又十方國土諸大虛界,毛端際量若干非一,如來如實方便數知。舍利子,如來如是了知現在三種眾生界,乃至了知現在地獄眾生界,彼能生因及彼出因。又知現在畜生眾生界,生因出因俱能了知;焰魔界眾亦復如是。又能了知現在人間諸眾生界,生彼之因及終歿因俱能了知。又能了知現在天趣諸眾生界,生彼之因及終歿因俱能了知。又能了知現在眾生諸心相續,有煩惱性,離煩惱性,及以現在所化眾生,諸根差別及非所化。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如是無量,如來如實悉能了知。舍利子,如來如是了知現在一切諸法,非如來智隨二識行,為諸眾生悟入無二而說斯法,令其覺悟如是之智。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八現在無礙智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諸佛如來成就如是十八不共佛法故,圓滿無餘遍十方界,光明流照一切大眾;復由是法希有奇特威光名稱功德法故,映奪一切天魔眾會。舍利子,如來不共佛法不可思議,無邊無際猶如虛空。若有欲求如來一切不共佛法邊量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聞如來不共佛法不可思議如虛空已,信受諦奉,志懷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導師身語及意業,無有誤失亦無動,

即以此法導眾生,是為如來不共法。

其心不高亦不下,究竟遠離於瞋愛,

常住無諍諍永滅,是為如來不共法。

導師於法及與智,解脫所行無忘念,

諸無礙解亦無失,是為如來不共法。

若住若食若經行,若坐若臥心常定,

無亂亦無眾生想,是為如來不共法。

善逝於諸佛國土,有情及佛無異想,

住平等性大意解,是為如來不共法。

最勝無諸簡擇舍,勝決定道善修故,

無有分別異分別,是為如來不共法。

大師善欲無退減,常與慈悲方便俱,

調伏眾生廣無量,是為如來不共法。

善逝精進曾無減,觀所化眾量無邊,

三業調伏諸眾生,是為如來不共法。

諸佛大念曾無減,處菩提座成正覺,

已覺諸法無重覺,是為如來不共法。

無有分別異分別,自然住等三摩地,

靜慮諸法無所依,是為如來不共法。

導師智慧最吉祥,了達一切眾生行,

演說妙法隨意解,是為如來不共法。

隨聲而聞緣獨覺,及與諸佛勝解脫,

無礙離垢譬虛空,善逝大舍難思慮;

諸佛本來無有心,自性解脫心相續,

如解脫法為眾說,是為如來不共法。

眾生眼見佛威儀,若住若行入城邑,

相好光明諸所現,莫不調伏而修善;

真實薩埵放光明,多拘胝眾受安樂,

光現無不度眾生,是為最勝不共法。

自然聖者演法音,皆得聽聞隨意解,

所聞法聲如回響,是名最勝不共法。

善逝導師無心業,諸行業轉皆由智,

智入一切眾生心,是名最勝不共法。

諸三摩地及靜慮,善修成滿離戲論,

住平等性類虛空,是名最勝不共法。

於過去世一切法,種種諸趣解脫智,

善逝妙智無礙轉,是名最勝不共法。

諸佛於彼未來世,世界當有及當無,

眾生國土及最勝,無有遺余正明了;

善逝觀於未來世,心靜曾無散亂時,

眾生及法如實知,是名最勝不共法。

諸有流行現在世,最勝無障悉能知,

導師境界等虛空,是名如來不共法。

已說如來不共法,最勝十八不思議,

真如實性等虛空,聰慧菩薩能信受。

“舍利子,是名如來成就如是十八不共佛法。由成就故,如來應正遍知,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能轉梵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轉。’舍利子,如是安住淨信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十不思議,及十種不可思議法,信受諦奉,志懷清淨,無惑無疑,倍復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