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下載: 經書

大寶積經第六卷至第十卷


時間:2019/3/11 作者:明華居士

大寶積經第六卷至第十卷

(全文完整版)

卷第六

第二無邊莊嚴會出離陀羅尼品第二

爾時,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出離諸法陀羅尼門?”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出離一切文字印法,一切諸法悉入其中。云何名入?以平等故。一切諸法皆入平等,亦不見法入於平等,不可了知,不可得故。於一切法自性如實不分別時,一切諸法悉入其中,離於無作及有作故。由諸文字及以語業演說諸法,如是二種不如實故。性平等故,所有文字及以語業皆悉平等。於諸法中所有言說皆非如實,此是諸法如實句義。所有文字及以語業,此二皆無。以無有故,無有真實開示演說。所言文字及以語業無真實者,即是諸法無差別句、無增勝句、無建立句。此甚深法不可宣說!一切諸法皆非真實、非不真實。何以故?諸法本性,非以文字、語業宣說可見可得,一切諸法皆無本性。如是諸法,非作非不作,非等非不等,非寂靜非不寂靜。然於諸法,亦住寂靜及不寂靜。所言住者,亦無所住,亦不變異,亦復不住不變異法。何以故?法無住故,不入算數;非由算數建立言教,而能令法入於算數。一切文字、語業演說,皆不可得,不住於處及一切處。如是文字及以語業,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不住中邊。一切文字及於語業,業非業故,非功用故,以於一切文字、語業自性空故,文字、語業亦復皆空;亦以文字、語業他性空故,他性亦空;乃至自他性空故,自他性亦空。自他空故,彼則寂靜;若寂靜者,彼則寂滅;若寂滅者,彼一切法即寂滅門。由彼彼門得說法名,若說文字,若說語業。彼一切門亦不可得,門清淨故,無所有故。由彼彼門演說諸法,而於此門究竟清淨,能平等入於一切法,如是厭離。云何厭離?謂貪本性。貪本性者,彼則清淨;若清淨者,彼則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貪?云何有說?

“無邊莊嚴,如是略說,無有分別,無有戲論,法門清淨陀羅尼門。入是門故,能破無明黑闇重障,能隨憶念明法種性。於一切法,得入光明清淨法眼陀羅尼門,及能證得文字差別、演說法門。由是門故,便得入於一切智智,及得近於諸佛如來,於諸法中得為勇健,能破外道降伏魔軍,令諸眾生增長善根,入於如來秘密之法,隨得法門陀羅尼門。由是法門,於十力中獲大法光,速疾成就如來之力。

“無邊莊嚴,諸佛如來,以十力為力,為無上力,超過一切世間之力,能於眾中作師子吼。何等名為如來十力?

“無邊莊嚴,如來於此,以無上上一切智智,於處非處,以處非處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一之力。由此力故處大仙位,為諸眾生演說正法,及能為轉無上法輪。唯除如來,天人世間先無有能如法轉者。複次,如來以無分別一切智智,如實了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業,業攝取因、善與不善、無量行相,無著無礙,此是如來第二之力。複次,如來以無分別一切智智,無著無礙,能善了知一切有情無量諸行,此是如來第三之力。複次,如來以無上上一切智智,如實了知種種勝解、無量勝解、各各勝解所有分別及妄分別,此是如來第四之力。複次,如來能如實知無量界種種界、無量緣種種緣世間住處,此是如來第五之力。複次,如來能如實知若因若緣知見趣道,此是如來第六之力。複次,如來以於天眼無礙智見,及以無上一切智智,如實了知諸有情等生死之智,此是如來第七之力。複次,如來能如實知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離染清淨能出入智,此是如來第八之力。複次,如來宿住憶念作證明智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九之力。複次,如來漏盡智證明智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十之力。

“無邊莊嚴,如是無量無上一切智力,以是智力悉成就故,為諸菩薩及諸眾生於諸佛智得攝受故,於諸法智證清淨故,開示演此無邊法藏。”

佛復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今當觀如來所說,如是甚深!如是難了!一切智智力清淨故,所有諸法說名如來及如來力,然於彼法亦不可見,亦不可說。

“無邊莊嚴,所言力者,此是如來不可摧伏無上法門。於彼安住,開示演說此法理趣。由斯理趣建立力故,能演說此一切諸法無建立性。以之為力,如是諸力無生起性,無有自性離於自性。如是如來十力圓滿,而能開示無量無邊甚深之義。

“無邊莊嚴,此是諸佛無上法門。住斯門已,便能演說如來十力,及能說此力清淨門、普清淨門。

“無邊莊嚴,我當復為諸菩薩等,能於法門得清淨故說陀羅尼。汝應聽受!陀羅尼曰:

“怛侄他缽囉(二合)牟折寧(一)儞牟折寧(二)牟折寧(三)毗缽囉(二合)悶折你(四)阿折黎(五)阿毗耶(二合引)咤你(六)缽囉(二合)婆怒揭帝(七)帝誓(八)摩訶帝誓(九)阿缽囉(二合)底耶(二合)末囉尼(十)阿那(引)靺囉尼(十一)阿(引)靺囉拏毗戍達你(十二)你馱那缽囉(二合)吠設你(十三)突囉阿你乞縱缽你(十四)靺虞(十五)靺虞薩嚩黎(十六)薩嚩囉尾戍憚你(十七)母達囉(二合十八)母達囉(二合)尾戍憚你(十九)薩缽唎縛嚟(二十)三漫多缽嚟嚩嚟(二十一)阿揭囉(引二合)弩么底(二十二)遏他(二合)娑憚你(二十三)僧羯囉(二合)尼么掣憚你(二十四)戍嚟(二十五)戍囉寐唎曳(二合二十六)阿(引)褐囉(二合)尼(二十七)烏波那末底(二十八)你那嚟(二合)設你(二十九)三曼多波嚟普里也(二合)揭帝(三十)馱羅(引)弩揭帝(三十一)阿你迷設你(三十二)阿傘你迷設你(三十三)陁(引)囉尼揭帝(三十四)你馱那缽唎戍憚你(三十五)阿弩達囉毗婆枲你(三十六)跋致囇(二合三十七)跋達囉(二合)筏帝(三十八)莫異(三十九)莫企筏底(四十)珊馱(引)囉尼(四十一)烏筏馱(引)唎尼(四十二)阿難多缽囉(二合)皤吠(四十三)缽囉(二合)步(引)多缽唎嚩嚟(四十四)設你(四十五)缽唎(二合)些設你(四十六)摩訶嚩迦(引)世(四十七)阿迦(引)舍娑牟薩囉尼(四十八)弭底彌囉迦囉尼(四十九)薩婆若缽他(上)毗輸達你(五十)涅槃那缽他(上)珊那唎設你(五十一)莎訶

“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印法教法門,一切諸法悉入其中。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如說修行,具勝辯才、差別智慧,能善了知最勝出離陀羅尼句。云何名為勝出離句?陀羅尼曰:

“娑(上)揭囉阿(上)缽演多(一)蘇迷(上)嚧囉怛那婆揭囉珊你折耶(二)阿毗怛你(三)阿三毗怛你(四)阿卑靺嚟(五)拔折囉(二合)珊你(六)涅陛設你(七)阿乞芻(二合)毗你(八)阿僧乞芻(二合)毗你(九)阿乞沙(二合)耶(十)阿避夜已(二合十一)乞沙(二合)耶阿缽演帝(十二)阿乞師(二合去)那乞沙演多薩姪里(二合)世(平十三)阿缽唎乞沙(二合)曳(十四)阿毗乞疏(二合)避你(十五)阿毗揭嚟(十六)阿毗揭羅若那揭囉尼(十七)莎訶

“無邊莊嚴,此勝出離陀羅尼句。若有菩薩,於此法中精勤修習,則能增長智慧如海,能以大慈慰喻眾生,言:‘我授汝廣大法藥,破滅汝等無明黑闇,拔除汝等無始無終生死煩惱、憂苦毒箭,亦令汝等愛縛當解,超度一切生死瀑流。’作大法光,使諸眾生善根生長,能得究竟永拔濟故。如是善人為善導首,能令入於一切智智,亦復不令有一眾生從此無上大智退失;能以大慈普遍一切,令諸眾生於未聽受與義相應,寂滅厭離,無生智門,得無礙辯。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欲說法時,云何於此陀羅尼句,繫念現前令法不斷?謂諸菩薩處師子座,以無礙辯思惟如來無量功德,由於方便廣大智慧,令善巧地極清淨故。若諸眾生,於聽法所來雲集時,當於彼所發生大悲,於諸眾生起大慈心,以廣大智決定理趣,如實開示令不增減。知諸眾生意樂差別,以善分明決定語業及文字句,廣為宣說;由是說故,能令自身善根增長,以清淨法攝客群生。如來能以無量譬喻,開示演說如是法聚陀羅尼門;汝等若能如是宣說無上正法,是則住於佛所作事,速疾圓滿四無所畏。

“無邊莊嚴,如是菩薩以大方便清淨智慧,善能修習起神通業,所有諸法即能攝取廣大智聚。此中何者起神通業?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神足中,以如虛空無所依想,善能分析大種積聚。如來成就無礙智見、無邊智見,以智見力於一切法得善巧智,能善決定無有少法而可了知,住無所得,住無等等,亦不與俱;住阿蘭若,住無執著,住清淨智,無有少法不知不見,遠離黑闇無有障礙,善住無量無邊智見。是故如來平等見覺,一切諸法如幻如夢,及能開示無名法想。是故我等應隨佛學。如來智慧無有障礙,能善了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令諸菩薩安住平等起神通業。由是成就神足現前,由是神足加持之力,於戒定慧及以解脫智見、淨施法智善能安住。由此能得真實加持,攝受無量差別神變,於梵世間而得自在,處師子座擊大法鼓,令諸眾會皆悉歡喜,及為眾生作大利益。

“無邊莊嚴,譬如大鐵輪圍山王,以諸眾生業增上力,於此世界圍繞而住,不令眾生嗅地獄香、聞地獄聲、見於地獄。如是菩薩於此法中,善修學已,為諸眾生,除滅一切有障礙法,授與一切無障礙法。如是菩薩,以金剛智攝受善巧,於此法教悟入甚深,住無所得甘露灌灑。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魔、蘊魔、天魔所不能損,縱於死時雖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於空性、無相、無願,於一切法無所分別,不生不滅,不墮不起,不來不去不住,不染不淨,亦不怯弱,無有障礙,無有所得,舍離憍慢其心謙下,內離迷惑善了於外,見聞覺知所不能攝,了知諸法皆悉平等,如實入於如來法中。以不虛妄,無有變異,安住真如,此即名為諸菩薩等所入般若波羅蜜門。於此住已,則能成就無邊智慧。由是慧力,能使入於不思議智及諸如來秘密言說,於一切法能善了知,隨覺無間、等菩提故。隨覺無間不可思議,等於菩提不可思議;隨覺無間無所分別,等於菩提無所分別。了知無間及菩提法,無所得故,彼亦不作無間差別,不作菩提平等之想。無間、菩提不作不壞,不集不散。於此義中能作業者,於此所說寂靜法門,而不執著,亦不分別諸業果報,能善了知業果平等;以平等故不得業果,亦不分別,亦不執著。何以故?彼於煩惱及以業障,獲得輕安,遠離結因,於諸法門能得照曜,於此陀羅尼品能得光明。彼住如是清淨門故,能於十方世界游化,具清淨行無所住著,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於諸世間天人之中,堪為福田親近供養。

“無邊莊嚴,我說供養住第八地諸善男子功德無量,何況菩薩於如是法而修行者!若於菩提及以眾生,眾生之法乃至世間之法,無有所得,亦不分別及諸戲論,彼人則能了知此法,如說修行,能消世間廣大供養,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修學此法,於諸供養,一切所有皆悉具足,離諸怖畏乃至能舍一切身命。彼於諸法無所攝受,而能攝受廣大之法,處無畏座作師子吼,降伏外道及外道法,摧滅波旬及魔軍眾,能除眾生一切覆障,當以法船渡諸眾生,當示眾生一切智道,當能安住一切眾生於隨順道,當能令彼一切眾生隨順聖諦不相違逆,當為眾生開示一切菩提分法,當以法施慰喻眾生,當令眾生能得法喜。

“無邊莊嚴,若有於此陀羅尼門能忍信受,則與得受菩提記人等無有異。彼既聞法,當於己身而自授記:‘如來法王施設此法,開此法藏,而能安立此陀羅尼印,及能建立此諸法門,攝受我等,是我等父,哀愍我者。’

“無邊莊嚴,若有菩薩以勝意樂,能於我所起於父想,彼人當得入如來數如我無異。

“無邊莊嚴,於此陀羅尼門法品之中,此是第二出離陀羅尼印,演說法藏。

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一

爾時,世尊觀察四方,作如是類種種神通;以神通力,令此眾會諸菩薩等見於十方無量諸佛,及聞諸佛所說之法。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汝觀如來,於一切法無有所作,無數離數及寂靜數,能作如是自在神通。如來之力、無畏如是。

“無邊莊嚴,如來之性,不一不異,非不一異,無所有故;非有非無,無有自性,非無自性。應如是知如來之性,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如是見者,亦復無有少法可見。若不可見,則無所有,亦無所取。

“無邊莊嚴,如來之性,無少真實、少不真實。若少真實、少不真實,是則應言有如來性、無如來性。如來之性離有離無,亦不曾離。

“無邊莊嚴,一切諸法自性本性,猶如虛空。如是法門,諸佛如來未出世時,所未曾說。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如是解者,則能發生無量辯才,於諸法中能為照曜,於佛無畏而作光明。

“無邊莊嚴,言無畏者,謂得如來最上無畏,能於少法不攝受故,不增長故,不可得故,不遍得故,不隨得故。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不增減、不遍增減。諸法自性本性常住,法界住性,法界定性。

“無邊莊嚴,一切諸法住法定性,如是無有不可得故。一切諸法皆妄分別,不以業報而得成就。是故能入一切諸法無業報門,如是諸法無自性故,不如實故。諸業於果非生滅因,於滅趣道亦復非因。如來但以世俗施設,說一切法有因非因,因自在故,無有因故。此是如來無畏之地,如來具足無量辯才故,能得入大無畏地。

“無邊莊嚴,云何無畏?謂諸如來四無所畏。此四無畏,緣覺尚無,何況聲聞及余世間!何等為四?一者唱言:‘我是如來應正等覺,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立論於我,言我不能覺了諸法,無有是處。由此能得最上無畏,於眾會中正師子吼,我能演說無上甚深廣大法教。’二者唱言:‘我是一切諸漏盡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立論於我,諸漏不盡,無有是處。由此能得住於安樂,我開示此無量俱胝劫所積集無上法藏。’三者:‘我所宣說出離覺了,於彼修習正苦滅盡。或天世間,立論於我,若苦盡道不出離者,無有是處。我不見此相,我不見此相時得安樂住,為諸眾生示現此法種性,於眾會中作師子吼。’四者:‘我所宣說諸障礙法。於此或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眾,立論於我,於彼習行無障礙者,無有是處。我不見此相時得增上安樂住,我於眾中正師子吼,我能轉此無上法輪,一切外道諸天世間所不能轉。’

“無邊莊嚴,此是如來四無所畏。此中菩薩勤修學時,速疾獲得無畏之地,於人天中最為殊勝。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由善修習虛空相故,則能發生不可思議遍清淨門。由是門故,於一切法最初了知,見一切法等虛空相,無二無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然於虛空亦不分別,亦不戲論,得義善巧,無少法界所從將來,亦不將去,亦不積集。乃能觀察一切諸法,無有積集,不來不去。於一切法行無所行,燃大法炬,為諸眾生作法照曜。

“無邊莊嚴,汝觀此法,能為菩薩幾許利益?幾許事業?謂佛十力、四無所畏,亦復無有少法可得,亦非不得。

“無邊莊嚴,一切諸法等虛空相,為得義利、開示演說、業所依事及彼業因,於中亦無義利可得。

“無邊莊嚴,此甚深法,一切世間之所難信。一切世間皆是滅壞虛妄建立,由是於此法毗奈耶不能信受,亦非世間能知世間,皆悉非法,以執著故,言有世間及安住處。假使乃至法想執著,亦無有法而可執著。由於非法起執著故,則與如來及所說法,共興諍論。又不能了一切諸法自性本性,復與無生法等相違。是故於此甚深法教,不能解了。

“無邊莊嚴,我為一切天人所信,如實語者,無諍論者。如來世尊息諍論故,舍離蘊故,開示演說如是法教,於中無蘊亦無蘊盡。

“無邊莊嚴,一切有者,所謂一切善不善法,於中都無善不善法,善不善法皆悉寂靜,善不善法各不相知,善不善法不相映蔽。以善不善執著因緣,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悉無記,以彼真實善不善法不可得故。若不可得則無有記。何以故?於中無因,無因可見。

“無邊莊嚴,汝今當觀一切諸法皆悉無記。若諸菩薩如是覺已,於一切法無記言說,亦不可得。如是法門為諸菩薩,於不善法如實見故,得舍圓滿於法不住。以無記門證入諸法,是無記門彼則非門。若非門者則不可得,若不可得彼則清淨,此是諸菩薩所入陀羅尼清淨法門。由是門故,得一切法光明照曜,於諸法中無有愚闇、迷惑、猶豫,及能獲得無礙法智、慧眼清淨。

“無邊莊嚴,於此法中應生願樂。云何願樂?謂於諸法無所取故,無有執著。究竟離舍超過攝藏,無希求故。於善不善一切有為及世間法,不觀待故。此是無上不放逸地,離攀緣地,於諸法中無有所住,不來不去,無所建立。此則說名慧眼清淨究竟遠離。無所取故,善能觀察舍離一切自性本性,此名慧眼。言慧眼者,所謂盡滅厭離智性。如是智性,無生無作,本性寂靜,亦復不與寂靜相應,斷相應故,亦復非斷,亦非無斷,無缺無減。此則名為清淨慧眼無戲論道。由是慧眼得成就故,以大慈悲攝諸眾生,令其發心住緣眾生無盡妙行,及能覺了一切諸法,無有我、人、眾生、壽者。彼若證得大菩提時,決定當能開示演說無上法藏,及能清淨陀羅尼門,為諸眾生種性教法不斷盡故,應置法印。”

佛復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此陀羅尼清淨法門,一切諸佛常所護念攝受開演。住於十方三世諸佛,亦皆宣說如是法門,為諸菩薩開示三世平等法性,由是能於三世諸法如實悟入此之法門,成就菩薩清淨三世總持慧故。彼諸菩薩無有世想,於善不善了知無二,而能生長種種善根,身語意業悉皆清淨,能遍清淨無量法門,為得清淨總持慧故;亦能開演無起作性清淨法教,復能開示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猶如虛空,又能示現廣大慧光,而為開示清淨智故;亦能開示一切諸法及與菩提如虛空性,而為示現一切智智道清淨故;又能開示清淨道法即是菩提,隨其所願得圓滿故;能正了知演出實諦方便善巧,而能宣說無分別諦故;能善開示諸佛智慧,隨順覺了一切義故。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善修學者,能速清淨菩提資糧,得住菩提無有遠近,不與少法共相違背,亦不於此所說諸法而見遠近,不以法及非法隨見菩提,通達菩提絕諸顯示;能以平等無顯示義了知菩提,及觀諸法寂靜義時,不分別菩提,亦不見寂靜、不寂靜義,非寂靜外見不寂靜,無有少分能觀見想,於一切處能清淨見,亦無少有可能清淨。此是諸菩薩清淨智門,由此門故,而能隨念諸佛如來無邊法藏陀羅尼門;能遍了知諸有情類自性本性,為諸有情開示演說此諸法藏;能遍清淨諸智慧業、諸所願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等覺已,增上意樂終不退轉;及能隨念善清淨願,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而能習行,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一切如來善巧法藏,皆現在前;及能示現無量無邊大法光明,身常安住諸佛智境。

“無邊莊嚴,此無量無邊法門,誰之增語?

“無邊莊嚴,無量無邊者,謂一切法,地、水、火、風、虛空、識界,皆無量故;欲界、色界及無色界,諸有情界無有量故。然無少分諸有情界可得了知,有情無故。如是,如是,此有情界不可得、不可了知,界無有故。是故諸法等涅槃界,趣入涅槃。一切諸法皆同趣入不可說處,於涅槃界無有少分而可說故。涅槃界中無有障礙,亦無蓋覆障礙,蓋覆永清淨故。是故涅槃界清淨最清淨。是涅槃界,界亦非界,遠離界故,無有界故,超過界故,然以似界方便顯說。所言界者,安住非界及非非界,於言說中亦無有界,但以語言顯說諸法。所有言說及能說者,皆不可得、不可了知,一切言說即非言說。如是一切言說,如虛空性等入虛空。由是地界不能言說,無能說力,乃至空界不能言說,無能說力。言識界者,由是但以語言顯說諸法,而彼識界,界亦非界,不入諸界,不與界相應,非不相應,從虛空生,入於虛空。如是識界,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隨其空分之所攝受,趣入虛空,不可施設,不可睹見。若不可施設,彼無所作,余緣相應說有識界。此是菩薩之所入門,一切諸法本性自性,猶如虛空。以依法界開示演說,而亦無有諸法之界,界非界故。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虛空。量難得故,顯一切法皆虛空性;諸法本性如虛空故,但以語言開示演說。

“無邊莊嚴,汝觀如來智所演說,爾所清淨。彼無法可生,亦無法授與。如是清淨法教,是諸菩薩不顛倒智。是故汝等,應當願樂不由他緣智,得無分別、不增分別,及能清淨不可言說理趣法門,由一切法智清淨故。”

佛告無邊莊嚴:“諸飛鳥類,於何所行?”

無邊莊嚴白佛言:“世尊,行於虛空。”

佛復問言:“虛空,復何所行?”

答言:“世尊,如是虛空,無有所行。”

佛言:“如是,如是,一切諸法猶如虛空,無有所行。行無所行法不可得,是故諸法無有所行,亦復不行。諸法本性無有可行,及無可說。而此法門為諸菩薩得虛空智清淨故轉,此是無邊光明法門,普遍照耀無量無邊猶如虛空,彼之光明普遍照耀亦不可見。菩薩得是門已,能遍觀察十方世界,及能隨見一切世間。

“無邊莊嚴,此是菩薩智所知地、通達智地,而非一切他論者地,彼不能說故。此法理趣是不可說法印,語言顯示不可得故。是故一切諸法不印,亦不增印;了知不印,修習善巧故,以虛空印印一切法,以無相印能示現彼虛空無相、無有為相、無語言相,以空無故說此虛空。所言虛空,彼無實體故說為空。以真勝義,應知諸法無,言彼岸。

“無邊莊嚴,我於此中,當說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為虛空句。智清淨故,如空無句,無句清淨,如是應當了無諸句。其句云何?”即說咒曰:

“毗筏嚟(一)毗筏囉(引)弩娑呬諦(二)缽囉(引二合)弩你(三)你珊那(上)尾筏囉尼(上四)阿毗夜(二合)筏伽(引)賒珊奈設你(五)缽囉(二合)皤(去)嚟(六)缽囉(二合)皤(去)囉弭輸達你(七)涅毗羯鞞(八)阿(引)迦(去)賒三摩筏娑囉尼(上九)你省(上)霓(十)省(上)伽(上)波揭底(十一)省(上去)伽(去)毗(去)折你(十二)阿(引)娜(上)馱你(十三)阿(引)馱(去)曩毗揭帝(十四)姜(去)乞沙(二合)掣(去)那缽唎羯么(十五)遏掣(去)泥(十六)阿弩缽掣泥(十七)阿三(去聲)冥(十八)阿娑么娑迷(上十九)地毗耶(二合)若曩阿(引)呵囉寧(二十)缽囉(二合)攘斫芻毗輸馱你(二十一)設黎耶(二合引)播那耶你(二十二)地孕(二合)祇烏怛囉尼(二十三)阿喻雞(二十四)阿毗喻雞(二十五)阿三缽囉(二合)喻雞(二十六)阿毗缽囉(二合)喻雞(二十七)阿紇囉(二合)缽馱涅賀嚟(二十八)涅提賒缽馱毗輸達你(二十九)阿底多(引)那揭多缽囉(二合)底逾(二合)般那毗輸達你(三十)訖唎(二合)多缽唎(二合)羯么毗你諦(三十一)曩多(引)囉他(二合)弩揭諦(三十二)阿僧羯囉(二合)冥(三十三)阿訖囉缽馱毗輸達你(三十四)缽馱缽囉(二合)陛馱攘那毗輸達你(三十五)涅皤斯(三十六)阿(去)皤婆毗輸達你(三十七)三漫多奈賒地賒毗耶(二合)筏盧羯寧(三十八)弭囉(引)瘧(上)缽馱涅訶嚟(三十九)缽囉(二合)若弭輸地(四十)嗚(上)皤(去)娑阿缽囉(二合)冥迦囉尼(四十一)阿矩羅波(二合)達摩奈唎設那弭輸達你(四十二)步多(去)遏囉他(二合)珊奈唎設你(四十三)阿怒耄馱遏他(二合)弭輸誕你(四十四)娑竭囉質多弩缽囉吠世(四十五)謎嚧缽唎僧薩他(二合引)寧(四十六)囉濕弭(二合)缽囉(二合)多缽你(四十七)薩婆路迦(引)地缽帝耶攘囊尾輸誕你(四十八)阿缽囉(二合)底褐多(四十九)阿僧伽攘那奈唎(二合)設寧(五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演說虛空分段之句,無有分段,遍無分段。無分段故於中無句,無句清淨。由一切法句清淨故,為彼發趣住大乘者,希求甚深清淨法者,由如來力所加持故,此諸咒句而得流布。

“無邊莊嚴,若善男子愛樂現證大菩提者,欲為眾生作利益者,於此咒句雖未曾聞而能悟解;若有非人或淨居天,持此咒句當授與彼。若有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諸天子等亦持此咒而授與之。”即說咒曰:

“烏波僧荷嚟(一)娑荷嚟(二)紇唎(二合三)室唎(二合)地唎(二合)底弭輸誕你(四)羯量曩遏他(二合)涅弟閃缽囉(二合)底皤底(五)質多末弩弭攘那弭輸誕你(六)阿(引)地耶(二合)怛么(二合)么呬遏馱缽唎輸誕你(七)揭底枲蜜里(二合)底末底(八)阿(引)褐囉你岌多(九)岌多缽底(十)薩嚟(十一)薩囉筏底(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雪山中。彼等天神,若如來力之所加持,而能授與諸說法者法之光明。”即說咒曰:

“末底弭輸誕你(一)蘇育多寐唎曳(二合二)阿竭囉(二引)呬多缽馱涅荷唎(三)阿枳邏(引)枲你(四)阿弭邏枲你(五)郁他(引)曩三半寧(六)弭你多三么(引)那缽底(七)末底阿揭羅(二合)怒櫱諦(八)”

大寶積經卷第七

第二無邊莊嚴會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二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雞羅娑山。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六根清淨,於諸演說開示法時,助其語業令相續說。”即說咒曰:

“缽囉(二合)多缽怛底(一)吠嚧折那筏底(二)沒陀末底(三)嚩蘇末底(四)達摩末底(五)遏三缽囉(二合)謀(上)沙筏底(六)粵皤珊奈唎設曩筏底(七)烏波僧荷囉涅弟賒筏底(八)”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娑羅林。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身語意業皆悉清淨,及能令彼言音清徹,謂美妙聲、可愛樂聲,及能授與愛語不相違語。”即說咒曰:

“涅囉(引)藍婆阿孽囉(二合)羯嚟(一)乞曬么毗制曳(二)涅皤娑筏底(三)涅荷囉筏底(四)烏闍筏底(五)烏波曩酩底(六)烏波僧荷囉羯囉尼(上七)阿(引)尾舍他(八)伊荷馱囉尼目谿(九)達摩目谿(十)達摩波吒嚟(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雪山南面。彼等天神為說法者,於此法中勤修行者,樂求法者,愛樂法者,益其精氣。”即說咒曰:

“羯唎耶(二合)曩遏他(二合)微薩若你(一)驕賒唎耶(二合)怒孽帝(二)嗚播(引)耶僧仡唎(二合)呬(引)帝(三)微寧目帝(四)扇(引)多缽那微薩囉你(五)烏皤(引上)婆耶賒筏底(六)。”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大海岸。彼等天神為聞法故,為諸法師而作安樂。如來為欲利益彼故,說此咒句。及天帝釋亦能授與此諸咒句,此是能攝帝釋等句。”即說咒曰:

“么棄缽底(一)么蘇莽底(二)泥(引)婆(上)阿囉(二合)若(三)舍至缽底(四)薩婆阿蘇囉曩(五)涅羅(二合)伽(引)多你(六)未而曬(二合)野(七)素缽囉(二合)底瑟恥多(八)缽囉(二合)莽阿囉(二合)娜怒(上)比(九)阿素囉(上)喃(十)泥嚩南(上)阿地缽碪(知臨切十一)薩那(上十二)布囉塞仡唎(二合)睹(引)呬涅(十三)泥微呬庶(上)皤(上)細(十四)嚩(引)娑嚩薩那(十五)布爛奈囉(十六)都(十七)多(引)閉肆(十八)阿素囉(二合)薩那(十九)墮喏(上)阿[走+乞](其迄切)林(二十)多嚩(二合)缽施埵(二十一)微圖孕(二合)肆多(二十二)么訶素囉(二十三)阿素麗那囉(二合)缽囉演底(二十四)避(引)多多囉(二合)悉多(二合二十五)那羅地輸地賒(二十六)那莽勃陀肆也(二合二十七)已曷底(二合)使曳(二合二十八)曩么獄(去)多囉(二合二十九)摩訶野舍(三十)泥嚩(引)阿素囉肆酩(三十一)僧孽囉(二合)名(上三十二)勃陀攝陀(三十三)阿耨多囉(三十四)室囉(二合)末斯(三十五)泥嚩微誓耶(三十六)那么勃陀(引)底曩(引)莽斯(三十七)僧(上)羯囉(二合)么闡(引)那(去)斯末捻(引三十八)勃陀囊(引)銘曩嚩呬多(三十九)微誓曳素(四十)多多泥嚩(四十一)阿素囉室者(二合四十二)微寧多[口+梵](四十三)訖里(二合)多(引)帝(四十四)囉乞沙(二合)泥嚩(引)南(上四十五)么努沙(引)南(四十六)囉乞沙(二合)三(上)尾那(四十七)曳翳訶(四十八)達么你泥世(四十九)污多囒(二合)底(五十)素(引)缽囉(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五十一)寧疙(魚近切)里(二合)呬多(五十二)多嚩(二合)夜(引)阿素(引)囉(五十三)阿囉(二合)去灑(二合)娑藥叉緊那囉(五十四)曩(引)伽鳩盤吒步多多你(五十五)毗舍(引)遮那曩嚩多他(五十六)阿者羅悉他(上二合)曩(五十七)缽囉(二合)缽睹肆(五十八)印那囉(二合)印那囉(二合五十九)布囉(二合)塞訖里(二合)多(六十)阿底嚴毗(引)囉(六十一)扇(引)旦(引)者(六十二)阿孽囉(二合)布路沙(六十三)細(引)尾囊(六十四)缽囉(二合)攘漫睹(引)肆(六十五)泥末那囉(二合六十六)勃地么(引)多他微庶路(二合)多(六十七)阿(引)末舍翳訶(六十八)素多囉(二合)肆氏(六十九)阿囉(二合)乞沙(二合)三(上)末娜呬多(七十)娑訶薩囉(二合)泥多囉(二合七十一)素(引)目佉罨播娑(二合)麗(七十二)缽唎嚩(引)履多(七十三)污波悶攘(汝陽切)薩嚩(二合)甘羯忙(七十四)布囉(二合)迷呬睹肆酩(七十五)野訖唎(二合)檐(七十六)阿底缽始遮(七十七)阿努缽囉(二合)沒多(七十八)阿者羅素缽唎(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七十九)訖里(二合)膽呬(八十)據舍藍布囉(二合)迷(八十一)么怒世(引)數(八十二)忙呬(引)缽底(八十三)布囉嚩(二合)虛牟肆(八十四)泥嚩(引)南(上八十五)布誓(下音誓)印底(八十六)答嚩忙努(引)沙(上八十七)勃陀肆野(二合)訖唎(二合)得嚩(二合八十八)薩得迦(二合)藍(八十九)布闍陛殺底(九十)帝莫呼(九十一)么訶嚩莽寧(九十二)微者藍皤嚩南者(九十三)素庶(引)皤底(九十四)泥嚩來野肆(去九十五)莽地野(二合)肆氏(九十六)野去疏(二合)呬(九十七)播履嚩履睹(九十八)缽囉(二合)灆磨(九十九)呵唎磨[合+牛]者(一百)多嚩肆迦(一百一)微舍那阿疙囉(二合)嚩(引)呬(一百二)娑哆底么底(一百三)素囉多缽囉(二合)底(一百四)娑囉多娑多他(一百五)缽囉(二合)部(引)薩建陁(一百六)阿你囉者莽囉者(一百七)摩訶磨霓(一百八)摩訶薩建(引)陁(一百九)摩訶計都(一百一十)素缽囉(二合)地者(一百十一)摩訶磨囉(一百十二)翳帝藥叉(一百十三)摩訶帝喏(一百十四)阿囉(二合)乞羼(二合)底皤嚩南多嚩(一百十五)摩護藥叉缽唎(二合)嚩(引)[口+路](一百十六)曳那輸皤肆嚩娑嚩(一百十七)摩素薩嚩嚩素底喏(一百十八)摩訶帝喏摩訶仰你(一百十九)摩訶缽囉(二合)訶囉怒制嚩(一百二十)阿尾呬(上)娑那耶(引)多替嚩者(一百二十一)素名嚧暮囉陁你(二合一百二十二)多嚩嚩娑嚩(一百二十三)薩嚩泥嚩(一百二十四)布囉塞訖唎(二合)睹(一百二十五)庶(去引)婆底(一百二十六)婆嚩曩污婆(引)娑(一百二十七)缽囉(二合)磨悶者肆(一百二十八)底喏娑(一百二十九)”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帝釋等句。若善男子趣菩提者,於彼後時有諸眾生攝受法者,及為眾生攝法善巧得安住者,由是諸句,天帝釋等而當授與此等諸句。”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並眷屬句?”而說頌曰:

“於彼住夜叉,無忿無擾亂,

多聞之長子,及父鹹恭敬。

刪闍耶夜叉,及諸勝軍旅,

而常擁護彼,愛樂此法者。

持國大神王,恆將諸眷屬,

彼亦常衛護,善說此經者。

醜目之眷屬,自身與軍眾,

若能住此教,一切當擁護。

增長王亦爾,軍旅及諸眾,

愛樂此法者,普皆作衛護。

幢幡大幢力,此住於東方,

大稱羅剎斯,彼皆攝入此。

而於此法門,有能受持者,

自身與眷屬,常親近守護。

藍婆毗羯遮,並及悉馱多,

奚離末底等,此皆住南方,

侍衛於帝釋,彼皆攝入此,

擁護益精氣,一切智者說。

劍離三蜜多,及伽羅系翅,

並與蜜室多,名稱羅剎斯,

皆住於西方,此等皆攝來,

說法了義者,一切常擁護。

實諦有實諦,名稱羅剎斯,

深信於此法,彼住於北方,

佛為擁護故,攝彼來入此,

由如來威力,一切合掌住。”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並諸眷屬侍從內宮令入之句?”即說咒曰:

“散寧微舍你(一)摩訶(引)薩嚟(二)摩訶揭你(三)摩訶揭若你(四)缽囉(二合)步(引)多微誓曳(五)馱嚩(二合)社阿孽囉(六)汙播嚩(引)薩你(七)阿你邏(引)細曩睹娑呵(八)曩曩筏囊奈賒你舍(九)折埵唎(引)路(引)迦播(引)囉你(十)睹肆銘囉(引)若曩污折地(十一)阿(引)吠設娜(十二)伊訶薩曼嚩(引)呵囉他(去十三)勿囉(二合)[口+誓]寧[薛/女]囉(二合)訶(十四)薩迷折突地舍(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摧伏魔波旬句?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咒曰:

“蜜底麗(二合一)蜜多囉嚩底(二)迦路寧(三)迦[口+路]曩嚩底(四)微步(引)底(五)微步(引)多嚩底(六)缽囉(二合)牟折你(七)缽囉(二合)牟折囊嚩底(八)訖唎(二合)多訖唎(二合)多嚩底(九)阿怒仰酩(十)阿怒仰莽嚩底(十一)鄔播(引)多掣娜你(十二)伽(引)么微嚩攘你(十三)底唎(二合)瑟曩(二合)娑牟姝(去)殺你(十四)你[薛/女]唎(二合)呬(引)多忙(引)囉嚩藍(十五)嗢多囉囊嚩底(十六)缽囉(二合)底與(二合)多囉嚩底(十七)鄔閉(引)去沙(二合)怒娑呬帝(十八)阿(引)灆么囊微輸馱你(十九)寧那囉(二合)舍曩(二十)阿三(引)暮(引)訶你(二十一)你瑟吒(二合)缽囉(二合)半(引)者寧(二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摧伏魔波旬句。由是句故,不令天魔及諸軍眾而得其便。”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彼大梵天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咒曰:

“阿地缽底(一)摩訶悉他(去引二合)曩(上)筏底(二)娑嚩(二合)琰訖唎(二合)多(三)悉他(引二合)曩酩底(四)曩曩摩護微尾馱(五)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二合)曩伽囉曩(六)阿地伽薩他(二合)曩缽底(七)庶馱薩他(引二合)曩[薛/女]睹(八)娑含(引)缽底(九)阿地羯爛(引二合)多(十)微庶(引)馱曩(十一)庶婆缽唎(十二)缽囉庶皤(引)地目多(十三)缽囉(二合)勃多(二合)室唎(二合)多(十四)你嚩(引)娑囊(十五)缽囉(二合)步(引)多(十六)缽囉(二合)皤(十七)你[薛/女]囉(二合)蹊(引)多伽(上)么(十八)娑嚩(二合)悉底(二合)伽(引)么(十九)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引二合)曩(二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大梵天句。由是句故,大梵諸天能授與彼諸說法師清淨妙善等引梵行圓滿文句。”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咒曰:

“微輸(引)馱曩嚩底(一)案底么伽(引)嚕你(二)伽(引)么磨嚩(三)鄔娑(引)多(上)你(四)缽囉(二合)涅酩多(引)你(五)缽唎(二合)演多(六)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波悉他(二合)曩缽耶(引七)嚩娑(引)曩(八)阿(引)賴耶微輸(引)馱你(九)阿(引)攘缽演多伽囉你(十)案底么泥(上)舍(十一)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播悉他(引二合)寧(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由是咒句,而能授與諸善男子我諸法藏。”

佛言:“無邊莊嚴,若有天王、人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及諸龍王,或大威德、小威德者,若信不信諸眾生等,我皆授與陀羅尼句,令其信者,於此法中獲增上信;其不信者,默然舍之,不令得起語言諍論。說此法時,若有來作障礙留難而悉摧伏。此中何者是能攝取淨信者句?”即說咒曰:

“愚嚧那(上)嚟(一)阿者缽麗(二)娑嚩(二合)毗涅呵(引)囉(三)句末泥(四)涅攘曩缽囉(二合)底微嚧異寧(五)只多珊者曩你(六)只多缽唎(二合)羯酩(七)只多三(上)缽囉(二合)娑(引)那(上)你(八)么曩肆也(二合九)呵唎灑(二合)伽囉你(十)微攘曩肆也(二合十一)阿怒娑嚩(二合)底(十二)阿怒達么努閉去灑(二合)寧(十三)呬都珊那唎舍你(十四)多他阿去殺(二合)囉缽那(十五)涅泥(上)舍(十六)輸(引)地多(上)嚩底(十七)野他(引)[薛/女]多(十八)野他努句路(上)播么(十九)鄔播莽涅泥(上引)舍(二十)微庶(引)地多(二十一)怛多囉(二合)伽(引)麗(二十二)曩者羯答微閻(二合二十三)三缽囉(二合)娑(引)娜遏他(二合)睹娑么(二十四)野他(引)怒句懶者目佉(二十五)鄔波僧賀囉喻舍(二十六)阿(引)舍耶肆也(二合二十七)微庶(引)地耶(二十八)野他庶(引)地底(二十九)羅去灑(二合)曩羅去灑(二合)你(三十)羅去灑(二合)曩嚩底(三十一)羅去灑(二合)囊微輸馱你(三十二)缽囉底吠馱遏他(三十三)珊那唎(二合)舍你(三十四)句舍囉冒他薩謎呵(三十五)缽囉(二合)微者曳(三十六)娑么娑囉你(三十七)訖唎多(引)怒阿囉(二合)去史(二合三十八)薩底也(二合)遏替(三十九)薩底也(二合)南(上四十)素微輸(引)地帝(四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淨信者句及授與句,由是當能授與說此法師善品及義。善男子,我今復說摧伏不信者句。”即說咒曰:

“去灑(二合)迷(一)去灑么嚩底(二)迷多囉(二合)缽唎(二合)羯么(三)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二合引)寧(四)伽[口+路]囊缽囉(二合)底邏(引)婆(五)呬多努劍跛(六)散喏曩你(七)僧揭囉(二合)呵嚩薩睹(二合八)呬多嚩薩睹(九)散那囉(二合)舍你(十)缽唎(二合)嚩喏你耶(十一)嚩喏你(十二)簸跛咩多囉(二合十三)細嚩你(十四)曩坦多囉(二合)泥世薩他(二合)答微耶(二合十五)野多囉(二合)尾揭囉(二合)呵嚩底怒(十六)薩摩[薛/女]爛(二合)陀(十七)缽囉(二合)那(引)邏你(十八)鄔波蔗(引)囉珊那唎舍你(十九)你舍囉(二合)夜微庶(引)馱你(二十)阿(引)多么(二合)怒伽酩(二十一)缽囉(二合)鄔波僧呵囉(二合)你(二十二)涅酩多(引)你(二十三)阿怒囉去沙(二合二十四)缽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寧(二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調伏不信者句,由是不令造諸過惡。直爾善法尚多憎嫉,何況於此無上法教!是故此諸咒句,為滅一切諸過惡故,為斷一切煩惱故轉。

“無邊莊嚴,我見眾生心無淨信,或欲斗諍,或欲損害,或欲惱亂,而來親近如來。知彼心所動作,隨其種類,以諸法門而作覺悟,令其舍離不善尋思,及令發起諸善根因。

“無邊莊嚴,如來安住於十八種不共法中,能善了知眾生心行,及能了知心所攝法。

“無邊莊嚴,何等名為十八佛不共法?

“無邊莊嚴,所謂如來於某時夜,現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於其中間無有誤失,無卒暴音;無忘失念;無不擇舍;無種種想;無不定心;精進無退;念無退;志欲無退;等持無退;慧無退;解脫無退;解脫智見無退;一切如來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來智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

“無邊莊嚴,如來成就此等十八不共法故,無量智見力悉皆成就故,能開演此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為於不信一切有情生淨信故,為淨信者於此法門得清淨智。

“無邊莊嚴,如來隨所樂欲,以諸無量種種語言,分別解說此陀羅尼門,亦不能說此陀羅尼門斷疑理趣百分之一,乃至俱胝百千算數及譬喻分。何以故?此諸法門是無量門、不思議門。此所有門,能得一切智智轉故。

“複次,無邊莊嚴,由此如來以無量異名,今為汝等開示演說此諸法門,欲令汝等普遍了知無量法門,得陀羅尼故。”即說咒曰:

“怛侄他阿(引)唎曳(一)阿(引)唎耶(二合)嚩底(二)阿(引)唎耶(二合)怒(上)揭帝(三)你馱(引)寧(四)你馱(引)曩嚩底(五)嚩睹缽囉(二合)酩(六)嚩囉睹(二合)簸掣那(上)伽囉你(七)阿(引)伽(引)舍微輸(引)馱你(八)阿怒去鎩(二合)簸你(九)阿寧去鎩(二合)簸你(十)阿微[薛/女]多缽囉酩(十一)阿怒播[薛/女](上)底你(十二)涅畔(引)曩缽他微輸(引)馱你(十三)微耶(二合)波你去史(二合)缽底(十四)阿怒播(引)那(十五)寧[口+路](引)馱播囉酩(十六)薩嚩攘涅畔(引)曩(十七)寧那囉(二合)舍寧(十八)”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異名說句。由受持此陀羅尼法門,以少功用,證菩薩位差別妙智,及近大悲。由隨義覺,證得悟入一切法智。

“無邊莊嚴,此陀羅尼句是大良藥,以能除破諸重病故。復能除滅無明無智極黑闇障,隨順明法圓滿轉故。隨何明法圓滿而轉?謂隨順明法智圓滿故,而能現證宿住智明;隨順明法智善巧故,而得出生天眼智明;隨順舍離諸煩惱故,能現證得漏盡智明。由此復能獲得一切所學波羅蜜多無上知見、一切智智見、一切智智地。

“無邊莊嚴,汝觀如來善能如許廣大說法,於諸方便善巧圓滿。

“無邊莊嚴,如來如是成就大智,能善安住一切智智、力、無畏等。此無上寶藏,於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所修善根之所積集。以是緣故,能善安住此諸法門。今為汝等成熟佛法,於法理趣出生善巧,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清淨法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求趣大菩提者,而欲隨我正修學者,於我法教欲擁護者,於諸如來無量法藏欲受持者,於此法中當勤修習,志樂精進,住不放逸不著三界。於一切智智心作意善加持者,於諸色緣清淨善巧善修習者,於受、想、行、識清淨善巧勤修習者,於實諦句出生清淨勤修習者,於諸法中,應可樂求諸清淨智。

“無邊莊嚴,由內清淨故,一切法清淨;由內寂靜故,一切法寂靜;由內寂滅故,一切法寂滅;由內無所取故,一切法無所取;由內不住故,諸法不住;由內滅故,一切法滅;由內無所作故,一切法無所作;由內無來去故,一切諸法亦無來去。

“無邊莊嚴,此諸門句,令諸菩薩內清淨轉,由外本性無分別故不起分別。然能受持清淨陀羅尼門,舍離貪恚,心不貢高,為諸如來之所稱嘆,於諸眾生最為殊勝,作無上主,當能證得無礙智說歡喜辯才,於前後際得清淨智;能遍記別而能隨念中道之性,及能證得無生法忍;能證緣起願殊勝性,及於諸願能遍清淨;當能遍持不共一切法智善巧,所發語言眾皆信受,能於當來雨大法雨。

“無邊莊嚴,菩薩由得陀羅尼故,必定當證無生法忍,逮得一切法清淨智,及能出生如是法智,謂一切法不生不滅。而復證得如是法智,謂虛妄生生不成就,不成就者即便散壞,散壞法者而無所趣。此一切法皆滅壞門,此滅壞門同無生相,若是無生彼即無滅。如實觀察一切諸法,遠離相已,則不執著,則不戲論。

“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無生智門善巧觀察,而能入此諸陀羅尼,由是速能獲無生忍,辯才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若法虛妄生,生已必滅壞,

諸法離於有,於誰可遍持?

諸法既非有,無有無可取,

若法不可得,於何而遍持?

若不了諸法,自性不可得,

彼則行於相,不得陀羅尼。

諸法如虛空,由是說開示,

虛空及開示,二俱無所有。

此二離於有,諸法亦空無,

如是解法者,彼能獲總持。

隨覺無初始,不分別中後,

諸法離分別,一切悉空無。

若處無堅實,不實亦非有,

依諸法真理,云何得遍持?

如是了諸法,自性無所有,

我今略說彼,得清淨總持。

諸法如虛空,亦等於空曠,

以慧常觀察,彼能獲總持。

諸法無所有,不生亦不起,

無有無可取,此云何遍持?

一切法無相,自性無戲論,

一切皆離相,說法無所有。

若能如是解,一切法如理,

彼則無分別,而能得遍持。

諸法以自性,無故不可得,

解了無有義,彼成就總持。

若如是觀察,一切法不染,

智不分別空,彼能持諸法。

無常義空義,苦義及厭離,

若以慧了知,彼智得增長。

示說無所取,涅槃如理義,

堅無分別意,亦不分別法。

由是能受持,諸法不堅固,

無有無所取,寂靜空難見。

若解法已說,於說不分別,

無著無分別,能持此法門。

若解了相已,能了於無相,

彼亦於諸法,不起舍離想。

彼能了此義,正覺之所說,

善巧說秘密,彼能隨我覺。

若如理觀察,無量一切法,

彼舍離諸量,能覺此理趣。

若能觀察法,無名及無相,

能了達此義,彼能增長忍。

諸願與殊勝,及如理觀察,

所願並諸色,不住能違彼。

了此法門義,能如理觀察,

於諸法理中,彼亦無疑惑。

若以慧觀察,一切諸法相,

決定解了者,彼則入無相。

彼於此理趣,能了善安住,

如是無畏者,能速證佛法。

於法不戲論,平等無分別,

了法相應已,於厭離無惑。

於滅不分別,蘊盡寂靜義,

彼於法平等,得如理辯才。

能修習慈悲,利益諸眾生,

善住相應者,彼覺了無上。

若離眾生相,能了法無我,

法無戲論義,如理不戲論。

若聞此法已,能速得淨信,

彼當見正覺,彌勒兩足尊。

彼令我歡喜,於此眾會中,

若有聞此法,彼能作賢愛。

敬愛如來者,是則無破壞,

由聞此法已,能為善賢愛。

若於賢劫中,欲見諸如來,

修學此法門,能令諸佛喜。

無量壽威光,阿閦大名稱,

若欲見彼者,當學此法門。

若欲成菩提,寂靜最勝法,

或求轉輪位,當學此法門。

若樂求最上,善巧總持門,

當於此法學,常應不放逸。

若欲成廣大,最上殊勝願,

求證菩提者,當學此法門。

此經之所說,陀羅尼法門,

能開示諸法,此印最無上。

諸法內真實,以總持開示,

此虛空法門,善決無邊義。

所說諸善門,此法能開示,

總持義善巧,陀羅尼力故。

總持說為慧,能持一切法,

總持義善巧,以慧能了知。

於此異多釋,已善說佛法,

以義正開示,無上菩提分。

差別智善巧,於斯正開示,

若於此法學,證無上菩提。

於此教開示,無上善法門,

得方便智已,應當說此法。

未曾說諸法,此無上種性,

於此義當學,開示甘露句。

智者若欲求,諸佛無礙慧,

若於此義學,當獲最上智。

我於往昔時,無量無數劫,

若不學此法,不證寂理趣。

由我曾供養,無量百千佛,

為是能了知,說此無上法。

我為諸眾生,作無邊義利,

汝等應當作,得此陀羅尼。

若能了知此,陀羅尼門印,

智者由一句,能入此法門。

我智慧無上,亦無有數量,

由我具智蘊,能開示此法。

智者於此求,隨覺菩提義,

於此義法門,無畏當勤學。

智者若欲求,廣大智慧性,

於佛生尊重,當學此法門。

若欲轉法輪,及吹大法螺,

智者應如理,當學此法門。

若欲放光明,普照無邊際,

求於佛法時,於此如理學。

於天人世間,若欲為上首,

彼可學此經,決定一切法。

欲求廣大智,發起諸功德,

樂求佛慧時,於此應隨學。

欲開示法門,樂求於最勝,

無戲論佛智,於此義當學。

若欲樂開示,無礙智所說,

修學此法已,應說甘露句。

若欲照俱胝,無量無邊界,

彼等於此教,應當善修學。

此無上法門,能淨除諸法,

一切法清淨,於此經中說。

種智兩足尊,演此廣大法,

於為菩薩說,此經最無上。”

佛告無邊莊嚴:“是故諸菩薩,於此法教生愛樂已,為攝此法令久住故,復為哀愍諸眾生故,於此法教應當書寫、受持讀誦。

“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彼時中聞此法已,於如來所,以愛樂心而常思念。彼諸人等,當得如來無邊法藏諸陀羅尼,辯才具足,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能具攝受不可思議佛剎莊嚴聲聞菩薩。

“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一切法無戲論者,由陀羅尼清淨門故,此諸法門常得現前,皆能攝受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無邊莊嚴,此是第三陀羅尼門清淨法品。

“無邊莊嚴,於彼後時,若有菩薩,欲隨我學此陀羅尼法門者,當親近善友,遠離惡友。為遍擁護此諸法門,當捨身命受持陀羅尼清淨法印。譬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耀於眾星中最為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於一切契經中,此法光明最為殊勝。一切菩薩皆大尊重故,能出生無量辯才。此無量辯才,應知即是不放逸地。何者是於不放逸地?謂於此法作意思惟,如理觀察不生妄念,如是能令遍忍清淨。若諸菩薩精勤志求不放逸者,於此法門應善修習。為令此法得久住故,心常謙下尊重於法,書寫經卷不離身手。見有志樂希求法者,發心趣向大菩提者,應當為彼開示、流布、教授、讀誦、書寫經卷,乃至隨義而為解釋。如其受持所有法門不應藏匿,願諸眾生得此無上佛法,利益我等,當令一切眾生於諸佛法常不缺減。如是菩薩,於法無吝,常樂施人,於義不秘,盡皆為說,無少法門而不開示。

“無邊莊嚴,應為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汝當受持此法門品陀羅尼門能清淨句。”

爾時,世尊復告尊者阿難陀曰:“汝當受持此法門品!我諸弟子承事我者,亦當受持如是經典。”

時,阿難陀白世尊言:“以佛神力,我已受持。我由成就此法門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

佛言阿難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佛威力及此法門遍清淨故,諸有受持此法門者,及親事我能受持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是故,阿難陀,汝當受持如來法教無量法藏。”

說此法時,於眾會中,無量菩薩即便獲得大法光明;得法光故,無量諸佛所說法門皆得現前,及得近於一切智智,如所樂求勝願莊嚴悉能成就。

“阿難陀,汝觀諸法本性甚深,如是如來能於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又能開示諸法本性,亦復淨除令見清淨。雖說諸法無法可說,亦無能說。”

佛言:“阿難陀,若能如是觀諸法性,便得發生無量智慧。”

說此法時,無數菩薩證無生法忍,無量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阿僧祇劫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復能出生無量辯才。

爾時,世尊加持此陀羅尼門,放大光明,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由此光明,彼諸世界所有菩薩,皆悉得聞此陀羅尼;聞此法已,能遍成熟菩提法分。於彼復有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於爾時,一切眾生皆得安樂。是時,復有諸天雨天波頭摩華,於大眾會諸菩薩中,唱如是言:“願一切眾生得佛智慧。”

爾時,無量辯才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無量辯才菩薩言:“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汝當受持。此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法門,而能照了一切諸法,斷一切疑。是故諸菩薩於此法門,應當奉持。”

爾時,一切大眾為供養法故,以五色華散於佛上。佛說此經已,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眾會,及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一

聞如是:一時,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四萬二千菩薩,八萬四千一切大聖,神通以達,各在十方異佛國會,故來集此。皆得法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逮致總持,辯才無礙,周流十方無數佛土,神通自娛;棄諸外學,降伏眾魔,消諸怨敵;等心眾生,睹一切源,曉了三界眾生根本;普入一切諸度無極,常處閒靜,善權方便靡所不通;諸佛咨嗟宣揚其德,修無數劫奉開士行,積功累德億載兆垓;從無限世心平如地,諸佛土境不可限量;所行清淨,棄眾掛礙,除諸陰蓋,其身堅強猶如鉤鎖;得金剛志,致道聖性,大師子吼獨步眾會,體解所入得無所畏,光蔽日月闡曜真法;等於三世,去來今得寤惑決疑;深入微妙,下於緣起,開化剛強,捐舍斷滅、有常之想;一切禪思三昧正受,將護暢達處處所入,十方聞聲受無重問;不斷三寶訓誨言教,積德無量興隆道寶,過諸聲聞、緣覺之地;行無盡慈,遵無極哀,攝四梵行,四恩普濟隨時開度;過三脫門,至三達智,周旋三界猶如日月,往來四域如轉輪聖王,以勇猛慧度生老死,出入五趣如炬照冥;心無所著猶如蓮華生於污埿,行無增損猶如虛空無所增愛,頒宣三藏如國明君賜報印綬拜與官號;超俗八法不以戚忻,游入八難化眾危厄;以慧成就轉不退輪,解眾廢亂,顯示正真本無之法,發訓超分至一切智;三界為震,佛十八法誨諸愚冥,離於三毒如吹浮雲;以道法舟往度眾生,勸十二海脫生死輪,往來三處濟十二因。

諸會菩薩具足功勳,其名曰:月施菩薩、月英菩薩、寂英菩薩、首英菩薩、光英菩薩、光首菩薩,首積、首寂、鉤鎖、龍忻、龍施、執像蜜天、緣勝、緣手、常舉手、常下手、寶印手、寶掌、普世、宿王、金剛意、金剛步、不動行跡、過三世度、無量跡、無量意、海意、堅意、上意、持意、增意、常慘、常笑、喜根、善照威、離垢、棄惡趣、去眾蓋、極精進、智積、常觀、光世音、大勢至、山頂、虛空藏、不眴、不慕樂、寶上、寶心、善思、善思義、珠結總、豪王、淨王、嚴土、寶事、恩施、帝天、水天、帝罔、明罔、喻天、積快、臂善、白象、香手、眾香手、師子、英普、利意、妙御、大御、寂意、慈氏、普首、童真,其八萬四千菩薩號各如是。

爾時,於是三千大千佛土,大尊巍巍,釋、梵、四天王、諸天龍神、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揵沓和、諸王官屬,鹹來集會。阿耨達龍王、和輪龍王、摩那斯龍王、多朱龍王、雪色龍王、無量色龍王、須深龍王,及余無數百千龍王,並其官屬皆來在會。閒居阿須輪、須摩質阿須輪、決河阿須輪、順樹阿須輪、瓔珞阿須輪、狂惑阿須輪、斷絕阿須輪、執鬼阿須輪,各與無數眷屬,圍旋皆來在會。摩竭國王蓱沙,及宮人眷屬皆來在會。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主天地神,欲行天、色行天、淨居天,悉來在會。

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旋而為說經,頒宣菩薩諸大士業,其法名曰淨濟廣布道義。何謂菩薩業?以行布施,開化眾生救濟危厄;修禁戒業,周滿所願十善之事;行忍辱業,備悉諸相,八十種好嚴飾己身;行精進業,所造德本一切具足無所缺漏;行禪思業,志性和安成無思議;行智慧業,斷眾塵勞,成就聖明化諸不達;行博聞業,致無礙辯,所說如流聽者輒受;行功德業,勸益眾生無限之福;行聖明業,緣致無量至真辯才;行寂然業,所興發眾不可思議;行正觀業,棄捨邪行無益之事;行慈心業,常修仁和,未嘗懷害;行哀之業,欲濟眾生不厭終始;行喜之業,樂法之樂而以自娛,亦化眾生使慕道法;行於護業,斷無量釁示其罪福;以法兼利,聽法會業,去眾陰蓋令不自大;行出家業,捐舍恩愛戀恨之心、世俗之習;行閒居業,所立要義不失一心;行有志業,逮得總持,念法不忘以化眾庶;行思念業,其意曉了,靡不通達;行游步業,解義所趣,有益不損;行意止業,觀身痛癢心意諸法;行意斷業,皆斷一切眾罪惡法,普修道義諸行妙法;行神足業,輕其身心,往來趣厄救眾下劣;行諸根業,具足寂靜,眼耳鼻口身心使定不亂;行諸力業,消眾塵勞瑕穢之非,常能自制亦化眾庶;行覺意業,暢自然法以達正己;行於道業,越眾邪徑九十六種;行真正業,致仁義事無有瞋喜;行解辯業,見眾生心而為開闡;行自歸業,己身自達不須仰人;行善友業,通功勳門濟以慧德;行純性業,普和三世無有欺惑;行應時業,皆能具足越一切難;行聖賢業,所往殊特與眾超異;行宴坐業,如所聞法常奉行之;行四恩業,合聚於眾為演經法;行正法業,順三寶教令不斷絕;曉勸助業,勤化眾生嚴淨佛土;權方便業,普用具足一切愍智。世尊如是,廣為一切宣菩薩業,名曰清淨。

於是金剛力士,名曰密跡,住世尊右,手執金剛,前白佛言:“至未曾有如來至真,快說菩薩號淨濟業經典之要!如向大聖頒宣斯法,我察思議是一切業,皆入菩薩眾德慧業。所以者何?其妙功德悉諸菩薩之所娛樂,所化變示,以是所樂攝導眾生。其慧業者,菩薩雅詞多所悅可。若有菩薩,曉了舉要功德之業,修慧明業,是行第一真實至誠。所以者何?其功德業,則是菩薩善權方便,所度無極,具足福慶;其斯慧業,則是菩薩智度無極,眾行備悉。以是二業,普備一切諸菩薩道而恩廣濟,諸魔官屬莫能當者,以度魔界。菩薩如是至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計於法本,諸不退轉近佛世尊,皆致如來秘密要藏,恣意頒宣,未曾覆匿。”

於時寂意菩薩,謂密跡金剛力士:“密跡,所云有二事業,近於如來慧。仁能樂住,宣於如來秘密之業,非諸聲聞、緣覺之地所能及逮,況余凡庶之所及乎?”時,密跡金剛力士默然不報。

時,寂意菩薩前白佛言:“密跡力士,豈能屈意為斯眾會,隨時敷演諸菩薩密、如來秘要?一切眾會普共渴仰,欲得聞之。若聞所說,心中坦然,忻喜大悅奉菩薩行,具足成就此要密事,心性調和入無極慈。”

佛告密跡金剛力士:“仁能重任,為此眾會說菩薩密、如來秘要,千佛勸嘆。卿宣諸菩薩道品諸行,眾會樂聞。”

密跡金剛力士前白佛言:“少能堪任為諸眾會,宣菩薩密、如來秘要!假使如來勸佐威神而見扶接,乘大慧光,承佛聖旨,乃敢宣布諸菩薩密、如來秘要!猶如世尊,夜闇冥時依燈火明,得見形色往來、好醜、東西南北所當進退;如是,世尊,若見建立承佛聖旨,所知少小粗舉嘆說。”

佛言:“善哉!便時宣之。”

時,密跡力士語寂意菩薩:“仁者且聽!及諸來會,聞諸菩薩密、如來秘要,勿恐勿怖,無以懷怖。”

時,寂意菩薩告諸會者:“如來所宣布四不思議,以是得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何謂為四?所造立業不可思議,志如龍王行不可計,禪思一心不可稱限,諸佛所行無有邊際,是為四事。仁者當知,是四不可思議,佛道所行不可思議,為最至尊以成正覺,是故名曰四不可思議。諸仁集會,若聞菩薩、諸佛世尊不可思議,不當恐怖而懷畏懼,益加踴躍,倍抱恭恪,乃達大道。”

爾時,寂意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令一切眾會聞如來法無誹謗者,各心忻豫,一切來集眾會場地。天雨眾華,諸心念華若干種品,散於佛上及眾會上,以用供養。

於是密跡力士語寂意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宣布諸菩薩密、如來秘要,夙夜寂然而修惔怕。如來、菩薩所言至誠,無分別決乃授道別,從是以往順從菩薩五行。菩薩無有諛諂,不為匿訑,不自貢高,現相應時自在變化,以自在心不計邪佞非法之業。謹慎身行威儀禮節,開化眾生,口無所說不妄有辭,菩薩威儀不可限量。又次寂意,隨眾生行,因可開化一切威儀禮節之事:所行學問禪思禮節,使學若干音響言辭各令明了;男女所行舉動進止威儀禮節,各以大小乳下嬰孩,應見化者各慎威儀;長老中年少小之類,所可應化威儀禮節;尊卑、豪賤、明愚所行開塞達騃,所行多少威儀禮節,因依訓誨應得度者而開化之。地獄、餓鬼、畜生之類,諸天龍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若人非人,所應開化而誘導之。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釋、梵、四天王、大神妙天,所應開化而訓誨之。菩薩皆知深淺、厚薄、難度易化,應病與藥而為說法,使諸貪淫不貪財業,建立威儀隨其禮節。菩薩在彼無為寂然,以身修行,不捨靜默顯身威儀。若有貪嫉各為示現,不惜身命隨時救濟。身行清淨,體演光明,諸在地獄、餓鬼、畜生勤苦之患,濟其危厄,立在安處令無眾難。

“若有眾生多所吝業,隨其所好,現若干種珍寶財業,各使得所。頭目、肌肉、骨節、支體、髓腦、妻子、群從、車馬、奴僕、衣裘,從志所樂皆施與之。若求甘膳、上好衣被,皆令充意各得其所。受諸眾生無央數身,法界無量舉安無處飽滿一切,道智無窮各現其身,在於十方不可限極,因緣方便亦不可盡。以無數身隨時現體,開化眾生各令得所。若有眾生多貪慾者,淫想情色,化現女像端正殊妙;其人見之,喜悅敬向與共相娛,視之無厭如寶明珠,卒便臭穢顏色甚惡,睹是所變心患厭之;便示死亡益用惡見,因為說法無常、苦、空,一切三界猶如幻化無一真諦;聞之則達,便發無上正真道意,逮不退轉。

“又彼菩薩以一寶蓋,覆斯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復能內之於一芥子。若劫燒時,皆舉一切著其一掌,斯身不大亦不增減。其身供養周於十方諸佛世尊,復變化華如須彌山,懷之裓上,成為華蓋貢上如來;化一香爐如千佛土,作一燈炬如須彌山,供奉如來,照恆河沙諸佛國土,以貢上佛。以細帛氎裹覆其身,灌用麻油以為燈火,自燃己身演其光明,照遍三千大千佛土。若眾生見,怪之所以,或得想念菩薩境界。睹此變化,無央數眾皆發道心,得悅可意充實飽滿,被弘誓鎧,現和羅勢,執於無極。手持金剛力士侍佛而自顯耀,眾人恐怖,自歸作禮菩薩大士聽受經法。示大力士在於冢間,大聚眾人自現身死,形體廣長棄大冢間。又諸禽獸食啖其肉,四足兩足服食其體,壽終之後皆得生天。緣是為本乃至滅度,悉是菩薩本願殊特之所致也。所以者何?其彼菩薩本發意時,心自要誓:‘設使有人、禽獸、飛鳥,見我身死,來啖肌肉,壽終生天,度世得道。’奉持禁戒,所願者得。如是,寂意,當作是觀,菩薩所行隨時之儀而開化之。”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是閻浮利天下廣大,周合一域有八萬四千國,其餘郡縣丘聚無數百千,人民熾盛不可計限。爾時,多有財寶衣食,自然周匝充滿眾奇寶樹交絡屋宅。斯諸眾生有若干疾,不安眾患多羸瘦者,金痍療瘡疽痛惡疾,又有無數百千良醫所不能療。眾人得疾積有年歲,無能自安,求哀自歸。當是眾人遭是其厄則無救護,各自稱怨,呼天龍神、揵陀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誰能療治消我病厄?’菩薩爾時為一切首,現為良醫療眾人疾,常用慈心,專精走使侍從其後,猶如奴僕給所當得,以報恩慈濟人危厄。

“是故,寂意,乃往古世今斯世尊,當爾世時作天帝釋,名曰善自。在於天上,遙見眾人得若干病困厄難言,以天耳聞眾人厄困呻呼悲嗟。見聞如是,興大悲哀,心自念言:‘今此眾人,委厄甚困,無所歸依,今吾應宜濟眾困厄。其無救者為立善救,無所依者為設眾依,無所歸者為造受歸。’爾時,天下閻浮利中,有一大國城,名曰具留。彼時天帝菩薩去國不遠,化作一蟲獸,名曰仁良,自然化生在其國界。時,天帝釋住在虛空,以偈告語天下閻浮利人:

“‘去此國土不大遠,而有一蟲名仁良,

其有服食此蟲肉,則得免濟一切厄。

汝等勿恐莫懷懼,睹其蟲身恣取肉,

終不抱瞋無厭穢,斯是神妙好良藥。’”

密跡金剛力士,復語寂意菩薩:“爾時,彼大國城郡縣村落丘聚,眾疾諸彼病人,聞此音聲,鹹皆集詣具留大國,到其蟲所,取其肌肉各齎來歸,以救療病各得除愈。其蟲身肉如故不減。時,其國界空野中蟲,說是頌曰:

“‘以斯之言要,令眾成佛道,

使吾妙智慧,究竟無窮盡。

周習學禁戒,取肌肉施與,

以是至誠辭,速逮正真道。’”

密跡金剛力士曰:“如是,寂意,其天下閻浮利諸有病者,皆往取是仁良蟲肉,悉服食之,療體之病靡不得療。於時其蟲愍慈眾生,其身如故亦不增減;各各截取復生如故,其身完具亦不缺漏。郡國縣邑州城大邦諸有苦患,敢來食此仁良蟲肉,皆得安隱。七日之中,使天下人無復疾病、眾患之難。唯去身病,未消心疾淫怒痴疹。時,天下人男女大小,皆得安隱無復身患,各心念言:‘今我等身以何方便,報答仁良所育慈養,乃能被荷眾病得愈,身得安隱永無眾患?’諸病癒者普共集會,詣具留國,到仁良蟲所,皆共叉手,為仁良蟲說此偈言:

“‘仁為是救護,仁身良醫藥,

鹹令我除患,以何報仁養?’”

爾時,仁良蟲自沒其身,現天帝形,為大眾人而說頌曰:

“‘如吾今日身,不用眾居業,

不以飲食供,金銀及珍寶,

不以好象車,不快馬細車。

男女諸大小,鹹供心和同,

皆改往修來,身奉行十善,

各相向慈心,展轉相愍傷,

相見如骨肉,猶如父母子,

心不懷害念,乃報其慈養。’”

密跡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時彼眾人聞其訓誨,宿福所化,皆共奉行是十善業,具足清淨不令缺漏。如是,寂意,時天下人男女大小,奉行十善終身沒已,不墮惡趣三厄之難,壽終之後自然得生忉利天上。又天帝釋為講說法,開示大業,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應時悉立不退轉地。寂意當了,是則菩薩所修密行,護身清淨不惜身命,以己用施,開化救濟無數眾生使至大道。”

佛告寂意:“菩薩身所行眾密,堅固牢強,不可破壞猶如金剛。其身散以,眾人所學從志律故,雖欲毀之不能破壞。眾生以學從學法住,一切不壞,所宣言教。火不能燒,刀不能傷,其身堅強,要不可毀。猶如,寂意,其菩薩身,身順法律訓化眾生。其菩薩心,不以寂然,不懷妄想。一切眾生身悉本無,其己亦然,亦複本空。以了本無,己身本無,一切諸法亦複本無。諸法本無,又解己身以歸本無,一切諸法亦複本無。諸法本無,己身自然亦歸本無。己以本無,過去、當來、今現在法亦複本無。去來今法以了本無,又復己身亦複本無,過去本無,當來本無,而不錯亂。當來本無,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過去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現在本無,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現在本無,不與過去、當來相違也;過去、當來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其當來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去來今現本無,不與現在本無而相違也;其去來今本無,行者諸陰、諸種、諸入、眾衰、四大,未曾相違也。設使生死及與無為自然本無,生死本無,以無所行本無自然,無行本無,不違本無,諸行本無自然。又族姓子,所謂本無,其本無者等無有異,不離於欲,無所成立,本無諍訟。是諍訟者與諸諍訟亦無所諍,以無所諍,其本無者亦無所諍,是則名曰如來本無。如來無像歸斯本無,是則名曰如來形像,普現一切諸所色像。是故形像如來形像一切本空,是則名曰如來之像。是故菩薩現一切像,如來未曾造現形像,無像無諍,爾乃普現一切眾像。不以本無有所成立,以本無業自觀其身諸身本無,自察法身、一切諸身皆無有身;觀如來身,曉一切身從因緣生,以了法身本所從行,因與法身乃成法身,無陰、種、諸入,則曰法身。行平等業,消除眾生所見之緣,若有所聞、所更粗細。

“猶如,寂意,耆域醫王合集諸藥,以取藥草作童子形,端正姝好,世之希有,所作安諦所有究竟,殊異無比,往來周旋住立安坐,臥寐經行無所缺漏。所顯變業,或有大豪國王、太子、大臣、百官、貴姓、長者,來到耆域醫王所,視藥童子與共歌戲,相其顏色,病皆得除,便致安隱寂靜無欲。寂意且觀,其耆域醫王療治世間,其餘醫師所不能及也。如是,寂意,若菩薩奉行法身,假使眾生淫怒痴盛,男女大小欲相慕樂,即共相娛,貪慾塵勞悉得休息。以得休息於內息想,謂離熱欲。因斯受化,皆是菩薩所願具足。如是,寂意,若菩薩行善修法身,斯諸菩薩則是法身。示以飲食充實斯體,不服摶食以安其身;以斷眾膳,愍傷眾生而現復食,不以飯食入於體裡,不著身中。又其法身力不增損,菩薩法身不知所生,亦無有死,無終無始,而隨習俗現有生死;雖現終沒,解一切法悉無所行;示現所生,暢一切法無為無會,一切諸法雖有所生悉無所生。皆曉諸行,自現其身諸根闕減,而所遊行不毀法身,則以法身、法食、法力,以法自歸了如來身。

“寂意,欲知如來身者,即虛空身而無等倫,處於三界為最至尊,施於眾生身無所歸,不可譬喻而無比類。其身清淨,舍垢無塵;其身本淨而無沾污,自然鮮明永無塵冥,本性仁和悉無所生;其身寂然,不為心意識所見拘系;其身自然,猶如幻化、野馬、水月;其身已度空無相願;其身普周十方虛空,心悉平等了三界本,一切眾生無有吾我;其身無底不可限量,無作無想;斯身無著無所思念,所住真諦致不可還;其身無像自然現像,無痛現痛,自然無想而現有想,無生死識而自然現諸生死識,無地水火風因其示現地水火風四大之身。解諸世間一切現法皆虛不實,眼無所見,耳無所聞,鼻無嗅香,舌不在味,身不倚行,永消眾識,意無所受,心無轉移,無心意識,解了真諦未曾進退。

“爾時,寂意,如來法身,若有菩薩以能逮斯如來等身,靡不周普奉菩薩行。在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四方域郡國縣邑州城大邦,悉化其身皆遍現之。一切眾魔不能見知菩薩所為。現若不現,悉能明了微妙之業;雖無所現,普現一切未曾念行。見聞知識有所修行,開化眾生,不以身行失四意止。為眾生類,因現其身無常、苦、空、非身之義,解達諸身本法悉寂,為眾生現身歸壞敗。其以報應求於身者,以是退轉,以是求報,隨四顛倒。其有解睹無作無見,曉知其身猶如草木、牆壁、瓦石,為諸眾生現清淨身。

“如是,寂意,曾為菩薩,從錠光佛授決以來,致於密身清淨之體。正使菩薩口有所宣,悉無言說。又有,寂意,如來所說隨時之宜,因其想念,說菩薩密身之寂靜,從是轉進而得拔濟,所至無際,所謂菩薩身之秘密由得自在。菩薩以宣己身秘密,粗舉其要,假欲具說,江河沙劫不能究暢。”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何謂言密?其言清淨隨眾生類。墮畜生中多少限數,菩薩亦現若干音響言語。其察音響現若干辭,順其眾生章句言語而演言教,隨時頒宣而與談語,說其苦樂善惡之處。其菩薩音,一切普入靡所不達。或有歌戲、幻化瞋喜演其音句,隨其眾生言辭音響而入訓誨。因其一切身意所信、心所好樂,菩薩悉解而分別之,各使聞了。”

寂意菩薩問密跡力士:“菩薩所化音響如何?”

密跡答曰:“從其眾生一切音響。又菩薩音所順無限,猶如眾生所生之處心念各異,五趣音辭各各不同,不可稱計;菩薩如是各從音辭,亦無言辭,是則名曰隨眾生音無不達之曉無所有。當作是觀,一切眾響所宣言辭,終竟一切不可思議。言無窮極,是為菩薩所化隨時,不可喻盡,自恣頒宣不可計響。或演釋、梵、四天王音,或復恣宣諸天龍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隨眾生音上中下聲、粗細好醜,而演音響喜悅一切。”於是頌曰:

“以如言辭,多所解決,敷演無數,所說言教。

療以慈心,達入愍哀,宣布廣說,喜悅護意。

天帝合集,柔軟和調,若有聞斯,蔽眾音響。

因從伎樂,所演悲聲,頒宣斯出,經典訓誨。

諸真陀羅,思好雅頌,其音喻此,普悉具足。

聞令欲止,淫心不興。一切山神,皆好音樂。

計於欲界,眾諸妙音,諸伎樂出,諸天聲響,

皆悉起此,誠可愛悅。其法音聲,隨時方便,

所宣歌頌,消瞋恚欲,除去痴慢,自大之行。

分別暢了,行所歸趣,以聞道術,宣傳之故。

其在色界,一切諸天,皆能悅可,斯諸天意。

因得聽聞,殊異言教,在世發意,當成佛道。

龍揵陀羅,摩休勒等,一切妓樂,若干種品,

德海若宣,微妙音教,眾生皆悅,心豫踴躍。

入無央數,若干音響,閻浮天下,所居人民。

其音普遍,入斯眾生,若得聞者,悉得度脫。

虛空天神,及此地祇,其聲通達,鹹至彼間,

皆得聞教,莫不悅豫,僉然決疑,悉心歡欣。

哀鸞鵠雁,赤嘴鴉音,山鳥孔雀,鸚鵡鵾雞,

雁殊異鳥,耆域鴛鴦,若聞此聲,皆可意悅。

師子虎狼,熊羆猿猴,麑鹿騾驢,野狐諸兔,

象馬狗犬,牛羊豬類,聞其音聲,可意喜悅。

四足二足,諸有形貌,其多諸足,諸無足者,

皆樂聞是,解知音聲,宣布受誨,舍眾邪業。

於斯三千,諸國有音,最上中間,及豪下賤,

地獄餓鬼,至畜生類,諸天人民,眾諸音響,

行無妄見,唯念至真,亦無想求,未曾諍訟。

奉行所業,志存道心,頒宣令現,當應時節,

己以專一,忍眾生諍,以音教告,百億國土。

從是通達,江河沙數,不倚財業,心無所行。

諸佛國土,所有眾魔,此等得聞,斯大和聲,

悲哀將護,所救如是,出入行步,悉為興禮。

正使眾生,有百千億,其心各抱,若干志念,

聞是言辭,不以蔽礙,叉其十指,稽首作禮。

臥寐聾啞,口不能言,跛蹇無足,諸大疾病,

彼若聞此,微妙善語,宣暢柔和,至好音教。

心常懷念,塵勞危厄,口所宣說,億載塵勞,

其得聞是,清淨法音,開化烏鳥,致於清涼。

口所宣布,眾生悉聞,諸佛經法,及諸聖眾,

布施禁戒,行忍辱事,精進一心,智慧之法。

說意所存,功勳眾行,億百千劫,不能暢盡。

本際無底,其意無量,演於佛音,所往無極。”

大寶積經卷第九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二

密跡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菩薩所說,口未曾宣污染惡言、不仁之辭、瞋恚痴言,亦無諛諂,無剛結言、崎嶇之語、調戲俳說、無益之文語,不妄笑、讒言、兩舌,不顧男女,不堅硬,無有粗辭卒暴之性,不有懷害,無取捨心,不失儀節志,亦無結心,無所著,無斗訟言,無所倚,無塵勞,無所舉,無輕放逸,無自恣,無橫理無宜之行,無非時辭,無貪慾,無非惡,無所愛樂,無有處所,亦無非淨,無違時,無失節,諸根無毀,音聲無瑕,心不懷害亦無偏黨,無恣訑,無覆蔽,不諍言語,不有怨嫌,無有結恨,不妄受邪非,無自歸,不計吾我,不嬈他人,不惱彼己,不宣傷害,無殃罪法,不失所言,無不受行,無不順業,無不可忍,所宣言和,無種姓事,無輕調之教,去非法之行,不毀法行,不越時節,不違宜度,不宣須臾,不自嘆類,不壞他伴,於己得譽不以喜悅,見嘆他人亦不愁憒,謹慎守節不輕慢人,不說非宜,不毀有宜,不誹密言,常隨時護,不謗明智,不呵賢聖,言不虛妄,不非證明,不入人罪,不求他短,所言轉教不傷筋骨,不稱他惡,志願無上,不相顏色,不求異黨,不念業便,不行逆事,心常柔順。”

密跡力士語寂意:“是為菩薩言行相應。以空恍惚神勇為力,功德報應所作果實,宣至誠辭從所作報。假使有人行詣大樹下,若復住立,作是觀樹,以觀轉問他人言:‘男子能知此樹所生,葉數為有幾枚?’有大智人,不觀樹木亦未計數,知彼樹葉便口出辭,其數如是。與侶俱坐,亦不計之;既未能度,至於道德即知其數,來在一切而演若干。其人語詞等無有異,若有來問大江河沙,能有幾沙?一一計之能得幾枚幾百千億兆載垓數,水有幾升斗斛限數,不可以喻量度,不觀其限,亦不數之,悉知江河沙之多少幾億兆載,皆知水升斗斛限。各各為演若干品語,唯大聖知,天不能證。諸龍鬼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聲聞、緣覺,悉不能證明,獨佛世尊乃能知之。以是觀之,如來至真等正覺慧不可計量,宣萬億音,眾生皆聞各得開解。”

密跡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神仙,名曰樓夷。爾時之世,有一梵志,名曰寂然。時,國有一大樹,名曰仁賢,其樹枝葉華實茂盛。其樓夷神仙常處其下,具足十二歲,數其樹葉而復觀之。彼於後日,寂然梵志從城中出,往至仁賢樹所晝夜遊觀,飯食已後數樹莖葉,又以聖明一心數之。又曰何謂告啟神仙:‘我當數之,知有幾枚。’時寂然梵志,不觀其樹,不數其葉,尋時說頌曰:

“‘有八千垓,八千億葉;節有九千, 六百二十;

觚有五枚,二百五十;痱癗六千, 六百六十。

聖師欲知,葉有若干,數其樹莖, 分布所在。

並所知解,啟曰如是,今無放逸, 有疑數之。’

“樓夷神仙嗟而說言:‘善哉至言!諦辭無欺!吾十二年坐計限之,其樹葉數亦不數之,悉知本末葉有若干。唯願梵志為我說之,其音聲行何所以類?’寂然即曰:‘神仙聽之!天不助我,亦非世人。以至誠故傳大正行,皆以真淨無所諍訟。’樓夷神仙,舍利弗是;寂然梵志,釋師子是。當執持此至真言教,住於至誠以應法宜。”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是則菩薩至密之業、清淨之元。其無極慧,深入無量,巍巍無限;隨時示現,至真無形,不可說名。”

密跡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何謂心密?心行清淨不失神通,造立慧業;神通自娛在所示現,正住神通,建立大哀無極之業,以神通化無央數變。一切普顯以誠諦通,智慧為室,現目睹見一切諸法。是則菩薩正真之法,慧通無極,普御一切。其神通慧皆顯眾像,解暢諸色本無有色。其以神通普入諸音等本音響,皆能觀察一切眾生心念諸行。因見本淨,常見一切隨時開化,常念識之未曾忽忘。斷去來心,普現神足無所掛礙,獨步三界不以為拘,悉無所有不造立行。其神通明,盡一切漏,曉了隨時,不失其節現生死難,示度世業所察玄遠。其神通明,皆超聲聞、一切緣覺,深入微妙,坐佛樹下降伏魔官,解暢一切諸佛道法,而轉順時道法聖輪,開化一切十方眾生,使入法律至阿維顏轉一切法。

“寂意欲知,是為菩薩心密之業,心行清淨。若心真淨,永無所歸,亦無不喜,性安調和,隨行極良,則以普慧三昧定意,而行正受不永滅度,不厭欲界。設生其中,無所系著,不為所縛,所生現決未曾有結。所以者何?以度一切虛空妄想,解眾塵結顛倒所受,心無所著。由是之故,得脫生老病死,雖有所生悉無所生,以大乘本成就一切諸佛道法。斯諸佛法救護十方,求之無處而不可得,乃了一切諸佛之法。一切諸法悉歸佛法,是諸佛之法悉一切法。是一切法及與佛法,不是是法亦非非法。所以者何?求一切法本末處所而不可得。若求諸法悉無處所,則無有數;超諸住數一切諸法知一切法,則不依倚一切諸法。以不依倚一切諸法,其求利義便致大衰;其無思求,彼則無利亦無衰折。轉進學前其見利義,心無憂戚,亦不喜歡;其心無憂,志無掛礙,則無所住;其無所住,乃無雜碎;其無雜碎,則無所向;其無所向,如是乃向。如是乃向者,爾乃無向;其無所向,乃無吾我;其無吾我,則無所受;其無所受,則無諍訟;其無諍訟,則無斗亂;其無斗亂,是沙門法。其心平等猶如虛空,住其平等如虛不隨欲界,不處色界,不著無色。若以一切悉無所著,無譽無毀,其無譽無毀謂一切法。斯等皆解如是深義,以能知是六事之業,宣暢分別亦復如是。以何等故解暢分別?以是之故,一切諸法不可得也。其能解暢分別諸法,本無所處,三界悉虛,乃能解暢悉以分別,是為心密。”

密跡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其心行密,斯行慈愍,不計吾我故;其行悲哀,無有眾生故;以行歡喜,則無命故;以能濟護,乃達無壽故;行四布施,心無慳故;奉行禁戒,調和其心故;斯忍辱行,盡心之業故;若修精進,思惟寂靜故;其寂一心,棄心所在故;其知聖心,無所行故;其四意止,無意無念故;若四意斷,其心以了,以不起不滅故;其神足飛,心廣無際故;以行篤信,心無掛礙故;若修精進,心行寂靜故;其意已念,心行得自在故;其定意者,斯平等心無有若干故;其智慧根,心無想故;其勢力者,順流心本故;若以覺意,心分別慧故;奉行道業,心無所想故;其寂然者,惔怕靜思故;其觀法心,見無著故;修行賢聖,究竟解心故;心念於佛,其明慧者心不妄想故;其心思道,志不可量故;其思念法,心平等故;思念聖眾,心無所住訓誨眾生故;其心湛淨,護於正法故;其法諸界,心無所壞故;佛土清淨,心等如空故;眾相具足,心無別形相故;逮致忍辱,心無顛倒故;阿惟越致,心不復回還故;莊嚴道場在於三界,心不墮故;降伏魔業,心攝眾生故;道所訓誨,一切法心平等覺故;以轉法輪,諸法無轉,用心不還故;現大滅度,解生死源,以心平等自然之故。”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曰:“菩薩若得不起法忍,心則甚密,心亦清淨。心已清淨,便解一切眾生心淨,普無不入。其眾生心入於道心,一切眾生心趣道心而被照明。猶如虛空普悉平等,遍入一切有形、無形道心,如是一切皆入眾生心行。”

密跡金剛力士,說是菩薩身口心密不可思議時,七萬二千諸天人眾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萬二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萬四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八千比丘意解無漏。是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動,其大光明普照十方。

上虛空中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其妓樂音中演出如是:“其有聞是密跡金剛力士所說法誼,若有樂信,是等之人得立授決,愛喜經典受持讀誦,廣為人說不失道心,積功德本終不虛妄,曾以供養無央數佛植眾德本,益於眾生靡不蒙濟。”

於是世尊告寂意:“汝寧聞彼伎樂所暢言響乎?”

答曰:“已聞,世尊。唯然,大聖,誰之威神?”

佛語寂意:“有菩薩名雷音,從雷音王如來佛國發,其國土名兩氏,來詣忍界,欲見吾身,稽首作禮啟問法要,欲聽說是如來秘要法教。在於虛空不現其身,供養如來及斯經典,故雨天華作諸伎樂,從其伎樂出是輩聲。”

佛說未久,雷音菩薩從虛空下,稽首佛足,繞佛七匝,住於佛前,白天師言:“唯然,世尊!雷音王如來敬問無量,興起輕便,游步康寧!”

爾時,世尊告問雷音菩薩:“善來正士,快哉!顧義故致奉現,寧欲聽受如來秘要經典之慧?今密跡金剛力士,承佛威神而頒宣之。”

於是眾會或有菩薩,心自念言:“斯密跡金剛力士,在於何世積眾德本?在何佛所而發道心?本何誓願,所逮辯才廣大無極,巍巍如是?”

時,佛悉知是諸菩薩心中所念,告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無央數劫不可思議,爾時有佛,名無量勛寶錦淨王,出現於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莊嚴,劫名善見。其佛國土有異威德,人民熾盛皆得安隱,五穀豐收,土地大盛,鹹共快樂,天人繁熾。地悉平等猶如砥掌,無沙塵穢、荊棘、瓦石,唯琉璃、水精、明月、珠玉、珊瑚、琥珀、硨磲、瑪瑙遍布其地。其地柔軟猶如天衣,有甘美香,光色甚好。生其好草如天綩綖,以足蹈上足下四寸,舉足如故。其土快樂無有大寒,亦不大熱。人民仁慈,性行和調,身口心定。香芬熏地,紺琉璃色。彼國人民普得自在,皆受訓誨,淫怒痴薄,安隱寂靜悉有威力,聞說法言皆識議理。其佛世尊,時諸聲聞眾有十二垓,諸菩薩三千二億。其佛壽命三十六億歲,無中夭者。斯莊嚴國其中四城,名曰快見,甚大廣長。風雨時節,五穀豐饒。人民安寧,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一一方城,廣長各八十萬里,相去四百里。有一大國,一一大國各有千郡縣及諸村落丘聚,其土人民身長四里。是時大城快見四方大城,復有大城名曰清淨。王所治處土地廣長,其城東西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南北廣千二百八十里,郡國縣邑各有一萬,具足快樂。諸游觀園各有一萬,極甚清淨,七寶合成。

“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勇郡王,有七寶:一曰、金輪,二曰、白象有六牙,三曰、紺色馬朱髦尾,四曰、明月神珠,五曰、玉女妻,六曰、主藏聖臣,七曰、主兵大將軍。主四天下,供過去佛植眾德本,威神難量;發無上正真之道心,逮不退轉。在城中央立一屋宅,廣長高大,長廣各六百四十里。以七寶立七重牆壁,欄楯七重,交道七重,寶幔七重,七重深塹。其宅里內,有四大果園生若干華,一名妙華,二名功勳阿,三名山河,四名春安。有池水滿,廣長各二十里,皆以眾寶而作欄楯,紫金為池,紫金琉璃以為底沙,滿八味水合生寶華,鳧、雁、鴛鴦異類之鳥遊戲其中。一浴池名施財,二名上窟,三名上香,四名妙御。中宮婇女七萬六千,如天玉女,各有好相端正殊好,非世之有。其王正後玉女寶及諸婇女,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王有千子,具足勇猛,與眾殊異,端正超絕,二十八相嚴飾其身,志性仁和,亦俱同心發大道意。

“爾時,其佛游在清淨大國,其王勇郡,供養無量勛寶罽淨王如來,具足億歲;諸菩薩眾、聲聞等,衣被、飲食、床臥、醫藥一切所安,園觀、浴池、屋宅、講堂、房室、精舍、高台、樓閣,一一比丘與二侍使給所當得。其王諸子,志性安和,無放逸行,常以至心供奉如來聽受經典,不樂愛欲戲笑邪業;以無放逸聽受經典不以生心,不久即逮興五神通;以得神通踴在虛空,猶如雁王飛行自在無所掛礙,從其一觀復至一觀,從縣至縣從國游國,從一天下至一天下普行游觀,以是要偈為大眾說:

“‘諸佛興出世,玄遠甚難值!

人生在世間,亦甚難得遇!

諸人鹹同志,俱信樂聽經,

於億百千劫,甚復不可遭!

今人中之雄,以出於世間,

欲令寂然定,故說經法義。

從安住世尊,咨受教訓誨,

求於大聖明,奉啟佛至言。

以聽受經法,棄捐於惡趣;

以逮聞正法,得坐極安處;

以逮聞正法,消除眾塵勞;

因其聽受慧,得致正真法。’

“彼時布宣訓,而演是甘香,

緣其斯瑞應,地六返震動。

普布告天人,諸天舉嘆曰,

即時雨天華,其華若干種。

眾生皆來集,不可稱計數,

最勝之開化,皆入於道法。

前稽首足下,禮於天人尊,

皆俱以叉手,恭恪而住立。

其最勝聖師,是逮得是心,

隨時順義理,而為說經法。

斯等之伴侶,得聞安住法,

三十六億俱,悉發大道心。

其三百億眾,具足不減一,

皆以得清淨,極上之法眼。

其心以厭患,於俗之家業,

悉共在彼世,棄家行學道。

諸人無數眾,億載兆垓人,

鹹啟受經戒,皆作清信士。

以逮聞經法,稽首佛足下,

各各前辭別,悉自還歸家。”

佛告寂意:“爾時,王太子並共父王,以栴檀造立樓閣,廣長清淨好校飾之,作諸窗牖以眾寶成。以牛頭栴檀香,一升燒氣遍天下皆有美香,以是栴檀造立樓閣,廣長高大高四百里莊嚴校飾,威神顯現巍巍無量,正四方好四角四柱,所作平正安不傾斜。其王勇郡,因欲往到無量勛寶罽淨王如來所,奉視稽首,咨問聽受經典,勸王眷屬:‘人命難得!佛興難值!億載時有,經道難聞!宜往奉視咨受經典。’王及太子、夫人、婇女,大臣、百官、人民大小,皆入校露高台樓閣,坐於百千嚴飾寶床,以眾華香、雜香、衣服、寶蓋、幢幡、鼓諸妓樂,以恭恪心奉事尊敬,寶珠交露高台樓閣以貢上之。一切同心仁和之意,上在虛空猶鳳凰王,與諸眾俱無所掛礙,飛行浮疾往詣佛所。其寶交露高台樓閣以到大會,前詣佛所。斯寶交露高台樓閣,繞佛七匝還住一面。王及大眾各下以出,前禮佛足及禮聖眾,繞佛七匝因在前住,白世尊曰:‘久服聖音,國有多事,不尋奉現,慚愧無顏,飢虛之情今日乃果。’

“時佛大聖,見王真心,宮人眷屬故來聽法,則以隨觀,從其心本,應病與藥頒宣經法。佛告大王:‘志建大乘有四事法,所游殊特不違大道。何謂為四?若學大乘篤信重人,所游殊特不違道意。何謂為信?若以喜樂奉諸賢聖,所不當造終不行之。大王恭敬則學大乘,所游殊特不違大道;若謙恪聽於賢聖經,至心入耳,聞則受持以不自大。學於大乘,所游殊特不違大道;以不自大觀見眾聖,稽首作禮一心歸命。若尊精進學於大乘,所游殊特不違大道;以用精進輕身口心,舉動便宜行以越度於一切行。是為四事。’

“佛告王曰:‘復有四事,見無放逸,所見擁護。何謂為四?將護諸根,見愛欲難;曉一切受想;知無常;因法得生,命根第一。是為四事。菩薩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謂為四?一曰、不捨道心;二曰、亦復勸化他人發意;三曰、以諸德本,勸助道心,所可聞者意廣無極;四曰、一切釋、梵及四天王,其諸聲聞並緣覺地,至於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是為四事。是故,大王,當行無放逸,常修篤信,好喜無量道法之義,常受正法,以法之樂而以自娛。若以精進求於道法,大王所行不貪境界。所以者何?大王當解,貪慾無厭猶飲鹼水,其見賢聖智慧之明乃知限節。人命甚短,安少苦多,生無不終,當就後世,常畏將來心不可保。今日大王所供養佛,因是德本,以有四事具足勸助。何謂為四?世世財富不可限量,功德福報不可盡極,聖明之慧而無涯底,辯才之智悉無窮盡。是為四。復有四事而當勸助,何謂為四?身行清淨功德之業;言行清淨,戒禁具足;心行清淨,博聞無厭;其法清淨,聖明為黨。是為四。復有四事勸助德本。何謂為四?善權方便,修清淨行;訓誨眾生,智度無極;以清淨業降伏魔官,誓願清淨,言行相應;一切諸佛法悉清淨,積功累德逮見諸佛。是為四。’

“爾時,世尊為勇郡轉輪聖王,說經中慧分別深義。其王心解即時欣然,便解身頸無數百千奇珍珠瓔以貢上佛,舉國事佛給所當得,奉持五戒,盡其形壽淨修梵行。其王中宮夫人婇女,從佛聞法心中喜悅,隨時之心抱柔和意,無陰蓋心,脫身衣被奇異寶瓔以覆佛上,啟白報王:‘欲得舍家出為沙門,淨修梵行,盡其形壽奉持禁戒。’王即聽之。

“如是,寂意,其勇郡王奉無極法,逮法財富,稽首佛足,繞佛七匝,與中宮婇女及其官屬,入大高台樓閣交露,便湧出上於虛空中,須臾之間即復還服清淨大國。於是聖王以十五日月盛滿時若干種華,出入行到游觀之園,中宮眷屬觀見好地,彼時聖王在游觀園作眾妓樂。其二正夫人,一名不行步,二名無虛損,從宮中出,洗身沐浴,適還去已,以香熏衣坐蓮華台妙勝床蓆。有二孩童,自然來上夫人膝上,結跏趺坐,端正殊好,非世所見,有二十八大人之相莊嚴其身。適自然現,即時虛空中百千諸天舉聲嘆曰:‘是二孩童則法神聖,一名法意,二名法念。’是二孩童適自然現,時其名法念孩童,坐不移夫人膝上;其法意孩童子,化生無損夫人膝上。適跏趺坐,異口同音而說頌曰:

“‘若有守己身,能發菩提心,

斯等之學士,為致善福慶。

以為曾睹見,護吼興現世,

常以歡悅心,一志供事佛。

為大神通業,快得受救護,

得消生死輪,疾滅無所生。

若發菩提心,未曾忽忘之,

以救攝眾生,壞破生死難。

其上方境界,不可計佛土,

彼土而有佛,號名曰時節。

從彼佛土來,以用法故舉,

亦欲見功勳,國土之所有。’

“於時二孩童,各從所坐起,

因便從母膝,移下在於地,

俱發進其路,行詣天人尊。

前稽首佛足,卻退叉手住:

‘四方宣佛德,今故來聽經。

佛法甚難致!聞受亦難遇!

以得聞是法,當啟人尊勝。

至誠於佛道,無上正真業,

諸佛之道法,為甚難得值!

愛樂經義者,亦復倍難遭!

今日以閒靜,用親友好法,

隨順之威則,奉敬信法教。

慕嘉於精進,所行無放逸,

以得為沙門,如是處閒居。

愍念住如是,質樸等無量,

常抱慚愧心,知博聞難遇!

其慈普具足,愍念於眾生,

以能達深法,乃可逮法忍。

計諸威力勢,其心無怯羸,

攝救諸眾生,開化一切難。

若在於獨處,造業無思議,

以不貪其身,壽命根亦然。

於學禁無厭,我思於道法,

以是能曉了,逮功勳若斯。

若能學如是,第一甚難得,

其法王之業,咨嗟此最上。

斯諸法之要,報應普備足,

當發往俱到,聖安住佛所。

其斯諸明智,受菩薩道行,

奉行清白法,以用宣布教。

隨時而閒靜,逮到五神通,

因其識皆念,所行法惔怕。’

“其王二太子,與夫人婇女,

斯二明智等,行菩薩之法。

以獲神通慧,經行虛空中,

往到世尊所,功勳智慧海。

前稽首佛足,自歸人中尊,

一切悉和同,俱往叉手禮。

法意前啟佛,並餘一切眾:

‘唯願大聖尊,為我說道法。’

“最勝知是等,心中之所念,

則為分別說,深妙之法義:

‘是一切諸法,皆從因緣起,

本無主師教,從造化現生。

其解內以空,外則無因緣,

是一切諸法,恍惚悉空虛。

以能察本末,無作見清淨,

計之猶虛空,常不可護持。’

“佛以無數便,為此等頒宣,

分別敷演此,深奧之正真。

七十六垓人,及二億載眾,

一時皆得成,柔順之法忍。

“是時轉輪聖王勇郡,中宮太子眷屬萬民,繞佛作禮,供養世尊及與聖眾,晝夜七日畢竟還歸其宮。於是勇郡轉輪聖王,獨處宴坐,在於清淨高閣交露,自心念言:‘是吾諸子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今當試之,何所太子先當逮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者?’便敕工師,作七寶瓶極好團圓,作七寶[(契-大)/瓦]顯現微妙,又高七仞為四十九尺。使諸千太子各各疏名,作七寶籌,著瓶中舉瓶著[(契-大)/瓦]上,鹹共夙夜七日供養。以天華香、搗香、雜香、華蓋、幢幡,作眾伎樂,供養寶瓶所疏名號。十千天子來佐勸助供養名號。時,轉輪王過七日後,取是七寶瓶,在中宮夫人、婇女、諸太子眾前,舉著紫金案上,使人舉瓶,令諸太子各各探籌。有太子名曰淨意,得第一籌。適得此籌,於時三千大千國土六返震動,中宮夫人、婇女、一切妓樂不鼓自鳴。

“於寂意所念云何?彼時淨意太子豈異人乎?莫造異觀!所以者何?則拘留孫如來是也;從次太子名離名聞兵,則拘那含牟尼佛是也;次有太子名寂根,則迦葉如來是也;次有太子名一切苦利,則吾身是也;次有太子名雨室,則彌勒如來是也;次有太子名明月珠服,將來作佛名曰師子;次有太子於將來世成佛,名曰妙英;次有太子名賢氏,將來成佛名曰供養;次有太子名曰光首,後成佛時號曰妙華;次有太子名曰蓮華氏,後成佛時號曰奉養;次有太子名離垢光,後成佛時號曰善目;次有太子名兵氏,後成佛時號曰快臂;次有太子名曰意妙,後成佛時號曰焰光;次有太子名曰淨復淨,後成佛時號曰焰味;次有太子名曰富黨,後成佛時號無退沒;次有太子名曰離垢淨,後成佛時號曰執德;次有太子名曰堅強,後成佛時號曰寶事;次有太子名曰寶稱,後成佛時號曰無欺世。於是寂意,取要言之,次廣具足。有太子名曰甘鎧,莊嚴第九百九十九,千不滿一,後成佛時號曰無量德寶稱,在是賢劫立興來世。”

佛言:“如是,寂意,有太子名意無量,得最後籌,是王太子當在最後成行覺道。時,其諸太子輕易調戲,數數笑之,眾等各言:‘我當成佛時,降魔官屬,轉於法輪,開化度脫無量眾生令至滅度。假眾生盡,後何所設?當何救濟?’其後太子名意無量,目自睹見,得最後籌窮底成佛,應時愁惱:‘吾獨何釁窮底得籌?’五體投地猶太山崩,口自宣言:‘諸佛道法不可稱量,眾生之界亦無有限,所願殊特不可思議。’尋即立一切願:‘令我兄弟千人成佛,後所教弟子,所度多少,其壽長短,計合是等一切壽命,與我成佛道時所壽久長若干適同。仁等所有一切聖眾,我成佛時聖眾獨爾,頒宣經法所化度脫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與仁千人功勳巍巍適等無異不可限量。假使吾身所言至誠,合成不虛,三千大千世界為吾現瑞,六返震動,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時意無量國王太子適立斯誓,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動,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上虛空中諸天百千,而嘆頌曰:‘當如所願最後成佛,名曰樓由如來、至真、等正覺。’”

佛言:“寂意,何故名之樓由?爾時愁感自投於地,用得下籌自積誓願,由斯世尊號之樓由。於彼世時,其王太子誓願已竟,說此偈言:

“‘是諸佛道法,猶等如虛空,

意覺若如幻,眾生不可盡。

所願誓吉祥,戒禁成清淨,

諸仁且聽是,我所欲誓願:

合集諸仁君,所壽之有限,

諸重尊聖王,一切皆盡見,

計是諸佛名,與我一壽等,

成佛名樓由,比丘眾如是。’

“其王太子感,故宣是言辭,

諸天立虛空,舉聲嘆頌曰:

‘如今清淨人,所願必當成,

因以眾生故,會成所要誓。’”

佛告寂意菩薩:“欲知爾時意無量太子乎?”

答曰:“不及。”

佛言:“在是賢劫最後成佛,號曰樓由。於賢劫中,所與諸佛千不滿一,所度眾生,諸菩薩、學比丘聖眾,不及樓由。最後成佛而壽半劫,所度眾生,菩薩、聲聞一切聖眾,竟於賢劫,與九百九十九佛所度適等無有差特。”

佛告寂意:“且觀菩薩善權方便,成就禁戒而有殊特,具足誓願獨步獨坐,周旋三界曾無休廢。所以者何?樓由如來獨以一身開化眾生,與千佛興所度無異,所益無限巍巍若斯。

“如是,寂意,王千太子,其後二子各心念言:‘汝等正士所志云何?’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秘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信樂受喜不懷疑結。’法念太子曰:‘諸正士聽,吾心自誓言:諸仁成佛道,身當勸助使轉法輪,適見相勸輒轉法輪。’寂意,欲知爾時勇郡轉輪聖王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則往過去定光如來是也。其時諸子,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也。從拘留孫為始作佛,至樓由竟千佛也。其法意太子,則今金剛力士名密跡是也。其法念太子者,今識其梵天是也。彼時聖王中宮夫人婇女,今諸來會者是也。彼世之時,王諸太子所勸,出家作沙門者,及所教化,皆此賢劫稍漸受決當次第成最正覺。

“寂意,且觀十二緣起,不亂德本獲報應果,諸所發意不失其功,斯等正士十力普備悉獲所願。是故,寂意,若有菩薩疾欲逮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當學斯等諸正士業,勤修奉行悉存佛道。彼何謂佛道?不以害心於眾生,興乎慈心,奉度無極,習行四恩,常修梵行,遵道品法,具進神通,行權方便成就德本,是為佛道。”

佛復告寂意:“其道心淨,斯性通達;其道和雅,志性安隱;其道質樸,而無諛諂;其道廣普,無所掛礙;其道平等,心無偏黨;其道無畏,不犯眾惡;其道財富,施度無極;其道豐饒,戒度無極;其道不咨,忍度無極;其道離處,進度無極;其道不亂,寂度無極;其道善擇,智度無極;道歸己慧,奉於大慈;道不曲意,至於大哀;道受喜悅,行以大喜;道歸妙御,至於大護;其道以除眾苦之惱,消去貪害瞋恚之想;其道趣安,心不懷色;道化難調,刈色聲香味細滑之法;道降魔官屬,令化去心自大及眾怨賊;道消除陰、種、諸入,悉無所著;道舍魔事,在眾塵勞而得自在;道歸上心,離於聲聞、緣覺之念;道習諸去來所行,致平等覺;道御大寶,順一切智;道常分別無礙慧明;道宣善行,攝善親友;道廢坑塹,消眾結著;道棄塵勞,越瞋諍地;道歸安隱,捐眾非惡;道歸吉祥,趣泥洹業。是為菩薩行佛道業三十二事。菩薩住此,疾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

大寶積經卷第十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三

爾時,寂意復問密跡金剛力士:“如來有幾事秘要?一切聲聞、諸緣覺地所不能及也,何況凡庶闇蔽之類!善哉!密跡,願意樂任,頒宣如來秘要普入,一切眾會鹹欲聞之。”

密跡力士謂寂意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敷演如來秘要,有三事。何謂為三?一曰、身密,二曰、口密,三曰、意密。

“何謂身密?如來於斯無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現一切威儀禮節。或有諸天人民,自喜經行,見睹如來經行之時,諸天人民心自念言:‘世尊為上。’斯等逮見如來身密。佛之所念亦不思望,一切眾生睹見如來至真妙德威儀:若諸天人喜坐,見如來坐;若諸天人喜臥,見如來臥;若喜聽經,見如來說經;若喜寂靜,見如來默然;若喜禪思,見如來三昧;若天人民目視不眴者,見如來目未曾眴;若意自在有喜光者,便見如來光無所礙;喜紫金色者,亦見紫磨金色;若諸天人民喜銀色、水精色、琉璃色、瑪瑙色、硨磲,黃色、真珠、正白、正赤、黃白紅紫色,或取明月珠色、暴亂色、炎光、日、月、四天王、釋、梵、阿須倫,或中分色、須彌華色,或思妙色,或藥形色,或碧石色,或無憂華旃匐色,或思夷華色,或青蓮紅黃白華色,或了忉利天色,或毗沙門王顏,或四天王形,首藏青帝、黃帝、赤帝、白帝,或虛空淨,或天人民心志無量品色各異,亦見如來若干品種功勳德色。

“如是,寂意,正使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滿中眾生有含命類,展轉相愛,展轉相生,皆決罪畢得為人形,從思想生。其中一人正使所生,亦猶如彼一切眾生,如來亦見若干品色,威儀禮節,心所好樂,不可限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復如是。如來至真,有以是緣各於眾生,現如來像威儀禮節言行使然。猶如一人心得解脫,不與二人俱共同也。欲宣至實心得解脫乃至乎道,如來至真乃能可悅一切眾生。以悅眾生顯示色像,威儀禮節言行亦然。猶如,寂意,清淨明鏡,隨其色貌以往照之,則現其像不失本類,等示無異未曾變改,明鏡照形亦無想念。如來如是,雖以法濟一切眾生,無有想念,無利養心,可悅一切眾生心行,隨上中下深淺之法,開化度脫三界迷惑。是為如來身行秘要。”

密跡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如來秘要亦不分別陰、種、諸入,不歸罪福,不生塵勞,不成父母,無四大胞胎,亦無骨肉、所聞功勳,無塗華香,悉無所有,不系在色,無出入息、壽命滅盡。欲知佛身則是法身,身無有色,無眾妄想,所現色相為貪慕好求豪尊位眾生之故,而示形相令目睹矣!法相靜寂,為敬慧故,一切眾生使趣天眼。”

密跡復謂寂意:“若有眾生俱在一會,各見佛身,以緣意睹。其遠住觀,住本不見。其住本也,見住遠不見者,無意緣也。見者以亂意緣不見也。若以意緣不得見者,若以己身而察見之,用見他人故,不見之也。又見他人故,復能見者,用見己心故,不見之也。其在夢中有所見者,從夢覺已則無所見也。定意所見起無所見,起往所見定無所見。其空靜所見不靜不見,其在空靜則無不見。其見無業,離於無業無所見之。其離無業乃有所見一無所見。”

密跡復謂寂意:“其如來身,從無數事各隨顯現,其色行天,身行寂然,威儀禮節而心自定,然後復亂。斯如來身無有邊際,亦無限礙,亦無妄想,不可想節。如來身者不可限取,無若干像。如來身者亦復如是,無所不遍。猶如虛空,不有妄想;如來若斯,永無思想。猶如虛空,皆以遍入一切形色;如來若斯,悉以周遍照諸眾生。猶如虛空,普入諸色間關其里;如來之身亦復如是,普照眾生靡所不遍。猶如虛空,皆長一切百穀草木;如來若斯,至真之體長育德本。猶如虛空,不計有常及與無常,亦無晝夜;如來若斯,身不有常不雲無常,不能見頂。

“又復,寂意,諸佛世尊,佛以普見天上世間魔王、梵天,無敢當佛睹其頂者。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聲聞、緣覺,若諸菩薩,莫能堪任見如來頂。所以者何?佛成道未久時,轉法輪游波羅奈。東方去是世界甚遠,乃得思夷華佛土,世界曰懷調,有菩薩名曰應持,來詣忍界,奉覲世尊,稽首作禮,敬問供事。禮足下已,繞佛七匝則往其前,應持菩薩時心念言:‘我欲度知如來身限。’自變其身高三百三十六萬里,觀如來身五百四十三萬兆垓二萬億里,則心念言:‘我獲神足,神通自娛,我寧可複測度佛身所入云何?’佛以威德,以神足力,上方去此百億江河沙諸佛國土,有世界名蓮華嚴,其土有佛名蓮華上,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應持菩薩往在其前,不能睹之。在上而立遙視,永不逮見世尊大聖能仁佛頂,欲見頂相永不得見也!不知佛身高長廣遠幾千億載江河沙佛土。

“時應持菩薩,往詣蓮華上佛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住於佛前而白佛言:‘我身所來去是遠近?’佛言:‘去此百億江河沙佛土,卿族姓子從彼到斯。’應持菩薩白佛言:‘我上過到若干佛土,不能得見釋迦文佛頂,不知高長几百千億江河沙佛土!’彼佛答曰:‘假族姓子,以是方便聖明之慧斯神足力,從此轉上江河沙劫,忽以越過上無喻佛土,尚不能得見於世尊釋迦文頂,亦不可得其身邊限!又族姓子當知,佛身無限巍巍如是不可譬喻,諸佛世尊不可稱載。又族姓子,用無侶故名不可喻,如來禁戒亦無譬喻,三昧定意、智慧解脫、度知見品、身口心業、色相眾好悉不可喻。一切眾生以若干品引譬舉喻,咨嗟如來禁戒無極,定、慧、解脫、度知見品、身口心業、色相威好。猶如虛空不可得邊,如來之身無際若斯。’於時應持菩薩,聞蓮華上如來所說,忻然大悅得未曾有,即禮佛足,繞聖七匝,沒彼佛國。承佛聖旨,蒙已神力,發意之頃到此佛土,往詣佛所前,稽首禮釋迦文佛足,右繞七匝,則住佛前,以偈頌曰:

“‘欲解達佛身,猶如喻虛空,

樂得知邊際,以舍所造作。

過此百千億,無量江河沙,

上越若干土,欲見佛身頂。

過到無限土,至蓮華佛界,

樂得身邊限,不睹見佛頂。

其彼國土佛,名曰蓮華上,

見我心所念,便以分別說:

“假使引眾喻,講諸佛世尊,

便不順佛教,則為誹謗聖。

若欲知譬喻,諸佛法平等,

頒宣虛空限,實無有邊際。

設猶如虛空,佛戒禁若斯,

定意智慧業,解脫度知見,

猶虛空無際,色身亦如是。

欲觀世護頂,等譬如虛空,

如虛空所周,佛身遍如是;

如虛空所遍,光明照亦然,

其光照所至,有言辭若茲;

如言辭所至,心遍亦復如;

如心所遍至,慈心布如是;

如慈心所遍,慧周等無異;

如慧之所周,身所周若斯;

功德亦如是,道心無有二;

如道心功德,解色亦如是;

充滿於虛空,所度復越是。

如一切眾生,所受福德品,

其發道心福,一人德如是。

如其發道心,功德業名稱,

若受正法者,功德過於彼。

一切諸佛興,頒宣百億劫,

嘆持正法功,不得其邊際。

其興於道心,而護諸正法,

好樂解空無,十六不獲一。

以樂解空無,則不失道心,

執持尊上法,是慧乃和同。

逮得斯法趣,菩薩則勇猛,

獲致佛功勳,奉修佛道行。”

說是頌偈時,震動億佛土,

諸天億百千,鼓億千伎樂。

無數億千人,悉發大道心,

因聞大法故,應持之所嘆。

是處不可議,無上不可限,

諸佛普示現,自在之秘業。’”

密跡力士謂寂意曰:“是如來身秘要,若彼眾生皆集一會,或有能見如來身者,或不見者。其能見者歡喜觀之,其不見者默然而觀。如來不食,眾生悉見如來服食。又寂意,如有天名精力,初化受道,取如來食而器受之,濟諸窮乏。眾人皆見如來而食,見如來舉食著於口中,自然還器。諸天子取往古宿世如來所,種植眾德本而有餘殃,在在所生就與羸劣,使服食之。飢乏困厄不得食者,如來愍此以食授之。是眾生等食斯飯已,身體安隱,消除塵勞,眾想休息,心性仁和,志存無上,以平等覺發不可思議。以是之故,當作是觀,如來不食,如來至真以法為食。所以者何?如來之身成鉤鎖體,猶如金剛鏗然堅強,不可破壞。其如來身無有生藏,亦無熟藏,復無堅軟,亦無不淨大小諸便、咳唾之穢。又如來身如紫金色,無怯無弱,不有恐畏。

“寂意,且觀於如來身,曠然無極,甚妙堅固猶如金剛,而身柔軟如細天衣。或時上妙顯微妙身,天人玉女稽首足下,禮如來身,觸如來足,柔軟極細不可為喻,悉發無上正真道意,永無眾塵。若貪淫人,瞋恚、愚痴若有等分,見如來身適值目睹,其淫怒痴所有等分,一切身行悉為消除,無復眾塵。若有慳、貪、犯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痴,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取要言之,若有離於清白之法,見如來身,棄不善想,皆修德本。以不妄想觀於如來,乃曰真道。是為,寂意,如來身秘要。若有布施,如來瑞應所化自在,以律開化眾生不受長育,解眾生想而為頒宣建立應度。如來於彼觀無所業,又無所行。如來至真未曾念是‘我當化形’,所當化者、若方當化,心自念言。又化所觀,如來至真在此業前,乃至世界所說土地無數世界,如來所化往來所至,如來在彼觀無所想。其如來者,從身放光明,若干種色、無央種色、不可計限百千曜色,其光所照江河沙等諸佛國土。光明遠照所奉行業,眾生皆從彼開化之,以是無業所作行無。是故,寂意,如來身秘要,諸所念行,所頒宣說,所成就發無上正真道意。又如來身秘不可稱計。”

說是如來身行秘要時,十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八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諸天人民、阿須輪、世間人讚嘆密跡:“善哉!善哉!”諸天伎樂不鼓自鳴,雨於天華。世尊以右紫磨金色手,舉著密跡金剛力士頂上,嘆曰:“善哉!善哉!密跡快善說是如來身秘要!今所宣說,如佛所教而無有二。”

密跡力士謂寂意:“何謂為如來口秘要?其夜如來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至無餘界、泥洹之界、滅度日夜,於其中間,施一文字以能頒宣,一一分別無數億載,講演布散無限義理。所以者何?如來常定,如來至真無出入息,無所思念,亦無所行,無復思想,悉無所行,雖口所宣,無想無行。如來所行無應不應,無言無說,不想有人。世尊所說一切超越三昧正受,皆以文字而分別說,頒宣文字而自倚著。一切眾生如是周旋往來:‘如來為我講說經法。’是則名曰如來在彼亦無想念。如來所觀而知止足,其舌之門口宣音響,聞所宣音莫不悅喜,而演如來言辭之教。散一音聲,悉普周遍眾生所想、眾生心念,是則如來從口敷演。如來言辭出六十品各異音聲。何謂六十?吉祥音、柔軟音、可樂音、悅意清淨音、離垢音、顯曜音、微妙音、明聽音、無亂音、無憒音、師父音、無剛鞕音、無粗獷音、善順音、安重音、身所吉和音、隨心時音、空悅音、與愛安想音、無惱熱音、方正音、識達音、親近音、意好音、歡悅音、和教音、曉了音、精勤音、忍和音、重了音、其響去穢音、應師子音、龍鳴音、雨好音、海雷龍王音、真陀羅伎音、哀鸞音、鷹暢音、鶴鳴音、耆域音、英鳥音、雷震音、不卒音、不暴音、普入響音、去非時音、無乏音、無怯音、悅豫音、通暢音、戒禁音、美甘音、進行音、廣普音、具足音、諸根無瑕音、不輕疾音、無住音、響普入眾會音、宣諸德音。”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是為如來六十品音。其如來音,普通十方諸佛世界,可悅一切眾心性行。如來所觀無有妄想,如來道心不作是念:‘吾當為其口宣經法:通聞經、德經、所演經、分別經、頌詩經、藏經、於是順經、生經、方等經、未曾有法經、譬喻經、章句經,若說古喻,若有引喻,有頒宣言論談語,諸無上講諸事敷演眾事,有所處當分布遠近,開通其本自解曉了,宣暢其義而為開化。’又眾會等,如來至真所宣法典,親近佛坐,入比丘眾、比丘尼、清信士女,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若人非人眾會之黨,隨眾生根所行精進,從所樂法而令入道;以順入道,求眾生無因開化之,樂法音響亦復如是。斯諸眾生心自念言:‘從如來口出。’不以各各說法,隨心別異言行應時,各各聞法而得開解,是則名曰如來口密要也。

“又有,寂意,無數眾生行不可計,其所言辭八萬四千闇處下劣,誘進此輩無明眾生,入如來法而蒙開化。又眾生行不可限量,若有貪淫,隨時因彼眾生所行,由入其中便救濟之。怒、痴眾生及等等分行三事,蔽眾生之類,隨其三界思想之頃,莊嚴拔之,令無所住而無異心。入眾生類罪福之行,而為分別現如來壽,而有限盡不知。眾生所行罪福,以權方便各說異法。如來善權眾生無限,不可計量,所行不同,便為頒宣若干品法。又以眾生,在於我所面現相值,如來所說悉遍入心,隨其本行宣布道業各解入道,是則名曰如來秘要。若有菩薩入如來秘要,是等不知,謂於如來至真演有為之門,而如來法悉是無為。又有如來宣一品音,眾生想念坐有所說,唯憶想樂如來音者,望想所說。不當作是觀,而如來口永無所說。所以者何?或有眾生聞如來音,眉間之相謂之在頂。若有想發,知之紺色從天中[立+寺]。目善明好,人不堪任諦視如來。所以施與,消除諸非,棄諍訟門,無危害心。若頸肩臂去眾陰事,若諸指事,若以身脅,若有宣頒,從背至足,若以腹,若以臍又陰馬藏,若以膝腨無瞋休息,若以有相及成種好,於世最上。若有想知如來至真聞其音響,隨其所好諸根厚薄,從其應度而開化之,演斯音訓悉使入律。雖爾如來所觀開化亦無相念。

“猶如,寂意,或譬如伎樂以調其音,以手鼓之其聲悲和,無有在彼作是聲者,皆由方便緣合,而有殊特悲和之音。如是,寂意,如來言辭化眾生心,緣其暢教,如來在彼,有所演說無有偏黨,皆是宿緣所造立行而有殊特。如來至真在於眾生,超絕巍巍由本殊特。猶如,寂意,呼聲之響其音遠徹,其音所出不在於內,亦不處外,不在中間。如來若斯宣音訓誨眾生之心,其辭言教不從身出,亦不從心,不內不外,不從中間。猶如大海之中如意明珠,演其光曜可一切眾。若寶明珠系在幢頭,遍照城市。從眾生心所欲志願,其明月珠出寶,眾人各得所欲,斯明珠寶亦無想念。如來若斯其有寶心,志存清淨,執大哀幢,從眾生性根無所不應,各使開解。雖顯是教亦無想念,是則如來所宣秘要。”

密跡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吾今普觀天上世間,諸魔、梵天、沙門、梵志、諸天人民,都不能限如來所宣音響文辭。所以者何?我身憶念,如是世尊在靈鷲山,與諸菩薩眷屬圍繞,而有法典名淨音場,廣為眾生而頒宣此,時慈氏菩薩之所建立。當爾之時,賢者大目連心自念言:‘吾欲試知如來音響所徹遠近?’時大目連,自於其坐忽然不現,住須彌頂聞如來音,如在目前。自以神力即游於是三千大千世界,最在其邊,越眾須彌諸四方域一切鐵圍山,住在極邊大鐵圍山頂聞如來音,如故無異,如近不遠。佛自念曰:‘是大目連欲試如來清淨音場,吾今寧可顯其神足。’於是世尊發現神足。時,大目連承佛聖旨,蒙己神足,西方界分去是懸遠。

“然過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國土,有佛世界名光明幡,又其土佛名光明王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法。目連到彼,住其佛土,故聞佛音,如人對住聽所語辭。其光明幡佛土有大光明,佛身長四十里,諸菩薩身長二十里。其諸菩薩所食缽器,其高一里。目連行缽際上,時諸菩薩白世尊曰:‘唯然,大聖!此蟲何所從來?被沙門服,行缽際上。’於時彼佛言:‘諸族姓子,慎勿發心輕慢此賢!所以者何?今斯耆年,名大目連,是釋迦文佛諸聲聞中大弟子,神足第一。’時光明王佛告大目連:‘吾土菩薩及諸聲聞,見卿身小,鹹發輕慢。仁當自顯現神足力。’承釋迦文佛威德聖勢,時大目連往詣光明王佛所,稽首足下,右繞七匝,卻在前住,白其佛言:‘又今是身我欲跏趺坐此地容不?’佛告之曰:‘如意所樂。’時大目連踴在虛空億百諸仞,在彼寶域便作一床,跏趺而坐。從其床座,垂眾名寶珠瓔億百千垓,一一珠瓔一一珠中演百千光,一一光明各有蓮華,一切蓮華現釋迦文身坐蓮華上,其所說音如釋迦文音響,清淨頒宣經典等無有異。時,大目連顯神足力已,復往佛前。時,諸菩薩得未曾有,怪之所以,前白佛言:‘是大目連,以何等故詣此世界?’世尊告曰:‘欲試釋迦文佛音響所徹遠近,故到此土。’

“時,光明王佛告賢者大目連:‘仁者不宜試如來至真音響無限,無有遠近,豈欲知限?卿甚大誤!假使目連,仁以神足過江河沙劫西行不休,不能得知如來音響所聞。諸佛世尊音響曠遠,超絕無限,巍巍無量,不可為喻。’時大目連在彼世尊,自投足下,自懺悔過:‘唯然,世尊!我身不敏,佛音無量而橫生心,欲知其限所聞遠近。’其光明王告目連曰:‘汝雖遠來過九十九江河沙諸佛世界到此佛土。’復白佛言:‘甚遠!甚遠!天中之天,身甚勞極,不能復還至其本土。’世尊告曰:‘於目連意所在云何?以己神力到此世界,莫作是觀!故是世尊釋迦文佛威德所立到此世界。當遙自歸稽首作禮於釋迦文佛,其佛聖旨將仁本土。假使卿身以己神足欲還本國,一劫不至。卿既未至,到不見能仁佛滅度時。於目連意所念云何?我從何方,東方、南西北方乎?’目連答曰:‘不知何方也。今以迷惑,不知本土何所在處?為在何方?’世尊告目連:‘釋迦文佛在於東方。’時,大目連右膝著地,向釋迦文佛所在東方,叉手自歸,爾時頌曰:

“‘唯天人之尊,見垂力愍念,

威德大巍巍,天人所恭敬。

音響徹無量,其慧無邊際,

願顯其國土,今欲還斯土。’

“如是,寂意,諸佛世尊音聲無際不可限量。釋迦文佛游在靈鷲山,時舍利弗聞賢者大目連宣揚大音,怪之所以。賢者阿難前白佛言:‘誰為於今宣揚大音遙自歸命?’佛語阿難:‘耆年大目連在西方境,去是九十九江河沙佛土,世界名光明幡,其土佛號光明王如來至真,今現說法。耆年大目連到彼佛土,意中欲還歸斯國土故,遙宣揚此大洪音。’阿難又問:‘以何因緣到彼佛土?’佛告阿難:‘大目連至,當問其意。’時大眾會各白佛言:‘欲樂得見光明幡世界,及光明王佛如來、至真、等正覺,睹大目連游在其國。’爾時,世尊見諸眾會勸助意,時從眉間相,有大光明名俱受,照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世界,至光明幡佛土。其大光明普遍眾會,悉睹其土光明王如來至真。大目連見之,自投其地,稱宣大音。

“爾時,世尊釋迦文佛,告賢者大目連:‘承其光明來還此土。’時目揵連依佛光明,發意之頃還到此土,稽首佛足,右繞七匝,則住佛前,悔過自歸,重自剋責:‘我甚迷誤!如來音響不可限量,而欲試之。我所至到極為曠遠,所至到處聽音適等,近不覺遠。如來音響巍巍無際。’佛言:‘如是,目連,如汝所云,如來音響徹遠,無以為喻。欲知如來音響遠近,猶限虛空欲得邊際。所以者何?猶如虛空普周無邊,如來言辭響徹無際,回遠如是。’寂意,當說目連往返品時,尋於彼會,一萬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為如來言辭秘要。”

密跡金剛力士言:“於寂意所知云何?一切眾生心各所念,寧可知乎?”

寂意答言:“一人心念思想難限,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一劫總計觀察多少不能知之,何況一切眾生心念思想,不可稱限乃如是也!今故語汝,殷勤囑累,計如一切眾生心想,所演音響無限若斯,何況一切眾生心性,是無形想,不可計喻!”於是頌曰:

“三千界眾生,皆使成緣覺,

一人一劫中,心念不能知。

一切心所念,佛悉知志思,

以無想之心,佛悉了此念。

其一切眾生,三世所想念,

世護口所言,所布各得解。

佛隨之所念,宣音講經典,

斯音響在心,乃演其道宜。

如一切眾生,所思諸名色,

世雄一毛孔,所演光如是。

如一切眾生,名色及心念,

如來演音響,過於彼眾想。

佛頒宣一切,引喻計諸想,

其音不休廢,不得佛言際。

無色誰能得?愍無言之辭,

無色無有言,消滅無色塵。

假使塵無色,一切不可得,

以是無色塵,究竟不可獲。

設言虛無實,無內亦無外,

塵勞虛空等,故曰無內外。

如使不得辭,佛言通十方,

塵勞亦無際,斯建立所處。

一切眾生言,上中下之辭,

無身口心事,不捨無所立。

想應如倡妓,諸天之音樂,

亦無身言辭,而音響普周。

如是本甚淨,眾生心若斯,

佛皆頒宣之,其心無所想。

猶如呼聲響,無內亦無外,

人尊言如是,乃無內無外。

無想如妙寶,所說悅眾生,

其言無妄想,可一切萌類。”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曰:“是則如來口言秘要。又如來密要,隨其音聲,而為眾生說法開化。斯三千大千世界,設若干種,如來至真宣布訓誨,從其音辭,以不可計諸有名號,化立至誠。若往無業,斯則名曰苦習盡道,名曰地神擁護,其心堅固意本。”於是神咒曰:

“阿裨阿婆牟黎加阿呵那移阿迦優頭

“是護一切,是神咒乃名曰苦習盡道。”

其虛空中一切諸天悉嘆所言,各宣咒曰:

“活知阿活知阿活吒迦彌阿和尼抳黎

“是神咒救護一切,是則名曰苦習盡道。”

其四天王諸天復咒曰:

“伊泥彌泥多閉多多閉維盧

“救一切眾生,是則名曰苦習盡道法。”

彼忉利天上諸天咒曰:“是神咒護一切其迴轉:

“貫習主滅盡為盡不相舉要”

第三焰諸天而復咒曰:

“首黎道羅斯和尼道羅犀雖耶道犀雖耶被和尼”

第四兜率天咒曰:

“獨犯面觸固轉積畜業

“是諸咒護一切。”

第五樂無慢天說咒曰。

“所度俱所度護所度主度女

“是諸咒護一切。”

第六他化自在諸天咒曰:

“呵呼事業呼和泥移啊羅尼含

“是咒護一切。”

第七諸梵天咒曰:

“有事業事業種因緣樹以因緣度

“是咒護一切。”

第八梵身諸天咒曰:

“清明造清淨清淨風動清淨

“是神咒護一切。”

第九梵滿諸天咒曰:

“無極氏俱將去道御主念堅要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梵度著諸天咒曰:

“和那和那散提和那呵呵那和那拘摩那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一大梵諸天咒曰:

“木密木密鞕彼亦鞕印氏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二光曜諸天咒曰:

“伊諧諧將諧去親近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三少光諸天咒曰:

“是取去不將去不使去無所至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四無量光諸天咒曰:

“貫習俱供習習滅盡習無量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五光音諸天咒曰。

“以斷終自在斷順從和常清淨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六約淨諸天咒曰:

“所至趣所可歸近所到以近所到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七少淨諸天咒曰:

“清淨清淨氏淨復淨歸清淨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八無量淨諸天咒曰:

“無我氏無吾我氏非貢高歸自大

“是神咒護一切。”

第十九淨難逮諸天咒曰:

“解脫以遮跡解度本近解

“是神咒護一切。”

第二十應果天、第二十一御辭天咒曰:

“以無作無所作除所作所作究竟

“是神咒護一切。”

密跡金剛力士言:“是則名曰苦習盡道,所當奉行,所應開化,而隨律教,顯現微妙無極之業。第二十二離辭諸天、第二十三假使諸天、第二十四善見諸天、第二十五一究竟諸天、淨居有四天,謂所奉行,決了一處,究竟天、真究竟天、無瞋恚天、不親近天。是為,寂意,諸天立至誠誓慧眾。如是諸夜叉鬼神、揵沓和、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迦盧跡鬼神、持華鬼神,其言辭教各各別異。

“又寂意,是閻浮利天下大國,具足有一千,各有大郡。其十六大國,以用治政而相攝護,各自咨嗟。一切諸人及與非人,言語各異,音聲不同,辭有輕重;如來聖慧從其音響隨時而入,皆悉化之立正真業。各有種號:釋種、安息、月支、大秦、劍浮、擾動、丘慈、于闐、沙勒、禪善、烏耆,前後諸國,匈奴、鮮卑、吳、蜀、秦地,諸么夷狄,他羅多愚民野人,及諸須曼耶咒女人處國、牟兜吒國、因緣國、波羅奈國、數樹國、金本國、脾羅本國、倚脾沙國、益本國、上本國、他談國,北方異國,西方所持國。海中諸神,眾蟲魚鱉,諸山中神,有形含血之類,阿拘羅、摩拘羅、阿那散,諸牧羊諸禽獸,所負諸瘺種,心不平正,前曾生者,處在世者。如是,寂意,如斯千國周圍充滿,於閻浮利天下,各自異居。又是諸人及非人類,言語各異,志操不同,音聲各別;如來至真隨其言音而入其中,因開化之立於正真。”

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曰:“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言辭各異。計是一切皆歸一誼,至真之慧,至誠無怒。如是,寂意,是則如來言辭秘要。

“又寂意,如來言辭,決於一切眾生疑網令無餘結。十方一切所有眾生,眾生種類多於地土。此眾生之類所行各異,與本不同,罪皆使畢,逮得人身;以得人身,從思想生,是諸眾生逮得智慧辯聖勇猛如舍利弗,合斯智慧為一人聖。如是比像普使眾生皆得智慧,各如前一聖明。以是聖明在於一劫,若過一劫,智慧禪思以察眾想,求其本末。如其一人智慧禪思,不復訓誨,從第二人,鹹受言教,智慧聖達各有大明。以是比像,斯眾生等各各所疑,往詣如來,如來一時彈指之頃悉說本末。大聖如是,常以一心入於一切眾生心念,皆能分別慧明所在,以一言辭悉決結網,各各處當慧本所在,各令欣然而得其所。所聞如來智慧明達,如來悉令明了。

“又次,寂意,如來悉決一切眾生前後所疑令無餘結,是為如來言辭秘要。所入音響,又其言教,是不足言。如來言辭不可限量,無以為喻。”

說是如來秘要言辭時,二萬二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一切眾會得未曾有,普聞密跡金剛力士宣如來言辭秘要之業,各懷悅豫,各從坐起,稽首自歸密跡金剛力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