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雲老師:《無量壽經》專題講座第20集


時間:2019/4/22 作者:蓮藏

《無量壽經》專題講座第20集

五娑婆世界苦不堪言03

劉老師講於2019年3月3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前兩節課,我們講到了五惡中的前兩惡:殺惡和盜惡。

現在我們開始講第三惡:淫惡。

先說說這個「淫」字。這個淫字有四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過多、過甚的意思。比如說,淫威、淫雨。

第二層意思是指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淫亂、淫蕩、邪淫。

第三層意思是放縱的意思。如驕奢淫逸。

第四層意思,迷惑的意思。如富貴不能淫。

我們看下面一段經文:

「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我們重點說說前面兩句:

「世間人民。相因寄生。」

這是說什麼意思呢?是說世間的人民(這裡是專指六道里的人道)。佛在人間講經說法,對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眾生。「相因寄生」,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說人不能離開社會單獨生存,不能離開人群獨立生活。「相因」,就是彼此互相依賴。所以這個社會有各行各業,少哪一個行業都不行,少一個行業,我們的生活就不方便,就有困難。舉一個例子說,比如說沒有環衛工人,我們的城市就是一座垃圾城。幾年前,某國一個大城市裡的環衛工人罷工,沒有幾天,整座城市就成了垃圾城。

回向偈里的「上報四重恩」,第四恩就是眾生恩。一切眾生於我都有恩,無論他是學什麼的,無論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我們都要依賴他們,誰都不能缺少。

四重恩的第一恩是父母恩。

父母是給我們生命的人,對於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要報父母之恩。怎麼報?簡單地說,讓老人順心、安心、舒心,不操心。

現在有兩個詞,我一聽心裡就難過,一個詞是「空巢老人」,一個詞是「留守兒童」。人老了,兒女不在身邊,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尤其是身體有病,無人照顧,真是痛苦萬分。年幼的孩子,父母出去打工,有的幾年見不到一面。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檔電視節目,說的是留守兒童的事情。有個男孩子,已經五年沒見父母的面了。他的童年有幾個五年,他的童年沒有父愛,沒有母愛。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童年是孤獨的,是灰暗的。很多父母這樣說,我們之所以出去打工,是為了掙錢,掙更多的錢,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他們不知道,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他們不知道這種陪伴的重要性。有一位母親,孩子八個月的時候,她就出去打工了,應該說很辛苦。她這個打工,一打就是二十幾年,每年回家只有那麼一二次,而且是來去匆匆。孩子不認識母親,不肯管她叫媽媽。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人間悲劇?我在這裡鄭重呼籲,出去打工的兒女們,你們要常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父母年齡大了,看一回就少一回了。出去打工的父母們,你們也要常回家看看年幼的兒女們,不要讓他們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失去了父愛,失去了他們本該擁有的快樂童年。要給他們多一點的陪伴。

這是第一恩,父母恩。

第二恩是佛恩,即老師之恩。

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的智慧,使我們能夠明達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老師教導我們的。沒有老師的教導,我們怎麼能夠明了,所以師恩難報。尊師重道,是我們每個學佛人的本分。你守好這個本分了嗎?

第三恩是國家恩。

沒有國家這個大家,哪有我們美滿幸福的小家,是國家強盛、穩定、繁榮,保護人民安居樂業。我們生在中國是幸福的,是幸運的。沒有祖國的強大、繁榮和穩定,哪有我們的今天?不要忘記歷史,我們曾經被人冠以「東亞病夫」之名,那是我們恥辱的過去。現在,我們不是東亞病夫,我們是東方的巨人。

現在,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這不是什麼壞事,無可厚非。重要的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國留學?大家想想,如果他的心態是出去見見世面,開開眼界,增長見識,這真的是無可厚非。如果是懷著這樣的心態,覺得外國什麼都好,中國什麼都比不上外國,抱著這樣的心態出國去留學就不可取了。不要忘了你是黃皮膚,你是黑眼睛、黑頭髮,你的根在中國,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再過幾年或者是若干年,可能形勢會大有變化,那時候不是我們到外國去留學了,而是外國的青年們到我們中國來留學。到那個時候,哪一種語言主導世界、引領世界?不是英語,是漢語。到那個時候,你還不愛自己的祖國嗎!

第四恩是眾生恩。

現在很多人會念回向偈,可是不少人是有口無心地念,這樣念一點沒有意義。

比如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我們就先看這四句,我們想一想,佛淨土靠什麼去莊嚴?靠功德。四重恩用什麼來報?用功德。三途苦用什麼來濟?用功德。那我要問問,你的功德是什麼?你的功德在哪裡?如果你沒有功德,你拿什麼莊嚴佛淨土?你拿什麼報四重恩?你拿什麼濟三途苦?拿嘴皮子報眾生恩嗎?那是沒用的。

拿什麼報恩?以修行的功德來報恩,真正有功夫,真正有德學。德是清淨心,是斷煩惱,是開智慧。以戒定慧三學來講,功德二字的意義就非常明顯。持戒是功,禪定是德,因戒生定。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開智慧是功,生活圓滿是德。不開智慧,生活無法圓滿,日子會過得很苦惱。智慧開了,生活就快樂。所以修功以後就有德,以此功德回向報恩。不修功,沒有德,何談報恩?人生活在社會上彼此互相依靠,當時時存有感恩之心,這是真心流露。

「壽命幾何」。

有誰能知道自己的壽命?年歲大了,風燭殘年。年輕的也不能保證長命,近幾年英年早逝,少年而亡的事情時有耳聞。這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覺,看到別人就要想到自己。到醫院裡去看看那些重病臥床,痛苦不堪,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人。到殯儀館裡去看看那些躺在棺材裡一言不發的人。他們可能有的人,昔日曾經飛黃騰達過,光鮮亮麗過,名利雙收過,最後從火化爐出來的都是一堆白骨。這叫什麼?這叫平等。仔細想一想,什麼是你的,你又能帶走什麼?無論你曾經怎樣輝煌過,隨著你壽命的完結,一切都不復存在。可是我們世人不明真理,不明事實真相,不明因果,胡思亂想,你爭我斗,爭名奪利,真的好可憐。若一切事理因果都徹底明了了,你叫他想,他也不想了;你叫他爭,他也不爭了;你叫他斗,他也不鬥了。因此,我們學佛,就是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清楚真相就是看破,看破之後自然就會放下。放下什麼呢?放下惡念,放下惡行,不再造惡。如果看不破,自然你就放不下,還要繼續造惡,哪裡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必定成為不良之人。

不良之人一定是身心不正。這個身心不正,含義非常深廣,不能一一述說,僅舉幾例加以說明。

比如經中所說「常懷邪惡。常念淫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等都屬於身心不正。

下面,我想重點說說邪淫。

現在可不可以這樣說,社會動亂不穩定。社會不穩定的根源是家庭不穩定,家庭不穩定的根源是夫妻不穩定。夫妻不穩定主要表現在婚姻不穩定,離婚率高,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這些年離婚率飆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邪淫,換句話說就是婚外情。五六十年代沒有聽說婚外情這個名詞,也沒有聽說誰家離婚了,就連夫妻吵嘴都很少見。偶爾聽說誰家吵架了,都會被左鄰右舍笑話的。現在離婚簡直像兒戲一樣,太不嚴肅了,對自己不負責,對對方不負責,對子女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

凡是搞婚外情邪淫的,必定像佛所說的「費損家財」。這樣的家庭怎麼能和睦?怎麼能美滿?怎麼能興旺?兒女怎麼能孝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教孩子什麼?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你那是自欺欺人。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只是他們小,沒有能力反抗你,但心裡決定不服你,決定不孝你。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老的時候兒女不孝順你,到那時候,現世報就現前了。兒女想想你的所作所為,他們不尊重你,瞧不起你。到那時候,你有什麼話可說?

我們學佛接受佛陀的教誨,心正、行正的利益之大,到年歲老了就知道了,兒孫賢孝,事事稱心。因為有好的榜樣在,親朋好友對你都尊敬。一個人的德行不是一天樹立起來的,是在幾十年的生活實踐中樹立起來的,到了晚年就收穫果實了。如果年輕時放逸,要麼短命,要麼到了晚年受苦報。

不要以為社會上發財的人很多,要看他們的行持。看他們的財富能保持多久?能保持到晚年嗎?靠不住。有的中年就衰敗了,有的到晚年衰敗了,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很多。有的人做大官顯赫一時,在位時不可一世,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下台了,退休了,立刻門庭冷落,無人理睬。有的人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心理嚴重失衡,失落感困擾著他們,很快就衰老了,生病了,有的早早就去世了。現在人情之冷淡比比皆是。古人講道義,講道義之交。今天講利益,是利害之交。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學佛人要明了我們應該求什麼,我們當求的是道德,是智慧,是斷煩惱,是超越三界,這是我們理當求的。世出世間法應當求的,他不求。不當求的,他天天求。這是迷惑顛倒。

人生在世都會交朋友,交什麼樣的朋友,這裡面是有學問的。儒家是這樣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說,觀友知其人。就是說,看看他交的朋友,就知道他是哪一類人了。人以群分,作惡的人,他交的朋友也一定是作惡的人。不是一類人不會聚集在一起。俗話說:臭味相投。狐朋狗友。

在中國歷史上,因貪戀女色而亡國的昏君,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殷紂王、周幽王、夏桀,都是因貪戀女色而亡國的昏君。還有為了陳圓圓,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引進清兵。不要小看了淫慾,尤其是邪淫,危害極大,小則破家,大則亡國。大家看看那些落馬的貪官,哪一個不和邪淫有關係?過去老話兒是這樣說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現在新話兒是這樣說的,糟糠之妻快下堂。那些發了點兒財的,出了點兒名的,有了點兒權勢的,有幾個人還和糟糠之妻在相扶相攜?簡直是鳳毛麟角。

造作以上所說的淫惡,其果報就是:

「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些人所作的惡業「著於人鬼」,是說後人把它記在歷史上,這是「著於人」;鬼神也把它記在生死簿上,這是「神明記識」。阿賴耶識里落下了種子,這個惡的種子將來遇上了惡緣,一定有報應。他造的罪業極重,果報就非常慘。地獄罪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報完,然後再變畜生來還債,不知道多少劫才能還完。佛慈悲到了極處,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可是今天,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正法,可知教化之難。

第四惡,妄語惡。

這一段是說妄語的業因果報。這是五戒里的第四戒,妄語戒。

這裡面所說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是我們在處世待人時經常愛犯的。常常犯就是警覺心不夠,實際上不是單單警覺心不夠的問題,也有認識上的問題,也有習慣上的問題。認識上的問題就是有些人根本不把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當作一回事兒,沒有認識到它的嚴重性。習慣上的問題就是習以為常了,張口就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說順嘴了,有時說的人,自己還渾然不知。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隨時隨處都可以見得到。

「兩舌」

是挑撥是非,斗亂兩頭,通俗點說就是扯瞎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挑撥離間,使兩人不和,互相爭鬥。小則使兩個人成為冤家對頭,這是由搞兩舌的人造成的,這個罪過很大。大則挑撥兩國交戰,引發戰爭,這個罪過極大。

「惡口」

是說話粗魯,很難聽,沒有涵養。在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就是有人說話不招人聽,好話不得好說。同樣的話從他的嘴裡說出來,讓人聽了覺得討厭。說話的人自己還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聽不了別人的勸告。按俗話說就是,這個人說話又臭又硬。還有罵人,與人結冤讎。都屬於惡口的範圍。

「妄言」

是騙人,自欺欺人。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編瞎話,撒謊。

「綺語」

是花言巧語,損人利己。《地藏經》上講,造作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罪業的人,死後墮拔舌地獄。

以上是口業之惡。

口業之惡不止上面所說的幾種,它的範圍也是很廣的,由上面四種推展開來,下面所說的也屬於妄語惡這個範疇。

「憎嫉善人」

對於好人好事,他看了嫉妒、憎恨,想方設法破壞,想方設法障礙。

「敗壞賢明」

不親近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有證的聖賢之人或大善知識,不但不護持,反而破壞障礙。這是五逆重罪之一,死後墮阿鼻地獄,報得累劫愚痴,痛不可言。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為人子弟,孝親尊師,尊崇道德,決不會造作惡業。凡是造惡業的眾生,心裡決定沒有孝敬。佛陀的教學教的就是孝敬,孝敬擴充到圓滿就成佛了。孝敬是世出世間聖賢之大道,此乃聖賢之大總持法門。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自然是犯五逆重罪。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朋友相處要講道義、講信譽,做人要誠實,不可以騙人。

當今社會一種奇怪的現象,有的人為一己私利專門騙朋友,有的甚至騙親人。

比如搞傳銷的人,明明知道自己已經上當受騙了,還要把家親眷屬,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都拉進去,真是害死人、沒良心。還有一些搞所謂什麼融資的,也多是拉親朋好友加入,說能得到什麼樣什麼樣的利益,用這個利益來誘惑人。一旦你加入了,什麼都沒有了。靠那點工資,攢了好幾年,攢出來那麼幾萬元錢,都被人家融去了。因為是熟人、是朋友,又不好說什麼,真是欲哭無淚,打掉門牙往自己肚子裡咽。

上面的四句經文「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我們若是犯了其中的一條,四條就全犯了,果報就是在三惡道。來生人天兩道沒你的份,學佛當然更不會成就,因為這種惡業障礙你的清淨心。心不清淨,念佛就不能得一心,不但一心得不到,就連功夫成片你都得不到,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與西方極樂世界只是結個善緣而已。如果不是徹底地把事實真相搞清楚,警覺心提不起來,起心動念還是被妄想習氣所主宰,這就是經典里所講的「可憐憫者」。這裡的可憐,不是指世間孤苦伶仃的人,是指世間不知道事實真相,起心動念都在造惡業的人,這是真正的可憐憫者。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要真正回頭。從哪裡回頭呢?從佛的教誨回頭,決定不造口業,認真修行五戒十善,這是佛法修學的最低標準。五戒十善只得人身,如果你來生要得人身,就必須認真修行五戒十善。絕對不嫉妒人,絕對不破壞別人的好事。什麼是好事呢?這裡的好事是指對社會有意義,對大眾有好處的事。不但不破壞,還要盡心盡力地幫助,希望它成就,希望它更圓滿,要成人之美。我們盡一份心力就是隨喜功德。要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與人往來要有信用,存心要真誠。這就是修行,把以往所有的惡習氣改過來,這個人就得救了。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

這幾句話,這是愚痴無知的人,他們誤認自己的本事大,很能幹,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貢高我慢,狂妄到了極處。這裡面的「道」是指那些欺騙人的詐術、巫術,邪門歪道。偷人家的能量,破壞別人的精氣神,真是害人不淺。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這是說那些作威作福的人,他們希望別人恭敬自己,懼怕自己。「欲」是希望。「慚」是良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制裁。「懼」是害怕。「不自慚懼」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天良喪盡。這樣的人在佛法里稱一闡提。一闡提是什麼意思呢?是沒有善根的意思,佛來也度不了他。因為他自以為是,他認為佛也不如他,那菩薩就更不用說了。他不接受佛的教化,我行我素。這種人必墮三途。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這種人無惡不作,他們在社會上也能大富大貴,可能也有權有勢,橫行霸道,稱霸一方。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樣的人怎麼不遭報應呢?為什麼不折損他的壽命呢?其實真的折損了。他本來可以活一百歲,現在七十歲就死了,折損了他三十年的壽命。他的福報是哪兒來的?他的福報是前生修的,今生還沒有享盡。等他的福報享盡了,惡報立即現前。前幾天看了一檔節目,一個人暴富,過了四年飛黃騰達的生活,成了億萬富翁。可是前後只有短短的四年,就由億萬富翁變成了窮困潦倒的窮光蛋,就連妻兒住的房子都頂債了。這就是: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福善之報享受完了,消耗盡了,冤親債主就上門了。討命的討命,討債的討債。這種現象,我們稍微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比如病重垂危的人,他說看見某某人來了,他所說的都是他已經去世的親人,他說看到很多鬼魂也來了。這些鬼魂是真的,還是假的?是真的。是不是他去世的親人呢?不是的。《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這是冤親債主變成他的家親眷屬來誘惑他。一旦隨他們去了,立刻面孔一變,立即跟你討債、討命。這就是「諸惡繞歸」。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太上感應篇》講得好,「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以為自己起心動念沒人知道,天地鬼神都知道。天地鬼神的神通還小,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你能騙誰,只能是自欺欺人。所以這一部經若能真正地體會,真正明了,則起心動念自然是正大光明。如果心裡頭還有惡念,身口還造惡業,念佛也不能往生。

「殃咎牽引」

「殃」是災殃。「咎」是罪過。自己造作的惡業在牽引著自己,這就是業力。業力引導趨向惡道。

「無從舍離」

六道凡夫是惡業牽引著,念佛人是願力在引導。有願力,業力一定伏住,願力和業力不可能同時起來。願力是光明的,業力是黑暗的,深切的願力可以把業力伏住。

以上說的是妄語惡的種種表現,應該說講得比較細緻。有的我們過去犯了,但自己沒有察覺出來,現在明白了。

下面我們再說說妄語惡的果報。

「但得前行。入於火鑊。」

「火鑊」就是油鼎,大油鍋,是地獄的刑具之一。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

「神」是神識,中國俗稱靈魂。「形」是形狀,餓鬼道有餓鬼道的形狀,地獄道有地獄道的形狀。雖然是化身,還是有個身形。它的身形是什麼樣子?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做夢,夢中的身形就是化身。做夢的身形在夢中,有人要打你,有人要傷害你,你害怕不害怕?恐怖不恐怖?痛苦不痛苦?同樣有感受。為什麼有時候做夢被嚇醒了,就是因為害怕,因為恐怖,因為痛苦。死後墮火鑊大地獄中,受報之時「身心摧碎。神形苦極」。大家想一想,下油鍋那該是多麼恐怖啊。

「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墮入地獄受極苦果報,這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現前就要覺悟。要是惡報現前的時候你才覺悟,那真的就來不及了。這就是我苦苦勸導眾生不要造作地獄的業因,因為地獄太苦太苦了,好進不好出啊。

如果不得往生,必墮地獄這一類眾生,趁現在果報還沒有完全成熟,現在覺悟,回頭還來得及。有這麼殊勝的因緣,遇到了念佛往生的法門,縱然是造了極惡的罪業,只要一念回頭還有救。不回頭就沒有辦法了。可貴的是真正悔過回頭啊。

在此之前,我們可能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妄語有這麼重的罪,以為罵別人兩句,給別人造點兒謠,說別人幾句壞話,搞點人我是非,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豈不知問題大了,要下地獄的。有的人逞能、逞強,不聽別人的勸告,自以為了不起,你看我多能。真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往裡鑽。誰把你送進地獄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但願你能夠猛醒,不要再造作下地獄的惡業了。解鈴還得系鈴人,鈴是你自己系的,還得你自己來解。真誠地期盼這樣的人,早一天覺醒。

下面,我們接著講第五惡,飲酒惡。

酒是五戒中的最後一戒。我們認真學習《無量壽經》,特別是聽老法師關於五戒的開示,我們可以體悟到,五戒里的最後一戒——酒,也是我們講五惡里的最後一惡——飲酒惡,絕不是單單講酒。在飲酒惡里,實際上說的是意三惡,即貪瞋痴。

我們先看經文: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世間人民」。

這是指我們眼前這個時代,這是佛在三千年前說的,這個時代的作惡到了極處。這個現象不是個別現象,是一種普遍現象。作惡的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徙倚懈怠」。

「徙倚」,不定的意思。不單心不定,身也不定,心裡有憂慮。尤其是生活在亂世,無所適從,身心不定,不知道到哪裡安全。就說移民吧,真的是費盡心機,千挑百選,移民到哪裡安全。說實在的,哪裡安全?我們讀今天這樣的經文,真是感慨萬分,我們不能不佩服佛陀的智慧和偉大。

身心不安,憂慮懷疑,當然就障礙精進,精進的反面就是懈怠。有些人很用功、很努力,學的法門很多,依照《無量壽經》的標準來看,還是算懈怠。因為他功夫不得力,盲修瞎練。這不是精進,這是雜進、亂進,一亂一雜就是懈怠。我們一定要知道,佛說無量法門,是度無量不同根性的眾生。我再說一遍這句話:佛說無量法門,是度無量不同根性的眾生。所以每一個法門都好,門門第一,門門殊勝。但修學的人一定要一門精進,一門深入。若同時學幾個法門,決定有障礙。

若於世間一切法有牽掛、有疑慮,心就不清淨。於佛法有分別、有執著,心還是不清淨。這是真正的障礙。

自古以來,弘經的法師,祖師大德都不例外。如果清淨心現前,即教下講的大開圓解,宗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淨宗講的理一心不亂。到了這個境界,所有世出世間一切的分別、執著、疑慮都沒有了。六祖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真是到了這個境界,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哪一個法門?任一而非獨一。故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後面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你真的到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一切法門就是一個法門。哪一個法門?任一而非獨一。故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一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門。如果說這一門大概是念佛法門,或者是參禪的法門,參禪和念佛就是二,不是一。無量無邊的法門,隨便拈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還有什麼分別執著。我們看看這些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呢?他們還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呢?對一切法還有沒有見解呢?這些都沒有了。如果有,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瑞相。同修們看一看劉素青老居士往生的光碟,聽一聽老居士在往生前的倒計時五天,都跟大家說了些什麼。她是一種什麼境界?她契入了一心的境界。我們入不了這個境界,為什麼?她心清淨,她統統都放下了。我們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我們的心不清淨。所以入不了那個一心的境界。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夠契入那個境界。

今天這節課時間到了。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