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發願和回向


時間:2019/5/10 作者:清風扶露

四眾弟子每天課頌或做功德後,常把功德「回向」給親友、怨親債主、法界眾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里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回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燭去引燃其它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的光光相照,而使室內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反而功德更多,因為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加殊勝了。

心念的力量很大,我們今天所有的種種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發的願所成就的,《百業經》就是專門談發願所得的果報,我們不要輕視發願,不要輕視起心動念,無論善惡最後哪怕經歷無數阿僧祇劫,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因此,發願很重要,要常常發善願,祝福自己和一切眾生。

發願是很重要,一般來說,如果你誦經而沒有明確的發願的話,你誦經的所有功德都會轉換為你的福報,而大部分有大福報的人都會造惡業,從而要受到惡的果報的,所以發願確實很重要,但這並不是說你不能通過誦經、念佛求一些現世的福報的,“能”;只要誠心誦經、念佛不求自來,根本用不著求。

比較如法的是:在誦經、念佛之前就先調整自己的心緒,發願往生西方脫離輪迴,早日成佛,乘願再來普度眾生,即使你不能從心裡真的發出來,也要儘可能的發出相似的念頭來;然後至誠恭敬的誦經、念佛;在誦完之後先按經書後面的回向偈來回向。然後如果有所求就祈請三寶的加持,讓你的善行善願都能成就。

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常常只是簡單的認為:佛教只是教人向善的。事實上,我們學佛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淨土。要做到這一點,發願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發願就沒有辦法得到這一點。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如果只是行善而不發願去淨土,那么命終的時候也是無法去淨土的。

佛子當“常隨佛學”,我們沒有福報投生在佛陀降臨娑婆世界的那個年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個年代認真修行、依戒為師、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為“脫離輪迴、乘願再來、利益眾生”。

我們知道任何的善行都會產生功德,大乘佛子將這種功德時時回向給法界眾生,這是一種真正無我利他的行為。回向文可能有成百上千種,但是回向的發心只有一種,哪怕你不會念誦任何回向文,但是你的發心是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某人或者所有眾生,那么這種回向就是圓滿的回向。回向不要執著於某一種的回向文,回向文都是人寫出來的,但是發心卻是要自己去發。回向也是鍛鍊我們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過程。

功德回向,不但不會減少和損失我們的功德,反而會使我們的功德更圓滿。功德回向猶如將自己杯中的水倒入大海一樣,只要大海的水不乾枯,那么我們倒入大海的那杯水也就不會幹枯。

不要吝嗇做功德回向,有些人把功德守得死死的,唯恐失去功德,殊不知這樣反而容易失去功德。可能我們的一個嗔恨心就把我們辛辛苦苦累積的功德全部喪失掉了,這是多么的不值啊。因此,時時將自己“杯中”的功德之“水”倒入利益眾生的功德大海,那么一旦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杯子”,也沒有什麼損失,因為你所有的功德都時時的回向給了眾生,一切都了無牽掛。

故事:傳說過去有一個富翁一生行善無數,修橋鋪路,救濟鰥寡孤獨,施茶施米,做了許多的慈善公益。他只知熱心修福,忽略聞法慧解的重要,當然對於佛法的因果,無法明理信受。

到了晚年老病的時候,業障現前,一直向家人吵鬧著要吃豬肉。當時,鄉下人殺豬是一件大事,只有在年節和喜慶的日子才殺豬。富翁家裡的豬只只肥大,他一個人吃不了那么多,上街去買,路途實在遙遠,家人不得辦法,向鄰居買了一頭小豬,殺了小豬,肉還沒煮熟,他就一命嗚呼。

富翁過世之後,到了閻羅王那裡,閻羅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慈善事業,正準備判決他回到人間,做個大富貴人時,忽然跑出一頭小豬,向閻羅王抗議說:「請他還我一條命,為了滿足他口腹之慾,使我那么小就夭折了。」他申辯說:「我又沒有吃到牠的肉,是家裡的人把牠殺的。」閻羅王說:「你雖然沒有吃牠的肉,但是牠是為你死的,你的福報分一半給小豬,讓牠也去投胎做人,享受富貴的日子。」這個人慳貪不捨,心裡計算,為什麼一生積德換來的富貴,平白分一半給人?雙方僵持不下,閻羅王說:「你如果不肯分一半給小豬,你就轉世做豬,抵還欠牠的債。」富翁自以為討到便宜,反正變成豬也不過一世,我的福報依然存在,總會有享用榮華富貴的一天。

由於他過去的福報,雖然變成豬,還是受到很好的待遇。享用上好的飼料,住在有冷氣設備的地方,主人把牠當成比賽的大豬公,吃住百般的呵護照料。

有一天,一隻小雞跑來偷吃牠的飼料,牠用頭蓋住飼料的糟口,不肯給雞子吃,飼料沾滿牠的頭,貪吃的小雞又去啄牠頭上的飼料,牠一生氣就把雞咬死了。

由於牠的瞋恨無知,富翁不斷的變換身形,雞鴨牛馬、飛禽走獸,不斷的輪迴,而他念念不忘的富貴,像一張空頭支票永遠沒有兌現的一天。

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沒有回向,就像一個很好的東西沒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費了。

人身難得,一生的福德造化,一世的美好際遇,一念的善因善緣,一旦蹉跎,萬劫難逢!有誰可以把握下一分鐘的福禍,又有誰能夠保證能否看得到明天的太陽升起?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不是消極悲觀論,而是徹見生命的實相,要我們全心全意,活在當下的每一個因緣。

富翁一念慳貪,不肯與人分享,結果換來無窮無盡的生死輪迴。我們的一念之差,如果沒有察覺,不肯修正,也如同富翁,不斷幻化身軀,妄想遙不可及的幸福歲月。

故事:有一個很窮困的女子,她將自己僅有的兩文錢供養三寶,方丈和尚親自為她回向。

世事多變,這位女子後來做了皇后,就帶著許多宮女再回到這個寺院修大供養。方丈和尚沒有親自主持,只讓弟子為她誦經回向。她覺得很奇怪,問老和尚:“從前我很窮苦,布施兩文錢,您親自為我回向。今天我帶這么多財務來供養,您怎么只讓您的徒弟來為我回向?”老和尚說:“那時兩文錢是你的全部財產,你是真誠心,我一定要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擁有億萬財富,你拿的這點錢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替你回向足夠了。”

回向時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賢菩薩作回向的時候,把善根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眾生無邊,我們學習普賢菩薩,把功德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這樣我們所作的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沒有了。不是這樣的。你把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所得到的功德會更多、更圓滿。

修行一定要心口相應,心和行為要一致,否則都是花言巧語,裝模作樣。整天發心發願,說眾生可憐我要度,佛菩薩功德無量我要學,卻沒有發自內心地做,都是假話,空話,大話。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要學習普賢菩薩的願。發心、回向都是願。一個是在功德還沒有做,或者準備做的時候發的願;一個是功德做完以後發的願。我們跟隨普賢菩薩發大願,這樣心胸才能打開。發自內心地饒益所有的眾生,才能斷除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這都是對治我執我愛、自私自利的一些境界,一些修法。

發善願,功德無量。回向就是有一個目標和方向,時時事事嚮往之,繫念之,容易達成,若不回向,就像漫無目的漂泊,隨業流轉,不容易聚集功德,因此要常常回向,可回向某一善願早成,或回向給父母家親眷屬、冤家債主,如果像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修積功德的大德所說的常常替自己和眾生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究竟,最圓滿。

阿彌陀佛!

摘自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