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的精髓,就在四句偈中,越讀越​容易開悟


時間:2019/6/12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佛門中的經典可謂浩如煙海,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般若獨占二十二年。玄奘法師所譯六百卷《般若經》,濃縮起來,就是一部五千餘字的《金剛經》。

昭明太子將整部經分成三十二品,後世高僧常言機緣契合,每一品皆能使人開悟。譬如禪宗自六祖開始以《金剛經》印心,惠能祖師就是聽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頓悟。自此,這部經在佛門中的地位愈發凸顯。

佛陀在經中講,如來滅後五百歲,若有人能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如來悉知悉見,且此功德遠勝持珍寶布施所得功德。

佛門中有句話,“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中有言:“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那么,金剛經既然如此殊勝,該如何修持,全經的精髓四句偈,又是在說什麼呢?

在小編看來,金剛經所講的是聲聞四果的修持,能照見五蘊皆空,觀有為萬法之虛妄,最終萬法歸心,悟自性真如之常住。恰如惠能祖師所言,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四句偈,也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作為全經的總結,也是精髓所在。為何讀它能開悟呢?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在世間修行,要以佛法為指導,離開了佛法,我們修行的是世間的生滅有為法,絕非佛法。

倘若不明白這個道理,那么學佛跟學世間法沒有區別,因為學佛不過是在課程表上添了一門佛學課,或者古代佛教哲學課。這樣學到最後,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識,掌握了很多名相,增加分別心而已,與開悟簡直是南轅北轍。

所以,四句偈中的前面三句,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世間的有為法,都是不停地生滅變易,如夢幻泡影,倏忽急逝,不能久住。但是世人卻沉溺在顛倒夢想,妄想執著當中,如果你回頭去讀金剛經,會發現佛陀在說離一切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具體如何修持呢?四句偈的最後一句“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要像這樣的修“觀想”,告訴我們法門就是修“觀”。

通常我們所修的是“止觀”,或者叫做“靜中修”,在《詳解七支坐法》這篇文章中有詳細的闡述,在此不做贅述。除此之外,還有幫助我們調整呼吸,以便快速入定的安若波若法門。再有淨宗的念佛法門,口念耳聽,“都攝六根”,也是為入定。

古代佛門中有規矩,僧人每日修止觀,做定的功夫至少六次。我們在家學佛的人,每日早晚一次,而且因為白天工作勞累晚上一坐下來就容易昏沉。

“定”的功夫做到家,行住坐臥無不在定中,寺院中的五百羅漢塑像,儘管神態各異,他們都是在入定的狀態。所以,平日佛友交流,千萬不要為了讓別人尊重而詐現威儀,有修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們在“說大話”。

總而言之,《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告訴了我們世間法的生滅,以及修“觀”的要領。常常誦持乃至為他人說,既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又能使得自身契入佛理,早日應機開悟。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