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含義是什​么,你理解了嗎


時間:2019/7/13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佛教中經典眾多,其中《心經》是一部雖然較短,但是揭示了空性真理的佛經。《心經》因其短小精湛、義理深奧,一直受到眾人的喜愛。《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品般若經》其中的一小節。《心經》自古有7種漢譯版本,以大唐玄奘大師及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最為著名,尤以玄奘所譯的版本流傳最廣。玄奘版本的《心經》全文260字,言簡意賅,且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玄奘版的《心經》雖然僅有260字,但是卻深刻的說明的空性之理,細細品讀,著實令人頓悟。

首句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在深修般若波羅蜜大法之時,透過世間的紛繁亂象,發現五蘊(色、受、想、行、識)其本質都是虛無的形態。觀世音菩薩由此徹底覺悟,超脫了世間的一切痛苦及厄運。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句開始,觀世音菩薩就對舍利弗宣說空性之理。“色”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空就是空性。這句的大意是:深層次觀察,我們所見到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微粒構成的;再往深處觀察,會發現連微粒也是空的,只剩下一種能量形態。人的受想行識(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也都是這種能量形態。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因此,萬物皆空,萬法皆空。我們勉強以一個名詞“自性”來命名這種空無狀態。既然“自性”為空,當然就無生滅、無垢淨,無增減了。進而受想行識,和眼耳鼻舌身意所及的色聲香味觸,皆是不真實的。包括眼中的一切物象,無明煩惱,都是空性的,甚至連這種概念都沒有。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得失,真正返回“自性”的狀態。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進入這種空性狀態,便得菩提大道。徹底遠離顛倒夢想,不再畏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而可知,波羅蜜多是最為殊勝之咒,能夠解除眾生的一切痛苦。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此句中最後的一段佛咒,其意旨是告訴我們放下執著,追求空性真理。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最後要說這一段咒,而不直接以我們能看懂的文字表示呢?因為菩薩最明白無明眾生之根性,菩薩怕我們陷入文字相中,亦不得見空性大道,故以咒文示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