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視頻轉貼: 其它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時間:2019/7/22 作者:學佛-長沙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na mo a mi tuo fo無 阿 彌 陀 佛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導讀☞無垢光尊者說過: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夢,都已經過去了,沒必要再去懷念這些。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濟公和尚說:「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佛經中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那麼,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應當如何把握呢?

不沉浸過去

不少人總是對往事流連忘返:「我過去如何如何談戀愛,成績如何如何好,掙錢如何如何容易……」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其實,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樂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紋,已經消失無跡了,沒有必要再去回憶了。

沉浸在過去的苦難或輝煌里,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過去的事情最好想也不要想,談也不要談,因為想了、談了也沒有用。

無垢光尊者說過: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夢,都已經過去了,沒必要再去懷念這些。

如果你非要追憶過去不可,那也應該與無常觀結合起來,多多思維盛衰離合的道理。

比如,過去腰纏萬貫之人,現在落魄潦倒、身無分文;過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人,如今飛黃騰達、富甲一方;過去一家人共處時歡聲笑語、其樂融融,而今各奔東西、音信全無……

可見,這世上沒什麼可信賴的,你若能經常思維這些無常之理,人生中不管遇到什麼,都會提前有所準備。

不焦灼現在

對現在的事情也不能太執著,很多人把什麼都看得特別實有,因實執而造下各種各樣的業。

若能以無執著、空性、如幻如夢的見解印持,就會知道很多行為皆無實義。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如果你非要執著現在不可,那麼自己正在做的一切,無論是吃飯、走路、說話、睡覺,都不要太當真,對來世不利的非法惡業更要拋棄。

總之,我們平時不要憶念過去的種種,想這些也沒有什麼用;

不要執著現在,莫以種種分別念擾亂自己;

不要妄想未來,應捨棄一切虛幻的夢想。

退一步說,若是這些分別念斷除不了,也應依正知正念將其轉為道用,一定不要隨妄念而賓士。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不妄想未來

對未來的百般籌劃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網捕魚一樣,是不切實際的黃粱美夢。

藏地有句俗話說:「希望的周圍,總環繞著絕望。」

如同有些人,去年炒股票、搞房地產,認為今年肯定發財,到時候再拿這些錢投資什麼……沒想到突然金融風暴來了,席捲到了他的「領土」,最後美夢徹底破滅。看看我們身邊,這樣的現象數不勝數,故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如果你非要憧憬未來不可,則應思維死期不定。

每個眾生遲早會死,而且死亡往往不期而至,一想到這些,自己應該有種強烈的緊迫感,抓緊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而不要隨便散亂放逸。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什麼是業障?

大乘教把整個宇宙、萬法究竟是什麼,確實講清楚明白了。我們聽不懂,這種狀況之下,一般人只有一句話搪塞掉了,我的業障重。

什麼是業障?放不下、沒看破是業障,佛教我們看破、放下,我們總是沒有在這上下功夫,肯在這上下功夫就得力了。

我能看破多少我就放下多少,這種人叫真修行。

你放下這一分你就提升了,你就又看破一分;把你看破這一分再放下,這又提升了。

要肯定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

整個我們眼看的現象,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產生的。這一念你能得的到嗎?完全得不到。

我們現在是被欺騙了,就是許多念頭糾纏在一起產生的幻相。

例子非常明顯,我們看老式的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糾纏在一起,看到那個像在動,好像是真的。

現在我們事實真相,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張的幻燈片糾纏在一起,所以你完全沒有覺察到它是假的。

實在講,它根本就不是真的。

每個念頭是一個獨立的畫面,而且這個獨立畫面,立刻就消失了,真是楞嚴會上世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了不可得。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佛告訴我們一種對治業障病的方法!

佛告訴我們,業障病有一種方法對治,就是真誠懺悔,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懺除業障」,你的病就能好。

誠心的懺悔,後不再做,譬如,我們起了不好的念頭,說了不好的話,做了不好的事情,現在知道這是罪過,這是錯了,從此以後,我不再錯了,這叫做真正懺悔,這樣才能真正消除業障,假如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念咒,以為懺悔了,念完之後再造,造了以後再去念,這個沒有用處,這是完全錯了。

這個懺悔不得力,是我們的真誠心不夠,儒佛都教導我們,至誠就能夠感動,上可以感動諸佛菩薩,下可以感動天地鬼神,你修懺悔,做超度佛事,都沒有能感動你的冤親債主,是你做的誠意不夠,這確實是第一個因素。

你要再懺悔,以真誠心求三寶加持,以真誠心,真誠心才能夠修積功德,你的功德讓給冤親債主共享,沒有不受感動的,總而言之,這個真誠心不夠。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念佛和不念佛的差別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都要常念三寶的功德,要以三皈自居。

居就是住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心要居住在佛、法、僧三寶上面,就是我們的心不能離開念佛、念法、念僧,這就叫以三皈自居。

我們常念三寶的功德,一心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我們佛門弟子的基本修持、基本標誌。

若離開念佛、念法、念僧,談不到修為。

我們不念佛、念法、念僧,我們就會念世間的這一切事物,就會念五欲六塵、好、壞、苦、樂、成功、失敗,就會使我們心上有牽掛、障礙、憂愁、恐懼,起惑造業,所以必須念佛、念法、念僧。

在修行中沒有巧路,我們無明妄想降伏得越好,我們的身心氣質隨著心變化,就隨著殊勝起來,就會沒有病苦;

都是因為無明妄想沒有得到降伏,像賊似的,在我們這裡作亂,我們就不能安居樂業。

所以種種障礙,種種系縛,種種逼迫,所以身心苦得不得了。

但是這也是循業發現,循因結果。

病苦是從果上說,所以我們要懺悔,在佛前很好地發露懺悔。

因為松樹長在高山上,經歷了風吹雨打、日曬變化,所以長得更加挺直茁壯。

佛子為道也是這樣,是因為經歷了世間的一切善惡、逆順、罪福等境界的磨練,而道心更加堅定,不動不搖。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言不虛也。是知一切法,皆是我的成道處,我應當珍重。

我們就能夠對這一切所經歷的事情,不妄想執著,心無所住著。

好事現前了也莫作好想,因為事情本來不可得,好事也不可得。

如果作好想了,就該起貪心了,就能唆發我們的妄情,希望這種好事現前,保留下來別失掉,這就是生死,就是罪業,就是痛苦。

不好的事情現前了,我們了達本空,無我我所,也不作壞想。

作壞想了,就會唆發我們的嗔恨煩惱,發起危害,這也是罪業,也是生死,也是痛苦。

打成一片,就是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不管我們是有障礙也好,沒有障礙也好,就像祖師說的:「有事也如是念,無事也如是念;苦也如是念,樂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

這樣,一切生死、疲勞、地獄都會摧毀打破的,我們就會把上極樂世界的道路徹底地通達,走通,中間就不會有障礙。

念佛沒有巧路,就是靠我們老實念佛,實實在在地念,心裡想,口裡念,耳根聽。

不要口裡念佛,心想他緣,口念心不念,祖師不說嘛,念破喉嚨也徒然。

念佛在心,心裡有佛,即是佛在。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感人至深的母子相會 | 香光莊嚴的念佛法門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原文

《楞嚴經》 第5卷 【唐】天竺法師 般剌密諦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不沉浸過去,不焦灼現在,不妄想未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