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為什麼《金剛經》教你不要想這個佛若坐若臥,若來若去呢?


時間:2019/8/23 作者:清凡居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

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釋迦牟尼佛講完了前邊那一段經文之後,又恐怕一般人有所懷疑,這個如來有來有去,又著到相上了,所以又說這一段經文。

說,“須菩提。若有人言”:假設要有人這樣說,“如來若來若去”:如來,又好像來似的又好像去了。那么這個“若來”也是不一定來。可是“若來”,恍恍惚惚的,似是而非,你說它這樣子又不這樣子,“若來”。他,“若去”,又好像去了又沒有去,這不清楚。因為他說,“若來若去”。“若坐若臥”:好像坐著又好像臥著。“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他說,這個人哪,不明白佛所說法的道理,的義理。

“何以故”呢?什麼緣故呢?

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說這個如來,也沒有一個地方來,也沒有一個地方去,所以就叫如來。那么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這個法身哪,那么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的,遍滿一切處;既然是遍滿一切處,所以你說他來,又從那裡來呀?遍滿一切處,你說他去,又到什麼地方去呢?所以說無在無不在。

你要是懂佛法了,這個山河大地都是如來的法身的地方;你要不懂佛法呢?你就見著如來也不認識如來。你要明白佛法了,你就沒有見著佛法;沒有見著佛,你也認識如來了。你要認識如來,那么就容易依法修行了;你不認識如來,連佛是怎樣一個情形你都不知道呢!你怎么又可以學佛呢?如果你不認識,你就去學去,那就叫盲從。怎么叫盲從呢?就是,你本來也沒有眼睛,自己也沒有眼睛,又跟著一個沒有眼睛的人跑路。這個沒有眼睛的人,跟著一個沒有眼睛的人跑。他以為,喔!領著我這個人是一個有眼睛的,所以不會發生危險。結果前邊那個沒有眼睛的人哪,他自己雖然知道是沒有眼睛,因為有人要跟著他跑,所以他也就冒充一個有眼睛的人。兩個人一跑,跑來跑去的就掉到海里去。兩個一起掉到海里了,誰也上不來了,就一起淹死。所以這個盲從,是不對的。一定要先明白佛法,先明白修行的方法,才可以學的。

為什麼這個人跑到外道里去?越墮落越深,就等於這一個盲目的人領著一個盲目的人跑路似的,一起跑到大海里去,兩個人同歸於盡。因為世間的事情就這么奇怪,你越不明白,越會跑遠路。你要明白,就很容易到那個你的目的地了;你要不明白這個路,你走了很久很久也到不了。也是這個道理,你明白佛法了,就會依著法修行成佛。你跟著外道的法門去跑,越跑就越遠;越遠就越回不來了,不能返本還原了。所以就有很大的危險發生了。

那么這個如來是,無來無去,所以叫如來。又者,這個“如”者,是不動意,不動的意思。“來”者,是一個動意。不動就是個靜;動就是個動:這是動靜一如。動不礙靜;靜不礙動。也就是,像我們這個人修道的時候,你靜坐的時候是參禪,你動的時候也可以參禪。你一天到晚,所有的所行所做、行住坐臥都可以用功修行的。不是單單打坐的時候,我用功了;不打坐的時候,那就不是用功。你時時刻刻都收攝身心;收攝身心,回光反照。收攝身心,就是自己時時刻刻要用功修行,不散漫。所以修道啊,要這樣子去修行。

講到這一段文上,有人就這樣問了,說是如來不來不去,我看見如來也來也去嘛!怎么又說不來不去呢?我雖然沒有親身看見,但是在《金剛經》,一開始就說:“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這不是去了嗎?那么“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這不又是來了嗎?為什麼說不來不去呢?你這個執著心多大!這不是佛的去來,是你心有去來,有去有來。

再舉一個例子來證明這件事。你看那個“水清月現”;水清的地方,水裡頭有個月亮。“雲遮月隱”,雲彩,在空中把那個月遮上了,月就沒有了,月隱了。那么究竟這個“水清月現”那個月有沒有來呀?“雲遮月隱”那個月有沒有去啊?這是一個比喻。

還有,這個雲彩在空中走,有的人就說這個月亮走。那個月亮本來沒有走,那是雲彩走,他則看是月走。船在這個江裡邊來走,行這個船;你這個人看,不是這個船在江里走,看著是那兩岸那個岸走。那么那個岸是不是走了呢?岸沒有走,是那個船走。所謂去來,這也是佛的化身有去有來;佛的法身是無去無來的。那么現在講的是佛的法身的境界,你不要認為佛的法身就是化身。

所以彌勒菩薩有這么幾句偈頌,是這樣說的,說是,“去來化身佛”,這是化身的佛。“如來常不動”,如來是常不動的。所以,“去來化身佛”,這是化身佛。“如來常不動”。“於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在這個法界,也不是一個,也不是多,“非一亦非異”。這是彌勒菩薩,他說如來這個意思。

那我們現在,你要知道不是佛有來有去,不是如來有來有去,是我們人,在這個見分上──這個八識裡邊有這個見分──在那個見分上,分別出來這一些個來去。

為什麼《金剛經》教你不要想這個佛若坐若臥,若來若去呢?就是教你把這個分別心,沒有,不要生出一種分別心。你沒有分別心,你的智慧就會現前了,你般若就現出來了。為什麼你的般若就那么小呢?你的智慧就那么少呢?就因為你分別心太多了。所以就把那個智慧就,都沒有地方放那個智慧了。你因為分別心太多,整個你八識田裡頭,放滿了這種骯髒東西。這個就好像你那八識田,本來是最潔淨的地方,哎!你放了一些個垃圾。什麼是垃圾?就是那個分別心,就是垃圾。你把分別心收拾乾淨了,你那個智慧就現出來了。

恭錄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