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這兩句咒一起念,能令人開大智慧


時間:2019/9/1 作者:清凡居士

傳授開智慧咒

《心經》能開智慧,遠離顛倒夢想。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能開智慧,遠離顛倒夢想。

所謂: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若能照見一切諸法是虛妄、飄渺,就會放下,得到解脫。

〈楞嚴咒〉內亦有兩句咒語,能開大智慧,明天晚上傳給各位。要不要錢呢?不要。所謂“千兩黃金不賣道,十字街前送知音”。

若開智慧,便得自在,再無煩惱,菩提現前。

恭錄自《 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一一五)般那你(bo na ni)

智慧第一舍利弗辯才無礙展鴻圖

此是般若到彼岸眾中上首證真如

“般那你”即智慧,亦即般若。那么何以說“般那你”呢?這是咒。咒的意思一般人不能懂,而鬼神聽了卻懂,便遵從咒的命令行事。所謂咒就是咒願。咒願即我願怎樣便遂心滿願。

這句“般那你”和下句“伐囉尼”是一起念的。

這兩句咒一起念,令人開大智慧。得大智慧便會得大辯才,得大辯才便會得大壽命,得大壽命便會得大安樂。這都是有連帶關係。

“智慧第一舍利弗”:

在羅漢中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因為他在往昔修了般若的法門,舍利弗是一個羅漢的名字,翻譯中文叫鶖鷺子。鶖鷺是鳥名,因為他母親叫舍利,弗即子。他是舍利的一個兒子,他在母親的腹中和他舅舅辯論。舅舅常常論輸,便知道在他妹妹的腹中有一個智慧的兒子,令她也聰明起來。因此他的舅父便去學外道的論議,不過回來還是辯不過她。

“辯才無礙展鴻圖”:

他既有大智慧,又有大辯才。展鴻圖即發展他大的抱負和大的希望。是什麼呢?就是令佛教發揚光大,助佛揚化的宏願。

“此是般若到彼岸”:

為什麼他有大智慧呢?就因為往昔修般若所得的果報。般若是到彼岸的法門。

“眾中上首證真如”:

他是羅漢中智慧第一,智慧的上首。他證得真如的理體,能有真正的大智大慧,辯才無礙,種種的神通變化。

因此,要想修行,要想有真正的智慧一定要修般若的法門。

(一一六)伐囉尼(fa la ni)

智慧愚痴無二相菩薩外道本一如

凡夫分別種種法覺者了悟離言說

智慧要開才有,不開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用,不會用。好像有一個電腦,電腦比喻智慧,你沒學過電腦學,就不會用它。老擺在那兒,由它腦去,與我沒有關係,這就是愚痴。若學過了,會用了就是智慧。

所謂智慧與愚痴是兩個名詞,而根本是一個。你會用就是智慧,不會用就是愚痴。電腦是最好的比喻。又好像吃飯一樣,你不吃就餓了,吃過就飽了。

智慧與愚痴也一樣,會用就是智慧,不會用就是愚痴,所以說“智慧愚痴無二相”。智慧與愚痴沒有兩樣,好似反掌,翻過來就是智慧,翻過去就是愚痴。你不會用手,便不會拿東西,會用了便能拿東西。這是智慧與愚痴的比喻。

本來沒有兩個,都只是名詞,但名詞就把人都迷住了。有的人就執著智慧,有的人就迷於愚痴。迷就是愚痴,悟就是智慧,迷悟都是一個。有的人說這不對,迷悟豈是一個?迷了就不明白,悟了就明白了。其實明白與不明白並不是兩回事,所以說智慧與愚痴沒有兩個樣。

“菩薩外道本一如”:

菩薩是要修行菩薩道利益其他的人,外道也是想走一條正路。天主教和耶穌教都認為自己的教很不錯的,能生到天國去。因為他們的智慧只是那么多,只知道有個天國,不知道有比天國更妙的地方。他們的智力達不到,這是程度的問題。小學生不能和大學生比。

另一方面而是業的問題,宿世所造的業令他們只懂得那么多。

然而不論外道或菩薩,他們究竟的歸宿都是想要開悟,不過有早悟,有晚悟,迷悟有遲疾而已。

修菩薩道的得到覺悟快一點,修外道法的慢一點。快慢只是時間的問題,並不是有好和不好,結果都是得到菩提。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不能說旁人不好,只有自己對,不能有這種偏見。

“凡夫分別種種法”:

凡夫執著住在境界上,無事找事乾,頭上安頭,像猴子似的,東邊拿一件東西,又跑到西邊拿一件東西。拿起來,放下,放下,拿起來。根本就不需要的,他偏要這樣乾。

所以說“分別名相不知休”,分別名相不知道停止。所謂“入海算沙徒自困”,就好像算海里有多少粒沙,究竟有多少粒,你能算得出來嗎?說是現在有電腦,很準的;再準,也不能一粒都不錯。恆河沙子像麵粉那么細,一粒不錯,無有是處。再精密的電腦也辦不到的。

“覺者了悟離言說”:

等覺悟了,明白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才知道分別名相是多餘的。若能明白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恭錄自《楞嚴咒句偈疏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