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念佛深妙義,喚醒​夢中人


時間:2019/9/5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念佛深妙義,喚醒夢中人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講記「佛悟此心,如醒時人;眾生迷此心,如夢中人。離醒時人,無別夢中之人,豈離夢中之人,別有醒時之人耶。但夢中之人,當不自認為真,亦不離夢中之人,別求醒時之人。唯應常憶醒時之人,憶之又憶,則將見大夢漸醒,而夢眼大開。即夢中能憶之人,便是所憶醒時之人。而醒時之人,非夢中人也。夢中人眾多,醒時人唯一。十方諸佛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此乃即一即多,常同常別,法爾自妙之法也。念佛之意,大略如此。」——徹悟大師我們常常講,念佛法門義理極深,是一代時教,深法作淺法講的一個楷模。我們看這段話,是不是義理極深呢?有時候我們繞來繞去,這在談什麼呀?好,這進一步從「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我們跟阿彌陀佛心性平等、共有這一點再進一步來探究。雖然我們跟阿彌陀佛共有的這個心性之體平等無二,但是在它的斷惑、修德的層面,是有差異的。阿彌陀佛因地發大願修大行,圓滿大願的過程,他已經悟到了這個心性,契證到心性的圓通常,把心性的無量光壽徹底彰顯出來了。這樣就好比他是醒過來的人,醒了的人就是佛,醒就是覺啊,從無明夢中醒過來了,朗然大覺(成佛)了。但我們這些眾生呢,雖然也有無量光壽的心性,但是我們在夢中,還在迷惑顛倒,反而把這個無量光壽的心性當作起惑造業的能量,輪轉不休。這就像夢中人,還在睡夢當中,他醒不過來,一個夢接一個夢,而且大多數都是做的噩夢,噩夢一環扣一環。我們這個心性早就迷失了,有無明就是大夢,所以稱為「無明大夢」,我們都是夢中之人。(《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譬如有人,夢見種種變異事等,及其覺已,所見皆無。凡夫亦爾,無明夢故,妄於諸法生實體想。諸佛覺已,皆無所著,故能十方一切世界,一念示現無量佛事,自在無礙,利益成就一切眾生,皆令悟入無量深妙解脫門故。」——括弧內的文字系了悟子所加,下同)我們了解了這樣的差異,就要念佛醒來;但儘管有這個差異,仍然跟醒時人是密切互動的。我們這個夢中人(假我、我執)是從哪兒來的?不是憑空而來的,他還是不離開醒時之人(真我、佛性、自性)。所以離開醒時之人(真我)就沒有夢中之人(假我)。我們做六道輪迴的夢,噩夢不斷,但是無量光壽(阿彌陀佛)還沒有離開我們,它時時還在觀照著我們,還在如母憶子地憐憫、護念我們,但是我們不知道有個偉大的母親在憐憫、護念我們。母親就是無量光壽,在事相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按: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極樂世界即一真法界。《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彼佛久遠實成、法身常住。」《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云:「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華嚴經》云:「如來宮殿無有邊,自然覺者處其中。」)其實我們在做輪迴夢,就好比一個富甲天下的轉輪聖王,他睡在一個很華麗的龍床上,穿著很華麗的衣服,長相也非常莊嚴,非常魁梧。他睡在龍床上,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螞蟻。螞蟻在那個台階上找食、覓食,找飲食。恰好那個台階上有一點比較葷腥的食物,這些螞蟻都趕緊去,爭奪那一點點葷腥的食物碎末,相互之間還在那裡競爭、打架。當在做夢的時候,床上的這個轉輪聖王,他在做這個螞蟻夢的時候(唐朝淳于棼所做的南柯一夢正是如此),他的全體就是那個螞蟻,他不會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在那個莊嚴的床上有這麼一個莊嚴的真我,他做夢一下子變成那麼陋劣的一個螞蟻。同理,我們現在在六道輪迴中這麼苦不堪言,面目可憎,但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佛啊,不知道自己的家鄉是極樂世界。我們雖有佛性卻在睡夢中造業受苦啊。他做的螞蟻夢,就好像我們在這兒輪轉,忘記了我們就是阿彌陀佛那種身相莊嚴的事實。但夢中這個螞蟻跟做夢的這個國王之間的關係,不一不二,不離不棄,是這個國王做夢夢成了螞蟻,那個螞蟻如果一下子夢醒了,睜開眼睛一看,「哎!原來自己躺在龍床上,我是這樣莊嚴的國王啊!我怎麼會是這麼卑劣的一個螞蟻呢?」大家仔細想一想這個道理就明白了。所以是「不離夢中之人,別求醒時之人」。你就是夢中的螞蟻(或人),那醒過來你還是醒時之國王(或佛),那麼莊嚴。所以只要在夢中,你不把那個夢境當作真,你能理解夢境的空性,夢幻泡影,看破放下,你當下就是覺者(圓覺經:「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離夢中之人,你當下就是醒時之人。諸佛如來示現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就是來喚醒我們(按:《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世尊告阿難曰:如來所以興出於世間,說彼佛不可思議、真實功德、光明名號利益大事因緣。是故我說難值、難見、難得、難聞。若有眾生,有聞此法者,皆應信順,如法修行。」

《法華經》云:「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為諸眾生開示悟入如來知見。」善導大師云:「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本來就是具有佛知見,本來就是無量光壽,只不過是在夢裡面,在夢裡變得這麼卑劣,在夢裡面受苦,大叫「救命」。大家或作過父母,當你的小孩在睡覺做噩夢,喊著「救命啊!這個老虎要咬我!」那作父母的是不是真的拿一個工具去打老虎啊?你幫助他的最好辦法是:「醒過來!醒過來!醒過來!」(心經之般若咒即是此意:「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意即醒來醒來,快快醒來,大家都覺悟成佛!)醒過來噩夢就沒有了嘛,這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諸佛菩薩示現八相成道,也就是為了讓我們醒過來而已。為什麼要說那麼長時間(21年)的般若系經典?要談諸法的空性,要不斷地說諸法的苦、空、無常,如夢如幻如影如電如露,這都是為了讓我們醒過來,不要把夢中的境界當真!你能從夢中醒過來,你當下就是醒時之人,當下就知道原來我還是這樣莊嚴的轉輪聖王,而不是一個可憐的螞蟻!是不是啊?(《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等,即得現前。」《大般涅槃經》云:「若有人能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方乃得聞《大涅槃經》。薄福之人,則不得聞。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聞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則不得聞。何等為大?所謂:諸佛甚深秘藏,如來性是。以是義故,名為大事。」)但是,這個生死大夢要徹底醒過來卻非常不容易(一般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就找到了一個讓我們醒過來的簡易方法,就是讓我們在這個輪迴夢中憶佛念佛。因為佛號裡面都是朗然大覺的大光明境界,都是醒過來的大涅槃境界,都是醒時之人(覺者為佛)的功德,所以就讓我們常常憶念這個名號、執持這個名號。你念念念阿彌陀佛,越念越親切,就是「聲聲喚醒夢中人」。我們的主人翁(佛性、真我)在睡覺,在酣睡,現在要把這個酣睡的主人翁喚醒,就是無量光壽(阿彌陀佛)。怎麼喚醒呢?通過念佛喚醒。如果不念佛,那麼他就永遠睡在那個地方,永遠執著他夢裡面那個卑劣、虛幻、污濁的身體以為他真實的身體,我們眾生可憐就可憐在這裡!!!

所以諸佛就讓我們念「那摩阿彌陀佛」。

大家都有這個體驗,有時候做惡夢,夢到冤家對頭要追殺自己的時候,作噩夢時反而容易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念,境界馬上就變了,就會醒過來。但這只是個小夢醒過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至心念佛,就像夜夢中冤家對頭拿著刀要殺我們的時候,那樣至誠懇切地念「那摩阿彌陀佛」、「那摩阿彌陀佛」……你老是這樣真為生死而念佛,那個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都漸漸被你破了。破了惑業你就知道:原來我確實也是阿彌陀佛啊,我怎麼是夢中那個苦惱的眾生呢?所以念佛念到這個夢慢慢地醒過來,夢眼大開,這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就不是在夢中看到那個虛幻的境界(娑婆世界),夢眼大開就知道原來我無量劫來所做的輪迴大夢都是假的,都是妄心幻化出來的,我怎麼那麼傻去以假當真!馬上智慧就開了,夢眼大開,這就是般若智慧開了,慧眼開了,法眼開了。這時候才知道,在夢中念佛的那個人成了阿彌陀佛(《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明乎此,方為深信因果),你看多親切啊!(夏蓮居曰:「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法藏菩薩發願是讓我們大家都往生淨土成為阿彌陀佛,都是無量光壽的。

這樣也就知道,醒時之人無量光壽,與夢中人在體性上不一不異。所以,有兩句話是我們祖師常常說的,你通過這個夢喻了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跟阿彌陀佛體性無二,就是「內重己靈」。向內心要尊重自己的這一念心性的尊嚴、靈性,它是可以成佛的,它本身就是無量光壽的。但是這個「內重己靈」,我們還是信不及,顯發不出來,所以就得要「外慕諸佛」,仰靠阿彌陀佛來把我自己的佛性——「己靈」完全彰顯出來。那麼我們的「己靈」和諸佛都是平等無二的。所以如果在夢中能憶佛念佛,我們夢中之人原來是醒時之人;換句話說,醒時之人也就是由於一念無明妄覺,成了夢中之人。所以在佛的眼裡,一切眾生都是佛,但是眾生雖有成佛的秉性,卻由於迷惑顛倒,六道輪迴,冤枉受苦,這叫可憐憫者,枉作輪迴苦!眾生本來是無限尊嚴的一尊佛呀!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在無明大夢的人眾多,從夢中醒過來的只有唯一(祖師云:「三賢十聖皆在夢,唯有如來稱大覺。」)。這裡講「唯一」不是一個,是說什麼呢?就是他醒來之後就是「一」,在夢中就是「多」,夢中為什麼多呢?由於夢裡面各人的業力不同,他所感招的境界不同,受的苦樂的狀態不同,它的差異性很大。但醒過來之後,就好像眾流回到了大海,等同一味,它是平等相,唯一。所證到的是「一」不是「二」。這裡用《華嚴經》的一個偈頌:「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醒過來之後,所證到的是一個法身,是同體的法身,沒有多個的法身,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時候他的心也是等同的,是一個心,這種心諸佛所證到的,都有大慈心、大悲心、平等心、憐憫心、歡喜心、清淨心,它都是一心。那麼一心裏面所開發的智慧也相等,契入到那種一心的體性就能開凡夫大用無量的智慧。這種智慧有根本智、有方便智,這些智慧,諸佛所證到的能力也是一樣的。那麼智慧顯現在「十力四種無畏」,它也是相等的。佛的果地上的十種力,這是佛教常識,但是我們還是要了解它,這樣我們對成佛就有一種嚮往之心。成佛有什麼好處?成佛具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無量的德能莊嚴。相比之下我們眾生實在太可憐了!「十力」,就是,佛能夠知道「是處非處之力」,知道你修這個因能得那個果,修不同的因就不能得這個果,「是處非處」都了了明白,知道一切眾生的業力差異,知道在禪定解脫當中的種種境界,知道眾生的種種理解,眾生種種的好樂,知道無量的宿命,他的天眼,他的宿命,宿命通,知道眾生什麼時候永斷煩惱習氣,這些他都知道。如來的十種力,就具足著普度一切眾生的力量。「四種無畏」,佛講經說法如獅子吼無所畏,他說自己是一切智人,這樣說出來是無有畏懼,他就是一切智人。他說自己漏盡通,他無所畏,沒有畏懼,他就是漏盡通,一切煩惱習氣都沒有。當他開示眾生的時候,說你做某件事情是會障礙修行、障礙正法,這個說障道法無有畏懼。以及你修什麼法能得什麼果,這樣的過程說出來無有畏懼。但這種十力、無所畏也是平等具有的,這就是把我們心佛眾生等無差別這個心性展開之後,他具足的法身、報身、應化身、無量的功德,諸佛都是平等的。既然諸佛平等,也是一切眾生平等,我們成佛也具有跟佛一樣的「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具有這樣一個德能。這就是具有大乘圓教的道理,即一即多,常同常別。即一即多是什麼意思?剛才我們講過因陀羅網的珠子的比喻,一個珠子裡面,含攝著所有珠子的信息,不就是即一即多嗎!即一個珠子含攝所有珠子的信息。也可以說即多即一。這多個的信息,也就是一個。所以常常說,一法具足一切法,就是這個道理。你修一個法,就具足所有法的功德;你念一尊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你往生西方淨土,就等於往生到十方無量的剎土,這就是即一即多。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說,「我光念阿彌陀佛夠嗎?我是不是還要念地藏王菩薩,還要念觀世音菩薩,還要念藥師如來?」好像你給每一個佛菩薩都派了一個任務,派了一個功能。從差別性來看,你這樣講也不是說沒道理,但是從大乘圓教的理念來說,你要堅信,你念一尊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念到所有佛菩薩的名號功德。因為一法具足一切法,這就是即一即多。常同常別,常同,同是從圓融的角度,從理體上來看,它是平等的,它是一相的,這就是它的常同。但是它有別,常別是從行布的角度,從事相的角度,從緣起的角度,又有它的差別。比如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的功德,從所證的法身來說,他是同等的,就是「力無畏亦然,一心一智慧」。但是從事相上、因地發願來看,他又有所不同。阿彌陀佛發了一個超勝十方諸佛的大願,所以他顯現的無量光,在應化身方面,在兌現他因地的願力方面,能夠遍照無量無邊的剎土。然而其他的諸佛,由於願的不同,有時候其身光,或者照一由旬、二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乃至一佛剎、二佛剎,乃至百千萬億佛剎,它有這個差別。但是阿彌陀佛的光可以遍照無量無邊的佛剎,只要有眾生的地方他的佛光就能過去,就叫無量光,這就跟其他的諸佛又有差異。這差異是他因地當中發願不同所導致的差異,這樣來理解常同常別。這就《華嚴經》講的圓融和行布的關係:圓融是理體的常同,行布是事相上的差別。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理和事之間一定要把它觀照到。這些事情都是在法性當中自然而然的無作妙用,不加造作的,不加謀劃的,它在法性當中自然就會運作出來,自然就會顯現理體當中的圓融和事相上的差別之相。那麼念佛的大意,概略就是這個樣子。你看念佛可不簡單吶,它裡面包含著大乘佛法最***的理論作為背景,作為它的依託。但是佛很慈悲啊,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對於上根利智,可以跟他講這些理論;對於中下根機,不懂,不懂也沒有關係,你老實去念,也能夠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潛通佛智。慢慢地,念得久了,也能把這些「常同常別,即一即多」,這些醒時和夢中的內在關係,你也慢慢地明白了。但一開始可能覺得很難明白。很難明白也沒有關係,你就認可自己:「我是還在夢中之人,我怎麼醒呢?念佛就能醒,醒來就是佛!」你只要有這個觀念,就很了不起!(經云:「汝是未成佛,我是已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我們不是一般的晚上睡夢的醒,而是從無明大夢裡面醒過來,那可了不得了,你一醒過來就是佛了!醒來發現自己本來是佛,就好像那個螞蟻夢,它醒過來原來是一個轉輪聖王躺在華麗的床上。這夢眼一開,可是大吃一驚了。所以這樁事情如果沒有佛跟我們講,我們哪裡會知道啊!當我們在一個螞蟻的狀態,就執著我是螞蟻,螞蟻王國,在螞蟻王國我要當什麼官,我要去保持我的位置,它通身都是螞蟻世界的觀念,哪裡會想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一個轉輪聖王?(這是轉輪聖王睡覺做夢成為螞蟻,我們是自性佛做夢成為人類)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自性就是阿彌陀佛啊,我為什麼還在夢裡輪轉不休、貪戀不捨?!阿彌陀佛如慈母呼喚了我們十大劫,我們還不趕緊回極樂世界去?這個娑婆世界的客路溪山,誰想貪戀就讓他貪戀,我要回歸到極樂世界的極樂故鄉,故鄉明月還在召喚我們,故鄉明月還在照亮我們,只不過我們還在做夢而已。要回家!要成佛!念佛大意就是這個樣子。如是相、如是性、如是說、如是教、如是行、如是證,就好了。(《圓覺經》云:「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於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大經》云:「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印光大師云:「我今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大安法師:眾生如何與阿彌陀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摘自《徹悟禪師語錄》)淨心,就是談行持了。《華嚴》講圓融和行布,圓融可以一超直入、頓悟,在凡夫地上也能夠見解與佛同齊,大徹大悟,但是在修證的過程當中也不無次第,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的過程,這是淨心的過程。但是這個次第,也不如念佛殊勝,「亦無如念佛」。這話是不是溢美之辭呢?是不是在抬高淨土法門,而且有些自我誇耀呢?不是這樣的,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為什麼清淨心的行持沒有比念佛更殊勝呢?因為「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的果地覺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覺相互互動、感應、溝通。首先我們從往生這個層面上來看,怎麼叫相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要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到西方淨土,去得阿鞞跋致,去圓證佛果。我們凡夫也發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願心。凡夫願往生的心和阿彌陀佛願攝客群生往生的心,這兩個願心相應,首先要這樣。然後,從名號的功德來看,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無量壽是豎窮過去、現在、未來超越時間的德能、寂定,無量光是橫遍十方超越空間的德能,所以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法界的體性,就是一切眾生的本覺。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的本覺,但都被汩沒在煩惱、執著裡面。現在我們一念覺悟,開始修行,這就是始覺。始覺就是淨心的過程,始覺和本覺合一就是究竟覺,就成佛了。那麼這句彌陀名號,就是我們的本覺;我們以信願念這句名號,就是始覺。始覺和本覺相應,也就是我們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名號也是佛。佛佛相應,佛佛相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第二個相應。第三個相應,就是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藉助名號的媒介,投到了眾生修行、修心的因心裏面,所以叫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我們這一念念佛的心,就涵攝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之海。阿彌陀佛全體功德之海全體地滲入到我們凡夫眾生的心裡,所以我們能念和所念當下呼應,相應了。而這個相應是要以信願作為前提的,深信切願是相應的秘訣。所以我們一持念這個名號,馬上就和彌陀的願力共振、共鳴、溝通、互動。我們一念至誠地念,我們的始覺跟本覺相應,這就是「如子憶母」。《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如子憶母」,「子」就是我們的始覺,「母」就是本覺。母子相憶,母子天性相關,這就像我們的本覺和始覺,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質地對應在一起。所以越念越親切,越念越歡喜,越念越超越人我是非的對待,把我們本有的無量光壽啟發出來了。所以念佛是清淨心的最上的一種行門。那麼從上面的討論來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完整地具足著「悟」和「修」。悟就是明心、開悟;修,就是淨心。這句名號具足這兩個重要法門的綱要。

大安法師:念佛是明心之最要「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摘自《徹悟禪師語錄》)我們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所展示的無盡的莊嚴,尤其是憶念這句名號和持念這句名號。這句名號就是佛心,就是涅槃妙真如心,所以當下我們凡夫的生滅心就安住在清淨心上,安住在真如之心上,就能夠以巨大的能量使我們得禪定,得三昧,現前見阿彌陀佛。如果現前不能見阿彌陀佛,也能夠帶業往生,到西方淨土,蓮華綻開,見阿彌陀佛。這個「現前當來」,現前是現生得念佛三昧見佛,當來就是未來往生淨土,見阿彌陀佛。無論是現前還是當來,必定是可以見阿彌陀佛。這時候所見的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的彌陀,就是這個妙真如心。所以念佛一法是單刀直入,不假方便,不需要藉助參禪、止觀、持咒,就是一句名號解決問題。「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把我們的妙真如心、如來藏心打開。這就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入到無生法忍。所以說,念佛就是明心之最要,還有比這更直接的嗎?「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不是一般的禪,而是無上的,無與倫比的,最深邃的,最微妙的禪。禪是什麼?禪是佛心。我們在念名號的時候,這個名號就是佛心,就是無上深妙禪。我們已經安頓在這個禪上,佛心上,這就叫「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覓人問長安」,你已經在皇宮裡面最核心的含元殿裡面了,還需要去問長安在什麼地方嗎?就好像我們已經在北京的中南海,還需要到處打聽北京在什麼地方啊,怎麼走啊?沒必要。(待續)

大安法師:怎樣憶佛念佛?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吾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見聞覺知某個景物,這個景物便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儲存了信息,比如我們曾經到過某地,現在作意回想一下,其景象就浮現在腦海里。憶佛就是在一切時、一切處憶念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和慈悲願力,憶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憶念六字名號的功德利益。憶是我們的內心繫念牽掛,不能忘懷,就像家裡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關的事情,這時候你在上班工作當中,無論怎麼忙,心裏面自然都牽掛著那個事情。所以我們以至誠懇切的心,把憶佛念佛貫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惟此為大,好像死囚渴望逃離監獄那樣,天天憶想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決定能救度我們,自知必定往生,心生大歡喜。遇上種種逆緣,他人誣謗,不生瞋恨,應作思維:「我是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了,何必跟他去計較呢?」如果污穢貪慾的心上來了,應思惟:「我都要去淨土蓮華化生了,怎麼還能有貪慾的心呢?」看到貴重財物生起盜心時,應思惟:「我都要去西方淨土,那裡金銀七寶具足,我怎麼能去拿人家裡的東西呢?」念佛憶佛能將阿彌陀佛的功德彰顯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軟,止惡防非,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便能降服貪、瞋、痴、煩惱,香光莊嚴,是故宜常念佛憶佛。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