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有相就有限量,而福德性的功德無有邊際


時間:2019/10/16 作者:宏圓法師講淨土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世尊擔心大眾聽聞前面所說,對於如來所說的法不可取不可說,那樣會廢棄佛的言教,甘墮無為坑,所以在此以事相上的有為福德與般若智慧相比較,為了讓大眾受持本經,歡喜流通。

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也經常解釋,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所照之處,稱為一個世界,有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就是有千日千月、千須彌山、千個四大部洲、千個四天王天、一千個三十三天、一千個夜摩天、一千個兜率天、一千個化樂天、一千個他化自在天、一千個梵世天。這種千位的進升,有一千個,這樣稱為小千世界,這是一個小千世界,有這麼一千個小世界的話,這是一千個世界,小千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就是小千世界。那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稱為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有三次千的進位,一千個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它有三次千的進位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好,我們來看經文,就是說以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用三千大千世界這樣多的七寶來布施,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這麼多來用以布施,世尊就問須菩提了,如果有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銀等七寶去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句話挺有意味的,所以師父讀的慢,非常有層次感的,須菩提回答說,甚多。須菩提知道佛問這個問題,是為了校量有相布施和我們的般若智慧哪種殊勝,所以須菩提自己提問,自己來解釋這個回答的原因,答案的原因,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佛在前面問,問的是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這個福德指的是福德之相,要是從事相上來說,確實是有大小多少之分的,如果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話,布施的財物這麼多,那所修的福德當然很多了。

六祖說:「心有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滅,是名福德性。」修布施的人以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施,心裡他有能施所施,能施所施就是有相了嘛,那他雖然布施這麼多的七寶,所修的福德還是有限的,可以說是甚多,再多也是有相的,所以可以說是甚多。而如果能所心滅,那麼就是福德性,福德性它是性,我們說性海,性是無相的,它是量周法界心包太虛,猶如虛空,性是量周法界,是不可以用大小多少來說的了,這是福德性。所以在這裡佛問的是有相的布施和所修福德的多少,須菩提也就從福德之相上來回答的是甚多。

我們再看下面。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佛聽到須菩提的回答,知道他已經領會到佛的本意了,於是說,如果有人受持本經,乃至只是受持四句偈,就是四句偈,並且能為他人演說,那麼所得的福德,超過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修的福德。我們剛才把福德性來給大家講了,就是超過的,它是心包太虛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受持《金剛經》,給大家說,受持不只是讀誦,受持就是領納於心,就是真正能領會經義而得受用。受又比解更進一層,因為用心領會經義得受用,這是受;持就是行持,對於經的義理,領納於心以後,還要照理去行,這叫做受持。如果我們每天只是讀誦《金剛經》,放下經本以後,你該怎樣的執著還是怎樣的執著,該怎樣的著相還是怎樣的著相,這就不能稱為受持。因為你心裡的執著沒有絲毫的減少,還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與經里講的義理所違背的,那就不能說是受持《金剛經》,只能說讀誦罷了,口裡有心裡沒有。

乃至四句偈等,意思是說,不只是讀誦整部的《金剛經》,所得的福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之福,你就是只受持四句偈,所超過得福德,也是超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得之福,有點繞口。這裡說的是四句偈,有的說,這個四句偈指的說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是這四句;也有的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有的說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是大家對四句偈種種的認識。

其實這裡的四句偈不必拘泥於哪四句,不但是四句,而且三句兩句,一句都可以,我們看,六祖就是聽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聽到這一句就開悟了。彌勒菩薩說:「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不離身就是不離法身。意思是說,如果見法身就是受持四句偈。

什麼是見法身?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見色身而不是見法身。只要你能見法身就是受持四句偈,就是離四相。無論是受持整部《金剛經》還是受持四句偈,給大家說,乃至受持一句,你只要領悟到這個般若真空的妙理,能做到心無所住,不取於相,那都是叫做見法身,和福德性是一樣的。就像在大海中你取一滴水,那這一滴水的味道也是海水的味道,和海水的味道是一樣的。

摘自宏圓法師《金剛經》講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