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業障現前怎麼辦?


時間:2019/10/31 作者:清凡居士

業障現前怎麼辦?

果勒居士2016年5月23日

講於柏克萊聖寺

「佛教與現代心靈講座」(節錄)

陳玉、袁華麗中譯

情緒管理的根本問題就是業力。你不僅不要執著於當下生起的情緒,也有必要把從過去映射到現在的念頭和感覺逐個逐個地去除。畢竟你過去有巨大的「情緒庫」,這些情緒都在不斷地生起。所以修行或者修定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耐心地等待以往的一切慢慢地過去,而不做任何反應。因為每次你做出反應,情緒就會生起並且得到強化。所以,對於難處理的情緒,你不僅在當下不要去反應,而且需要耐心地等待過往的一切過去。

喜歡或者不喜歡,快樂或者不快樂,這都是從過往浮現到當下的業。想要克服已經浮現的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忍耐。即使通過打坐,並能進入深度的禪定狀態;但是一旦你起坐,過往的一切仍然沒有解決。一旦你的心與它們接觸,過往仍然會出現,你需要對浮現出來的過往的每一個方面都非常有耐心。這就是為什麼忍辱波羅蜜如此重要。你需要對你的心非常有耐心,對你的身體非常有耐心,並且耐心地不為浮現的念頭和情緒所動。

出現的情緒都是過往的經歷在當下的顯現。每一個當下實際上都是一個中性的歷程,它和過去相聯繫。每一個情緒都是這樣產生的。所以說情緒並沒有發生在你身上。只有當你在意它們時,出現的情緒才會生起;你若不理會它們,它們就無處可依,然後像泡沫一樣消失。

但是如果在情緒生起的時候,心對著情緒起反應,那麼心就會找到它,並且去處理它,之後情緒就會占領意識。其實你並沒有被情緒所控,情緒只是過往的經歷在當下的投射,它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們在生起的當下你去理會它們。所以如果你真的可以培養當下的定力,如果你真的可以培養覺察力,那麼你就不會被生起的情緒所動,並且可以選擇情緒,你其實可以選擇每一個你想經歷的情緒。

如果你不選擇自己的情緒,那你就很愚痴了,因為你允許它占據你的意識。我們都很愚痴。我們都必須非常小心,因為如果我們不懂這些,我們就會認為這些情緒──例如愛與憎──就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甚至可能會認為我們就是這些情緒,這是很悲哀的。事實並不是這樣,是因為意識需要處理情緒來讓它們真正存在。

你在意識和情緒之間創造的空間越大越遠,那麼你在意識中產生的定力就越大,同時你對心的控制能力就越強。當你在打坐或念誦的時候就是在創造一個意識中的定力,它能夠讓你不被習氣所動。修行的意義在於讓心自由,它不會迅速被過去的習氣所擾,它事實上可以看到當下選擇的過程。每一瞬間,心都在選擇它要關注的對象,並為你製造經驗。因此你所經驗的,是你的心所照之處,並不是具體在你身上發生的事。

聽眾提問:

有時我會生氣,甚至在我有機會反應前,心裡就充滿了怒火,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生氣。偶爾我能看到內心的情緒湧現,我想,「喔,這種情緒正在生起。」我不能說我可以決定不生氣,但是當我不去理會它,它實際上就自己消散了。我想這可能有點像您開始提到的,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去理會心裡的某些情緒。但是在第一種情形里,怒火迅速淹沒了我,以至於我甚至都沒有覺察到自己在生氣。是什麼樣的勢頭讓怒火發出來而占據了我的內心呢?

果勒居士:

這種勢頭就是習慣。習慣的力量。實際上,心在生氣以前已經做了很多選擇。記住,一定是先受到刺激,覺得有人在跟我過不去,或者某人做了什麼,或者評論了什麼,或者有某種舉動。這種刺激是自我沒有受到尊重,被漠視了的心動了,然後我們為此找了一百個氣惱的理由。如果當心最初被情緒所牽時,我們能夠觀心,就會發現其對「我見」的執著。沒有哪一種生氣不是來自於對「我見」的執著,百分之百是這樣,我向你保證。每一次你生氣的心裡,都是一種被激怒,這種激怒是源於「我」被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所惹惱了。

所以,如果你常常觀察「我」,觀察你的自我的理論、你的自我感,以及你自己覺得你是誰──如果你能察其源底,那麼你就可以確實體察到氣惱的那個時刻,甚至可以選擇是否被惹怒。

所以,首先你甚至可以選擇沒有「我見」。從最初浮現「我」的地方來觀察。這聽上去挺深奧,但這是可能的。如果你真正有禪修,你實際可以觀察到你的「我」被搖動了。如果你的功夫還沒有到這種程度,至少你能觀察到激惱正在產生的地方。如果你能在激惱正在生起的地方捕捉到它,那麼你就可以藉助念誦、打坐或者正在使用的無論什麼方法,來忍耐而不被激惱,這樣激惱也就失去了它的勢頭。

一旦你的激惱已經生起了,那它就會繼續升級。你實際可以體察到它在你心裏面升級的過程,觀察到它如何由感受,構成想法,再影響到身體。在你付諸任何言語或行動前,即使你覺察到了還在你自己裡面輾轉的怒火,那麼這種業仍然在你的掌控之內。但是,一旦你基於怒氣而有所行動,你就失去了對這種業的控制。

當你開始動怒,甚至你心裡已經怒火高漲的時刻,與你出於憤怒而採取行動,這之間有巨大的差異。因為一旦你付諸行動,情況就取決於他人,你已經失去了對業力的控制。現在業力已經出去,並正反彈回來。正如這裡的每個人都知道,一怒之下確實可以輕而易舉地讓你的生活發生根本的變化。這種生氣甚至不需要大喊大叫或什麼的,可能僅僅是一瞬間對某種關係失去感覺了。一怒之下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怒氣衝動下所說的話,可能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愛以及人際互動中所涉及的其它一切層面產生巨大影響。某種量度的憤怒實際可以改變人之間的信任度,也就是人與人的互動中根本層面的信任;憤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業緣。

從最初動念開始,我們一路都要分辨。從最初動怒一直到現之於行動──直到最終掏出槍在路上射擊。你內心有何等的寂定來觀察,你就可以何種程度地儘早地捕捉到你的激怒。心裡立刻就怒火騰騰是因為某些習性。比如從你7歲時開始,無論你的爸爸說什麼都可以激怒你,或者當他有某種舉動或者提到什麼事情,你的習慣是如此強勢以至於你直接的反應就是生氣,因為這是歷久而形成的積習。所有不假思索的生氣都是習慣。這些習慣的陳跡,來勢如此迅速,你都無法看到它們。你與上司、妻子、父母、孩子之間的互動──它們都是因為某些背景而根植的習氣──這種習氣的速度就是你剛才談到的勢頭。

喜歡或者不喜歡,快樂或者不快樂,這都是從過往浮現到當下的業。

即使通過打坐,並能進入深度的禪定狀態;但是一旦你起坐,過往的一切仍然沒有解決。

所以說情緒並沒有出現在你身上。只有當你在意它們時,出現的情緒才會生起;你若不理會它們,它們就無處可依。

每一瞬間,心都在選擇它要關注什麼,並為你的每一個當下製造經驗。你所經驗的是你的心所照之處,而不是具體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

某種量度的憤怒實際可以改變人之間的信任度,也就是人與人的互動中根本層面的信任;憤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業緣。

《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第557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