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二十種隨煩惱


時間:2019/11/10 作者:清凡居士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肆、別解文義

「五隨煩惱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惱。四覆。五誑。六諂。七憍。八害。九嫉。十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舉。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

以下我們談的是二十種隨煩惱,隨煩惱就是跟隨根本煩惱生出來的,可以分為三類:

一、自類俱起。大隨煩惱和大隨煩惱是一類,中隨煩惱和中隨煩惱是一類,小隨煩腦也如是。這是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例如學佛法的人只和學佛法的人在一起;學魔法的人也都跑到學魔法的地方去;學世間法的人就跑到世間法的地方去,這就是「人以類聚」。再說到「物以群分」,生物是有說不完的這麼多種類,同類的集合在一起。自類俱起就是中煩惱和中煩惱一同生起來,大煩惱和大煩惱一同生起來。

二、遍不善性。遍就是普遍,這種不善性是互通的,譬如你有「慚」,「愧」就生出來;你有「不信」,「懈怠」,「放逸」也都生出來了。

三、遍二染心。怎麼叫「二染心」?這「二染心」,一個叫「有覆」、一個就叫「無記」,叫兩種染污心。

「有覆」就是有所覆藏,掩飾遮蓋,不叫人知道。

「無記」就是也不記善,也不記惡,也不知道是善、是惡。

如果這三類都具足,就列為大隨煩惱;只有二類,就列為中隨煩惱;單具一類就是小隨煩惱。

小隨煩惱有十:

(一) 忿。忿就是分下面加個心,也即是分心,一種違情的境界,不順心意,於是瞋心遽發,這種瞋恨心突然而發,就是忿。

(二) 恨。瞋心沒有發出來,藏在心裡深處,永遠都不能遺忘,好像用繩子打成死結縛牢似的。這個埋在心的深處的心,就叫恨。

(三) 惱。煩惱也。惱含有忿和恨,忿恨到極點,忍也忍不住,就生出煩惱來。忿和恨都沒有這麼厲害,「惱」在忍無可忍而發作的時候,就厲害無比了。

(四) 覆。覆就是覆藏,蓋藏著。本來心裡有煩惱,忿、恨、惱都具足了,可是一想,還是不發作出來的好,於是把煩惱藏在心裡,這就是覆。這種人有的念頭是:「我不歡喜你。我不告訴你。我不願意和你坦白的說。」他不發你的脾氣,什麼都隱藏起來,藏起來做什麼,想叫你不知道的時候,來一個暗箭,偷偷地給你一刀,因為他知道明的打不過你,所以在背後一刀把你暗殺了,你也不知道是誰打死你的。

(五) 誑。就是假仁假義,表面好像對你好,但不是真的。譬如有人對你說:「要不要吃藥呀?我這兒有,不要錢的,你拿去吃吧!」等你上了毒癮後,就非買他的藥不可,他就是販毒的,這叫假仁假義,也就是「誑。」

(六) 諂。就是諂媚,俗語叫「拍馬屁」,又叫「溜虛」,又叫「捧」。當這種人見到你時便說:「嗨!你現在想到那裡去?我現在正想找你,我有一個朋友,他非常賞識你啊!」大約這人想和對方合股做生意,所以盡給人戴高帽子。諂就是給人戴高帽子,盡向人家說好話。又譬如自己窮,沒有錢,所以見到有錢人便稱呼對方什麼「大爺爺」、「大奶奶」、「老太爺」,把這人捧得高高在上地說:「你是最好的啊!」好像老百姓見到總統,慌慌張張,不知說什麼話才好,這樣的情形,就是諂媚。

(七) 憍。自己沒智識,但卻不佩服人。自己沒有讀過書,卻驕傲地說:「哼!你們讀書的懂得什麼啊!我不讀書也一樣活著,有衣有食,也一樣有這麼多錢。」憍的人很自負,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高貴。

(八) 害。害是損害人,前面善法十一說的是「不害」,現在說的是相反的害人惡法。

(九) 嫉。嫉就是嫉妒,嫉妒他人勝過自己。譬如有一個人記憶力很好,懷著嫉心的人就生了妒忌,自忖地說:「如果他不在,我不就是第一嗎?有他在,我就得不到第一!」有的人學問很高深,他也要妒忌,心裡想:「要是沒有這個人在,我的學問就是最高,我就是第一啦!」總而言之,總是妒忌任何勝過自己的人。

(十) 慳。就是慳吝,不肯舍,不肯布施。雖然他有錢,如果你叫他布施出來,他絕對是不肯的。他要把錢拿穩,就算錢化成水,從手指縫流了出來,全部消失,他仍是懊喪地找:「我的錢那裡去了?怎麼變成水了?」這類人就是這麼慳貪。對於財的方面不能舍便是「慳」。鴿子都是因慳貪才做鴿子,過去生中它們不但不捨,還吃人家的。

以上是十種小隨煩惱。

中隨煩惱有二:

(十一)無慚。不知道慚,也不知道愧,自己覺得自己高於一切,自命不凡,自視太高,以為自己是高尚的人。

(十二)無愧。這種人不覺得自己什麼事都不如人,也不怕人譏笑,也不怕人諷刺。

大隨煩惱有八:

(十三)不信。前面善法第一談的是「信」,現在說的是相反的「不信」。什麼都不信,師父也不信,徒弟也不信。師父不信徒弟,徒弟也不信師父;父親不信兒子,兒子也不信父親;師兄弟之間,更不用提了。這種人會這樣說:「我為什麼要相信你,你相信我才對啊!」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對他講什麼都不信。你對他講法,他卻說:「這都是假話。講法?講什麼法啊?都是騙人的吧!」不錯,我所說的法,一句真法也沒有,如果你們不要聽,那就趕快跑。好像那個在門口的人,他自己已經先說明白:「我願意在門口外邊。」如果你叫他進門來,他就會跑了。

(十四)懈怠。這和精進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是懶惰的一個別名,就是不精進。

(十五)放逸。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說的是「不放逸」,這兒說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和美國提倡的自由是一樣。你們誤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別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規矩,不要聽別人的勸導,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所以我對於教化美國人真的很頭痛。你在笑,這是真的。

(十六)昏沉。就是坐著聽聽經,就睡著了。無論幹什麼,都想打瞌睡,看經也想要睡覺,拜佛也想要睡覺,翻譯經典也想要睡覺,聽經時更想要睡覺。昏沉就是睡覺的別名。昏沉和「痴」是不同,痴是暗昧,無明─無所明了是痴的相;昏沉是懵懂,以懵懂為相。懵懂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坐了一會兒,什麼都忘了,聽經也忘了,說話也忘了,像做夢又不是做夢。不像是做夢,可是心裡卻不明白,這就是懵懂,所謂「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裡拱。」

(十七)掉舉。什麼叫掉呢?你看見那天來的魔王沒有?他的行為就是掉舉。他不能靜下來,不能安處清淨的境界,他的身體不停亂動,剛坐下來又站起來,站起來又要坐下去。他胡亂地跑來跑去,南走走,北走走,東跑跑,西跑跑,身亂行;口亂言,口裡胡說八道,亂說一通;心裡也胡思亂想,儘是想入非非,一會兒想起這個,一會兒又想起那個,什麼都想起來:「我到天上去,那個天人對我說,說我過了三天就可以生天。」也許又想:「我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虛空裡,虛空裡什麼都沒有的,是不是這樣子的呀?」他總想個不停,想入非非,這就是掉舉,你看可憐不可憐?

(十八)失念。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盡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處天」。什麼是不好的他就想什麼,甚麼是不和乎規矩的他就想什麼,什麼是合乎規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這種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道。

(二十)散亂。這個散亂的心,紛紛擾擾的亂七八糟,這和掉舉不同。

恭錄自《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