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0

素瓷盛滋味,詩茶含人生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瓮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提到唐詩,我們便會想到大唐,大唐給我們太多的印象,有人說對大唐一端是風流一端是落寞,多半是因為酒大唐才風流,是因為相遇和相思大唐才落寞,也有人說大唐的唐詩也是如此。

詩人李白醉了,他的詩也醉了,王維的情意纏綿了,他的詩也纏綿了。可能每一個人對風流二字下的定義不同,其實在唐詩中,唐詩的風流色彩源於隱士,不在繁華的人世中,寄情于山水田園中,清茶淡酒詮釋著無華的心靈。

不管是哪個朝代,文人士大夫幾乎都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無關政治,如同閒雲野鶴一般,茶話人生起落,每每地想到這樣的畫面,我仿佛認為他們就這是杯中上下翻滾的茶,儘管有一天會倒入塵中化作春泥,他們還一如瀟瀟灑灑淋漓盡致地走到人生的盡頭,這般人生的真諦,把茶文化過度到人生的境界。

如果酒是唐詩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麼唐詩中失去了茶便沒有了滋味。我們在茶中得以升華豁然開朗,而在詩人的思維中茶再也不是解渴提神的飲品,更多的是人生的態度。

在皎然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層次中有三種境界:滌昏寐、清我神、得真道。不管是喝茶還是做人,一般人只做到了前兩個層次,而皎然在此基礎上提升到「茶道」境界。

詩中的「茶道」不是煮茶之道,也不是泡製之道,更多的是品茶之道,雖然在詩句的字裡行間皎然視茶為清高之物,嘲笑陶潛等人的糊塗飲酒,雖然顯得詩人皎然有些傲氣和自大,但是細細想來還是有一番的道理。

有時候也曾想,擺上一套素瓷雪色的茶具,用埋藏多年的好水,泡一杯香茶,呤上幾首即興的詩句,是一件多麼令人快意的事情,正如晚年出家的世人皎然一般,在人生的晚年,在茶杯中與陸羽成為忘年之交,那份香茗之氣縈繞過眼的恬靜,顯得愈發有韻味了。

素瓷盛滋味,詩茶含人生,每一位詩人對茶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鳳肇尋春半醉回,仙峨進水御簾開」在詩人的眼中茶有情,「做酌霗霗水,看煎瑟瑟塵」在詩人眼中誰也有情,茶水相融是一種包含也是一場友情。

不曾多言,茶中便氤氳出情致的韻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