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8

五、出離心和菩提心

上午我們學習了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基本內容。在佛法的修行中,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外在的表現是以形式,內在是有精神實質在其中的。就好比是,我們一台電腦之所以在良性運作,一是有外面的硬體,還要有裡邊的軟體。同樣,一輛車之所以行駛,是因為基於這輛車的機械,還有在操作這輛車的人。同樣,在佛法的修行中,外在的行為表現中,內在需要有一個核心的思想、信念、發心、精神。我們說的信念,或者思想這個層面,我們也有時候把他稱作心,但是心這個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前面介紹的大多是具體的某種行為,影響這幾種行為是因為心態。前面的止觀修持方法,有三種要道,也稱作三主要道。一是出離心,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脫心。第二是菩提心,縱觀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為欲度一切有情的生死苦,志求證得無上菩提。三是空性正見,我們會在《認識真我》中探討。

我們經常談到有情,什麼叫有情呢?有神識、有思考覺知能力的,稱作有情。沒有神識、沒有思考和覺知能力的,例如說植物、礦物質這一類的,沒有思考能力,我們稱作無情。包括一些低等的生物,沒有思考力,是自然而生的,這一類稱作無情。有情就是有神識,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神識思考,他恐懼死亡,他希望解脫,他希望獲得安樂,這種就叫做有情。所以,佛子當發願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知道生死苦,必然就是有情。志求證得無上菩提,這就叫做菩提心。自己解脫,還要帶動眾生解脫,這叫菩提心。

出離心和菩提心,其實在這兩個發心的前面,還有一層就是名利心,也就是事業心。我們說佛法的修學是按照道次第,最初發心稱作人天乘。什麼是乘呢?這個字標準念作乘(shèng,四聲),也就是車的意思。過去乘坐的車,古代戰爭發生,出動多少車,就說帶多少乘戰車。現在習慣了念乘(chéng,二聲),就念乘了。

人天乘,所做的都是為名為利而做的,只是我們有時候把他美化為事業心。做人天乘的事業,是由事業心而運作。所謂的事業心,其實是基於貪心,是由貪用而產生具體的行為的。

到了二乘,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乘,也叫小乘。到了小乘,他會轉向為厭離心,我們也稱出離心。到這個層面,對事物的心態一般是用厭來對待。厭,以體和用來說,在二乘是厭用,在人天乘是貪用。在二乘,遇到宗教的時候,他才產生正確的出離心,否則就停留在討厭上、煩惱上,不再往上遞進。如果他有了佛教的信仰,就會引導他超越厭離心,而生起菩提心,進入大乘。

大乘,也叫菩薩乘,大乘發的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成佛之心。自己成佛,也要引領眾生成佛,就是菩提心。在這階段他對萬事萬物,周邊的一切所用,就稱作妙用。每個眾生對於萬事萬物都有這個基本的規律。

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具有一定修學基礎和信心的。長時間以來,我們大多總是停留在原地踏步,這和我本人致力於民間弘法,總是關照那些初學的新人有關係。就像大家在路上往前走,後面不斷有新人跟進來,每次講課我們都要照顧新來的,總是匍匐在人天乘的善法層面給予宣講。因為你講高了,他聽了有畏難情緒可能就退出了,而到了一定的修行高度是必須要超越的。初學佛的人,你和他探討空性問題、出離的問題,他會心生恐懼。探討什麼他有感覺呢,對初學佛的人你跟他探討:要孝敬父母,夫妻要恩愛,兄弟要和睦,工作要努力,這個對初學者有感覺。但是到了二乘的時候恰恰是要超越這個,他會有陣痛產生的,會教授他放下過去精心培養和營造的世間善法,會讓他看到死亡的恐懼,會讓他了知無常,必須要超越過去這些:夫妻再和睦,將來必然要離散;家人再親情,早晚都得死乾淨。所以,進入二乘的時候,初級學者不能聽,初級剛學佛的人,你告訴他死亡,告訴他家人早晚要離散,他就害怕了,他就不來了。然而,我們總是照顧初學者,大家就永遠停留在初學者狀態,原地踏步。我們每次講課總有新居士來的。所以,在民間普及佛法很困難,就在於此。

作為出家人,修學時間充足,如果按照道次第,按部就班,從人天乘到二乘,到大乘,到密乘,按照次第學習就很方便。但是在家居士就有困難了,忙於事業,往往沒時間連續學習。所以,講著講著,就要照顧那些新皈依的,全停留在人天乘,講著講著就是「你要孝敬父母,夫妻敬愛」等等。其實說到底,總是說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夫妻和合,這都是糊弄人的,因為這些糾葛最終的結局是一定要解散的。所以,我們這一次的學習,不接受初級學者來參加。

當我們有了一定的修學基礎和信心,我們要探討一些究竟的法義,探討解脫道,志求解脫。佛法的修學,是有次第的。這個次第不僅是在修行中,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遵循固有的次第,只是我們沒有注意。

修行的次第是這樣設定的:在藏傳佛教中,按照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然後進入密乘的修學;在漢傳佛教中,按照人天乘、聲聞緣覺乘、菩薩乘,然後進入無上乘的修學。

我們漢傳佛教可以按照「淨業三福」來設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佛法的人天乘基礎。人天乘,就是致力於建立完善的人格,把我們這一生構建的比較富足吉祥,做個幸福的凡人或者天人,這就是人天乘。到了二乘的時候,就要超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到了大乘的時候,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到了密乘(無上乘)的時候,就是探討實相的真空妙有,探討緣起性空,畢竟空無所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些內容。

修學次第是不可逾越和顛倒的。每個人的修學都是從人天乘一直到大乘,一直到密乘,如此的修習。在遵循道次第修學的過程中,漢傳佛教逐漸形成了大乘八宗:禪、淨、密、律、唯識、天台、華嚴、三論,八個宗派。這些宗派是根據專宗某幾部經典或者修法,最終歸根結穴進入無上乘(密乘)。 無上的意思就是沒有再高了,這就是最高。密乘是什麼意思呢?對於不了解的人,不是不告訴他,是告訴他他也聽不懂,所以稱作密。佛教中沒有說是秘密,保留不讓人知道,藏著遮著蓋著,不給人說,沒有這個說法。佛陀希望所有的眾生能夠解脫,但是有些人確實不是那種根基,你給他講了,他也不會受益,甚至還會起毀謗,因此會隱藏一些,看他火候到了再告訴他,這個稱為密。

大乘、二乘、人天乘,次第越高的越能理解包容下面的,下面的不能理解上面的。就像修人天乘的法,人天乘就是做一個完善的人,一個體面的人或者天人。人天乘的人理解不了二乘,二乘要具足勇猛的出離心,要修四念處,觀想生死無常,苦空無我,他要捨棄大量在人天乘所積極追慕的世間成就。因此,人天乘往往不能了解二乘,甚至人天乘的人看到二乘的人會起誹謗:好好的日子不過學什麼佛,年輕輕的做什麼不好去當和尚!……他們看不懂。同樣,二乘也看不懂大乘。小乘的行人看不懂大乘的菩薩道,像現在的泰國、緬甸、斯里蘭卡都是小乘教區的國家,他也看不懂大乘。你像咱們拜觀世音菩薩,拜文殊普賢菩薩,他們覺得是墮落:一個僧人竟然給一個居士磕頭。菩薩是穿居士裝的,僧人怎麼能給居士頂禮呢,你禮拜白衣,他不能理解。他覺得大乘不是佛陀的教法。大乘不能理解無上乘和密乘。到了無上乘,像布袋和尚、濟公、一休,這些禪宗悟道的大德,他們在世間以「瘋智」狀態的微妙示現,作為大乘行人就看不懂。也包含我們看不懂藏傳佛教金剛乘一些無上密意的修法,會起毀謗,甚至心生恐懼。往往越高的對下面的就能夠包容。到了密乘,就能包容大乘、二乘和人天乘;到了大乘,就能包容二乘和人天乘;到了二乘,也能夠理解初級學人的人天乘思想。在道次第中,因修行的高度不一樣,修行的表現形式也會不同,站的越高看的越遠。

修道次第和我們在世間的事業次第,也有相同之處。一個陷在人天乘的人,他會羨慕人家買了車,開了公司,建立了美好的家庭,他會心生羨慕。例如,看到別人買車,他會借錢去買車,按揭買車。買車之前,他感覺買車是我人生的最高目標。買房子、娶媳婦也是這樣,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目標。我們普通人買車之後,熱乎一陣,就會進入二乘,就會發現買了車後很辛苦:每個月都要交按揭,零花錢不夠花了,經濟緊張了,油價上漲,哪裡停車都要收費。你不買車庫吧,寶貝車就曬著,買吧,車庫又很貴。而且人際關係也開始緊張,朋友來借車,你是借給他還是不借給他呢?借給他吧,他技術不好,老是刮刮碰碰,又不給你加油,耗完油給你送回來了,闖了紅燈罰單來了,很痲煩。不借給他,人際關係就緊張。星期天別人來問,你的車用不用啊?你趕緊說,我用啊用啊!免得別人借出去。到了星期天,不開車出去逛一圈,讓朋友看到了,不高興啊。為此,沒事都得開車兜一圈,兜一圈要花錢啊,到這個時候就開始煩,幸福指數下降。開始進入二乘,產生厭離。

車放在房前怕曬了,放在房後怕偷了,卸了輪胎,被劃了……開始睡不著,自從有了這輛車,幸福就沒了。這就進入二乘。有時候會懊惱:早知道這樣,買車幹什麼,打死也不買車。如果沒有宗教信仰,人往往停留在二乘。車是這樣,開公司也是這樣。看人家上個項目,我自己也上,剛上項目很熱乎很好,四處發名片很興奮,過了幾天開始起厭離了。工商來找,稅務來找,質檢來找,協會也來找。客戶欠的錢不還,員工很難管,又要跳槽,房東也不講道理……各種焦頭爛額的事產生。一般沒有宗教的信仰就停留在二乘。娶媳婦也是,你看她很好很漂亮,娶回家就成了八婆,天天嘮叨。小伙子很好,你嫁給他,就發現他這不行那不是。萬事萬物都遵循這麼一個規則。只有進入宗教信仰之後,進入相似大乘才能改善。

什麼是相似大乘呢?就如一個買了車的人,被搞得焦頭爛額,這時候他信佛了,他發現:這車不光是開著玩,還可以在放生的時候,幫忙拉一些魚,參加法會的時候接送居士,可以去做慈善,照顧孤寡老人,發現車是可以輔助修行的。做公司也是這樣,可以引導著公司的全體員工一起學佛,把企業做成道場。家庭也可以組建佛化家庭,這就是進入了大乘。因為宗教信仰,進入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人生只要沒有宗教信仰,永遠停留在二乘的煩惱階段。

人天乘,是以貪心作為動力。以人天乘的名利心做生意,「我的加盟店要開幾個,我要做到多少,我的年產值要多少,我要達到多少」,其實都是貪心在起作用,這叫貪用。人天乘的忙碌是為了獲得快樂。想我再開十家分公司,應該快樂了吧?等到開了十家公司,發現仍然是煩煩惱惱,一頭霧水,並沒有帶來快樂。那二十家是不是快樂了呢?他就不停地膨脹,最後膨脹的結果仍然是非常的煩惱。所以,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做官的不做官的,乃至出家的不出家的,無論做什麼,他都會產生相當的痛感。接近二乘的時候,他會產生厭離。感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這麼苦這麼累,增加了苦難,並不能根本的解脫。只要有宗教信仰,這個厭離會產生動力。因為厭離世間,厭離輪迴,厭離一切無常,就會產生向上趨近的動力,就是出離心。有宗教信仰指導,就會產生出離心,出離六道輪迴。

他有信仰情結,就會產生妙用。這個「用」是指我們與萬事萬物的關係。在人天乘的人都是以貪心為重,到了二乘以厭離出離為重,到了大乘產生妙用就把一切轉化為道用。一切都可以輔助修行,萬事萬物都可以助道成佛,隨即進入妙用的範疇。這就是道次第。道次第,其實是涵蓋世間一切的。

今天,我們探討一些適當高端的內容,不能總停留在人天乘,老照顧初學者,大家這一輩子永遠都是初學者了。真正的菩提大道就是直接往前走,該舍掉的要舍掉,就像長征路上老弱病殘該丟掉的就丟掉,我們到了那裡再回來接他們,也不能總是照顧後面的,導致大家都在這裡原地踏步。所以,就得甩開膀子往前走,該捨棄的就捨棄,這是修行所必須的。

我反思自己,相當一段時間一直在做民間的佛法普及工作,為了初級能夠聽得懂,我到哪裡都是講人天乘的內容,因為老講初級的內容,就把我自己局限其中了。所以,這半年的時間我基本沒有講課,這次大乘道次第密修班,也只有咱們十幾個人,多了不要,不能拉家帶口的。菩提路上如果老是拖家帶口,大家都困在原地了。我們要有個正確理念,高端修行不必講究人多,而是要精英化,佛教就是精英化。學佛修行是一個金字塔的模式,越往上人越少。如果想化緣弄錢,人越多越好;如果要想修行,人越少越好。它是逐次遞減的。到了二乘的時候,它就開始減少人,到了密乘的時候,基本上是沒幾個人,就是這種狀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