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

如何功德圓滿

問:請問師父什麼叫見惑和思惑?

師:見惑是粗重的煩惱,思惑是微細的煩惱。修行必須斷見思二惑。但是大家現在還有沒達到斷見思二惑的層次,連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確立,還不知道作為出家人,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觀點,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才符合我們的身份,談斷見思二惑豈不是為時尚早?作為出家人,你們的價值觀應該是什麼?大家說一說。

答:利益他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師:在家人也可以有這樣的價值觀啊。雖然對上他們不是求佛道,但他們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對下他們為老百姓服務。這和我們出家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什麼區別呢?我們整天想著、喊著要成佛,但是在最基礎的人道上,我們又做到了多少?

答:不斷地超越自我。

師:我們每天、每月、每年超越了自己多少?一個錯誤在我們身上犯了又犯,幾十年都沒有改掉,哪有一點進步的跡象呢?如果說我們出家人的職責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麼我們是應該先上求佛道,還是先下化眾生呢?

答:先上求佛道。

答:先完善自我。

答:同時同步,在化眾生的時候就是在求佛道,在求佛道的時候必須先化眾生。

師:世間上有一個成語叫「功成名就」,你想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想打出自己的品牌,想有很大的影響力,怎麼達成呢?你先把功德做圓滿,功德不圓滿,眾生是不會認可你的。每個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抬舉、高看,可是你憑什麼讓別人抬舉你,高看你呢?你從來沒有讓別人受益過,誰會認可你呢?問問我們自己,有幾個人從我們身上受益了?如果有人從你身上受益了,是得到了你的語言,還是得到了實際利益?我們好多學佛人連最廉價的東西,也就是語言都不願意給,連讚嘆人都不願意,一開口都是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不對。言外之意,只有我行,只有我對。問問自己,你們心中認可幾個人?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答:三個。

師:你認可他到什麼程度?是不是他的思想你都認可,他說什麼你都相信,都會不假思索地去執行去做呢?是不是我們聽到別人說的話都要思量一番:這個人說的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我就去做,沒有道理我就不去做?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這種想法,都是採用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叫信任對方嗎?如果真的信任對方,無論對方說什麼,你都不會不假思索地馬上去執行。就像米勒日巴對他的師父瑪爾巴一樣,無論瑪爾巴叫他幹什麼,他就去幹什麼,這才是真正的信任對方,接受對方。否則就如同凡夫一樣,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要在心裡想一想對方說的對不對,對我是否有利,思考判斷之後,覺得說的有道理才去做。所以真正信任一個人是非常難的,更不要說信任一位明師,信任一位佛菩薩了。真正的虔誠只有當你達到無我的時候才能做到,否則都是用頭腦揣測對方。不超越頭腦是很難完全接受對方的。

就拿我們在座的來說,你們有幾個人信任萬行呢?恐怕沒有一個。也許你們都認為自己信任我。但是我非常清楚,你們不可能信任我,你們連了解都不了解我,怎麼可能信任我呢?你們所謂的信任我,只不過是迷信我,只要我給你一個異樣的舉動或眼神,你們就不會再信任我了。如果你們真的信任我,無論我做什麼,你們都會信任我。實際上大家對我所謂的信任都是迷信。

不要說你們了,就連我對佛菩薩的認識,對明師的認識也是如此,也達不到全然的信任,也是帶著我執在信任對方。你們誰敢說我說的每一句話你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去執行呢?沒有一個。我們都是聽到別人一句話,就會絞盡腦汁想出十句話來證明他這句話是錯的,從來不會聽到對方說一句話馬上就相信。越是凡夫俗子,越會用頭腦的力量來判斷和證明對方的話是錯的。只有超越了頭腦,才不會去分別對方所說的話,無論對與錯,都會直接去執行。因為超越了頭腦以後是沒有對錯的,只有停留在頭腦這個階段才有對錯。就道而言,即便頭腦說的是對的,它也是錯的。因為頭腦今天認可你,明天又不認可你,頭腦是無常的。所以凡夫眾生都是活在顛倒妄想之中,因為沒有超越頭腦,就沒有找到核心,就沒有把核心打開。

這種分別計較的心跟我們的心情有關。心情好的時候,頭腦的分別就少一點,對方說什麼,要麼我們就接受了,要麼就不接受,不會想理由去反駁對方,證明對方是錯的。因為這時候我們是處於一种放松的狀態、空的狀態,對方說什麼,我們不會去分別、排斥。但是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就會啟動頭腦,對方說什麼,我們都會去分別。

身為一個修行人,不應該說誰的法高,誰的法低。這個方法適合你,對你而言,它就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方法不適合你,你也不需要說它不好或者是錯的。就像買衣服一樣,這件衣服你不喜歡,穿在你身上不好看,不證明它穿在別人身上也不好看。可是凡夫往往是以自己的觀點來衡量一切,凡是自己不喜歡的都是不好的,都是錯的,都不應該存在。事實上凡夫所喜歡所認可的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帶著我執。大家可以試一試,當看到一個人的時候儘量不去分別他,這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既不好也不壞?如果你再進一步去看他的優點,看他的佛性,是不是會發現他跟佛一樣,具有佛的品質?本來我們是學佛的,在我們身上應該有佛的影子、佛的品質,可是事實上我們身上連一個人的優良品質都不具備!

就像剛才我和幾個出家人在會客室聊天。我說:「不要說我們現在能出去度眾生了,就是在寺廟裡聽到別人說自己一句壞話,心裡都會不舒服好幾天。就這種承受力,有什麼資格出去弘法?天天在一起打坐、念經、工作的夥伴說我們一句,而且說的是我們真實存在的缺點,我們都接受不了,心裡都好幾天不舒服。哪一天我們真的到了社會上去弘法,當別人諷刺我們,羞辱我們,甚至栽贓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怎麼承受得了呢?別人說我們不好,那說明我們身上的確有不好的品質。如果我們身上處處體現出來的都是佛的品質,別人一天兩天發現不了,時間久了,怎麼可能發現不了呢?不要說有佛的品質了,你能體現出一個好人的品質,比如說包容、忍讓、奉獻,這三種品質能在你身上體現出來,保證你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

我經常說一句話:外面的問題你發現不了,內心的問題你也發現不了。如果你能發現外面的問題,內心有任何問題你也能發現。無論我們有多少問題,都是因為心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你降伏了自己的心,一切煩惱都不再是煩惱,甚至都會變成智慧。

為什麼我們發現不了外面的問題呢?因為我們的佛學觀點都是邪知邪見,包括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是邪知邪見。為什麼我這樣說呢?你們都認為:我學佛了,就什麼都不用管了,只管自己的內心。如果你真的管住了自己的內心,那麼外面的你也都管住了。之所以外面的你沒有管住,是因為你沒有管住你的內心,內外是一體的。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乾淨,就意味著你的內心乾淨。你的內心不乾淨,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肯定也不乾淨。你的房間、你的工作區域就是你的內心。

許多人認為外在與自己的內心沒有關係。當你有了這種觀點,無論你怎麼學,都偏離道,無論你怎麼修,都與道相違背。包括你身上穿的、戴的都代表了你的品位、你的審美、你的眼光。可是很多學佛人認為:衣服跟我有什麼關係啊,我內心清淨得很,乾淨得很,衣服髒一點有什麼關係?這就是邪知邪見!你的心出問題了,你的觀點都是錯的,你怎麼修呢?就像我剛才講的,功成了自然名就,所謂的修行,功德圓滿了才能證果。如何才算功德圓滿呢?

答:福報和智慧都圓滿。

師:什麼是福報?

答:就是奉獻和服務眾生。

答:福就是做外面的事,德就是發展內在的修養。只有這兩者都圓滿了,修行才會圓滿。

師:什麼叫做功德圓滿?

答:得道就是功德圓滿。

答:功德圓滿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如果把功德圓滿一直掛在嘴上,永遠也不會圓滿。

答:功是功夫,禪定就是功夫。德就是德性。

答:奉獻夠了才會圓滿。

答:會做人,會做事,才是功德圓滿。

答:福慧具足了就是功德圓滿。

答:把欠下的債還完了,就功德圓滿了。

答:成就他人也就成就了自己,以本然無事的心去承擔,去接受,然後升華了,就是功德圓滿。

師:我們首座的回答基本上是對的,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一直不停地做下去,才會功德圓滿。我看我們東華寺有幾個人會功德圓滿,第一個是XZX,第二個是CZD,這兩個在家居士會功德圓滿。第三個是我們的CE師會功德圓滿,還有ZY會功德圓滿。其他人我看是千難萬難!這四個人是真乾,是忘我地在乾,他們乾起活來真的是不知道天冷地熱、白天黑夜,什麼都不知道!他們這幾個要是不成就,他們的功德要是不圓滿,我們在座的其他人想都不要想!

剩下的都是來享受這個環境,享受這個條件,不是來奉獻的。說得好聽一點是來拜訪明師,來學法的。什麼叫學法?什麼叫學佛?什麼叫出家?你不敢奉獻,不能奉獻,就不要說你是學佛的,你是修行人!出家、修行、學佛都是要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只有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才會功德圓滿,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只是你自己得到了利益,別人沒有得到,怎麼能叫圓滿呢?佛菩薩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才叫圓滿。自己受益了,再讓身邊的人,甚至身邊以外的人都受益,才叫圓滿。你們知道母雞是怎麼帶小雞的嗎?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看到過母雞怎麼帶小雞,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到處覓食,母雞走在前面,當它看到食物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答:把小雞叫過來,讓小雞去吃。

師:母雞發現一隻小蟲子或者一顆米,馬上就「咕咕咕」地叫,小雞們就一窩蜂地跑過去吃,母雞自己是不吃的。母雞就是在無我地奉獻,那一刻它就是佛啊!你們以為佛只在我們人中間嗎?其他道裡面也有佛存在。我們在電視或者網路上看到過很多動物救動物,或者動物救助人的感人事件,動物在救動物或者救人的那一刻,它就是佛菩薩!動物也有佛性,在它的佛性顯現出來的那一刻,它就是佛了。為什麼我們要學佛呢?何謂學佛?我曾經講過,學佛就是學佛的智慧,學佛的品德,學佛的奉獻精神、忘我的精神,就是以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如果你不學佛,你的人性就跑出來了,表現出來的就是貪婪、自私、嫉妒、怨恨。而我們每天都在學佛,我們的佛性就出來了,表現出來的就是慈悲、奉獻、無我。我問一問東華寺的出家人,包括常住居士,有誰誦過或者經常誦《普賢行願品》?舉手看一看。

一個出家人沒有誦過《普賢行願品》,沒有經常誦《普賢行願品》,並按行願品所說的去做,就不配做一個出家人,不配做一個學佛的人。每一個佛子、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按普賢菩薩所說的那樣去行願。你一輩子誦《行願品》,按照《行願品》所說的去做,你的功德自然會圓滿,你自然就成就了。

現在有兩種人:一種人只誦經典,不按經典所說的去做;另一種人也誦經典,也按經典所說的去做。只有後者才會功德圓滿,才會成就。只誦經典,不按經典所要求的去做,是不可能圓滿的。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的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你天天背誦,是不是也天天按這樣去做了呢?所謂「稱讚如來」,這個如來指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廣修供養」是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作供養的對象。可是我們都喜歡捨近求遠,到處去拜訪明師,追尋明師。實際上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作我們的明師,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質,只要他具備的優點我們不具備,僅此一點,他就可以作我們的明師!

問問我們自己,以我們目前這種修行的力度和進度,要累積多久,我們的功德才會圓滿?你沒有付出過,哪裡來的功德?我不是經常問大家:你的存在讓多少人受益了?你給多少人帶來了好處?既然你沒有給大家帶來好處,你哪裡來的功德呢?你自己都沒有受益,怎麼會有力量給別人呢?我們每天都在渴望這個,渴望那個,從來都沒有滿足過,當然也就沒有力量給別人。就如同你小時候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長大後你也不會愛別人。即便結了婚,生了孩子,你也沒有把愛給你的家人。因為你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愛,不知道什麼是愛,根本不會愛,所以你也沒有辦法給別人愛。

今天你們學佛也一樣,儘管你們因為把萬行當作明師而來到這裡,但是萬行也沒有讓你們得到多大好處,也沒有讓你們受益。所以你們也沒有辦法為眾生作奉獻,而是每天都向眾生索取。有時候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就起煩惱了。實際上我們要想向對方索取什麼,我們先要為對方奉獻什麼。我們不是都想成佛嗎?既然如此,我們就先給佛作奉獻,只要你敢不停地為佛作奉獻,最後你就會功德圓滿,你就是佛。

今天和大家談到一個問題:為什麼釋迦摩尼佛在山上開悟得道以後要下山弘法?難道真的是因為幾個天人祈請他,他就下山弘法嗎?他下山弘法是因為天人祈請的緣故嗎?

答:在他成佛之前,是眾生先成就了他,所以成佛以後他要下山回報眾生。

答:因為他證得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本是一體,眾生也是他的一部分。

答:佛祖不希望僅僅他一個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把這些真理實相奉獻給所有的眾生。

答:圓滿眾生就是圓滿自己。

答:是眾生成就了佛,不是佛成就了眾生。

答:要想果位圓滿就必須服務眾生,否則果位不會圓滿。

師: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記得雷鋒呢?

答:因為他無私奉獻,讓大家受益了。

師: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記得佛呢?

答:因為佛成道,讓我們受益了。

師:佛讓我們得到好處了嗎?是佛讓你們得到好處了,還是萬行讓你們得到好處了?

答:都有。

師:佛給你什麼好處了?

答: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師: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答:就是要了脫生死。

師:呵呵,佛還沒有萬行讓你受益的多!

答:師父讓我們受益的更多。

師:所以我說我們學佛的人都是捨近求遠。佛真的讓你受益了嗎?是佛讓你受益了,還是你的父母讓你受益了?還是你身邊的朋友讓你受益了?還是你的師父讓你受益了?

答:都有。

答:是師父讓我們受益了。

師:佛沒有讓我受益,我的師父讓我受益了。如果把釋迦摩尼佛和我的師父擺在一起讓我選擇,我會選擇我的師父,不會選擇釋迦摩尼佛。因為我沒有從釋迦摩尼佛那裡得到好處,我從我師父那裡得到好處了。所以我心目中的釋迦摩尼佛就是我的師父。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認可雷鋒呢?因為很多人從他那裡受益了。就如同我們今天認可佛祖一樣,我們從佛祖座下受益了,他開啟了我們的智慧,指明了我們的人生方向,糾正了我們的心態,所以我們才感恩佛祖,才念念不忘佛祖。誰讓我們受益,我們就認可誰。你們說凡夫是不是這樣的思想和心態?

答:是。

師:誰讓我們受益,我們就認可誰。你沒有讓我們受益,我們怎麼會認可你呢?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要想得到眾生的認可,要想活在眾生的心中,就必須在眾生身上做滿功德。離開了眾生就沒有功德可做,我們也就不可能活在眾生的心中。釋迦摩尼佛開悟了,他開什麼悟呢?——我不能一直坐在山上不下山啊。坐在山上我是受益了,但是我受益有什麼用呢?在眾生心目中我是個「死」人啊。我要下山讓芸芸眾生受益,才會活在眾生的心目中,我才不會死。否則我活著也是一個死了的人,一個死了的佛。

佛祖為什麼要下山?他必須下山。因為他認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他已經「死」了六年了,這六年他已經是一個「死」人,再不下山,大家已經把他遺忘了,世間上根本就沒悉達多這個人了。所以他下山了。從他下山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講法,一直到現在他還活著,剛才我還聽到他托缽的腳步聲,剛才我還聽到他在講《金剛經》呢!你們聽到沒有啊?

答:聽到了,釋迦摩尼佛無處不在!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十大願王,不就是釋迦摩尼佛在講法嗎?我們天天背十大願王,不就是釋迦摩尼佛的聲音嗎?我們每天在背誦釋迦摩尼佛的話,就等於釋迦摩尼佛在對我們說法,他的聲音不就在我們耳邊嗎?他不就活在我們心中嗎?如果我們按十大願王去做,不就等於他在教導我們嗎?學佛真的很簡單!正因為太簡單了,我們反而把它想複雜了,明明是很容易做的事,我們把它想成是很難做的!

前段時間天那麼熱,寫功德瓦的那幾個人中午也不休息。中午哪裡會有人來寫功德瓦呢?而且也沒有人監督他們,為什麼他們不去睡午覺,我們都知道要睡午覺呢?這就是責任心的問題,這就是品德的問題,這就是境界的差別。她們認為:我來到東華寺,就要為東華寺做事,就要為東華寺出力。一個人的能力可以鍛鍊出來,一個人的境界也可以培養出來。但是如果你不去鍛鍊,不去培養,你的能力、你的境界永遠都不會提升。就像這幾天我天天都把知客師罵一頓,罵完以後他也不起煩惱,他的承受力就變大了。要是我罵其他人一句,他早就煩惱得睡不著覺,內心開始敵視你了!

實際上我們要成就自己,真的需要一些逆緣。既然是逆緣成就了我們,我們就不應該把它當作逆緣來看,而應該感恩它。因為受益的是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不感恩它呢?如果沒有對方作鏡子,我們是看不清自己的。昨天中午我們在會客室聊到東華寺的現狀問題,常住的出家人和居士中都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住久了以後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剛來的時候,為人處事還很謙虛謹慎。時間一久就忘我了,忘掉自己是誰了,忘掉自己幾斤幾兩了,忘掉自己在幹什麼了!這種忘我的人,你不覺得可怕嗎?你怎麼敢跟他交朋友,怎麼敢跟他共事呢?一個人做事小心、謹慎、穩重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可怕?你們說一說。

答:忘乎所以。

師:對,忘乎所以的人最可怕!他忘掉了自己是誰,開始張牙舞爪,放縱自己。這樣的人是很可怕的,可怕到我們不敢接近他,不敢跟他說話。謙虛、謹慎、低調、內斂,這樣的人我們跟他共事交友會感覺到安全,知道跟他在一起不會出問題。另外一種人張揚、忘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怎麼敢跟他打交道呢?什麼話都不敢跟他說,什麼事都不敢跟他共。他是一個忘我的人,你看到他身上的缺點,很真誠地跟他說,他就受不了,就敵視你。為什麼他的承受力這麼小,人家指出他的缺點希望他改正,他心裡會那麼不舒服,那麼不愉快,會那麼惱火,那麼敵視甚至怨恨人家呢?他又不是污衊你,陷害你,為什麼你會惱他的火呢?就算他污衊你,陷害你,這不正是檢驗你的承受力、你的心態最好的時機嗎?況且他還不是污衊你,只是指出你的缺點,說你心量小、自私。如果你認為你沒有這些問題,為什麼你會煩惱呢?如果你有,你也不應該煩惱,而是應該馬上改正。我們通常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生什麼煩惱呢?就算你被冤枉了,你是個學佛的人,你是相信因果的,別人冤枉了你,說明你前世欠人家的,你也冤枉過別人,你應該想:前世我也冤枉過他,現在他冤枉我,幫我把業障消掉了,我應該感恩他。這才是相信因果的表現。

為什麼別人說話,很多人都相信;你說話,別人都不相信呢?你應該好好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還是你自己的德性不夠,你過去沒有廣結善緣,現在即便叫人家做好事,跟人家說:「學佛好啊,能幫你消業障,開智慧啊……」人家也不相信你的話。因為你過去沒有和眾生結善緣,所以現在即便你說的是對的,眾生也不相信。為什麼你沒有和眾生結善緣呢?就是前世、這一世你沒有把自己奉獻出來,沒有讓眾生從你身上受益,所以現在你想為眾生付出、奉獻,眾生也不接受。就如同一個沒有福報的人連佛法都聞不到,想做功德都沒有機會一樣。我經常跟東華寺的常住說一句話:沒有幹活累死的,只有心量小,氣死的。心結打不開,心量不夠,不能轉變心態,生悶氣,氣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就生病了!

看到別人不幹活,看到別人不發心,看到別人所做的一切有違佛意,你千萬不要跟他學,千萬不要忘了你學佛的初衷、你出家的初衷、你來東華寺的初衷。為什麼你被眼前的現象轉了呢?如果你的初衷真的是為學佛而來,真的是為學佛而出家,為什麼你會被眼前的現象所轉呢?你看到眼前不好的現象、不如法的現象,應該生大慚愧心:我的福報不夠,我的德性不夠,我感化不了他。如果你的功德夠、福報夠、德性夠,壞人來到你面前也變成了好人。你的德性不夠,好人來到你面前也變成了壞人。

就如同我經常在內心說我自己一樣:我的德性不夠,我的福報不夠,本來好多好的修行人、很發心的修行人來到東華寺,來到萬行身邊,也變得不發心,不勤勞,變得懶惰了。怪誰呢?只能怪自己的德性不夠!所以這麼一想,我也就不著急,不抱怨了。即便抱怨,也是怨自己功德不夠、德性不夠。如果功德夠、德性夠,感召來的都是圓滿的人。可是事實上來到我面前的並不是圓滿的人。當然,我也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圓滿的人來到我面前,我就向你們學習,把自己奉獻給你們,讓自己儘量學得圓滿一點。

作為修行人,要能隨時看清自己的心態,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什麼身份,你所想的、所做的就應該與你的身份吻合。為什麼今天一上來我就問: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作為一個出家人,我們應該怎麼確立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呢?我們和世俗人的區別在哪裡?剛才好多人都回答說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是這一點在我們身上究竟體現了多少?上求佛,你倒是在求,整天想著求著要成佛。但是下化眾生我卻沒看到。以我們這種心態、這種境界、這種修行方式,能讓來到我們身邊的眾生受益嗎?你認為以你目前這種修行的方式和心態,以你所做的、所奉獻的,能讓多少人受益?按這個速度修下去,你的功德什麼時候會圓滿?你什麼時候會功成名就?PX,你給我們講一講。

答:師父講的這個觀點,我是百分之百的接受和認可。但是做的時候,可能只能落實百分之三十。按這個速度修下去,可能無量劫以後才能成就自己的功德,利益大家。速度太慢了!但有時候心是一個狀態,頭腦思維又是一個狀態,卡在一個環節上,就像師父說的心結打不開,人家批評一下,師父罵幾句,就自暴自棄好多天,有時候還會牴觸。過了這個階段也感到慚愧,但還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真的是無量劫以後才能受用!除非師父今天講完,明天就改變思想,改變行為,也許今生還有點希望。

師:我經常說我們學佛的人是兩個極端。一部分人是達到了耳順,無論你說他好與壞,對與錯,他都沒有反應,心中不留痕跡,真的是當作耳邊風,內心已經練到刀槍不入了!另外一部分人,你說他一句好話,讚嘆他一句,他要飄好幾天;你說他一個很真實的缺點,他要情緒低落好幾天。

過去我曾做過一個實驗:我叫一個朋友天天罵我一句,諷刺我一句。剛開始聽了確實不舒服,明知道在做實驗還是不舒服;後來聽多了就笑一笑,沒有反應了;再後來連笑都不會笑了,就像他沒說一樣。然後我又讓他反過來,每次看到我就讚嘆我。剛開始聽了很喜悅,明知道在做實驗還是感到喜悅。連續幾次下來就沒喜悅感,沒有反應了。所以即便是在做實驗,你的情緒還是會波動。如果日常生活中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可能就失控了。但是如果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你也會沒有反應,無論人家誹謗你還是讚嘆你,你都會平靜地面對,外在你會聽他說,內在你會看自己的心有沒有波動。

我們東華寺有幾個小和尚的承受力是很大的,在這些小和尚當中,恐怕心態最好、承受力最大的是GR。只是因為我想起用他,對他操之過急,才拿高僧大德的標準來要求他,錘鍊他。可是也有幾個小和尚的心量比針孔還小,他的承受力,一根鵝毛放在他身上就把他壓崩潰了,一個蔑視的眼神就把他打倒了!這樣的人我沒法用,也不打算用。所以也就不會用鵝毛去壓他,也不會拿線去穿他這根針。

所以,如果我在你身上下手,你不要抱怨;我不在你身上下手,你也不要抱怨。同樣,我對你下手,你不需要歡喜;沒對你下手,你也不需要歡喜。對你,我很清楚現在是到火候了,還是沒有到火候;現在適合讓你挑100斤的擔子,還是讓你挑10斤的擔子。為什麼不同的人來到我身邊,我會用不同的方法呢?不是你想讓我捶打你,我就開始捶打你;或者說你不想被我捶打,我就不捶打你了。

問:(翁源居士提問,但錄音模糊聽不清。)

師:翁源居士都是大菩薩,你們比我們出家人修得好啊!寺廟裡有事情,你們都很積極地跑來做。好多老菩薩家裡都有事情,還是忙中偷閒來為寺廟作奉獻。每年都是翁源居士幫我們種花生,收花生。如果那塊花生地靠我們出家人種,恐怕草長得比人還要高!你們能放下自己家裡的事情,跑來給寺廟做事情,考慮別人的需要,說明你們就是佛菩薩的境界!可是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即便自己用不上的東西、多餘的東西,寧可放在房間裡壞掉,也不會拿給別人用。這種情況我看到太多了!你用不上的東西,為什麼不給別人呢?也許對別人來講是好東西呢?我們出家人都講修福報,怎麼修福報啊?你多奉獻自己——奉獻你的體力,奉獻你的禮物,奉獻你的微笑……這些都是修福報的機會;你時刻給別人方便,為別人創造條件,就是在修福報;當你跟別人爭論的時候,把面子留給對方,就是在修福報;你搶先一步走到別人前面把門打開,讓人家先進,就是在修福報……修福報的機會很多,福報是最容易修的,並不是一定要給對方多少錢財、多少東西,才叫修福報。可是好多學佛人身上最缺的就是福報。你以為你聞到了佛法,福報就圓滿了嗎?你聞到了佛法,可以說你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但是福報有大小之分,如果你知道何謂大福報,你就知道自己的福報缺多少了!

世間人修福報也是同樣的道理,你能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有始有終有交代,把工作做圓滿,這也是修福報的機會。長期這樣做下去,你也會功德圓滿,也會功成名就。世間法有世間法功成名就的標準,出世間法有出世間法功成名就的標準。比如出家人的功成名就首先是要明心見性,不明心見性怎麼修煉呢?

很多事情都是舉手之勞,為什麼你不去做呢?你整天想著功德圓滿,舉手之勞的事你都不願意去做,怎麼會功德圓滿呢?你寧可躺在床上打妄想,也不去做事。你越不動,你身體的機能越容易老化。你每天保持一定的勞動量,讓體力不減退,你才有精力修煉啊!你連基本的勞動都不參加,你生理的機能不就日漸衰退了嗎?你的體能減退了,還怎麼修煉上升呢?

我每天早晨三四點就起來打坐,儘管這時候打坐不是很清醒,很多時候是迷迷糊糊的,或者盤著腿在打瞌睡,但是身體撐下來了,承受住了,不再掙扎反抗了。有時候為了讓自己的體力不減退,保持健壯的體魄,將來能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晚上我就光著膀子站在床前站樁,練腿上的勁,否則每天山上山下跑這麼多趟,又在工地上跑,身體早就累垮了!一天就吃那麼幾碗飯,要是按世俗人的觀點,哪裡來的營養,哪裡來的體力啊?事實上我們都不缺營養,我們的體力比常人不知道充沛多少倍,這都是練出來的。我問問在座的出家人,誰練過扎馬步?你扎馬步能扎多久?

答:一個小時。

師:不錯。扎馬步紮上一小時能腿不酸,腰不酸,已經很棒了,這說明你的體能相當好,在日常生活中絕對不會感到疲勞和體力透支。如果你能一口氣紮上一個小時而不感覺腿酸、腰酸、背脹痛,將來出去弘法,降伏歪門邪道,你也不會感到力不從心。

一個人的心力也來自他強健的體魄。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和別人鬥智鬥勇,較心勁的時候,雙方都在耗,耗的就是心力。心力從哪來呢?還是靠體力來補充。為什麼你學佛,做功德,作奉獻,不能持之以恆呢?就是因為心力跟不上,體力也跟不上。如果你有足夠的心力和體力,你肯定能持之以恆地奉獻自己。我剛剛說的那四個人,如果他們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天到晚那樣工作早就把他們累垮了!首先是他們的身體好,再加上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有好心態就有好身體,有好身體就有好心態。兩者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形成一個正能量場。所以他們能一天到晚地乾,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圓滿。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比常人強,在修煉的時候肯定也比常人強,耐力、韌性也比常人好。因為他們有這個力量,無論用在哪方面都有力量。如果沒有這個力量,就是出家當和尚也是當得渾渾噩噩,一打坐就打呼嚕,三年下來,身體就垮了!為什麼呀?生理機能沒有發動,沒有生機啊!就像車子放在那裡三個月不開就打不著火一樣。你的身體三年不運動,不鍛鍊,不勞作,生理機能就枯萎了。就算今天院子裡有一堆黃金,你想撿也撿不動了;明天給你一個機會當方丈,你也當不了;每天會客,接見信徒,耗也把你耗死了!就像我,早上八點下來會客,一直到下午五六點。如果是你,累也把你累死了!來一個人你也要陪,來十個人你也要陪。一個人陪十分鐘,一天下來陪了好幾撥人。他們還覺得:哎呀,師父才見我十分鐘!你十分鐘,他十分鐘,一天下來就是十幾個小時了!如果你沒有強健的體魄,什麼事都做不了!你還想功德圓滿,還想成佛?那真的是妄想啊!

所以釋迦摩尼佛最後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喝了以後精神大振,中氣足了,內在的力量一下就升上來了,看到了明星。他可不是看到外面的星星,而是看到裡面的明星。他在雪山上靜坐了六年,夜夜都看到天上的明星,都沒有開悟,為什麼那一晚看到明星就開悟了呢?因為喝了羊奶,他的精氣神充足了,內在的明星就升起來了,他才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他看到的星光就是他的自性之光,就是他的本來面目,就是他的佛性。

當然,他是一睹永睹,一見永見。不像我們有些人偶爾也會看到這顆星星,但是卻一去不復返。為什麼會一去不復返呢?因為你的惡習沒有斷,惡習的力量比這顆星星的力量還要強大。你之所以看到了星星,是因為那一刻你的惡習在打瞌睡,在沉睡,所以星星就出來了。可是很快你的惡習又開始擋道,又占主導地位了,所以星星又沉下去了。我們之所以沒有解脫,之所以不能解脫,就是身上的惡習太多了,把我們束縛得太緊太深了。如果你沒有任何嗜好,誰都拉不住你。你的嗜好多了,隨便一個人就把你拉住了——你喜歡錢,他給你錢,你就變成他的奴隸了;你喜歡聽好聽的,我天天對你說好話,你就變成我的奴隸了。如果你什麼都不喜歡,什麼都能隨時扔下,誰都拉不住你,誰也影響不了你!

先不說我們有沒有禪定功夫,只要我們出家人道心堅定,就會影響很多人,走到哪裡就會影響到哪裡,無心無意之中都會結到很多善緣,修得很多福報。你沒有道心,無意之中你也會讓很多學佛的人道心跌落,你還以為你在學佛,在修功德,實際上你是在做壞事!身為一個出家人,如果世間人不能從你身上看到佛的影子,就等於你在做壞事。大家看不到佛,只會看佛的化身、佛的代表、佛的秘書。我們出家人就是佛的化身、佛的代言人、佛的秘書。難道你們不認可這個觀點嗎?

答:認可。

師:我從出家開始,就認為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言人,就是佛的影子,就是佛的化身。人家看不到觀音菩薩,看不到悉達多,只能看到我們光腦袋。信徒有沒有道心,護不護持三寶,就看我們怎麼做。就像我們有沒有道心,先看我們的師父有沒有道心一樣。我們報不報佛恩,也是看我們的師父怎麼做。我們的師父又看他的師父如何做。佛法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身為一個出家人,你的任何一個言行舉止都是在做法事。你以為只有登壇說法才叫講法嗎?有聲的語言講的不是大法,講的是小法啊!佛教不是講「身教重於言教」嗎?耍嘴皮子算什麼功夫?你身體力行做到了才是真功夫!耍嘴皮子是自己不做,叫別人做,這種人是最可惡的!真正的修行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呼籲別人去做,而是自己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不要認為你穿著這身出家衣服就有功德了。你是一個樣板和尚,能感召大家來學佛,能讓大家的道心堅定不移,你才有功德。可是我們穿著這身出家衣服,看到我們的人並沒有發心,我們怎麼會有功德呢?除非看到你的人發心了,你才會有功德。你能感化多少人,有多少人來修行、學佛、做好事,你才有多少功德。你感召的人多,你的功德才大。所以佛教說自利利他才能功德圓滿。

問:作為一個學佛的居士,應該怎麼應對社會上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呢?毛澤東說:「與人都,與天斗,與地斗,其樂無窮。」作為一個在家居士,我們是不是也要懷著一顆斗的心,還是應該怎麼應對才合適呢?

師:要斗啊,但是要跟自己斗!怎麼斗呢?就看你自己做事符不符合規矩,是不是走在這個行業的軌道上。如果你沒有,就要跟自己斗,把自己斗回到軌道上。就像我們當和尚,也要和自己斗,看看自己有沒有發心,有沒有把自己奉獻出來,自己的惡習有沒有改掉……所以出家人、學佛人也要斗,要跟自己的惡習斗!身為一個出家人,如果你和世間人一樣有那麼多嗜好,還講究吃,講究穿,你已經脫離軌道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沒有經常跟自己斗。如果你經常跟自己斗,就能時刻保持在出家人的軌道上,走得很正,不會偏離方向,你也就不會翻車,不會造業障。

問:商業的軌道是什麼?現在商場上都是爾虞我詐,惡性競爭。我在火車上聽到一個人說:「林副主席(可能是指林彪)說不會說假話的人幹不成大事。」當時我感覺這句話似是而非,好像有點道理,又好像沒有道理。

師:假話有時候也得說,但要看在什麼情況下說,以什麼心態說。自利利他的假話為什麼不能說呢?但是自利損他的假話為什麼要說呢?你剛才談到生意上的爾虞我詐、弄虛作假,實際上真正做大生意的人不會爾虞我詐,弄虛作假,他會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地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的優越性在哪裡,不足之處又在哪裡。當你把東西買回去後,就知道哪些方面可以放心地使用,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道。你想把企業做強做大,想創立自己的品牌,靠爾虞我詐、弄虛作假是行不通的。要想讓你的企業百年不倒,要想創立一個百年的品牌,你的產品不過關,你的人品不過關,那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創立品牌,與其說你創立了一個品牌,不如說你把自己人品的這個品牌打造成功,推銷出去了。凡是能把品牌打出去的人,都是先從打造自己的人品開始,當他把自己的人品這個品牌打造出來,推銷出去以後,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他的品牌就打造成功了。所以產品過關就意味著人品過關。人品不過關,怎麼可能製造出過關的產品呢?

剛才講到,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包括我們穿的衣服都帶著我們的氣息,帶著我們的品質、品味和能力,我們的人品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上盡顯無遺。可是好多人接受不了這個觀點,他認為衣服是衣服,怎麼會是我呢?這就是他的認識有偏差,人生觀有問題,所以他的價值觀、世界觀全都出問題。人生觀是根本。剛才我給學佛人、出家人說了一個觀點,我說:「出家人,你時時刻刻都要想到你就是佛啊!你不要認為你代表不了佛。沒錯,從你的內心來講,你不應該把自己看成佛,但有一點你必須認可,就是:我是佛的影子,我是佛的代言人,我是佛的代表。世間人看不到佛,會看我們出家人,以我們出家人的言行舉止來評價佛教。」為什麼這個觀點你接受不了呢?你認為悉達多是悉達多,你是你,你和他沒有關係。怎麼可能沒有關係呢?我們之所以崇拜悉達多,是因為我們先崇拜僧寶,然後才會崇拜佛寶、法寶。沒有僧寶的存在,佛寶和法寶會延續到今天嗎?我們會認可佛寶和法寶嗎?所以僧寶就涵蓋了佛寶和法寶,在我們僧人身上就兼具了三寶。所以你不要小看自己,你的每一個言行,乃至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都非常重要,你隨時隨地都在傳播佛法,都在做佛事。

問:我是一個學佛的人,也感覺自己是佛的影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但在做生意的時候,同行壓制你,不希望你存在。我也想忍讓,但有時候又會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是下不了這個決心。我也想,如果能用反面的力量去對付他,為什麼不能用正面的、善的力量去對待他呢?我應不應該跟他斗呢?

師:要跟他斗,但斗的方式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你知道鬥倒對方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嗎?就是自己強大,自己成功。你不需要放下自己個人的修為,把對方打倒或者「整死」,這不是正確的方式。正確的方式是你只管提升自己的道德人品、行業知識、業務能力、人脈關係,提升自己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提升自己的信譽,這就是在跟對手斗。當你方方面面都超過了對方,你自然就贏了。可是好多人所謂的鬥倒對方,是用低劣的方式去攻擊對方,打擊對方,傷害對方,陷害對方,這是一種無知的斗、下流的斗。真正的斗是讓自己成長,這才是大斗,才符合道。

問:如果他用這種惡劣的方式跟我斗,我該如何面對呢?

師:你可以跟他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示弱啊。當你的力量真的不能與他抗衡時,我相信沒有人會打一個蹲在地上的人。很多人之所以越斗越勇,是因為對方在還手。如果對方不還手,他也不會繼續斗。你應該迴避他,不直接跟他斗,而是好好做好自己的業務。我們佛門裡面也有競爭啊,你不想跟別人競爭,別人也要跟你競爭。我是怎麼跟人競爭的呢?我就躲起來好好閉關,把自己的寺廟建好管好,多讀經典,多修煉,多鍛鍊自己講法的能力,把自己奉獻出去,廣結善緣。當自己的影響力大了,就斗贏了。不需要和他當面斗,用拳頭去斗是最無知的;也不需要用陰險的手段去斗,那是最低劣的。

正因為身邊有這些人盯著我們,想和我們爭,想和我們斗,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才會小心謹慎,提醒自己儘量不要傷害到他人。有時候有些人想跟我們斗,是因為我們忘我了,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傷到別人的自尊了,或者觸犯到別人的利益了,或者在無意之中讓別人感覺到有壓力、有威脅了。所以別人才想把我們吃掉、滅掉。如果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讓別人感覺到有壓力、有威脅,而是讓別人感覺到我們對他很友善、很友好,他就會讓我們繼續存在,繼續發展。所以我們強大的目的不是吃掉對方,而是要互利互惠,和平友好地共處。但是一般人表現出來的方式都是:我要強大,我要吃掉他,我要吞併他!結果往往還沒有等到你強大的時候,人家已經把你吃掉了!如果你給對手的感覺是:你強大的同時並不是要兼併他,吞併他,而是會幫助他,扶持他,他就不會想吞併你,就不會跟你斗。所以你可以強大,可以跟自己斗,但是不要在行業里稱王稱霸,不要想著:我要兼併這個企業,吞併那個公司,不要這樣想,否則你的敵人會越來越多。

問:我先生人很好,但是工廠經營不善,面臨很大的危機,他讓我來幫他,可是我的能力有限,面對千瘡百孔的工廠,我該怎麼辦呢?

師:請你們身邊的朋友指點啊,他們就是你們最好的高人。一個人的能力差一點不要緊,只要人品過關,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幫你,在你身邊做事。相反,如果你的能力很強,人品不過關,讓身邊的人感到不踏實,靠不住,誰都不願意在你身邊做事,更不會幫你。所以一個老闆體現出來的不是能力有多強,而是人品有多好,人有多踏實可靠,這個才重要。

答:但是他的太踏實了,所有員工都貪,沒有一個不貪的。

師:你現在去扶持他,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再說他身邊肯定有一些跟了他很久,忠於他的人,這些老員工對公司的現狀是很了解的,也是有辦法解決的,只要你這個老闆肯向他們請教,甚至把權利交給他們,請他們來扭轉這個局面,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幫助你的。你有多大的心量,敢用這個人到什麼程度,這個人就會為你發揮到什麼程度。

另外還要慢慢培養自己的人才。一個公司不可能一下就做強做大,它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各行各業競爭到最後都是以人才取勝,競爭的都是人才。包括我們出家人,包括寺廟,最後競爭的都是人才。所謂的人才競爭,到最後就是道德修為的競爭、人品的競爭。

釋萬行2013.7.07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