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1/8/14

修行一

關於修行

修行的目的必須明確,修行的道路必須正確。很多人都說修行是為了解脫,那什麼是解脫呢?解脫即解除束縛、脫離苦海。那什麼是束縛呢?答案是煩惱。那什麼是苦海呢?生、死、老、病、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蘊熾盛、憂悲苦惱,如是等,故此脫離苦海簡稱了生脫死。那什麼是造成諸苦的原因呢?答案是世間的苦、樂、不苦不樂的所有一切,這就是超越欲望世界(欲界)、物質世界(色界)、精神世界(無色界)的必要了。

很多人說修行為了度眾生,度到哪裡去呢?答案是彼岸。彼岸是哪裡呢?即相對於世間諸苦、樂、不苦不樂此岸的涅槃寂靜彼岸,如《心經》說的,掛礙於此岸諸苦、樂、不苦不樂則生恐怖,則生苦厄;無掛礙則無恐怖、無苦厄,畢竟涅槃、畢竟證無上正等正覺。彼岸此岸關乎此心是否具備般若,能否照見五蘊皆空。若自身心沉於苦海又如何度眾生呢?

故此修行的道路即在觀照無常、苦、無我、不離涅槃的正念間,不偏離實相、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的性空觀照間,如此才是正路。其實束縛、輪迴在當下,解脫、涅槃也在當下,你是否當下具足正見、正念呢?生命不要浪費,不要做無用的事情,真正的修行就是正念的觀照。

這絕對妨礙不了你的生活,正如你的呼吸一般,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行就是在當下的心是否具足正念的觀照。好只是好,壞只是壞,不好不壞只是不好不壞,不要讓你的心跟著波動起伏,純粹的只是觀照到這些皆是無常,讓一切只是一切,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平靜智慧的心如此明了安定,無所住地行一切善、斷一切惡。

修行的準則

不要老是抱著強烈的願望說修行要達到怎樣怎樣的境界,這樣急功近利的欲望只能帶來疑惑乃至於有時興奮或沮喪,反而障礙了修行。平常心是道,只要具備正見正念的觀照就已足夠,平靜地智慧地去觀察、洞悉所有的一切,不要陷入患得患失中,不要老是希冀什麼,也不要自欺欺人地說著什麼,誠實地審視自身心內外,謙虛地面對善知識,平靜、平淡地去觀照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一切就可以了。水到渠成,涅槃是熄滅火焰的,無須於得失間徘徊,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正見、正念的觀照。真正的修行無須太多的花招,它是平靜、平常、淡然地面對一切的。

真正的平靜來自於看破了造成煩惱不安的假相是幻化不實的,放下了對假相的實執,而不是壓制住煩惱的事不去想它,因為那依然是實執強烈的,只不過暫時地避開罷了,源頭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故此,當壓制解除時,煩惱依然滋生,就如石頭壓草一般,過幾天移開,草依然長。

當然有時暫時的避開,真徹地思維無常無我、緣起的法義,還是有莫大的好處的。只要不是一味地逃避和實執,還是有其方便的,因為很多人還是難以一下子頓除疑根和看破放下。

修行的目的在斷惑證真,解脫道破我執證涅槃果,菩薩道斷我、法執證果位,所謂破一分無明,證一分解脫。無上道直指最上一乘真如本性,此是修行的究竟處。故此修行必須先具正見:明白貪、嗔、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煩惱乃是修行所要對治、斷除、熄滅的對象,此等凡情俗見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眾生的輪迴、束縛的來源。

如解脫道四果的證道:「初果」斷三結——身見、戒禁取見、疑,已盡淨,證須陀洹果,不再墮三惡道,必須趨向正覺圓滿,最多再經歷七次人天往返修行歷程,就會斷盡煩惱、超越苦海不再生死;「二果」,身見、戒禁取見、疑,已斷盡,貪、嗔(淫、怒)痴轉薄,證一來果,只要再經一次人天往返的歷程,就會正覺圓滿,超越生死煩惱,畢竟證大解脫涅槃;「三果」五下分結——貪慾、嗔恚、身見、戒禁取見、疑,已盡淨,生於阿含天,得不退轉,不再生此欲界世間,直至證究竟果位;「四果」一切漏(煩惱)已盡淨,得無漏的心解脫、慧解脫,俱解脫。生死已盡,不受後有,圓滿證阿羅漢果,畢竟不生不滅,出三界六道,隨處解脫。故此學佛修行不在神奇怪異,遠離凡情俗見種種執著分別才是真正了生脫死的根本。切忌心外求法,被境所轉,顛倒夢想,忘失正念啊!那是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束縛、苦惱、困擾的來源呀!不要迷糊了喔!一定要明白修什麼、行什麼,什麼才是修行,什麼才叫修行。一定要搞清楚,不要錯亂顛倒、盲修瞎煉轉不出六道啊!

當你能夠時刻清楚你的心是否當下與法相應時,你的修行才是真正的開始。你是否能夠在當下保持正念呢?只有當下的心是正見、正念時才叫修行。

如何把握修行要領

若不真修實證,縱說得口沫橫飛,也只不過是生死路上凡夫而已,毫無用處。

若不具足淨戒、正見、正念或善知識引導而說修說證,那只能是盲修瞎煉,走火入魔。

真修行人須持守淨戒、正見無差、正念具足,真修實證,老實做人,方能了生脫死,圓滿成就,然後大起妙用,普度眾生。

所謂信、解、行、證缺一不可,若不如此,那只能煮沙

成飯,浪費功夫;開眼作夢,迷糊顛倒了。

如何是智慧的修行人

先明因果業力之厲害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謹慎行事,智慧明朗,如實觀照,再無妄作,一切語言、行為、心念皆清淨善念,與法相應,不造苦因,不招惡果,集諸福德。

更明清淨戒律乃生起修行諸功德之保證,乃解脫自在無憂惱不墮落之保證,執持淨戒,具足威儀,得行為、語言、思想之清淨自在解脫,從此清淨起妙用則利益社會人心乃至一切眾生。如法如律,自在自如,無有偏差,行於正道,畢竟離諸俗染。

然真修行人更應明諸法無常,不實幻化,不執不著,於無所執中離貪、嗔、痴、慢、疑;又明緣起性空,離諸不正見,以此智慧純熟修行,不論念佛、參禪、修密乃至一切法門皆應以明佛真心,證法界性而究竟圓滿為所大願。若能明此原則,則是真智慧修行人。

如何是功夫

心的本質是空寂無生滅,曰真如。心的現象是生滅差別,曰妄心。透破現象緣起的假象,安住無生滅,如如無妄的真實,則當下寂靜、清涼。如此於行住坐臥中洞照分明,確認清楚,能轉諸境,不被境轉,則名功夫。即當下了知內自身心,外洎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現象的差別皆當下空寂,以本質性的洞察面對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一切色、聲、香、味、觸、法諸境,而皆明當下空性緣起,不被所轉、所縛、所拘束,不被愛憎、是非、對立之情執所生死,當下以無所執著的心安住於空寂、無生滅、如如的空明中則名功夫,乃是真觀照。如此二十四小時經常不間斷觀照用功夫,終有一天打破業力之束縛而徹證大解脫自然而然之大圓滿。

一切人、事物、心從時間上是剎那變化,生滅無常不穩定的,從空間上是因緣和合無自性無主體實在性的,當下的本質即是無我無常涅槃空寂的,當下即畢竟空性妙有,即當下無所得、無所住、無所執,不於假相上生無明貪嗔諸煩惱習氣,當下不隨生死輪迴之漂沉矣!如是明了,則當下正見正念現前,如是觀照才名修行。唯如是二十四小時晝夜修行則成就諸佛功德也不為難。若有一時不如此觀照,則又隨業輪迴去了。

無住

生滅無住即不生滅,無住生滅焉有生滅,本無生滅何言生滅,無生滅何礙生滅,生滅即無生滅。不悟無生滅總是生滅。住著生滅,縱言無生滅也是生滅,一切法無我,因緣無自性,當下本涅槃,何苦總生死?一個字「空」,二個字「放下」,三個字「無所住」,四個字「任運自如」……還會麼?一個字「空」,二個字「無我」,三個字「無自性」,四個字「緣起中道」,五個字「無相無不相」……還會麼?

重在實證

妄念本空寂 無住即佛心

功夫純熟已 解脫大涅槃

人總是活在一個紛紛擾擾、萬象差別、不得究竟安寧的狀態,於這上面不見空性緣起,妄起執著分別,貪、嗔、痴、慢、疑、不正見等等煩惱,于思想、精神、感情、情緒等等狀態無有究竟安樂,反而被各種心態所束縛,死在上面,痳木已久,甘當奴隸。奮起吧!徹底地粉碎所有的一切,讓心回歸本來清淨的面目,還他一個本自安寧的世界。其實執著分別妄念當下俱息,一切本自圓滿清淨究竟,世界依然無礙自在地呈現著緣聚緣散的不可思議,生、住、異、滅……當下無住,本自解脫!功夫純熟,不落幻妄,真心不失,當下涅槃。迷者不知,唯依言說,不懂心行,南轅北轍。真修道人,老實功行,水到渠成,出生死海。淺薄口說,毫無修證,迷失正念,難出輪迴,千生萬死,無窮無盡!若不如是,自救不得,險之險矣!若真佛子,萬須謹慎!佛法難聞,重在實證。記之記之!勉之勉之!莫學夜郎,引人笑柄,丟人現眼,禍患無窮。

真修行要旨

了了分明所有現象的狀況,但卻完全通達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性真如本心的幻化,也即所有一切包括身心世界完全不離開緣起性空的,故此明白覺悟的心因為完全於時時刻刻、處處地地的觀照而放下執著實在、生死、斷常、喜惡、苦樂、貪嗔……等等的心態而達到自在無分別的解脫智慧,如此則是真心現前,而非妄心現前矣!妄心是習慣性的執著實在、分別假相的心態。

無分別不是不知不明的無想狀態,而是放下執著實在、分別假相的平等空性的心,此心依然是完全明白清醒的,即經曰「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耶!「善分別」即善於洞察、了了分明的透徹諸法的差別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即於第一義的空性而沒動搖,即於諸法現象的空性本質完全清醒而沒有被假相(法相)所迷惑、束縛,也沒有於此產生煩惱痛苦,而是完全明白的看破放下而大自在、大解脫、大覺悟。若然修行人能當下如此做到則名真修行,以如此之心修何法門都無不成就矣!

當下萬象莫非真心之妙用,若然會得,法界當下即圓滿清淨,煩惱痛苦、一切障礙當下頓失,當下觸目、舉手投足皆無執著分別,隨緣任運,自然而然,則塵勞儘是佛事,眾生皆是諸佛,畢竟無苦可得,無樂可求。只要這慣性分別斬斷、狂心頓歇,則當下菩提,當下自在矣!如此盡可化生活為妙用,化濁惡為佛國!一切又莫非毗盧遮那世尊之化現,得失隨緣,勿起無明造惡業,為一切善,無住善相,究竟圓滿,當生成就,隨處解脫!如此六道四法界畢竟空寂,證一真之妙理而與佛無二無別。若當下妄起無明,被境所轉,做不得主,則嗚呼哀哉,輪迴有份矣!豈可不慎乎?豈可不警惕乎?

入解脫門

內無所得之心,外無所得之物,內外貫通,無住無著,自然超然。若有一念所得(喜怒、苦樂、生死、得失……),則身心沉重,不得自由;更何況念念馳求,狂心不止,那更是苦海無邊,輪迴漫漫!若能透得空性無相之妙理,證入無願大願之涅槃,則遊戲三昧,獲大自在矣!

以佛心為修行宗旨

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萬法,以佛心為修行宗旨,則萬法圓滿收盡,得真綱領,得真法要矣!法門萬千,莫生分別,門門平等,不離本心,契佛本心,焉有高下?畢竟一如,無有分別,唯佛心宗,乃為究竟,離佛真心,無有諸法。無論禪密律淨教,大小顯密乘,莫不為諸眾生廣開方便,究竟為證此心寂滅矣!法門有萬千,歸元無二路,若證佛心,則禪密律淨教,大小顯密乘,莫不圓滿具足矣!妙哉!善哉!

修行者須具備有獨立於世間的思想品格,以斷除貪、嗔、痴、慢、疑和種種不正見為目的。他(她)應該完全的以真理的方式來看問題,獨立地不隨世俗的觀念,不被凡情俗見所左右來思考問題、觀照真理。他(她)必須以真理(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實際地來看問題,破除固有的自以為是和他以為是,以無所執著的心態來面對世俗的染污和誘惑。他(她)堅定地以真理作為生命的方式,以捨身失命在所不惜的毅力、信念來堅持真理的探究和證悟,於修行的道路上完全無動搖地具備出離心(出離凡情俗見的心)、菩提心(誓證無上真理、正覺圓滿的自度度人的心)和正見(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寂靜、真如實相)的修行三根本,如此真切無妄地堅持正法律的修行,必可當生成就,如此自可圓融二諦(真諦、俗諦之空有互即),然後就能以無所住行善的心態面對社會人生了!

做一個誠實、謙虛、謹慎的人,這是修道的開始。

輪迴生死即貪嗔痴所造成,了生脫死的修行即斷貪嗔痴、斷財色名食睡諸執著,不再陷入舊往的習氣毛病及種種世俗觀念,完全以清淨解脫大悲的心為本,以菩提心為因,誓證無上正覺度眾生。以正見——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空寂為指南,那麼修一切法門(念佛、參禪、止觀、持咒……)皆名真實修行、皆是究竟成佛之道。若不以斷習氣破邪見為本,縱裝模作樣也只是捏妖作怪罷了;縱說的天花亂墜,也只是花言巧語罷了!終是誤人誤己、自欺欺人的!修行是簡單、直截了當的,那就是對於無常苦空的觀照。不論身心、世界都離不開無常苦空。若當下能提起此正見正念,則當下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佛則見僧,當下即不離涅槃清淨。教理雖然繁富,但修行是單純簡明的。這樣的修行似乎很簡單,但它確實是不容易的,因為它違背了我們慣有的謬執和思想觀念,所以我們必須建立起真正的信心和勇氣,以及持之以恆的毅力,才能最終觀照成功。

若能觀照《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完全的如此正念現前,再無迷惑顛倒,於時時處處地地完全通達無礙,直至菩提圓滿,究竟成佛!以如是觀照宇宙人生,則一切貪、瞋、痴、慢、疑、不正見都會輕而易舉的消融摧破,再不為境(色、聲、香、味、觸、法)所轉,造諸生死輪迴!夢幻泡影,如露如電……緣起性空,無住無著,無所住生其心。醒夢一如,證大涅槃。功夫在當下,正念忘失,輪迴生死,吽!提起正念……

佛教明法界真相,同體大悲,旨在救生度生,以覺悟之心,絕無貪口腹而殺生害命之迷惑。佛教明因果業力不虛,斷無明妄執,正見正念現前,決然不應有損人利己、偷盜之愚痴。佛教明生死之業因乃貪淫成習,故應斷淫心、貪愛之糾纏,在家居士則應潔身自好,不邪淫傷害自他。佛教明法界真相,履行佛法,為佛弟子不應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打大妄語。為佛弟子謙虛謹慎時處觀照,正念不失,杜絕五辛之業力助因,不攀緣五欲六塵,真心不失,正念分明,不隨境轉,乃真功夫。

我們經常受到法塵現起的欺騙,而活在喜、怒、哀、樂、愛、惡、欲的圈套中不得自由,。這些皆是我們固執於「八識田」中的種子現前而起,但卻是如此強烈頑固地指揮著你的行為、語言和思想。我們必須徹底明了它們是緣起無自性,無常無實的,然後放下。如此看破放下的過程就是真正的修行。去直接面對吧,法塵無實,妄念本空。妄想招業障,正念是涅槃。

不妄想而正念分明才是修行,但如果有正念的話,又是不妨礙一切行的。

不明理而不想,只是暫時的安靜,並不是正念具足所帶來的安靜。

少欲知足是修行的基石。不要讓心沉淪於苦、樂、痳木的狀態,應以無所執著的心來面對一切。所有的身心世界皆是夢幻泡影,看破放下即是安然坦蕩的。

所有的一切修行都不能離開心地的觀照,所有的經典和法門都是這一顆真心開出,也是為了明了這個心,觀照心的真實和本質即是修行的要領。所有的眾生都共同地有身和心,都共同地是緣起遷變的集合體,同樣的是貪、嗔、痴,不論是哪國人,不論是過去、現世、未來的眾生都是如此,即使業力所感,千差萬別的表象和境遇,但總結起來就是如此。故此修行只從自身、心下手觀照即能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舍自身心不顧,而去分別所有眾生的差別,事倍功半,費力而勞心,很難得結果,且多生是非煩惱。自心眾生,自心煩惱解決,則可明所有眾生的現象了,如此事半而功倍,修行將非常得力。觀照身心: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修行即易上路。明了緣起無自性、生滅無住即非生滅,當下寂靜安詳。時時刻刻、處處地地常觀照,則當下即是正念現前。

當你沒有真正的體悟和修證時,最好少發表議論,以免誤導別人,造成自他困擾;最好能夠謙虛誠實地面對自已的修行,這樣才能真正受益,但一定要下定決心和毅力去追尋真理和實證佛法,不達目的地不應罷休。事實上,真理並不遙遠,它存在於我們當下如實地面對自已身心世界的觀照,應該如是地肯定和依法義而進行觀照。不要虛度光陰,不要虛耗生命,做一件偉大而真正有意義的工作吧,那就是提起正見、正念的觀照。

很多人都願意解脫自在,了生脫死,但卻就是不願按正見正念的觀照而修行,這實在是矛盾和難以理解的愚痴。他們總是願意自以為是或想不勞而獲,乃至於妄想一通或不下定決心拋棄不正見而追究真理,真是奇怪和可悲的。嗚呼!無法可想……

真正的正見、正念的觀照、修行是比理論深刻和徹底的,不要滿足於空談。滿足於空談對實際的了生脫死和斷除煩惱毫無用處。思想上似乎明白,但它並不徹底和究竟,更不深刻和圓滿。不要停留於表面上的研究,一定要從心地上下功夫啊!沒有徹證本來的面目和究竟圓滿斷盡煩惱,決不能放棄真實的修行。

我們每天都活在佛法中。有人說:我每天都很煩惱,怎麼是在佛法中呢?是的,煩惱也是佛法,只不過你當面錯過了,所以煩惱在你來說就不是佛法,而是困擾,如果你能當下觀照到煩惱的緣起無常性,那麼煩惱就不是困擾,覺性即生起了!如果你觀照到快樂當下的緣起無常性,那麼你就不過份地患得患失了。佛陀說:煩惱在哪裡生起就在哪裡熄滅。故此輪迴在哪裡生起就在哪裡解脫。能煩惱、輪迴者,心也。何以故?只因執著在意故,當下缺乏正見、正念故!讓佛法與我們同在!佛法本來就與我們同在!

真正的修行人,他必須以超越固有的世俗情見和慣性的自以為是,打破這些緣起無常的假相,睜開被蒙蔽的雙眼,不於自大和被動間受制。他完全地以探究、洞察的銳利眼光來觀照真理,以絕對自由的精神來面對一切,卸下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和偏見,乃至一切凡情俗見的觀念,毫無疲累地具足勇氣來面對真實無妄、徹底解放的生命,世俗的一切有如塵垢般放下、扔掉,獲得絕對解脫的大自由的生命,完全與如來一般無異的涅槃,不是嗎?

遠離淨戒、正見、正念的觀照,唯有陷入業力的牽扯之間,豈可不小心謹慎觀照行為、語言、思想!當下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當下即是自在解脫的;時時具足淨戒、正見、正念,隨時都是解脫自在的,當下即清淨無染。不要心存僥倖和自我欺騙,發真正勇猛精進心,斷惡修善,淨化身心吧!輪迴、超脫、生死、涅槃、苦惱、清涼,只是在當下之間,十二因緣生死流轉不離當下。無住無著,看破放下,當下即真如還滅門。因地覺醒無迷,果地自然隨處隨時解脫圓滿。吽!提起正見、正念,自淨其心吧!

當你沒有覺知你的心的時候,當你不明白你之所以煩惱痛苦的時候,當你不具備正見正念的觀照的時候,你可能會認為你到處亂跑的去尋找就是一種修行了,但也許會出現幾種結果,那就是:一、你可能幸運地遇上善知識;二、你可能遇上誤導你的人;三、你可能認為這樣亂跑湊熱鬧就是修行;四、你可能跑累了,也懶得動了,無信心了;五、你可能到處去挑毛病,說是非,造一大堆口業。六、你可能越來越疑惑……

其實修行本是簡明的,那就是觀照苦、樂、痳木的執著是愚痴的,然後學會放下,在看破中放下,當下捨棄對假相的分別。認識你心的生滅、妄想和遊蕩是無常的,不用向外去尋求,當下就可認識佛法。所有的一切皆是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當下即可體會放下的平靜、清涼、涅槃……修行並非太難,只要具足勇氣看破放下即可。若能經常觀照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實相,無住無著,則生命自可慢慢安樂自在,苦惱自可慢慢斷除、息滅,如此則佛國不遠,解脫非難。不然,縱天天賭咒發誓,卻永不改變業力習氣,看不破放不下,也不觀照真理、實證真理,那等到驢年馬月也不可能安樂自在,輪迴倒是肯定的了。真修實證吧!不要浪費生命、蹉跎時光了,更不要再苦惱輪迴了,生命是尊貴的,生命也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真正明白修證,才能無憂無惱地生活工作。圓滿的人生一定要把握呀!時間如流水,活在患得患失間,只是虐待自己寶貴的生命罷了!每一個眾生都有靈慧良善的佛性,只要看破放下,自可流露出萬千莊嚴的言行了。那是聖潔、光輝、順其自然、毫無掛礙的生命啊!

讓心學會專注和正念,不要讓心去遊蕩和滑入慣性的妄想中。專注於呼吸或佛號,正念提起,明了一切身心世界皆無常苦空,安住於清淨無染,明明了了,於時刻中保持正念的觀照。獨立於世間,放下雜染,不要讓心遊蕩,遠離無益的妄想,學會專注和正念。

修行之所以走火入魔者乃因不明白應以斷除不正見——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和種種貪、嗔、痴、慢、疑的習氣為根本,或妄求神通怪異,不知修心養性,不以正見、正念為本,如此則易掉入魔網矣!

我們見到了什麼呢?無常。我們聽到什麼呢?無常。嗅、嘗 、接觸、覺知皆是無常變化,如是面對一切內外境的不實不穩定,不論何時何地皆如此。還不放下、提起正念嗎?

好也此心,壞也此心;是也此心,非也此心;坐也此心,立也此心;疑也此心,信也此心;神也此心,鬼也此心;佛也此心,人也此心;勇也此心,弱也此心;正也此心,邪也此心;想東也此心,想西也此心;正念也此心,妄想也此心。說圓說扁說直說曲皆此心。反反覆覆,糊塗、明白皆此心作怪。抓住此源頭,死活不放它,看它怎麼行?心意識的轉變修行:「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這句話的意思是:六識、七識應該在剛開始修行的時刻,學會轉變、轉念,不以分別心、執著心為本,而以妙觀察、平等、無差別心為本來認知事物、一切法,如此慢慢修行,則最後在證果上能轉變前五識的凡夫認知和行為方式為成所作智的妙用,而且轉變八識的在纏如來藏心為證果上的絕對清淨涅槃的大圓滿智慧心。因地的修行從凡夫的認知上開始轉變,以般若智慧來打破慣性的謬執(七識總執八識的種子集合體為我,而不明性空緣起)和破除凡夫的不明真理的分別念。六識總以現起的法塵——即頭腦中的印象、概念、文字、聲音、味道、感受等等為真實,而不明無常、遷變,本來因緣生滅無自性。這些凡夫性的執著和分別源自於不明白聖諦、真理的緣故,當下也就缺少正見、正念的觀照了;或者當下雖然明白理論,卻缺乏毅力和決心來斷除、轉變不正見、不正念,而屈服於不正見、妄念的習氣,或者當下忘失了正見、正念。故此真修行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地以正見、正念為本,即是以無常、無我、苦、緣起性空的實相為根本來轉變六識、七識的認知。以妙觀察,深入地洞察、精微地了知一切現象(身心世界)皆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從而轉變六識的分別念,跳出二元對立的來回粘著迷惑,而以無所住的中道來面對一切,這樣當下即能清涼自在;以無我、苦、無常、緣起性空的正見來破除七識的我執、我慢、疑和戒禁取的錯謬,以性空平等的心來觀照面對一切,如此當下斷除不正見的謬執而以正見為本,當下無我,平等性空,自然安然自在!如此以破六識的分別念:

貪、嗔、痴、疑的習氣和以破七識的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疑、慢的種種錯誤思想觀念為修行的道路,自是直接通達佛果的真正修行大道了。故此經曰:「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實是言簡意賅的聖言量,如此修行焉有不成就之理,焉會走錯路、彎路?阿彌陀佛!此二句話真是摩尼寶珠啊!無量感恩!

說「看破」、「放下」,並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而是確實地在六識、七識上觀照到無常、緣起的本質而轉變了當下的心的認知和執著,這才叫思慧、修慧。如果嘴巴上說「看破、放下」,但根本當下就沒能觀照到自己的六識、七識的頑固謬誤、分別,那麼根本不可能轉境、轉念,這樣根本不叫修行,因為她(他)根本就沒有觀照力和正念的,當下依然是迷惑顛倒的凡夫心罷了,依然是痛苦、煩惱的雜染心、輪迴心。真修實證的功夫是在當下正見、正念的提起,深刻、微細地觀照到自心當下是如何以假相差別為真,分別、執著而生種種顛倒的,因而產生警惕,當下扭轉心的認知,讓心以覺醒的狀態而於看破、放下中自在、清涼、清淨、平靜了,當下以深刻、精微的洞察力觀照到苦樂的假相以及貪、嗔、痴的虛妄輪迴性,從而當下無執、平等地安住淨心正覺,也從而當下在凡夫的慣性謬誤中跳出了,如此才名修行——真正的修行。以如此的觀照力,戒定慧三學自然而然慢慢增長、圓滿。這是無妄的成佛之路,必須在當下的起心動念上觀照,這才是真的修行。

能夠修行的是此心(身體、語言離開心就是死的),迷惑開悟是此心,苦惱涅槃是此心,輪迴解脫也是此心,一具屍體是沒法產生苦樂或是自在的,好好思維吧!唯有心才產生一切事情,也是心能熄滅一切苦惱。拖著死屍(身體)者是誰?心是根本,諸佛從心解脫覺悟,眾生依心輪迴痛苦,原因在於明白真理與否,在於以真理生活與否。真理是什麼?一切身心世界皆是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的,好好地思維這些法義,觀照這些法義吧!大到事事物物,細到起心動念,不要與真理當面錯過,時刻觀照,這是導致人生無上幸福——清涼自在、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關鍵。法義雖然簡明,但它確實是啟開宇宙人生真理大門的鑰匙。

學佛如果只是談論口說,卻沒有真正在心地上修行,沒有在起心動念上觀照,那麼他永遠都無法體會到修行的真切和精微,他永遠沒有明白經典上記載的修行過程的高深,唯留下一大堆的猜疑、失望和望洋興嘆了。因為他沒有真修實證,永遠無法明白那是多麼的真實和明白,更不可能由此帶來對佛陀絕對的感恩和永無止盡的禮敬,他只是一個畫餅充飢的自欺者。

修行人若能具足正見(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提起正念(不忘失真心,專注觀照),則自心具足真理,離諸苦惱,法喜、禪悅、安樂、寂靜不可思議,則無須狂奔亂走,被境所轉,攀緣諸境,生諸顛倒煩惱了。如此時刻觀照,功夫德行圓滿,則三身四智圓成!

修行不論在家出家,重要的是具備正見正念,但出家的一念出離心的發起卻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亦須知一粒好的種子必須好好培養才能真正成材,切不要浪費這個殊勝的緣份呀!如果在家人無緣今生出家,那麼能夠保持出離凡情俗見的心,以真理的正見正念常觀照,具足好普度眾生的使命感,那也是能夠當生成就的。

為什麼要以正見修行,為什麼要確立正見,費時費力地破除不正見呢?因為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會導致邪思維、邪念、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定、邪慧,如此豈非時刻造惡業麼?又何從說修解脫、覺悟呢?而正見會導致正思維、正念、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正慧,從而引生正道的修行,而無謬誤迷惑的走向成佛。成就解脫自在、覺悟慈悲了。弘揚正見、破除不正見實在是苦心孤詣的大慈悲也,你明白嗎?你已確立正見了嗎?還是依然在凡夫情見、外道不正見中呢?小心啊!那是輪迴的路。

依正見正念之道而修行的話,則能無妄地開悟、證道。開悟者,透開迷惘,悟入實相——真實無妄、本來存在的真理。證道者破除迷惑,打開本來面目,證悟宇宙人生真理,徹底了生脫死、斷除輪迴之因,證真如法性,再無退轉,大安樂、大自由、無迷惑顛倒、大解脫、大涅槃。但必須指出的是:真正修行時,也不要急躁地妄想開悟、證道,如此只是讓心執著,也是貪慾,要學會放下,目標明確沒錯,但不能急功近利,只要好好修行,依正見正念修行,因緣具足,自然水到渠成。若揠苗助長,只能造成笑話。

能觀所觀兩空寂,無我無常本涅槃。真正能頓悟者很少,確實需要慢慢以正見正念時常觀照,直至因緣成熟,證悟了生死。故此修行者要杜絕說大話妄想自欺及無益戲論的習慣,以真修實證,切實行持為根本,方能無妄而成就佛道!

五蘊:色(物質的身體)、受(感受)、覺想(因感覺而生)、行(心意的形成)、意識(了別的前五識,分別的六識,執著的七識,種子的集合體——即能藏種子、種子所藏的八識)皆是生起和消逝的顯現,透破內五蘊(人)和外世界的緣起生滅,則明空性無我( 我空、法空)的真正諦理。以正見正念的精進修持,則最終證悟如此無妄的真實,才能從根本上斷業力的慣性,斬斷愚痴的生死繩索證入不生不滅的清淨法界性。理論明了這些正見只是基礎,缺乏正念的觀照,精進的修持,那是不可能真正與真理相應的。因為憑藉記憶來的印象並不是切實的實踐證驗,它是無法戰勝無始劫來的習性、業力的。唯有持之以恆的正見、正念的精進觀照,才能做一份耕耘得一份收穫的。真正的修持將可明白心路歷程上的斷妄證真原來是由粗到細,漸精漸微的,因為觀照的功夫越純熟越能透澈入細入微,這完全憑藉努力而來的,它決不是說幾句話就可辦到的事,那只不過是畫餅充飢,自欺欺人罷了!真正修行的人就會越來越明了經上所記載的諸菩薩修證過程,各階位的細節原來是如此切實親切,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絕不是空說家的臆測、臆斷所可能了知的,那是很浮泛的,真正修證所產生的認識是空說者無法比擬的。他們似乎同時說著同一個名詞,但體會是天壤之別。唯有真修實證,具備正見正念,精進修行者能了生脫死,空談、盲修瞎煉者是不能出生死苦海的……

佛陀的教導是違逆我們的習氣的,是違逆我們固有的思想觀念的。所以當一個人沒有決心和毅力去接受這種教導的時候,他會討厭這種教導,甚至於歪曲這種教導,他認為這種教導似乎無法讓他再照常生活似的,乃至他會找很多藉口來逃避這種教導,或者巧言令色的掩蓋自己的心。但恰恰相反的是,佛陀的教導能給我們帶來無上的幸福和究竟、清淨涅槃的安樂。

不能以凡情俗見來看待佛法,那樣只能是扭曲了佛法和污染了佛法。

很多人修行不得力的原因在於沒有從根本——(心地)上下手,表面上好象做了很多事、很精進,但根本就缺乏正見正念的觀照力,所以煩惱痛苦依然沒有改變,習氣毛病、邪思邪見依然照常,困擾自己也影響他人,這是很可憐、很可惜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真正修行,所以怎能得到修行的受益呢?

修行人不應該象凡情俗見者一般急功近利地想得到什麼,而應該腳踏實地地具足淨戒,提起正見正念努力觀照,學會看破放下,如此則水到渠成。穩妥隨順自然,不急躁、貪、嗔,自不易出偏差。究竟成就,在於修行者的功德圓滿,決不是妄想、空談所能達到的。應該理智地、如理如法地明白這一點。想得什麼本身就是大妄想,真心無失,只要不污染就不錯了。一切圓滿具足,佛性天然,重要的是舍妄歸真、斷無明、證解脫,斬斷凡情俗見,則與佛無別。若污染重重則唯生死輪迴、苦惱無量,不得解脫。眾生背覺合塵,所以生死苦惱;諸佛背塵合覺,所以不生不滅,涅槃清淨。修行即是提起淨戒、正見、正念,圓足戒定慧、破無明貪嗔之塵染,證本來大涅槃的本覺真實。切莫心外求法,愈來愈遠,欲升反墮!

學佛以具備正見正念、清淨戒律為前提,斷貪、嗔、痴、慢、疑、我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種種煩惱為根本,以證涅槃解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目的,是非常安全的,因為如此才是正法。

走火入魔的原因乃是個人以不正見追求神通怪異,不正念而以外道法摻合,沒有清淨戒律,以欲望(財、色、名、食、睡)的滿足為目的,不為斷煩惱習氣為根本,以執著分別為強烈用心,不觀照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真理,執事相差別、境象為貪嗔,故此逐境迷心,妄認假相,不識真如本心,焉有不出偏差之理?這樣的話,表面說是學佛,其實完全違背佛陀的教義、教法,不是佛子。只能自誤誤人罷了,實是愚痴!這樣的人乃是內心沒有真正皈依覺(佛)、正(法)、淨(僧)的,更破皈依戒,非佛弟子。真正佛弟子必須具備戒律,正見正念,依真理而修行觀照,以斷苦惱證真如本性為目的,如此的話,就會最終成就聖弟子的果位。假如說學佛會走火入魔,那是無稽之談,除非那人本身就有潛在的瘋病,或者依從不淨戒、不正見、不正念的外道法,以神奇怪異、欲望滿足為目的,這樣的話是與佛法無關的。切記學佛旨在破除錯謬的不符合真理的行為、心理、語言,焉有其它?善思念之!

修道者首先應該執持戒律,因為戒律能夠讓你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是引起煩惱的事,該做的能引來清淨安寧的心地。你不一定剛開始所有的條文都背得一字無差,但你可以做到謹慎自己的口德、行為和心靈,善待一切,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如此之後你可以提起無常、苦、無我的觀照,專注於呼吸或佛號,乃至於當下保持覺醒,讓心的本然寂靜、般若現前。如此戒、定、慧自然而然的具足增長。修行是一個過程,無須太過急迫,但也不要太過放逸,保持平常心,自然而然地觀照就可以了。注意身心內外的假相,時常警醒自己,不要迷惑於假相。

當我們戒行不能持守清淨的時候,表面上好象依然說著多好聽的語言、做著多好看的行為,卻都是不清淨自在的,當下只是雜染,它只能是煩惱和痛苦的,請好好體會。戒行確實是產生安樂自在的基礎。安定的心和智慧、無憂惱的心確實只有從戒的清淨上產生出來,請仔細省思體會持戒的殊勝之處,不要自欺。無有戒行的根基,不可能產生清淨的定慧;戒行的圓滿來自德行的完成。心靈持戒的動機是願斷惡修善,淨化身心,不止是表面的。請省思吧!你將會明白受持戒行乃是一種解脫,而不是束縛,它將為讓你從世俗的雜染中解脫出來做好基礎。正定的穩固來自於清淨的戒、正見正念的持續觀照。般若智慧來自於清淨無染的心,來自於正見的確立和正定的成就。戒是清淨的身心,定是穩固無顛倒的身心,慧是明晰真理無迷惑的身心。此三者為一,即真心無妄。無妄的真心既是清淨的,也是安住的,也是智慧的,沒有煩惱痛苦。

戒律是保證自解脫證菩提的無上妙寶,破壞戒律無異於自毀長城,讓魔王波旬乘勢攻擊,受其控制。警惕的持好戒律,不斷的重建對於戒律的信心,堅定的奉守清淨,乃是明智的作法(抉擇)。

以戒為師,通達法理,真修實證,缺一不可,具足圓滿,決定成就。

何以故?無戒則修行無根基,不通法理則盲修瞎煉,不真修實證則空談妄想。如此則是生死路上凡夫,難敵業力牽引,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

三無漏學,乃了生脫死之必須具足也。

在善知識指導下,持淨戒,以破見思惑(貪嗔痴慢疑及我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及種種隨煩惱為本,以正見正念來修持,不貪五欲六塵,不求神通怪異,精進修持,不易入魔。

帶著慈悲善念,不是為了攀緣,沒有任何私心雜念與一切眾生結法緣,即使他們不能馬上學佛,但卻已經種下了一顆殊勝不可思議的種子,實在功德無量。但這中間必須清楚地觀照是否於起心動念中帶著貪嗔痴慢疑不正見的污染,不要忘了正見、正念、淨戒的修行,否則又是顛倒; 無所住行一切善法,乃真明白。

盡人事以順因緣,努力地修行,什麼時候成就那是因緣的事情。拔苗助長是極端;不努力修行也是極端。急功近利、放逸懈怠皆是愚痴,於事無補,這皆是不明中道、心外求法的慣性使然罷了!學佛首先須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然後認真誠懇努力精進修行,不急不躁、不懈怠、不狂妄自以為是,方是正確態度。

聞思明白佛法並不是修行的結束,而是修行的開始。誤認為聞思明白就是結束,那只不過是我慢貢高的業障作祟罷了,於了生脫死毫不相干。真正明白時,一切方便法門皆是殊勝助緣;不明白時,一切法門皆是方便法門。若真明白時,法法皆是妙法,隨宜一門精進,心地清淨,斷見思惑,乃是相上、性上都如實統一,乃為圓融無礙的真正修法。修行破見思惑有一個粗、細、精、深的漸進過程,不是一步到位的,這決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證道需要真正穩固地從聞思修中切實精進而來。舍淨戒、正見、正念無從成就,那只有心外求法而已,於斷無明貪愛生死業因毫無究竟益處。大而無形乃名真大,小而無內乃名真小,大小無別,本來平等。

佛性眾生具足,本自涅槃不可思議,但卻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故輪迴生死,不得解脫。故此佛性乃真無上秘密,《楞嚴》曰:如來密因者是。眾生因妄想、執著,造貪嗔痴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諸煩惱,障蔽自性(佛性),成六道迷昧眾生,苦惱無量,諸多濁惡,真大可憐!若能於起心動念間斷除貪嗔痴慢疑不正見,依淨戒正見正念,勇猛修持,破無明,修自身心,證佛性,方能最終相應,究竟成佛!如此則念佛、持咒、參禪乃至一切法門,隨宜精進皆可成就!

修習禪定的目的是為了開發般若智慧,唯有讓心強有力的集中一點才能堅固地建立禪定,由定所提起的正見的觀察、精細的觀照才是般若妙觀察智。但要達到符合真理的正定首先必須持守清淨的佛制的相應戒律,如此放下世間雜染不淨的執著,才不會引起邪定、外道定。佛制的戒律持守清淨,正見、正念、正命、正業……等等無差,才能真正的稱之為修行。如此解脫才有可能,否則決不可能。

戒律的目的是讓我們戒除惡行,令身心清淨。故此,正見正念分明,自心清淨,行一切善、斷一切惡是不成問題的,不會困難的;之所以困難,主要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痴習氣罷了。戒律正是建立在斷貪嗔痴——輪迴生死、不得自在解脫的業因上,故此違背我們的習氣,如此就似乎困難了,事實上,一位覺悟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寂靜的真正修行人持守戒律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不要忘了:清淨的行為形式,即所謂德行正是我們人人具足的佛性的流露,自性(佛性)本清淨,只因不明真理,故此造諸惡業,遮蔽佛性,令自心習氣毛病謬執思想嚴重,形成習慣了,反認為是理所當然,當說到戒律時,反而忘卻它的本來真性了,似乎變得非常遙遠了,真是顛倒啊!趕快覺悟吧!錯謬不符真理的身心語言只能招致煩惱痛苦、生死輪迴,毫無好處。執持淨戒乃是成就大解脫自在的必須根基,沒什麼好商量的!

依淨戒、正見、正念真正修行的時候,經書上的諸佛菩薩、羅漢的境界並不是那麼遙遠的。確實如此,從心的根本上下手觀照,依止善知識的引導,次第從聞思修證的過程中走過來並不是渺茫的。佛法重在修證,不只是言論、理論,真正地修證,如理如法地毫無偏差地修行,一切法義是完全能夠在自心的基礎上證明的。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索從當下的自身心開始,佛法是切實的、當下的。佛陀所說的法義是完全可以在當下的自身心上體會證明的,決不是遙不可及的,佛法從來沒有離開當下的。煩惱痛苦、涅槃解脫的天差地別就是當下無明與明的造成。不明白真理(無明),則萬劫生死輪迴,明白真理即當下離開輪迴的業力,以正念的心與真理相應,看破放下一分即得一分解脫,看不破、放不下則萬劫生死輪迴真實不虛、苦海難出!

勸諸弟子立志真正修行:以戒為師,以正見正念為根本,以斷煩惱、解脫生死為目的。講究真實修行,實證佛法,離諸戲論空談,重真修實證、了生脫死的實踐。真為修行,痛念生死,悲憫自他輪迴苦惱,以深般若、明諸無常苦空、緣起無我之實相,無住、無著,悟佛心宗,入佛知見,究竟圓滿。決不求虛妄無益之幻相,誓斷貪嗔痴慢疑不正見諸煩惱,真正修行,為濁世明燈,是為志!

一切現象本來是如此因緣生滅的。思想的負擔和苦惱來自於不明白因緣生滅、本質空性、無常無我的涅槃,由六根六塵相對產生的印象被執以為實,如此儲存於心中。這些現行的法塵乃至由此對境、當下卻又未觀照到緣起性空的本質的話,那麼攀緣苦惱困擾又重重,人卻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的貪嗔痴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的一切煩惱中,無法解脫。而這些儲存於心的印象概念本似乎是為人所用,最終卻又為此而喪失了生命的自由、人生的究竟安樂。他(她)陷入於這些緣起的假相,左右衝突乃至痳木不仁的生死狀態中,完全沒法體會本自清淨不可思議的佛性,本自圓滿不可思議的安樂涅槃。切實應該善思念之!那應該如何證悟這本來清淨的佛性呢?那就是切實的努力的提起正見正念的觀照,在淨戒具足的當下,放下錯謬執著分別好好修行。修行人應該好好看《大念處經》上佛陀的開示。

天然本性與佛無別,素樸寬容無與倫比,清淨莊嚴不可思議。若能當下破卻貪嗔痴,則頓現真如佛性。涅槃寂靜,貪嗔痴性本自空寂,了無自性,無所住著,一塵不染,本自清淨圓滿正覺,與佛無別。業力深,謬執分別習氣重者則須提起正念照破虛妄,漸除習氣貪嗔痴,直至淨盡,三學圓滿,乃證涅槃,證大覺悟!眾生謬執,五蘊浮雲障蔽自性,不覺不知執著分別,以攀緣心以為自性,不悟妙明真心,顛倒迷惑生死苦惱,實大可憐憫!口說正覺不行正法,乃顛倒迷惑,終是生死路上凡夫,甚大危險,苦惱熾燃,無法熄滅。著相空談,煮沙終難成飯。三業清淨,無違正道,恆持淨戒,具足正見正念觀照不已,精進不退,直至圓滿,乃真修行人,必出苦海。

調整姿態,開放身心,大度寬容,謙虛謹慎,正念不失,明見無我,放下偏執,不守固陋,瞭然緣起,觀照性空,瞭然性空,觀照緣起,無執無住,自在做事,隨緣生活,如此者乃真修行人!德行自至,智慧自高,定力自深,慈悲喜舍無盡,實大可隨喜讚嘆!

若能以正覺真理,實踐真理的正道,證無妄正解脫為自作皈依的目的,出離迷執顛倒的凡情俗見,則可擁有大自由、無障礙、大安樂的獨立人格和生命。如此者乃真偉岸大丈夫!不論男女老幼,若能依淨戒、正見正念而精進不息,破除執著凡情俗見、分別假相迷惑的愚痴,則皆能成就此無差別至真至貴的偉大人格。

正道者,符合於實踐證悟真理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法義的解脫覺悟之路也。一切貪嗔痴慢疑,種種不正見的執著分別,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的迷妄欲染,神奇怪異、著相空談妄想者,皆與正道相違背,唯有輪迴苦惱。縱使說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終是心外求法而已,其欺騙性、障蔽性完全是無明使然,毫無正見正念可說。故此不可能渡脫苦海,得出輪迴,證大解脫。修行人切須明白瞭然,莫要迷惑顛倒,誤人誤己。

時間、空間皆是緣起假相,若證悟空性本質,則本自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生無滅,夢幻泡影,不垢不淨,本大涅槃,無分別平等性空。然無相清淨,卻萬法紛然緣起,緣起差別卻本來如是清淨不可思議,俗眼觀之時空宛然;佛法的智慧觀之,無相清淨,佛陀則事事無礙,本自圓滿,更說什麼?吽!好好觀照吧!腳踏實地的持戒修行吧!

學佛必須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然後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行才行,堅決杜絕自以為是和盲修瞎煉,更絕不能以欲望和神奇怪異的目的來修行、摻雜。修行旨在了生脫死,欲望和神怪的追求正是輪迴生死、煩惱痛苦的,因為它們的特性就是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執以為實、貪愛渴求只是無明(不明真理)的謬執。違背真理,唯有苦惱、出錯。故此一定要依止善知識,杜絕自以為是的凡情俗見和不具備正見正念的盲修瞎煉,此皆是煮沙成飯,無有是處之舉,出偏卻甚易的。若身邊有善知識,卻違背良師,不聽從善知識之教誡引導,自以為是、盲修瞎煉,乃至以欲望(財色名食睡)、神怪為追求,遠離真理,造諸愚痴,自誤誤人,那實在是無可救藥,非佛弟子。如此者六道難出、三界有份,切須謙虛謹慎矣!

持守淨戒為做好真正修行、決心修行、了生脫死的準備。淨戒乃是修行的基礎,為什麼呢?因相應於在家出家者的戒律正是覺悟到因果業力的如實不可思議才下決心斷惡修善,不再造作邪惡不符合真理解脫的言行。唯有真正地認識到因果業力的可怕,明白切實地立志成為有道德人格的人,深刻體會到行為必有後果的人,他(她)才會努力地去持好淨戒,謹慎地護戒如護眼目。這不只是一種道德的問題,它同時意味著持戒者的覺醒和決心乃至於毅力的成就,即使其間會遇到諸多困難和逆緣,但他(她)都會努力地去重建他(她)的信心,堅持去成就他(她)的戒律,因為他(她)的目的是解脫,嚮往的是偉大的人格——諸佛聖賢的崇高。故此,對於堅決下定決心地去受持淨戒,不論遇到多少困難總不灰心的人來說,才是真正做好了生脫死、斷輪迴業力的準備,所謂「戒為無上菩提本」是也!一個還沒有下定決心努力持戒,依然徘徊的人是還沒有做好準備的人。經曰: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何以故?因為戒為根基,在此準備良好的當下具足正見正念的觀照,遠離邪命、邪業(不符合真理的錯謬傷害眾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努力地精進不退地觀照修行,必然定力增長,心清智明。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它必須是無妄地在善知識的指導下發出離心、菩提心,以正見為導向來真切地修行才能最後戒定慧三學圓滿,修行成功,出離生死苦海,乃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此,真正的修行執持淨戒乃至具足正見正念等八正道是必要的,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當然對於只是結結善緣,修修福報的人來說,他(她)是沒這一份決心的,雖然應該隨喜讚嘆,但那確實是不究竟的。輪迴路險,無常迅速,還是應該發大心修行為好。

任何法門都是一種善巧的方便,你可以選擇適合你的法門努力地修習,不論是念佛、持咒、參禪、禮拜……它們都是佛陀的開示。但重要的是必須明白真理,明白修行的根本是心地,不論何種法門都應該具備持戒、正見、正念的觀照,此是不共同法門之間的共同之處。若離開持戒、正見、正念而說修行,那是非常荒唐的。那是一種顛倒夢想罷了!是非常可笑的,是非常無知的,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那樣只有輪迴。不要忘記佛法的根本是戒、定、慧三學,清淨的戒為基礎,正見正念具足,才可能成就定慧的圓滿,三學本乎一心,不於心地上修持,那是南轅北轍罷了。明白真理,斷惑證真,才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修行者可善思念之。

諸家的解說能否完全地體現佛陀的教義?在完全不懂佛法的情況下,一定要藉助於善知識的教導,但唯有建立在淨戒、正見、正念的基礎上的真修實證,才能更圓滿地悟解佛陀的教說。首先要以不存偏見的平等心來虛心學習,然後才有可能融會貫通。不要只是盲目地人云亦云,一定要認真負責自已的言論,不要誤導眾生。謹慎地修行吧!

無我的真相是什麼呢?只有實證無我才能真正徹底地明白。不要臆測,無我並不是沒有,而是徹底的本來如是的真實生命。跳出了語言思議的局限,非凡情俗見所能猜測。這個實證的過程即是淨戒、正見、正念具足地觀照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看破放下的過程。

八識種子被七識頑固地、死命地執著時,它是那樣的牢不可破,沒有切實的以淨戒、正見、正念來真修實證,確實是難以解脫的,難以轉識成智的,老老實實地修行吧!看書、聽聞佛法而沒有進一步的思、修,切實的實證真理的話,那麼是沒法真正了生死的。為什麼呢?因為從記憶分別中得來的東西,並不是心的本身。它沒有切實地解除無始以來無明、貪愛、執著分別的慣性,它的力量是非常粗淺的。沒有具足戒定慧的切實功夫,沒有真修實證的話,那只是法塵影事而已,它是沒有涉及本質的轉識成智的力量的。當然,如果沒有聽從善知識的教導,從聞正法開始,樹立穩固無謬的正見,那就更不可能具足正念乃至淨戒,如此說努力修行的話,那只是邪精進而已,走火入魔有份。故此,一定必須聽從善知識的教誡引導,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八正道,才可以說能真正從聞思修證的切實過程中實現大成就。

若然打坐、持咒、念佛沒有具足淨戒、正見正念而所謂努力修行,那只是邪精進而已,不但勞而無功,而且容易著相出偏、走火入魔,更不要說道德人格會提高了,那只能增長貪嗔痴罷了,輪迴有份,因為這是心外求法,不是佛教的修行,只是外道法而已。真正的修行,絕對必須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才能叫學佛修行。這樣精進,任何法門皆能成就。切記!切記!

現代人往往自以為聰明地認為明白幾點道理就了不起了;或者愚痴缺乏自信心,害怕接受、探討乃至深入真理,因而缺乏正知正見的盲修瞎煉。此二者皆是極端之舉,皆不能了生脫死。前者空談妄想、腳跟不穩;後者愚痴邪精進。如此皆是沒有從聞思修證的程式中穩妥、誠實、謹慎地面對生死大事,而是急躁、功利主義、我慢貢高或者顛倒錯用心不明究竟,皆是無明貪嗔不正見等造成。故此申明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八正道,依止善知識努力真修實證的佛教真精神乃是勢在必行的契理契機的說法,唯有真修實證的高僧大德出世,古樸的佛教真精神得到大力地弘揚,才能最終究竟地利益盡未來際的一切眾生,仁者思之!

持好戒律,切斷粗重的行為和語言的貪嗔痴,提起正念,破除心意識的貪嗔痴。粗重的貪嗔痴易覺察,心意識的貪嗔痴精細不易覺察,必須具備強有力的正念,精進不息的努力才能真正地轉識成智,這絕不是表面上的功夫所能做到。必須完全清楚地明了身心世界的真相皆是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不住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於當下起心動念間無自我欺騙的觀照清楚才是真正的功夫,戒、定、慧圓滿即三身圓滿。

殺、盜、邪淫、妄語做盡將下無間地獄受苦;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的戒律,將不用下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若破戒又去殺盜淫妄則又是重造惡業,下三惡道矣!下地獄乃因造盡惡業的原因,戒律則是保護我們不受苦的法寶,故此,受戒又破戒等於破壞自己的善根種子,破壞保護自己不受苦的法寶,那是非常愚痴的。破戒下地獄,並不是因為戒律的關係,而是自己又造惡業顛倒的關係。破戒即破壞自己得救離苦的機緣,其愚痴之處實是可憐!不受戒而造盡殺、盜、淫、妄將下無間地獄,破戒下地獄在於破壞自己本來生起的善根種子,其愚痴之處在於本來得救的機會卻自己毀滅了,故此痛苦更深。須明白正法律、戒德是清淨的,破戒更苦,此乃在於破自己善根種子的問題上,並不是受戒的名義問題上,當然這也是二而不二的問題。破自己善根種子、得救的機緣的愚蠢實是難以言說!善思念之……戒律是一種保護自己不再受苦的法寶,讓自己走向解脫的根基,不是束縛。覺得束縛只不過是習氣毛病、慣性的業力的感覺。習慣的業力引來惡因,人卻不知不覺,忽然讓你解脫卻似乎不自然了,習慣於不知不覺間輪迴墮落,惡性地認為似乎該如此了,這是是非顛倒的最大愚痴。

對於沒有確切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妙觀察智慧的人來說,出現境相和徵兆往往具有迷惑和障蔽性,會讓腳跟未穩的人失去方位。他(她)不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真理,不明白緣起現相的這一切皆無常苦空的特點,於此執以為實,心隨境轉就容易出偏乃至走火入魔。氣功和一些外道就是在這裡迷失、輪迴去的。它們的「出功能」的誤導性非常強烈,真發心修行的一定要清楚,頭腦清醒。為佛弟子發心修行,一定要在善知識的指導教誡下,以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為堅固基礎,次第修習,具足謙虛、謹慎、誠實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和不正見,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貢高我慢、盲修瞎煉,一定要虔誠學習正法,觀照真理,直到腳跟站穩,具足智慧於經法分毫無差為止,方可獨立修行。

世間的四禪八定的修行,雖然佛教並不排斥,但是它們並不能導致證悟實相的涅槃。它們並不是建立在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觀照上,只是一種心造心生的、精神的因緣成就而已,還沒有切切實實地照見五蘊皆空,沒有轉識成智,只是一種定力,所以沒有究竟解脫,依然在三界中。真正成就涅槃的修行乃是徹底的洞見一切現象本質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以正見正念,明晰、清醒、專注妙觀察的智慧(與真理相應)來修行,最終實證悟徹真理,達於無生滅、垢淨平等的絕對涅槃大覺中。於此何時何刻何處何地皆不離自性三昧,圓滿無礙地達到日常生活皆不離妙明真心,妙用無窮。當然,若能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的話,四禪也可以是聖弟子修習的方便工具——注意:只是暫時的方便工具而已,而且必須在善知識的指導下方可,莫要迷失不知究竟,必須最終導入真理性的覺醒、觀照,方可能證悟實相的。故此,作為善知識指導人是很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內涵的。

真正對於佛教穩固不可動搖的信仰和信心,來自於切實持戒成就美德和真修實證的修行人。因為他們確實親身體會、體證了佛法不可思議的利益。如此對於佛法的崇高無上的敬仰和信心不可退轉。他們是那些空談者和憑著一時熱情衝動乃至膚淺迷信的祈求者所不能比擬的!

(註:智者不可不知:前者是能託付佛教大業的,後者承擔佛教大業則是危險的,一有風吹草動將可能犧牲真理矣!)無始的業力、習氣是非常頑固的,眾生都在不知不覺間受其牽引和誤導,唯有通過持戒、正見、正念的觀照,以達到徹底深入骨髓的證悟才可能根除業力習氣的禍害。它是輪迴生死之因,沒有真修實證的功夫,僅憑一般自以為是的聰慧和字義上的表面了解,縱使說得頭頭是道也絕不可能根絕無始以來的無明、貪愛、自負(我慢)、主觀臆斷、頑固的執著分別的。經曰:「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莫非是罪莫非是業。」若不真正證道,於起心動念上觀照,怎能真正了生脫死呢?即使頓悟本心,也須歷境煉心,再莫染污,經曰「理雖頓悟,事須漸修」,不可不老實修行,謙虛謹慎。空話套話毫無著力之處,諸善上人,豈可不省思乎?

若能具足淨戒、正見、正念,則念佛、參禪、修密……皆莫不成就!若失卻淨戒、正見、正念,則一切法門皆無著力之處!

明白因果,持好戒律,於起心動念處好好觀照,放下一切習氣的慣性和主觀的偏見,以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來面對一切,無所住生其心。

明白因果,不昧因果,於如是因、如是果清楚分明,正念無差,那麼起心動念,行為、舉止、言語皆警惕於心,行一切善斷一切惡乃勢在必然,無可商量!持好戒律,整束身心,遠離散亂、雜染,令自身心安於清淨的當下,於諸善法、解脫乃至菩提心相應成就,於起心動念處觀照清楚,無所住著,則與本心淨覺相應。佛性天然,本無煩惱。妄起無明,造諸業力,故生死苦惱,悲歡離合。若能明此根本,觀照分明,無住無著,善法圓滿,則三身四智現在、將來終必果證;若好高騖遠,不切實修行觀照,隨諸業力,貪嗔好惡不斷,則縱能說會道,也是煮沙成飯,無有是處!

有些人聽到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就害怕,不敢接受、面對,其實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真理就是如此存在的,不論你承認與否、發現與否,它就是如實的呈現的。無明貪愛習慣了,就總是逃避真理,而結果唯有煩惱痛苦,難以究竟清淨無憂。其實他們不明白,面對真理,隨順真理,證悟真理,卻反而大自在、大解脫、大涅槃、大智慧、大覺悟如佛陀一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他在善知識的引導下,真誠謙虛地修習正法,具備正信、正見、清淨戒行,持之以恆,慢慢自會成就的。人們都知道佛陀偉大,也或拜佛,若讓他真正學成佛之道,卻嚇了一跳,真是可笑!是不是葉公好龍呢?但願見聞此開示者不要如此愚痴,真修實證斷苦惱、證涅槃吧!

面對真理應該謙虛、謹慎、誠實地觀察、思維、體會、證悟,即使不能馬上接受,也應該實事求是,深入精微地持續驗證,這樣才能受益。

假如只是一味地逃避、拒絕、否定、排斥、武斷、臆測、自負自大不肯面對真理的事實,缺乏勇氣毅力地觀照、探究,那只是愚痴罷了。生命也只能活在粗俗、苦惱間了。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若放下妄想、執著,自然智、無師智、一切種智自然現前,確實如此。如果一個人總是說願意成佛,但卻不真真正正修行,或者錯誤修行,不明白真理,不依真理而生活,不放下錯謬的妄想執著,那麼即使到死也解脫不了,更遑論成佛了。正如一個願收成大米的人一樣,整天願意田裡長糧食,但卻不好好地種地,那到死,田也長不出糧食,收不了大米的,這是必然的規律。光願意不行動,不真切修行,只是說來說去,妄想、空想一通,有什麼用?只能是笑話罷了,煩惱愚痴罷了!

很多人都不喜煩惱,但卻經常有煩惱,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最大的煩惱是什麼?更不知如何去熄滅煩惱。古德曰:離經一字,形同魔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意思是:假如離開經典所揭示的真理而錯說、歪曲一點點,也是魔羅的說話,不是佛的真理,不能依止。又假如不知道經典記載佛說的真理,但卻依文解義,在文字上執著分別,不真正體會證悟佛陀所揭示的真理,那就如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冤家對頭,因為那樣根本就不是解脫的,不是覺悟斷無明,無法真正了生脫死斷輪迴的。而諸佛說法記於經典,目的是度眾生出生死輪迴、解脫覺悟的,若光依文解義那豈不是三世諸佛的冤家嗎?是不能體會佛陀的大慈大悲的。故此佛說四十九年卻未說一字,因真理當下親證並非語言文字所能代替,但未說一字卻三藏十二部具足,因為親證實相,大悲度世卻不得不說,以令眾生悟入真理,實證真理。若只見文字不明不證真理實是辜負佛陀矣!若不見文字的妙用,胡說、瞎說實是誤人子弟,豈可不慎?

真正的四大皆空,如果只是明白身體是地、水、火、風的因緣生滅,那只是文字的了解明白,只不過是聞慧而已,它只是真正修行觀照的開始,必須時刻透過思維的觀照和覺察,而不落入固有的「我見」才是正思維——思慧的深刻化。但思維還不究竟,必須透過進一步的修持,於明白此理、思維此理不迷的情況下提起正念,放下執著,連續不斷地觀照。其念住的過程有一定的次第的,必須有善知識的指導,方可順利成就修持的智慧,由修持的圓滿達到證悟,徹底地證知。毫無疑問地與「一切法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理相應,從而達到我見、我執的徹底解除而證悟無我的解脫,才算圓滿成就。所以「四大皆空」決不是語言上所理解那般粗淺的。所有的真理法義都不能不從聞、思、修、證的過程中最終徹悟的,不要戲論、妄想,那樣毫無實際結果,請善思念之!

苦惱無實,執假成真枉受輪迴;看破放下,圓滿解脫,自在無礙,妙用無窮。證悟則須具戒定慧成就。

眾生迷卻真如本性,不明妙明真心,以真心緣起之「用」為本心,以「用」為本,執末迷本,末上起末,迷上復迷,無明上復起貪嗔。久而久之,認攀緣心以為自性,不明妙明真心,蒙蔽本性,全然不覺生死煩惱,沉淪苦海無窮無盡!諸佛祖師明了「用」性本空寂、本淨,真心如如,明白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萬千法相差別不離真如妙覺,故從修起用,妙用無窮,真心如如。用不離體(真心),體(真心)不礙用(萬千妙用),體用不二,圓融無礙,舍妄歸真,舍迷歸悟,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故隨緣自在坦然解脫,無所住行一切善、斷一切惡,隨處清淨,再無迷惑苦惱,安住自性「首楞嚴三昧王」 ,如此則舉手投足、揚眉瞬目、穿衣、吃飯無非解脫,當下涅槃,當下佛國,住無所住,百千三昧具足。生而無生,死而無死,來而無來,去而無去,卻莫作妄想、推測、戲論,否則又是開眼作夢!請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吧!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放下分別執著,斷卻貪嗔痴,自與諸佛祖師相應!若非如此,則是妄想作夢了。醒來吧!

修行者應祛除五種障蔽自性、遮蓋自性清淨的障礙,即五蓋:貪愛(感官的欲望)、嗔恚(惡意的心法)、睡眠(怠惰昏沉,不只是指睡覺)、掉舉(沮喪和亢奮的情緒波動,即低落和昂揚的心情,患得患失的心)、疑(猶疑不定,猶豫不決,於真理探究和斷惑證真的心不穩固,總是搖擺)。如此五蓋乃是解脫、涅槃、覺悟、智慧的障礙,它們讓你缺乏信心、毅力、勇氣、承擔、抱負,讓你意志薄弱,蒙蔽心靈的光明,遮礙清淨,阻礙覺悟,乃凡夫的心意識狀態。破除五蓋,才能啟開通向聖賢的智慧和胸懷。以何為破除五蓋的有力武器呢?那就是無常、苦、無我、緣起無自性的時刻觀照。以真理為依皈,發大願力以正信、正見、正念為本,精進不息,如此持之以恆,不達果證決不鬆懈,即可慢慢祛除五蓋了。以祛除五蓋的定力、慧力繼續觀照五蘊(色受想行識)緣起之真相,明無我空性的甚深般若,如此正思維不斷,自可度一切苦厄,證悟大涅槃,圓滿勝善根了!諸佛弟子,努力吧!

修行人若能轉分別心為妙觀察智(觀照真理的心),轉執著心為平等無差別心(性空無住之心),則修行能事半功倍矣!

在纏如來藏與出纏如來藏: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佛心、真心本無二般。眾生具足佛性,但迷而不覺;諸佛如來則覺而不迷。迷者苦惱,覺者解脫。

眾生本具如來藏—— 佛性, 但此佛性是「 在纏如來藏」。即為無明煩惱所纏縛,而現八識眾生。

諸佛如來之如來藏——佛性,卻是「出纏如來藏」,即透破無明煩惱的纏縛而現本具的大圓滿、大涅槃、大清淨、大解脫、大覺悟的真如本心。

如何讓在纏如來藏成為出纏如來藏的不可思議成就呢?答案是正見正念、精進不息,時刻觀照無常、苦、無我、緣起無自性的真理,辛勤勞作,自有收穫。

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是說如來藏法性本空,不空如來藏是說萬千差別法相皆莫非如來藏之顯現。「空」者指「性」,「不空」指「相」。本性空寂涅槃,相用則無量無邊,故說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性空即空如來藏,緣起即不空如來藏。此二是一,乃一體兩面,空者了無自性故,不空者妙用無窮故。所謂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圓融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明之者須依正見正念真修實證,自能透徹悟入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修無所住心,住無所住而修一切善法。努力觀照吧!文字理論乃是方便。對於修行的人來說,剛開始提起正念和運用般若觀照的時候,是非常虛弱的,就如剛剛出生的嬰兒一般,需要慢慢地培養和耐心的照顧,決不能懈怠和粗心大意,就像嬰兒一般,剛開始出生未成人時是不能隨便放手讓他亂走的,因為那樣非常危險。當正念(般若)走向深刻和穩固的時候,方可(歷練)度眾生了,但不能自滿、驕慢,不到究竟成就,正念的觀照是不能半途而廢的。嬰兒的成長需要培養、訓練、長大到做事業的過程,正念(般若)也一樣需要培養、訓練、堅固、成就自他圓覺的過程。時刻不能丟失正念(般若)的觀照,否則就隨波逐流、輪迴生死、苦惱無量、不得解脫矣!大家不妨體會——真切地體會一下,當你觀照呼吸或其他靜修時,開始觀照力總是脆弱的,就如嬰兒剛出生般,誰都有這個過程的。無始的法塵、妄念總是慣性地執著紛擾,假如能警惕、專注,無執其生滅,方與真理有一點相應呢。修行是一個過程……努力吧!

修行人若放不下凡情俗見之謬執,打不破愛惡情慾之假相,則終是煮沙欲成飯,無有是處;南轅北轍之矛盾,徒費功夫。到頭來只不過自欺欺人,終究還是生死路上凡夫!若真有大抱負、大志氣者,則當下如壯士斷腕,一刀了斷,更不以愛惡情仇、是非榮辱為掛懷,粉碎假相虛妄,再無糾纏,落一個徹底乾淨自由。

若修行者也如媚俗者一般,時刻強化我、我的一切,如名、食、利、物、色、欲望、享受、身體、觀念等等,放不下、看不破,卻又裝模作樣,那麼就會患得患失、苦惱無盡!因為如此俗不可耐,決非一個有覺悟者之所為,這些皆是輪迴路上之物,有何可執?若有心修行者,當思生死無常、輪迴路苦,物慾橫流,終是紅樓夢空。因果業力,絲毫不爽,莫問別人,當思自身,再不修行,再不放下,何時得脫?莫再痴迷,莫再幻想,不要口說願安樂自在,卻放不下一大堆世俗苦惱之因,如此可憐,卻又如此可笑!自身若不用力,何時才能得度?看破放下,輕鬆自如,隨它去,執什麼?

生死路上無常緊迫,再不好好把握,追悔莫及!平時的愛恨情仇、是非名利、榮辱得失,死亡來臨又能抓住什麼?不要愚痴,人生難得,為什麼浪費在這些假相上?真正明白,當下跳出,自然宇宙浩渺,隨處知足安樂了。覺醒吧!不要百年後又轉回來痛苦煩惱啦!

所謂「參學」者,參究生死大事、努力修學了生脫死之真諦也!古人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若不明真諦者當起緊迫感,如救頭燃,火燒眉毛還不趕緊尋訪善知識參究生死大事?輪迴苦惱,因果不壞,如何是涅槃出苦海之正道呢?一遇善知識,當把握機緣,死心蹋地,努力修學,謙虛、謹慎、恭敬、誠實,認真討教,再無錯過!若不究竟修證圓滿,決不停歇!此之謂「參學」也,而不是漫無目的,隨處亂跑,空耗生命,為五欲造業,愚痴毫無正見正念。不要把眼光總是放在別人的身上,而應該看住你自己的心,提起正念,這樣才是修行,這樣才能增長定力和智慧。學會誠實,不要說大話,修行是非常平靜、恬淡的,重要的是要有正念。真修實證是當下心的改變乃至心態的調整和觀照,太多的偽飾和謊言將無助於你的解脫,只能增長障礙。放下一切虛榮和無益的戲論,默默地觀照自己的心,不要浪費生命,那樣毫無好處,修行是實在的。

對於修行來說,你的出身、背景、文憑、工作乃至於所有的一切都毫無用處,重要的是你解脫沒有,是提起正念還是依然煩惱,還是依然在情緒、欲望中徘徊而不自知。

無須要擔憂和貪戀,一切皆如波浪的生滅一般無常,乃至你的妄念也如波浪一般無常不穩定,不要執以為實。放下,隨來隨放下,不來也放下,一切皆無自性,不實幻化。看破放下,心自清淨平靜,不要迷惑在苦樂痳木的表象,勇敢地觀照,不要害怕失敗,持之以恆地去建立你的信心,直到你堅固地成就解脫。平淡、默默地提起正念,平靜地修行,動亂、苦、樂、欲望、舒適,乃至於所有的一切皆是無常不穩定的,任何環境都不要執著,一切皆是無常;重要的是心要超越分別。涅槃並不遙遠,只不過是我們妄起無明、貪愛罷了!真正的究竟的平靜超越一切動靜的境相,乃是當下真心寂滅的呈現!

真正學佛是正大光明的、頂天立地的、開闊深刻的,因為他們以殺生害命、偷盜搶劫、欺瞞謊言、醉生夢死、欲望沉淪為可恥,而以清淨自在、慈悲濟世、善待一切為目標。修行是一個淨化身心的過程,雖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畢竟他已踏上光明的大道。真正的修行是一個看破放下表象迷惑、執著、分別的過程。真正的修行人完全可以信心滿懷地獨立於世間,因為一切是非榮辱已經不再重要。他不需要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他只要在乎他當下是否具足正見、正念就可以了。

不要出賣自己的靈魂給凡情俗見,自由的生命是無價的摩尼寶珠。凡情俗見有如污垢,自由的生命卻是絕對的神妙和聖潔,它無可限量、不可思議,與諸佛的心地一樣圓滿清涼。頭可斷、血可流,決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唯有諸佛如來神妙、聖潔的心地才是修行者的真正依止。因為如此才能斷輪迴證解脫。不要自以為是,自大自負只是無知、愚痴而已。具體修行須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持得法,則當生乃至未來際定可證悟解脫,乃至成就果位,決不能盲修瞎煉!眾生因五種迷執而為眾生。

一、因不明真理故,生種種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對三界無有正確的認識,錯謬地以不正見為本,執著分別。此之謂邪見(不正見)之心。

二、執著於欲望世界(欲界),以財、色、名、食、睡等為追逐,不明出離,以苦為樂,患得患失,困擾迷惑顛倒,欲愛無盡。此之謂欲愛之心。

三、執著於物質世界的實在,無法看清緣起性空的真理,堅固地慣性地活在假相中,於因緣生滅毫無認識,於無常毫無警惕,起愛戀。此之謂色愛之心。

四、執著於精神世界(無色界)的愛戀,無法看清無常、緣起的真相,於妄心攀緣為本,不明妙明真心,終究不能徹底解脫。

五、以無明為本,全然不明無我、無我所的真相,不明三界之狀態緣何而生。沒有徹底的般若智慧,不能證空性、破我法二執,此之謂無明心也,生死之根本也。此無明之心加上邪見、欲望、物質、精神的貪愛即生貪、嗔、痴、慢、疑種種煩惱,於四大五蘊中困擾掙扎,三界六道無盡生死。所謂眾生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生死流轉,不得片刻解脫!

真修行人,真修實證即在破無明、貪愛之謬執,正念分明,斬斷生死流轉之根本,證真如法性:空寂、涅槃、無生滅之真理。苦惱輪迴熄滅,還歸真如本性——此之謂還滅門也。此之修行人應以「般若為父,慈悲為母」,斷無明,離貪愛,修正道,發出離心、菩提心,正見正念分明,精進不息至於正覺圓滿!如此則無明本空,般若現前,貪愛無著,慈悲現前。諸佛世尊之教導即在度眾生斬斷生死之根本——無明、貪愛之命根,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之解脫。故此諸佛亦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而證果(大般涅槃),所謂煩惱即菩提。種種方便不離真理,此之謂善巧也。佛弟子不可不知,從聞思修證,成就圓滿吧!不要再迷執,妄受生死了。

真佛子應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切勿不懂裝懂自大傲慢、愚痴自以為是。應如實修證,遠離是非戲論。是非戲論多造惡業,於解脫修證毫無好處,豈可不明?法門平等,貴在真修實證。一切成就,皆應隨喜,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乃真佛子。

真具大智大勇者當下即以無所住而行一切善法,如《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此四攝六度萬行皆以無所住心而躬行。如此單刀直入,頓契真如,毫無次第,實是大善根者之發心。於行住坐臥間皆能如此無所住著,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著五欲六塵,不著無明貪愛而勇猛精進、正念分明,永不停息行菩薩道乃至成就佛果,實大可讚嘆,如此行者實希有難得。降伏其心,斷迷痴攀緣,了真如寂滅,無住無著而行一切善至於圓滿,實是出離心、菩提心、緣起性空正見堅固不可動搖的。此乃佛弟子們所應效法、學習的。切勿懈怠推託,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啊!當發大心啊!真修實證、信心堅固、毅力具足才是有把握了生脫死、斷輪迴之因的。切勿自欺欺人啊!腳跟站穩吧!勇猛精進吧!也可參看《修行次第》,於初修者,有次第可循較易著手,但同樣得發大心喔!破邪思:凡情俗見,是非榮辱皆無明,看破放下自空淨,空淨之心入聖流。

破習氣:無住心,不造惡,淨其心,不執善,離痳木,順其自然,了無掛礙,隨緣自在。

觀自在:五蘊皆空,四大非我,無我無人,正念分明,覺照現前,無亂無顛倒。

如此方大自由、大解脫,隨處安樂,物我兩忘,順逆無畏,執著分別俱斷,當下涅槃,妙用無方。還會嗎?看破放下吧!

超越凡情俗見、世俗觀念之束縛,超越欲望、物質、意識形態之束縛,超越生死恐慌之束縛,超越我和我所的束縛,如此方有正見、正念、淨戒的成就!具大勇氣,不做奴隸,證大解脫,獲大自由,此乃大丈夫之志氣!

大丈夫相者,即無男女相也;有男女相者,世俗也。

緣起性空,諸相無相,無相至真,乃真平等;男女分明,執相差別,迷卻本真,相即是妄。大丈夫者,大雄大力、盡斷無明貪愛之相執而現不可思議之智慧也。實相無相,何礙諸相,無相實相,相相圓滿。有相美醜,相相生滅,生滅之相,豈是實相?生滅本空,無執無著,乃名正法。見法即見佛,故名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執有相美醜,不明無相真心,離卻正見正念,則是以音聲色相見佛,如此念念迷卻本真,攀緣追逐事相,乃名行邪道,則云:縱攀如來袈裟,不名見佛。見諸相平等,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聖凡俱空,心無掛礙。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俱不可執,無執之心,乃名清淨解脫。當下若迷,忘失正念,念念妄想,攀緣不了,則輪迴現前,生死流轉不息。若真修道人,當於起心動念處觀照。昧卻本心,裝模作樣,戲論空談,終是凡情俗見,生死路上凡夫罷了,豈可不警惕!

打破身體空間狹小的謬執,破除時空的假相,遠離無真理性的思想觀念和認識,轉化自身語言、行為、心態的慣性,出離社會、環境的凡情俗見,斷除生死無明的恐慌,乃至轉變種種貪嗔痴的業力。如此則當下證解脫自在矣!緣起性空,一切無我,當下涅槃,本自清涼!舉手投足,莫非妙用。學會看破、放下,無執、無住的生活工作。

真心了生死者,應於靜處,正見清晰,認真正思維人生的意義和真相。一切觀念、禮儀、時間、生死、物質、喜怒、名譽、利害,乃至身心世界……一切的一切皆是緣起性空的,乃是幻化不實,不是生命的真正安樂處,在意、貪愛只能是最終的疲累、困擾。人生的意義不應該被這些所奴役,應該大自由、大自在,不為物役,而能用物,自如淡然坦然,勇敢地放下,通通地放下,無執著,了了分明,心無掛礙,當下正念毫無動搖,直至透破無明,證大覺悟。努力精進,學會看破放下。

身心淨化,一絲不掛,坦然生活,自在工作。

世俗「我」、「我所」強烈執著分別,故此束縛心靈,時刻不得自由輕鬆,愚人無慧,自欺欺人,流轉不息。若以真理觀之,「我」和「我所面對的一切」皆是無常、無實、了不可得的。徹底放下執著分別,輕鬆自在,無所得,無所失,無所求,無所執,一切圓滿,處處安樂。善思念之!真正看破放下,才能大起妙用,大起妙用卻無礙解脫自在,所謂無我大悲也,所謂應無所住而降伏其心也,應無所住而行一切善法也。有「我」、「我所」的行善乃是人天有漏之善,未脫離煩惱痛苦。當然比為惡強太多了,也值得隨喜;但因尚有執著分別,尚未看破放下,不具真理性的正見正念,未悟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實相,未證涅槃無礙自在的般若,故此無法與真發心修行的菩薩道者相比,而且菩薩道不止是行世間善,而且行出世間——度眾生出輪迴苦海、脫離生死煩惱的大善至善,所謂無所住行一切善法。當然真修行人初發心應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點滴積累功夫、德行,時刻不離正見正念,從聞正法、思維正法、修行正法中慢慢成就完善的菩薩道,切不要好高騖遠、空談大言,也不要貪嗔痴、執著分別。真修實證吧,腳踏實地一定能成就!

真理的生命首先在破除不正見。不正見的害處在於它能干擾修行者對於真理的確認和體悟,而一位對真理還無確認乃至毫無信心的人是談不上修行的,故此正見的堅固不動搖的培養直到明白無誤地認識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先決條件。但有認可還不行,畢竟只是聽聞,必須進一步的經過正思維的深刻觀照和修行上的進一步舍迷歸真、舍妄歸正,乃至直到完全地證悟真理,成就以身作證,無誤地徹底覺悟真理的無妄,才算是完全地成就了真理的生命。

唯有真正明白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才能真正地明白真理性的絕對平等。唯有完全證悟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的實相才能真正體會絕對平等、無我的徹底大悲心是如何的。好好地觀照吧!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為了讓眾生證悟佛道,成就最究竟圓滿的果位。切不要為了法門而你爭我斗、互相毀謗而忘失了正見正念,忘失了證悟佛道,成就究竟圓滿的徹底啊!那是非常愚痴的,非常不智的,佛說大可憐憫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弟子們切應三思呀!切莫起惑造業,重增輪迴之因!好好提起正見正念,遠離稱譏、毀譽、得失、苦樂的執著分別吧!遠離是非顛倒的愚痴吧!正念何在?!修行人須明確知道:應該放下的是貪嗔痴慢疑、種種不正見乃至一切執著分別;應該提起而不忘失的是淨戒、正見、正念、慈悲、喜舍、智慧、觀照。切不可應該放下的不放下,不該忘失的反而忘失了啊!如此則迷惑顛倒,唯有隨業流轉!

修行人須學會放下,直至身心世界完全脫落,口不能議,心不能言,洞然明白,方有幾分相應!

修行人應透破表面膚淺的執著分別,深刻地體會本質性的真實——無妄的真理。莫要迷失在差別相中、是非相中,從而妄失了正念!如此則本末倒置、顛倒愚痴也。須知親近有德之士也應該忘記其表面的年齡、出身、背景、美醜、工作乃至性別,而完全地體會其德行、慈悲、智慧的淵深,如此才能真正領受教益;否則空浪費光陰,錯過機緣,徒造輪迴之業外,毫無益處!請靜心三思吧!

正念具足,淨戒圓滿;淨化身心,大開智慧;無我無人,畢竟解脫;以德服人,無執無住。

人之所以比動物高明在於心智的原故,但也往往易落入偏執、自大、自以為是和種種執著分別中,而不能自由無礙地擁有生命的畢竟解脫。除非他在覺悟到固有的凡情俗見、偏執和種種偽飾的禍害和束縛時,才可能由此而尋找出離和遺棄這些歷久以來一直認為是應該的事,而最終成就生命的大自由。如此才不愧為高明的生物!

正念分明,順其自然;以逸待勞,無所住而生其心;以不變應萬變,不為境轉;不急不躁不痳木,自在觀照!修行人若能空卻五蘊身心的執著,則宇宙即是自心,又何時何處不安樂自在呢?

若五蘊(色受想行識)身心總執著,看不破,放不下,則只能活在有限狹隘的空間,如此則人我是非、榮辱得失諸困擾總不斷!

好好提起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正念,時時觀照吧!若能空靜、淡泊、寂默、無造作、順其自然、覺照分明,則如寒潭清靜、映照萬物一般了,如此妄心、躁動、欲貪、喧囂、造作、巧偽盡舍,則真心如如現前、般若現前,則空靈明徹不可思議!如此又焉能不度一切苦厄?如此無染、無雜、純淨、簡潔之心豈非戒德清淨麼?若能時刻守護真心無染、無著、無住、無為,則解脫不遠!若妄心不息,隨境流轉,又何時得脫生死苦惱?有道是:「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參!

客問:師學的什麼宗派啊?

師曰:沒有宗派。

客曰:怎麼會沒有宗派呢?是什麼宗啊?

師曰:平等宗!

客曰:還有什麼宗呢?

師曰:無分別宗,無是非宗,斷無明貪愛宗,遠離顛倒夢想宗,斷煩惱痛苦宗……

客曰:都沒聽說過,畢竟是什麼宗啊?

師笑曰:離執著分別宗,看破放下宗!

客無言。

客曰:師修何法門?

師曰:心地法門。

憑情緒、感覺、記憶、想像、知識、感官、言辨、心機、巧飾皆不能體佛真心,此皆凡情俗見,切莫用錯心了。必須完全看破其表象緣起之本質,徹底放下執著分別,徹底空淨,了了分明,方有幾份相應。

正念純一無妄,天然本性不失持存;起心動念明晰無迷、無執、無住;凝神止定,不妄想攀緣內外諸境;無所求,無牽掛,自在淡泊生活;真誠純潔,心平氣和處事;坦然、安然處世;平常心是道,不追逐神奇怪異是非;慈藹寂靜無躁動不痳木。如此則心性凝鍊,離諸亂相矣!自然清涼無拘束,處鬧市而無憂,在山林而坦然。來去自如,自由無困擾,內外無分別,不逐假相,真心如如,遠離顛倒。好好觀照吧!

真正的慈悲是冤親平等,

真正的智慧是毫無污染,

真正的信仰是完全解脫,

真正的解脫是心無掛礙,

真正的平等是無我無人,

真正的長壽是無生無死,

真正的管理是管好自已,

真正的定力是不隨境轉,

真正的戒律是清淨坦然,

不會者,應求請大善知識指示教導,努力修行觀照!

空其心,聽而無聽,見而無見,嗅而無嗅,嘗而無嘗,觸而無觸,心而無心。分明清楚,素潔無染,凝神靜坐,放下一切想像、攀緣,不昏沉痳木,放下身心內外一切執著分別,只明明白白,如如不動,正念現前,則易生定慧矣。如此則離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不遠!

修行不是壓抑心意識狀態而不想,而是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相從而放下執著分別。前者是未看破放下的暫時逃避,後者是明白真理的看破放下而正念現前。前者我執、法執依然強烈,只是暫時迴避;後者明白我法空性而不攀緣妄想。前者未破妄心,還認妄心為真;後者雖未證悟,但已明妄心生滅,無住無著。前者似乎暫時不想挺好,但不能徹底解脫;後者努力修行能究竟斷煩惱痛苦,不再迷惑,究竟解脫,隨時隨處自在安樂、涅槃。此中不可不明白辨識,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自強不息,依正覺、正法、正解脫而自作皈依吧。現在就斷煩惱痛苦,不要說以後再修行,生命無常,豈能浪費光陰!莫待業力牽引,不知所終,就可憐可嘆了!

清淨而無染貪嗔痴,純樸而寡慾知足,不亂用心機,真誠謙虛而不自大、自以為是,此乃修行人所應明白者,唯如此乃能遠離種種是非煩惱困擾。人性複雜,皆因愚痴貪嗔不正見引起,若能明此,觀照清楚不迷失,則不易落入陷阱火炕,以不變應萬變。「不變」者,看破放下的智慧也,明明了了、如如不動的真心也。「萬變」者,即無常變化的人事環境。若能明了,自不易落入是非煩惱的困擾。所謂自受用三昧具足也!若能隨緣啟導眾生,則是度生妙用了;但定慧未圓滿者,則須小心觀照,謹慎行事,莫要度人不成,自度也不成,最後落入是非煩惱中迷失重重,那真冤枉!

稱讚、譏笑、毀謗、榮譽、得到、失去、苦惱、快樂,此皆世俗之顛倒謬見,真修行人須明白其愚痴執著實是傷害心性之大患。故順逆無畏,隨處坦然,逢苦不憂,遇樂不執,得失隨緣,稱譏毀譽如風,修心養性不隨假相上下波動迷惑顛倒,因此皆世間無常變化之現象,莫執以為實而生困擾、不得自由。若能如此觀照分明,時刻警惕,不落迷狂,則心淨自戒,心定自慧,隨處安樂。

從聽聞、記憶研究來的佛法總是膚淺表面的,與生死毫無相關,最多只是結結法緣、善緣,即使有所體會也不深刻。唯有經過真修實證的徹底覺悟來的真理才會有深入骨髓的認識和體會,那才可能了生脫死、斷煩惱證菩提。這一過程必須從聞思修證的逐步深入而來,決無什麼投機取巧的說法。

智慧明覺空寂的心在於透破凡情俗見的遮蔽而徹底地展現本來的面目,如此即是無憂惱、無悲傷的、無生死輪迴的真心本性。它完全毫無掛礙,所以毫無恐懼,究竟清淨涅槃,徹底覺悟而無迷惑顛倒,再不落入私心雜念、是非煩惱的眾生相中,再不落入生死輪迴的恐慌中。一切「來去、生死、增減、垢淨」的對立概念,在此皆是戲論膚淺的。達到這樣的目的地必須具備淨戒、正見正念的智慧觀照——深入、深刻、精細地努力觀照吧!

修行時默默持淨戒,提正念,好好觀照即可,不用到處張揚、標榜什麼,但也不用猥猥縮縮——畢竟修行是正大光明的。正如做人一般:不要無知傲慢,也不用自卑自賤,此皆極端,只要誠實、謙虛、謹慎即可。

欲染深者機心重,機心越重者迷失真心越遠。故此先持淨戒離欲染,再提正見、正念破機心,如此滌塵去垢不已,自心自然清淨明覺!若真心純淨、善根深厚、貪嗔痴薄者則當下破無明,直契真心自性,持存觀照無污染,則慢慢功夫精深、戒行圓滿。

欲貪多、嗔心重而巧偽戲論不斷者,每每難觀照自心清淨,於起心動念處造無量生死業,故離佛道愈來愈遠。如此南轅北轍,永遠不達修行之目的,豈可不慎!若能立下決心懺悔,咬牙切齒痛改前非,則還有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如此則了生脫死完全可能,重在真修實證。

無執無住;生而無憂,死而無懼;得失隨緣,是非不談;不為物喜,不為已憂;緣聚則聚,緣散則散;了無掛礙,來去自如;睡而無夢,醒而無憂;清靜無為,空明自在;親疏平等,美醜一般;毀譽不動,無爭無吵;動則法談,靜則修行;一心正念,毫不攀緣;隨處自在,隨時安樂;健康無喜,病苦不憂;無常變化,了不相關。若能如此,大修行人。

精神純一,不妄用心機;知足常樂,遠離巧飾偽詐;真誠無妄,智水靜潔;守護真心,不染不著凡情俗見;順其自然,安樂生活工作;渾厚明朗,不落假相欲望貪嗔;無累不倦,無憂無惱。此為修行人本色,初學者不可不知。如此人生,夫復何言?

法界本淨,人之自性與佛一般純淨、樸素、涅槃、智慧、安樂、自由、解脫、光明、不可思議,但因無明妄起、分別立生,垢染虛幻,於是貪嗔、善惡、對立、苦樂、得失、稱譏、毀譽之事不斷,不明空性,不見緣起,顛倒迷惑,輪迴生死,苦惱無量!諸佛出世,開示本有真心,無得無失,本自圓滿,令其舍妄歸真、舍迷歸悟,了悟真心自性與佛無二無別,證大般涅槃,究竟圓滿解脫自在,此所謂返樸歸真。心本自淨,莫要污染,了達本真大起妙用,妙用無窮,事事無礙,涅槃寂靜,與佛同在!世人唯見五蘊色身,不見五蘊乃緣起無自性,故不能無執著分別而證自性真心。若能提起正見正念,用妙觀察之甚深智慧,洞見五蘊空性,則證自性真心,見本來面目,度一切苦厄,脫出生死輪迴、憂悲惱苦之困擾,盡十法界微塵剎莫非清淨莊嚴不可思議涅槃矣!當下證無生法忍,成無上正覺悟,與佛同一鼻孔出氣。示現五濁,卻不異佛國,乃真觀自在菩薩。祖師曰:「天女悟道,不變女形,車匿解真,寧移賤稱?」六根六塵本自虛幻,看破放下,即如如佛。此決非貪嗔痴者所能解,也非妄想戲論者所能思議,除非舍妄歸真,不心外求法,真修實證,始有個商量處。永嘉大師曰:「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我,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真大慈大悲的教導也!不得不讓人五體投地!好好修行吧!凡心不死,道心不活。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妙矣哉!

文學藝術若要登峰造極,須出自真心,無妄靈妙,如此則揮灑自如,妙到毫顛矣!修行人若照見五蘊皆空,無爭無為,則舉手投足、揚眉瞬目莫非三昧現前!如此則盡十方世界無一不清淨莊嚴。好好觀照吧!

無明(迷痴,不明真理無常苦空、緣起無我)一起(失卻正念),貪嗔存焉,貪嗔存時,生死恐懼、憂悲惱苦立至。若能提起正見(明真理),正念專注(真理之心不失),離斷無明妄想,則貪嗔絕,生死恐懼、憂悲惱苦熄滅,當下即涅槃寂靜、清涼自在,如沐甘露!則雖處娑婆無異佛國,此之謂火焰化紅蓮,又曰煩惱即菩提,眾生即諸佛,娑婆即寂光,無明即覺性。執假為真起無明貪嗔,則煩惱眾生娑婆惡濁;明真理、破無明、正念不失,則假相本空,緣起無自性,無我法之謬執,當下即彼岸。又何礙妙用無窮呢?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吧!莫再迷惑顛倒了,直至功夫純熟,自證三昧正受,脫卻生死輪迴苦海!

在具足自信的情況下,勇敢地認識到自己並未真修實證了生死的,才可能生慚愧之心而謙虛地真修實證,才能最終大徹大悟、了生脫死。自知之明的可貴是勇敢的、自信的,不是自卑的、自大的。自卑而無自信,自大而無謙虛皆不能得道。謙虛而不自卑、自賤,自信而不自大傲慢,此乃學道之法

有為造作的生命是不自由的;無為涅槃的生命才是自由無礙、解脫自在的,因為它是本來的真實。有為造作只是偽飾妄加的無明,違背本來如是的大涅槃、絕對自由的真相,故此是煩惱、缺陷。無為並不是不做事,而是契合真理,故無不為、無所不圓滿成就,事事隨緣自在。有為指的是違背真理的妄為、人為,故此煩惱、困擾的。修行人善根深厚者當下頓契無為真心,則當下即是真實無妄的,次之者以覺醒之心轉化迷妄顛倒之心、語、行,看破放下執著分別假相的錯謬,破除習氣、不正見的謬誤,從而從有為的智慧觀照間慢慢契合無為的實相,此實皆淨戒、正見、正念的具足所能成就的。外道魔業之所以不究竟乃是因為不明真心無為無妄,錯謬修習,重增謬執分別,不離生死輪迴之業,其有為尚是謬執分別,更如何體會無為心佛呢?所以外道魔業以不正見、不正念等為本,終未脫五蘊的執著分別。如此又如何出三界六道之苦海呢?修行者可看楞嚴五十陰魔說,佛陀有詳盡細說,學者不可不知。或者須依善知識抉擇清楚,莫入彎路、錯路,浪費暇滿人生!《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曰:「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修行者切應好好體會啊!

以相應於真心自性的空明寂靜之心面對一切人、事、物,那麼當下即清淨無所住,如此煩惱痛苦將化為雲煙。以性空緣起,無所住著的真實本心來面對一切現象,正是真如妙心的起用也。修行人若能如是保持淨心正覺的觀照,則當下即是淨戒、正見、正念具足的,如此則修行也非大難之事。世人之所以煩惱、痛苦,就是因為缺少空明寂靜、恬淡無為的淨心正覺的觀照,處處執著於欲望、物質、精神的實在,而不明緣起無自性的真實相,更不用說看破放下了。故此才時刻貪嗔痴、妄想紛飛、攀緣諸境,不得安樂,不得解脫自在。

身心世界一切現象(相)千差萬別,本質卻是無二的空性,若於相上執著分別則愚昧無窮無盡,疲累不堪,若能把握性空之本質則自如自在。修行人若能以性空之心面對緣起之萬千變化的現象,則二諦圓融(空有圓融),任運自如,即世間而非世間,「入得百花叢,片葉不沾身。」所謂「理無礙」——性空之理(本質)無礙明了;「事無礙」——事相差別觀照分明無迷惑;「理事無礙」——無所住生其心,性空之理與事相之有圓融無障礙。如此則「事事無礙」,一切圓融無礙,事事圓滿自在矣!既在生死而不住生死,即是五蘊之身而不住五蘊,當下無執無住,乃真大解脫。此非真修實證不可!若真圓滿時,也非語言、文字、思慮之所能表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正念何在?吽!

爭一時的痛快,並不等於永久的解脫。修道人默行功德,修心養性,無爭無為,直到圓滿,方是大智慧。心浮氣躁,戲論滔滔,只是讓人口服心不服,又有何用呢?何況又易造諸口業,落入是非。以德服人,不在名聲,真修實證,自利利人,切應三思!退以修心養性,進可度人利生,進退自如,無憂無惱,離諸惡業,此乃真修行人!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輪迴路苦。修行人切須提起正見、正念,執持淨戒,努力修行,如此則大事可辦。若懈怠放逸、虛度光陰,又如何出離憂悲惱苦?更何從普度眾生呢?切須三思啊!

若能當下無所住,則順逆無畏,來去自如不顛倒無迷惑,苦惱焉存?所謂正念具足,邪念熄滅是也!如此的觀照過程,也就是真正修行的過程了。

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因為自然性的生命有生必有死,長短壽夭那是個人的因緣,只要不損生害命,活在慈悲智慧、大安樂間即是寶貴的。不要活在煩惱痛苦間,那樣即使活一百年,也只是受刑而已。生命的慈悲智慧、自在安樂的過程來自於看破放下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假相,不於貪嗔痴的欲望、物質、精神(三界)中輪迴執著,完全斷除生命的束縛,獲得大自由、大安樂。如此則即使活一日,也是值得的,也是有真正意義的。古人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經曰:「若人活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活一日,而得解了之。」誠哉斯言!若能真正明白,證涅槃解脫,不為生死苦惱所拘束,無為而圓滿,則生死的長短並不重要了!因為他(她)已現證了不生不滅的解脫。好好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吧!不要再活在生死苦惱間了。

人若被境轉,則生命失去自由自在,被色、聲、香、味、觸、法(物質形象、聲音現象、香臭現象、味道現象、觸感現象、法塵——六識所對的頭腦間的印象)所迷惑,於此緣起假相執以為實,忘失真理無我、無我所對的本質,忘失了無常、無我緣起的觀照,妄起貪愛、嗔恨種種煩惱,則生命當下完全被物(境)所役使,變成物(境)的奴隸了。此時已不是用物,而被物用了。如此喜怒哀樂愛惡欲並出,哭笑不斷矣!如此生命完全束縛在諸境之羅網間卻不自知,還慣性地以為應該如此,實是愚痴!若能當下轉念,則能當下轉境,不被物拘境轉,則當下即能從容自如、鎮定自若、穩若泰山,縱使生死苦惱大患現前,也不驚不怖!當下如如不動,逍遙自在、談笑風生、生死自如,不為物役而能用物,如此定慧圓具,清淨無染,超凡脫俗,完全來自於真理性(正見)的具足和正念(真理不忘失)的具足觀照。修行人努力吧!

真理昭彰,本來如此;真心如然,本自圓滿。悟者明此,任運自如,又焉用頭上安頭,騎驢覓驢?說修說證已是迷惑,然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妄想、空談又豈是無心道人?最上一乘,離言說心緣相,初學者總難明了,故不揣冒昧陋劣,拼他個眉毛拖地,姑且一再申述,假此方便以作入道之門,但願見聞者皆能得魚忘筌、得意忘言,以四依為本,不落言說分別,皆入菩提之門。乃作此拋磚引玉之說,達者諒之,若有何過失,深心懺悔諸佛前。願如父如母諸眾生,同入涅槃不二門。(註: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萬法本自平等,只因人頓起無明、執著分別,故起是非人我諸煩惱,以迷惑迷,故此生死輪轉,不得安樂。世尊徹悟,透破諸相之本質,揭示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實,明之者迷惑顛倒盡,證之者,煩惱痛苦息,如此方回歸自性真心平等覺性矣!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謂眾生平等,此皆從善知識、經論上聞思修證者所可深刻體會,圓滿菩提,了生脫死。「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生滅者妄想假相也。「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若透破生滅本空,無住無著,如是觀照,直至妄想脫落,狂心頓歇,歇則菩提矣!如是寂滅現前,現證涅槃解脫,寂靜三昧,滅卻煩惱痛苦,證清涼自在!如此自可妙用現前,接引眾生,坐大道場了。好好提起淨戒正見正念努力修行吧!

超越「我」和「我所面對」的一切束縛,解除一切固有的凡情俗見的困擾,脫離所有不符合真理的執著分別,以絕對平等性空的真心自性面對一切現象,如此則能以無所住的清淨灑脫、自在自如地活在這個世間。不為境轉,任運自如地面對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不論好壞美醜、是非榮辱都瞭然明晰,毫無掛礙地隨處自在,此乃真正功夫呀!好好觀照吧!

真心如如,空明寂靜,清淨涅槃無苦無憂,不離眾生當下;但眾生妄起無明,迷昧不覺,認假為真,執著分別,以攀緣心頭上安頭,想求幸福安樂了不可得,痛苦煩惱,輪迴不息,不知息妄歸真,本自圓滿,本自涅槃,頭頭具足,幸福安樂不可言傳,卻妄認塵影,障蔽自性真心,於欲貪、嗔恚、昏沉、怠惰、掉舉、猶疑上迷糊不堪,實是可憐!但能返觀自心,萬法緣起,了無自性,當下畢竟無事,本自空寂,空寂無住,妙用無方,當下妙用無方不離自性,如此動靜一如,進退無礙,如是觀照,無染無著,直至圓滿,皆無退墮,默行功德,了了分明,不為物拘,不為境轉,正念分明,再無顛倒,水到渠成矣!若執著假相,再起迷惑,顛倒惑亂本心,則是可憐之人。須精進不息,提撕正念,具足正見、淨戒直至圓滿方可,莫要空談妄想喔!

遠離世俗貪嗔痴,斷除種種謬誤不正見,契合純真無妄空明不可思議的佛性。如此立志正覺,不為欲望神奇怪異之顛倒,平常心是道,證本解脫自在智慧的生命,於當下生活工作而不離三昧正受,清涼自在無諸憂惱,寂靜解脫遠離困擾,乃真佛子也!如此生而涅槃,死即佛國,生死一般,不生不滅,無礙自在,乃真修行也!

告出家弟子們

發菩提心的出家弟子們:

若沒有真修實證的功夫,腳跟未穩,切勿輕易言說度眾生,不然很容易誤導別人或被別人誤導,乃至於陷入是非雜亂、名利紛紛的泥坑中,從而喪失了崇高的信仰和神聖的人格,完全地迷失了自己,不知不覺間墮落了。一定要誠實、謙虛、謹慎、努力地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從聞思修證中慢慢成就,這是泣血的忠告,希望一切出家修行的弟子們善思念之!

「風動」還是「幡動」的爭論

一、有風之吹動才顯出幡之動。二、有幡(參照物)之動才顯出風之吹動(風為無形物,因障礙物如旗、幡、樹葉等等而顯出動之相)。若執一邊則會認為風重要;若執另一邊則會認為幡(參照物)重要。各執一邊則吵鬧、爭論、抬槓乃至打架、鬥爭等等皆出,痛苦、煩惱、生死不得自在矣!然一切本是因緣生滅罷了!風本無常,因緣生滅;幡本無常,因緣生滅;人本無常,因緣生滅;境本無常,因緣生

滅;一切的一切本無常,因緣生滅。若能作如是觀察,又有什麼好執著分別、鬥爭煩惱的呢?但人往往在遇事對境時,迷惑本心,忘失正念,被境所轉,當下失去觀照,平時即使聞得一二句「無所住、不執著」的法語,到時又迷惑顛倒,隨貪嗔痴的習氣爭論不休,造諸苦惱了。所以功夫重在當下能觀照分明,正念現前,於時時刻刻間皆不迷失,不忘失真理,看破放下,如此了了分明,如如不動,不被境轉而能轉境方是真正功夫!此決不是理論戲說所能達到的。所以功夫重在平時正念分明、清楚,如如不動,才可能隨緣自在,若不自在無礙,又說什麼隨緣的大話空話呢?無所住生其心確實是一種真正的功夫,唯有如此,一切法門——不論念佛、參禪、修密才易成就!否則日日隨境而轉,貪嗔痴不斷,又談什麼修行學道呢?仁者心動嗎?「心動」即隨境轉矣,如如不動、看破放下不是壓抑,而是了了分明,妙用無窮,不礙圓滿地處理好生活工作,此真智慧也!

不正見(我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貪、嗔、痴、慢、疑等錯誤的思想觀念和習氣皆因執著分別的積累而來,故此觀照清楚,破除不正見的思想觀念和習慣性的習氣即是修行的過程。一切不正見和習氣皆是生死輪迴的根本,破除不正見和習氣即是了生死、出輪迴、證菩提的過程。修行必須明確:功夫重在當下,方向必須正確,道路必須掌握無謬。如此才能信念堅固、腳跟踏實,否則猶疑不定,亂用心機則愚痴無智矣,又焉能修行成就?

無明就是當下失去真理,當下忘失真理,當下即十二因緣生死流轉,一念無明當下輪迴,警惕思維吧!當下忘失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寂靜,當下即是以生死為本,以習氣、世俗見為做事處世了,當下內心即在造生死業力,當下染著。好好體會,深刻體會,精微觀察。越明了,越精微,越深刻,則解脫證道越有希望,相反則生死苦惱有份。善思念之,吽!當下是否具足真理,沒有忘失正念呢?

修道人自心莫離中道,既不能自卑,也不能急功近利、傲慢無知。應淡泊恬靜,無住無著方與道相應。

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只是如此地在因緣、果報中生生滅滅、聚散無常罷了,好壞、善惡、貴賤皆如此地在這個無盡生死的輪迴中。人為什麼要愚痴地執著分別乃至造諸惡業呢?可憐!若能在當下間破除無明,以無所住行一切善法的心來面對身心世界的緣起現象,又焉能不最終成就呢?然而真正徹底明白這其中甚深的真理,究竟徹底的表述的又有幾人呢?更不要說真修實證了!嗚呼!但願一切正信弟子皆能依止善知識發大菩提願,荷擔如來家業,從聞思修證,究竟自度度人!

修行必須具足正見,思想指導錯誤,那只有迷惑顛倒,盲修瞎煉,又焉能成就?唯有正確的見地,符合真理的見地,我們才能明白究竟要修些什麼、如何修、為什麼修、如何達到修的目的地,如何沒有偏差,不出錯謬,不盲修瞎煉。故此佛陀說:首先必須具足正見,如此才有淨戒、正念、智慧等。學佛者首先應破不正見,再破習氣,慢慢斷煩惱證菩提。一切法門皆不離此根本,如此就不易走火入魔,就不會誤入外道了。不然,欲升反墮,豈不可憐?錯謬修習,執著分別,又怎能出輪迴生死之苦海呢?

祖師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明佛心宗,等無差誤,行解相應,名之曰祖。」若真能看破如幻假相,放下萬緣,如如不動,不為境轉,如此心如牆壁,堅固不移,打成一片,一心不亂,則與道相應。若能明此根本,再無顛倒迷執,再無謬誤差別,緣起性空,平等一如。如此行為心地一致,解行相應,破諸錯誤知見、習氣慣性,則清涼自在,妙用無方,與佛陀、祖師一鼻孔出氣矣!

所謂身心世界的所有現象只不過是各種因緣作用下呈現的生滅現象罷了,它們是如此的沒有實義,但又是如此的讓人迷惑,當人忘記觀照無常苦空、涅槃寂靜的時候,一切是非煩惱將又讓你失去方向!警惕無明的生起,不要忘失正念,好好觀照!

當你看見你的起心動念是否如法如律時,那就是修行的真正開始。當你離開了起心動念的觀照時,當下已經離開了佛法,即使名義上你在說著佛法,但事實上已是心外求法了,苦惱將不知不覺地滋生。安住於正念的觀照間,才是真正的清淨解脫,功夫決不是吹牛所能做到,不要自欺欺人。誠實、坦然、謹慎、謙虛地面對修行,才能真正了生脫死、自度度人。

生死皆是緣份,重要的是不要忘失正念。忘失正念唯有輪迴痛苦!

真正立志修行了生死的人是沒有時間去說別人的是非的,因為起心動念上的觀照本是需要努力的,又怎麼有時間去閒話是非、徒造口業呢?那只不過是顛倒忘失正念罷了!習氣總是讓你去輪迴,妄念總是帶著欺騙性的要這樣要那樣。不用害怕也不要追隨,只要如實地覺知它是因緣的產物,無住無著即可。

學習去觀察自心,看清它生滅變遷無常的本質。讓你顛倒哭笑的就是因緣生滅罷了,無明一起,輪迴即生。無住而

行四攝六度乃真菩薩!

如果只有修習定,而沒有在定的基礎上觀察思維事物(身心世界)的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寂靜的本質,那是不能最終徹底的解脫的。但若只是明辯智慧卻沒有定的基礎時,則容易造成狂慧,於自心的貪嗔痴的習氣毫無斷除的能力,也不可能究竟的解脫。唯有在定的基礎上徹底明白地觀照一切事物的本質,直到完全的證知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涅槃寂靜的事實,破除無始以來堅固的無明貪愛的習氣,才能如實無欺無偽地證得大解脫,究竟徹悟,不受生死所束縛,於當下無礙自在。以淨戒為本,以八正道為修習法寶,努力精進吧!功夫就在當下的觀照間。

若心隨境轉,攀緣六塵,不明無常空性、緣起涅槃,迷執不斷,分別重重,則生死流轉!

若三心不住,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寂靜洞照,無分別執著則是真心現前;若隨緣起用,不被境轉,心不顛倒,也不礙一切事,此乃真心之妙用。故此體用不二,重在明了洞照緣起性空,如此行住坐臥皆可用功夫觀照。

如果不明緣起無我,一切法了無自性之理,只是暫時不想,執於平靜,那依然是心外求法而已。因為法塵也是外境,執著心中暫時的平靜的法塵,不明無常無我之空性,看不破假相,見惑、思惑依然未破,放不下我與我所的謬執,只是暫時的逃避而已。

總之看破放下與否乃是至關重要。看不破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之虛妄,放不下貪嗔痴慢疑之習氣,動靜皆是生死輪迴,分別執著矣!若看破不正見的虛妄,放下習氣的執著,則動靜瞭然,皆無礙自在,乃真修行,乃真正見正念現前。

懺悔得清淨,虔誠得加持,出離得解脫,正念消業障。少欲知足,能遮羞遮寒、夠吃、夠喝、夠住已經是無上的福報了,何況還有真正了生死的佛法,更具足善知識的引導,再不好好提起正念,努力修行,放下貪嗔痴不正見等生死輪迴業因,更待何時?莫要生死神面前痛哭流涕,悔之晚矣!好好觀照吧。

回心返照,洞然明白。攀緣六塵不息,生死流轉不停。分別事相,境上生心,難停難休。看破放下,隨緣處世,正念分明,真修行人。

不論碰到什麼,你是否當下於真理的安住中具足正念呢?如果不是,那證明你的功夫還早著呢!必須修行到你在任何情況下,當下就是正念,這才可以達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成就才有把握。如此精進,可以是更進一步成大功德。

唯有徹底透破無明貪愛的迷惘,以絕對覺醒的真心妙用現前,才能終究了生脫死。

真心是絕對的真理,它是宇宙人生的實相,超越一切相對存在的概念、精神、現象,但一切相對的存在又離不開真心的幻化。

即相離相,乃是單刀直入了悟真心的般若,若能當下不離如此觀照,乃是真正的功夫!

謹慎抉擇生命的質量

人既有使用欲望、意志、語言、思想、情感、理智的權力,也必須無條件的具足勇氣去承受這一切所帶來的結果,無有什麼好商量的。你的選擇決定未來的必定,你必須搞清楚。唯有的是,你以什麼態度去面對?是消極悲觀、盲目樂觀或者是如實智慧的去觀照、積極向上的去處理呢?升墮浮沉,超越解脫;煩惱痛苦,患得患失;或者自在無礙,揮灑自如,完全在乎你的一心把握了。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未來。你每天都有行為,你的行為決定未來際你所受的後果,你要搞清楚。

不可思議華嚴世界

妄念一起,當下觀照,妄念乃緣起現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下畢竟空無所得,當下畢竟了無自性,此空寂靈明之覺照又是誰耶?十方世界當下莫非了無自性之緣起,如此覺照,畢竟無所得,煩惱輪迴之相俱絕,當下法界盡現本來真實矣!

大便的哲理

一般人都怕放下,好象認為放下了就什麼都沒有,老是抓得緊緊的,其實這是缺乏佛教的智慧。

從來沒聽說誰不願解大便,大便只是垃圾,多了會壞肚子、壞身體、不自在,解了輕鬆,身體舒暢,這是身體上的物質垃圾,因為有形,比較直觀,比較容易理解;但心理、精神上的垃圾是什麼呢?是什麼樣的垃圾會造成你精神的不自在、不舒暢、不自由、不輕鬆、煩惱痛苦呢?那就是你強烈的執著一切都是實有、實在,沒有看見空性、無常無我的本質,然後以假相為真實,強烈的貪嗔痴慢疑,故此這些垃圾就造成你不得自在、不得輕鬆、不得自由、不得舒暢啦!好象吃了東西,占有的欲望得到滿足,不知同時是負擔,不消化、留著不放、抓著不放,同時就是垃圾大便、痛苦,占不到又起掛礙煩惱,實在挺累,不知抓住一大堆大便在心裏面澎漲、堵塞,還找不到原因,人之愚痴就是因為心理精神是屬於無形、不直觀,所以總是容易迷惑,假如觀照不到如此如大便一樣,就不會主動解掉、脫掉,就不會獲得精神解脫而證自由自在、輕鬆、清淨清涼不可思議的舒暢。其實大便也是人累死累活拚命工作或用盡心機買來的東西,煮的蒸的等等吃進去,但若不消化、不解掉,實在只能脹死人,起反作用。精神心理上的東西如思想情緒、情感觀念、概念等等也是如此,或主動或被動的接收貪戀過來的,但如果不消化、不解開、放掉、不看破它,則同樣會象大便一樣脹死,死在某種情思、觀念、概念下,或由此束縛,不得自由、痛苦煩惱、憂愁落寞,仁者好好思維,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如此,到底解大便是得到還是失去呢?到底看破放下是得到還是失去呢?得到或失去些什麼呢?好好思維反省,不要一輩子活在糊塗中,不知在為何活著!

再告諸弟子

再告諸弟子:真修道者莫顛倒——

莫說做功德,但莫造惡業。

莫說要修行,但先息妄心。

惡業停則功德自生。妄心歇處,則菩提立現。若總顛顛倒倒,魚目混珠,泥沙俱下,則何時了得?古德問曰:「拖死屍者是誰?」如此一問,窮究根源,盡破幻相,首破身執,次破心執,身心俱破,畢竟空寂,更有何事?若不會者,老實參去,直到狂心頓歇,執著全無,方許汝講經說法。

自 勉

無所求 無所住

無所得 本來如此

佛子須明

世間之思想學說多是鼓動人心躁動、追名逐利、攀緣忘卻本來面目者,異說紛紛,儘是輪迴生死、是非榮辱之兩極。學道者切須明眼正觀、修心養性、洞察假相、莫被境轉,否則正法蒙塵,鳴呼哀哉!若然法眼清淨,解脫無礙,則盡可遊戲人間,入塵垂手,普度眾生,遍灑甘霖,如此也不負我大悲世尊釋迦如來矣!

莫作千古罪人

在佛教、寺院裡搞是非、鬥爭和毀壞佛塔、破壞寺院一樣犯重大罪障,因為一個是破壞無形的塔寺,一個是破壞有形的塔寺,同樣是斷眾生的法緣、慧命,其因果罪障厲害無比。若真佛弟子應隨喜讚嘆修行、行六和敬、如法如律,於何寺院皆應祈請正法住世、利益眾生,努力修行佛法、弘揚佛法,如此才是真正智慧有善根的人。更莫要一邊建寺院、佛塔,一邊搞是非鬥爭,如此和沙灘上蓋房子有何兩樣?畢竟徒勞無功、後果堪憂。真佛弟子切須明白:一定要護持寺塔、和合共處,努力修習正法,如此才能澤被後人、流芳百世。切莫毀塔壞寺,搞是非鬥爭,作千古罪人。

切記以戒為師,聞修正法,圓滿人格才是真正明智之舉!

真見與真聽

眼不見為淨還不究竟,必須是見而不見,不見而見,見而無見,無見而見,是名真見。

耳不聽為清也不究竟。必須是聽而不聽,不聽而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是名真聽。

世人總不想苦惱,但卻不明苦之根源,如此苦源未斷,則抽刀斷水水更流。終歸輪迴生死,苦惱茫茫。

何為苦(困擾)之根源呢?若然不明真相,起惑造業,苦樂因循,無有了期。錯用心機,試圖得樂,終歸纏縛,於欲望、物質、精神中流轉不息,自以為是,不明自心,迷惑顛倒,盲引痴從,又焉能解脫呢?

眾生者,煩惱眾多,困擾滋生也。此皆其心不明,妄用心機,錯亂顛倒,無有停息也。若能心明淨盡,正念現前,苦惱焉出?生死業因從何而起呢?

這裡切須仔細參究,莫要煮沙成飯,徒費功夫。假相不破、迷昧本心,說是欲樂,終歸無常苦惱,互相牽扯,塵不可出,乃真大可憐憫!

若不明苦源,起惑造業,如此種子現行又如何承受呢?若明苦因,斷惑業,修諸淨法善法,如此種子現行,又是如何的解脫莊嚴不可思議呢?但願大眾能真修實證,畢竟不離當下出三界,終登寂光不二門!

生死者,妄心也。無明貪愛、起惑、造業,果報即生,若能於起心動念處觀照清楚,斷妄證真,以真心正覺無迷之心修諸身口意三業,如此淨因正覺、圓滿世出世間善法,則乃諸佛淨業正因——《觀無量壽經》所曰三福,此乃大明白人所努力勤修,斷妄證真之功行,越明白者越能積極修行矣。念念無迷,念念正覺,安住自性,不隨境轉,智慧明照,轉境不迷,所謂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若真明白,幻心妄心皆了無實義,看破放下,如如不動,內外無別,我人相破,無住幻妄,隨緣起用,不住幻妄,默修諸功德,了無名利之情見,與第一義不相違背,乃真大修行。

妄心不是真心,但卻不離真心,真心如水,妄心似波,不認水體,妄認波為主體,即迷昧本心,顛倒造諸輪迴,隨境所轉。若識得妄心本空,真心無相,不隨境轉,隨物應機而轉境,所謂無所住生其心,此乃真修行!不從此根本下手,總是心外求法而已。患病求假藥無異求速死,學佛假修行無異求假藥。心外求法重增病,真是愚痴透頂!趣向真如也是痴,當下塵境空寂,本自涅槃,無住即是!吽!

內心種子,外境六塵皆是一念迷妄,認假成真,由此迷上轉迷,攀緣成性,執著不停,故生死輪轉不停;若明識性本空,自心本淨,種子塵境皆迷妄所立,如此以始覺之智,斷無明貪愛之習氣,才名真正修道人。如此既不壓抑自心也不放縱自心,則可當下不離正念而無住生心矣!

唯有徹底透破無明貪愛的迷惘,以絕對覺醒的真心妙用現前,才能終究了生脫死。

真心是絕對的真理,它是宇宙人生的實相,超越一切相對存在的概念、精神、現象,但一切相對的存在又離不開真心的幻化。

即相離相乃是單刀直入了悟真心的般若,若能當下不離如此觀照乃是真正的功夫。

宇宙萬事萬物莫非是本覺大圓滿的光明示現,安住於本來無整、無散、無住的如如中,乃是最高無上的心法,也是究竟徹底的功夫和般若。但於無明業障凡夫來說,於此本覺中迷失造諸輪迴,於此甚深教義難以明白。若能契悟此不可思議的甚深教義,遠離妄想執著分別,則乃真正了生死的修行。唯有持好文殊師利的智慧寶劍,才能摧毀魔王波旬的五花毒箭。般若觀照,正念現前,將是摧枯拉朽般破除五花毒箭的猛烈進攻。

貪瞋痴重的人是很難憶持極樂世界的殊勝清淨的,唯有清醒的警惕到貪瞋痴的可怕過患的人,才會產生強烈的出離心乃至菩提心,如此於極樂世界的信受才會強烈的樹立,永遠不忘失此正念而發願往生或當生成就,乃至即身成佛才不是妄想者的夢囈!

輪迴生死皆因妄心造作,若明妄心本空,諸法如幻,歇下妄執則輪迴生死頓息。然理明事迷終非究竟,須漸修圓熟,直至如如,方是無欺。

「有時法」和「無時法」是什麼意思?

「有時法」的意思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上對於正念的修習和觀照的修持。指的是我們剛開始學佛時,是有必要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上聽從善知識的指導而學會正念的觀照和修習的。因為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在任何時間、空間上正念都是具足,所以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做功課。「無時法」指當我們在善知識的指導下具足了正見、正念,在任何時間、空間裡都能圓滿純熟地提起正念,觀照、修習不落偏差了,即無論何時何地,沒有時空限制地安住於正法的修習中、正念的觀照中。

「法」在這裡指透破有為法(身心、世界)的假象(無常、苦、空)而安住於無為法(涅槃寂靜)觀照。「有時」、「無時」即:有時間、空間限制的修習和無時無刻、處處地地的觀照。

剛開始修行的人不可能馬上能在任何時空裡提起正念,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上跟善知識學習,然後自己安排一定時間、空間修行,最後才能在行、住、坐、臥的任何時間、空間裡面正念分明。一個人假如說一下子就要學無時法,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註:真修行人必須誠實謙虛地面對自己的修行,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也是對別人的法身慧命負責任,不能欺騙自己,不能以為自己一下子有多高,那是很容易自誤誤人的。

有人問,開悟(也即明心見性)能往生嗎?

此真是愚痴的問話了!何為明心見性?明妄心生滅,無住虛妄,真心無生滅,本即空靈寂滅。見本性如如,本自涅槃;無住無著,乃名為佛!當下打破生死輪迴之業力,坐斷無明貪愛之命根,塞生死門,證觀自在大寂滅海。如此大成就者,正是證佛本心,見自本性;斷除種種不正見,遠離貪嗔痴慢疑;證一真法界,體與佛同。八識轉四智,三身妙圓滿,證無生法忍,與諸佛同一鼻孔出氣。當下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如此不可思議之成就,焉是戲論、妄想、空談者之所知!若然不明白,莫作無知語,惹人笑柄,自相矛盾。輪迴生死乃無明貪愛者之所為;明心見性,證無生滅,生死輪迴了不可得,又焉有往生不往生之戲論可笑之說?此矛盾謬說真是無明妄想是非怪論之所出罷了,不值一笑!不識之士應真修實證,莫喜道聽途說之言,誤人誤已,毫無用處!

無所住行一切善法。行一切善法則遠離惡法,不受三惡趣之果報;無所住行一切善法則不落有漏的人天福報。無所住即出生死輪迴、憂悲苦惱、執著分別,即善法圓滿、福德具足,無所住著,解脫自在,無礙涅槃,正覺分明矣!如此世出世間皆圓滿具足,實是菩薩之行矣!了知因果,如實不迷昧,謹慎小心,故行一切善法,不落惡趣;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故無所住著,不執著分別,清淨清涼解脫自在。故無所住行一切善法實是成佛之路也,實是大智大慧的觀照也。無所住行一切善法也即菩薩無我大悲也,此實具有甚深的妙義,學者不可不深思!此一句話完全具足了出離心、菩提心,緣起正見,完全是真修實證的功夫指南,實乃一切大乘法門的綱宗,妙哉!

行一切善不落惡道,無所住則不落輪迴,無所住行一切善法則世出世間皆圓滿,所謂福慧兩足尊矣。

生死輪迴苦惱的根源即是無明、貪愛。所謂了生脫死即是斷無明貪愛的命根,命根斷盡,即不受生死輪迴的牽制,證涅槃寂滅,不生不滅的境地,即出輪迴生死,如如不動,悟無生忍,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如入禪定,乃為大安樂,故極樂世界,晝夜六時(時時刻刻),水鳥樹幢(彌陀化身)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時刻不忘正覺、正法、正解脫之清淨(戒)正見、正念等,故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堅固。故若能以三十七道品努力修行,則何愁修行不得力?何愁不證道呢?若然離正覺、正法律、正解脫,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又安能算修行呢?只不過邪見熾盛、貪嗔痴慢疑嚴重,如此又如何能往生?如何能不輪迴呢?善根不具,作一闡提;福德不修,遠離三寶;因緣不足,造諸惡業;毫無信願,以欲望魔王為首,豈非輪迴種子?實大可憐憫!若說有功夫,那只不過是魔力鬼通罷了,實是危險!

慈悲喜舍:「慈」者仁愛也,在自尊自愛的基礎上產生對眾生如對自已般的關愛和仁慈,它能對治敵意、自私、貪慾、情愛的私心雜念。所謂慈心不殺、仁者無敵也。

「悲」者對別人的苦難寄予同情和憐憫,從而產生幫助的心。它是建立在仁愛——即「慈」的基礎上的。一個沒有做到自尊自愛從而尊重別人、愛護別人的仁愛者是不可能有悲心的。「悲心」能對治嗔恨、憤怒、怨毒和冷酷、無情、冷漠、沮喪、消極,但是悲心必須在理智的淨化之下才能發揮無窮妙用,不出偏差,正如大悲觀音具備甚深般若三昧一般,如此才可以避免盲目感性的結果。

「喜」者法喜。隨喜別人的福德、利益、成就。法喜充滿,也對眾生的安樂福利成就由衷地欣慰。「喜」者能對治消極、悲觀、沮喪、頹唐以及妒忌、破壞、算計、毀謗等等心態。具備此喜無量能積極向上、安樂知足、歡喜面對一切,放大心胸,隨喜眾生,無妒忌、破壞、算計、毀謗等不良心境。

「舍」心者,放下執著的心也。不論好壞是非善惡,一切的因緣生滅,一切的現象皆放下,它必須在般若正念的基礎上,在看破明真理的觀照間,能對治頑固的執著分別習氣,如此則跳出輪迴之心態,順逆無畏,自在解脫!此四無量心之成就在於持戒、正見正念的觀照上,每一位修行者都可成就的。

熏修——熏即薰染,修即修行,如人以香氣熏附衣服。染淨迷悟諸法通過身、口、意三業的力量而熏附留存在人的心識上,故稱之為薰習。唯識宗以七轉識的現行為能熏之法,而以第八阿賴耶識為貯藏種子之所熏處,此能熏所熏的關係,即為阿賴耶識因果相續之理。修行人薰習佛法,持咒或念佛、修禪等等殊勝淨法,以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謹慎薰習自心,遠離凡情俗見、生死業因的不正見貪嗔痴慢疑的雜染和身口意三業的輪迴業習,如此暫行功深,淨法增長,諸善法種子堅固成長,直到圓滿成就,徹底了生脫死,入不生不滅,自證大解脫涅槃;外道凡夫之所以未能斷生死輪迴者,只因念念薰習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以心外求法,攀緣假相而為八識田中堅固種子,七識頑固謬執,六識強烈分別,前五識跟著造作,故生死無有了期,六道終難出離矣!實是可憐!諸善男子善女人實應慎之慎矣!莫落俗染夸言戲說,傲慢無知。須知八識種子厲害至極,淨染之力分毫不差,莫要顛倒迷惑、自欺欺人!心外求法,縱修塵劫,不能了生死。

若不明最上一乘直契本心,縱使說得天花亂墜,畢竟虛幻。

作為寺院的佛弟子,為寺院的衛生和其他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盡一點義務那是理所當然的,就如學生為學校打掃衛生一般,理所應當。美化環境,莊嚴殿堂,既能創造良好的助緣,也是培養福報的一種方式。寺院是培養神聖人格的地方,它超越世間的教育。故此,能為寺院義務地工作,有時間為寺院的如理如法的服務實是一種福德,但切忌起我慢以為自已有多大貢獻,也切忌造口業、傳是非、挑三揀四。應該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做人。這樣修福德、口德,心清淨才是明智的。若有人不如理如法,敬之遠之就是了。但確實應該明白佛弟子之二件事即:聖法談、聖默然。

聖法談即:開口即談論佛法義理,修行實踐為事,以慚愧心多省思佛法,切忌閒話、廢話、是非、花言巧語、不如法之無用語、離佛法之外道語、神奇怪異欲望之討論語,應以正見真理為準則(否則則多念佛、或誦經、或持咒、或打坐觀呼吸、或參話頭,隨宜一門精進用功夫)。

聖默然即:默默觀照,提起正念,不戲論無益。在同道間除聖法談、聽經聞法外不做非佛法之事,一心修行、工作、好好生活,默默地不張揚,修心養性,不做無益之事、無益之想、無益之語。此是修行人本色。寧可默然修行,也不浪費時間。安住自性三昧而如如不動。

時間即是生命,聖弟子(佛弟子)唯有聖法談、聖默然二事,以無常有限的生命,起緊迫感努力修行,否則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何時解脫出生死輪迴?生命可貴切莫浪費,一經浪費追悔莫及,慎之慎之!

無常迅速,呼吸之間,把握當下,努力修行吧!因緣生滅皆幻夢,

本性空寂自如如。

隨緣起用無所住,

是則名為真佛子。

隨緣護持佛法,更不執為我,此乃是佛弟子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修行的助緣。若是起「這是我的功勞」、「這是我的寺廟」,為名為利,妄起是非,則是輪迴之惡因,污染佛法之過失矣!乃大名聞利養也。真正佛弟子乃是自覺的修證佛法、護持三寶,看破名聞利養,努力了生脫死的明白人,焉能再執著這些欲望名養之事?此乃真愚痴迷惑矣!當下在生死路上造業還不自知,醒醒吧!提起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正見正念,觀照吧!看當下能執著、所執著到底是什麼?慚愧地、謙虛地、謹慎地修行,不要說著明白行著愚痴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