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僧尼的滋味


時間:2011/5/25 作者:欣求極樂

僧尼的滋味

僧,包括僧和尼,即男眾和女眾出家人。僧尼有什麼滋味呢?未真正出家按佛陀教誡去行持的人不名真佛子,亦不能感受到佛法的甚深妙更味,感受不到僧尼的妙不味!信你就來個短期出家,七天、一年親身感受一下僧尼的味道吧!因僧尼的滋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保您償到此妙味終身難忘、留戀忘返、心曠如野、視一切眾生皆慈悲平等。

就拿我們每周五晚修三歸依來說吧!這一次又如往常坐在大雄寶殿,面對佛陀金身,聆聽法師代佛說法。我等誠心且齊心祈求佛陀加持眾生開大智慧、離苦得樂。端身正坐的我未有一絲雜念,隨著大眾齊聲妙韻聲呼喊著:「南無佛陀耶…」心中觀想,我等凡夫眾生如此愚痴無智,生活中一些繁瑣小事便生起煩惱,習氣難斷,…尚不能自利,如何利他?何時才能大徹大悟,不再隨習氣沉輪苦海。甚至有些人還不肯回頭。想到這些生起極大的懺悔之心,又隨著法師的開示指點,觀想我們所有人都在無近的大海中漂泊,用這生死一念時的誠懇切祈求佛陀加持我等開大智慧,置身於坐世苦海自救、救他…此時的我像驚恐中的孩子喊著媽媽。一樣發自肺腑的求救吶喊。這是我已是淚流滿面;仿佛慈悲的佛陀就在我們眼前他的智慧之光照到我們每一位眾生身上,一切惡法從腳底流出流入大地;一切善法從頂門注入充滿全身,頓時由悲轉為喜、於其說喜,不如說是輕安祥和。接著像沉睡在母親懷抱中的嬰兒安祥自在…這種滋味是可以言傳的嗎?這正所謂出家人時時不忘眾生;眾生時時在我心呀!

僧乃是和合眾之意。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這其中的感受如果是在佛世時是很易償到的,如身和同住;即來自五湖四海的僧人住在一起非常和合,既使偶爾會發生不悅的小事,經有德之僧人互相1勸後,大家也會雲消霧散了,決不會像俗人一樣斤斤計較、嫉妒殘害。很快又如同手足般快樂地修學佛法了。這是甜味嗎?

說起僧尼的持戒之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男眾250條,女眾348條清規戒律,是佛陀隨眾生根基隨犯而制的。就拿僧尼「過午不食」這條小戒來說吧!

記得剛出家時,寺廟的師父們都過午,我也不好意去吃飯,只好餓著肚子眼睜睜地看著小居士們把香噴噴的炒飯大口大口吃光:心裡那滋味是酸是澀還是攙。。。。。。後來聽師爺給我們講僧尼過午的原因是因為下午和晚上,餓鬼和非人等眾生因業報吃不到東西,聽見或看見別人吃東西,它們便生起吃的欲望,但因業報,故吃不到或即使吃到了,美味在嘴裡也變成火炭,或是咽喉如針縫之細,不能下咽。。。。。。因此出家人為了悲憫它們少一些痛苦,寧願自己下午不去吃東西。當然不懂的人會覺得我們很傻,但無論這是真是假,都體現了僧尼的背信之範圍。這是過午得一個原因;另外是因想到身雖出家,卻為了道,吃信施供養等無福消受。

所謂「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已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是良藥,為療形枯,方受此食」。此偈是僧尼每餐前必念的。意思是想我們吃的用的來之不易,都是信眾辛苦汗水換來的,又虔誠供養到寺院內,再思量自己作為出家人,沒有塵世的喧器,沒有家的束縛。瀟灑自在,心無掛礙,有如此好的條件,卻又有多少德行,多少智慧去自利利他呢?更豈敢談有修行。故要時時警惕,朝參晚禮常將生死掛心頭,晨鐘暮鼓莫把時光空錯過。謹防三業,萬不可貪圖一時之美,一時之甜味孰不知人間美味也好,粗茶淡飯也罷都只是讓我們維持生命不斷的良藥呀!

僧尼的滋味——不苦不樂不甜也不辣;而是中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