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成佛後的無盡妙用 [藥師佛十二大願五]


時間:2011/9/1 作者:明華居士

第三天下午(錄音對應3-2)

1、了知諸佛如來親證的法界性:一真皆真上午把藥師佛的第一大願提示了一下,希望大家象藥師佛一樣在本因地發無上菩提心,所謂自身成佛,身光表里,映照十方,照耀無量眾生,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就象文殊菩薩所發的大願是一樣的:「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大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發與佛陀一樣的願,要有個體會。佛是十號具足的——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們能做得到嗎?

一定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一切諸佛因地與我等決定沒有差別,若有差別我們也成不了佛,佛也無以成佛。所以佛本因地與我等無異,我等因地也與佛本因地無二無別,但依大願而行,必得成就!

你說我依佛願能不能去實踐呢?若沒有佛願一乘的這種果地的加持,沒有這個大目標,我們就不會生起喜悅與愛樂,就沒有喜悅的增上引導,這是佛的報德差別對我們的呼喚。

藥師琉璃光如來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乃至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報德上與我們眾生顯現差別。

我們也有報德,我們的報德是我們各個現在的樣子,四生九有之類千差萬別,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四生,人類是胎生,眾生差別太大了,四生九有的差別是報德的差別。

我們的本質無別。——這是我們成佛的基礎與源頭。往往我們學佛的人忽略這一點,忽略我們與佛原本無二無別的心性,就是本性,自性,或者說無自性性。

若不知道這一點我們就和外道無差別,和信鬼神無差別,就會求他,和信其他教沒有差別,和無神論也沒有差別。由於我們本性與佛有無二無別的本質,我們才能發象佛陀一樣的願望,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才能象佛一樣具足修德,順性起修的修德,是具足的,是無畏的,是自在的,是究竟方便的。

我們做事會累,會有阻礙,有煩惱,有沉澱,有厭倦的狀態。我們讀《普賢行願品》,「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諸佛發願也是這樣發的,因為這個願是無量壽無量光,他是順性發的,他不會散壞的。

我們這一生髮的願,好比六七十年代的中國人,吃飽就很好;七八十年代,想要住房好;九十年代,感覺住樓房才好;二十一世紀,想要有車子……這個願望不斷地在變化,永遠沒有止境。這願不是大願,不過是一時的需求罷了。

藥師佛發的這個願是壽命無量的,是恆長恆古不變的,我們可以長久地去隨順這個願望,運用自己的生命。你會得到莫大的安慰、究竟的喜悅,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省力,生命越來越有智慧,越有方便,越有通力,有無礙力、廣大力。我們為自己自私狹隘的一時的願望,都違背了自性的作為,在無常中一時滿足又變掉。

我們發藥師佛的願望:「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這樣的願望可以盡於未來際恆長的、細緻的、不斷的、不重複的去實踐,這個願望不會重複,何以故呢?因為他不是造作的,不是自私的、狹隘的得失心來做的,他是為了令一切眾生光明遍照,一切眾生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願望不會重複,所遇到的事情也不會重複,所以他沒有塵勞感,沒有厭倦感,越做越喜悅,越明了,越做所具的威德善巧越具足,所以順性發的大願就會有順性所設立的報德。圓滿這個大願就是藥師佛。

2、凡夫依佛願而行就是佛願力的實施者

我們這個色身,父母所生的凡夫身,以佛願而行就是佛願力的實施者。雖然是凡夫身,但可以作佛事,雖然是凡夫人,但可以轉身做佛應化事。佛在世間應化,誰來應化?以佛願而行者,應化於世間,廣利有情,無所畏懼。是世間的遊戲者,利益者,布施者,安慰者,不是世間的逼迫者,掠奪者,傷害者。

大家相互傾軋逼迫,為了爭奪追逐世間那一點幻化的財色名利,很快就壞掉了,變掉了。這一類拚命爭奪的人,很苦!有的人有權,但他沒有權用,因為需要更大的權,很貧瘠;有財的,沒有財用,因為需要更多的財,也很貧瘠。中國人講知足常樂,佛的大願來講他不知足,但他也常樂。

不知什麼足呢?欲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故,應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喚醒眾生, 即為福德,喚醒自他,即為圓成,這就不會有勞頓之感,不會厭倦。

世間所有的願望的滿足都是稍微用點力就能得到的。很多人說:我很多事做不到,做到了你就會感到沒什麼意思了。你想一想你一生中,你努力做事情,做到了也感覺沒什麼意思,你可以回憶回憶,想想,感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去觀察感知,這樣我們就可以認識一個事情,世間的一時短暫的自私的需要,實在不會長久,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

那我們世間的需要是不是徹底放棄,一點不要呢?不是,我們該正常的生存還是正常生存,只是不因生存而苦惱,生存,我們運用佛法而生存,一定生存得更加喜悅、明快、健康、有智慧。

佛陀發這個願我們要思維,要觀察,佛願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它會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帶來莊嚴、清靜、喜悅、無畏。

有人說:有的人學佛怎麼學得這麼苦?這麼顛倒?這麼難?不是。這不是學佛學的,而是因為他的業報的成熟、業報的延續。過去的業現在已經受報了,智慧的人把現在受報當成一種感恩,實踐佛法的機會了,貪嗔痴慢疑、健康、好壞生起來了,都在實踐佛法、運用佛法;愚痴的人就在怨天恨地,怨這個怨那個,怨社會怨家庭,怨佛教怨周邊人,越怨自己路子越窄越苦越沒有意義。

我們學佛人面對任何事情現前,不管是逆是順,順者莫驕慢,逆者莫氣餒,順者善觀之,是過去所做善業之果報,不生染著;違緣來了莫生卑賤想,莫生怨恨想,是過去所作不善之業現在成熟,我們在成熟之中正確面對它,喜悅地面對它,因為我受一個就少一個,我受一個就能體驗到善惡報應真實不虛,我就能逾越一個善惡果報,我們就能了知善惡果報無有自性,從逆緣中學到了智慧,學到了出離。所以說莫畏懼逆緣,莫染著順緣,人生就會很光彩、很豐富、很踏實、很具足。

因為逆順二緣是人生的全部,所以真正以佛願來觀察世間,逆順二法皆為成佛資糧,皆是珍寶。如果我們不依佛願往往會貪於順緣,排斥違緣,何以故呢?眾生無有承擔惡緣的心愿,所以凶事一來就逃之夭夭,就怨天恨地,那就增加了新的惡緣,新的惡緣的機又成熟了。那主要是沒有一個清晰、慈悲、智慧的願望,因為智慧不染,慈悲了知自性之來源,苦難之來源,我們就會走出來,對自他都有慈悲心。

所以第一大願就是讓我們了知法界之心一時成就,我們自身成就之時,一切法界眾生也都成就,因為一真皆真,光耀十方,全體即是啊。一真皆真!諸佛如來親證的法界性就是一真皆真。

我們在凡夫位上就是一妄皆妄,怎麼妄呢?我們現在被貪蒙蔽了,就以為整個世界人都貪;嗔來了,我們用嗔心面對人,就嗔害;慢心來了卑視有情;疑心來了,懷疑一切打倒一切,什麼都不信了,邪見就生起來了,苦逼自己,這就是凡夫所延續的狀態,我們若不走出這個感知,我們就永遠沒有出離的機會了,

佛陀世尊來喚醒我們,召喚我們,喚醒我們什麼呢?喚醒我們認識我們與佛本來無二的本性與自性,依自性而修行,依自性而觀察,依自性而設立大願。

凡夫不會立願,諸佛如來給我們立了一個願,象我們讀普賢菩薩十大願也是佛幫我們設立一個願,我們自己不會立, 自己設計不了。不知道怎麼來立願,藥師佛亦復如是,給我們立這個願,

第一個大願就是讓我們體現法界性,一真皆真,現在我們的貪嗔痴慢疑不正見,這些妄它的本質也沒有本質,也是真,妄處見真妄亦真,真處迷失真亦妄。我們用得起用不起啊? 這個地方我們要善思維、善觀察、善運用。

3、佛陀廣大究竟的真實智慧與妙用我們看看藥師佛第二大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二大願就有特定的說法了,第一大願彰顯了法界性一真皆真的真實。那一真皆真了我們還做什麼呢?有人會說:成佛!成佛有什麼意思呢?後面講一真皆真的妙用。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每一個字都說得很清楚,成佛是象琉璃一樣,內外明澈,清靜無暇,光明廣大。

象我們讀到《觀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自身焰光普照百億國土,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令一切眾生,入佛光明,得究竟解脫。

那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這個功德巍巍就是他在大光明藏中具足自受用,自身的安樂與威德,通力善巧,廣大莊嚴,真實具足,用一切語言教導一切眾生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欲界、色界、無色界,若濁染世界、若清淨世界,一切不可思議世界皆能趣入,廣利有情。

功德巍巍,身善安住,坐於金剛菩提座,光耀十方,隨機感應,莫不周遍,度脫眾生,不動本位。

你說成佛有什麼意思?這裡就說了成佛的作用。否則你說我們拜佛念佛成佛,一真皆真有什麼意思呢?就要有意思,有作用,沒有作用的話我們凡夫之身,平時充滿了欲望,充滿了貪嗔痴慢疑的感受,這些感受沒有了,人會受不了的。

自他受用具足真實,兩種受用——自受用他受用都是真實不虛,廣大無礙的,清靜通達,無所畏懼。入佛境界,入魔境界,入眾生境界,入幻化境界、入莊嚴境界、入清靜境界乃至入一切自在境界不可思議,凡夫心力所不及,我們親證之時一定知!

《華嚴經》,諸佛境界,我們從第一品一直讀到第八十一品 ,處處說:廣大究竟,妙相莊嚴,真實妙用,分身無數塵剎之中,各轉妙*輪,度脫無量無邊不可稱說之有情,令無量不可稱說種類之有情,一時得以度脫,成就無上菩提,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呢?若以我們的思想言說,不可及,若以諸佛自在力而可及。言說尚不可及,佛力自受用:具!他受用給予:及!就是做的到。令我們一切有情嚮往隨順趣入、親證這樣的利益。

所以學佛是有無量的妙樂,勝真的喜悅,真實不虛的功德與利益,不是泛泛之說,不是輕許於人,不是蒙蔽於人,不是宗教鴉片,是真實不虛的。是欲令我等享受體驗真實生命的廣大自在之力、莊嚴之力、清靜之力、威神之力、悲智之力、神通光明之力!

焰網莊嚴,過於日月。

我們看到日月都會感到月輪清涼,日輪溫暖,照耀大地,太陽照射大地給人帶來的溫暖,我們在世間做什麼都可以在太陽下面進取我們的作為,看得見,摸得到。

超於日月,為了幹什麼呢?一切幽暗,一時消除,尤其是太陽光,能除幽暗之冥,能令幽暗有情一時得到光明藏,充滿了生機,免除了幽暗之害,我們知道在幽深之處人會很苦,尤其是人類,人類對於幽冥的傷害是畏懼的,鬼神多在幽暗之中,他不怕幽暗,但是他不能度脫,多於陰性之害。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

諸佛如來出世不只是為了自己享受著所謂的光焰廣大莊嚴安住的自身的受用,不只是為了這,就是為了廣利十方,令一切無力自拔的有情得以出離。幽冥眾生,幽冥除幽冥,是除不掉的,那我們真正的發這樣的大願,願我們成佛時,具足這樣的光明、善巧,度脫幽冥眾生,這就是成佛的利益,實際的妙用。

經常聽到人說:學佛成佛幹什麼?不學佛的人說:人人都是佛嘛。但沒有廣大的妙用你還需要真正的實踐佛法,盡於未來際讚嘆佛法,隨順佛法,隨順佛願,因為你沒有這樣的受用,你的報德相尚不相應,你還要進趣修持,勿懈勿怠,否則你就沒有進趣心了。你說:喔,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我知道了,那我就可以睡大覺,什麼都放逸了,那你的報德跟不上的,那是墮落的心、放逸的心,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知道性德,佛陀是回施我們性德平等,本來不二。我們修德中要進趣性德,一如愛樂,不貢高不下劣,清靜平等自尊的延續著自己的感知,修持著自己的所謂周邊的因緣,使自己的依正二報究竟圓滿,

隨意所趣,作諸事業。令一切眾生安住於光明藏中,得自在,一真法界中一真皆真,並不是說眾生都泯滅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結了。因為很多人沒有這樣的境界,你看南傳佛教中要修四大,修火之遍大,空之遍大,地之遍大,修曼搭。比如修空之遍大的時候,全部都是空相,地遍大是地相,色遍大是色,紅色就全部是紅色,整個法界都是紅色,沒有第二個對待。

這樣它產生什麼樣的妙用呢?在佛法中以佛願建立,令凡夫有情了知,令凡夫的情智可知,情智可見,我們根據自己的情智來了解這個法則。

4、發起自己如諸佛無異的無盡妙用 佛陀世尊要不說出來,我們學佛沒有興趣啊,沒味道。你感覺我學來學去有什麼意義啊?象現在很多人學佛,學來學去搞世俗的去了,為什麼呢?他感覺到沒意思,以為就這些事情吧,因為他沒有深入。

有的人學佛學到一點理論,他沒有禪定善巧,沒有通力善巧,沒有語言無礙善巧,沒有實相波羅蜜善巧,那只會自滯在當下,自滯在什麼當下?把自己整個生命機制自滯在當下,不能圓滿清靜的相續,不能發起廣大妙用,有的人學佛學了慢心,自許心,少得為足啊。

象《妙法蓮華經》所寫的一樣,為何那麼多人退席呢?少得為足啊,以為自己見到聽到那一點就是全體了,不是啊,佛法無量無邊,不可稱說啊。

很多人知道龍樹菩薩的故事,他是世間第一聰慧者,清靜梵志,把世間一切學問技巧透達已盡,他認為世間沒有什麼了,乃至後來出家,用九十天把閻浮提所有文字,不管是佛教的外道的所有的知識都讀盡了,他覺得佛也不過如此啊,世間不過如此啊,就想自己在娑婆世界做新佛,改僧人的服裝,建立新的戒律,設定新的僧團。

這時候龍王菩薩悲憫此有情,過去守藏的龍王,護法神,多是十地菩薩八地菩薩,當時龍樹菩薩只是初入歡喜地,斷除煩惱,於一切言辭生歡喜罷了,尚未得到究竟的功德啊。龍王請他到龍宮去閱無盡藏,諸佛的功德藏,教言藏,去審思這無盡的法藏。他到龍宮一看,人類所見只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不可稱說分之一,而不可及,太少太少了。後來帶回來《大方廣佛華嚴經》下品中的十萬誦,中品上品非閻浮提有情心所所能及,你的心所都不及,不要說讀經典了,就是經典的量的數字都記不來,怎麼能記它的文字內容呢?

所以諸佛如來廣大教言無窮無盡不可稱說,龍宮如是,天宮呢?更是不可稱說,一直到摩西首陀羅宮,各個所收藏的諸佛如來的教化的廣大教言非是我們的心力所能涉足,你都想像不到。

所以我們薄地凡夫,雖聞諸佛如來法性與我等一如,心佛眾生本質無別,但是我們要知道曠劫以來,我們在一點一滴的這些事項上自以為是,丟失了廣大塵數的功德,廣大法界的功德,廣大平等一味的功德,究竟無窮無盡不可稱說的功德,我們丟失在某一項,某一緣,某一身份,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某一原則中,自以為是中,這樣一個狀態中,那對廣大究竟不可稱說不可言說之功德我們尚未涉足。所以我們要順性起修,順大願來光焰自己的生命,令自己的生命發起廣大究竟如佛不二的妙用。

佛要是不以願回施我們,喚醒我們廣大清靜究竟覺知的心用,我們不得知,未了知,少得為足,以為自己學到什麼了,證到什麼了,以為自己了不起,什麼都不是!因為我們自以為足的時候已經墮落了,已經狹隘了,已經被一塵一葉蒙蔽了。

所以雖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雖然我們也可以象佛一樣立大願,但是我們畢竟沒有圓滿這樣的願力、功德,所以我們要進趣修持,無懈無怠,感恩於佛,知佛廣大,知我們報德的微劣?應該隨順佛願進趣究竟,切莫放逸,更不可自許、自慢。

諸佛如來甚深悲心啊,欲令我等發起無盡妙用,如諸佛無異,安住世界種子海,以無量剎土中,建諸境界,運用諸境界,成就諸境界,以一切神通自在,方便妙用中安立無盡無窮的分身,塵數身,無邊身,光明身,通力身。

我們現在是個什麼身呢?分段身,你就以這個色身為我,十分的狹隘,分不得,變不得,動不得,一天天的老得了,死得了,我們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又不能安住這個狀態,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本質,應該順願去實踐,所以莫留步,莫自足,莫自許,

那麼佛的這個願望就起到這個作用。佛不給我們暢明,我們永遠沒法去思維佛陀的廣大究竟的真實智慧與妙用,自受用與他受用,所以凡夫如井底之蛙,不知天空之廣大,我們已經被自己的知見深深的陷在井底,看到碗大的天,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行了。

諸佛如來證實了廣大究竟遍一切法則中的真實功德與利益,所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不是虛設的,是真實真如的,在真如的功德中,莊嚴巍巍,不可思議,非凡夫心所能思能議的。

凡夫就可憐在凡夫的心上,凡夫就可憐在自以為是上了,凡夫就痛苦在自己的自卑心上了,所以我們能順願發心,不卑不亢,平和真實,如實修持,那真是佛子啊!

5、人人藥師佛

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大願,佛如是發願,我們也如是發願,佛成一真,我們也一真皆真,廣泛示於世間,普利於有情。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世尊發這樣的願,我們也這樣發願。

第一願和其他願的差別我們要知道,第一願是令我們一切眾生一真皆真,入佛境界,入佛願望。

那麼第二個願望,是佛的願望是利益世間的真實功德,就是佛後心。你說我凡夫怎麼能用佛後心呢?你要不知道佛後做些什麼,你就會迷茫,你說成佛幹什麼啊?你會假設這個東西。

經常會聽到居士這樣說,「人人都是佛,我們幹什麼?」這是妄語,是無意義的話,是驕慢心。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告訴我們本質,讓我們隨順本質,透視現象,逾越現象,運用本質,那麼這個過程是曠劫延於未來劫的一個實踐。如果說人人都是佛,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縱容自己凡夫的業習,那是不能成就的,那是無意義的,

我們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看看我們的業報,習氣,我們就會生起慚愧,就知道自己從未立過大願,沒運用過自性,昧失了自性,丟失了真實的願望,今日得聞的信願之真實,那麼順願來延續生命,實踐生命,把一切事情的本質表達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那我們會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做真實的佛子,做真正的悲智具足的善巧者,而不是縱容自己的習氣,放逸自己的習氣,那我們就做一個真正安立在佛法中的人!

諸佛如來發這樣的願,藥師佛發這樣的願,我們誦藥師經,念藥師佛,我們也要發這樣的願,以令我們的心與藥師的心相應。

我們的心本來就是藥師的心,藥師的心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現在的業習心,感知心,六塵十八界這個心是不如實的,是一時的染著,是偏執的,所以藥師佛的大願就證實了我們的真心,我們用佛的願心來念自心,念佛心,心心真正的相應,我們就是真正的打藥師七,念藥師佛,成藥師佛,人人藥師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