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堪忍尊者:洞察實相


時間:2008/5/17 作者:明華居士

凡是禪修法門,唯一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眾生獲得洞察實相的正見,認識一切法都沒有獨立的自性。如果我們對一切法存在的真相有正確無誤的了解,就能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這條痛苦鎖鏈的根本鏈環就是無明,無明牽引我們不自主的在輪迴中不斷生死。我們可以用智慧斷除無明,從業的鎖鏈中完全解脫出來。如果我們成就具有菩提心的智慧,不但能夠獲得個人解脫,還能夠圓滿證悟一切種智,具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一切如母有情止息痛苦。 為了明白空性,一定要熟習正確無誤的空性教法。釋迦牟尼佛教導的空性教法,經由一個傑出而不間斷的傳承流傳到今天。這個傳承里包括一些禪修者與大學者,譬如卓越的龍樹菩薩、月稱菩薩及宗喀巴大師等。如果我們依循沒有解釋諸法究竟實相的各種不同教導,不管花費多少時間禪修,永遠不能洞察諸法實相。因此,找出正確的解釋,然後善加學習、思維並加以禪修相當重要。宗喀巴大師說的以下這段話,敘述這些偉大的印度及西藏大師教授的要旨: 一個人能夠看見輪迴與解脫中, 所有諸法的因果絲毫不爽, 並且消除了邪見, 這個人已經進入令佛陀歡喜的道路。 空性智慧能夠直接對治我們對實相的無明。如果這種智慧與我們平日觀察人事物的方式並不相違,就不是真正的智慧。無明使我們以扭曲的方式來了解人事物,所以,智慧必須完全反其道而行,才可能產生效果。首先要洞察平時自己的心念如何運作,才能知道必須對治什麼。 我們的心太習慣於以扭曲的方式觀察,要洞徹真相的面目很困難,因為我們的智慧非常有限,認清自己錯誤的信念已經十分不容易了,更不用提看見事物的實相,譬如,如果我們自問:“我一直在談論的這個“我”究竟是什麼東西?”即使我們一直在為“我”著想,甚至在夢裡也如此,要得到這個答案還是非常困難。我們的煩惱如此深厚,連自己平常所見的現象都無法解釋。 無始以來,我們的生命輪迴不斷,直到今天,想到這個“我”的時候,總以為它天生就是獨特的,自生的,完全獨立存在,似乎不需倚靠著身體、心靈,或是其他任何的東西;相反的,是完全自給自足的。我們不必學這個錯誤的信念,它從生到死、從死到生,與生俱來。事實上,我們投生在一個染污身體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心,已經預設一個自性存在的“我”,因此,為這個我,不停地渴求,執取“我”的安全感。 這種認識自我的方式完全錯誤。譬如,當我們害怕或忿怒時,心中便升起“我一點也不喜歡它!”的強烈感覺,其他一切事情都變得不重要了。我們唯一能夠想到的事情,就是如何維護住在心中這個顯得自性存在的“我”。其實這個預設為獨立的“我”根本不存在,純粹是無明的產物。 我們確實擁有-個俗諦的“我”。這個“我”以某種方式存在,我們卻相信它以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方式存在,這就是所有痛苦的主要來源。我們總是陷人自己製造的問題中,因為,我們所認識的自我是錯誤的,卻把希望建築在這樣的錯誤觀念上。我們的判斷錯誤,並且無法技巧而有效的應付自己面臨的情況,怪不得總是對事情的結果感到失望,因而體驗到強烈的不舒服與不滿足感。 我們認為這個“我”是某種獨立存在的個體,這種感覺為何是錯誤的呢?如果小心地探索這個問題,答案一定水落石出。想到“我”時,不可能不或多或少想到心或身。因此,如果“我”真的是獨立又自足的,那么,“我”不是與身心完全合一,就是完全分離。好好禪思這個問題會發現,這是唯一可能的兩種情況。 顯然,我不可能離開身與心而單獨存在。因為,如果不同時指向心與身的某些部分,便無法指認“我”。譬如,身體睡覺的時候,我們說“我在睡覺”。身體在攝取食物的時候,我們說:“我在吃東西”。身體在一張椅子裡面休息時,我們說:“我坐著”。如果這個“我”果真以我們直覺認為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說,它是離開身與心單獨存在的東西,那么,用這種方式描述自己就沒有意義。如果半個“我”是離開身體而存在的東西,當身體在一張椅子裡的時候,為什麼要認為“我坐著”呢? 心也是如此。在一段很短暫的時間內,我們的心經過了許多不同,而且經常相反的活動。然而,無論我們的心是在思想、睡覺、禪修、忿怒或只是做白日夢,我們會說:“我在想”。“我在禪修”。“我在生氣”等。如果有一個“我”離開這些不同的心識狀況而單獨存在,把這些心靈活動歸到這個我們覺得唯一又獨立的“我”便沒有意義。 最後,關於假定為獨立存在的“我”。唯一剩下的可能性,同樣是錯誤的。這種想法認為“我”是與身或心,或是身心的某一部分相同。這種觀點經過分析後也站不住腳。雖然“我”的這個標籤在某些方面提及了身與心,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指出身或心的任何一部分,然後說:“這就是‘我’。”我們的手、我們的心或是身體其他的任何部分,都不是“我”。我們在此時或彼時的思想與感覺,也不是“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身或心,並且不停的想著“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心”,這使一切變得無稽。這種想法暗含的意思是一一“這是身體裡的身體,”以及“這是心裡的心”,兩者都是完全無意義的言論。進一步來說,我們身體裡有非常多的原子,而我們的心每天都有無數的意念閃過,如果我們把它們都稱為“我”,結論是,我們是百萬個不同的人。如果我們認同“我”就是其中特定的一個原子或意念,也不合理,剩下來的原子與意念算什麼呢?它們歸屬於誰呢? 有條理地思維這幾個觀點,並且用它們來查考我們觀察自己的方式,將發現並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我”。空性的意義,就是這樣的妄“我”不存在,或是沒有這樣的妄“我”。無明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存在多少以一個真實獨立的“我”的樣貌存在著,空性的智慧卻清楚看見,這樣的“我”根本從來不曾存在。這兩種觀點完全相反。雖然我們直覺相信這個妄“我”,但是,俗諦上真實的“我”,既不與我們的身心分離,也不與它們的任何部分合一。相反的,它是依靠著身心兩者而存在。 真理有兩種,相對或世俗諦的真理,以及究竟、絕對或勝義諦的真理。世俗諦的“我”,對無明的心來說,看起來好像是前面所說的妄“我”,獨立而自性存在,這是相對的真理。世俗諦“我”的究竟實相,是它存在的真相,可是這樣無明的心不可能理解。只有了解空性,並且能夠現證所有人事物都沒有真實獨立自性存在的心,才能理解這個絕對的實相,這種殊勝的心,不受相對真理錯誤觀念的污染,因此能看見諸法在相對與絕對兩種層次存在的實相。 一旦發展空性見,我們會以一種與現在十分不同的方式來觀察諸法。仿佛一切法都是幻影或海市蜃樓一般。但是,這並不表示什麼都不存在。要緊的是,了知雖然這個“我”,與身心既不分開也不完全相同,但不代表它完全不存在。以為它不存在是非常危險的結論。一個人對於普通由自我意識帶來的煩惱感到痛苦時,可能會開始研究這個使他煩惱的“我”到底是什麼模樣。經過一番尋索,並且找不到獨立的我時,他或許下結論,認為他的“我”完全不存在。一旦他對實相的信念落成這樣,很容易就否定一切,不但覺得自己就某方面來說並不存在,而且對其他人事物也抱著同樣的感受。 否定的邊見稱為斷滅論,能夠導致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因此使人遭受嚴重的痛苦。所以,對這個“我”所做的任何調查,都必須非常小心。一定要能夠分辨對於“我”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觀念。一般錯誤的觀念,認為“我”是獨立存在的個體,當這種“我”的邪見遭受駁斥,留下的就是這個真實、世俗諦存在的我。這個“我”依靠身與心而存在。它會行動、造業,並且依照十二緣起中所描述的因果律受報應。這樣的“我”,因為不是一樣真實獨立的東西,只是一長串相續的行為與反應中的一部分。對此點有所了解的話,就會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也會明白自己今日所思、所說,以及所做的一切,如何形成未來的經驗。隨著我們的智慧增長,主宰命運的能力也會提高。 如果能夠明辨虛妄、獨立的假“我”,與實際存在的真“我”,便不會有落入斷見的危險。否則,禪修空性只會倍增我們的無明。 禪修空性會經過幾個不同階段的洞見。首先,我們看清自己如何想像出這個似乎是獨立存在的妄“我”。然後,查看這個妄“我”,觀察它與我們的身心合一還是分離,設法把它指出來時,誠如宗喀巴大師所說:“錯誤的觀點就消溶了。這個‘我’開始消溶,終至消逝,溶入絕對的實相”。 當我們再也找不到這個“我”,內心將經驗到深刻的空廣感,彷佛失去了一樣寶貴的東西,這時,因為不再能夠抓住這個“我”,可能會產生恐懼,萬一這種情形發生,一定要注意不落入斷滅論的邊見,否定一切。如前所述,這是一個危險的錯誤。我們應該精進地禪修,最後會生起對空性非常微細的證悟。我們將能夠分辨“我”的絕對實相,明白它不能獨立存在,同時又完全了解從相對的真理來看,它如同幻象一般存在。正如《上師薈供》中所說: 在輪迴或涅槃之中, 連一微塵的自性都沒有, 所有微塵都是因果緣起, 這種說法沒有錯。 祈加持我,了悟龍樹菩薩的偉大知見—— 二諦互補而不矛盾。 當我們獲得這雙重體悟,就真正走上“使佛陀歡喜的道路”。 把“我”當做獨立自性存在,這種錯誤的認知方式,和我們看待其他所有現象的方式一樣。譬如,當我們看見桌子的時候,往往忽視桌子的存在,只因我們如此稱呼它的名言或標籤。而名言或標籤是安立在由零件、因緣及環境聚合而成的個體上,我們以一種非常簡化與誤導的方式觀察這張桌子,不知道它是由許多因素相倚相成的,我們的腦海里深埋著直覺的錯誤信念,認為這樣東西非常真實,自給自足,是從外面來的,不記得那是我們名言假立的;就這方面米說,其實是我們把它創造出來的。 譬如,有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嬰兒,並命名為傑洛。雖然他們為嬰兒起了這個名字,不久,他們開始認為這個嬰兒是真正的“傑洛”。他們把“傑洛”這個嬰兒當做自性存在,是獨立自存的,好像無中生有。他們認為“傑洛”真實、獨立,他的存在並不依靠身、心、名言之類的東西,是真實、獨立的“傑洛”,不依靠其他任何東西存在。 許多書告訴我們,如何進一步禪思這個“我”,以及其他所有現象都沒有獨立的自性。閱讀這些有關空性的經論,可以獲得很多知識,但是,重點在於確實淨化錯誤的見解、煩惱、以及不正確的觀念。只要我們還不明白正當與不正當的事情,不能了悟自己多么扭曲事實的真相,那么,所有的知識都缺乏真正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的心需要多加淨化。一定要設法減輕粗重的煩惱,譬如瞋恨與貪著等,這些情緒使我們很難定下心洞察空性的意義,同時也要設法減輕比較細微與根本的無明,因為粗重的煩惱是從中升起的。進一步來說,我們絕對不能忽略觀察自己的業,因為嚴格引導自己的行為,是佛法主要的修行。 我們終究會了解,所有的凡夫心,都認定事物具有真實獨立的自性。在商場以及其他地方所發生的事件中,所有人都陷人同樣的煩惱,似乎是一出荒謬的戲劇,雖然是悲劇,卻使人發笑。要從我們心中淨除這個煩惱,可能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只要我們希望脫離痛苦,並為他人指出解脫的道路,這個淨化的過程便不可或缺。因此,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永遠保持最純淨的動機。 結論 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透徹的討論修道三要。但是,對於擴展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慧的重要性,已經有一些了解,應該盡力探索這些教法,設法找一位精神導師,引導我們走上了悟的正道。而且,一定要閱讀並研究對這些佛法重點的正確解釋。但是,最重要的是,應該審慎禪修所學的一切,設法調伏自己的心,真正把這些教法與日常生活融合。如此,我們的修行會令所有覺者歡喜,而且終將使我們能夠帶給他人巨大的利益。每當我們開始上座禪修這些教法或做任何善事之前,都應該記得淨化自己的動機。不管做什麼事,這都將保證我們得到最大的益處。因此,請依照下文發心: 我及一切眾生,從無始至今一直在輪迴中受苦,而且盲目的接受錯誤的“我是誰”的無知觀念,把它當真,誤以為“我”獨立存在,把婆婆世界的不淨,視為清淨、悅意。 但是,我不需要再為這種煩惱所苦。釋迦牟尼佛證悟之前,和我一樣無知與煩惱。然而,他終於成就圓滿的佛果。我沒有任何理由不能做到和他一樣。 然而,僅只我個人洞徹實相,獲得解脫還是不夠。我並不是唯一想要離苦得樂的眾生,我不應該愛惜自己超過愛惜他人。實際上,這種自我愛惜的心態,正是多生多世以來痛苦的源頭。因此,我現在就必須捨棄它。一切眾生都曾是我珍貴的母親,我曾擁有的事用與快樂,都得自他們的恩賜。雖然這些施主沒有一位想受困厄,卻無知的摧毀自己得到快樂的機會。我怎么能在他們這么迫切需要引導的時候,拋棄他們呢? 我的人類同胞並不是唯一自我懲罰的眾生,動物以及宇宙中有形與無形的眾生,他們的行為同樣迷妄,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受苦。只要還被無明遮蔽,將來會繼續受苦。我不能忘記這些不幸的眾生,他們都曾給予我莫大的恩惠。 因此,認清自己有責任保護眾生的安樂,從此刻起,我將禪修成佛的甚深道,願由禪思所累積的一切功德,使我得以調伏心念。願我迅速邁越所有的修行階段,成就佛果以饒益一切如母有情,願諸佛的教法能夠不斷發揚光大,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 非常謝謝大家。 摘自 堪忍尊者著《智慧的能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