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禁慾的誤區--[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時間:2008/10/11 作者:明華居士

1、“婚姻恐懼症”誤區一些學佛青年,雖到了結婚年齡,但拒絕與異性來往。看起來似乎道心堅固,但長期觀察下來,才發現是畫地為牢,固執己見的結果。嚴重者則演變成了“婚姻恐懼症”。事例一:某廠青年工人劉某,學佛後誓言終生不結婚,對旁人的善言勸告也怒目相向,慢慢地也無人再勸他了。由於我行我素,與眾相處落落寡歡,不久,便落得形單影隻,十年之後,終於成了大齡青年。據說,他現巳開始後悔,有了結婚成家之意,但周圍同事,早已將他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另類,無人願為其當紅娘。事例二:某市一位學佛女居士,雖有男友,但僅同居而不結婚,雖三十出頭,心尚來回掙扎在出家與在家之間;終於有一天下定決心,與男友不辭而別,到了一寺廟,要求出家。寺廟上下因平時與之熟悉,皆大歡喜,積極為之準備剃度事宜。但就在即將落髮前一天晚上,男友及家人開車衝進寺廟,連拉帶拽,將其弄回了家。事後有人問她:“為何不想成家?”她倒是很乾脆地回答:“我有婚姻恐懼症!”其實,這些都是執著所致。“執著”一詞,為佛教常用語,指對某一事物、見解堅持不懈,不能超脫,後來便演變成拘泥或固執。青年居士,不需要對婚姻抱著反感的心態,只要保持平常心就好,如果想要結婚就應該結婚;不要弄巧成拙,頭上安頭,搞得“四不象”。不要因為對婚姻的反感,走入了執著的誤區,從而患上了“婚姻恐懼症”。2、性生活的誤區已婚的學佛夫妻,對家庭性生活的執著也是誤區之一。在四川某大型廠礦,幾年前發生過這樣一樁事:一個以中青年為主的學佛小組,某天觀看了一位海外法師講經的錄像帶,內容涉及斷淫對修行的好處,並言:如不斷淫修行,則修行不會成功。看完錄像後,這批居士便下定決心,立竿見影,強力實踐。回家後,或分房或分床,要快速斷淫證道,接下來的事情不說大概也能猜到:大部分的家庭隨後幾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一時成為全廠新聞。……記得曾看過一篇出家法師寫的文章,題目是《為什麼佛教徒家庭多不和睦》,文章中說:“那些所謂的居士們,真正家庭生活美滿和諧的令人羨慕的幾乎沒有,……與佛沾邊兒者,離婚的特別多”。在婚姻與性的關係方面,性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於執著某些宗教理念,有的學佛居士很害怕與他(她)另一半做“那件事”(性生活)時,或多或少都有一種罪惡感。他(她)們害怕做了“那件事”會對佛菩薩不恭敬,有些人做“那件事”後的第二天,就不敢進佛堂和寺廟。還有很多人認為做“那件事”會影響修行。有些夫妻,學佛以後就變成“道友”,完全沒有夫妻的樣子。因此,長期積澱下來,身心上便會出現某種壓抑與分裂。性執著與性壓抑,它不僅對人的身體,而且對心理健康均有較大的影晌。許多人的男女欲望,被宗教觀念、道德意識壓抑、扭曲、乃至變形,以至他們自己也未能辯識。最麻煩的是,不少人明明出了偏差,還自以為修行有成呢。佛教從不要求在家居士禁慾,而是提倡節慾;而節慾的程度與方式,也須根據工作、年齡、體質等的不同,因人而異。說到節慾,古今中外世界很多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及中國的道教,幾乎都主張禁慾或要求儘量節慾。基督教主耶穌一生沒有結婚,幾乎是苦行的修行者,他們中有名的使徒約翰更明白主張:替天主工作的人一定要身心聖潔,不能染愛欲。直到今日,天主教的神父、修女都是禁慾,終生未婚的。據天主教一九九八年的統計:全球神父總數為40.4萬人,修女81.4萬人;教友總數則超過十一億。道教自從漢朝末年以後,就主張要修精氣神,希望能修到羽化升天而名列仙班,他們認為有男女淫慾會損精氣,因此要禁慾,至於道教中有些以男女性愛行“採補之術”者,那應屬旁門左道,不是正統的道教思想。佛教認為愛欲只在欲界(地球人類及一部分天界)存在,色界、無色界及各佛國淨土都沒有情慾存在。有男女淫慾執著的眾生,就很難脫出三界,故修行者皆希望超越情慾。對宗教徒而言,能夠為信仰而超越情慾,無疑是高尚而聖潔的。但終身不婚嫁的,僅限於出家僧尼或神職人員(道士、道姑、神父、修女等),一般教徒不必如此。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