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生根活佛:接受菩提心果及因的區別


時間:2012/8/14 作者:明華居士

接受菩提心果及因的區別

作者:生根活佛

們接受菩提心和菩提心的戒律時,有兩種心法,一種是菩提因而接受菩提心法,一種是菩提果而接受菩提心法。這裡用因果的方式來簡單地解釋一下接受菩提心的區別。我在上面講菩提心以因果角度之分時,已經詳細地介紹了因果菩提心的內容,但是接受菩提心和發心菩提心是有區別的,上面我只講了因果發心菩提心,但沒有講如何接受因果菩提心的方法。這裡簡單地講一下接受因果菩提心的方法。

我們首先講菩提果而接受菩提心法,菩提果的發心類似我佛幸饒彌沃的發心,也是大乘的基本發心。願發心一般也是果發心,也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而願達到解脫的發心。我們暫時還沒有達到圓滿佛的境界,因此,我們無法利益眾生。但是自他一切圓滿的如來,具備利益眾生的能力,比如我佛幸饒彌沃,他就是淨化者、覺悟者,圓滿者。我們要達到我佛幸饒彌沃那樣的境界,就必須要接受菩提心法,為菩提果而發心,然後發大願並接受菩提心的戒律,這樣才能具備利益眾生的能力。就和世俗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誰才能真正給予別人知識呢?必須是那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不然就會成了佛經中比喻的盲人領盲人,只能是兩個人都落入懸崖。所以指導者必須是經驗豐富、充滿勇氣的一個領袖。我們接受菩提心的時候,充滿勇氣,把利益一切眾生達到解脫以及成就佛的思想放到首位而接受菩提心,這就是接受菩提果的方式,這一切的結果就是為了解脫以及成就佛。我們為了菩提果而在努力,這個果就是我們的憧憬和前程。為了獲得菩提果,我們必須要接受菩提因而接受菩提心法,要達到菩提果,我們必須要找到菩提因。

菩提因就是行發心,為解脫而修行十般若,這就是佛子奪布崩桑的發心,這叫因發心。菩提果猶如財富,為了獲得財富,我們必須要為之而採取行動。如果僅僅是發心得到淨化及成就佛,而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也是沒有用的。就像現代人希望富裕,可每天都懶洋洋地躺著、打牌、喝茶,這樣是不可能變得富裕的。雖然願望是好的,可假如既沒有思維上的認識基礎,也沒有採取任何實際的行動,再好的願望也是達不到的。要富有我們必須有這兩方面的配合,光有行動沒有目標每天勞累也沒有用,空有力氣沒有方法也沒有用,行動與思想要結合才能達到目標。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要認識到,任何事情都不是單一的、直接的,都與人際關係、思維方式以及對事物的看法有關,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我們要達到身心淨化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只是希望淨化,或者只是知道淨化是自他圓滿的最佳方式都沒有用,還必須要採取措施,從行動開始就要具備可能導向成功性的因素。這些因素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講的十般若,我們要具體地行持十般若,這樣才能使菩提心成功地發展和延續下去,並且消除修行過程中的障礙,如願地達到我們想像中的效果。

因此,我們接受菩提心的時候,要充滿慈悲愛心,要為一切眾生成就佛而接受行菩提的十般若,我們接受菩提因,是因為這一切都是眾生淨化與成就佛的根本原因,我們為了眾生獲得菩提果而在努力行持著菩提行十般若,這也就是我們獲得覺悟的根本原因與過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