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生根活佛:培養菩提心的方法


時間:2012/8/14 作者:明華居士

培養菩提心的方法

作者:生根活佛

我們只是接受菩提心,或者行十般若還不夠,還要依靠一些具體方法來培養菩提心,不然我們實現身心淨化與成就佛是很難的,而且學佛修道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障礙,這些障礙容易讓我們動搖。我們如果要修建一座高樓大廈,只是打好基礎還不夠,還需要一層又一層地建上去,那樣的話就需要很多支撐的方法。大廈越高就越需要嚴謹的支撐,並且支撐的排列次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建築過程中,必須要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以穩重為建築的原則,還要有正念作為支撐。在修行中也是一樣,我們要依靠接受、禪定、正念來支撐。

第一,接受:接受的意義有很多,這裡所講的接受指的是心理上承受、容納而不拒絕的意思。接受好比大地,大地接受一切生長的植物與動物,大地從來不跟萬物去計較,對萬事萬物容納而不拒絕,因此大地才能成為萬物生長的基地。接受的心態也是功德生長的基礎,若是沒有接受的心態,那就無法修行,沒有大地,任何植物都沒有生長的基礎。同樣一個道理,沒有接受的心態,菩提心不可能生長成菩提果,接受是發菩提心最基本的要求。比如,我們在生活中要掌握任何一種文化、技術的基礎都是接受,如果你對學問不能接受的話,對這門學問的學習就可能不會延續下去,最後這門學問對你也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它很難成為你的專業和專長,更難以融入你的生活和生命,更不用說在這種領域產生靈感和技能了,所以這樣學到的東西也是僵硬和死板的。我們發菩提心,培養菩提心,發展菩提心的基礎和根本就是接受。

第二,禪定:我們只是接受還不夠,還要依靠助緣,按佛經來講那就是禪定,用世俗的話來講,就是穩定的心態。實際上,禪定是一種穩定的心態,還是以大地來比喻,大地上的山石,起著穩固土地的作用。再比如說金子,金子無論在哪裡,永遠都在發光。再比如修建高樓大廈的時候,僅僅是接受別人的意見和使用很多的方法還不行,還要有穩重的思考和選擇。穩重的思考,就好比建築房子的釘子,如果每一個釘子都釘不牢,那這房子用不了多久就會散了,因為穩定性不夠。同樣,在修行和生活當中,我們只有基礎還不行,還需要讓它穩定,禪定就能在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修煉菩提心的過程之中,任何行者都必須具備很好的禪定功夫,如果沒有禪定的功夫,你很難穩定地實踐到成就佛道中去,即使能夠實踐一下又會很快被外界的狀況吸引和破壞了,並且總是會有頭沒尾,不能穩定地延續下去。在歷代的史書記載里,接受菩提心戒的無數學人中,最後能獲得成果的人並不多,因為他們沒有穩定的功夫。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自稱學佛發菩提心的人也是無數的,可是真正學佛與發菩提心的又有多少個?很少,大部分都是半途而廢的,這些都是沒有禪定功夫的緣故。在生活中我們身體的奔波還不是很大的問題,可我們的思維如果東奔西走就是大問題了,做各種事情大多數人都是準備的時間長,開始的次數多,延續下去的少。因此現今無論是修法或是眾所周知的世俗事務,大家都能明白但都不能進行下去,這和不穩定有很大的關係。

第三,正念:我們只有穩定也還是不夠的,還要依靠正念,正念是一種正見的心態。社會中的人們如果能運用接受、禪定、正念這三種工具,就能真正熟悉和了解自己,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對外在的各種狀況也會能進能退。在這三種工具之中,最關鍵的是正念。我們修建高樓大廈的時候,接受很多實用的方法和進行穩重的思考還不行,更需要的是正見。正見猶如套用方法和工具去執行建築房子的具體實踐。在建築的過程之中,我們雖然接受了很多方案,也知道了很多道理,心態也能夠穩定,但沒有工具還是無法執行建築大廈的任務。因此,方案、道理、穩定的心態都是建築房子過程之中所需要的,但還不是最關鍵的。

過去有一個酋長在建築宮殿時,急需要木料,他就下令所有的村民們去砍伐木料,時間只有三天。酋長有一個村莊叫做噶額村,這裡的村民們,在酋長下令的第二天,才集中在了一起,商量能否接受酋長的要求,他們討論了半天,提出了各人的想法,討論得沸沸揚揚,就這樣一天過去了,最後大家終於決定接受酋長的要求。在酋長下令的第三天,他們又集中在一起商量如何運輸,最後決定第二天再去砍木料。在酋長下令的第四天,他們又集中在一起準備去砍木料時,結果發現一個人也沒有帶工具……三天過去了,酋長沒有見到噶額村民們的木料,非常憤怒,就下令把他們流放到邊地了。

現在接受菩提心戒的人很多,他們也知道在學佛修煉的過程之中菩提心是很重要的,但他們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重要,更不知道如何去增長菩提心。總是在自以為是地,或者跟名師修一修世間法,或者做一些利益自己的「善」事,或者黑白不分地幫助別人,或者做一些違背菩提心的自利之事等等。就好比人們都知道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知道怎樣才算真正的健康,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取得健康。總是在自以為是地,或者被人誘導著去減肥、或者去吃多種維生素片、或者去吃所謂的綠色食品,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其實也只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人的菩提心只建立在形式上而沒有認識到菩提心的源泉在於利益眾生。

我們為了菩提樹的成長而不斷地在葉子上灑水,卻不知道在菩提樹的樹根上澆水;我們為了長養菩提樹,去保護每一片葉子,而不去培植菩提的樹根。如果我們不了解,不重視菩提樹的根,那麼永遠只會追求外在的東西,我們身心的菩提樹很難開花與結果。可現在的人們只喜歡開花,但不願意為花的根去澆水,連簡單的種花都很難達成,更何況開花與結果呢?所以我們知道菩提心重要並不是最關健的,怎樣使自己發出菩提心才是更重要的;僅僅知道菩提心是好東西沒有用,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接受;僅僅接受菩提心並不關鍵,怎樣把菩提心培養和增長出來是更重要的。你可以去問那些學習大乘的佛教徒:「發菩提心好嗎?」他們會說:「當然好哇,我學佛修行就是為了發菩提心,救度眾生啊!」你再問他們:「如何發菩提心?怎麼去救苦救難?菩提心的戒律有多少條?」大部分人都會啞口無言。其實剛進入大乘佛法的人都會知道發菩提心很好,所以知道不是關鍵。知道又有什麼用呢?知道了並沒有導致你和之前的人生有什麼不同,知道了並不能代表你能夠發出真心,知道了並不能代表你能救苦救難,知道了並不能代表你能夠接受菩提心戒。

只有知道怎樣去進行這一切才會讓你有所不同,更加重要的不同是在於自己正履行菩提心。因此,要發揚大乘佛道,培養菩提心,增添救苦救難的願力,那麼現在所講的接受、禪定、正念這三種方法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接受菩提心戒並不困難,可是,你從師父那裡接受了菩提心戒之後,能夠堅信不移地遵守菩提心的戒律是很難的。因為,第二個條件是禪定,也就是穩定的條件,穩定是精神旅程中一切長遠發展的意念。讓你知道菩提心的好處是很簡單的,可是讓你在進行菩提心當中保持正見以及具備行動的條件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有正見,正念好比是巡邏的警察,我們要保持警惕,這個正念就非常重要。正念使我們的行為像月牙一樣能夠漸漸變得圓滿,只有正念能夠讓我們缺少的智慧和菩提心逐漸彌補起來,最後變為圓滿的佛果。《地道》論中云:「接受大地禪定金,正念如上弦月亮(藏厲每月初一至十五日,月亮每天增長,十五日月亮變為圓圓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