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慈誠羅珠堪布:現代人修法的困惑


時間:2015/6/11 作者:如是

佛教就是這樣子,一開始的時候它的來源,它的源頭也是長遠的,或者稍微比較近一點,離我們比較近一點的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這種起心動念也是因為看到了這些痛苦的人,然後他就有勇氣放下這一切,就在王宮裡面過這樣的日子,他這所有的一切,這些榮華富貴他根本沒有當一回事放下,這麼大的勇氣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因為慈悲心,所以他想解決。他那個時候不是,他不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他想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是他後來還是要發現要解決別人的問題的還是首先還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他也就是一開始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要自己,要自己要怎麼樣,他想尋找一個,尋找一個解決這些人痛苦的方法,但是後來就是發現解決這些人的痛苦的方法,首先要從自己的身上開始,後來他真正的成功了,佛就度化了這個無量的眾生,這就是佛的出離心,就是這樣子的。

那我們今天學佛,怎麼樣學?怎麼樣學佛呢?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學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這是好事。但是另外一個比較悲哀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樣學佛,到底學佛是什麼樣子,這個路在哪裡,我們都不知道,方法是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因為我們過去的這些我們的寺廟當中,寺廟其實就是一個古人的一個心靈的家園,它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化的宗教活動的場所,它是一個無數的人的心靈的家園。古人就是在這個寺廟裡面,他可以學到禪,他可以學到各種各樣心靈上的東西。但是慢慢慢慢,我們現在我們的寺廟裡面有什麼呢?我們的寺廟裡面就是沒有這樣子的東西,寺廟已經不能解決我們的這些問題,寺院已經不是我們的心靈的歸屬,也不是我們心靈的家園。

寺院是什麼?寺院就是旅遊景點,是一個賺錢的地方。也是一種賺錢的地方,也是一種大家去觀光的地方,跟動物園差不多。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雖然很多人想學佛,但是迷失方向,非常地茫然。那寺院不能給我們帶來這種,不能給我們提供這些,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那誰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呢?就我們找不到一個就比較合適的地方。所以這是我們比較悲哀的地方,但是有一個,有一個值得高興的就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給我們提供的方便,這是一種無形的道場,沒有形狀這樣一個道場,這就是網際網路,我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大家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

從藏傳佛教的角度講,有些東西還是要口傳,需要有傳承,但是學習完全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面對面學習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基本上就是一樣的,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便。那我們不管是網際網路也好,不管是光碟也好,書也好,通過這些方法必須要,首先必須要知道怎麼樣去培養出離心。方法,具體的方法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那麼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藏傳佛教裡面就講前行和正行,整個的修行的過程就分兩個階段,一個叫做前行,這是一個預備的工作,正式進入主題之前的一個訓練,這是一種這樣子的訓練,這個叫做前行,也叫加行,加行的意思也就是預備,預備進入正行之前的一個預備的訓練,就走在前面,必須要走在前面的一個基礎,最基礎、最基本的一個訓練,叫做前行,前行或者加行。那前行又分兩種前行,兩種前行是什麼?外前行和內前行。

內和外以什麼來分呢?比較簡單的叫做外,稍微比較深一點的叫做內,因為這樣子比如說我們進入一間屋子,那麼它的外和它的里是稍微有點不一樣,對房間裡面的東西來講,站在外面的時候離得比較遠,進去了以後稍微離得比較近,就這樣子的意思,外前行和內前行。

然後這個外前行裡面就有四個不同的思維的模式,思維模式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模式化的東西,因為這個模式化的東西在藏傳佛教裡面比較多,因為藏傳佛教這個藏族人,這麼一千三百多年這樣子的歷史當中,他們沒有去研究更多的科學、哲學等等,他研究的都是佛教,他研究的都是佛教。就在藏族人裡面稍微比較有頭腦的那些所有人都去研究,所有人都投入到行業當中,這是他的主流文化,主流的思想。所以這個體系當中,就是有一些內容上跟漢傳佛教完全是一樣,內容都是一樣,沒有任何的區別。

但是方法上面它就稍微有些時候有點不一樣,他們很多很多的人就是投入到這個學習,還有修行的過程當中,然後他們把很多很多的東西,很多的方法把它簡單化、規範化,然後模式化。這樣以後,然後把他的次第分得比較清楚,開始的時候去修什麼,然後再修什麼,最後修什麼,分得比較清楚。然後開始的時候第一堂課是什麼,第二個功課是什麼,一步一步,從淺到深,次第做得比較完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