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師:《佛遺教經講解》貪睡令一生空過  


貪睡令一生空過

(節錄自正如法師《佛遺教經講解》)

經文:「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訊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

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一、睡眠與睡懶覺

上一段經文講飲食,現在這段經文講睡覺。吃飽喝足,然後睡覺,這是人生的快樂事。睡覺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連續幾天不睡覺,這個身體將會垮掉,甚至這一期生命就跟你說再見了。可是,貪睡,睡懶覺,用佛語來說足可以「令一生空過」。

睡眠,在法相宗來說,屬於「心所法」中的「悔、眠、尋、伺」四不定法之一。所講的不定,其中有一個原因是說這四種「心所」通於善、惡,以及不善不惡「三性」。例如,睡眠是為了調理身心,養足精神,勤修善法,那麼這睡眠就屬於善。如果,是睡懶覺,懈怠懶惰,睡足去幹壞事,那麼這睡眠是屬於惡。也沒睡懶覺,睡足起床後,也說不上作什麼善法,也說不上作什麼惡事,這睡眠便是不善不惡的「無記性」。

《增一阿含經》中說:「眼者以眠為食。」我們有情眾生需要睡眠來維持生命。所以,每個人都離不開睡眠。大家都知道,我們一般人一天要睡八個小時,如果以一天睡八個小時來計算,那麼我們花費在睡眠上的時間,將花去我們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這樣說來,如果,你活到75歲,那麼你的睡眠時間將花去25年。有一首偈子其中有這麼一段:

二十四小時,八時床上眠,

三餐費三點,加刷牙洗臉;

沖涼大小便,需要一個鍾,

午休小動作,又花一小時;

讀報看電視,電話並聊天,

至少三小時,還有別事情。

如上說來,我們一個人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花在以上的這些事情上。再加上我們有些女同胞還要畫眉、塗指甲、抹粉化妝,又要花許多時間。聽一位男士說,他的太太洗一次臉就需要一個鐘頭。洗一次臉,前前後後就需要「五臉盆水」。這位女士洗臉是講究,但是,浪費水資源,浪費寶貴時間。我們出家人洗臉是「洗臉兩把半」。先洗乾淨毛巾,然後洗臉,這算一把;再一次洗臉,這又叫一把;最後,洗淨毛巾,這名半把。真是簡單加輕鬆。

現在,我們一個人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花在以上的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上。剩下的時間實在不多,你還睡懶覺,「朝朝睡到日頭紅」,這一生的時間差不多都完了。

在《大智度論》中,睡眠被稱作是「出家人、修道者的十種障礙」之一。十種障礙,又稱「十魔軍」,它們能滅「出家人」。論中卷十五說:

欲是汝初軍,憂愁為第二,

饑渴第三軍,渴愛為第四,

睡眠第五軍,怖畏為第六,

疑悔第七軍,嗔恚為第八,

利養虛稱九,自高蔑人十,

如是等軍眾,厭沒出家人。

睡眠,在此處被列為能滅出家人的「魔軍」中的一軍!「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樓陀,一聽佛陀說法就打瞌睡。一天,受佛如上一偈,他發奮努力,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在《雜阿含經》中,睡眠與貪慾、嗔恚、掉悔、疑並列,而稱「五蓋」。蓋,是遮蓋。說這睡眠等五法,能遮蓋我們眾生的心智,令我們「能為黑暗,能為無目,能為無智」,從而使我們無法辨別善惡,無法去惡行善,因而沉淪苦海,不得解脫,故名為「蓋」。誇張一點講,它們的遮蓋力能夠讓整個世界黑暗。其實,一點也不誇張。構想,你貪、嗔、疑、掉悔、睡眠,他也貪、嗔、疑、掉悔、睡眠,大家都貪、嗔、疑、掉悔、睡眠,這世界能不「黑暗」嗎?!

《雜阿含經》卷二十六中說:

貪慾嗔恚蓋,睡眠掉悔疑,

如此五種蓋,增長諸煩惱;

此五覆世間,深著難可度,

障蔽於眾生,令不見正道。

睡眠,又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之一。財色名食睡,人人都喜愛,財色名食睡,人人所追求,追求追呀追,追到地獄口,眨眼一端看,嚇了一大跳,原來「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財色名食睡」是墮入地獄的五種根源。「財色名食睡」是通往地獄的五條主幹道。每一種欲,都足夠讓你移民到地獄居住。要想去地獄,就往「財色名食睡」此路走。

睡眠本無罪,善於運用,它是「善法」。如果,貪執睡眠,睡懶覺,以及睡足之後去幹壞事,等等,它便成了「惡法」。

什麼是睡懶覺?正常睡眠之外的睡眠,就是睡懶覺。正常睡眠的時間,也就是「最低睡眠」(minimumsleeprequirement,MSR)時間。睡眠專家認為,每個人都需要睡眠,而且,每個人的睡眠需要各不相同。但是,每個人都必須有「最低睡眠」時間。超過「最低睡眠」時間,就是睡懶覺。比如說,你睡了六個小時,覺得精神充沛,那麼這六個小時的睡眠,就是你的正常睡眠。比如說,你睡了六個小時,醒過來再也沒有睡意,再也睡不著,且精神充沛,但你還躺在床上不起來,這就是睡懶覺。我們通過每天對個人睡眠從入睡到清醒無睡意,以及精神充足狀態的記錄,從中可以得出我們的正常睡眠時間。

睡眠專家認為,如果,睡眠少於「最低睡眠」,工作效率必然下降,而且,容易心情不佳。但是,延長睡眠時間並不能提高效率和改善心情。現實中,不少人得到的經驗是,睡得太多反而不好,越睡越懶,沒有精神,甚至渾身不舒服。

現在,我們知道了貪睡、睡懶覺對我們身體、生活、工作、修行是個「魔障」,然而,我們還是陷於貪睡、睡懶覺而不能自拔!這怎麼辦?本段經文,就是專為「對治睡眠」而開的一劑「良方」。

二、精進對治睡眠

從佛教的睡眠觀念講,睡懶覺是絕對不鼓勵的。下面所說的「對治法」,是針對正常的睡眠而言。當然,這種儘可能少睡眠的言語,是針對那些不是從事「危險」工作,而是從事修行等方面的人,諸如出家人等而講的。從事「危險」工作的人,以及那些身病體弱的人,都應該睡好、休息好。佛教導我們少睡,其目的是要我們睡好,也就是希望我們提高睡眠質量,並多一些時間學習和工作。

經文:「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訊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上一段經文,佛告訴我們不要吃得太飽,不要過分追求美食。現在,佛告訴我們飲食之後,也不要馬上去睡覺,而是稍作休息後,「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晝,是白天。如果是白天的話,則要勤奮的「修習善法」。修是修行、實踐。習,是學習。勤奮學習實行「善法」,「無令失時」,不能一時忘了「修習善法」。「無令失時」,還告訴我們,那就是「修習善法」累了,可以稍為休息。但是,休息時身心仍然是在「善法」上,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善法。我們有些人,在工作時是不是把身心放在「善法」上?工作時身心放在「善法」上,離開工作時身心是不是仍然放在「善法」上?離開工作,身心也離開善法,這便錯了。佛告訴我們「修習善法,無令失時」。這是白天的事。

太陽落山,黑夜降臨了,又該做什麼呢?經說:「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訊息。」初夜,是現在的晚上六點至十點。中夜,是十點至午夜兩點。後夜,是午夜兩點至凌晨六點。中印度將一天分為晝三時夜三時。廢,是廢除,不再繼續。「初夜後夜,亦勿有廢」,「初夜後夜」也要繼續勤奮「修習善法」。「中夜誦經,以自訊息」,中夜,依然是「誦經禪修做功課」時間。「經」有長有短,因此,念誦經文依個人的精神狀態而定。隨著誦經,漸漸有了睡意,然後進入睡眠,一覺到「後夜」。這是修行人的高標準作息時間,一般人能以辦到。為什麼修行人時間安排得如此這般緊湊?因為「為道,猶如逆水行舟」。因為「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所以,抓緊有限的時間努力修行成為必然!

經說:「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千萬不要因「睡眠因緣」,而令我們一生「空過」,白白地空過寶貴的光陰,「無所得也」,沒有一點點成就。現實人生中,真的有許多人因「睡眠」而「一生空過」。所以,要想有「所得」、有成就,應該戰勝睡眠「魔障」,不要睡懶覺,夜以繼日,分秒必爭。《長阿含經》卷十三中說:「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也是這個道理。

古人就有勤奮學習,強制自己少睡眠的例子。中國古代的男人,留長頭髮。古時候,有個男人讀書特別努力,可謂夜以繼日。為了讓自己少睡覺多讀書,他將自己的長辮子綁紮到房樑上,人一打盹,頭髮一拉,便醒過來又繼續讀書。當然,人要睡好覺,才能讀好書。

印光法師在自己的房間掛一幅「死」字字畫,用於警策自己:今天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死亡就在當下,趕緊用功,不要空過。印光法師成為一代高僧,與他的「死」字字畫有必然關聯吧。美國盲聾女作家、盲聾殘疾人海倫·凱勒也說過一句類似印光法師「死」字含義的名言,她說:「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這些,都是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勤奮修學,莫使老來空傷悲。

佛說,「初夜後夜」等四句,聽來語氣還不是很重,因此,可以想見「最低睡眠」是被默許的。佛在《四十二章經》中也曾經告訴我們:學道,猶如調節琴弦,不可過緊,不可過松,應以「適中為妙」。萬萬不可睡懶覺,但也不能太低於「最低睡眠」。應「適中為妙」。

三、思維觀察對治

「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無常,是指一切事物都在「遷流變化」之中,沒有一樣事物能隨著時間流逝而保持「原狀」不變。佛經對於無常的解述,非常周詳。其中,關於無常的表現形式,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這就是(1)從物理上講,則是「成、住、壞、空」;(2)從心理上講,則是「生、住、異、滅」;(3)從生理上講,則是「生、老、病、死」。

剛才下雪,這雪花落地又化為水,這水為雪,雪為水,就是「無常」。鄉下城鎮剛剛有冰棒時,有個鄉下人,到鎮上集市賣出木柴,買兩條冰棒想帶回家給小孩吃,沒地方放,就順便插在頭上的竹笠上。到家門口,兒子過來,「爸爸!爸爸!」爸爸開心,拿下竹笠,看竹笠上全是水,納悶地說,「這東西還會走?走就走,還尿拉在我竹笠上。」冰棒遇熱熔化,這無常是可以看到的。

現在,這張木桌,我們肉眼看起來,覺得它還是昨天那個「樣」,其實,這張木桌的物質原子已在「腐壞」變化之中。又比如,我們這個身體,現在肉眼看起來,覺得它還是「這個樣」,其實,身體細胞正在新陳代謝當中。它們好比,我們看時鐘,覺得時針不動,其實,時針在動,只是動得非常之慢,以至我們的肉眼覺察不到。許多事物「遷流變化」的速度比「剎那」還短,我們的肉眼也是無法覺察。根據《仁王經》說:「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裡有九十個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一個剎那的時間是非常非常的短。

《無常經》中說: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山變為海,海成為地,生者必滅,盛者必衰,日月星辰亦復如是。一切事物「遷流變化」、「剎那生滅」。

佛經中,比喻無常之不實、短暫時,通常用「如夢」、「如幻」、「如影」、「如露」、「如電」等;如果,比喻無常之恐怖時,則說「無常狼」、「無常虎」、「無常刀」等。這裡,則用火來比喻「無常」之可畏。

「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當念」,有人自作聰明,寫念佛的「念」字時,將「念」字加個「口」寫成「唸」。其實,念佛根本在「今心」的念,當下之念,而不是在口頭上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了,世間正在起火災了,我們現在就要想起,我們現在就應當知道,這就是「當念」,當下念及。不要等到世間燒毀了,我們才念到。到世間燒毀了,才想念到「無常之火,燒諸世間」就晚了,就全都完了。

「世間」,在佛教中一般解釋是,「世」是遷流變化,指時間而言;間是間隔,或者說界限,指空間而言。世間,就是包括時間和空間,也就是世界,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和。佛學上說,世間有器世間和有情世間兩種,就是這個道理。器世間,器是器具,能盛放東西,它指地球等自然界。有情世間,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當然也是無常。大家都有見聞,一會兒這裡鬧水災,一會兒那裡出乾旱,一會兒那裡又地震山崩等等。地球從「成」到「住」,逐漸變「壞」,然後成「空」,這便是無常。

生命界,當然也是無常。據說,人一般只能活一百年左右,大象可以活九十年,牛馬能活十五年上下,老鼠能活三、四年,蒼蠅蚊子能活五天到七天,蜉蝣朝生暮死等等。眾生的壽命,無論是九十年、十五年、朝生暮死,但都說明了生命無常。我們這個生命無常,特別是生活在現在科技高速發達的世間,我們的生命更是無常,我們的生命隨時隨地都有死亡的危險。上午8點46分前,人們還有說有笑好端端的,客機撞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這裡的上千條人命就結束了。這印證了佛在《涅槃經》中所說的「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這也驗證了印光法師的「死」字哲理,和海倫·凱勒的「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的話語。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如此無常。無常迅速在「呼吸之間」,一息不來,生命就告終結。

現在,無常猛火燒已過來了,燒到哪裡了?燒到世間了,世間已經著「火」了,已經著「火」很久了。這一點都不假。就說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吧,科學家也說,「這個地球正在老化。」目前,我們的身體也已經著「火」了,身體已經著「火」很久了,身體差不多都要燒焦了,比「如救頭燃」嚴重多了。

雖然說,能「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的人,比還沒有想念到「無常之火,燒諸世間」的人強許多,但是,光會想念到「無常之火,燒諸世間」,這還遠遠不夠,這還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想解決問題,接著必須行動起來,如何叫「行動起來」呢?行動起來就是趕緊滅火。滅火也來不及了!那你就趕快逃亡吧!如何逃亡?經中說的:「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趕快起床,不要睡覺了,好好修行,離開「火宅」吧,這叫「自度」。

以上說的,也就是「無常觀」。無常是小乘「三法印」之一,在《光贊經》中更認為,無常觀是入佛門的第一要門。因此,古來高僧大德都以無常觀為發菩提心之根本。

經中說:「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賊,是偷東西,本來就可怕,現在這個賊子有煩惱,是個心中裝滿「貪嗔痴慢疑惡見」煩惱的「煩惱賊」,是個十足的「惡賊狂徒」,可怕吧!它的惡性是「常伺殺人」,它是個「要」人性命的怪賊。伺,是伺機,察看可利用的機會。「常伺殺人」,這個煩惱賊,一天24小時跟蹤「稅懶覺」先生,察看可乘的機會便下手殺人。

稅先生一睡覺,煩惱賊就偷走稅先生的時間。俗話說,「寸陰寸金。」你睡一「寸」光陰,煩惱賊就偷走你一寸金。睡一「尺」光陰,煩惱賊就偷走你一尺見方的金塊。真是破大財了。而且,「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金還買不到一寸光陰。一寸光陰還不只值一寸金的價錢。

有位禪師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死人是「臥不坐」,睡覺,也是「臥不坐」。所以,睡覺從這個方面講,就等於「死」。稅先生為什麼在白日之下睡覺「臥不坐」「死」了呢?這就是被煩惱賊「殺死」的。一般人一天要睡八小時,就是一天要被煩惱賊「殺死」八小時。

整天睡懶覺,自然不多時間修行,那麼,本身的「貪嗔痴慢疑惡見」等煩惱,不但沒辦法消除,反而增長,這樣,罪業自然不斷累積,生命必然墮落惡道。失去人身,墮落三途,這就是人身被煩惱賊殺死,這就是生命被煩惱賊「偷走」。所以,經常伺機殺人的煩惱賊,甚過怨家。怨家只對你有怨言,並不定「伺機殺人」。

煩惱賊伺機殺人,就喜歡咱們睡覺,咱們睡覺,煩惱賊正好方便下手。所以,經說:「安可睡眠,不自警寤?」寤,是睡醒,引申為醒悟。道理就這麼簡單明了,怎麼咱們當事人還不能警惕、醒悟,而是安心睡大覺呢?要想出離三界,就應該少睡眠,爭取時間用功。

四、以持淨戒對治

經文:「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

上一段經文中,佛就將「心」比喻為「毒蛇」。心怎麼會是毒蛇呢?原來我們凡夫俗子心中充滿「貪嗔痴」等煩惱,這「貪嗔痴」等煩惱就好比毒蛇。因此,將「心」比喻為「毒蛇」毫不為過。

「煩惱毒蛇,睡在汝心」,煩惱毒蛇,一天24小時就睡在你的心中,就睡在我們的心中。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煩惱毒蛇就已經住在我們的心中。大家想想,你打那才一兩個月大的小孩,他就哭;你逗他,他便樂,這就是心中的「貪嗔痴」等煩惱在作怪。可見「煩惱毒蛇,睡在汝心」,這話是有根有據的。煩惱毒蛇在你的心裡,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事。心是我們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現在這個心裡有毒蛇,大家說危險吧?!毒蛇隨時隨刻都有咬破心臟的危險,毒蛇隨時隨刻都有在心臟內放毒的危險,真是命在旦夕。心是思想,人的思想里有「貪嗔痴」等煩惱,有嚴重的「貪嗔痴」等煩惱,這個人必定墮落無疑。明白這個道理了,該怎麼辦呢?請看經文。

經說:「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蚖,毒蛇的一種。《本草綱目》說:「蚖與蝮同類,即虺也。」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現在,將心擴大,形容為臥室,一隻黑蚖,黑色的毒蛇「在汝室睡」,在你心的臥室里睡覺,你現在要把它趕出臥室。毒蛇「在汝室睡」,比毒蛇「睡在汝心」就形象多了,宛如一部「引蛇出室」的立體電影。

如何「引蛇出室」?看樣子,你想輕鬆地「引蛇出室」,是不可能。「貪嗔痴」等煩惱毒蛇是不會乖乖就範,是不會讓你說引就引出來,就離開你的心。那就沒有辦法?辦法還是有,佛說:「當以持戒之鉤」。引不得,趕也趕不得,要用「鉤」。什麼鉤?應當用「持戒之鉤」將「貪嗔痴」等煩惱毒蛇鉤出臥室。

具體如何鉤法?譬如,你遵守「不貪」戒,你就不會起貪心,這就是你以「不貪戒」鉤出貪心毒蛇。貪心沒有,而能布施,這是「貪」蛇「鉤出」「摒除」的結果。其他「嗔痴慢疑」等煩惱毒蛇,都以此方法如法炮製。

「貪嗔痴」等煩惱毒蛇都「鉤出」了、都「摒除」了,這才可以安心睡覺。經說:「睡蛇既出,乃可安眠。」就是這個道理。「睡蛇既出」,這裡,比喻己經斷除煩惱。煩惱斷除,生死了脫,出離三界,便入聖域。

「不出而眠,是無慚人。」如果,心中的「貪嗔痴」等煩惱毒蛇還沒有「鉤出」、還沒有「摒除」,就睡覺,佛說,這「是無慚人」!這便是沒有慚愧的人,這便是不知羞恥的人。

什麼叫「無慚」?無慚,在法相宗「五位百法」中屬於「中隨煩惱」之一。無慚以「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意思是,以不顧自尊心和善法,輕視、拒絕賢德之人和善法為體性;以障礙慚恥心,產生、增長惡行為作用,這就叫無慚。相反,就是「慚」。

現在,我們一般是「慚愧」連用,但在佛經中「慚」與「愧」是有區別的。慚,是指自身生起自尊敬仰心,尊重具有賢德的人和善法,能產生「止惡」作用。愧,是指自身厭惡惡法,遵循世間法律、道德等外在力,羞於犯罪,不近惡人,拒絕惡法,能產生「止惡」作用。佛說,沒有將臥室里的毒蛇趕出去,就在臥室里睡覺的人,這種人就是「無慚人」。

「無慚人」,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無恥之人」,沒有羞恥心,不知羞恥的人。一個人沒有羞恥心,這個人就徹底毀了。幹了壞事,怕人家知道的人,這還有救,因為還有羞恥心,還有慚愧。作了壞事,不怕人知道,還生怕他人不知道,還十分得意地告訴你,「我昨天作了什麼壞事」,「這壞事就是我乾的,你能把我怎麼樣!」這個人沒有羞恥心,不要人格,這個人徹底完了,無可救藥也!

五、以慚恥心對治

經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我們常說,「羞恥之心」,心,是比較抽象。現在,這裡說,「慚恥之服」。將「心」變為「服」,服,是衣服,說「慚恥」好比我們穿的衣服,這就非常形象,讓我們仿佛看到「慚恥」。這也說明了「慚恥」,雖然是屬於精神層面,但是它卻能通過人的表情和行為表現出來,猶如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讓人一見而一目了然。這慚恥的衣服,在一切衣服之中是「莊嚴最為第一」,是第一莊嚴。

一個人有羞恥心,常穿慚恥的「衣服」,這個人一定人緣好,在大眾的眼目中是最為莊嚴的。一個佛弟子有羞恥心,身上穿著慚恥「衣服」,這個人一定努力上進,不睡懶覺虛度時光。印光法師就自號「常慚愧僧」,所以,能以「死」字警策自己,精進用功。

「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慚」又像鐵鉤,能鉤住我們而不去作非法的事。什麼是非法的事?貪睡、睡懶覺就是非法事。貪睡、睡懶覺,在社會法律中是沒有被列為非法,但是,在我們佛法中就被納入為非法事。有位朋友對我說,他被公司解僱,就是因為多次睡懶覺遲到上班所致。有個人喜歡睡懶覺,找不到工作,晚上又不睡覺,就作起賊的行當,走上偷東西的不歸路。

有位法律界的專家對人說,佛法太高妙了!他讀了這段經文,讓他多活了兩年多。原來,他30歲那年讀了這段經文後,明白「睡眠是非法」,於是每天少睡一個小時,到他82歲時,一計算一生少睡眠兩年多時間,多工作兩年多,這叫多「活」了兩年多。

貪睡、睡懶覺是非法,這在法律行文中是找不到的。學習了佛法,才讓我們知道它確是非法。什麼叫「慚」?在這裡來說,不貪睡、不睡懶覺就是「慚」。

經說:「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因此,佛弟子要常常應當、毫無條件地懷存羞恥之心,面帶羞恥之色,這就是「無得暫替」。如果,有人沒有羞恥之心,這個人便失去了種種功德。所以,「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經說:「有愧之人,則有善法。」具有慚愧的人,本生就具有善法,更能產生種種善法功德。經說:「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如果,一個人沒有慚愧心,老實說,「這個人跟禽獸沒有兩樣」。禽獸是不知道什麼慚愧不慚愧。說白了,這個是人?是禽獸?就可以貪睡不貪睡來做辨別。要說自己是人,那就不要貪睡了。

下面引《大智度論》卷十七中的話,作為學習這段經文的結語。論中示警:

汝起勿抱臭身臥種種不淨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體諸苦痛集安可眠

一切世間死火燒汝當求出安可眠

如人被縛將去殺災害垂至安可眠

結賊不滅害末除如共毒蛇同室宿

亦如臨陣白刃間爾時安可而睡眠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侵誑奪人明

以眠覆心無所識如是大失安可眠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