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簡釋
有個居士提出來把《八大人覺經》講一講,文字很短,可以講一講。依這經來說一說菩薩行,看看怎麼來認識自己。若是為自己,為什麼是違菩提心?為什麼會有愚痴顛倒?通過《八大覺經》可以有個認識,有個超越。
原文: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疑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問。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
(以下為講解:)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什麼是覺?這也是心,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薩的心,但這不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一念南無阿彌陀佛,皆共成佛道,無一遺漏;一稱南無阿彌陀佛,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地方說的還是菩薩心,菩薩心可以對凡夫的顛倒心有個認識。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世間無常,我們大家很容易理解。我們這個世間,生老病死,大家看看是不是無常?我們很多熟悉的人,親人冤家、有緣的人、無緣的人,一個個死去了,一個個誕生,的確是無常變異。我們國土的房子在變化,人民也在變化,我們從小孩子長成大人,又從大人長成老人直到死掉,這真是無常。
「國土危脆」,現在我們中國和平安穩,但伊拉克被美國轟炸,國土是不是危脆?實際我們大家也面臨著危脆的因緣,所謂生活的壓迫,工作的緊張,下崗的因緣。
「四大苦空」,就是我們的身體的四大,地水火風所給我們帶來的就是苦,我們的受覺就是苦的。冬天來了,要穿的很厚,髒了就得給它洗,病了就痛苦不堪,很多深重的壓迫,成天為這個身體服務。
「五陰無我」,色受想行識,本來是無我的,但是我們自以為真有個我,所以強執個我,但是死亡一來我不可得。老,我們不能控制,是個我嗎?我就能控制,你真有我嗎?
我們為什麼會死掉?為什麼會煩惱?這就是無我的因緣,沒有自性,它不過是一個生命暫時的幻現罷了。你要超越它,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空不是斷滅,識破它的根本所在,再來運用它,你就自在了,這個生命就是個自在的生命,生命就會被智慧來運作,就成了一個無心的奴僕,我們可以隨時指揮它、運用它,作利益人的事,發起它的最大的功用。若不然,我們天天為它服務,為它計較一生,它一死亡什麼都結束了,什麼也沒有。
很多人為這個身,為色、受、想、行、識服務一輩子,慳貪、嫉妒、仇恨,結果受無量的苦報,未來反而墮入惡道,這個色身也保不住它。因為你一生貪嗔慢疑,為它服務,染著的太多了,這業力就隨身了,所以一切根性都散壞了,唯有業報隨你,流轉於六道,多苦。
「照見五蘊皆空」——審視這個生命,再來運用這個生命,那就方便了。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我們這個生命是虛偽的、變異的,你信不信,它都在變異。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過來的,那是不是在生滅變異?是不是無常?這無常就是虛偽,我們管不了它。
很多人練氣功,說「我練氣功現在身體可好了,我健康了、年輕了」——再年輕也是暫時的緩衝罷了,我們的業力就是生老病死,這個身體你再練它也是死亡,這是決定的。有些外道的行持方法,也可以使人長壽一些,但還是死,還是變異,還是虛偽,這是決定的,這個地方改變不了。釋迦佛與法自在,給我們示現八十歲取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虛偽。
「心是惡源,形是罪藪」,我們這個貪嗔痴慢疑,自以為還有個心、有個想法。佛在《四十二章經》上告訴我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那個心不可信,它是罪惡的心、顛倒的心、是非的心、輪迴的心、沾染心、自以為我的心,不是佛心,我們要發菩提心,那是另外一種因緣。「形為罪藪」,我們這個生命現象、這個身形就是罪惡的累積,若不然我們也象佛一樣具足金剛那羅延身,無極之身太虛之體,也具足像諸佛一樣妙色身相。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這樣我們來看一看,原來我們的生死是因為對色身、心裡的執著,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這種我的執著,就是生死的苦本,這是第一個覺悟。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釋迦佛真是慈悲,說的多簡單,這不是念佛的方法,這是告訴我們為自己求的這種苦。
「多欲為苦」,我們遇到很多學法的人特別的苦,一會跑西藏,一會跑青海,把有法人的法都求不過來了。一會兒學禪,一會兒學密,一會兒學淨,什麼都學,學來學去,到處奔波勞累,後來一肚子苦水往出倒也倒不完,這是貪、多欲,與法多欲,若是不行持,亦是罪惡。若是行持,是為自在。
這個多欲,看是怎麼來用的,若是於法發起這種清淨欲、無沾染欲、普利眾生欲,那樣可以多聞。在智慧的因緣上多聞,智慧如眼目,那樣多聞,就如有目有手足。若是只多聞,而無眼目,就象盲人一樣,雖然具足手足,卻受苦惱。所以說我們學習佛法,要知道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你若染著生死,這是很疲勞的事情,很苦難的事情,很多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幹什麼?「我要早點死」,所謂的早一點往生。佛法,生就好好地生,輕輕鬆鬆的生,自自然然地生;死,就瀟瀟灑灑地回極樂世界,圓滿佛道,多好。生死不染著,是為了生脫死,是為生死自在。
現在很多人學習淨土法門,把自己搞得很苦。很多人以那種很苦難的方法逼自己死,結果也沒有死掉,反而殘害自己,殘害佛教,誣衊佛教,說佛教不靈。我聽見很多念佛的人說:「念佛不靈,我煩惱還是煩惱,我念佛七天還沒有往生,我念三千遍還沒開悟」,這樣的話特別多,這都是以染著心學習佛法,不得佛法利益。
「從貪慾起」,生死疲勞之苦都來自於貪慾,對世間的這種貪嗔痴要能放下,那就方便了。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眾生同得往生無一遺漏,我們對眾生放心,對自己放心了,對阿彌陀佛也放心了,對一切放心,那麼這樣就是無為心。無為心,就是自在。佛給我們一個恩德,給我們這樣一個安住,給我們安這樣一顆心。這樣的一個心,就是所謂的「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樣再來念佛、報佛深恩,再來行一切世間善法,處處可以知佛恩、得佛恩、行佛恩、報佛恩,若不如是,身心不自在。
現在人身心不自在的多,因為多欲、因為貪、因為顛倒。阿彌陀佛就發這樣的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同得往生,無一遺漏,這就是大菩提心。這大菩提心,就是提醒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同得往生無一遺漏,這樣心就歇下來,何以故?一切眾生不過是夢幻,這個差別不可得,這樣歇一歇心,歇一秒鐘是一秒鐘,又起來分別煩惱心了,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悟了,一念永念,不悟了,念念生念,也是方便,淨土法門念與不念鹹得利益。
今天有個居士提醒我說:「依法師講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人人都得以往生,那麼我們以後都不念了」——不是這樣的說法,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要生決定心了,極樂世界決定是你的本家本國,你認得準了,就象我們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個地方,認得家門了,那隨時都可以回去,這樣叫決定念,這樣會得到家庭的攝護。比如我們在新工佛堂,不管在此學多長時間,晚上就可以回家,因為有家庭的攝護,不會感覺到流離失所沒有家可回。
我們的生死無明壓迫,沒有未來趨向的壓迫,人害怕的就是沒家可回,我們知道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我們決定可以回家了,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悲慈父,他給我們個完整的家,我們回去就對了,願意回就可以回去,那門就敞開著,你隨時就可以回去,那這樣就會安心,這樣的安心叫決定念。決定念,是佛恩處。佛的恩德給予所在,就是給予我們一個完整的家,給我們一個光明的未來,給我們一個萬德具足的未來的整個生命,這樣來念佛,稱為一念決定。那麼這樣一念,是不可思議的。這叫一念永念,也叫決定念。
曇鸞法師講三種念,「佛法在於三種,在緣」,你現在緣的是什麼?你緣貪嗔痴慢疑惡見,那你就在六道輪迴,若緣佛,我們的心就是佛,你在這地方生決定了,當下就覺悟。我們眾生當下在做什麼,看你緣的什麼,你若明白自己當下在緣什麼,你就是覺悟者。我們看到花,心就歡喜;看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心就討厭;我們的心緣佛,緣佛的光明、緣佛的萬德,緣佛的這一稱南無阿彌陀佛,皆共往生無一遺漏,我們緣這樣的力、緣這樣的萬德,你在這裡生決定了,再也不散壞了,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覺悟。「在緣、在心、在決定」,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站住腳。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若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給予,也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自在。這個自在是清淨無為真實智慧,因為阿彌陀佛把一切眾生的這種生死問題徹底地解決了,我們放心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
「聞我名號,俱來我剎,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就有這樣的願,我們信佛了,就是緣佛這樣的願力,作為心,這個心在這個地方生決定了,那就成就了。這樣的成就,就是安心。安心,就是無為。無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自在,就是清淨。
佛教是個方法,這個方法決定了,它就再也不變了。不變了,你套用一次就可以發起利益,就如你吃糖,吃一次就知道糖是甜的了,永遠知道糖是甜的,你若是體會到佛的法味,就象蜜蜂采蜜是一樣的,采一次以後,它知道甜味了,你轟它也不走,那你念念就念佛了。
我們要知道念佛的這種萬德,緣佛的這種萬德,這個心生出來了,就會成就這樣的決定,得到這樣的利益,那我們念佛就歡喜了,自覺不自覺在念佛,自覺不自覺在歸命。
「在緣、在心、在決定」,在世間亦如此。有愛好打痲將的人,心裡有個緣,他緣「今天晚上和誰在哪一家打痲將」,他想起這個事情,生這個心了,「好,我現在就去」,什麼也不管不顧了,那叫決定,決定了,他必定打痲將。有人做生意,這筆生意他緣上了,他心裡決定了,就去投資,就做這筆生意了。有的人做壞事、做好事都是如是。殺盜妄淫亦復如是,佛法亦復如是,所以說「在心、在緣、在決定」。
我們若是明白我們現前心的功用,那真不可思議,就象印光法師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眾生煩惱業海從心想生之義,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我們若是明白這個道理,哪個人還在受輪迴?那就緣佛吧,緣佛都了生死,圓滿佛道。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凡夫的心貪得無厭,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跟過去比,真是富有,但是大家有幾個滿足的?有一百萬,想一千萬,過去萬元戶了不起,現在根本不算什麼了,哪家沒有幾萬?但已經不當回事了,還要貪。過去住的平房、瓦房都很好了,現在住的都是樓房,還有空調,也不滿足,還在拚命的撈。
人的貪心是個大海,無底無邊。我們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我們大家是不是這樣?過去一家有三大件都很少,腳踏車、手錶、縫紉機,現在大家都不用了。你滿足?滿足不了。過去我們一個人工資幾十元,現在拿幾千元,你也不滿足。人的欲望無有邊際,這就是生死苦海。
「心無厭足,唯得多求」,我們要覺悟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心就是貪;「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什麼是安貧?就是知足,不跟上邊比,也不跟下邊比,知足常樂。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也是很了不起的,是作一個好人的標準,比如說「人若無求品自高」之類的話,都是菩薩之行。
「唯慧是業」,自己清淨無有沾染,不為自求,這樣叫慧業。現在我們很多人,只為貪心,包括名聞利養,這叫愚痴。現在愚痴的作業象洪水猛獸一樣傷害我們的生命。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就是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得到極樂世界這種圓滿的給予,使我們安心,使我們得到圓滿的這種佛恩,唯有報佛恩,欲使佛法住世,欲拔一切眾生苦,欲使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不要說我知道這個法益就可以了,那樣就是懈怠。懈怠就會產生新的煩惱,所以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
所謂的四魔,就是我們自己的這些沾染因緣,乃至所謂的陰境。我們對一些境界的沾染,對一些感受的沾染,對我清淨不清淨的沾染,對我念佛成片不成片的沾染,對我開悟不開悟的沾染,對我的名聞利養的沾染,對一切的沾染,佛法告訴我們這都是陰魔界。佛法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若作聖解,必落魔眷。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練氣功,就會出現問題?中國的精神病人特別多,多是練氣功練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戒律的攝護,就是自己有一些境界,突然感覺到自己怎麼樣了,作聖解了,就墮入魔眷。
《楞嚴經》在這地方寫得特別清晰,五十二陰魔寫得很清楚,現在氣功師多是被這些陰魔所攝。作聖解就叫陰魔,沾染就叫陰魔。這陰魔是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說大話未證言證的意思、傷害無量眾生的意思。很多人還依附這些天魔外道,受無量的傷害。
當然以南無阿彌陀佛的這種萬德洪名的回施,他們亦得往生極樂世界,亦得萬德攝護,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要有三皈依的戒體,要有三皈依的攝護,若不然,你在世間都會受到傷害。佛法有戒律的保護,有正確的概念,有不沾染的根本教化、決定的給予,這個決定解,就是說不可沾染任何因緣,這樣就會遠離魔的傷害。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我們說不為自求,就是以智慧的眼睛來廣泛的學習,為拔一切眾生苦來學習。這樣的學習,就是有眼睛的學習,就是健康的學習,是有手足還有眼目。若不然,盲目的學習,沾染的學習,為自己名聞利養而學習,那就會發起所謂的沒有眼目但有手足的罪惡,那會生很多苦惱。
在六度法門上,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這前五度都是手足,若沒有般若,那就沒有眼睛,所以說第六度是眼目。我們大家都知道,多學多聞都是為了大眾,不是為了自己,若是為了自己,是名愚痴,是名增上慢,是名無智慧,是名無眼目,這樣的學習越學越痛苦,越學越貢高。
我們走很多地方,很多人學了很多佛教的思想,但是就是沒有性空的眼睛、無沾染的眼睛、不為自求的眼睛,到處誹謗別人,而不是給人以智慧、教化與提攜、拔一切眾生苦,只是看不起別人,說這個人不如我,那個人不如我,這樣不叫學佛,這樣學一些貢高我慢,就象嫉妒一樣,這樣是名聞利養的傷害,這個傷害特別重。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就是所謂的不為自求。學習、修持都不是為自求。要是為自求,那就是愚痴。什麼叫大人?行菩薩道,就是大人。什麼叫小人?斤斤計較,什麼都為自己算計。大人,就是為一切眾生,所以叫《八大人覺經》。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這是告訴我們怎麼來面對社會的「貧苦多怨,橫結惡緣」。
你若是貪心熾盛,就是你有一百萬,也是貧苦,也是多怨的人。什麼叫貧苦?不知足就是貧苦,知足就是富貴,就是常樂。人為什麼多怨?世間的多怨來自於不知足。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現在人多求,貪得無厭,到處都是怨家仇人,惡緣多。自己有個廠子,把別人的廠子擠垮,乃至別人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賭博、打牌、玩股票都是如此。玩股票,有的人跳樓,有的人一晚上成為百萬富翁。
大家學佛一定要愛國、愛人民,愛自己這種整個的體系,國家安穩就給我們學佛帶來安穩,國家的安穩是大家的福報,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有利於人民的人、有利於一切的人,不要結惡緣。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就是無論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都要給人以利益。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怨親同得往生,同得利益。那麼再看一切眾生的時候,無親無疏,視一切眾生若自己,視一切眾生若一子,這樣的心叫大人心,這樣的心叫菩薩心,這樣的心叫諸佛心。我們不要做小人心,斤斤計較,結很多惡緣,活得狹隘痛苦,顛倒無明,苦不堪言。
現在人比過去苦。我們到很多公寓,一進小區,心裡就感覺不舒服,因為第一道門是個鐵門,第二道門是個鐵門,第三還是個鐵門。過去文化大革命有支歌,唱得可不好聽了:「鐵門鐵窗鐵鎖鏈」,都是鐵的。大家有鐵門鐵窗,也有個貪求的鎖鏈,真是很苦。
以前我們大家一個單位,幾十家住在一個大院裡,大家都歡歡喜喜的,一個孩子出來玩,小孩子們都出來玩,一家做好吃的,左鄰右舍都來吃,現在彼此之間都不打招呼。
這個時代真叫人傷感,經常聽到別人被綁架了,以前聽不到的故事,現在都演出來了,就是人心不古,人的生活在遞增,但人的道德日落千丈在下降。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道德水準拿得出來,若不然,我們學習佛法幹什麼,對社會沒有利、對國家沒有利、對佛教沒有利。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就是我們的冤家不要仇恨他,我的親人也不要過分地沾染他,做一個清淨平等的人。過去世間法講,君子之交淡如水。現在人好就好的不得了,壞就反目為仇,拿刀拿槍。我們對人要平淡平和,越寬鬆越平淡越好。平淡就是平和,對任何人都是這樣,那就有佛法的利益了,那就真了。什麼真?一真全真。對待任何人都是一樣,這叫真。你說「我對我媽媽好,對別人就仇恨,橫眉豎眼」,那麼你對你媽媽也真好不了。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大人、善人,對一切人都是一樣的,多好,多寬鬆,處處見親人。這個地方就象我們到大殿拜佛一樣,恭恭敬敬地磕個頭,我們對任何人都恭恭敬敬的,那麼任何人不都是佛?不都在加被你?多好。現在人計較、仇恨,對人發生成見,這個人好,那個人壞,小氣得要命。《八大人覺經》就是啟發我們的大人心。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五欲過患」,欲界天,是以五欲為樂,以五欲為滿足,財色名食睡,他們滿足得很。財,他們以琉璃寶為地,有種種光明的七寶殿;色,有無量的天女;名,他們有名了,到哪兒都有無量的人侍奉;食,天上的人比我們吃的好,要什麼樣的飲食都有;睡也睡的好,他們心裡什麼也沒有。他們的五欲很容易得到滿足,所以沉湎於五欲,而不能運用智慧。天人的過失就是沉湎於五欲。
我們在拚命地滿足五欲的時候,就會傷害很多的因緣。人間的五欲滿足不了,包括帝王五欲也滿足不了。財,你就是帝王,想把人間的一切財產都拿過來,那也是不可能的,很多東西也滿足不了你;色,也不能說一切人都是你的眷屬;名,也有人誹謗你;食,雖然帝王在食上可以得到一些滿足,但是也不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我們人的五欲若想滿足,會傷害很多的生命,傷害很多因緣,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五欲的過患。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這是告訴我們,不要去老染著世間的那些五欲,它會象天上的烏雲一樣遮蓋我們的智慧光明。
「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告訴我們學佛的人要嚮往這個因緣,發起出離世間之心,不染著世間之心。
「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這樣就會得到清淨的教化,這是大人之行。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生死熾然」,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生死熾然,不要為自求,不要認為「我自己怎麼樣」。我老感覺到我可能在法座上一口氣上不來就死掉了,也可能一出門就死掉了,也可能一上床就死掉了,都會的,人命真是無常。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生死熾然,無常迅速,切莫以為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生命,莫誤自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要拿得住,拿得住什麼?阿彌陀佛這種萬德洪名的給予,我決定承擔,荷擔如來家業,莫做長者之喻。長者之喻,你也不要逃逝,佛把家產給你,你就拿來,萬德具足,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本家本國,何時何地不管什麼情況下,喪失生命就是回本家本國,這樣的因緣那叫念佛了、知佛恩了。
我們念念四句偈子,「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佛的本願力,使我們聞名即得覺悟,即得轉相教化,即得出入自在,以佛的光明遍照淨化世間,以阿彌陀佛的萬德給予載負一切,是為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給我們大家帶來一個圓滿的、不可思議的功用,這種利益是佛的究竟道業,非一切九界自力所能醒悟。如此最殊勝圓滿之處,是由佛恩回施,只有報恩行持。若不深明此理,與淨土一法發起真正的認識是很難的。
「苦惱無量」,一般常談我們人類的八苦,比較好理解,實際我們這個世間有無量的苦,因為眾生無量,苦的差別亦是無量。以苦來描述這個娑婆世界,是個方便,大家若知佛法,那還有佛法之趣味。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堪忍世界,他方諸佛國土的人看我們這個世界的生命,以為不能忍受,「在此五濁惡世怎麼能生存下來?怎麼能忍受?」但是我們感覺到活得還挺好的。這個地方是引發我們厭離心的,使我們不要染著於世間的這種五欲,不要染著於所謂的自己的身、自己的生命,得以超越,你再來運用這生命,它就是智慧的生命,所以下面講「發大乘心」。
「發大乘心」,大乘,就是引發我們大家不為自利。大乘是載負一切眾生的意思,以法界為乘是為大,載負一切是為乘。
「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願代眾生受無量苦,這是大悲心所在。我也常聽人這樣問:「法師,我們講法為什麼別人不聽?我們講法為什麼不能說服別人?我們給別人介紹佛教,為什麼別人不相信?家裡的人不信佛怎麼辦?」,這個地方就勸化我們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這是一個特別重要欲說服人的根本的力量所在。
你講法也好,介紹佛法也好,作為一個真正學佛人也好,欲使更多的人,畢竟得大安樂,那你就要願代眾生受苦,要發菩提心。這個心力量就大,往往我們斤斤計較,看到我的親人,他對我好,我就給他介紹佛教——不能說不行,這樣的力量很小。
我們要引發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攝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拔一切眾生的生死苦本,發這樣的大志願,這種大慈悲心生起來,就會願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這無量苦,就是以別人的苦為苦,這樣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把佛的這種教化、佛法的利益帶給別人,使別人信服。
諸佛如來出世,的確受了無量眾生的苦,他們本來無苦可受,因為吃了眾生的苦,才能體會到眾生苦的來源,才能拔苦。願代眾生受苦是個特別重要的一個因緣,我們若想使一個人得到真正的佛法利益,一定要放下自己身心的這種輕安,就是對自己身心的染著、對智慧的染著,深入別人的思想,以別人的苦為苦,象自己的苦一樣。所以說把一切眾生視若自己,這樣就可以發起令諸眾生得大安樂的法益。
《八大人覺經》告訴我們不為自求,這是佛法的根本。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我們學習《往生論》也是為了引發我們這種大人覺悟,走出小氣,走出這個狹隘的自私、這種不智慧的因緣,那叫作繭自縛。人都在拚命為自己服務,就象那蠶吐絲一樣把自己徹底地纏縛起來,一直到死亡。諸佛如來他所覺悟的就是廣大清淨無有沾染的那種智慧,是超越。
「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普利一切眾生,使法界眾生同歸一真,同歸阿彌陀佛清淨國土。這樣的大菩提心愿,就是法身之船,就是大乘。淨土一法是大乘教,念佛人是佛的第一弟子,莫以為念佛之人為小乘。
很多人念佛就是行的小乘,但為自求,根本不管別人。小乘,你怎麼能念佛?念佛怎麼能稱為小乘?現在比較普遍流傳就是這個因緣。
「至涅槃岸」,我們欲達到一個大自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智慧的心、智慧的成就,那就要了生死。了生死靠什麼?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以南無阿彌陀佛圓滿一切,一念中圓滿一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個決定往生、決定的利益。「即得往生」,就是得到往生的利益,就是識得本家本國,最終的歸向認得準了。
我們現在熟悉極樂世界是我們的本家本國,也是一片光明,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一切眾生鹹入光明遍照、鹹入極樂世界無一遺漏,我們這樣演習,本來就是清淨,這樣的發心本來就是極樂國土,色身一散壞,自然歸入大光明藏中,自然圓成佛果,這真是不可思議,若不然,你一到那個時間,見到光明生大恐怖,見諸佛相,也會生恐怖,諸佛相一出就是大光明。我們稱念這一句光明名號萬德洪名,圓成一切。圓成一切,就是大光明,就是安樂國土。圓成一切,同歸光明遍照,就是一片光明。這一片光明,我們這樣久久地念、薰習,當下得利益,臨終圓成利益,所以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因緣。乃至一切甚深修持法,莫過於如是。因為淨土一法直接以習用發起根本,以光明歸入。
密教有五個次第,所謂的戒、正受、神通、光明、習用,我們是以習用起手的。就是佛以果德回施給我們,我們一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鹹得往生無一遺漏,識得本家本國,就安心了。這就是佛的恩德,給我們一個家,給我們一個萬德,使我們歇心。這歇心的本心,就是大智慧的彼岸。歇心即菩提。
菩提就是佛道的最根本利益所在,是諸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真實之利所在,是佛的無盡大悲普度眾生本懷所在,是諸佛所證,動念即是光明。什麼光明?我們舉心動念,來一個煩惱,來一個妄想,你馬上知道,這就是光明。若不然,你就不知,不知就隨著這種黑暗妄想流轉,那就是眾生。一念貪嗔痴慢疑生起,馬上覺悟,即是光明。
淨土法門舉心動念即在光明之中,因為它的根本是習用,就是圓滿無有虧欠的意思,就是一稱南無阿彌陀佛,皆共成佛道,鹹得往生無一遺漏,得這個大安心。這安心處,也正是所謂的歇心處。歇心處,正是所謂的習用,無智無得,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平等一相,那麼再一舉心,馬上就明白,馬上就知道。我們心地無有掛礙之時,一舉心就知道。你心裡亂糟糟的,舉心也不知道。這一舉心、一動念就知道,一知就是光明。如此光明繁衍於未來,所以說就是無量光。如此光明無有間斷,就是無量壽。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無無量光無量壽,我們的命運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未來的命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不可思議,沒有識與不識,你的生命的結束,不過是個轉換罷了,你根本不用重視它,你活著也不會感覺到壓迫,你知道未來是無量壽無量光,現在得以無量壽無量光的這種加被、得以這種生存,得以安心的這種生活,活的自在,死也死得瀟灑。
因為你這個死亡不過是回本家本國,徹底圓彰罷了,徹底圓成罷了,徹底捨棄一切牽掛罷了,那更是光明,這種方法特別不可思議。很多人追求臨終的作念,豈不知這正是臨終?
什麼臨終?識破一切生死的根本就是顛倒妄想,那麼你就歸入一片光明。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真實不虛,就是一心。什麼叫一心?一切眾生鹹入光明。欲求個一心那不是一心。如此一心,就是光明,就是無礙。如此一心,就是極樂國土之加被、極樂國土之給予。如此一心,就是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所在。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這正因,就是正定聚,得入大定。這大定,就是一片光明。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就是一片光明,鹹歸圓滿。
「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就是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雖於生死中,生死不可得。不住涅槃道,就是不取證,能得以度脫眾生。
「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悟生死」,這就是報恩了,知恩報恩。發菩提心,就是知恩。引發一切眾生髮菩提心,這樣做不可思議。
「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這是進趣菩提,淨土法門不是進趣菩提,而是念念在菩提之中,念念在光明之中,念念在萬德圓滿究竟道業之中,念念在具足這種不可思議的法益之中,沒有出離。這種佛的果德遍於十方盡於虛空含納我等,如此大德是佛所給予,所以跟這個方法不一樣。
「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我們念佛的人亦復如是。「第一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八大人覺經》就是遠離這種我的染著,發菩提心,代眾生受苦,知恩報恩。
什麼叫代眾生受苦?因為自己知道一切眾生的苦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於生死無染無著,把這種利益回施給一切眾生。怎麼回施?要代眾生受苦,要體察眾生之苦,不捨一切苦惱眾生。你若舍眾生苦,你就不能與眾生同生極樂國。淨土法門的這種轉相教化,就在於這個套用,所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我們用《八大人覺經》作一個引導,這段文字最主要為了說明不為自求真實利益所在、智慧所在,這是一切諸佛菩薩大人之行持,非眾生心量,那麼我們欲超越眾生之輪迴苦惱,就要隨順佛的覺悟,隨順大人之地,隨順諸佛給予的這種教誨,若不如是,那就是無盡的輪迴,就難以得到佛法的法益。
摘自慈法法師《往生論》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