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陳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師】第六集讀書為什麼(下)


時間:2016/4/3 作者:傳統文化紮根網

陳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師】第六集讀書為什麼(下)

【教孩子的學問】

孩子要有好老師 第六集下

讀書為什麼

陳老師這期節目的名字【讀書為什麼】,在戒定慧。他有了慧,他就能成聖成賢。怎么讀書?有具體的方法。

班主任:就和持戒一樣,他需要長期的就是「一門深入 長時熏修」。你看四書五經有將近五十萬個字,那么五十萬個字在這個孩子的求學階段要把它全部都背下來。他怎么背呢?就是每一小段、每一部書、每一篇文章他要讀夠遍數、背夠遍數,這樣子他就能牢牢地記住。

陳老師:背多少?

班主任:讀一百遍、背一百遍,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你想想五十萬字的書讀一百遍、背一百遍,這樣下來這個孩子他怎么可能會不得定呢?他一定是心是安定的。

陳老師:對。

班主任:所以像【養正遺規】裡面它也介紹了讀書的方法,你像有很多篇章,像朱子【童蒙須知】裡面它就講讀書不是為了背它,「不可牽強暗記 只是要多誦遍數」,就是關鍵就在這個「多誦遍數」,一遍又一遍地把它認認真真地讀下來,讀一百遍還是和讀第一遍一樣字字分明、句句響亮。

陳老師:那么認真、那么專注。很多的家長還有老師都不會,這樣這孩子不就傻了嗎?你看代代的聖賢那個智慧無量,他們的作品無論是詩、書、畫,還是做官的政績,還是做文學家、做科學家,我們中華民族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聖賢。你怎么能說他傻呢?你去看【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老先生寫的,那都是了不起的人的發明創造。他怎么會傻呢?全是這種讀法教出來的。你就知道了,知道什麼呢?它能夠開發人的智慧。反過來你不持戒、不能得定,仗著小聰明、仗著知識,那個有極大的後遺症。

班主任:是這樣的,老師。我們接觸過很多學習傳統文化的孩子,其中有一個姐弟倆,今年是已經十五六歲了,學習傳統文化四年,這四年背了很多經典,但是到我們這邊的時候我們說“你給我們背一段吧”,結果這兩個孩子基本上他所學的經典、所背的經典所剩無幾了,全部都忘了。

陳老師:全都忘掉了。

班主任:對。

陳老師:什麼原因?在背的時候沒有按照你們所說的這個方法,他肯定是會背了,會背了一考,會了,這算一個,劃個正字,劃一道;又背一個,又會了,全忘了。怎么樣呢?一段一段的一百遍讀、一百遍背、正體字默寫,這還了得,永遠不忘。然後時不時地要考考他,複習複習。最重要的尤其在傳統文化學校這孩子們,它是兩門功課。一個是什麼呢?一個是讀背;還有一個就是行門,就是讓他生活當中灑掃應對,讓他先做。理解不理解沒有道理好講,必須得做,所以現在孩子們總是要問為什麼,沒為什麼,必須得做,還用為什麼,講你也聽不懂。所以說孩子們天天總在做,做著做著的時候,這個班主任、家長很重要,要常常給他說。你看拿個杯子叮哩咣啷、叮哩咣啷,“站住”,這孩子一哆嗦,錯在哪裡?端著這個,錯在哪?想吧,想不出來你就在這端著,好老師,這孩子一端真端半個小時,周圍同學從這過,“你幹嘛呢?”端著個杯子端半個小時,最後你問他,想起來沒有?老師轉回來了,“沒想起來”,“沒想起來中午別吃飯了,慢慢想吧”。想到最後或者老師告訴他或是他自己想明白,「執虛器 如執盈」,要穩重,就這一句話他能記一輩子。話又說回來,不光是「執虛器」,所有的這些穩重的東西他都明白了。讀,它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在生活當中還要把他所讀的這些東西,你不用給他講太多的意思,就告訴他舉止、坐臥、言行哪跟這個所背所讀的哪個地方相違背了,你告訴他,點他一下他記一輩子,一點錯沒有。所以說我們絕對不能,不是說生活當中孩子就沒有,不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灑掃應對。「黎明即起」這是第一句話,他起來之後不能說被子不管疊、灑掃應對沒有,先去背書去了,不是,一定是行在先、行在同時,然後來讀書,把這些經典跟他生活當中一定要給他聯繫起來,強迫地聯繫起來,你不想也不行。他最後養成習慣了,他舉手投足他就老去想,這個跟我的經典有什麼區別,他成習慣了,拿這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就是活的經典。

班主任:所以這個背書就要背得非常熟,不能說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了。

陳老師:對,張口就來,而且他還跟生活當中的事項能對得上,告訴給他這是指導你的生活的,這很重要,但是前提你們所說的那個背書的時候、讀書的時候持戒得定很重要。我們看到很多傳統文化學校孩子們都在背,缺一個很重要的崗位,家裡邊也是,沒有人監督。沒有人監督他就在那,我看有的孩子指著什麼呢?「執虛器 如執盈」,他在那說什麼呢?他在那說「寬轉彎 勿觸棱」,我說你怎么指?他指著東說西,說明什麼?說明腦子根本就沒在這,得有人監督。

班主任:對。這個就需要老師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要來回地巡視,你要仔細地觀察這個孩子,一個是他神態,他有沒有走神;另一個就是很多小孩他有一些習慣,比如說他手他喜歡拿著東西這樣子來回地捻,他下意識地做這些動作。

陳老師:捻那個書角。

班主任:書角,他這樣捻。還有的是拿著筆在這來回地搓,或者說是撓撓這、摸摸那。

陳老師:這個都不行吧?

班主任:這些都不允許,他一旦有這些行為。

陳老師:你們一定要管。

班主任:對,一定要制止他、糾正他。他一旦有這些行為,他這個時候的心神就已經開始散亂了,他沒有完全放在讀書上,所以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制止他、要管他。老師還需要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注意一件事情,我發現有的孩子他讀書的時候他會口齒不清,就是他讀一個字,他讀比如五個字,你聽到了最後你聽到耳朵裡面只剩下三個字了,他把有些字會卷到另外的字裡面渾淪帶過,這個也是不可以的。這樣子讀書他可能一下子他能夠背下來,但是過不了多久他有的地方他就印象不清了,再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整段整段地忘記。

陳老師:對。

班主任:儘管他讀夠了一百遍、背夠了一百遍,他也仍然會忘記,這個就是因為他在讀的時候他渾淪帶過,這就說明他心神已經不專一了。

陳老師:這些經驗我們希望家長和老師都能夠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去體會,絕對不能馬虎。老師這馬虎一分,學生那就馬虎五分,你馬虎五分,那他那兒就已經不像話了,全在教的這個人。你們不要小看什麼捏個書角、什麼摸個衣服角,什麼東張西望、晃晃悠悠,不可以!讓他從小就養成背書有背書的樣子。說實在話你家裡出來個聖賢就了不得了,你不要覺得太嚴,如果我們放鬆了這個尺度、不嚴,你的孩子那就沒法看了,「取法於上」,你的要求非常高,「僅得為中」,「取法於中 故為其下」,你要沒有什麼標準,那這孩子真的沒樣。

班主任:另外就是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他有一個什麼心理呢?貪快或者是著急,所以你讓他讀一百遍、背一百遍的時候,他也給你讀一百遍,但這一百遍是那種語速特別快、吐字吐不清,是趕著的那種心把這一百遍讀下來了或背下來了,這樣意義或者受用他是很淺的,甚至是沒有受用的。

陳老師:對。所以讀一百遍、背一百遍不要給孩子一種什麼印象?湊數,在那好像是趕著要這個結果,那就錯了。還有的孩子在那劃正字,讀了一遍劃一個正字,他多劃幾個,那個都要重重地責罰他,偷奸耍滑,你就不要背書了,不要吃飯了,前邊罰跪,要感到羞恥,為人學子的本分你都沒有,這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不要著急,尤其是那個小學生、小孩子,師父講讓他時間長一點,基礎扎得牢。

班主任:還有就是有一些孩子他可能在讀一百遍、背一百遍的時候,他有可能讀二十遍這段文字就背下來了,這個時候首先家長也好老師也好還是那樣的不要貪快,一定讓他讀夠遍數、背夠遍數。但是如果說這個孩子他資質比較差,他讀一百遍、背一百遍這段文字還沒有讀下來,也不要往下進行,讓他再增加二十遍、再增加五十遍,甚至再增加一百遍,一定讓他把這一段文字熟記下來才可以。

陳老師:對。

班主任:所以定期的考察、定期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這個孩子背完這一段書以後,一定要到老師這裡來把它從頭到尾背一遍,老師要考察他。這個時候老師就要注意一點,比如這個孩子他確實能夠從頭背到尾沒有錯誤,但是你一定要從他的這個裡面能夠聽出來他是不是讀夠了遍數,這個是可以聽出來的。

陳老師: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班主任:你比方說真正讀夠遍數他真的爛熟了,那么他真的是一瀉而下,就是一瀉千里,他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的猶豫,如果遍數稍微不足他會有猶豫。另外他背完這一遍以後老師要抽查,怎么抽查呢?比方說他背完一段,那么在中間你可能會挑幾句話,挑幾句話你就讀一個開頭,然後或者是讀這一句話你讓他接下一句話,任何一句話你把它挑出來,他都能夠很流利地馬上就接下去,那一般來說大部分情況下他是讀夠遍數了的,如果遍數不夠他是沒有辦法熟到那個程度的。

班主任:所以我們學生每周要考試,考試其中有一項就是考背書。那第一名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你在背書的時候第一沒有卡殼,你就沒有說讀一半停下來再去想,沒有,就是張口就來。第二吐字要清晰,你吐字不清晰或者含糊這都不算第一名,或者說都不算合格,是這樣的。

班主任所以就是說背過了的標準就是一個地方都不能錯、不能卡殼、沒有任何含糊,同時在抽查上你也是很流利,其餘都不算通過,沒有通過你就還要重新去讀夠遍數、背夠遍數。

陳老師:所以在背誦的這個功夫上沒有什麼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沒有,他就行還是不行。這叫什麼呢?真功夫。我跟原來匯報團有幾個很年輕的同學,二十歲,我總跟他們說,我說你們匯報差不多,不要再出去講了,這些東西錄成光碟了就可以了。你乾什麼呢?你太年輕了,剛二十歲,趕緊背書吧。師父常常講五十篇古文爛熟於心,會背了,你就能夠讀古書了;一百篇古文會背了,你就可以會寫古文了,【四庫全書】的鑰匙你拿到了,這些聖賢的寶藏你就能得到了。所以讀書重要在哪裡?師父一句話告訴我們,你能夠跟古聖先賢對話了,他們教給你的你都能接受得了了,所以它是樞紐,文言文是樞紐。我總在勸,見到年輕人我總講要背書。我們傳統文化學校的要求高一點的至少三百篇古文。這叫什麼呢?真功夫。所以現在傳統文化學校,你看那很多孩子琴棋書畫,說實在話那都叫才藝,沒什麼太大用處,要有真功夫。真功夫是什麼呢?三百篇古文打底,爛熟於心,你不說倒背如流,正體字默寫都沒問題,一個字不錯,從來不卡殼,能夠了解大概意思,十幾歲、二十歲你可以給大家講,你看看這叫真功夫,傳統文化靠這個才能復興,琴棋書畫不行,那些東西長浮華。它是什麼呢?人上年歲了,六十歲、七十歲回老家然後養老了,琴棋書畫。十年寒窗苦的時候不許有這些東西,天天地要修這個真功夫、真本事,持戒、得定、開慧,那是真功夫。所以師父老人家的老師李炳老背古文張口就來,師父說好羨慕,我們沒這功夫,李炳老說跪磚頭硊出來的。

班主任:所以傳統的讀書人他有非常可貴的品格,就是從這樣的扎紮實實的學習中培養出來的。你比如說非常的安定,然後他非常的踏實,很認真、一絲不苟,這些都是這個人一生中非常非常寶貴的品德。

陳老師:對。受益終身,從讀書這學來的,從背書裡邊修出來的,你說這還了得了!你家長不要妄作主張,不相信老師、懷疑學校,“這不就是孩子生活多枯燥啊”,你枯燥他不枯燥。家長受不了了,你著什麼急?孩子都教好了。所以現在很多家長一看“不行,不行,我們的孩子得走,我們孩子受不了這個”,完全是外行,我們講這個話是提醒大家,不是貶低的意思。所以這個【古文辭通義】上也講,你要是這樣學法、錯誤的學法你永遠是個外行,那多可憐,事與願違。

班主任老師,那有的家長就問“我們接觸傳統文化晚,那孩子十六七歲了,或者說二十多歲了,還是按照這種讀書的方法來進行,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嗎?就是持戒得定的效果嗎?”

陳老師:完全可以,它跟年齡沒關係。問題在哪裡呢?十六七歲送晚了,師父講三歲以後教就難了,我們聽了之後真害怕,十六七歲真的難管太多了,你讓他定下來那太難了,跟六七歲的沒法比,所以說在這個時候那真的要看家長的信心、老師的信心,實在教不了的那要跟家長提前講他已經成習慣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要教給孩子走這條正道,因為沒有第二條路好走。

班主任讀書晚的學生、開始晚的學生他可能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把所有的經典全部都背下來,按照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方法讀一百遍、背一百遍。關鍵不在於說我們能讀多少書、背多少書,而在於在這個讀背的過程中,你只要按照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方法去做了,他就是在持戒、修定。那么像我今年已經快四十歲了,我也剛剛接觸傳統文化不久,我也在背書,我就是從【大學】和【中庸】開始背,背得很慢,因為平常的工作很多,我也是按照讀一百遍背一百遍這樣來背,雖然很吃力,但是自己能夠感覺到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安定下來,所以說它可能不在於背的書多少,而在於你關鍵是要有這個持戒修定的過程。

陳老師:對。所以要有信心,二十多歲的人還不晚,一定要背,師父說到四十歲就難了,四十歲之前一定要背。你有那么幾門功課打底,多好!背書就是一門功課,這是真功夫,否則的話都是浮華的,上去講講課給大家。所以現在傳統文化的學校的老師、論壇上老師很多,我們都建議大家走這條路,尤其是辦那個學堂的,他上台講課你要看他的真功夫,否則的話誤導大眾就很麻煩。所以年紀輕輕,那個話我們給它改一下,什麼“出名要趁早”給它改了,“背書要趁早”,那是你一生的成就的基礎。

班主任另外就是現在很多傳統文化學校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一味地只看學生們背書背了多少、背了多少部書,其不知背書最主要的目的是你讓學生他要能夠落實、他要能夠做到,但在這個落實跟做到的過程中他就需要有一個人給他去講解,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你要能給他講解,這個講解我們有一個體會,講解你不能胡亂地講,你要有依據、你要有出處。你比如說像【養正遺規】這本書有朱子讀書法,這裡面就講到說這個講解就是要「字求其訓 句索其旨」。

陳老師:這個「訓」是訓詁的意思,先要懂得它的本義;「旨」就是它有自己的義理,你要把它那個真實的義理,換句話說聖賢用這句話來教你它本來的那個意思,你給它說清楚了。

班主任所以說我們在給孩子講【弟子規】的時候,我們就會查【說文解字】、查【故訓彙纂】。比如說「父」是什麼意思,「母」是什麼意思,「呼」是什麼意思,這樣講完之後,然後「父母呼」它的義理是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什麼,而且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你在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跟他的生活相關,你不能空空其談,跟他的生活沒有意義,這樣的話孩子學起來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陳老師: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剛才介紹的,他正走在半道上你給他叫住,現場教他,正吃飯敲一下,他就站起來,知道錯了,哪錯了?自己想,啟發他的悟門,打開。你否則他哪錯了上去你告訴他,不好。這種教學法,這個孩子你不說他腦子不會轉,這不行。所以我們常常都是“過來,過來,過來。哪裡錯了?”看著他,甚至還沒問他,他自己先想“我哪錯了”,養成什麼習慣?時時關照、時時反省,他有反思反省的能力,這多好。

班主任然後讓他去想你做錯的這件事情違背了你學的經典中的哪一條。

陳老師:所以說他就養成一種什麼習慣呢?我讀這個是為了我的生活。他自然他就聯繫起來了。現在讀書跟生活為什麼聯不上?沒有人給在其中給他連線,老師和家長沒做這個,真的做這個了,你看那個孩子他明理、明白道理,同時你看他所學的,你比如讀書,幼稚園的小孩子,你們不要不相信,他使用的工具書連【古代漢語詞典】那樣的書他都不用,這我教的。要求什麼呢?你看很小的孩子【辭海】這些書不要看。拿什麼當工具書呢?【故訓彙纂】、【說文解字】。你們班主任落實得很好,這個東西並不難,他有問題來問老師,慢慢慢慢他對這個書就有感情,他對這個書用起來就順手、就方便,你們的孩子五歲吧?

班主任對,五歲、六歲、七歲。

陳老師:用什麼呢?【故訓彙纂】。

班主任他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他們用了大概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厚厚的這本字典,我們那邊給學生們準備了有十本左右,已經都翻得書角都已經起卷了,就說明這些孩子們他每天他有大量的時間他放在看這個字典上,他對它非常有興趣。

陳老師:那些書是武漢大學古漢語研究所好像是,幾十位老教授、專家花了十七年的時間編成的這么一部工具書字典【故訓彙纂】。我們隆重地向天下學子、老師、家長推薦,這個書太好了,這個書一定要讀。你們想像不到五歲、六歲、七歲的孩子,你說這個書是給什麼人看?給專家學者、非常專業的人學的、看的。五歲、六歲、七歲傳統文化幼稚園的孩子用這個書,為什麼呢?他看得懂,他有感覺他才用,不敢說全看得懂,反正他在用。你說這些孩子們他將來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了不起。為什麼呢?他五歲就用【故訓彙纂】在查書、在查資料,那還了得了!靠什麼呢?戒定慧。教得對,用古法教。你們有這個體會吧?

班主任對。

陳老師:孩子們拿著【故訓彙纂】來找你們問什麼?

班主任因為一個字裡面它有很多的訓示的詞條,關於這個字在不同的經典裡面它都有訓示哪些意思,孩子們有時候他不大明白,說那么這個字在我要查的這句話裡面它到底應該訓哪一種意思呢?他有時候會過來問,但是在問之前,他要先告訴我每一個字的第一條它都有【說文解字】里的本義,他要先來跟我講這個字的本義,那他需要會看文言文。

陳老師:對。

班主任然後他講得對了,我才讓他講下面,你說這句話裡面這個字應該訓什麼意思呢?他說“我覺得是這個意思”,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請問老師對不對”,所以他不是說單純地拿上來問“老師,這個字我翻到這一頁了”。

陳老師:那不是。

班主任“你來告訴我,它到底是這一百個意思里的哪一個?”這樣子是不行的。小孩子他讀古書、學習古漢字,時間久了他就對中國的這個傳統的文字、對傳統的語言就產生了興趣,他就喜歡讀文言文,他也願意去用它,所以我們這裡給孩子開了一堂課叫【給爸爸媽媽寫信】。我們就要求孩子用文言文來寫,所以稍微大一點的七八歲的孩子現在都可以用文言文來寫信。我這裡有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給他的爸爸寫的一封信,他信是這樣寫的“父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 父親 兒盜習已去”,說我的偷盜的這個習氣已經去掉了,“因前見一可心之物”因為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我喜歡的東西,“即執而視”我就拿起來看,“師遇”老師碰到了,“遽然斥曰”老師一下子就變色呵斥我,說:“非爾之物 避讓三尺 勿視”,說不是你的東西你就要退避三尺、離它遠點,別去看它,“以避嫌也”,以避免嫌疑。“更熟視之 不免攫取之念”,你還要去仔細地看它、拿起來好好地看,那你就難免生起占有它、偷盜它的念頭了,“而盜名千古”這一下你做了小偷,這小偷的名聲可會傳很久。“辱甚大矣”,那對家族、對父母的辱沒就太大了。“兒聞之悚然”,說我聽了老師說的這番話嚇壞了,“嘆曰”就感嘆說,“為盜易也”原來做小偷這么容易,“幸遇師訓”,還好碰見老師訓斥我,“實喜懼交集”我真的是又高興又害怕,“懼則險釀大過”,若害怕是怕我剛才差點我就犯了大錯誤了。“悔之不及”,那後悔都來不及。“喜則幸遇師呵斥”,高興的是我還好碰到老師呵斥我、阻止我。“而後永離盜名也”,以後我就永遠不會再有小偷的名聲了。這是一個孩子寫的一封信。

陳老師:像這樣的信我們大人都寫不出來。這是誰說的呢?師父老人家專門給我們找了幾套書,民國【國小作文讀本】,這書已經正規出版了,出版社。我們讀起來那很多的大人讀都讀不下去。為什麼?看不懂。僅僅才一百年,師父說小學生的作文,有名、有姓、有學校,一百年後大人都寫不出來。說明什麼呢?一代比一代的水平低。自從這個白話文推廣之後,古文就都廢掉了,好像看著挺方便,朗朗上口,說得很好,文言文斷掉了,所有的這些古書、聖賢的經典沒有人再看得懂了。尤其是把正體字,現在大眾叫繁體字,實際上叫正體字,統統把它改了,改成簡體字,那古書打開都不認得了,這種事情在六十年代發生到現在五十年了,換句話說,五十年將近兩代人正體字不會寫、古文不會讀、古文不會寫。那怎么樣呢?中華民族的命脈斷掉了。我們所說的話跟經教義理沒有關係,換句話說過去我們常常講這個人水平真高,現在我們是沒水平,不是低是沒水平,說的話都是你去看胡說八道的居多、胡思亂想的居多,所以它怎么能不亂!中華文明,師父講就靠文言文來傳承,把文和言分開。文是可以讀的、可以寫的古文;言是什麼呢?日常的這些言語。普通我們民間所說的這個估計三十年、一百年就會有一變,一兩百年之前說的話百年之後就聽不懂了。為什麼呢?它言語會變化。但是兩三千年前的這個古文,現在打開能看,你就跟古人對話是一樣的。為什麼呢?文言那個沒有變、古文它沒有變,用詞造句,兩千、三千、幾千年前那個文法沒有改變,這個東西如果沒有人繼承都學英文去了,把它都淘汰掉了,那真的叫文明的載體就斷了。所謂精神也好、聖賢教育也好,它就靠這個文言文來傳承下來。所以現在你們這個小學生、小孩子,十歲孩子寫的這話,你看看短短的這么幾行字,第一個,大人寫不出來;第二,大人看不懂;第三,你去問那個老教授、專家,他說不出這個話來。為什麼呢?這個義理他說不出來。斷就斷在這,不光是語言文字,經教的義理他不懂,看到之後把它打倒。多少年了?一百多年。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使命是什麼呢?「文以載道」。所寫的信、所寫的文章裡邊沒有道不能稱作是好的文章,都不及格,那根本就不入流的。每一個學生所寫的信也好、提筆寫的東西內容也好一定要有道,這個道是聖賢傳下來的,叫道統。靠什麼呢?靠文言文、靠讀書。這樣的話這個民族的命脈才得以保持、保存。所以這叫什麼呢?真功夫、硬功夫。我們要懂讓孩子們學文言文,用古文來寫信、平時來交流,最重要的目的就在這,他有親切感。十歲就寫這樣的信,你說他到八十歲得是什麼身份的人?學七十年那還了得了!現在大家都說沒大師了,原因何在?文言文不學了,能有大師嗎?白話文學了一百年,一個大師都沒有了。所謂原來的那些大師你們仔細去看,全是上私塾過來的。這個大師、那個大師所謂的那些就算是“五四旗手”,那些白話文的所謂的大師,他還不是學私塾過來的嗎?魯迅也是。如果真的是學白話文過來的,沒有大師。所以“五四”的那些要打倒傳統文化的那些所謂大家們他們錯了,後悔了,犯了極大的錯誤。你去問他,他們都是學古文、上私塾過來的,那個文章真好。為什麼呢?他有這個底子,有古文的底子。要真的是就是學簡化字過來的,我們這一代就是,你放眼望,他怎么會有大師呢?所以說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去罵古人、打倒古人,我們今天看到了,這個結果就是什麼呢?連一般的大家都沒有,沒了,斷滅了。看到這些文章我們感到無比地欣慰。師父老人家曾經講“希望你們能夠努力,讓我看到中華傳統文化在全世界發揚光大、弘遍全世界的那一天”,這是老人家的願望。這我們就看出來十歲的孩子跟一百年前民國的小學生作文已經有點接近了,有那個意思了,這民族的香火就接上了。傳承命脈、薪火相傳,不能喊口號,必須要落實在讀聖賢書、讀文言文、背古文、寫古文上,這非常具體,否則的話空喊口號誤國、誤自己,把孩子耽誤了,一定要有真功夫。

班主任時間久了,這些孩子他對文言文他確實就產生了感情,也產生了興趣,他平常寫一些小短文裡面他有時候會用一些文言文的句子。

陳老師:從小鼓勵你們的學生用文言文給家長寫信,我給你們安排那個功課叫【燈下憶雙親】。想父母的恩德,想念,平時見不到,用文言寫。師父老人家今天講經我們聽到,師父說“我已經八十八歲了,老了。我就盼望有人能夠辦專門教文言文的學校,因為文言文是整箇中華民族儒釋道一切古聖先賢教導的最關鍵”。你說這個文言文多重要!所以我們也呼籲天下有識之士要學文言文、辦文言文的學校。我們這個網路也給大家幫忙,聖賢教育全球同學網,我們會專門將來教國小,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帶動這種風氣,我們不敢說當老師,我們跟大家做同學,咱們一起來學。你像【古文辭通義】,關於國小方面的書,大家看我們的書單就有兩三百種之多,現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三個國家的大學、漢學院都需要這一萬多套書,都在跟我們要。所以說文言文是一個孩子能夠成聖成賢的最根本。通過什麼呢?讀書、背書。我們大家要幫師父,我們要幫我們的領導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文明傳承的這個理想。

班主任很多家長給我們來信,確實是在書本方面家長不知道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書,教給孩子也沒有方法,所以希望我們能夠推薦一些書。在這裡面我們推薦一本書是程畏齋老先生寫的,叫做【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法】,這本書很好,這本書裡面首先它有詳細的介紹孩子在讀書讀一百遍、背一百遍是怎么樣來的;另外第二這本書里有介紹怎么給孩子講解,有介紹怎么寫字、有介紹怎么寫作文,都很詳細,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可以看看這本書。另外還有就是在【養正遺規】裡面也有一篇是講朱子讀書法,這本書也很好。這本書裡面會告訴大家讀書的順序,你比如說它是循序漸進的,由淺入深,會教給大家孩子在讀書的時候他的心態是怎么樣的,還有講他要虛心、他要精思,他不能說你讀聖賢的書你用懷疑的心去讀,你肯定讀不出來,所以你要虛心、存恭敬心,在這裡面都有講。包括這裡面有講在讀書的過程中你要「居敬持志」,就是你要安住在當下,你不能讀這一件事情你想到那一件事情,這裡面都有詳細的講解。還有關於張伯行老先生的【國小集解】,這本書也很好。

陳老師:好書。

班主任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可以按照這些古書來教育孩子,這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陳老師:你們所推薦的這都是好書,都是古書。我再跟大家講,在我們那個一萬多本書的書單裡邊,在網站上有這個目錄大家可以看,關於國小類的那幾百種有很多都是歷朝歷代不光是私塾,各省市的、全國大的書院這些大家們所依靠的版本,所以這些東西傳承了真是千萬年,現在傳到我們手裡,我們要識貨,我們要知道古人就是依靠這些教學的參考書、這些方法培養出一代一代的聖賢來。所以讀書也好、教學也好一定要依照古著,要看古人是怎么治學的,所以我們有治學類的書。他們再高一層就是學術,他們開始來研習經典,講學也好、著書也好,這些學術、這些流派大概的情況、脈絡我們要了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敢給大眾推薦這些書。它真好!【陳文恭公五種遺規】是誰讓我們看的?師父。我們說聖賢從哪裡來?師父說【陳文恭公五種遺規】頭一部【養正遺規】就教這個,所以【陳文恭公五種遺規】很重要,這是師父給我們的開示。你敢不遵守嗎?佛菩薩教導。

班主任另外我們還給傳統文化的老師推薦一本書,叫做【家塾教學法】,這本書很好,裡面對教育學生他們讀書也好、各個方面也好都有詳細的介紹。

陳老師:在清末,張之洞老先生有一部很著名的著作【書目答問】,可以說讀書人沒有不知道這個的,那是求學的階梯,告訴給學子們讀哪些書能夠登堂入室成為聖賢。那么還有一部叫【輶軒語】,也是老先生的著作,他雖然貴為省長,巡撫,但是他在學問上非常高,這兩部書很值得讀,距離現在一百多年了。怎么辦呢?我們也給大家列了個書單,這個書單裡邊有很多參考書可以讀。但是我們一定要告訴給大家,這些書單很多都是現代學者作的、近代學者作的,它裡邊批判傳統文化、懷疑古聖先賢,肆意地給它修改,這些都不足取,不要去學。那你說為什麼還要推薦?它沒書了,沒有好書給大家推薦了,一百多年來寫的書都是罵古人的,不罵的少,純學術的很少罵,但是批評的太多了。像這種情況我們又想給大家找參考書,又怕大家受這個污染,所以在這特別聲明,千萬不要受了裡邊的誤導和歪曲。你們說得很對,朱子讀書法、【陳文恭公五種遺規】都在講懷疑心不能成就。

班主任另外就是因為有的時候孩子比較小,除了這些書我們會推薦給孩子多講一些或多讀一些,比如說【古八德故事】,這裡面有講孝、悌、忠、信,講這些,還有比如說【感應篇彙編白話註解】,這裡面講教孩子因果的,比如說女孩子有【列女傳】像這樣的書,還有【忠義錄】,這是男孩子看的,這些書都是很好的書。

陳老師:對。【忠義錄】男女都要看,以身殉國,為國家盡忠。

班主任【故訓彙纂】它好在哪裡呢?它首先秉承的是「述而不作」的這種精神,因為它這裡面所有的,首先它這個字的本義是源自於許慎老先生的【說文解字】,那么這個字其它的引申義可能會有一百種或者幾百種的解釋,它每一種解釋它都出自於一部經典中的一句話,它不是某個人自己想出來的意思,所以說它都是有依據的,而且通過學這個【說文解字】它裡面的內容引用的例證、例句都是文言文,所以說小孩子來學確實是他會對文言文有所了解、有感情。

陳老師:換句話說,原汁原味、原點,言必有據,說出來的話它有根有據,它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且沒有任何的篡改、修改,一點沒有,這就好。

班主任:每個義理都有出處,而且都是正體字。

陳老師:對,這就太難得。簡體字的書很麻煩很麻煩,它那個字本來的意思你都看不懂了,你都看不到了。

班主任而且最關鍵有一點是什麼呢?我們不建議大家看現代的這些字典,因為現代的很多字典它裡面的解釋是錯誤的,這是最可怕的。

陳老師:對,完全錯誤了。它以批判的、懷疑的、辯證的都是現代人的想法來看古文、來看古人,越看越看不懂。所以那些孩子本來還有點信心,這一批判、一懷疑壞了,所以讀書要會讀、要會治學。我們這個網站專門有一個大欄目,那裡邊下邊有很多小的課程、小欄目,叫什麼呢?【承治學正脈】。自古以來傳下來怎么治學?我們在這個地方給大家做介紹。我們這一次主要是探討讀書的目的。讀書其實只是一點,那包括的太多了,包括寫字,時間的關係,以後我們再給大家慢慢錄這個節目【怎么寫字】。這些東西總歸不離一句話,就是什麼呢?所有學習的理論、方法、事例、結果都指向原心,原心就是自性,自性本定、自性本自清淨。所以說我們讀書也好、寫字也好、所有生活的一切,一定要注意都是為了修這個清淨心,持戒得定的目的是為了開自性本有的智慧。所有的學法總原則大家可以去勘查、勘驗,如果說讓這個學生越來越亂、越來越煩躁、名利心長養了,那個方法一定出問題了。你說我用的是古法,肯定有問題,我們需要慢慢地反省。所以我們今天介紹到此地,無論是理論、方法,包括發願、志向講得很清楚。希望大家多看,這一堂課非常重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