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元音老人《楞嚴要解》要點摘抄(一)


時間:2016/5/27 作者:信願持名

今天把《楞嚴要解》第一卷的要點摘抄下來,其實有很多要點,因時間關係,摘抄了大部分,其他的還請師兄們課下再去看一看我們的文集。祖師的開示是我們修行的指南針,在這裡,我們再來共同回顧一下祖師的法雨甘露,願師兄們都能體悟到佛的妙義,早證菩提,弘揚正法,讓佛法久住於世。

《楞嚴經》卷第一七處征心(空如來藏)

1、對於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心行路絕,心念停止的時候,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一時脫落。這個時候,也是要迴光返照,當下一覺,便可親證真如實性。這就是淨宗人說的「花開見佛悟無生」。

2、我們念佛要念到無能念,無所念,這才是念佛三昧。真正證到三昧之時,既無能念,也無所念,赤裸裸地悟出來了,不需要再廢口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路絕」。

3、當我們將妄想打破,境界當下消殞,這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真如佛性豁然現前。所以佛非常慈悲,總是反覆叮囑:在什麼處、什麼處…,都是言下指歸,都是要我們能在當下迴光返照,親證本來。

4、我們的真如佛性,即真心,本來具足智慧德相,本來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但由於無明的薰染,真心中生出了妄心,智慧變成了識。

5、因為無明的薰染,真心中生出了妄心,妄心再動,反過來復熏無明,使妄心動得更加厲害了。這就是因還果、果繼因、因起果、果再還因,反覆薰染,引起妄境。引起妄境的過程就是第七識的功能。

6、真心與妄心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真心是不動的,而妄心生滅不已。第六意識受環境的影響,跟著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轉,變化不定。

7、佛就是為了讓我們明白,我們能看見東西,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念佛也是這樣,不是用嘴念而是要用心念。參禪也同樣如此,要用心去參:這個念佛的人是誰呢?所以說佛法是心地法門!

8、實際上,真正有體性的東西必定有相用。沒有相用,就不能說明有體。體、相、用三者密不可分。即使我們證見本性之後,還是有相用。真如佛性不是說孤零零的一個,不是斷滅,而是有無窮的妙用,有各種各樣的境界。

9、能知之心,即我們的本性,是非一非二,非空非有,非即非離。不可執在一處,執在一處就是妄心,就不能圓融了。當我們心有所住的時候,視野就變狹窄了,就看不清世界的本來面目了。

10、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心就是第六識,就是意識。第六識的根子是第七識,而產生這些識的種子就是第八識,有時也稱八識心王。

11、前五識的浮塵根我們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而第六識的浮塵根在大腦;第七識的浮塵根在大腦到心臟之間的脈管裡面;第八識的浮塵根是在心臟裡面。

12、種種色、種種心的存在,就證明了真心的存在,真心是它們的體,它們便是真心的相、用。沒有體就無法產生相、用,沒有相、用就不能證明有體!

13、理體與事物不是獨立的,體、相、用是不可分的。因此我們說體相用就是一個,即一真法界;體相用又是多個,有種種妙用。所以說真心非一非二,亦一亦二。

14、世間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緣所生,有生必有死。任何事物都逃不脫成住壞空這四個階段,這就是辯證法。所以我們說有相之相都是要滅亡的,都是虛妄不實的,都沒有自體。那麼永恆的、真實的、不滅的東西是什麼呢?這就是實相,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

15、只要我們一切放下,心無所住,處處都是淨土。如果有所住,就是穢土了。當我們的心清淨的時候,當下即淨土,自己就是彌陀。這部經重要就重要在時時刻刻打消我們的妄念,讓我們迴光返照,見到實相。因此本經被譽為禪門要觀、教王宏綱。

16、從現在起我們開始用心念佛,這樣就把佛的種子培養到第八識田中,等種子成熟了就可以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有種子才能生出心愿。

17、我們的心念不停的動,前念與後念之間沒有間隔,促使我們的五根對塵境緊抓不放。念佛法門、參禪法門、密宗的身口意三密加持法門,都是攝持這個作意的,能使我們的心念平和下來,不亂動,就容易入道了。

18、一切無著就是任何色相都不要貪戀,這就是真心的顯現。但阿難並不理解這句話,他偏空了。一切無著,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象《金剛經》所講的一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9、「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說只要為了利益眾生,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去做。學佛並不是不做事,但做事的時候,應該隨著因緣,不要粘著在事相上,就好像沒有做一樣。

20、一切處一切時都是真心的顯現,並不是在內、在外、或在中間,而是無所不在,處處都在啊!所以「一切無著名之為心」並不是沒有心,而是處處都是真心的顯現。

21、佛告訴我們:一切事事物物本體是空,並不是說一切事事物物都沒有相,相反這些相正是真如佛性的妙用。所以修行不應落入頑空。該做的事情還是應該認真去做,只是不要執著就行了。

22、接引學人不應該定個死框框,一定要怎麼怎麼做,而應該根據學人的根基採用不同的接引方法。有的人與禪宗有緣可以直接指示,也可以參話頭,還有的人與淨土宗有緣,那就應該教他念佛,還有的人與密宗有緣,就應該教他密宗的修行方法。佛法完全要根據學人的根基、因緣而定,不能固定死。固定死就不是佛法了!

23、八識心王由五彩光圈包裹著,平時由於妄念紛飛,本性光明被遮蔽了。一旦清淨下來,就會放射出光明。不要以為只有佛才有光明,其實我們人人都具足光明,而且和阿彌陀佛,釋迦佛的光完全一樣。

24、聽《楞嚴經》也是一樣,我們不要只根據文字表面的解釋,要回歸自己本來的心地,迴光返照,就能明白佛陀的真義。

25、在佛打破我們妄心的時候,我們應該迴光返照,這樣我們就可以證到三摩提,這就是涅槃妙心,就是正法眼藏!佛在這裡就是借阿難之口,向我們大眾宣說佛法的妙義,使我們能夠迴光返照,證見本性。

26、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無明與自性就同時存在,所以叫俱生無明。並不是說先有我們的佛性,後來才生出無明。

27、由於無明之故,一念認明,顛倒不覺,追取塵境,於是生出貪、嗔、痴等心,造業受報,這就是「業種自然」。

28、我們修行人首先應該識得大佛頂,如來密因,否則,就是盲修瞎練,這就是「錯亂修習」。這樣修行,修來修去就象用砂石來做飯,不要說經過一兩天,縱然經過象灰塵一樣多的大劫,也不能成就。

29、有很多人知道修行,但不知如何修行,仍不能證得無上菩提,這還是由於無明!這個無明從無始以來一直跟隨著我們,要證得無上菩提,就要將無明徹底打破。

30、無明一旦被徹底打破,就不會存在了。但並不是我們剛剛開悟見性,無明就破除光滅乾淨了。因為無明細分起來可分為四層,一是見惑,二是思惑,三是塵沙惑,四是無明惑,就是最微細的俱生無明。剛剛開悟只是破了見惑,仍然要繼續磨練,才能將無明徹底打破。

31、我們在家居士,可以結婚,也可以生子女。子女又可再生子女,這就是子子復孫孫。子子孫孫就是無生。所以大家不要以為無才是無生,這個知見是錯誤的。只要我們不著相,所有相都是佛法的妙用,有就等於沒有,有生就是無生!真如佛性一旦離開了色相,就沒有一點價值了。

32、釋迦佛在涅槃的時候對大眾們說:我沒有離開你們,就在你們當中。這就是無所住處涅槃。佛無所不在,處處都在。只是我們心裡齷齪,妄想顛倒,看不見佛。只要我們心裡清淨,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佛。

33、其實一切法門的目的都是如此,就是讓我們息下緣心,緣心息下,識精頓時顯現。

34、只要我們能息下妄心就可以證到。如果修行人不把握這個關鍵,那麼念念修行,念念造生死,永遠也解脫不了。修行人要懂得這個道理並按這個道理腳踏實地去做,息下諸緣,就可以證得大道了。

35、在心念不行之時,並不是死人,也不是石頭、木頭,沒有知覺,而是靈知了了。這個靈知了了不正是我們的本性嗎?這樣證道。是何等痛快!

36、就是由於這個妄想,使我們不只一生一世,而是從無始以來,經過多生歷劫,在六道中輪迴。但是至今我們仍執著這個妄想,抱著不放。把它當成是真實的,這不就是認賊為子嗎?!

37、現在的師父,將弟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弟子說:你只有皈依我才好,別的師父都不好。假如你要再皈依別的師父,就好象叛變了一樣。這樣的師父收取徒弟,是為了名聞利養,這就是妄想執著。

38、佛對一切人都是一樣平等慈愛,只是由於因緣有些差別,從表面上看可能有些親疏之分,其實佛對眾生的心是一樣的。

39、善知識必須理事圓融無礙,如果僅僅說到做不到就不是善知識。

40、修行要能經得起各種艱苦磨練才行。當然學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吃苦,但通過苦行可以磨鍊人的意志,消除習氣。這與外道以吃苦為目的,執著在吃苦相上是不同的。

41、在我們內地,人們比較聰慧,只要學佛的人努力上進,不後退就是難行之事。因為有恆心是很難得的。有的人發心一兩天很容易,要天天都如此就不容易了。所以修行人要有恆心,要能發勇猛心,這就是難行之事。

42、真心並不需要諸位費多大力氣,只要迴光返照,當下就是。只是諸位要有福報,什麼福報呢?要敢肯定「噢!這就是真心。」毫無疑慮,這就是多生歷劫所培養的善根、福德。

43、講經,不能只依文字來解釋,應該講解出經文的真實意義。《楞嚴經》重要的真實的意義就在於指示我們的真心,這就是心地法門的核心所在。

44、阿難再三請佛為我們這些未開悟的眾生開示,使我們能夠離開虛假的幻相,恢復我們本來自在,本來不生不滅的真心,脫離生死苦海,這正是佛的悲心啊!

45、無生法忍是什麼呢?「無生法」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的。「忍」就是心肯,就是我在這裡說法,你們心裡肯不肯接受。無生法忍就是說大家能夠接受、認可一切眾生都是不生不滅的這個真理。

46、一切色相都是真心的變現,都是真心的妙用。我們可以看見男女老少,飲食起居,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種種法相,就如同看見我們的真心一樣。只要不住著,處處都是法身的顯現。

47、我們平常用功應脫開事相,做任何事都不著相,並不是不做事。做事著相--倒在有邊,不去做事--倒在無邊,都不對。真如佛性不是死的、不是頑空,它能生種種法相、能起種種妙用。佛性本體不能離開相用,體相用一即三、三即一。

48、見性實際上是透過事相見到本性,事相都是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不是憑空生出來的。

49、我們要想親證這個本體,就必須放舍一切貪求,不住一切形象,或念佛、或參禪、或修密,漸漸脫離妄想執著,心胸寬闊如同虛空,進而豁然打破這個虛空,就會親證本體、親見本來面目,那就是見道了。

50、真空不是斷滅,還有個了了分明在啊!這是離念的靈知靈覺,這個知覺沒有能知所知,沒有能所相對,是絕對的。這才是本命元辰,它的體性就是無相,並不是個什麼有相的東西。

51、無生法忍就是認可法身不生不滅,即親證妙明真心,也稱見性,也稱開悟,又叫阿鞞跋致。

52、見惑和思惑都屬有漏,把見惑和思惑這二惑都斷盡了就是漏盡。不得漏盡就是沒有斷盡二惑,那就不能證成阿羅漢果。

53、修滅受想定,思惑是斷不了的。一旦泛起來,更是大得不得了。只好說「相似斷」,好象斷了,實際是包在裡面。見惑迷理,迷於道理,知見不正。思惑迷事,遇到事情就泛起來了,思惑頂難破。

54、到了開悟的時候,就會剎那打破妄想執著,見到一線光明。為什麼只能見一線光明呢?因為我們多生多劫妄想執著慣了,很難一下子全改過來,妄想執著只打破了一線,所以只能見到一線光明。這就是見性了,妙用也就跟著來了,由於只有一線光明,所以妙用的力量也很微弱。將來隨著妄想執著的減少,光明增加,妙用的力量也增加。

55、這世做好事,把你前世的罪業減輕了,並不是沒減輕。本來等著你的是大苦,這世做事做得好,就可以把前世的惡業減輕一些。人家享福,那是他過去世種的福報,過去世善事做得多。如果這世做壞事,來世也要受苦的。只要做壞事,即使現在不受苦,也會減輕來世的福報,冥冥之中自有減輕。

56、修行實際上是鬧革命,不是革他人的命,是革自己的命。我們要先革凡夫的命,凡夫是執著有的,先革掉;再革二乘的命,因落空、偏空也是不對的,空也得革掉;再革菩薩的命,因菩薩還有法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