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對待子女的不孝?


時間:2016/8/25 作者:清心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問題,感到很苦惱。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樣的逆緣,嚴重時會障礙自己的修行。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無常兩個觀念來解決:

首先,要以因果的觀點來看待家人之間的關係。

無論是修行人還是普通人,都應該養成一種好習慣——“遇事反省自己、不看對方的缺點。”這樣才能使矛盾得到真正的化解。從因果的角度看,你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和睦還是矛盾,並不都取決於子女,而是由你往昔的業力導致的,也就是“自作自受”。

具體來說,從今生的因果看,當子女不孝順時,先不要著急批評他們,先要靜下心反省自己:自己年輕時,對父母是否孝順?如果發現自己當年並不孝順,那就不要再抱怨子女了,很可能是自己給子女做出了壞榜樣,根源在於自己。這時應該在佛菩薩面前真誠懺悔。

從三世因果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如何,並不僅僅取決於今生的所作所為,而是源自多生累劫的因緣。即使你年輕時很孝順,但無法知道你在前世和父母結下的是善緣還是惡緣,是你欠父母的,還是父母欠你的。

《觀無量壽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印度有個摩揭陀國,國王叫頻婆裟羅。頻婆裟羅因年老無子,擔心沒有王位繼承人,於是請來相師占卜。相師說:“山中有一位道人,三年後將死去,會來投胎為太子”。國王大喜,但是因為求子心切,他等不及三年,竟然派人殺死了道人。不久,王后韋提希夫人果然懷孕,生下一位太子,名叫阿闍世,阿闍世王子正是道人的轉世。他長大後,受奸臣挑撥,舉兵政變,篡奪了王位,囚禁了父親,並斷絕食物,想餓死父親。韋提希夫人要求去探望老國王,得到兒子的同意後,就偷偷把蜂蜜和炒麵混在一起塗在身上,給老國王充飢。過了一段時間,阿闍世見父親仍然健在,很奇怪,當他得知是母親偷偷帶去了食物,就把母親也囚禁起來,甚至還想殺害母親。韋提希夫人非常傷心,向佛陀虔誠祈禱,於是佛陀現身在她面前,告訴她與王子的前世因緣,並開示了淨土法門。

從這個公案可以得知,假如我們過去世與子女結下了惡緣,今生就會遇到不孝的子女。反過來看,如果我們過去世與子女結下了善緣,加上這一世與子女之間能保持善心,那么,此生不僅能得到孝順的子女,來世還能生於天界。

《涅槃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從前,有一對母女同渡恆河,不幸被河水所溺。這時母親想:“我的女兒如果不淹死,我死亦無妨。”女兒也同時想:“我的母親如果不淹死,我死亦無妨。”母女二人同時發起了堅定、清淨的善心,因此一念善願,二人雖未修過禪定,死後卻同生於梵天。

因此,遇到不孝的子女,不必怨天尤人,更不應該加深惡緣,而要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對子女充滿善心,這樣才能把惡緣轉化為善緣。只要充滿善心,即使沒有生兒育女,只有一位保姆相伴,她也會像孝順的子女一樣孝敬你。甚至於一隻寵物也會同樣地善待你——當你孤獨的時候,它會陪伴你;當你生病的時候,它會搖著尾巴來安慰你。有些寵物為了報恩,甚至能在災難中挽救主人的性命,這樣的故事很多。這些現世的果報,不僅源於往昔的業因,更源於今生善心的力量。

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無常的角度來化解家人之間的矛盾。

如果仔細算一算,一生之中,家人相聚的時間能有多少?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大家要各忙各的事,相聚的機會其實並不多,還有太多的無常會隨時侵襲。在這樣短暫的相聚中,家人之間要彼此珍惜,不應執著於小小的矛盾,要儘量包容對方、結下善緣。

從更巨觀的角度看,子女不孝順父母、父母對子女不公、先生不關懷太太、太太不包容先生等現象,都是輪迴中的常態,不必過於執著。關於家人之間的無常,密勒日巴尊者在《覺悟世間虛妄歌》中唱到:

父在之時子不在,子在之時父已逝,

二人縱聚亦無實,孺子我往修正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母在之時子不在,

遊子歸時母已逝,二人縱聚亦無實,

孺子我往修正法,赴馬牙白岩禪修。

妹在之時兄不在,兄歸家時妹飄零,

二人縱聚亦無實,兄修有義之佛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

因此,如果遇到了不孝的子女,不要以世俗觀點來看待,更沒有必要過度執著,而應該以佛法觀點來改變自己,遵從密勒日巴尊者的教導,把精力投入於真正有意義的佛法修行中。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