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第十八願略解


時間:2016/9/7 作者:宗聞

各位收音機旁邊的朋友、學佛蓮友們,大家午安,阿彌陀佛!

這幾天有機緣在「九九○人間淨土」的節目當中,跟大家結緣有關淨土的教理思想。今天在這裡有一個鐘頭的時間要跟大家談談淨土的核心思想,希望大家能夠歡喜、專心的來聽講,如果是學淨土法門的人,在這短短的一個鐘頭,會讓我們正確的掌握淨土教義的菁華。

淨土三經

每一個法門都有主要依據的經典,如果沒有經典依據,這個法門就不是佛教。淨土法門所依據的經典,就是「淨土三經」。所謂「淨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以及《阿彌陀經》,這是最根本所依據的經典,講淨土法門,都不能離開這三部經典。那麼這三部經典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又是哪一部呢?就是《無量壽經》。唯有《無量壽經》,才有談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四十八大願,因此以《無量壽經》為正依經典中的根本經典。

第十八願是根本願

這一部根本經典所要講的,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往生成佛的願,也就是所謂的四十八大願。願雖然有四十八,但是在這當中,必定有一個根本的大願,也就是說,雖然其他的願都是針對眾生所需要的,可是其中必定有一個專門為救度眾生所發的願——就是第十八願,救度十方眾生往生的願。阿彌陀佛其他四十七願,固然也是為我們十方眾生所發,或者是為了莊嚴淨土的,或者是為了成就眾生往生之後果位的,但是,如果不能使我們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其他的願豈不是不具意義?因此,能夠讓十方眾生從娑婆世界容易的、簡單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個願,才是四十八願中最根本的大願,如果沒有這一個願,其他的願即使有了,也不能達到目的。

譬如說其他的願通通完成了,可以說阿彌陀佛也成佛了,極樂世界也圓滿了,可是眾生不能往生,沒有眾生往生,所建造起來的清淨莊嚴、微妙安樂的極樂世界也沒有用。因為阿彌陀佛建設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讓他們到安樂的極樂世界來成佛,永離六道輪迴。因此,能夠救度十方眾生的願,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核心的願。

既然是根本的願,根與枝末是相對待的,有了根,其他的乾、枝、葉才能夠生長,因此這一個願對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即使其他的願我們還沒了解也沒關係,可是這個根本願,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了解。凡是講淨土法門,如果不依據這一個願而談,往往不會很正確。

第十八願解析

第十八願的文字,總共只有短短三十六個字,內容也很淺顯,容易了解。只怕我們信心不夠,如果信心夠的話,當下這一個願就為我們所擁有;如果信心不足,那麼必然要再深入其他的教理作為輔助,讓我們了解這一個願。如果當下能以一種純樸的、不加計較籌量的心來信受,那麼這個願就為我們所擁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我在這裡先讀一遍,然後才依次的依文解義,發揮它的道理: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

第一句「設我得佛」是什麼意思呢?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時候叫作法藏菩薩,在他還沒有成佛時,為十方眾生髮下四十八大願,他說他要成佛,但所成的佛,是跟十方諸佛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說,他所成就的佛,必須是能夠救度十方眾生,有救度十方眾生的功德和能力;如果沒有能力救度十方眾生,沒有功德賜給十方眾生,使十方眾生都能順利、安然的往生到極樂世界,那麼法藏菩薩說,他不成佛,寧可捨棄佛的資格、佛的身份。必須是使十方眾生,通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並且完成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他才有資格成佛。

這麼說來,法藏菩薩如果要成佛,至少要完成幾件功德:第一件要完成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是要讓眾生往生的淨土,也就是十方眾生的歸宿,如果極樂世界沒有完成,那麼十方眾生要歸宿到哪裡?同時極樂世界必須是圓圓滿滿的完成,不可以有缺憾、不周到的地方,不可以還要眾生去輔助它、建設它、莊嚴它。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十方眾生是具足貪嗔痴的凡夫,凡夫跟佛畢竟不一樣,凡夫所修的功德,不可能完成淨土,必須是佛才能完成淨土,因此阿彌陀佛必須預先為我們十方眾生,建設完成圓滿莊嚴極樂世界,這是第一件。

第二件必須事先為我們完成的是,十方眾生往生淨土的功德資糧。為什麼?因為如果十方眾生能夠完成往生淨土的功德,那麼也就不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他自己修行成佛就可以了。就是因為十方眾生始終都貪嗔痴具足,被貪嗔痴的鋼鎖鎖住,掙脫不出來。每天一早起來,眼睛一打開,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的來為自己,如何的追尋五欲——我們的起心動念,無非都是貪嗔痴,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應的,這樣的十方眾生,怎麼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進入極樂世界那樣殊勝高妙的淨土呢?所以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阿彌陀佛也必須預先為我們完成。

再來,當十方眾生要離開娑婆世界,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業,譬如殺生、偷盜等等,都必須要償還。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其他的業也是一樣,都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還清,才能夠離開娑婆。好像我們要移民到紐西蘭,在本國所欠政府種種的稅款,如果不繳清,是不可能離開的;同樣的,我們要離開娑婆,移民到極樂世界,我們生生世世所欠的業債,如果阿彌陀佛不能預先為我們償還,我們怎麼能夠離開呢?阿彌陀佛又怎麼能夠救度我們呢?因此,阿彌陀佛的成佛,必須要完成這些條件。

同時我們十方眾生是否能往生極樂世界,不是先問自己工夫達到了嗎?資糧累積夠了嗎?而是要先問,法藏菩薩成佛了沒有?如果法藏菩薩還沒有成佛,那麼肯定沒有我們歸宿的極樂世界,也沒有我們稱念的佛號,所以我們要先問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如果他已經成佛,豈不是為我們建設的極樂世界也已經完成了;我們從娑婆到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也已經具足了;我們累生累劫以來,所欠人家種種應該償還的業,阿彌陀佛也先為我們預備好還債的資產了。

就像有一個兒子,偶爾犯錯,在外面欠人家非常多的債務,以兒子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償還的,結果兒子被人家關起來了!這個兒子的父親是一國的長者,所謂長者,就是這個國家當中最富有的,國王的金銀財寶都沒有他多,同時這個長者雖然不是國王,卻很有威德,很受國王敬重。長者只有這一個兒子,將來必須讓他繼承家業,可是這個從小疼愛到大,視如自己心肝的兒子,竟然被關起來了,長者爸爸當然是日夜掛念,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希望趕快把兒子贖回。如果以一般的家庭,是沒有能力贖回來的,但以長者的家境來講,那就太容易了,這浪子在外面所欠的業債,即使再多,跟長者的財富比起來,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此,除非長者不知道兒子被關起來,既然知道兒子被關的地方,當下就可以把他贖回來。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十方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的孤兒,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十方眾生的父親——長者。他所完成的功德,是足足救度十方眾生而有餘的。為什麼?因為經典上告訴我們說: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十方諸佛是怎樣來看待阿彌陀佛的呢?在這個娑婆世界宣揚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就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也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功德,不可思議的能力,以及阿彌陀佛本身的光明,是十方諸佛當中最尊第一,十方諸佛都是在阿彌陀佛之下,所以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同時釋迦牟尼佛又說:「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也就是這個大宇宙,十方世界恆河沙諸佛,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可是每一尊佛的光明,都不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較。所謂比較,是同等性質的才能比較,不同等性質的,根本不能比較。好像要比高低,地面上的東西才可相比,如果是天和地,那根本就不能比了。「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恆河沙諸佛的光明,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的。光明是表示智慧的外相,智慧是光明的本體;既然諸佛的光明,諸佛的智慧,都及不上阿彌陀佛,都不能推測阿彌陀佛的智慧,可見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是如何的高聖偉大。也唯有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一尊佛,所以才能夠度盡十方眾生。

在《大阿彌陀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更稱讚阿彌陀佛說:

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極尊也。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大宇宙中,恆河沙諸佛裡面的佛王,王是跟臣相對的。阿彌陀佛的光明如果是極尊的話,表示這個光明是達到最高頂點,為其他諸佛光明所不及。

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都是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本尊,作為我們所禮拜的唯一對象,同時也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稱念的唯一行門。我們禮拜——禮拜阿彌陀佛;稱念——稱念阿彌陀佛;供養讚嘆——供養讚嘆阿彌陀佛。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知道,我們的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這樣念起佛號來,心中就有一種歡喜,有一種安慰、安心感。

十方眾生

接下來解釋「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到底是指哪一類的眾生?跟我是不是有關係呢?如果跟我沒有關係,那麼阿彌陀佛再怎樣大慈大悲、大能大德、大願大力,畢竟跟我沒有關係,我領受不來,也不能得到他的利益,這等於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只是一種稱揚讚嘆,而不具有真實。因為阿彌陀佛都不能救度我了,還是不夠大呀!必須是阿彌陀佛能夠救度我,才稱得上是大慈、大悲。那十方眾生是指哪一類的眾生呢?我們必須要依經文來解釋經文,現在我引用其他的經文來解釋。有一部經叫作《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這部經的《如來會》內容,也是《無量壽經》的另一種內容。《如來會》說:

余佛剎中,諸有情類。

也就是說,這個大宇宙當中,國土可說無量無邊,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世界的國土,這十方眾生就是指「余佛剎中」,也就是極樂世界以外所有佛土中的諸有情類。「諸有情類」就是所有眾生;所有眾生就是上至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也就是十法界當中,除了佛法界以外,所有的法界;上至等覺菩薩,中間包含緣覺、聲聞這些阿羅漢聖者,下至六種凡夫,就是天界的天人,阿修羅道的阿修羅,人道的人,以及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也就是說,十方眾生包含很廣,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這是《無量壽如來會》的經文所解釋的。

另一部經叫作《大阿彌陀經》,裡面就說「十方眾生」是:

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

「諸天」有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蜎飛」就是在空中飛的小小細蟲;「蠕動」就是在地面爬的,很小很小的蟲類,這表示十方眾生是指六道眾生。所以說:「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是《大阿彌陀經》所解釋的。

另一部《無量壽莊嚴經》也說: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以這部《無量壽莊嚴經》所解釋的來講,這十方眾生所指的對象,就更下劣了。最初講的是指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有情,包括菩薩跟六種凡夫;接下來《大阿彌陀經》只說六道的眾生;現在《無量壽莊嚴經》就只說三惡道的眾生。從它解釋的這段經文就顯明,所謂的「十方眾生」,就是具足貪嗔痴三毒,同時將來可能會墮落三惡道的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可說都是跟三惡道有分的。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貪嗔痴,除非他是乘願再來,不然都是受業投胎轉世。因此釋迦牟尼佛才在《阿彌陀經》裡面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五濁惡世」,世是惡世,人就是五濁惡人。之所以是五濁惡人,因為我們都有見濁、煩惱濁,根本上就是有貪嗔痴慢疑。從《無量壽莊嚴經》這一段經文所解釋的十方眾生,正是我們娑婆世界具足三毒的眾生。

同時《無量壽莊嚴經》又有一段經文說: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這四句其中前兩句,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阿彌陀佛呼喚六道輪迴的眾生類,要快快讓他救到極樂世界去過安樂的生活,成就佛的果位,不要繼續在六道裡面造罪造業、受苦受難了!後兩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阿彌陀佛時常不間斷的,以他大慈大悲的心要救度眾生,同時要度盡阿鼻苦眾生,阿鼻就是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的眾生。阿鼻眾生有兩種:一種是已經造了五逆謗法的罪,目前正在阿鼻地獄受大苦的眾生;另一種是現在造了五逆謗法的罪,可是壽命未盡,還沒有墮落,等到一口氣不來,無常一到,就當下墮落阿鼻地獄。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要儘快的度盡這些眾生,因為佛的慈悲,都是以最苦的眾生為最急迫救度的對象。好像救生人員,一旦跳下水,他所要急迫救度的對象,就是那種不會游泳,在那裡喝水,即將滅頂,非常痛苦,呼天喊地求救無門的人。阿彌陀佛的救度也是一樣,我們就是在六道苦海當中頭出頭沒的眾生,不能在六道苦海裡面從此岸游到彼岸,所以我們六道眾生、五濁眾生,都是在貪嗔痴五欲的苦海中掙扎,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救度。現在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要我們趕快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將來墮落阿鼻地獄受苦。從這段經文來講,表示「十方眾生」的定義,就更為低下了,最先是包含菩薩在內,最後就專指受苦的眾生。從以上這些經文可以知道,阿彌陀佛主要救度的對象,是會墮三惡道的眾生。

(主持人:法師講到這裡,我們大家有問題可以打電話進來請教法師)

問:小孩不聽話的時候,用什麼方法教呢?

答:其實很多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調皮,只要他心地不壞,不做壞事,調皮倒是沒有關係的。不知道你這個孩子現在多大?最好你本身可以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教孩子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方便,可以在家裡裝一台「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機,常常播放佛號,讓孩子多聽聞薰習。因為善、惡跟每個人過去的業有百分之百的關係,如果這個孩子過去種的善根福德因緣比較多,當然不用你操心;萬一孩子過去世的業比較重,如果能夠念佛號給他聽——最好讓他自己念佛,預先消除自己的業障,那麼將來孩子就比較不會變壞,也比較具足福德因緣。所以最好讓孩子多念佛,你本身也要多念佛。如果孩子已經識字,可以請佛教童話故事書給他看,因為孩子通常比較喜歡看漫畫,可塑性也比較高,看了這些書之後,頑劣的根性會漸漸導正過來,心也會因佛法的薰習而淳厚善良。

問:我想請問法師一個問題,我現在每天晚上念經,但是我並沒有皈依,聽了法師的開示,感到心裡很平靜;還有我跟我的孩子關係很差,他年紀也不小了,不曉得是不是前生業障,一見他,我就心裡很不開心。

答:你還沒有皈依,在奧克蘭有好幾個道場,都有三寶住持,皈依很簡單、很容易,也沒有什麼條件,所以你可以先去皈依。

誦經有誦經的功德,但是「經」是告訴我們一條路走,所以我們誦經、閱經之後,就要去實踐,因為佛教是實踐的宗教,而不是講哲學理論而已。誦經最好是誦《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其他的經典有時間再誦、再去研究。誦經之後最好有幾十分鐘的時間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時間不夠,寧願少誦經,多念佛。

兒子跟我們的關係不好,有句話說:「父母跟兒女之間,都是一種因緣的關係而來,不是來報恩就是報怨,不是來討債就是還債的。」不過既然生而為母子,表示緣分不淺,所以應儘量維持這分關係,儘量示以愛心,真誠的愛護他,為他構想。所謂「真誠能感動人」,一旦他感受到你的愛心、關懷跟包容,就會回心轉意。當然,兒子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也有責任,畢竟兒子是我們帶大的,是看著我們的模樣長成的,因此我們也必須檢討自己,改進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既然學佛了,就要想想自己的言行舉止像個學佛的樣子嗎?為什麼自己最親近的孩子居然不能認同我們學佛,還對學佛的父母不恭敬呢?這就是我們要檢討的了!最好當我們要發脾氣或要計較的時候,就想想:「我是佛教徒,我是學佛想成佛的人,我這樣說、這樣做可以嗎?」這麼一想的話,言行舉止就會不一樣,就會感動自己的兒子,你這樣做看看。

問:還有我想繼續請教,我讀了佛經,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我想進一步知道,怎樣讓自己更皈依到淨土宗。

答:這個我等一下會繼續說下去,這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為我們所講的。

問:謝謝。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開示)

所謂「十方眾生」,就是有可能會墮入三惡道的眾生,也就是具足貪嗔痴慢疑,追求五欲生活,就像我們這種娑婆世界的眾生。這麼一解釋,我們就曉得十方眾生不是指其他的人,而是指我們在座每一位,不管是在家、出家,男眾、女眾,有修行、沒修行,甚至是善人、惡人,通通是十方眾生,通通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因此,我們既然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願心,就不應該自卑說:「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夠格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應該有這種自卑下劣的心。每位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那麼阿彌陀佛這第十八願,就是我們最後的希望、光明、安慰了。

(中途又有電話進來請教問題)

問: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念佛,他往生的時候,是不是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是不是念《阿彌陀經》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都可以的。剛剛講十方眾生,包括現在還活著的人,包括即將臨終的人,包括已經斷氣在中陰身的人,包括已經墮落到三惡道的人,九法界的眾生通通包括在內。臨終的眾生在生時,不管有沒有遇到佛緣,如果能夠把握臨終時為他開示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要他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不要執著這個世間,不要執著家人,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種境界來,也不要接近,唯有阿彌陀佛出現,才坐上阿彌陀佛的蓮花。告訴他這一點,然後在旁邊念佛,也讓他念佛,只要他有願生極樂的心,當下念佛,那個時候必定往生。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就是那麼的容易,所以印光大師說:「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困難。」雖然平生之時沒有佛緣來學佛法,倘若臨終時告訴他阿彌陀佛的救度,只要他肯往生,就能夠往生,非常的容易。而下輩子要當人,如果沒有五戒的功德,根本當不成,所以往生反而比下輩子當人還要容易。

問:謝謝!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開示)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剛剛解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這兩句,現在要來解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三句,這十二個字可以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也可以從我們這邊來解釋。

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至心信樂」是阿彌陀佛的至誠心、清淨心、智慧心,他真誠不變要救度我們,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容否定、不容懷疑、永遠不變。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悲心愿力,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永恆如此。這是阿彌陀佛的「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阿彌陀佛要我們往生他的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才說「欲生我國」。「我」就是指阿彌陀佛,「我國」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所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真誠救度我們,要我們讓他救度到極樂世界的悲心,這是從阿彌陀佛那裡來解釋。

「至心」是阿彌陀佛的真誠心。真誠在哪裡呢?在於救我們、呼喚我們到他的國土去,這件事是金剛不變、客觀存在的,所以是一種信。所謂「信」,是客觀存在的,才能成為信,如果沒有客觀存在,就沒有信可言了。所以他的客觀存在能夠使眾生獲得安樂,有彌陀的救度就樂,沒有彌陀的救度就苦了。

從我們這裡來講,「至心」是我們的願生心,真實不變;真實的願生心,就是我們的至心。「欲生我國」是我們願生極樂的心,真的願生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還不夠,還要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同時要相信阿彌陀佛不是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不是高高在上讓我們膜拜而已,阿彌陀佛是很親切的來到這裡呼喚我們,拜託、要求我們給他救度,到他的極樂世界去。他說:我為你完成極樂世界,我為你完成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通通容納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正覺的名號裡面,白白的、通通的送給你,我要求你接受,到我的極樂世界來吧!

我們合掌膜拜阿彌陀佛,其實是阿彌陀佛合掌在要求我們;就好像剛剛所講的那個長者,在要求他的兒子回長者的家一樣。所以我們的「信」,不只信有極樂、有彌陀,也要信極樂世界是我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所建設的。所以,「至心」,是我們的真實、真誠心;「欲生」,是我們真心愿生極樂世界;「信樂」,是信有彌陀,有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是為了救度我,念佛必定往生,因此有信心就有安慰、有快樂,因此叫作「信樂」。

(又有電話進來)

問:如果念阿彌陀佛就能夠生極樂世界,那麼其他像靜坐的禪宗,能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呢?

答:能。謝謝你的提醒,我的解釋不完全。所謂「十方眾生」是包含地球上不管是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紐西蘭人、美洲、澳洲、歐洲等所有的人類;同時也包含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天主教徒;當然也包含佛教界學禪宗的、密宗的、天台、華嚴、三論、唯識……只要他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沒有一個人不能被救度,沒有一個人不往生的,所有任何眾生都可以往生淨土。

問:比如我就要離開世間了,如果是學禪宗的,也去念阿彌陀佛,這樣混合起來,可不可以呢?

答:可以。等於是他雖然學禪,可是他目標在極樂淨土,所謂「禪淨雙修」,所以他也能夠往生。就如我剛剛講的,願生心真切,就能夠往生。

問:我現在學靜坐,有次靜坐時,感到小腹下面有一些輕安的感覺,本來是坐完了要起來回向,但是感覺輕安的時候就不想起來,這樣子是不是著相,是不是不太好?

答:這不算著相,覺得時間到了非起來回向不可,那反而是一種著相。純粹以靜坐而論的話,靜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先要有輕安,好不容易靜坐得到輕安,你就在輕安當中培養寧靜安詳的心境,然後以那份輕安、寧靜去處事為人。所以,學禪也會改變我們的心境、我們的氣質,展現一位學佛人的風範。

(主持人:時間還有一點,請師父繼續)

乃至十念

接下來我繼續解釋,「乃至十念」就是他願生的心一生不變,而稱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就能往生。如果說現在願生,將來不願生了;或者年紀大、臨終的時候不願生極樂世界了,那也不能夠往生。所以「至心」從我們這裡來講,就是真的願生,一輩子不改變,這是我們的至心,改變就不算了,就只是結個緣。

「乃至十念」,「乃至」意思是說:上包含一輩子,下包含十念、五念、一念,也就是剛剛所講的,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就以臨終的時間,能夠念十聲佛號就念十聲,不然念五聲、念一聲,甚至只是心中念我要讓彌陀救度,這個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只是十念而已,也包含乃至九念、五念、一念;同時也包含了乃至十一念,乃至百念、千念,乃至一日、七日、七月、七年、七十年,也就是說這個人壽命如果延長了,就乃至十一念、二十念,乃至百念;乃至一日、七日念佛,乃至盡他的一輩子去稱念這個名號,這就是「乃至」。

很遺憾,還沒講完,但時間已到。今天晚上在「九九○人間淨土」請大家繼續收聽,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

紐西蘭之奧克蘭FM104.6電台「佛法在世間」節目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