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開願法師:真正的修行不在環境,而在正確的認知


時間:2010/9/19 作者:空城

我們每天誦經念佛,受佛菩薩的教誨,我們想的是自在是快樂的,所以整個磁場就會影響到外面的社會。他們感覺你們學佛人,有時候雖然很艱苦,雖然很樸素,但是很快樂。這是別人比不了的。物質再豐富,物質再富有,你每天生活在痛苦裡面。每天苦不堪言的那種生活,還不如一個清閒的人那麼自在呢!所以物質生活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這個團體當中,笑聲不斷,其樂融融,都能夠和和睦睦的,這是一個主要的因素。

陸居士告訴我,道場這麼艱苦這麼樸素,我說好,容易修行,人的心是定的,是安靜的。現前大都市的這些菩薩們的心情沒有你們那麼舒暢,因為每天生活在大都市裡,工作有壓力,生活節奏快,生活的環境、磁場躁亂,所以心不容易定下來。這些小地方人生活很悠閒的,即使有工作,也沒有那麼多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快的節奏。尤其是大都市,人的生活就像是機器一樣。八個小時上班,十個小時上班,上班回來之後時間都沒了,沒有時間修行了。

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學習不在於環境,而在於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我們自己的緣分。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我們一定要明了,生活環境只是我們現前短暫的一種生活方式,這麼一個頻率的感應而已,因為生活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是每天在變的,一年一年的變化大家能夠感受得到,甚至於天天都在變化,只有清淨的心才能感受得到。你每天都在變化。

佛告訴我們,不但每天在變化,我們每個念頭都在變化,念念生活的世界不一樣。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世界,你起心動念,前一念滅,後一念生,兩個世界都產生了,這個速度多麼地快。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境界當中你覺悟了沒有,你開智慧了沒有。覺悟了處處皆是佛法,不覺悟,沒有佛法。讀佛經也只是口善,也不能夠開悟。因為你的心不覺,是這個道理。

佛告訴我們一切行在中道,每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每天誦經念佛,在任何一個環境都好,隨緣、隨遇而安。所以很羨慕大家有這麼一個很清淨的環境,希望大家皈依佛門了,認真修行,這一生當中都能夠有很好的成績,來回報社會,來回報大眾的關愛。

聽堂主說,道場剛剛啟建的時候,由於大眾的不了解,大眾剛剛接受一個新生的事物,有所誤會,多麼艱難走到今天!受到現前大眾的這種愛戴,這種擁護。大家對咱們支持幫助,我們更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饋社會回饋大眾,更應該好好地去做。這是我們佛弟子常常講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感恩國家給我們一個太平盛世,如果天天戰爭天天動亂的話,我們哪有心情念佛,哪有心情去修行!這誰的功勞?國家的功勞。所以社會對我們有恩德,人民對我們有恩德。我們一日三餐在這裡念佛,吃的飯,你知道那是農民辛勤地播種插秧、灌溉澆水,等好幾個月才把這個稻米成熟了,磨成米,然後運輸到你面前,這一碗飯來之不易。這是一個大的生命鏈。

你穿一件衣服,從種棉花、收、然後再做成布、做成衣服,多少人為你服務。有些人說我花錢買的,花錢的。你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大眾,沒有這些人民,你光有一堆錢,有用嗎?所以錢不是最主要的,人和、太平才是最主要的。真正地大家不和了,那怎麼辦呢?衣服沒人做了,稻米沒人種了,那就亂了。所以各行各業的人都是佛菩薩,各行各業的人都是我們感恩的對象。這是佛弟子應該有的心量。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不是迷信,是讓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體現他的善意,更加體現他博大的心境,這是佛的本意,佛的宗旨,從此以後自己的生命當中增加了無限的精彩。因為你心靈當中找到了真正的快樂。如果我們眾生沒有機緣聽到那麼好的教育,沒有機緣聽聞到佛法,那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因為你吃飯能解決了,穿衣溫暖也解決了,你的心靈世界當中沒解決,你的痛苦沒解決,你的煩惱二十四小時在纏繞著你,這個東西解決不了。

佛菩薩偉大、慈悲,來為我們開解這個真諦,這個事實的真相。我們這個生命是永恆的,生命就像佛經上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來如是,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命,才是我們本來應該生活的真實意義。現在我們所認為的,一個人出生了,生命開始了,活八十年九十年甚至一百年,這個身體老化了,耳朵也聾了,眼睛也不好用了,認為這個身體壞掉了,要死了。以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就百了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人不會死的,老了,是你這個身體老了。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死了這個靈魂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了,又找到身體了。老祖宗幾千年來所說的話,佛門認可,肯定人是有靈魂的。靈魂又隨著你這一生的所作所為轉變了。這個事情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不是說你信就有不信就無,如果說不信就沒有那我們就不要相信了,何必相信它呢?不是這個道理。

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仔細在你現實生活當中來用心去體悟,每個人身邊都有,這種例子太多了,只不過我們粗心大意,把這個事情給疏忽了,沒有人給我們點醒而已。我們過清明這些節日去上墳,老祖宗留下這些事情,告訴我們慎終追遠,孝心不能變,更主要的意義是,他們還在,精神永存,體現這個意思。真正是不是這樣子呢?是的。

人的身體壞了不用了,靈魂已經走了,現在的科學家已經證實了。有很多的醫學博士告訴我們,他們在科學的實驗當中,這個人得了疾病,要開刀或者很痛苦的事情,他的靈魂出竅,跑到房頂上去了。或者跑到高處,看到這些醫生在為自己治病,看到許多氧氣管什麼的,他的靈魂在上面,然後弄好了他一會兒又回來了,這時甦醒了。開始做這個手術的時候是昏迷的,他的靈魂出竅了。在科學裡叫「瀕死體驗」,像死過一次一樣,靈魂出竅了。在民間這種現象也很多,每個地區都有,這個不奇怪。

這個生命我們都沒有仔細地去認識它,你說你的生命在哪裡呢?你說手是你的生命?腳是你的生命還是頭是什麼啊?真正的生命是我們的意識心,民間叫靈魂,它來支配你的言語行為,來支配你的一舉一動。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機器一樣,科學講是大腦來支配的。這個大腦科學家給剖開了,大腦哪個細胞來支配的呢,解剖開了一看,找不到,無形的。什麼叫無形的?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看不到的我們怎麼能相信他呢?不是我們看不到,是我們的心不夠清淨,真正修行人,真正心地清淨的人就可以看得到了,自自然然地你能夠突破生命空間了,看到靈性的世界。不是看不到,是能看到,只不過是我們的心思很散亂,煩惱的時間太久,我們的這個功能失掉了而造成的。

佛菩薩教導我們就是恢復我們的本能而已,你本來有無量的能力,你本來是不迷惑的,是有智慧的,現在迷了,佛才教我們要破迷開悟,佛教不是迷信。要破除你這個迷茫,怎麼破呢?你的心靜下來。你的心定了,就破除了。佛說智慧是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本具的,你所能學到的是常識是知識,你所能去辨別的,都是依你意識裡面的經驗,所謂的這些智慧都是你的常識,真正的智慧從哪裡來呢,從清淨心得來的。

佛教導我們,要有一顆清淨的心。怎麼樣才能清淨呢?念佛誦經,把妄念都去除掉。佛門裡面的這些戒律是一個規範,是讓我們恢復本能的一種規矩。有人看佛門裡那麼多規矩,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可以,嚇得不敢學了;學了之後,這個也不可以做那個也不可以做,害怕了。但是佛所制定的這些戒律這些規矩的目的,不是約束哪一個人,也不是說佛菩薩定這麼多規矩來治哪一個人,控制哪一個人,這是錯誤的。

就像兩三歲的小孩,我們剛剛入佛門,剛剛修行,不明了,像小孩一樣,大人就會告訴他,你不能到河邊去,河邊水很深,要是不小心掉下去了就會沒命了;你不可以去玩火,要玩火不小心燒傷了,大人多心疼啊,所以定了你不可以去水邊,你不可以去玩火。大人的意思不是真正地不準玩火、不要靠近水,真正的意思是別讓你受到傷害,不要被水給淹,不要被火給燒了,這是大人真正的意思。

比如佛門裡面戒殺放生,不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第一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培養我們的愛心。你有了慈悲心有了愛心,你的生活多麼美好。你每天生活在法喜、快樂當中。對這些事情很樂觀,生活在快樂當中。你看哪一個人充滿了殺氣,見面就是殺殺殺,亂殺生的,他有快樂嗎?他的快樂就是殺殺殺?痛苦啊!眾生看到他的殺氣都會驚恐。

第一培養我們的慈悲,培養我們良好的心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就是這個道理,培養我們的愛心。更深了一層的意義,就是我們的生命有佛性,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其他的生命也是同樣的。他們不會說人話,每一個眾生都有他們同一類的言語行為,他們都有規範的,你看一隻母雞生了很多小雞,它一「咕咕咕」的那些小雞都來了,他們也有生命,他們也有他們的語言。有人來捉這些小雞了,老母雞把這些小雞護得那麼嚴,甚至要捨命地保護,這是母雞的本能。你說它沒有生命嗎?你說它沒有靈魂嗎?它也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隻雞一隻狗也有佛性,他們具備了天性,也具備這種母愛,這就是和人很相通的。

佛經裡面怎麼解釋的?就是說,我們人在過去生中所積累的功德、善業、心量比它們大。它們過去生中是堅固地執著,心量非常地狹小,得到的果報比我們更低。這就應了中國的古話:量大福大。我們人的心量肯定比一隻雞的心量大,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範圍肯定比它們大得太多了,為什麼呢?我們人的心量本能的空間比它們大。

生命不斷地在輪轉,一個人充滿了仇恨,充滿了憂慮,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不滿,這個人不會快樂的,會自己把自己給封閉掉,自己把自己給困起來,然後慢慢地精神不振,出現問題了。都是仇恨痛苦把自己生命給葬送了。沒有一個很快樂、很善良、很祥和的人出現這些問題的。

我們的生命,即使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聖賢教育,你也具備良好的本能,都具備,從哪裡知道呢?你看有一些老人一生當中遇到佛法,沒有遇到聖賢教誨,但是他一生為人非常地厚道,做事情都是想到別人忘掉自己,對自己很淡化。這些老人到晚年的時候,他的生活很安詳,很平穩,感覺自己一生無愧於天地,沒有虧心於他人,所以很平和,自然這個晚年過得很幸福,能夠做到無疾而終。因為他的心裏面沒有這些波浪,甚至於想想,曾經幫過多少人,救過多少人。不單單你所幫助的人、所救的人他來感你的恩,來報你的恩,你能得到這種關懷,在你內心當中你關懷一個人、愛護一個人的這種心情就比你去恨一個人不一樣的,大不相同。那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心情心態轉過來呢?

從今天開始佛菩薩教導我們,教我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從此以後我們大腦裡面全是善的,全是好的,那你老年的時候很快樂,來生最低的限度是生天堂。天堂是自己的心造的,自己的善造的,如果你再能一心念佛,真正對淨土念佛法門有所了解,你就到佛國去了,這生了生死出輪迴,永遠不再受苦了。因為你意識里沒有苦難,沒有這些障礙,這是佛法的真諦。可見得我們學佛是對的,皈依三寶是我們真正地找到了皈依處,皈依我們內心深處這個心靈的老家。

我們現前的眾生很浮,妄念很亂很雜,人的世界人的環境是這樣形成的,今天想件事情做了,明天又想件事情做了,不斷地追逐於你的妄念之中,把你的生命在這個裡面展開了。想到高興的,就高興好幾天;遇到痛苦的,就痛苦好幾天。所以總是在這種酸甜苦辣裡面掙扎,已經形成習慣了,忽然間跳出來,反而不習慣了。我們明白這個問題就知道,如果我們要在世間,在這個六道裡面,能夠不墮惡道,或者說生命能夠不斷地往上提升,也有辦法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想求健康求長壽,可以做得到,有方法的;你想求發財求智慧,也能做得到,你種這個因嘛。你每天布施歡喜,每天心情都是快樂的,自自然然會健康長壽的。

佛門裡面講有求必應,是佛法裡面有圓滿的理論,有周全的方法,還有幾千年的經驗,歷代祖師都給我們做過榜樣了,所以這是最科學的。我們有幸能夠聽聞,也是我們過去生中積累的福報很大。為什麼一直都提到,我們能夠聚在一起是過去生中所修來的福報,因為太不容易聚在一起了。我們一生當中能夠真正坐在一起,聽聞佛法,能夠有幾次呢?能夠有多少?不多啊!一生當中沒有多少次。佛告訴我們,我們人生當中不容易遇到。所以社會大眾才那麼多的誤會,那麼多的障礙。這不能怪他們,怪我們弘法人把這些事情講明白的不多,造成了這個現象。

我們佛教徒都應該有這個責任,有這個使命,來做這些事情。你身體不好,身體有一些狀況,在佛門裡面都讓身體健康,那是小事情,不是大事情,絕對能夠辦得到。為什麼呢?佛知道你的病因是什麼,病根是什麼,把它給解決了,你的病就沒有了。這個病不是神話、神奇的,而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生活的環境,所支配的是我們的煩惱。你生一次氣,你的身體就會損傷一次,你發一頓脾氣又損傷一次,時間久了,肝也壞了脾也壞了,生病了。現在你學佛了,佛告訴你,遇到事情,事事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我不生氣,我心情好了,這個時候你的身體不好的細胞,開始慢慢地轉好了。每天煩惱你的細胞也跟著你煩惱,你的細胞跟著你的無名火發熱,現在你平靜下來了,也就不發熱了,逐漸逐漸地恢復正常了。病變的這些部位,都恢復正常了,這種事情很多。

我們一定要知道,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的智慧無量無邊,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無過於讓我們真正地都能夠幸福快樂,真正找到人生的皈依處。

大家在一起共修,是一個因緣,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這才是正確的。一個道場的建立不容易,佛法的難遇,時間都非常非常地長,何況建立一個道場。所以祖師常常感嘆地說,諸法因緣生。就是各種條件各種因素和合,這件事情才能辦成,缺一個因素都辦不成,你看有多難。我們今天有這個福報,有這個機緣,大家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共同念佛了,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都受益了,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大家一定要和合地共同發心,共同發願,維護道場、維護佛法,這才是正確的。這才是報佛菩薩的恩,報社會大眾的恩,報一切眾生的恩。

你得到佛法的利益了,怎麼辦呢?你把這件事情讓大家都得到利益,都能夠受到佛法的滋潤,這就對了。

我們集體要共同發心,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的,大家有一分光就發一分光,有一分熱發一分熱,自自然然地會把大家的愛心、善意傳遞給社會、傳遞給人民,這是正確的。大家的力量不可思議,因為有佛菩薩慈悲的注照,光明遍照,佛菩薩會保佑的,所謂的「保佑」就是每天都在加持念佛人,你念佛佛菩薩也念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得很清楚:「如母憶子」。佛菩薩就像慈悲的母親一樣,每天都盼著大家回頭,不要再受苦了,多麼形象的比喻。

我們無始劫以來迷路了,把自己的方向迷了,人生充滿了無奈,充滿了迷茫,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這樣才皈依。皈依了就是皈依我們內心真正的家園,真正莊嚴、清淨的淨土,是我們自己本具的。佛菩薩有依正莊嚴的佛國世界,佛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生活在清淨莊嚴的佛世界,這是佛的宗旨。

基礎就是《彌陀經》上所講的,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為什麼那裡那麼好呢?因為那裡全是善人,上善之人聚會在一起,所以感應的國土是清淨、自在的,是祥和的,是沒有災難的。如果我們這一個地區都是善人,都是上善之人,這個地區就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因為都是善人,真正可以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這個「善」多麼重要!佛教我們最基礎的「斷惡修善」,這一條落實了,這個社會就祥和了。祥和了天災人禍就減少了,大家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這個社會、人類就更加地富強了,是這個道理。可見得「善」的重要性。

——2010年6月開願法師在濟南長清念佛堂皈依法會上的開示(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