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2016年蓮師法會噶當教言講解(二)


時間:2016/12/5 作者:學佛娃娃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6年12月3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蓮師法會的第三天,繼續為大家講解《噶當教言》,此是阿底峽尊者為拉拉嘛益希沃等信眾講的教言。上次講了六條,今天講第七條等。

第七,世間的瑣事何時才能了,所以要統統放下。

在世間,總會有很懊惱、很煩心的事,一個接一個。沒放下之前都有事,都會有問題,任何時候都會有。除非放下了,就沒有事了,當下就圓滿了,一切都圓滿了。

我們很渴望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能處理現在遇到的事情,最好能一了百了,一切都好了,然後再也沒有事了。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沒有放下,就算目前遇到的問題解決了,遇到的事情處理了,緊接著還會有事,不斷地出現,隨波逐流。只有放下了,就沒事、沒問題了。

放下指放下指心態,內心清淨,當下一切就圓滿了。有事、有問題也沒什麼,都會過去的。若你不去執著、不太在意,它是不會影響你的,也不會給你帶來痛苦的。

帝洛巴給那若巴講:這些顯現不會束縛你,執著才是真正的束縛。我們總是執著,所以束縛了自己。一執著就成了問題了,一執著就成了事了;如果不執著,它不是事,不是問題,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都是緣來緣去、緣聚緣散,這就是事實。

關鍵之處是心態要放下,怎樣才能放下呢?只有看破才能放下。首先我們要具有智慧。智慧指了知諸法的究竟實相,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那什麼才是諸法究竟的實相?什麼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就是佛法所講的因果、輪迴、緣起、無常等道理。緣起就是因緣和合,諸法在相上都是無常的,剎那變化的。我們把這些道理研究透了、領悟透了,就有智慧了。

佛講的無我、空性、大光明、大圓滿,都是在體上講的,若把這些道理全部弄明白了,真正搞清楚了,就是智慧。

擁有以上這些智慧,叫做看破。把世間清淨或不清淨的所有現象都看透了、看明白了,心態自然就放下了、平靜了。所以放下心態首先要明理,讓自己產生智慧。我們要通過聞思修,把這些道理弄明白、搞清楚,徹底悟透。否則,總會有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沒有辦法擺脫它、遠離它。我們都有想遠離它、擺脫它的心或想法,但這是異想天開的。

之前講過,正因為我們都有業的束縛和牽引,都是不自由的,所以,沒有辦法左右自己的命運。雖然,我們特別想掌握、左右自己的命運,在很多時候我們也渴望心想事成,但這是不可能的。只有超脫輪迴了,才能擺脫業力的束縛,才不會被業力牽引,才會獲得解脫。那時,我們才可以真正掌握和主宰自己的命運,之前是沒有辦法的。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規劃,但這一切都很難實現。也有一部分人看似很成功、很如意,可能是運氣好,也可能是因緣到了,但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無常的。若真正想掌握並主宰自己的命運,只有超脫輪迴才會實現。

那么輪迴是怎樣產生的呢?因為有業——善業、惡業。業由煩惱產生,煩惱由我執產生。所以,根是我執。怎樣才能超脫輪迴呢?把我執斷掉了才會消除煩惱,消除了煩惱才會停止造業,不再造業就結束了輪迴,此謂超脫輪迴。這也是要依靠智慧的,具有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就可剷除我執,剷除我執才可以消除業,沒有業就不會產生輪迴。

還有一點,我們的心經常是散亂的,打妄想、起分別,雜念此起彼伏,煩惱即刻隨之產生。怎樣才能不打妄念,不起分別呢?要回歸自性。

當你回歸自性的時候,就不會再打妄想、起分別念了。什麼叫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見到了自性。也就是現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見到了心之自性——本面。你真正認識了本面,能自然安住,這就是回歸自性。

回歸自性了,才能停止妄想和分別念。之前在相續中會不斷地產生分別念,不打妄念是不可能的。我們的心靈一直處於迷惘、散亂的狀態,不可能感受真正的、永恆的快樂。所以要想真正獲得心靈的自在或恆常的快樂,就要回歸自性。

根據今天講的內容,大家都要觀察自己,自己是否有很多理想和追求?是否渴望擺脫煩惱和痛苦?但是,若沒有佛法,不精進學修,此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在世間混得再好,即使再有錢、再有權、再有名氣、再有勢力、再有學問、再有福報,也是不可能解脫的。

第八,無論晝夜都要將善根做回向,並要恆時守護自心。

禁止心散亂,不讓心起惡念,晝夜都要將善根做回向。之前也曾講過三個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此三殊勝至關重要,此處所講的回向是後行回向殊勝。若不回向,功德就不會圓滿,並且難以存留,善根的果報很快會窮盡。所以只有回向才可令功德圓滿,才可保存善根,才能讓福德或功德持續地增長,直至菩提。

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講回向的重要性。回向的功德巨大,回向的意義不可思議。原因如下:

第一,把我們的善根福德做回向,是一種分享精神,這本身就是一種殊勝的布施。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對一個智者來說,自已的善根和福德是最珍貴的。善根和福德第一,生命第二,財富第三,並且,我們都是大乘修行者,回向給一切眾生,眾生無量,所以善根無量,福德也無量。因此,回向的意義重大,功德也非常大。

第二,回向可以對治我執和我所執。若善根和福德不做回向,不回向給眾生,我們會把它變成我所執——“我的善根,我的福德”的對境。有我執就有我所執,繼而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障礙,使我們無法產生智慧,因此過患很大。

執著自己,此為我執;執著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我的善根、我的福德……這一切成為了我所執的對境,由它產生了我所執,這是要斷掉的。所以要放下,也就是回向給眾生。“我沒有善根,我沒有福德,已經給眾生了,已經給他人了。”這樣可以直接對治我所執,間接對治我執。所以說回向的功德及意義極其重大。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維:以功德回向眾生,其本身就是一種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即利他菩提心。另外,還有一種是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的回向,這是一種空性見地,屬於勝義諦菩提心。如此,你的善根及福德具有了菩提心的攝持,即你的善根、福德沒有離開菩提心,你的心就是菩提心。

第一種是世俗菩提心,第二種是勝義菩提心,都是菩提心。所做的善根,所積累的福德沒有離開菩提心,內心保持此清淨的發心和心態,就可成為菩提果的因——具有世俗菩提心的攝持,可以成為菩提果間接的因;有勝義菩提心的攝持,可以成為菩提果直接的因,無一不是菩提果之因。因為有菩提心的攝持,有般若波羅蜜多的攝持。

如《心經》所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以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換句話說,就是以菩提心而成佛的。若善根和福德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就無法成為菩提果和解脫的因。因此,無論晝夜都要將善根做回向,這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回向的次數越多越好,做完任何善事和功德之後都做回向,如此你的功德就圓滿了。以上所述,從不同角度來闡述回向的重要性。

第九,若無竅訣而修持,那么,一切皆聽從上師即可。

依教奉行,聽從上師的教言,這是至關重要的。不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聽上師教言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學佛修行必然有竅訣,竅訣非常重要。之前也講過,若自己隨便學一學、修一修,沒有得到上師的指導,沒有得到竅訣,是難以成功的。完全聽從上師之言就可以了,自己不要做太多的分別和觀察,否則會受影響,會變得越來越迷茫。

未現實相之前要緊密跟隨依止上師。現量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之後,就會有判斷和取捨的能力,擁有了一點點的自立。之前你就像幾歲的孩子一樣,不能離開母親,否則很危險。同樣的道理,在你沒有現量見到諸法的究竟實相之前,不能離開上師,要時刻依止上師,這樣才不會退失道心,不會失去信心。

即使你的相續中已經產生了智慧,已經現量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但沒有成佛之前還要繼續祈禱上師,在禪宗里這稱為“保任”,也可以說你還要用心去經營它。這個過程中也不能離開上師的加持,要一心祈禱上師,這樣一來,你的覺性,你內在的靈感會越來越增長,直至圓滿,究竟成佛。

在沒成佛之前要一心祈禱上師,如此,自己的相續中自然會產生智慧。一心祈禱上師,內心的覺性自然會顯現。聽從上師、依止上師、祈禱上師,這點很重要。上師對自己最有恩德,自己對上師最有信心,祈禱上師、依止上師,聽從上師的教言就OK了。所有具德的上師都是一體的,這樣做相當於聽從一切具德上師的教言,依止、祈禱一切具德上師。修行的成就靠一心、靠誠心,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不會有成就,不可能獲得任何悉地。

第十,以恭敬心修持,無需太久即可成佛。

以恭敬心修持,時間不必太長就可以成佛。何謂恭敬心?就是佛法所講的三種信心:清淨信心、欲樂信心、不退轉信心。內心非常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並且喜歡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菩薩、成就者,此為清淨信心。只有具備清淨信心,對這些無漏的功德具有歡喜心,你才會親近具德的上師善知識。

我們現在為何不精進?也不親近上師善知識?即使親近上師也是偶爾的——偶爾來聽聽,偶爾來看看。這是信心不足,是對這些無漏的功德沒有產生真正的歡喜心。若是特別喜歡,你肯定會精進、會追求、會求助。我們特別喜歡人民幣,喜歡美元,然後拚命地、不擇手段地去賺錢。同樣的道理,歡喜心,歸根結底來說就是喜歡。若是喜歡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上師善知識,自然就會去親近,正如你喜歡一個人時,會不擇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地去接近他一樣。

第二種信心是欲樂信心,指自己也想得到這些功德,也想成為具有無漏功德的上師、善知識這樣的人。有了欲樂信心之後,才會精進,才會不顧一切的去學修。

欲樂信心意指,自己想成為上師、善知識那樣具有無漏功德的人。因此你一定會去追求這些,一定會精進,所以欲樂信心很重要。再者不退轉信心,意指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可以成為上師這樣的善知識,可以具有這些無漏的功德,內心有這種本能欲求(我們都有如來藏),這就是佛性,就是如來藏。對此深信不疑,稱為不退轉信心。有這樣的信心一定會勇猛精進,一定會持之以恆,直至成佛,終至功德圓滿。此三種信心都非常重要。

信心極其重要,《華嚴經》中云:“信心微小諸眾生,難知菩提微妙法。”沒有信心的人不可能成就,此處講的“信心微小諸眾生”,這類人“難知菩提微妙法”,難以獲得菩提果,難以懂得真正的佛法。此處所講的是信心。

第十一,一心修佛法,衣食會隨之而來。

意指一心一意精進學修佛法,衣食等世間的福報自然會有。很多人會產生疑惑:我整日念佛、打坐就可以有吃的穿的,一切會垂手而得?並非這個意思。精進修持佛法,不是整天在房間裡念佛、打坐。而是要去積累善根、福德、功德,這樣福報自然就來了。

佛講善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意指善惡因果不會虛假,是早晚的事。我們不斷地積累善根,就會有善報,福報自然就來了。需要為這些操心嗎?根本不需要。這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天上會掉餡餅的。但是你什麼也不做,只在那裡等著“掉餡餅”是不行的,你要爭取、要努力,這樣才會真正“掉餡餅”。

什麼是學佛修行?只要依靠智慧待人接物,一切障礙都會消失,一切助緣自然就有了。有智慧就會掃除障礙,障礙消失了一切助緣就出現了,這是相輔相成的。還有,當你的福慧圓滿了,就能自覺覺他、自度度他,一切當下就會圓滿。

我經常跟大家講:好好發菩提心,好好修行,好好學佛,好好積累善根,如同點火之後,即使不求灰,灰也自然就有。若不點火,灰是不會有的。

如今許多人不點火只求灰,雖然灰無價值,但你連這個也得不到。有些人一事無成,一無所有,活該!你求的是灰,但不點火能得到灰嗎?有智慧的人只點火不求灰,灰卻自然有了。那些大德高僧所求的並非是世間的福報,但福報自然就有了,名氣也有了……一切具足了,躲也躲不開。

我們有句法語說:只要精進學修佛法,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會成辦。此教言非常重要,對我們來說也非常珍貴,並且非常有針對性。

享受世間的福報如同飲鹽水,永無滿足之時。若為了解渴而飲鹽水,非但不能解除乾渴,還會越喝越渴。世間的福報即是如此,越有越想得到更多。人的貪心和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應當學會知足。

我們經常說知足常樂,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它有很多含義。

第一,知足。真正看破放下之後,才會有知足感。知足是最大的福報。即使錢再多,若內心沒有滿足感,你依舊是個窮人,依然一無所有。如果你內心有滿足感,就是最富有的人。

知足乃是大福報。帝釋王的勢力和福報雖然很大,但是他並沒有知足之福報。因為他不知足,因此也得不到這個福報。

知足這種福報除了學佛修行人,除了一些大成就者,除了這些菩薩,誰都不具備,也得不到。

知足是指無論何時何地,都感到足夠了、很好了、圓滿了。知足並不是必須要吃壞的、穿破的、生活貧寒不堪,而是內心的安然與淡定。有多大福報享受多大福報,該有的總會有,不該有的不會有;屬於你的必定是你的,不屬於你的永遠不會是你的。深信此道理,真正能做到放下,此謂知足。

第二,常樂。知足的人才會有恆常、真正的快樂。我們所得到的快樂往往都是暫時的、無常的,實際上是一種痛苦。所以知足很重要。具有智慧才能做到知足,現在很多人只會說不會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要聽從上師善知識的教言,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

第三,內心知足,當下就會獲證圓滿。我們曾經講過,功德與福德是本具的,真正知足了,內心真正放下了,本具的福德和功德自然會現前,當下的此時此刻就圓滿了。

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何謂知足,以為知足就是吃的差,穿的破,條件惡劣等等。其實,知足是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有這個福報你可以住別墅,沒有這個福報你就住樓房,若連此福報都沒有,你就住平房,或者條件再差,你就住山洞。住別墅和住山洞,內心都一樣,都覺得好,這才叫知足,這是一種平等的心態。

第四,要放下貢高傲慢之心,時刻保持低調。其一,貢高傲慢導致自己無法看到對方的功德,因此就無法得到這些功德,當然也無法增長功德。其二,無法改正你的錯誤,如果你有貢高傲慢之心,就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也永遠無法改掉這些錯誤,貢高傲慢會增強我執我慢。其實沒有什麼可貢高傲慢的,一個凡夫,即使再有功德,若跟菩薩相比,仍然一無是處。凡夫是愚痴顛倒的,煩惱無窮,痛苦無盡,這樣一個可憐的眾生,有什麼可貢高傲慢的呢。

如今社會上有很多貢高傲慢之人,有一點點學問就自命不凡,學問多又怎樣?徒增分別念而已;有一點點容貌就目空一切,豈不知,即使長得再美,充其量還是個不淨袋而已!有些人有錢有勢就盛氣凌人,其實只是金錢的奴隸,財富的奴隸,只會跟著它轉,自己什麼也不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出家人,這也沒什麼。你身出家了心還沒出家,也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

凡夫跟菩薩相比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菩薩跟佛相比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因為,菩薩相較於佛也是天地之別。

佛是不會貢高傲慢的,佛也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因為一切父母眾生都在六道里輪迴,遭受著不同的痛苦,若是真有本事就把他們都救出來,把整個輪迴掏空,但佛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佛也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如此說來,所有的人,都沒有可貢高傲慢的。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美名遠揚眾人敬,亦或財如多聞子,然見世福無實意,毫無傲慢佛子行。”

“美名遠揚眾人敬”:意為名氣遠揚,眾所周知,得到眾人崇拜恭敬,如同當今社會大眾崇拜明星一樣。

“亦或財如多聞子”:意指所擁有的財富猶如多聞天子。天人具有大福報,財富極其圓滿。但是多聞天子的財富更是異常富足。

“然見世福無實意,”假使你的財富堪比多聞天子,也無有什麼真實意義,一切都是無常的、虛假的。

“毫無傲慢佛子行”,如此想來,便也絲毫沒有什麼可傲慢的。所以要斷除傲慢心,切勿貢高傲慢,傲慢的鐵球上不沾功德水。

第八:所謂的“福報”等等繁雜之事,皆是修行的障礙,應當放下!恭敬供養即是魔的繩索,應該像避開道路上的石頭一般,立刻遠離。

“遠離”指心要遠離這些所謂的“福報”。因為一旦心執著了,就難以把握了,就容易貢高傲慢了。

剛才講了貢高傲慢的過患,若眾人都恭敬供養,有了一點世間的福報,就容易貢高傲慢,這樣過失非常大,你可能會犯嚴重的錯誤。若是你內心放不下,百般執著,貪得無厭,終會給自己帶來災難,甚至會家破人亡。

近年來,社會上許多權重高官及富商巨賈不都進監獄了嗎?更有甚者還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無不是貪心造成的,貪得無厭的人往往如此下場。

尤其是我們這些出家人,特別貪戀他人恭敬供養,這都是魔的繩索,緊緊地束縛了我們,這樣做容易失去方向。所以這些都要放下。做人也好,學佛也好,應該有原則、有底線。貪戀恭敬供養,最終會失去方向或犯錯誤。那時,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將全部消失殆盡。

所以,以上所講的這些要避開,若已經有了也不要執著。否則會變成修行的障礙。若是本沒有福報,卻刻意追求這些,也會變成修行的障礙。只要修行好了,一切福報自然會來。

但是如今有些人,尤其是某些居士,刻意追求世間的福報,這種人最容易出事,容易墮落。所以不要特意追求世間的福報,更不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這上面。要堅信剛才所講,只要如理如法地精進學修佛法,世間的福報會自然而來。

第十二,名聲與讚嘆是最大的誘惑,猶如口中之痰,要統統棄絕。

名聲有何用?當今社會上有一些所謂的明星,正是因為名聲很大,所以不自在,常常遭到陷害。而這些災難、痛苦,都是由名聲造成的,所以名聲並不是什麼好東西。

世人特別渴望讚譽之辭,但讚嘆只不過是一句話,一種語氣,又有什麼意義呢?若自己沒有功德,即便別人讚嘆也無用,並非是真實的。別人高興的時候讚嘆你,不高興的時候誹謗你,這都是虛假的。我們應以善惡因果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以上師三寶做為見證者,自己問心無愧就行了。

別人或讚嘆或誹謗,或親近或遠離,對你好或不好,跟你都沒有任何關係。若是自己有定力,若真正做到了自己,他人自然會恭敬你、追隨你,獲得這些不必依靠爭取,而是自然就會來的。

第十三,即便幸福、快樂、親友三項都具備了,這也是暫時的,所以應當拋到腦後。

如今社會上也有這樣的人,生活安穩如意。所謂的幸福也有了,快樂也有了,親友也有了,似乎一切都很美滿。但這也只是暫時的,如同夏天的彩虹一般,很快就會消失。所以不要去執著這些。

比如說親友,當我們真正要離開這個世界時,真正遇到死亡的大問題時,他們也無法為你做什麼,根本不能利益我們。所以親友也沒有什麼可執著的,都是暫時的。

社會上的很多人,尤其是學佛的人,有些暫時看並沒有什麼不如意,家庭很好,自己也很快樂幸福,因此拒絕精進學修佛法。要知道,這些如意之事很快就會過去,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很快會全部消失,之後就會面臨痛苦,面臨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不要太執著、太在意這些,應該拋到腦後,精進地學修佛法,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將來我們真正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利益我們的只有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精進地學修佛法,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華智仁波切講:

傲慢者沒有滿意的時候,

嫉妒者沒有歡喜的時候,

貪心者沒有知足的時候,

嗔心者沒有和諧的時候,

吝嗇者沒有滿足的時候,

愚痴者沒有成就的時候,

迷亂者沒有安樂的時候。

這是華智仁波切的竅訣。我們就以華智仁波切的殊勝竅訣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