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原創

《弟子規》心得分享之一


時間:2017/7/9 作者:尚賢

《弟子規》由清代李毓秀以會集自古以來最優秀的名家家訓而來的。主要講的是孝道,人若沒有孝道,一切的德行都建立不起來。因為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就像樹要靠根才能生長。無根之樹,給什麼條件也是死的,長不成。人若無德,在因地什麼都敢做,得果時,就像常言說的「不如意事常八九」,都做錯了。德行是人與畜生最大的不同之處,小羊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撲,人怎能不如畜生。人類最大的特點是有教育,尤其是中國這個地方,有聖賢教育。我們處在一個特殊時期,文化被消滅了,現在正是恢復階段,大家要有意識地快一點接受,完善自己的人格,恢復民族的命運。

這是第四期三個根的心得分享,先從《弟子規》這個根之根開始。這個小冊子,是在清代形成的,秀才李毓秀生於清代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3歲,教育家。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主要是以孝道為主,孝道的建立是一切德行的基礎,孝道一旦建立,一切德行就自自然然做出來了。何以故?我們為了信守孝道,令父母歡喜,時時處處要求自己做好樣樣本分,在父子之間,在兄弟之間,在君臣之間,在夫婦之間,在朋友之間都要盡職盡份,這才是真孝道。這就形成了五常八德,五常是在五倫之後、八德是在孝道之後自然形成的。都是大自然的規律,性德的展現。古代中國人有智慧,看出人之間善良的心態,自自然然的心態,希望延續他們,發展他們,這是最基本的人之間的情感,也就是父子有親的擴展。

把她保護起來,一直延續下來,把她發展到每一個人身上,就是五倫。五倫之間的關係要怎麼保持本有特色,也是他們之間自自然然的一種互敬互愛的形式。父子之間是親愛,君臣之間有義務,夫婦分工有區別,長幼依先後順序,朋友要互相信任,都是愛的一種形式。

這是五大類關係中的五種不同互敬互愛的關係。八德是人類基本德行中最主要的八種德行,德行體系,教育模式。五倫五常都是建立在親愛之上,愛是和睦的源泉。古時候的老祖宗們,在這個農業社會,手工耕種,原始生活,人純樸,全是天性的善良在起作用,沒有後天的思維在裡面起作用。即是分別執著,這是煩惱,後天的東西。老祖宗不要他們,只要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自然規律裡面的本性本善。保住他們,發展它們,這是先天的,不是經過煩惱雕琢的後天產物。

這些老學究,廣學多聞,涉獵了很多家規、家訓,綜合他們和善一面的東西,自然一面的東西,和於天良的保留下來,總結在一起,才形成了《訓蒙文》,再改編成《弟子規》。終於有了這個集大成的會集本,集諸善於一體,三字一句,一千零八十句。上自論語,下至朱子的《童蒙須知》,古自《顏氏家訓》,種種家訓,集成一個非常優秀的《訓蒙文》,後在這個基礎上改進成《弟子規》。這一集大成的壯舉,一定受啟發於孔夫子這個集大成者的智慧之舉。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