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為何我們有時福報不足?或因沒有做到它


時間:2017/11/30 作者:清心

佛講有八種福田,包括有佛、僧人,還有羅漢,這都為福田。還有什麼是福田呢?就是父母。父母為福田,所以說“善能事父母”,奉養父與母這為福田,因為從父母身上我們能獲得吉祥。

《善生經》云:“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需要以五種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就是你供養父母,不使他們缺乏生活物資。比如說父母沒有能力了,供養點油鹽米醋,這些東西不讓它缺乏,讓他們生活無憂。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得到福報。

第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凡所有的事情你都先跟父母說,就是說有什麼事情要跟父母商量。一個是對父母表示尊重,另外父母歲數大,生活經驗豐富,會給我們提出很多建議,所以有什麼事情要先跟父母說。

第一個供養父母,在物質上的供養,這個很主要。供養父母不是說人人都能做到。有的說我能供養父母,買一袋米我放那兒了;我買一袋面給父母了,這就叫供養父母。實際上這個只能說是把父母養起來了,但是並沒有真正地供奉。

供是什麼意思呢?“供”就是非常尊重,用你全部心血來奉獻為供。不是養活,像養活一個什麼東西似的,能有吃的,餓不死就完事了,這叫養,這不可以的。供奉是有恭敬在裡面,特別是對父母的供奉,要有極大的孝心和恭敬在那裡。要超越一切,超越自己。這個問題就是說,如果你要能這樣做,就會獲福。

講個例子,這也是咱們附近一個居士的例子。有一年行腳,碰到一個女居士,她跟我說這么個問題。她說她公公得病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她又想照顧公公。但她向周圍的人借錢都借得很多了,就是說人家已經不愛借給她了。這個老人也有其他的兒女,但是他們供養的程度,和對老人治病的信心都不到位。她想要好好地供養父母,她說:“你看我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特別是沒有錢,不能給父母去治病這個問題,但我還想這么做,怎么辦?”

這是2003的事。後來我給她說那么一句話,我說你現在不還住著房子呢嗎?你可以賣房子啊!當時她聽完了生起極大的歡喜,她說太對了,我明白了。她回家了以後,就準備在別的地方搭個小茅棚住,要把這個房子賣掉,賣掉自己唯一的財產——房子,要供養她的公公。她這么一努力,一賣房子,最後把所有的人都感動了。包括她原先的親屬,不借錢的也借錢了,公公那邊也感動了,包括原先公公家的兒女也都被感動了。最後房子也沒賣成,公公也得到了治療。

就是說這個供奉不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捨去自己唯一的財產去供奉,必然獲福。必須有恭敬心才可以獲福,如果沒有恭敬心能不能獲福呢?獲福很少,甚至還有過失,因為父母你不供養是有過失的。必須得供養,無條件地供養,不管你們關係好壞都得做到。

我過去曾經聽老人講過這么個故事。就是說有個要飯的母子倆,兒子要飯去了,要了兩個火燒(一種燒餅),想帶給母親吃,走到半路的時候,去上廁所,火燒一下就掉到糞坑裡了。因為沒加小心,掉糞坑裡去了,他就趕緊撈上來,把火燒的皮給扒下去,那瓤就拿給母親吃。那時候要飯也比較難,好不容易要兩個火燒。當這兩個火燒給他母親吃的時候,天就打雷了,開始下雨,這個雷就圍著兒子頭上打。後來兒子馬上就知道自己錯了,跪下就跟他母親說這個事。他母親是個瞎子,他就跟母親說:“雷老圍著我頭頂打,我可能做錯一件事情。”就把這個經過說了一下。他母親說:“孩子你不要怕,你背著我,你到院子裡跪著。”他就背著母親到院子裡跪著。這雷圍著他頭頂轉一會兒就走了,就不劈他了。

這裡有一個什麼問題?就是說,雖然他能孝敬父母,但恭敬心不到位,天地也是不容的。但是由於他確實有一個恭敬心和懺悔心,背著母親懺悔——因為父母都愛兒女,最後解除了他的災難。

像這種例子,是比較罕見的。但在我們生活中對父母不恭敬卻是常有的事情。現在不可能有人給父母買兩個火燒,甚至要兩個火燒給父母捎回去,一旦埋汰了,把皮扒扒又給父母吃——恐怕這樣的例子很少,幾乎不可能出現,但類似這樣的事情可常有。

有時候齋堂做飯,我有時候也說,你們給佛做供菜,有時候鍋刷得不乾淨。比如做供菜,有的炒完一個菜,這個鍋就不刷,因為還有油啊,接著又炒下一個菜。因為我們以五色去供養佛,要清淨供養佛。鍋里有油沒刷,表面是節省了,實際上你這裡有一個懶惰,恭敬心不到位。那時候我在五台山做供菜,每次炒完菜,我都要刷鍋。不管有油沒油,必須得刷乾淨了再炒下一個菜,不讓味道互相混雜。這是一個。另外,比如說做供菜的勺、筷子,有時候放在鍋台上,每次再往鍋里使用的時候,都要重新刷。現在有的做飯菜隨便就放到鍋台上了,鍋台有些不乾淨,拿過來又開始做供菜,這都是不恭敬的行為。

我記著在五台山有一回,煮水準備做米飯。一大鍋水好不容易把它燒開了,馬上就準備開始做米飯了。那時候不像現在帶口罩,鼻子讓熱氣一熏,鼻涕就淌下來了。有一滴正好淌到鍋里了,這一大鍋水,你說一個鼻涕滴進去了,水到底是能用不能用?最後把所有的水全倒到下水道里,全扔掉了,重新又換水,重新又燒水了。當時我想如果要有浪費財物這個因果我承擔,但是我不可以給所有的僧眾做飯時有半點髒,這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說,我們不管對僧眾也好,對父母也好,恭敬心一定要到位,你做出的飯菜才會香、才會甜,而且你所辦的事情才會事事如意。因為什麼呢?一切都從恭敬心來,何況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更應該恭敬。

供養父母,這個供不是一般地給點東西就可以了,必須挑最好的,甚至是最乾淨的,以恭敬心奉上,這才可以。使他們不缺乏衣食,不少衣、不少食,而且應該是有恭敬心,也就是說你盡心盡力去做,這為供奉。

父母本身就是福田之一,為什麼我們有時候福報不夠?就因為其中一條,供養父母不到位。父母把我們養大,念上書,念完書了回來對父母一點貢獻也沒做,就要結婚生子。還得讓父母做勞工,給操持家務、看護孩子,甚至因為個人的利益嫌棄父母,這都會失去福報。

所以我們想獲福,首先應該這么供養父母。為什麼這么做能獲福呢?因為這些本來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你沒做,所以說福報就沒了。為什麼叫獲福呢?不是通過你做而有福,而是你本來就有這個福,是你因為不做而失去了。因為你做了,又獲得你本來應該有的,這叫獲福。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做事情,是因為有錯誤失去了福報。我們講《吉祥經》是什麼意思?是要去掉你不該做的,稱讚你應該做的。知道你應該做的,再獲得你本來應該有的東西,這叫獲福。這是講第一個問題,就是說第一個應該供奉父母,使物質無乏。這個供奉一定要記住了。

二者,凡所有事情先跟父母商量。這個問題,有的人認為跟父母商量是一種好的習慣,或是走一種形式,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有些事情跟父母商量,一個是對父母的尊重,再一個父母的經驗使我們遠離了很多的災難。

我就在這方面比較有感觸。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叫什麼?武鬥據點,我也去了。剛去,晚上我父親就把我找回來了,我當時還挺生氣,說:“你看,我剛到你就把我找回來了。”等回來的第二天,就聽說晚上連槍帶炮的打了一宿。你看,我就躲了一個災難。所以說,父母跟你說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雖然沒隨你的意,但其中的好處不是一下能看出來的。事後想來,還是父母幫助了自己。

再一個是父母生活經驗豐富,給我們很好的建議。另外更主要一點,父母有加持力。比如你出遠門了,順便跟父母打個招呼,說我今天出遠門,或是到哪兒去了,父母只要知道了,你這一路就非常吉祥平安。

僧團也有這個規定,凡是出門都要跟師父請假、告假。這樣的話,你出門這一路就會吉祥平安。包括我出門也是一樣,雖然我作為師父,我也得請假。有時候跟親藏師啊,還有親舟啊、親融啊,甚至如果沒比丘,我遇到了沙彌,也要告訴一聲:“我要出門了,你跟大家說一下。”因為這種請假,恭敬的態度你就會獲福,獲一路吉祥。所以我們所有的事情先告訴父母,先白父母,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獲得吉祥。

第三個問題,還是孝養父母的問題。孝養父母還從哪方面入手呢?父母所為恭順不逆。這主要是講對父母所作所為不要隨意背叛和批評。因為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有他的道理,就算父母有時候所做的事情我們並不能理解,但我們應該隱惡揚善,不要隨意去說。如果你去隨意說,對父母有所批評,別人一看你對父母都敢說,將來我們和你相處,那你更敢說了,我們有點隱私的事情你都會給漏出去了。這樣隨意批評父母的人,大家都不願意和你相處。

人和人之間都需要隱惡揚善的,何況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更應該隱惡揚善,只稱父母好。因為父母有養育之恩,如果我們隨意批評,首先壞的是我們的心地。父母做的事情事小,但是我們批評事大。因為不點兒事,就把自己的福田給毀了。就像一塊稻田似的,長几棵草,因為這裡長草,而把所有的田全給毀掉了,今年可能就沒有收成,糧食就缺乏了。我想大家誰也不願意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都希望把草除掉,獲得豐收。所以對父母這塊兒,我們應該隱惡揚善。這樣的話,不至於毀掉我們的福田,我們就會獲福。過去很多的古人,在孝敬父母這塊兒都做出榜樣了。

第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意思是說父母的命令,父母叫我們做的事情,不要違抗。“正令”也就是正確的事情,父母叫我們做的事情,我們應該努力去做,不要違背和違抗,因為父母有很多經驗。首先我們應該怎樣呢?像寺院講的要依教奉行,應該先努力去做,然後再去分辨好和壞。父母剛講完,你連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這樣就不合適,我們應該先去做。

比如說父母的指令,說你去做那件事情,但這個事情不太正確,比如說你去殺生,去殺魚。最起碼我們先依教奉行,先走到魚的跟前,我們看到魚,再回頭跟父母講,這魚不能殺。或是說把這個魚放生比什麼都好,這樣的話事情就容易解決了,父母可能就隨順我們的心。 如果父母剛告訴你:你去把那魚殺了。你沒等怎么樣呢,就說我不能去殺,我不去做。這樣父母就起煩惱了,互相就爭執不下,事情反而辦不好。

首先你得有個依教奉行的心去做,然後再跟父母請教一下是不是不殺,或是怎么給它放掉,這樣的話就容易解決問題。這裡強調一個什麼呢?就是我沒有違背父母的意思,在沒有違背父母意思的前提下,我再把事情做得最好,這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方法。

第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這句話是說要把父母的事業繼承發揚下去。注意的是:指父母所做的正業,而邪業就不行了。父母的正業讓我們繼承,我們應該繼承,父母好的傳統,好的方法應該繼承。比如說勤儉,父母一般都比較勤儉,我們應該繼承,不應該違背。這五種就是善能事父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