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一心念佛無疑無雜


時間:2018/1/9 作者:宗聞

一心念佛無疑無雜

──彌陀誕辰暨淨嵩法師往生周年「追思佛三」

於淨宗書院開示

各位同修、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有外地來的蓮友,所以我就以閩南語來做開場白。

彌陀誕佛七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後天是十一月十七日,也就是阿彌陀佛的佛誕。在台灣有很多的寺院道場,甚至國外有中國人的寺院道場,往往從十一月十一日就開始打佛七,直到後天十一月十七日圓滿。一方面為了紀念阿彌陀佛的佛誕,一方面也使自己在這段期間能夠靜心專一,精進念佛;因為平時總是為事業、為家庭忙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當中,就特別利用這段期間來專心念佛。

經典中說,凡是念佛的人,身上會放出佛光,而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會照耀著他,給他加持、保護、攝取不捨。這樣說來,在這段期間,台灣的天空可說是佛光普照、光明燦爛。

我們這個道場,本來就是每天念佛,長年無休,也可說每天都是佛七。

上師往生周年追思佛三

從今天開始,在書院佛堂連續念佛三天,目的是要紀念上師往生周年。(編按:現代禪李元松老師,末後現出家相,法名釋淨嵩)上師很有福報,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只有一天是阿彌陀佛佛誕,而上師就在這一天往生;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機會,是不容易的,是機會難得、因緣殊勝。

這三天我們既然專門念佛,所以沒有誦經拜懺、也沒有開示說法,從頭到尾,完全是一句佛號稱念;只有在第三天,也就是上師往生周年的當天晚上,舉行追思紀念會,讓同修發抒對上師懷念之情。所以,平時沒什麽時間來念佛的同修,可以在這三天當中踴躍參加。

念佛不怕妄想雜念

我們在這裡就是專一、專心的念佛。如果有同修蓮友覺得越想專一念佛,反而越是雜念紛飛、妄想起伏,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是凡夫,「凡夫」的定義就是煩惱具足,既有煩惱,就有妄想、雜念。這妄想雜念就是凡夫心的本體,這本體就在我們日常的起心動念中;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妄想雜念,只是自己沒察覺;在念佛的時候,尤其是端坐靜心來念佛時,才看到我們凡夫的本來面目,就是煩惱妄想,雜念紛飛。

所以,我們念佛,如果有妄念──不該想的也想,不該起的念頭也起,這時不要顧慮、不要煩惱,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的,就是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並不是一念佛心就清淨、沒有煩惱的那種眾生;既然這樣,我們念佛而有妄想雜念,豈不是決定往生極樂?因為這是阿彌陀佛救度的主要對象。

攝心念佛

不過,如果想在念佛時讓妄念少一點,並不是沒有方法;方法就是在我們念佛之前強調的那幾句話:

正身、端坐、閉目、專心、念佛、開懷暢念!

就是說,我們念佛的時候,身體坐端正,眼睛閉起來,自然會收攝六根門頭。因為眼睛沒在看,心就不動;心既不動,耳朵也較不受外界聲音的影響。所以,念佛的時候,無論念多久、坐多久,眼睛儘量閉起來不看,周圍有什麽動靜,人來人去,都不去管,不受影響。當然,若是昏沉,眼睛可以稍微張開或全開,以提起精神。

十念記數

若要更攝心,可進一步用「十念記數」法:也就是念佛時,心中清楚念到第幾句,念第一句知道第一句,念第二句知道第二句……直到第十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個心一面在念佛,一面又在記數,就不會想別的事,也不會讓別的事插入心中。

但也不是用這種方法就完全不會有雜念,還是有!只是他的雜念較微細,不會那麽粗,如果雜念粗,十念記數不會那麽清楚。這樣講,大家聽得懂嗎?我們先試念一遍──以前曾解說過了,但今天有新來的蓮友,所以再說一次。現在我來念,大家靜靜聽我念幾次,我會念得比平時快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十次)

這樣,各位蓮友,我念了幾句?十句!我在念,大家是用指頭算,還是在心中數一、二、三、四……?不必數一、二、三、四……因為我們是一句接一句的念,所以只是曉得念到第幾句了,不是數指頭,也不是數一、二、三、四……不是這樣,純粹曉得第幾句就好了。念到第十句,就放掉,又從第一句記起,循環往復,十句、十句……就是這樣。

當然,這只是一種為了使自己更攝心專注的方法或方便;如果我們念佛的心已經很寂靜了,就不必記數,不必頭上安頭了。又,如果十句記不來,可以分成「三句」、「三句」、「四句」三段來記,加起來也是十句,所謂「三三四」;若是念得很靜了,用五句來記也可以,甚至三句、二句也可以,這都是就個人根性的運用而已。

藉著這段期間的念佛,我們希望兩岸能夠和平,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希望台灣能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家庭和樂。簡單講到這裡,希望大家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4年12月26日)

上師是同修的大善知識

各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我們淨土宗本尊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誕紀念日,也是我們「淨土宗念佛會」創辦人,上淨下嵩法師往生彌陀淨土的誕生紀念日。從今之後,每逢這一天念佛慶祝彌陀誕的同時,我們也會加倍想念上師的恩德。

由於有上師多方面善巧方便的引導,才能使同修大眾由不知佛法,而走入佛門;由聖道門的難行道,進入淨土門「彌陀本願救度」的易行道。

一路走來,由於上師的提攜扶持,才能安然達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以說上師是同修們的大善知識。經典上,釋迦牟尼佛開示我們說,善知識不只是眾生得度的半因緣,而且是全因緣;能使我們「不上刀山、不下油鍋、不入牛胎、不出馬腹」,更能脫離三界火宅,達到涅盤的境界。這都是善知識的德能,因此,上師是值得同修們一輩子感恩戴德的。

盡形壽獻身命

上師之所以英年早逝,可說是積勞成疾。上師是何等人物的示現,不是我們沒智慧的凡夫所能預測;但觀察上師一生的行誼,是真正在行菩薩道。因為上師引導同修進入現代禪,所謂安居樂業、安身立命,可說是全面性、無微不至的。我所聽聞的是:同修接受上師的引導,彼此之間可說是生命共同體。上師對同修的引導,是從家庭的和樂、事業的經營,乃至如何管理財富、教育兒女,都有完整的規劃,且是親自輔導。

不只是對所有同修盡心盡力,同時對教外的學者們,或社會性的相關需要,上師都不遺餘力地見義勇為,捨身投入。

即使白天已經很勞累了,晚上仍然不眠不休。曾有教團同修半夜起來,已經三、四點了,看到電話的燈還是亮著,就曉得,上師忙完白天的事之後,也利用夜間傳道弘法。

自從創建現代禪以來,上師一直都是這樣,可說是焚膏繼晷、夜以繼日的在為同修乃至有緣的人,盡形壽、獻身命。上師雖然英年往生,但也表示上師功業圓滿,不再受人間的業報。

「南無阿彌陀佛」是上師真正皈依處

憶起一年多前,上師跟我多次的電話連絡中,點點滴滴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有兩件事,第一件是:上師急迫地想要現出家相,但是礙於情勢,直到最後才圓滿這個心愿。如果上師生命延長而現出家相,可想而知的是一定會有同修跟進,甚至上師也會剃度沙彌做為身旁的侍者,那我們教團就另有一番新的風貌。可惜,上師已經往生了。

第二件印象深刻的是:那個時期,上師很想做個寂靜、專一的念佛人。也就是說,他過去所做的種種,是過渡期;到最後,他真正的皈依處,就在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感受到上師是全身全靈的投入這一句佛號,而不做他想。

純淨土的教團

上師的生命,點點滴滴的血汗,都為了同修們、為了這個教團。可以說,教團是上師精神之所在,同修們是上師生命之所系。因此,同修們如果能秉承上師的本懷,而專修淨土,鞏固這個教團,那麽也可說,上師的生命是永遠不死。

這一年來,同修們是以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撫慰著傷痛的心靈,同時也使教團逐漸地穩定下來,並繼續向外開展。可以說上師的苦心並沒有白費,因為多數的同修還是秉承師志,依教奉行。

可以說,我們這個教團不只在台灣,甚至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能有一個團體每天念佛,長年不斷,這在台灣雖然有,卻沒有像我們這樣朝氣蓬勃。這個教團由於有上師的開顯,使我們修淨土法門,可說是既專一、又精純,毫不蕪雜的成為一個純淨土的教團。以我觀察,台灣、或大陸,甚至其他國家,所傳揚的淨土法門,雖也有標榜「專修」淨土的,但他們的「專」並不是純粹無雜的專。能純粹無雜,能契彌陀本願,應眾生根基的,只有我們所傳揚的這個「善導大師」法門。

我們在這裡都是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功能,六字名號全收。可以說這句名號是佛法之中的深奧處,就如我們佛堂右邊所掛的那一幅字:「佛法之深奧者,唯南無阿彌陀佛也」。也因此,淨土法門是佛法之中,所謂「歸宗結頂」的法門。

念佛法要

由於大部分同修都在場,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再度來講解:我們要怎麽樣念佛,才能念得所謂神清氣爽、法喜充滿呢?

當我們開始的時候,負責打引磬的就會念幾句話--語言有一種磁波,能影響人的心情;所以,念佛之前先強調幾句,我們的身心就會隨著這幾句話的內涵而調整。當然,念這幾句,也有一個要領,就是念的時候,要穩重、緩慢、有力,又能觸動人心。

我再念一遍,讓大家多體會:

正身!端坐!閉目!專心!念佛!開懷暢念!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要字字清楚、句句明朗,聲聲圓潤渾厚、鏗鏘有力。不急不趕,但也不拖不拉。同修能盤腿,就儘量盤腿端坐;時間久了,腿會痲、會漲、會酸、會疼,那是因為我們全身都有氣血在流動,盤腿時間久,氣血流不過去,但還是要流過去,所以會有酸、痲、疼的現象。如果能忍耐,一旦通過去了,下次再盤腿,就會盤得比較久。當然,如果忍耐不住,腿可以放下來。冬天到了,氣候較冷,膝蓋也要有毛巾圍著,才不會受寒而得風濕。

念的時候,嘴巴儘量要張開,所謂「開懷暢念」,懷就是心懷,要把心打開;有時候心打不開,就需要用嘴巴來帶動。所以,稱念的時候,嘴巴儘量地張開,就像淨寬一樣,他念佛時,嘴巴都張很開。嘴巴張開有什麽好處?可以讓我們全身全靈都投入這一句名號,讓我們念起來較有精神,而不易打妄想,或者起昏沉。當我們念著念著在打妄想、或起昏沉了。這時候,念佛的嘴巴逐漸在縮小了;所以如果嘴巴半動不動了,就曉得他現在不自覺在打什麽妄想,或是昏沉了。所以要儘量把嘴巴打開:「南無阿彌陀佛!」(示範一次)字字清楚、句句明朗,鏗鏘有力的。

其次,眼睛要閉著。因為,眼睛不看,心就不動。當然,如果大聲久了,有一點沙啞,也可以小聲。但不管大聲小聲,嘴巴還是要儘量張開。

十念記數都攝六根

一方面出聲念佛,一方面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心中最好是「十念計數」。這樣,眼睛閉著、口念佛號、耳聽自己的聲音,心中專一地計數,這就是「都攝六根」。當然,阿彌陀佛本願的救度,沒有絲毫的條件,未必非得「都攝六根」才能往生,只要「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但是,我們難得同聚一堂、共修念佛,若能專一,豈不是更覺得有法喜呢?

十念計數,如能計得清清楚楚,沒有雜念,只要一次的十念、或兩次的十念,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上身就會平直端正,因為身心是互相關聯的。如果我們的心穩定,氣血也就穩定了;如果心寂靜,氣血也就暢通;氣血暢通,上身就會自然平直。如果身體彎曲、頭垂下來了,就表示,若不是昏沉,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想這想那的有雜念了。所以,從外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心。

端坐念佛要領:「松」和「靜」

坐的時候,能盤腿就儘量盤腿。雖然盤腿,這個身體還是完全放鬆的。端坐、靜坐,掌握兩個要領就可以了:就是「松」、「靜」。身體放鬆,都不執著,不抓住,這叫做松,完全放鬆。端正坐好,這個身體就不管他了;心念完全依著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這個心自然就靜下來了。

我們身體本來有這個氣機,松、靜的時候,就會循著自然的軌則在流動。如果原先我們身體哪裡有毛病,氣血不能直接通過去,就會有漲痲的感覺,但是它總會通過去的。一旦通了之後,漲痲的現象就消失了,病灶就消除了。

所以我們在這裡念佛,儘量採取盤腿的方式,一盤腿,就端正坐好,身體就放鬆了,心就專一在佛號上。不知不覺的身體就很端正,也比較沒有雜念;沒有雜念,身體也會比較端正;這是互相影響的。

希望以後我們念佛,儘量以這種方式去念。等一下,希望大家踴躍地表達對上師的感恩、懷德之情。

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4年12月28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