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喜歡對別人“觀過”,最終受苦卻是自己


時間:2018/6/19 作者:妙音居士

很多時候,我們的苦惱就是看不清事情背後的原因,拿自己慣常的知見來判斷、衡量人、事、物的是與非導致的,更可悲的是我們還不自知。

文|學誠法師

孔子與顏回、子貢、子路等弟子被困於陳、蔡期間,曾絕糧七天。子貢費了許多周折才買回一石米。顏回與子路在破屋牆下做飯,有灰塵掉進飯中,顏回便取出來自己吃了。子貢在井邊遠遠望見,很生氣,便跑去問孔子:“仁人廉士,窮困時會改變自己的節操嗎?”孔子反問:“改變節操還叫仁人廉士嗎?”子貢說:“像顏回那樣的仁人廉士,也不會改變節操嗎?”孔子說:“是的。”子貢便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孔子。

佛門裡,管這種觀察別人的過失而心生不滿的行為叫觀過。故事裡,子貢對顏回觀過,心生不滿,甚至嗔恨,其實受苦的卻是他自己。

請想一想,如果你是子貢,你會如何平復自己的觀過情緒呢?

辦法有很多:或者你就相信他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者自己主動去觀察了解,找到背後的原因;或者告訴自己,“如果我去觀過就會自己把自己弄得很苦,我不要觀過。"

而故事裡,孔子卻說:“我相信顏回之仁已經很久了。你雖如此說,我仍不會懷疑他,這裡邊必定有緣故。"

孔子把顏回叫到身邊說:“日前,我夢到先人,大概是想啟發幫助我。你把做好的飯食拿進來,我將祭奠先人。”顏回對孔子說:“剛才有灰塵掉進飯里,留在鍋里不乾淨,丟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來祭奠了。”

故事到這裡,事情就很清楚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苦惱就是看不清事情背後的原因,拿自己慣常的知見來判斷、衡量人、事、物的是與非導致的,更可悲的是我們還不自知。

佛法講,凡夫習慣了從“我”的角度出發,去觀察外在的人、事、物,並得出相應的種種感受。殊不知,“我”就像一個哈哈鏡,客觀與真相在裡面有著種種顛倒之相。

所以,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我們不要輕易判斷是非。

既然“我執”讓人顛倒,佛法里就講“破我執”。如果我們能時時處處地從“他”的角度出發,便能破除對自己的執著,更加客觀地去觀察和體會周圍的人、事、物,認識到更多真相。

當然,要從“他”出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從“我”出發,則我會被“我”欺騙;從“他”出發,則我最終能得到快樂。還有什麼比快樂更誘惑人的呢?

其實很簡單,換個角度,烏雲上面就是陽光。

選自學誠法師《好好說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