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學誠法師:轉給畢業季的你,走出迷茫


時間:2018/6/30 作者:妙音居士

面對選擇時,最重要的不是看風險、看問題、看困難,而是要看方向;不是看短期的利益,而是要看長遠的價值。也就是說,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要去做的這件事情,對自己、對行業、對社會有什麼意義?一直糾結外境,就會心亂如痲,找不到方向,要回到自己身心上來思考。

——學誠法師

問:師父,請問到底怎麼做選擇?畢業了很迷茫。

答:看看自己想為社會做些什麼,自己目前又能做些什麼,前者是方向,後者是起步。站在自己的立足點上才談得上選擇,如果談的全都是自己目前做不到的,那怎麼選呢?

問:法師你好!我是一個大四的準畢業生,現在對未來極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一輩子要從事什麼職業,不想一生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

答:先要樹立大方向。人生到底想追求什麼?怎樣才是有意義?

問:大學即將畢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多樣化選擇時,如何抉擇?祈請師父慈悲開示。

答:選擇,不能簡單看眼前的得失,而是與自己人生的大方向有關。

問:師父,真心地向您請教個問題。我今年大學畢業,面臨很多選擇,我自己做事情總是猶豫,想的太多,感覺是又害怕這,又害怕那,感覺自身心量又不夠大,導致壓力很大。弟子該如何做才能改變這種局面?感恩!

答:面對選擇時,最重要的不是看風險、看問題、看困難,而是要看方向;不是看短期的利益,而是要看長遠的價值。也就是說,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要去做的這件事情,對自己、對行業、對社會有什麼意義?一直糾結外境,就會心亂如痲,找不到方向,要回到自己身心上來思考。

問:師父好,弟子現在大四了,馬上畢業。父母想讓我回家考老師,可我感覺自己現在心胸太狹隘,太容易和孩子生氣,怕教育不好再氣壞自己!我想先在廊坊輔導機構做一段時間,同時參與一下心棧等一些慈善,提升一下自己再回去,同時積累經驗。可父母就逼我回去考在編的教師,怕失去機會。我該怎樣選擇?

答: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並不完全是外在的東西。反過來說,如果自己沒準備好,外在有機會,自己也不一定能抓得住。

問:請問師父,剛剛畢業,還沒有找工作,感覺遇到了人生的瓶頸,很困頓,不知道該怎麼做,該做什麼,我該從哪裡開始?我想能幫助到別人。

答: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就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上上發心,下下行持。

問:師父,我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三個多月了,我一直在努力調整,可是情緒總是一陣一陣的。馬上要畢業了,什麼事情都沒有定下來,對未來很恐懼,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努力。

答:做好現在能做的每一件事,不妄想未來,不後悔過去。

問:法師您好!請教法師,弟子馬上面臨畢業工作和繼續讀研究生的問題,如何消除弟子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如何能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規劃?如何增長對佛法不退的強大信心?如何行善才能讓弟子以後資財豐足,以便供養三寶、孝順父母呢?

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在無限生命的規劃中發願,才能看得清自己生命的方向,才有力量去克服種種困難,面對自己內心的煩惱與虛弱。

問:師父,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即將成為北漂,最近發現在北京租房好貴,還有種種擔心,遇到不好相處的室友、不善的房東怎麼辦。對未來很迷茫,難道自己就要這樣活下去嗎,有不甘心但又很無奈,心裡覺得沒有力量,平時的念經持咒也堅持不下去了。弟子該怎麼辦?祈請師父加持!

答:與其擔心未來的事情,不如做好現在能做到的事情。世界上沒有一條河不拐彎,不可能有永遠一帆風順的道路,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遇到了,就去解決;不要幻想困難,在擔憂中磨滅了勇氣,增長無謂的煩惱。

問:法師,我本科畢業正在找工作,還未找到,每天在家很焦急懶散,我該怎麼調整心態?

答:焦急沒有用,懶散更不可取,腳踏實地,盡心努力,不消極悲觀,也不好高騖遠。

問:師父您好,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請問師父,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中,該如何用佛法來指導自己?另外,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後該如何去平衡學佛與工作之間的矛盾?

答:儘量找善的職業,多思考自己想為社會做什麼貢獻,而不是僅着眼於工作能給自己什麼回報。

節假日可以多去三寶地親近師友,勤積福慧,並把佛法的智慧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問:請問法師,執著和放下要怎麼權衡?我聽法師講過,既要精進,又要放下隨緣,好像懂了,但讀書讀到大師們近乎瘋狂的偏執方得成就時又好似迷茫了……

答:世間要達到的成就與境界,不一定是佛法要達到的目標,此其一。

其二,「執著」這個詞本身就有兩個詞義,一是堅持不懈,一是頑固執拗,意思完全不同。

在佛法中,「執著」又有特定的意思,即我執、法執。

佛法中要破斥的是我法二執。不是要破願力與堅持,非但不破,還必須具足,一切法得成於精進。

問:法師,弟子非常困惑,如果一段感情涉及道德底線,又放不下,如何化解內心的不安?

答:貪戀刀口上的蜜,短暫的快樂卻會換來更大的痛苦。

問:師父,我們辦公室有一個同事,年紀輕輕的,但有點懶。如果不跟她說,她就不知道去主動打水,感覺有的活能躲就躲。我有好幾次都想直接跟她說,但都忍住了,結果弄得自己很不開心。有時候挺煩她這樣的,我應該怎麼看待這件事,才不讓自己被負面情緒影響呢?

答:人的成長環境、所受教育不同,養成的行為習慣就有不同,用佛法的話說就是「串習」,串習什麼,就有什麼樣的習慣;不串習,就沒有這樣的習慣,與這樣的行為不相應。比如有的人一直串習布施,就自然而然樂善好施,有的人就做不到。有的人從小就在家照顧弟妹,長大了與人相處時就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需求;反過來說,一直習慣於被人照顧的人,就比較缺乏主動承擔、做事的意識,自己卻很難察覺到。

每個人有不同的串習、不同的習慣,在自己比較擅長那方面就很容易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卻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以不能拿著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要包容和理解,這樣就不會起煩惱折磨自己了。真的想去幫助他人,要先跟對方結善緣,建立起信任,再慢慢引導。

問:法師您好!我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擁有屬於自己的情感。而我一直堅持,卻未能考上,也未能遇見對的人。我有時候在想,是否因為我有做不好的事,神明未能圓我的理想?我苦於堅持的事情,卻不能實現,我有些傷感,請法師指點。

答:自己的人生,不是靠「神明」來成就的。各人的因緣福報不同,際遇不同,沒有可比性,不要一直去看自己沒有的東西而傷感。夢想和方向,如果確是深思熟慮過的,就要堅持,但做事的方法和途徑可以隨現實情況而調整。此外應多行善助人,反省自身煩惱惡習,培植福報,淨除業障。

問:師父,我生病住院了,不知應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答:對境修苦,策發皈依心、出離心;對家人、醫護人員修感恩心;對其他病人生同情心;對一切眾生修大悲心。心不要只耽著在眼前的痛苦上,也不要只聚焦在自己身上。

問:師父您好!曾有一位法師對我說,釋迦牟尼佛讓我們念阿彌陀佛是方便之門,是為了讓我們把心定下來,而不是真的有那個阿彌陀佛所造的金燦燦的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心定下來了哪裡都是極樂世界。弟子愚鈍,就開始對《阿彌陀經》裡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否真實存在產生懷疑,一下子念佛沒了動力,請師父開示。

答:這是從不同的角度而言的。依勝義諦說「往無所往,生無所生」,一念覺悟,一念就與淨土相應;依世俗諦說,勤修淨業,臨命終時決定離此娑婆世界,往生西方淨土。

對於初學者來說,當依世俗諦建立清淨相,確信淨土實有,樹立、增長信心與切願。

問:師父,弟子的朋友由於過去的貪嗔痴欠了一身的債務,現在天天被逼債,六親不認她,朋友不理她,基本生活都成困難。她有點抑鬱症,想不開,在現實面前真的很無奈,很多次想去自殺,感覺將來的路快走不下去了。師父,求您給予逆境中的她以力量。

答:遇事不能逃避,只有奮起努力。

問:大師,我經常布施病苦者,但總害怕自己會不會得這種病。看到不孝順的子女擔心自己的子女會不會這樣,儘管我十分孝順。我總感到人生無常,雖然每天誦經念佛,燒香拜佛,但又害怕好人沒好報,惡業先感果。怎麼辦呢?

答:如果深信因果,明白如是因感如是果,善因必感善果,就不會有這些掛礙和擔心。與其擔心,不如發心,把握當下,積極種因。

問:師父,造一個善業用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很多心思,最後因某個細節原因要全部重新做,好崩潰啊!這樣資糧是不是都沒了?感恩師父!

答:用心去做,會有加倍的資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