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為何教人念觀音名號


時間:2019/6/6 作者:清風扶露

佛教為何教人念觀音名號

念佛,也就是憶想佛。念觀音也是如此。《華嚴經》等大乘佛經認為,這是入道的初門。念佛或念菩薩,可以攝心入定,所以稱為「念佛三昧」、「觀佛三昧」、「般若三昧」。我國佛教徒以修「念佛三昧」為主行者,主要是淨土宗。淨土宗稱,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等,必能命終時為「西方三聖」接引,往生於極樂世界蓮花之中。

《觀世音經》(普門品)還稱,眾生如果有各種苦惱,只要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各種苦惱都會得到解脫。

怎樣念觀音名號,佛教有種種講究。有所謂「一心稱名」的說法。《止觀》中解釋:「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更不會緣。」《探玄記》則說:「一心者,心無異念故。」《請觀音經》中有更嚴格的要求:「若欲誦之,應當持齋。不飲酒,不啖肉,以灰塗身,澡浴清淨,不食興渠。五辛能葷,悉不食之;婦人穢污,皆悉不往。常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由此看來,佛教要求念觀音名號,實在是很嚴肅、很認真的。

佛教認為,當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觀音時,菩薩能及時觀其聲音,因為觀音具備「六根圓通」的法力。對於聲音,觀音可以不用耳朵「聽」,而用眼睛「觀」。這種「六根互用」的本領,並不是觀音菩薩獨有。《楞嚴經》中說:「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河神女,非鼻而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楞嚴經》還說:「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為什麼眾生念觀音名號時,苦惱能得到解脫呢?據說是因為菩薩與眾生的心是相通的。《法華大成》分析:「雲『何一時令得解脫?\'答:『喻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多財,具大勢力。眾子在難,即能俱救。菩薩亦如是。無緣慈悲重,權實二智深。聖財無量,神通廣大,十界雖多,應有餘裕。\'」這是把菩薩與眾生的關係,譬喻為父母與子女們的關係――骨肉情深,當然就全力施救了。《法華通義》還稱:「菩薩與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是從觀自性圓通,則與一切眾生,性皆平等。是則眾生,乃菩薩心中之眾生也。故眾生之苦,即菩薩之苦。若眾生之苦惱音聲以感激之,則菩薩觀聲寂滅,頓入法性。神力加之,則眾生之苦,不期脫而自脫矣。」這是說菩薩所接受,觀音及時以神力解救,使眾生苦惱得以解脫。

《觀世音經》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這是說,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聲音好像梵音,又好像海潮音,勝過世間一切聲音,所以要常常誦念。為什麼要把念「觀世音」之聲,比作是「梵音」呢?《法華經.序品》說:「梵音微妙,令人樂聞。」按照佛教的說法,梵音有五個好處:一是正直,二是和雅,三是清徹,四是清淨,五是聲音傳得遠。為什麼又要把念「觀世音」之聲,比作「海潮音」呢?《楞嚴經》也有解釋,說是「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按照佛教的說法,海潮無念,且不失時。用海潮音既可比喻其聲音之大,又比喻其聲音之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