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11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七講:本願章,何故十八願選舍一切諸行,唯偏選取念佛一行為往生本願乎

講解:純祥法師

念佛專修,生起往生願望成就信心

(1) 發起往生願望

很多蓮友來學習,甚至學了很長時間,因為往生志願比較弱,學習沒有什麼衝擊力。比如選擇本願,聽了與沒聽差別不大,就是因為往生願望不強,覺得念佛與其它修行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往生願望越強聞思修學力量就越大,不強導致學習效率很差。

你雖然念佛,好象專修,但往生願望總是發不起來,就是你有其它願望,念佛利益導向了其它方向。來上課,你沒有思考,也就沒有什麼力量,念佛也只作為培養往生願望的一種修行,所以首先要選擇去極樂淨土,發起往生願望。

(2) 往生願望成就

志願生起,再選擇念佛做為正修行,類似進入第二個階段。實現願望,也是以念佛作為專修,就是無論是發起往生願望,還是實現往生願望都是選擇專念名號。現在即使你沒有往生願望,也要注重這個修行方式的選擇,把念佛作為專修。

何故第十八願選舍一切諸行,唯偏選取念佛一行為往生本願乎?

答曰。聖意難測不能輒解。

法然上人講:聖意難測不能輒解。佛為什麼獨選擇念佛作為往生的本願呢?我們不知道佛的究竟深意,佛到底想什麼,我們是很難真正知道的,所以聖意難測,我們在這裡就是以信心為主。雖然聖意難測,法然上人還是依經,從二個方面作了解釋:

一者勝劣義。念佛是勝余行是劣。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然則佛名號功德勝餘一切功德。故舍劣取勝以為本願歟。

從二邊來說,第一:法的方面,念佛是勝的,其它的是劣的,念佛比做別的修行要殊勝。我們幾年已來強調念佛是勝,余行是劣,多數蓮友也接受了念佛比作別的修行要殊勝。法然上人在這裡講了名號集中了佛的所有的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還有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的外用功德。名號是總持,有這樣的特性,所以念佛比別的殊勝,這叫勝劣義。即使你不想往生,修行念佛也是很殊勝,因為有比其它修行方式更好的特質。

二者難易義。次難易義者。念佛易修。諸行難修。

第二:機的方面,從眾生這邊說,念佛易修。那么從眾生的這邊來說,念佛是容易的,其它的是難的,下面細說。

為何不令作觀,惟勸專稱名字。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答曰。乃由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也。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我們要體會佛的深意,佛的本願不是選擇觀佛,而是選擇念佛。我們學過《觀無量壽經》就知道,淨土微妙,非常難觀的。觀就需要你把心寧定下來,定在上面細細觀察。我們在這裡學習隨便問一個詞,選擇是什麼意思?要正確解說也要有一定的觀察力。連這個都沒有聽明白,就是說我們的心太粗了,叫你去觀看淨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叫觀難成就。阿彌陀佛悲憐我們,你沒有這個本事那就算了,就把要求降低,選擇稱名,就是因為稱名容易的緣故,稱名就可以往生。

我們現在學經也是這樣,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思維,思維你就要源於經文,去做觀察,如果一點都不觀察,你就理解不了。

念佛行並不是遮止其他善行,是舍難取易。

一切善業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答曰。今勸念佛非是遮余種種妙行。只是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故知念佛易故,通於一切。諸行難故,不通諸機。為令一切眾生平等往生,舍難取易以為本願。

很多蓮友也有這樣的疑問的,因為作一切善業都是有利益的,也能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呢?作別的就不行?念佛好像就把其它的都給擋住了,源信法師就代我們問,然後再代我們回答。

念佛不是把其它的善行遮止了,不是專門念佛,其它的善就全部不好了。這就是由於我們強烈執著的緣故,為了建立一個,就把其它的全部打倒,認為只有念佛是好的,其它的就全部都是不好的。實際情況不是像我們認識的這么簡單,勸念佛的原因之一是說修念佛容易,所以我們念佛修行的時候,應該體會到這是佛在憐憫我們。佛知道我們修其它行有難度,就是其它行不是廣大眾生都容易作到的。選擇念佛作為本願是為了讓廣大的眾生平等的都可以得到往生,所以佛才捨棄了難作到的,選擇了容易的,所以說念佛易故,通於一切,諸行難故,不通諸機。

佛只為平等施予一切眾生

1. 若夫以造像起塔而為本願。則貧窮睏乏之類定絕往生望。然富貴者少。貧賤者甚多。

佛教大量的寺院在恢復,給佛像貼金、建造寺廟就有很多人出力,但很多人的本心不是為了往生。如果用這個做本願,有往生願望的窮人就不行,窮人沒有錢,富人就容易。所以佛沒有選擇以造像起塔作為本願,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應該體會到佛是多么悲憐我們。

2. 若以智慧高才而為本願。則愚鈍下智者定絕往生望。然智慧者少。愚痴者甚多。

我們確實都愚痴得不得了,沒有智慧,在佛法上就像小孩子,要是要求智慧,那就像我們這些人就都不行了,有幾個人是有智慧的呢?

3. 若以多聞多見而為本願。則少聞少見輩定絕往生望。然多聞者少。少聞者甚多。

這個聞並不是說天天看電視、看報紙、看新聞,而是多聞經教。我們是聞法,但你聞了之後也沒有記住什麼,深問你下,也是發懵得很。我也有個毛病,比較喜歡多聞,但是佛的本願並不是選擇多聞,所以知道得多並不是淨土教,淨土教就是以念佛為本願,不以多聞為本願。

4. 若以持戒持律而為本願。則破戒無戒人定絕往生望。然持戒者少。破戒者甚多。

你看佛是多么照顧我們,我們最多就只有皈依,像我們這一類的人,基本上就是無戒的人,連破戒的資格都談不上的。即使是受了五戒,由於沒有皈依基礎,沒有得到五戒的戒體,也只是跟五戒結了個緣分。沒有從內心深處發起一定要持守五戒,戒就是金剛寶藏不能動搖,比其它價值都要大,都沒有這種發心。

當知以上諸行等而為本願。則得往生者少。不往生者甚多。然則彌陀如來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為普攝於一切,不以造像起塔等諸行為往生本願。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為其本願也。

如果用其它行作為本願來招喚我們,叫我們修,發願的人就更少,不往生的就更多了,本來我想如果要是以錢為本願追求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發起往生願望的人未必多。

所以當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時,裡面包含著法藏比丘平等的大慈大悲,他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你,也幫助所有的眾生,為了普攝一切,不以其它行為本願。所以我們就隨順佛願,讚嘆念佛,不去讚嘆其它行,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為其本願也。

念佛認識真正的寶藏

現在社會只注重錢,認為只有錢是難得的,其實智慧更難得,多聞、持戒也是財富寶藏,是比錢還更重要的東西。你有沒有這些寶藏呢?在佛法之中要真正的審查一下,你家裡到底有什麼值得拿出來的東西,左一搜右一搜,就啥都沒有。說到底我們這些人都是窮到家的人,窮得叮噹響,都跟乞丐的級別差不了多遠,就是說要按照自力的標準,你全部都不行。

如果我們真正用心去體會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那么好的地方,門檻又這么低,每個人都可以去,就會感激涕零的生起願意往生的志願,即使不是很深切,也把這個當成生命方向。我發現真正在生中關心這個事情的太少太少了,就是一起來學習的蓮友,平常真正關注這個事情的人也是比較少的。要知念佛沒有其它方向,關注的事情就是往生,你只有發起了這樣的志願之後,你才體會到念佛是多么殊勝,你得到了多么難得的寶藏。不然你就沒有比較、沒有鑑別,給你了也不覺得有什麼稀奇,往生的願望越強,對於念佛越覺得珍貴。

你如果真正念佛,對於造像起塔,智慧高才,多聞多見,持戒持律反而能夠認識到它的珍貴。但我們都是窮得叮噹響的人,對於這些也不是真正的能夠認識到它的價值。因為對佛的信力微弱,這些都是佛家的寶藏,聖者的財富,你只有對佛陀、對淨土生起信心和恭敬心,體會到佛陀的偉大,才會對佛家的這些財富特別看重。反過來,對世間其它東西的價值也就自動降低了。所以我們即使在沒有往生願望的情況下,你一心念佛,也會起到認識這些寶藏的作用,就是能夠慢慢生起你的真實志願。

富有恆沙是佛陀

發財與成佛有什麼區別?有個小孩子問一個上師。上師回答說,發財是會用光的,成佛是用不完的。聖財是無漏的,是無盡的寶藏,世間的財是會用完的,如果將念佛比喻為發財,佛就是福智圓滿的聖財,無量光實際上就是財富。我們念《阿彌陀經》,那裡面說淨土都是寶,我們的局限就是愚痴,覺得那個聖財太不靠譜了,還是世間的財好,能用得光的財值得去追求,用不光的誰又見過呢?反而沒有多大的興趣,所以目光短淺。要知道“富有恆沙是佛陀”,你一旦特別看重世間的財,聖財就自動降低價值了,甚至沒有價值了。如果你認為聖財是真財,是無盡的財富,那么就會把追求現世財富的願望置換成追求往生的願望,而不是說只要世間的財,這個財暫時用一用也就算了,是無常之法。其實這些總體上說都是財富,無論是布施、智慧、多聞、持戒全部都是屬於聖財的範圍。

念佛要勤于思考

恐怕很少有人去想這個道理,所以糟糕就糟糕在你念佛沒有想,作其它事情也不去想。事情你深究一下,我們的行為都是值得懷疑的,都是非常的迷茫,人生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我為什麼念佛?念佛有什麼好處?要好好的想一想,不然我們就可憐,生命的時光都荒廢過去了,你作事情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還很在意,好像一天到晚很忙、很有意義、非作不可似的,這就是很迷茫的人生。

佛陀是非常非常認真的,五劫思維。你要想作有價值的人,首先就要對自己的行為有自信,要不然人家追問你念佛為了什麼,你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佛要我們念佛,是經過五劫思維的智慧選擇,經得住種種的考問,所以你就是要去念佛。我們確實是太迷茫了,應該感受到迷茫的人生是痛苦的,不要對你自己都說不明白的很多事情把它說得很有意義。那個意義都是某些人告訴我們的,某些人你深問他有什麼意義,也是懵懵懂懂的,其實你就變成了傀儡,就被各種大神所支配,比你力量大的、制定各種規則的人就利用你。雖然我們念佛好像也是被佛利用,但你可以好好的去思維為什麼要去念佛?可是我們很懶惰,有疑問也不想處理,疑問就像陰雲一樣,老是擋在這裡不能突破,就不能進步,被困在這個框架裡面了。你只有通過懷疑,突破懷疑,你才能確定下來,才能金剛不動搖。你不懷疑一天到晚的幹這個乾那個的,沒有一件事情是你可以永遠幹下去的,而我們念佛是一直要幹下去的事情,就要認真一下。一認真全部都較量出來,就知道勝劣好壞,沒有經過這樣的過程,以後遇到別人這樣說、那樣說的就容易動搖,念佛裡面是大有文章的,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