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佛經翻譯中的「四例五不翻』( 轉帖)


時間:2009/12/7 作者:三成坊

佛經翻譯中的「四例五不翻』( 轉帖)發布者按——了解佛經翻譯中的「四例五不翻」不僅是了解當年高僧大德翻譯佛經的情況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佛經,故轉帖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在翻譯佛經方面,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因為要正確表述佛陀的意思,要看翻譯者的佛學造詣,以及翻譯水平和文字功力。為了恰當地翻譯佛經,古時的譯經者,在翻譯佛經時,形成「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則。 四例是:一、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與諸佛菩薩所說的『咒語』,雖然已經將梵字譯成中國文字,但卻保留原來的梵音,不按中國文字發音。 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萬」字相,字型雖然仍然是梵文,卻譯成中國的語音「萬」。 三、音字俱翻:如大藏經中的大小乘經典,全部譯成中國的語言文字。 四、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經,全部保存梵文與梵音。 五不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自在等六義;又如阿羅漢,比丘等,一個名詞含有多種意義,故不翻含義。 二、秘密不翻:如佛經中的一切陀羅尼神咒,是諸佛菩薩於禪定中所發出的秘密語,一詞含攝無量義,中文根本就沒有適當的詞句,可以表達其中所含的奧義,故不翻。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雖然可以譯名智慧,但這種能夠透視諸法實相,親證人生真理的智慧,並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聖眾的智慧,亦望塵莫及;為了顯示般若的尊貴,避免人產生誤會,所以直接用原音,不譯其義。 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可以譯為『無上正等正覺』,但古的譯經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顯示佛道的殊勝,令讀者特別注意!所以後來譯經的人,亦隨順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無不翻:如庵摩羅果,是印度當地的一種藥果,形似檳榔,食之可驅風寒;其他地區沒有,所以不翻。其實,庵摩羅,是清淨無垢的意思,可譯名:清淨無垢果。 知道這些翻譯的原則後,在閱讀佛經的時候,就要多留意。建議同修能去買一本佛學詞典,有不明白的詞可以翻翻詞典,好處多多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