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金剛經》知識8


時間:2014/4/1 作者:佛在相對論中

1.鍛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除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除狗——老天爺刻意要鍛鍊人,讓人們做事與願違的事;就像領導鍛鍊屬下一樣。

2.後其身而身先——偉人的實踐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生活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巴金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愛因斯坦

這些都是道德經說的: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後其身而能身先。以其不自生而能成其生等。

《金剛經》中也提到過「後其身而身先」類似的道理,例如: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不住就是無私的布施,給別人莊嚴佛土,自己才能莊嚴佛土。布施別人,才是菩薩。

偉人們都提到過類似的哲理,看來這句話的道理是非常適用於聖人實踐的。

3.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看破諸相就是離一切諸相(因為看破,看懂了,所以明白了)。明白了哪些相,自然就是什麼佛。例如:世尊看破諸相皆空,所以世尊明白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看成空的(因為空,所以能放下)。把生死看成空的,自然就跳出了輪迴。

4.關於色空不二的討論:

不要執空,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空是實相,色當下也就是實相,因為色當體即空,不是色滅才是空。哪裡還要對所有的事情要有個復歸於空的心態,這就犯了作病了。色當下就是空,是實相,多此一個所有事情復歸於空的心態。豈不憑添法執。若以色見我,以因聲求我。這兩句是於性體而言的,以色見,以音求是著相,是著色和聲相。不是色戒和聲戒,戒是於佛律而言的。無我法是證到實相,萬法無生,我相只是有相無實體的幻像,我相亦只是萬法中的一法而已。捨己為人,豈非是我相人相都有了,那就與無我法相背了。善修善悟者不光是於相能見相,更能由相及性,從生滅的相上悟到不生不滅的性體。以上是我個人的心得淺見,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希望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阿彌陀佛。

解答:師傅說的好,空是自性,生來就有,何必再犯作病!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下來,本就諸相具足,執著於證得的結果,那都是多此一舉,犯了作病啊!(例如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他不能說證得阿羅漢果,因為他本來就具足阿羅漢果,只是把他又挖掘出來了。)也告訴我們證得什麼果不要驕傲自滿,要謙虛(因為本就諸相具足,要平常心)。

諸相具足的另一含義:不論你證得斯陀桓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甚至是菩薩、佛果都是你本來就有的,生下來就諸相具足的,沒必要驕傲自滿,要有顆平常心。

5.《金剛經》一下說世尊,一下說如來。為何名相換來換去,那是因為,只要寫如來的地方,後面就是以性而言的。寫世尊的地方,後面所言都是指相而言的。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就性而言,如來的清淨自性遍滿虛空法界,哪裡都是如來,以如來自性而言,沒有所謂的來去坐臥的分別觀念。正因為沒有這個來去的觀念,所以如來才能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還是其如如不動。有這樣的不動才能穿越任何時間、任何空間。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是要有個空的心態,是實相本就空。空的心態也還是意識心,還是妄念。只有不因五蘊六塵而生的心才是清淨心,才是真空。阿彌陀佛。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正好體現如來如如不動的自性,而這如如不動的自性正是我說的「鏡花水月」中那顆被投了石頭的心。(如如不動是不是說人做到了可以一直處於禪定中呢?)

6.天眼能看見所有東西(包括原子),慧眼能解釋所有東西(包括化學方程式)。我個人推測。

7.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善法者(是講無虛),如來說即非善法(是講無實),是名善法(空)。空是讓自己思考,以這句話作例子:「空」是讓自己思考什麼是善法,自己思考得到的才是自己的。佛祖用意你也知道了:自己度自己成佛才是真理。

8.無為:效仿於天地,厚德自強、無私奉獻而人不在意。效仿於佛祖,與十方三世同在而大相無形。效仿與天地者必與天地同在,效仿與如來者必與十方三世同在。

9.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這裡還是強調諸相皆空,若為了到頭來終是空的一合相而貪著其事,那實在是妄念執著啊!再解:一合相就是因緣屬於自然界的一部分(就是因果,打打殺殺,冤冤相報何時了)看破了很沒意思,其實因緣是不生不滅的,是空的(不生不滅就是空),只有跳出這種沒意思的事速求解脫才是真理,所以佛祖說:「不用貪著其事,其實說透了、看破了就沒意思了。」

10.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為何福德不可思量?因為不住相(不住相即是空,空即是達到了佛的境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